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课程简介 《流体力学》课程为能源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土土
17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0135课程名称:流体力学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学分:2.5学时:42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土木工程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流体力学是一门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流宏观运动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理解不同水流的特点,学会常见土木工程中的水力计算方法,并具备初步的试验量测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包括: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分析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方法,熟悉量纲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求解简单平面势流的方法;掌握流体运动能量转化和水头损失规律,对绕流流阻力有一定了解;具有对一般流动问题的分析和计算能力,包括:水力荷载的计算;管道、渠道和堪过流能力的计算,井的渗流计算;.水头损失的分析和计算。
2、掌握测量水位、压强、流速、流量的常规方法。
具有观察水流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和编写报告的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该课程中牛顿内摩擦定律,流体静压强及作用在平面和曲面上的总压力的计算,描述流体运动的的欧拉法,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动量方程的建立及其工程应用,流体力学的相似准则、无量纲数和量纲齐次性原理,两种水头损失计算、沿程阻力系数和紊流的特征,短管和长管的水力计算,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明渠非均匀流水面曲线的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小桥(涵)孔径的水力计算,达西渗流定律、集水廊道和单井产水量计算等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基础部分)。
流体力学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将为水文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施工、建筑设备等多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阐释所涉及的流体力学原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土木工程与大气和水环境的关系。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刘鹤年,流体力学(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
流体力学课程内容思维导图设计及教学应用

流体力学课程内容思维导图设计及教学应用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和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篇文章将介绍流体力学课程的内容、思维导图设计以及教学应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流体力学课程内容设计流体力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流体的基本性质:介绍流体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包括密度、压强、粘度等。
2. 流体静力学:介绍流体的静力学基本原理,包括压力、浮力、大气压强等。
3. 流体动力学:介绍流体的动力学基本原理,包括流动的描述、量纲分析、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等。
4. 流体的流动规律:介绍流体的各种流动模式,包括层流、湍流、定常流、非定常流等。
5. 流体的流动性质:介绍流体的各种流动性质,包括雷诺数、流速分布、压差和阻力等。
6. 流体的应用:介绍流体力学在工程、地理、地质和生物领域的应用,包括水力学、空气动力学、海洋流体力学等。
二、流体力学课程思维导图设计以下是流体力学课程的思维导图设计,用于整合和梳理课程内容的关系和重点。
主题:流体力学├── 流体的基本性质│ ├── 流体的定义│ ├── 流体的密度│ ├── 流体的压强│ └── 流体的粘度├── 流体静力学│ ├── 压力│ ├── 浮力│ └── 大气压强├── 流体动力学│ ├── 流动的描述│ ├── 量纲分析│ ├── 连续性方程│ ├── 动量方程│ └── 能量方程├── 流体的流动规律│ ├── 层流│ ├── 湍流│ ├── 定常流│ └── 非定常流├── 流体的流动性质│ ├── 雷诺数│ ├── 流速分布│ ├── 压差│ └── 阻力└── 流体的应用├── 水力学├── 空气动力学└── 海洋流体力学三、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应用流体力学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1. 理论讲授:通过板书或PPT形式,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验结果,讲解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流体⼒学课程教学⼤纲《流体⼒学》课程教学⼤纲⼀、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03300102、课程名称(中/英⽂):流体⼒学/Fluid Dynamics3、学时/学分:48/64、先修课程:⾼等数学 (上、下)、理论⼒学,1110011/1110012/06100405、⾯向对象:热能与动⼒⼯程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的本科⽣6、开课院(系):航海学院机械⼯程与⾃动控制系7、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流体⼒学》、景思睿张鸣远编著、西安交通⼤学出版社、2001年7⽉;教学参考书:《⼯程流体⼒学》、归柯庭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7⽉;《流体⼒学》、吴望⼀主著、北京⼤学出版社、1983年3⽉。
⼆、课程性质和任务《流体⼒学》为⾮流体⼒学专业的机械制造、动⼒⼯程、能源、环境与化学⼯程等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讲述将使学⽣掌握基础的流体⼒学知识,并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相关专业⼯作的开展奠定初步的流体⼒学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流体⼒学》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既着眼于本科⽣未来⼯作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也兼顾到本科⽣急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础专业知识。
主要讲述内容包括:流体及其物理性质,流体静⼒学、流体运动⼒学基础、流体动⼒学基础、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定常流动、通道内的粘性流动、粘性不可压流体绕物体流动等。
本课程讲述总计需48学时,具体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第⼀章流体及其主要物理性质(4)主要内容:1、流体与连续介质模型;2、流体的黏性;3、流体的可压缩性;4、作⽤在流体上的⼒。
基本要求:掌握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理解连续介质模型的含义。
第⼆章流体静⼒学(6)主要内容:1、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2、静⽌流体平衡微分⽅程式;3、重⼒场中静⽌流体内的压强分布及压强测量;4、作⽤在平⾯上的流体静压⼒;5、作⽤在曲⾯上的流体静压⼒及浮⼒。
基本要求:掌握流体静压强的基本特性;掌握流体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压强常⽤的测量⽅法;掌握平⾯及曲⾯上流体静压⼒的计算。
流体力学英文简介

《流体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中文):
工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包括气体和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门横跨各领域,各不同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能源、动力、环境、设备、化工,航空、国防等领域均需要流体力学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简介(中文):
Course Description: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is the science of the law of equilibrium and motion of fluids, which include gases and liquids. It is an important basic technical course stretc -hing across various field and various specialty. A knowledge of fluid mechanics is re quired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energy, power, environment, industry, chemistry, build -ing, avi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etc. This course provides students wittheories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of fluid mechanics needed in future study or work.。
流体力学讲义

流体力学讲义课程简介:流体力学是动力、能源、航空、环境、暖通、机械、力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介绍流体的力学性质、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观点、基础理论和常用分析方法、有关的工程应用知识等;培养学生具有对简单流体力学问题的分析和求解能力,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从事相关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流体力学学科既是基础学科,又是用途广泛的应用学科;既是古老的学科,又是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学科。
当前,流体力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分析手段更加先进,与各类工程专业结合更为密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更加广泛深入。
但由于流体力学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学生普遍缺乏对流体的感性认识,使流体力学课程历来被认为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之一。
为改进流体力学教学质量,所以,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增加感性认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重点内容、注意事项等问题。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对象和内容:工程流体力学以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为研究对象,研究流体宏观的平衡和运动的规律,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自然界存在着大量复杂的流动现象,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开始利用流动规律改造自然界。
最典型的例子是人类利用空气对运动中的机翼产生升力的机理发明了飞机。
航空技术的发展强烈推动了流体力学的迅速发展。
流体力学是一门基础性很强和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研究对象随着生产的需要与科学的发展在不断地更新、深化和扩大。
60年代以前,它主要围绕航空、航天、大气、海洋、航运、水利和各种管路系统等方面,研究流体运动中的动量传递问题,即局限于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和它与固体、液体或大气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问题。
60年代以后,能源、环境保护、化工和石油等领域中的流体力学问题逐渐受到重视,这类问题的特征是:尺寸小、速度低,并在流体运动过程中存在传热、传质现象。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 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非独立设课)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中文):流体力学(英文):Fluid Mechanics课程代码:课程类别:B:学科必修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 36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4 学分 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一种计算机语言二、课程简介《流体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不仅为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也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流体平衡与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理论;重点掌握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以及动量方程与恒定有压管流、明渠均匀流和渐变流的水力分析和计算。
培养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实验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重力作用下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及平面和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掌握描述流体运动的欧拉法,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量纲分析、流动相似的基本原理及模型实验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掌握孔口、管嘴、有压管流、明渠流动、堰流、渗流的基本分析和和基本计算方法;为学习专业课,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四、实验方式与注意事项实验方式:实验讲解、示范及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需详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参阅有关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有关原理和实验步骤(指导书中未列出步骤的,学生必须自己拟定实验步骤并设计好记录表格)、注意事项等,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
2、认真进行实验,严守操作规程,进行合理分工,协调操作,细心观察水流现象,认真分析思考,及时记录原始数据,有关的计算和绘画工作应与实测工作同时进行,以便及时检查实测是否有误,一旦有误,及时更正,不得任意更改。
流体力学教案可编辑全文

因而粘度下降。
气体粘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1 3
v l
➢ 原因:相邻流层之间分子动量的交换对气体粘性起主要作用。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热运动加强,动量交换加剧,各层之间
的制动作用加大,因而粘度增大。
5、混合气体的粘度
混合气体的粘度,可以近似用下式来计算:
M m n i M i
m
i 1
i
式中: Mm——混合气体的分子量; μm——混合气体的粘度;
2、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液体沿管壁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毛细管
➢ 液体与固体壁面接触时,液体
内聚力小于液体与壁面间的附
着力时,液体的表面张力将使
液体沿垂直管壁上升。浸润
➢ 反之,当液体内聚力大于液体
与壁面间的附着力时,液体的
❖ 航天:稀薄气体动力学(滑流、过渡流、自由 分子流);等离子体
❖ 潜艇、船舶:液体压缩性小、粘性大
❖ 汽车:F1 — 最完美的贴地飞行器
60年代,意识到空气动力学在赛车设计上的重要性;1968年首次出 现了绕流翼板,开始利用绕流来控制F1,此后逐渐相信“谁掌握了空 气,谁就掌握了F1”.
F1各车队在空气动力学研发上的花费占整个预算的15%,仅次于引 擎。
➢液体不具有明显的压缩性与膨胀性 -------- 可以 不考虑
➢气体的压缩性与膨胀性不同于液体,具有明显的压 缩性与膨胀性,这是由于气体的密度随着温度和压 强的改变将发生显著的变化。
对于理想气体,其密度与温度和压强之间的关系用 热力学中的状态方程式表示,即
P RT
三、流体的粘性
❖ 流体除易变形性外,还有抗拒 快速变形的性质,称为粘性。
Mi、αi、μi——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分子量、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0L137Q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课程层次及学位课否:大类专业基础扩展课程学 时 数:32 学 分 数:2执 笔 者:毛军 编写日期:2006年1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流体力学(A)》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大类专业基础扩展课程,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主要介绍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讲述作用在流体上的各种力及其作用规律,揭示分析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讨论进行流体力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及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绪论(建议1学时)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任务、学习方法和学科发展情况,以及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
理解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重点:流体主要物理性质。
(二)流体静力学(建议4学时)理解静水压强的特性、液体的平衡微分方程。
掌握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绘制静水压强分布图和压力体。
了解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值、测压管水头的意义。
掌握作用在平面上,曲面上的静压作用力的计算方法。
重点: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平面上的静压作用力计算。
难点:二维曲面的总压力计算。
(三)流体运动学(建议2学时)理解有关流场的基本概念(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流线与迹线、过流断面,流量和断面平均流速)。
掌握流体运动的质量守恒方程,并能应用该方程计算实际问题。
重点:总流的连续性方程。
(四)流体动力学基础(建议4学时)了解理想流体运动方程,理解元流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与几何意义。
掌握实际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并能应用该方程进行计算。
掌握实际流体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
能联合运用以上的三个运动及动力学基本方程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实际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难点:实际流体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
(五)层流、紊流及其能量损失(建议6学时)了解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的含意,掌握层流与紊流的判别准则数——雷诺数。
流体力学B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学分:2.5学分学时:40学时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流体力学是动力、能源、航空、环境、暖通、机械、土木、力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必要的分析计算方法和一定的实验技术,为专业课的学习、解决工程中流体力学问题、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形式理论教学:主要采用课堂多媒体讲授,以讲授式、启发式教学为主。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流体力学定义、任务,液体的连续介质假设,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作用于液体上的力。
教学要求:掌握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了解作用于液体上的力。
重点难点: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教学内容:静水压强及其特性,液体平衡微分方程及其积分、等压面,重力作用下的静水压强基本方程及其物理意义,压强的两种基准和三种表示方法,压强分布图,量测压强的仪器,几种质量力同时作用时的液体的平衡,作用于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及压力中心作用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教学要求:掌握水静压强的确定及平面和曲面上总压力的计算,对Euler平衡微分方程理解其在相对平衡中的应用,测量压强的仪器和方法以及等压面原理、压强三种表示方法和两种基准等的实用意义。
重点难点:静水压强的确定及平面和曲面上总压力的计算。
第三章:流体运动学教学内容:描写流体运动的二种方法,运动要素等一些基本概念,运动的分类,液体运动的连续性微分方程,元流的连续性方程,恒定总流的连续方程,流体微团运动的基本形式,恒定平面势流。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有关液体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了解液体微团运动形式,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等。
重点难点:连续性方程。
第四章:液体动力学基础教学内容:欧拉运动方程,理想液体元流及实际液体元流的能量方程及其物理意义,渐变流概念,恒定总流能量方程及其应用条件和应用举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及其应用。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流体力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是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
它是研究流体平衡、运动及能量间内在联系与相互转换规律的一门学科,以流体基础理论为主,结合一般工程技术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抽象思维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融会贯通、学会学习的能力。
2.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的计算方法;流体静止和相对平衡时压强的分布规律及计算方法;粘性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方程、阻力损失的计算以及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熟悉边界层的基本概念和流体绕物体流动阻力及产生的原因;熟悉流体平面流动的流函数、速度势函数与叠加原理;完全气体一维流动的基本方程和基本方程的应用。
3.培养能够运用流动的分析方法解决工程实际的设计计算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流体力学》课程主要以讲授、讨论、分析计算为主,以课堂测验、作业为辅。
课堂教学将利用MOOC平台和先打通讯工具辅助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2、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实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训练,增强感性认识,以期达到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各方面工程实际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学会设备操作、报告撰写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归纳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常规的仪表,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6学时,设3个实验,如表2所示。
三、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验、作业、微课,MOOC课与相应的资源,配合多媒体课件等共同完成课堂授课内容。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技能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从工程实践中简化出来的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从事技术工作、拓展新知识、进行涉及流体的科学研究以及解决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1.掌握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分析方法,了解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熟悉流体运动的数学描述和几何表示方法。
培养学生对流体微团运动变形的分析能力,熟练运用连续方程求解简易模型的流体特性。
具备在机械设计领域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的能力。
1.2 掌握雷诺运输公式,根据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推导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的微分和积分形式;熟悉理想流体运动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及其积分和微分形式。
通过这些知识,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和测控方面的实际技能,确保他们能够运用流体力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2:2.1 熟悉流体力学中的量纲分析方法和动力相似分析方法,了解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索流动过程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量纲分析和动力相似理论解决简单流动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流体力学原理,识别和提炼机械产品设计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2.2掌握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明确湍流的概念;掌握圆管湍流运动特性和管道阻力的计算,以及流体的阻力和阻力系数的计算;借助流体力学实验,具备机械工程中测控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提炼和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3:掌握流体力学相关实验,了解现代流体力学模拟技术的最新动态,了解主流计算流体力学(CFD)工业领域的应用;能针对具体的机械工程专业中的流体力学问题,开发或选用合适的计算软件、仿真软件等进行模拟和预测。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四号黑体)(具体描述各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流体力学课程

流体力学课程一、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和宏观性质的学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化工、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流体力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课程内容1. 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研究静止的液体或气体。
本部分主要涉及压强、密度、浮力等基本概念,以及流体静压力定理、大气压强等内容。
2. 流体动力学基础流体动力学研究运动的液体或气体。
本部分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以及伯努利方程等内容。
3. 流场描述与运动描述流场描述是指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流场中各点的物理量变化情况;运动描述则是指通过实验或计算来描述流场中各点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本部分主要介绍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两种不同的描述方法。
4. 动量方程与应用动量方程是研究流场中物质运动规律的基本方程。
本部分主要介绍动量方程的推导和应用,包括流量计算、管道流动、水力跳跃等内容。
5. 粘性流体力学粘性流体力学是研究粘性流体的运动规律和宏观性质的学科。
本部分主要介绍牛顿黏度定律、雷诺数等基本概念,以及涡度、湍流等内容。
6. 边界层理论边界层是指在固体表面附近,由于粘性效应而形成的一层薄膜。
边界层理论研究边界层中的物理量变化规律。
本部分主要介绍边界层概念、边界层厚度计算方法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流体力学现象,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计算机模拟通过计算机模拟,让学生了解流体力学的数值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 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总结流体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工程科学,对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化工、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流体力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流体力学》课件

流体力学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
流体力学的应用领域与实例
详细描述
流体力学在日常生活、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有广学、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的流体输送等。
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与重要事件
详细描述
流体力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 早期的水力学研究到近代的流体动力 学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兴起。历史上, 牛顿、伯努利等科学家对流体力学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损失计算
根据流体流动的阻力和能量损失,计算流体流动的总损失。
流体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的减小措施
优化管道设计
采用流线型设计,减少流体与 管壁的摩擦。
合理配置局部障碍物
减少不必要的弯头、阀门等, 或优化其设计以减小局部阻力 。
选择合适的管材
选用内壁光滑、摩擦系数小的 管材。
提高流体流速
适当提高流体的流速,可以减 小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连续性方程
表示质量守恒的方程,即单位时间内流出的质量等于单位 时间内流入的质量。
01
动量方程
表示动量守恒的方程,即单位时间内流 出的动量等于单位时间内流入的动量。
02
03
能量方程
表示能量守恒的方程,即单位时间内 流出的能量等于单位时间内流入的能 量。
流体动力学应用实例
航空航天
飞机、火箭、卫星等的设计与制造需要应用 流体动力学知识。
流动方程
描述非牛顿流体的流动规律,包括连续性方程 、动量方程等。
热力学方程
描述非牛顿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热力学状态变化。
非牛顿流体的应用实例
食品工业
01
非牛顿流体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于番茄酱、巧克力、奶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体力学》课程简介
《流体力学》课程为能源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土土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江苏大学流体力学课程创建于1960年,教研室在老一辈的带领下,始终注重课程建设,传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传统,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5年流体力学被列为江苏大学精品课程和江苏省精品课程(二类)。
流体力学涵盖了流体的基本物理属性、流体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一维管内流动损失、流动参数测量技术与方法、理想流体与粘性流体的绕流以及湍流等问题,对于多学时学生还涉及可压缩流体的流动与传热问题,以及机翼与叶栅理论等,是以上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流体力学课程组教师先后编写出版了《流体力学及叶栅理论》、《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流体力学教程》和《实验教学概论》等多部教材。
其中,刘天宝教授主编《流体力学与叶栅理论》被很多工科院校作为教材使用;罗惕乾教授主编的《流体力学》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分别被列为高等教育“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教材;闻建龙教授主编了十二五规划教材《工程流体力学》和《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王贞涛副教授主编了十三五规划教材《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