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及分析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
然而,近年来的一些班级调查数据显示,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存在一些困惑和局限。
本文将通过调查和分析探讨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使用情况,以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涉及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
问卷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频率、教师对待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化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选择上的困惑等。
2. 调查结果经过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和困惑。
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讲授式教学,占比超过60%;而一些活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更加灵活和有趣的方法使用比例相对较低,仅占比约20%。
此外,在对待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化教学方法使用上,绝大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实践,只有少数教师能够有目的地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展教学。
另外,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存在困惑,面临诸多选择,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培训。
3. 问题分析教育教学方法选择和使用存在困惑的原因多方面。
首先,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仍然影响着教师的思维模式。
中小学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重视考试成绩,而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导致了教师更倾向于使用讲授式教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培训与学习,并且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需要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的机会。
此外,一些学校缺少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很多教师只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尝试来选择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4. 对策建议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使用情况,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育教学方法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推广力度,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方法选择,并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多样性的运用。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选择意识,建立规范的教育教学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摘要:中小学教育科研已显示其强劲的生命力。
现状分析,已显见成效,尚存在缺失;对策思考,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念,针对实际的开展研究,强化研究的系统管理。
关键词:中小学教科研,现状分析,对策思考。
作为基层教育科研工作者,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我有见闻、有思考,现陈述如下,供与研讨。
一、现状分析1.已显见成效教育科研不愧为教育的先进生产力,规范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显示其强劲的生命力。
①科研网络得以编织。
省、市、乡镇相继建立了教科所或教科院,中小学校设置了教科室,配备了专职和兼职教科研人员,科研队伍正在壮大,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形成阵营。
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意念渗入人心。
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已树有研究意识,对教育科研已由初始知之甚少,发展到勇跃参与,跨入两千年,中小学呈现出课题申报热、专题研究热的态势,群众性教育科研如火如荼。
③研究工作已上档次。
据我所知,省教科规划课题有几百项立项,省基础综合课题立项近1000项。
我市就审立近100项市级课题、近50项国家、省级规划课题和基础综合课题。
研究做到了有目标,有内容,有方案,有实施计划。
④科研提高了办学品位。
通过研究无论是管理,还是教育教学教研都提升了水平,涌现出一批重视科研、颇见成效的特色学校。
⑤科研锻造了教师队伍。
通过研究实践探讨了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探讨了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涌现了一批批勤于研究、善于研究的骨干教师。
⑥科研取得研究成果。
无论是理论性成果,还是应用性成果,数量大、质量优。
丰富的成果为国家和地方教育决策提供了大量的事实和理论支撑,如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如我市近几年,调整了农村中小学布局,改革了小学、初中学制,探讨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研究方案、专题研究论文等多项成果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多项成果得到国家和省和市的认定。
⑦教育科研成果得到推广运用,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及分析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及分析
小学和中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现状及分析,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话题。
近几年,随着教育研究方法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小学和中学教师对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现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首先,近几年小学和中学教师对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推行过程中,小学和中学教师们更加一致的采用了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来开展教学研究,大大改善了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水平。
其次,近几年小学和中学教师对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也发生了变化,逐渐转向教育解决性模型研究,力图从教学模型、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者的系统角度深入分析解决过程教学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知识点的缺失。
最后,小学和中学教师也正在积极的探索更为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也正在积极的开展应用研究,以更深入分析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最大程度的促进教师的教学框架的进一步完善。
在未来,小学和中学教师将更加科学化的将教育研究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作用。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参与热情不高,学术造假严重,研究与实践脱节等。
在此基础上,从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师管理机构、建立有利于一线教师参与的科研组织形式、建立合理的教科研评估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教育研究;策略研究;教师学习联合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同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其突出点在于,不仅仅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与更新,更重要的是促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能否得到推行和贯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为课程改革执行者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内化程度与执行的自觉性。
如果广大教师依然按照过去的老经验行事,以不变应万变;而不去通过研究领会新教材所蕴涵的改革理念,探讨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更新教育观念,新课改的良好愿望就会落空。
一、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新课改的落实和贯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为课程改革执行者的广大中小学教师。
教育研究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在我国中小学,虽然对于“教育研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但是“教研”“科研”两张皮现象却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目前我国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普遍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各中小学都或多或少有几项省级、市级甚至国家级立项课题,但是学校却往往是只关注“立项”和“结题”,而且立项和结题材料的准备往往是由学校组织部分教学管理人员一气呵成的,整个研究过程中一线教师严重缺失,学术造假现象屡见不鲜。
第二,教师对“教育科研”认识不足,问题与研究意识淡漠,部分教师认为科学研究是教育专家、大学教授的事情,与自己的教育工作毫不相干,缺乏从事教育研究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第三,教育研究方法培训缺失,教育研究与科学实践严重脱节。
科研课题的选题大而空,与教学实际相去甚远,日常教研活动中缺乏科研含量。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摘要】本文调查了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现状,并进行了深入反思。
在研究目的与意义部分,分析了课题研究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研究方法与过程中介绍了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具体步骤。
在问题与挑战部分,讨论了教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存在的不足部分指出了课题研究课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改进建议部分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调查结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未来的启示部分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启示。
具体行动计划部分列出了一些具体的行动计划,帮助教师提升课题研究课的质量。
通过本文的调查和反思,希望能够为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改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现状调查、反思、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问题、挑战、不足、改进建议、总结、展望、未来启示、行动计划。
1. 引言1.1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课程之一。
通过对课题研究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反思,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该课程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同时也有助于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参考。
本文旨在探讨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现状,分析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该课程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旨在通过教师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培养其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师们对研究方法和过程的不熟悉,课题选择不够贴近实际教学,缺乏实际操作性和应用性等。
2. 正文2.1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意义是对进行深入分析与反思,旨在揭示当前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讨改进建议,并为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教师课题研究课的现状调查,可以了解教师在课题选择、研究方法、成果呈现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改进建议制定提供依据。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已经成为了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题研究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通过对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的调查与反思,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调查现状1.开展情况不一通过对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开展情况的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对课题研究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出现了敷衍了事、应付了事的现象,导致课题研究课的质量无法保障。
而另一些学校则对课题研究课非常重视,通过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和有效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参与热情不高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中小学教师对课题研究课缺乏积极性,甚至出现了抵触心理。
他们认为课题研究课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对课题研究课缺乏热情。
这也导致了课题研究课的效果并不理想。
3.指导不到位调查还发现,一些学校在课题研究课的指导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学校的领导和教研组长对课题研究课的指导不够到位,往往只是简单地布置任务和督促完成,而缺乏对课题研究课的深入指导和支持。
这也导致了教师在课题研究课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问题反思1.课题研究课缺乏实质性内容2.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三、解决措施要解决教师对课题研究课缺乏热情的问题,首先要从课题研究课的内容上着手,注重课题研究课的实质性内容。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强调课题研究课的重要性,同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使得课题研究课更加贴近教师的实际需求,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解决教师对课题研究课的抵触心理问题,就需要学校加强对课题研究课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课,帮助教师解决在课题研究课中遇到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
3.建立激励机制为了增强教师对课题研究课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小学教育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其目标是探讨教育领域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以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
随着教育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小学教育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分析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现状中小学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领域,包括许多不同的学科和研究方向。
当前,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需要通过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 课程设置和评估制度不合理当前,中小学课程设置和评估制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例如,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评估制度来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效果。
3.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当前,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需要通过教育政策和改革来减轻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负担。
4. 教育公平问题当前,中小学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需要通过调整教育政策和加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来提高教育公平。
二、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科技的应用随着教育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中小学教育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例如,通过在线学习、虚拟实验室和教育游戏等新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育深度融合和国际化发展。
2. 教育服务行业的发展当前,随着教育服务行业的发展,中小学教育研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通过引入新的教育服务模式、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来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3. 教育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当前,教育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趋势。
通过跨学科研究来探讨教育领域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高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师课题研究是教育教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课题研究已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
区域中小学作为教育教学的基层单位,教师课题研究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目前的教师课题研究在区域中小学中存在各种问题和挑战,如研究主题的单一性、研究方法的简单化、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不高等。
有必要对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为提升教师课题研究水平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反思,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1.2 研究意义教师课题研究在区域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学校的教研氛围和团队合作。
教师们通过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可以促进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教研团队的建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
教师课题研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教师课题研究,可以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使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开展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2. 正文2.1 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在教师课题研究的选择上,目前较为普遍的情况是教师们更倾向于选择与自身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
这种情况体现了教师对于教学实践的关注和重视,但也存在着可能导致研究内容过于狭窄的问题。
在教师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一些教师可能更倾向于从表面上解决问题,而缺乏对于问题的深入挖掘和全面分析。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引言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一些地区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课上的现状并不容乐观,课题研究课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们对课题研究的认知与态度也存在不足之处。
有必要对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进行调查与反思,以期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办法,推动课题研究的改革与发展。
一、调查方法为了解当前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现状,我们选择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从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课题的选取、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知与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共发放了200份问卷,有效回收180份;访谈则是选择了2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主要了解他们在课题研究课上的情况及问题所在。
二、调查结果分析1. 课题研究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在问卷调查中,超过70%的教师表示自己的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并不积极,存在“应付”式开展的现象,课题研究课的学习氛围不浓厚,课题研究的效果也不明显。
访谈中也有教师提到,学校对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时缺乏积极性。
2. 课题的选取偏向实用性在课题选取上,有超过60%的教师选择了与教学实践相关性较高的课题,而相对基础理论性较强的课题则选择较少。
这一现象反映了教师在课题选取上存在功利性较强的倾向,对于课题研究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刻。
3. 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知与态度存在偏差问卷调查显示,有30%的教师对课题研究持消极态度,认为课题研究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活动,对自己的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还有近20%的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知存在偏差,容易陷入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现象。
这表明,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知与态度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对调查结果的反思1. 学校需要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应该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包括经费、时间、资源等方面的支持,让教师有更多的空间去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摘要】本文通过对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反思和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课题研究课中存在着缺乏研究精神、课题选择不够科学、应用性不强等现象。
在问题的反思和讨论部分,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包括加强教师研究意识、改善课题选择机制、提升课题研究的实践性等。
本文总结回顾了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发展,并提出了结论与建议,希望能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反思、问题、分析结果、改进建议、总结、展望未来、结论、建议、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讨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教师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技术进步的加快,教师课题研究课已成为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背景介绍了解了解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背景、开展情况和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课题研究课的重要性,提高对其的重视和参与度。
了解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背景,有助于全面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课题研究课开展的日益普及,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
教师们在课题研究课中不仅可以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更可以提高自身研究和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了解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现状及问题,对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一、调查目的教师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在中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中,课题研究是一种常见的学习和提升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对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的调查,了解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的实际做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课题研究课进行反思和探讨,以期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目标对象为区域中小学的教师。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对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课题研究中的困难和问题、课题研究成果的运用情况等。
问卷设计主要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实际,力求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的实际情况。
三、调查结果1.教师对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课题研究持有肯定的态度,认为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他们愿意在课外时间进行课题研究,以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主要追求的目的和意义包括:探索教学新方法、解决教学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科教学改革等。
他们认为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课题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教师们在选择课题时,普遍会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着重关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来加深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认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课题研究中的困难和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普遍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问题。
由于工作繁忙和学科知识的限制,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深入的课题研究。
一些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也存在着研究方法的不足,对相关理论和方法了解不够,导致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及分析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及分析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及分析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中小学教师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之一。
它包括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
中小学教师通过这些方法收集数据,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和问题,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然而,一些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存在一些问题,如调查问卷的设计不够科学、访谈技巧不够熟练等。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方法,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它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
然而,一些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存在一些问题,如计划不够具体、反思不够深入等。
3.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对个别学生进行深入调查来了解学生特点和研究问题的研究方法。
然而,一些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个案的选取不够科学、分析不够深入等。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教育研究意识淡薄一些教师缺乏教育研究意识,对教育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参与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教育研究的价值认识不足,同时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2.教育研究能力不足一些教师虽然有参与教育研究的热情,但缺乏必要的教育研究能力。
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教育研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缺乏实践经验。
3.教育研究环境不优一些学校缺乏良好的教育研究环境,如缺乏教育研究方面的支持、激励和交流机制等。
这主要是由于学校对教育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
四、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能力的建议1.加强教育研究意识的培养加强教师对教育研究的认识,提高其对教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中小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
其中,中小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升华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对现状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对策来探讨中小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现状分析1. 教研活动参与率不高据调查显示,中小学教研组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教研活动缺乏积极性,甚至存在对教研活动的抵触情绪。
这样的情况势必会影响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2. 教研课题选取不够科学教研组中教师对于教研课题的选择存在问题,很多教师甚至只是单纯地选择了自己教授的一门学科进行教研,这样的教研活动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3. 教研活动成果难以转化在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往往只将教研成果作为一个具有观赏性的展示作品去展示,并没有真正利用这些成果去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对现状原因探讨1. 观念问题中小学教师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循规蹈矩”、“只要上课的效果好就可以了”等传统观念上,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教育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和教研活动的必要性。
2. 系统问题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内的教研组还处在成立的初期,缺乏科学的教研模式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影响着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3. 教师个体问题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教研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部分教师因为自己素质的问题,可能会把教研成果作为一种展示而不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
三、改进对策1.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和普及,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
2. 建立科学、规范的教研管理机制。
中小学教研组应建立合理的教研模式,建立健全的教研管理制度,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支持。
3. 培养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引导教师养成科学提出教研课题的习惯。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近年来,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课题研究在课程改革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经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
一、现状调查1. 教师课题研究的动力来源如何?通过调查发现,教师课题研究的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课题研究就是教师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2)职业发展的需要。
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能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升教师的职业声誉。
(3)学科建设的需要。
教师们通过课题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为学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 教师课题研究的主要难点是什么?尽管教师们对课题研究充满热情,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1)课题选取难。
教师们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需要考虑到研究的实际意义、可操作性、数据来源等诸多方面,因此,课题选取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研究方法不熟悉。
教师们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需要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但很多教师对研究方法不熟悉,往往容易犯错或遇到瓶颈。
(3)数据收集困难。
教师们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但很多教师缺乏数据收集的技巧和渠道,导致收集效果不佳或者收集的数据不够丰富。
3. 教师课题研究的帮助途径有哪些?教师们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帮助:(1)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教研组的支持。
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教研组可以提供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经验,指导教师们开展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平台的建立。
学校可以建立课题研究平台,为教师们提供课题选取、研究方法、数据收集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3)专家支持。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教师们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报告3篇: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报告3篇: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报告一: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及建议一、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1.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应及时跟上,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2.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存在的问题但是,教育教学改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教师素质不高,缺乏创新和教育教学能力;二是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三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创新和实用价值;四是考试制度不合理,只重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育教学改革建议1.提高教师素质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一方面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聘和评选等方式,吸引和选拔具备创新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人才。
2.创新教学方式要创新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形式,开展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科融合和知识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优化课程设置要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4.改革考试制度要改革考试制度,要从根本上扭转偏重应试的趋势,注重学生成长和发展,强调考试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2.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科融合和知识共享。
3.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改革考试制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重视考试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
教师们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课题选择不够精准、研究方法不够科学、研究成果不够深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影响了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健康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了解当前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师课题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教师课题研究课的研究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科学制定改进措施,推动教师课题研究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内容结束】。
1.2 研究意义教师课题研究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师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课题研究可以引导教师深入了解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教师课题研究还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深入开展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调查与反思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为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课题研究现状分析近年来,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通过对目前的课题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课题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
教师们开始关注更广泛的教育问题,涉及到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状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而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领域。
课题研究的深度逐渐加深。
教师们在选择课题时更加注重深度挖掘,希望通过研究可以提出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
课题研究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教师们开始尝试运用各种新颖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以更全面地了解问题本质。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及分析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及分析摘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具有苦遍意义,现时代我国提倡教师即研究者,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方法素养是研究高效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研究方法运用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师范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导致了中小学教师研究方法中条件性知识的缺失,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元研究的缺失和传统的研究习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方法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设置;研究传统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即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行动研究”等呼声越来越高。
作为实践者的教师,不但要拥有教学能力,也应提升自我的教育科研水平。
相应的,研究者的方法意识和修养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方法论知识具有提高研究人员素质和研究能力的普遍窟义,它能提高研究者的反思和综合构建能力,提高研究者思维方法的科学性和开拓性。
方法论素养是研究人员的基础性素养,具体研究方法是从巳知达到未知的桥梁,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现代教育改革中,改变了教育科研只限于经过专门训练的科研工作者的观念,很多一线教师写科研理论文章,成为研究的主力军。
有学者指出:“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虽然在研究重点和任务上与教育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有所不同,但在研究目的上同样必须坚持学术性,探索教育教学中的未知领域,以便揭示新规律,提出新见解,为中小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行动策略,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少中小学教师尽管在热情地搞‘教科研’,然而兴趣根本不在研究上,摘‘教科研’并非出于学术性目的,而似乎是他们为满足某种功利性需要的必然选择。
”功利性的研究行为,凸显了浮躁的研究风气,有研究者对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情况和基本素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设有参加过科研活动;即使参加了,教师的科研知识也是捉襟见肘,结果如下表1、表2;在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过程中,研究方法运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问题意识和技术的缺失。
中小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也逐渐得到提高。
然而中小学教研活动的现状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两方面来探讨相关问题。
一、中小学教研活动现状分析1. 教研活动存在认识不足从中小学校园实际来看,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水平不够高,很多教师还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种交流教材、讲义以及学案的过程,而并没有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如何使用实践性的方法去提高学生的成绩。
2. 教研活动缺乏有效组织管理中小学教育教研活动通常由教师发起,但缺乏针对性强的组织和规范的管理。
常常存在着活动的策划和协调到位,但教师们的参与热情并不高涨。
同时,一些学科中的基础知识、规范性技巧、工具技能等具体要求,难以统一规范,从而导致教研活动缺乏规范性和准确性。
3. 教研成果难产中小学教育教研活动由于认识水平和有效组织管理的缺陷,导致教研成果难产,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运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受到挑战,难以展现出实际价值。
二、中小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对策研究1. 提高教师教研认识水平中小学教育教研活动必须要让更多的教师对其重要性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这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化教育培训,教导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方法,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活动水平、提高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等。
2. 加强教育教学活动管理中小学教育教研活动要定期检查和组织,力求将教研活动纳入到任课教师的学科活动体系内部,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研活动质量和效率,确保教育教学成果能够有效实现。
3. 加强视觉观念转变中小学教育教研活动要让教师们具备开拓新教育教学领域的视野和能力。
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备创新与探索能力。
同时,也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创新意识,并通过开发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及教学软件等方式激发教师们的热情及积极性。
4.加强教研成果转化中小学教育教研活动要在成果出现的那一刻着手进行宣传,要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量和高效地将研究成果推广给所有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和教育教学方面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现状调查及反思近年来,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该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反思,以期更好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调查表明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已经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都接受过相关的课程培训,了解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教师们普遍认为课题研究课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培养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们认为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也有一些问题存在。
一些教师在选题上面临困难。
他们对如何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培训。
在研究过程中,一些教师面临着时间和资源的限制。
由于工作繁忙,他们往往无法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题研究中。
一些教师也缺乏对研究方法和技巧的深入了解,导致研究成果的质量不高。
在一些学校和地区,对课题研究课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的教学效果。
在培养教师的选题能力方面,学校需要组织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了解选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间的交流活动,分享选题的经验和方法。
在教师研究过程中,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为教师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和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也应该建立评价体系,对教师的研究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奖励。
在学校和地区层面,应该加强对课题研究课的重视,将其纳入到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中,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指导,以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区域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查和反思,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困难、时间和资源限制、研究方法不足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供培训和指导、提供支持和资源、建立评价体系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及分析
摘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具有苦遍意义,现时代我国提倡教师即研究者,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方法素养是研究高效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研究方法运用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师范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导致了中小学教师研究方法中条件性知识的缺失,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元研究的缺失和传统的研究习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方法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设置;研究传统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即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行动研究”等呼声越来越高。
作为实践者的教师,不但要拥有教学能力,也应提升自我的教育科研水平。
相应的,研究者的方法意识和修养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方法论知识具有提高研究人员素质和研究能力的普遍窟义,它能提高研究者的反思和综合构建能力,提高研究者思维方法的科学性和开拓性。
方法论素养是研究人员的基础性素养,具体研究方法是从巳知达到未知的桥梁,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运用现状
现代教育改革中,改变了教育科研只限于经过专门训练的科研工作者的观念,很多一线教师写科研理论文章,成为研究的主力军。
有学者指出:“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虽然在研究重点和任务上与教育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有所不同,但在研究目的上同样必须坚持学术性,探索教育教学中的未知领域,以便揭示新规律,提出新见解,为中小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行动策略,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少中小学教师尽管在热情地搞‘教科研’,然而兴趣根本不在研究上,摘‘教科研’并非出于学术性目的,而似乎是他们为满足某种功利性需要的必然选择。
”功利性的研究行为,凸显了浮躁的研究风气,有研究者对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情况和基本素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设有参加过科研活动;即使参加了,教师的科研知识也是捉襟见肘,结果如下表1、表2;
在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过程中,研究方法运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问题意识和技术的缺失。
由于缺乏研究的基本素养,中小学研究者问题意识相对缺乏,主要表现为:对于课题研究项目的获得有着“等、靠、要”的思想,工作被动,主体意识不强。
所选课题大而空,课题重复性大,原创性研究比较缺乏。
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缺乏科学性,这主要源于问题意识的缺乏,没有对现实教育问题的敏感性,研究价值及意义不大,甚至出现了一些假问题。
部分研究者没有注意到各种研究方法的缺陷,随意扩大了研究的可行性。
在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测验或问卷数据时,存在着选择能力和解释能力问题;质化研究中存在着人际关系的把握和沟通能力等问题。
(2)量化研究和实证性研究的缺失。
国内绝大多数研究采取“由上到下”的理论视野,而根植于实践的“草根型”研究却不是很多,研究方式表现更多的是基于理论性的解释。
“目前我国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有92.6%是传统的定性思辨方法。
有7.4%的论文用量化方法,其中6.3%论文使用表格、百分比的一般量化方法。
有少量论文应用方差分析、假设检验、回归分析、一般函数等传统定量方法。
其他如差分方程和微分方程模型方法,以及系统科学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和灰色数学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至今极少有人使用”。
另一个表现是实证性研究的异化,“在一些同志看来,搞实证研究不过是举手之劳:想一个题目,印一批问卷,搞一个调查,然后计算一下调查结果,再列出一堆图表便算完事。
”动辄就用所谓的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不管问卷设计的质量如何,调查所选的样本的代表性如何,一旦获得了数据,就进行归纳整理,运用简单的数理统计方法就得出了“研究”结论。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欠缺之归因分析
(1)师范教育时期课程设置问题。
教育科研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条件性知识,也是教育科研效度提高的保证。
广大中小学教师在科研方法方面素质的欠缺状况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若究其根源还要追溯到中小学教师求学时代的教育及课程设置问题。
2001年一项调查表明“师范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不合理”这一问题“持赞同意见者,教育行政部门占66.7%,部属师大占83.3%,省属高师占54.1%,师专占71.4%,中师占25%,综合平均为56.3%’。
从师范教育发展看,教育专业课程处于减少的发展趋势,甚至沦落为配角的位置。
清末优级师范学堂在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中涵盖了普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理论、教育史、各科教授法等多项内容,20年代教育测验、心理测验和教育统计等方法传人我国,随即师范专业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到1938年的(师范学院规程)则只留下了教育概论、教育心理、中等教育、普通教学法、分科教材教法研究和教学实习等6门(其中涵盖了教育统计等研究方法的学习)。
1947年,廖世承先生曾说:“以前师范学校曾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
诸学程,嗣后取消‘普通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而归并入‘教育心理学’;最近又将‘心理测量与统计’分别并人‘教育心理’和‘教育行政’;所以在师范学校新课程标准中,仅有‘教育心理’一种课程,而授课时效则更减少。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全面学习苏联”,对西方的教学理论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致使我国教育界陷入一种新的仿效外国的封闭模式之中,在高等师范院校和教育研究领域中,取消了从20年代就传人我国的教育测验、心理测验和教育统计等课程。
表3是我国近代以来师范教育教育学科课程开设情况,由此看出教育学科逐渐减少的演变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对师范教育的认识相当肤浅,认为师范生只要掌握了一门学科知识,再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便足以为师了,因而将教育课程作简单拼凑。
“课程的师范性特征不明显,师范教育课程有向综合性大学靠拢的惯向,”课程设置过分强调专业性而忽视师范性,结构极不协调,其中学科专业课程约占72%,比例过大,公共基础课程约占21%,而教育专业课程仅约占7%,比例太小。
教育专业课程是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为代表的“老三门”,诸如教育哲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统计与测量等基础课程都没有列入教学计划,且课程内容陈旧。
尤其是培养研究能力的相关设置更是风毛鳞角,针对教育科研方法类知识的课程少得可怜,这些知识被挤压在教育学课程的某一章节里面,教师讲授时往往一笔带过。
教育课程成了象征性的点缀,学时也一减再减,以致到了徒有其表的地步。
这种只求外在课程形式缺乏内在师范教育理念,导致了师范专业特色的消退,此弊端已使师范教育的专业发展严重滞后,也使教师专业化进程更加缓慢。
师范教育专业特色是师范性,教育专业课程是其特色的直接体现。
然而有限的课程,有限的授课时间,一个研究型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科研素养如何得到培养?实践中,一些教师对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缺乏应有的了解或虽有了解却又缺乏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这样状况的出现是不足为怪的。
尤其是我国师范教育一直没有把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到日程,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设置,师范生在校时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也很小,以致使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
再者,目前教师培训依然把培训定式为教育学、心理学两科知识的教育而缺乏研究方法的专门培训,其后果只能是教师教育研究方法素养的提高缺乏根基和支撑点,
(2)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相对匮乏问题。
任何学科、任何领域的研究想要获得实质性的进展,方法论是必要的前提。
所以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专门研究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
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元研究却出现了断层现象,直接影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整体质量。
受前苏联50年代教育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人们把教育研究方法论简化为一体独尊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处在科学革命时代中的教育研究,同样面临着方法论的挑战。
若顾及到我国教育学科原有的发展水平,那么,这种挑战不仅存在,而且十分严峻。
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建国以来至80年代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几乎没有认真开展过方法论研究。
”这直接制约着研究者的视野及思维方式。
80年代后期,教育界的方法论意识开始活跃,方法论的需求和研究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虽经理论工作者的努力,方法理论在我国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本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始终是个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基本承袭英美传统,多是从西方学来的“舶来晶”。
在“全盘西化”与保持中国特色之间一直存在一种张力,但本土化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研究队伍阵容和知识结构、研究理论与方法技术的原创能力、高层次国际学术对话与交流能力等和世界前沿研究存在较大差距,与传统成熟学科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研究的滞后现象和我国高层次专门研究人才的培养缺乏有关,在诸如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人数较少,在学科设置中基本处于3级学科位置,而且能够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学位点也为数不多。
比如能够进行硕士层次的学位点全国也只有十几处,而进行博士层次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更少。
到目前为止,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极少数高校时有研究方法方向的博士招生,而且是间断性的。
缺乏高层次专业研究者的培养制约着方法理论的发展,从而也影响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普及和推广。
比如有专家指出:“在实际教育研究中,真正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而取得的研究成果依然不多,通过使用定量研究得到的发现的研究更为鲜见。
”我国量化研究的不成熟与“中国教育研究中缺乏定量研究的传统、缺乏在这方面训练有素的人才密切相关”,“我国教育研究对数学的运用还停留在局部范围内的定量研究上,远没有达到在方法论意义上认识数学对于研究价值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