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教育史研究的三种认识及其学术价值_蒋雅俊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实践的研究意义

学前教育实践的研究意义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从学前教育实践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学前教育实践研究的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理念落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开展学前教育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前教育实践研究的意义1. 丰富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学前教育实践研究是对学前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有助于丰富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学前教育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为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素材和视角。

2. 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学前教育实践研究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通过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实践研究还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教育创新。

3. 促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学前教育实践研究是推动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通过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可以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为政策制定者和教育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实践研究还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4. 增强教师专业素养学前教育实践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通过参与实践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实践研究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5. 培养幼儿全面发展学前教育实践研究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下一代。

通过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幼儿教育中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学前教育实践研究的内容1.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中西学前教育史心得体会(3篇)

中西学前教育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通过对中西学前教育史的深入研究,我深刻体会到了学前教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脉络、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及它们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中西学前教育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中西学前教育史的发展脉络1. 中国学前教育史中国学前教育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礼记》中就有关于儿童教育的记载,如“教子有方,教女有仪”。

汉代以后,学前教育逐渐成为家庭、宗族和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唐宋时期,学前教育开始注重德育和礼仪教育。

明清时期,学前教育以私塾为主,注重儿童的基本知识和品德教育。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教育理念的传入,中国学前教育开始引入新式教育方法,如蒙台梭利教育法、福禄贝尔教育法等。

2. 西方学前教育史西方学前教育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关注儿童教育。

中世纪时期,学前教育主要在教会学校进行,注重宗教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开始注重儿童的自然发展和个性培养。

17世纪至18世纪,夸美纽斯、洛克等教育家提出了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教育家创立了著名的学前教育理论和方法,使西方学前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中西学前教育理念的比较1. 儿童本位中西学前教育都强调儿童本位,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

然而,西方学前教育更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强调儿童在自由、平等、尊重的环境中成长。

而中国学前教育则更注重儿童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强调儿童的社会责任和集体主义精神。

2. 教育方法西方学前教育强调以游戏为主,注重儿童的动手操作和体验式学习。

如福禄贝尔教育法中的“恩物”和“作业”,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工作”等,都旨在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中国学前教育则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

对学前教育的研究报告

对学前教育的研究报告

对学前教育的研究报告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的儿童进行的系统化、综合性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游戏、玩耍和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社交能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研究。

首先,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研究表明,早期的幼儿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

同时,通过身体运动和游戏,学前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体质发展,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

此外,学前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情感和社会能力,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其次,学前教育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研究发现,通过游戏和有趣的教育活动,学前教育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

此外,学前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

再次,学前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研究表明,幼儿园教育可以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让儿童学会与其他儿童相处、合作和分享。

通过与其他儿童的互动,儿童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学前教育对于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学前教育还可以提高儿童的观察力、思维逻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发展史实践报告(2篇)

学前教育发展史实践报告(2篇)

第1篇摘要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对我国儿童成长、家庭教育以及国家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学前教育发展史的梳理,分析学前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旨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学前教育发展史概述1.萌芽阶段学前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那时的人们为了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教育。

如我国古代的《礼记·内则》中就有“六岁教之数与方名”的记载。

2.初步发展阶段(1)西方学前教育: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学习的能力,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儿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思想,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培养其自然发展。

(2)我国学前教育:19世纪末,我国学前教育开始兴起。

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正式进入制度化的阶段。

此后,一批学前教育机构相继成立,如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南京鼓楼幼儿园等。

3.全面发展阶段(1)西方学前教育:20世纪50年代,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了“整体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强调早期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2)我国学前教育: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前教育开始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前教育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出现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

二、学前教育发展现状1.政策法规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增加。

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加,师资力量不断壮大,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3.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政策法规的引导下,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实践本科学前教育史

实践本科学前教育史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前教育史的研究,旨在探讨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学前教育史的实践,总结经验,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引言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科学前教育史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学前教育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脉络,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二、学前教育史的发展历程1. 古代学前教育古代学前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主要以家庭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主。

在古代,学前教育主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和宗教信仰的培养。

如我国古代的《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籍,都包含了丰富的学前教育内容。

2. 近代学前教育近代学前教育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以夸美纽斯、福禄贝尔等人为代表。

这一时期,学前教育开始从家庭教育走向社会教育,形成了以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机构。

福禄贝尔提出了“游戏教育”理论,强调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

3. 现代学前教育现代学前教育起源于20世纪,以杜威、蒙台梭利等人为代表。

这一时期,学前教育更加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始于20世纪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

三、我国学前教育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1. 1903年,张之洞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湖北幼稚园。

2. 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部长,提出“儿童教育要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

3. 1923年,陈鹤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师范学校。

4. 1951年,我国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

5. 1980年,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成立,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1. 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

论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论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论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发展、推动学科发展、指导政策制定以及增强教师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提升教育质量学前教育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学前教育领域的问题,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例如,通过对幼儿认知特点的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教育评价的研究,教师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幼儿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促进儿童发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探索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例如,通过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教师可以了解儿童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机和方式,为儿童提供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教师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

三、推动学科发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关注儿童发展和教育实践,还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

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大脑发育的研究,可以揭示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为早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比较研究,可以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前教育学科的国际化发展。

四、指导政策制定学前教育科学研究通过对教育政策的深入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支持。

例如,通过对学前教育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制定更加合理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方案;通过对不同地区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政策提供参考。

五、增强教师能力学前教育科学研究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探索,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培训和学习方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例如,通过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制定更加符合教师实际需求的培训计划;通过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

学前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

一、引言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研究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学前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

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1.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学前教育研究有助于发现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习惯特点,为教师和家长提供科学指导。

通过研究,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按时起床、饮食、睡眠等。

2.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学前教育研究关注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为教师和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通过研究,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不同社交场景中的表现,引导幼儿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3. 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学前教育研究关注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为教师和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通过研究,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不同认知领域的发展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1. 丰富教师教育理念学前教育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通过研究,教师可以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2.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前教育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通过研究,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发展特点,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增强教师科研能力学前教育研究有助于教师提高科研能力。

通过参与研究,教师可以学习科研方法,提高论文写作水平,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推动学前教育政策制定1. 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学前教育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政府可以了解学前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提供有力支持。

2. 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学前教育研究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公平。

通过研究,政府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幼儿的学前教育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保障所有幼儿享有平等的学前教育机会。

本刊2011年第1~12期(总第193~204期)

本刊2011年第1~12期(总第193~204期)
李 晓 萍 ( ・3 36 )
白 俐 ( ・6 36 )

岩 刘欣茹 齐 易( .O 17 )
第 二期
从政府责任 的视角看 当前我 国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刘鸿昌 徐建平( ・3 20 ) 多园区幼儿园放手管理 的策 略
幼 儿园“ 韵律活动 ” 概念 的历史发展与精确化 幼儿园集体教学 中教师提 问的现状及其改进
赵金 霞 王 美芳 ( ・7) 23

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 中的关键事件 母远珍 ( ’3 40 ) 幼儿教师问题关注的类型与特点 张世 义 袁芳芳( ‘9 40 ) 瑞吉欧教育超越了什么
7 — 0
从《 超越 早期教 育保育质量》 解读瑞吉欧教育 刘宝根 ( ・5 4 1) 儿童美术心理研究 的发展及其对 儿童美 术教 育的启 示
制定幼儿园评估标准需要澄清的几个 问题 康 建琴
美国《 开端计划执行标准》 评介 未成年人 贫困对个体健康 、 能力与就业的影响
农民工 子女人 园现状及其存在 问题与解决
— —
甘永涛( ・1 31 ) 王作 宝( ・6 3 I)

焱( ・9 12 )
从不 同类型幼儿园经费收支状况看城市学前 教育的发展 张 亚 军 陈 群 ( .4 13 ) “ 嵌入性秩序 ” 幼儿教 师劳动价值 的经济社会 学分析
甘 剑梅 ( ・3) 15
方 慧( . ) 16 0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 向的表现 、 原因及解决对策 金 日勋( ・1 34 )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有效途径 张 华( ・ ) 34 4
不同内容 的谈话训练对 5~6岁儿童分享行为 的影响 赵 旖旎 王 丽薇 苏彦 捷 ( ・7 34 ) 母亲人格 与其教养方式 的关系 母子依 恋与幼儿 焦虑 的关系 王玉延 陈俊 赢 刘 莉 邹晓燕( ・2 35 ) 王 美芳( ・9 35 )

学前教育史综述心得体会(3篇)

学前教育史综述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学前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古至今,学前教育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通过学习学前教育史,我深刻认识到学前教育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以下是我对学前教育史综述的心得体会。

一、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1. 古代学前教育在我国古代,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和培养。

古代的学前教育观念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中。

儒家认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重视儿童的品德教育;道家强调顺应自然,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佛家则注重儿童的心灵修养,培养儿童的慈悲心。

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2. 近代学前教育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我国学前教育开始借鉴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其中包括学前教育机构。

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和幼儿园。

如陶行知、陈鹤琴等,他们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当代学前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前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正朝着普及化、优质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二、学前教育史的发展规律1. 教育观念的演变学前教育史的发展,反映了教育观念的演变。

从古代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到近代借鉴西方的教育理念,再到当代强调全面发展,学前教育始终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2. 教育模式的转变学前教育史的发展,也体现了教育模式的转变。

从古代的家庭教育,到近代的幼儿园教育,再到当代的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学前教育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

3. 教育内容的拓展学前教育史的发展,还表现为教育内容的拓展。

从古代的道德教育,到近代的智力教育、情感教育,再到当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前教育内容不断丰富。

论历史、理性与教育学--基于历史哲学的视角

论历史、理性与教育学--基于历史哲学的视角

论历史、理性与教育学--基于历史哲学的视角
蒋雅俊
【期刊名称】《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教育学和教育史分别以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对教育进行研究,尽管二者
在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上各有侧重,但学科之别不应成为学术研究的壁垒。

教育史研究以历史为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基本领域;它通过考察历史来理解教育,因而又是一种研究方法。

一部教育史潜藏着一部教育思想史。

逻辑的与历史的是一致的,教育史研究不仅仅是史实的记录和复述,文献的查找与整理,而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厘清教育发展的来龙去脉,通过归纳、分析、演绎、推理等方法,发现教育的逻辑。

【总页数】8页(P94-101)
【作者】蒋雅俊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中心教育科学学院,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历史哲学视角的探究 [J], 宫炳成;林红玲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历史哲学视角的探究 [J], 宫炳成林红玲;
3.基于比较视角的我国古代历史哲学特征刍议 [J], 郑美珍
4.基于比较视角的我国古代历史哲学特征刍议 [J], 郑美珍
5.资本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内生机制探究——基于马克思《资本论》视角的历史哲学解读 [J], 沈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重点分析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重点分析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重点分析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重点分析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了解学前教育的历史则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学前教育的形式较为简单和原始。

那时,孩子们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教育,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将生活技能和社会规范传递给子女。

例如,教他们如何采集食物、制作工具,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等。

这种家庭式的教育虽然没有系统的课程和方法,但却为孩子的生存和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古代文明中,出现了一些有组织的学前教育形式。

在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体系就有所不同。

斯巴达注重军事训练,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坚韧和勇敢;而雅典则更强调全面发展,包括文化、艺术和体育等方面。

在中国古代,也有一些类似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例如,“蒙以养正”的思想,强调在儿童幼年时就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进入中世纪,欧洲的学前教育受到宗教的极大影响。

教会开办了一些幼儿教育机构,主要目的是向儿童传播宗教教义和价值观。

而在中国,私塾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了学前教育的部分功能。

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学前教育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福禄贝尔被认为是现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创立的幼儿园教育体系强调儿童的自我活动和创造性发展,主张通过游戏等方式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她注重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在自由探索中学习和成长。

在 20 世纪,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

例如,瑞吉欧教育理念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注重项目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高瞻课程则关注儿童的主动学习和计划能力的培养。

同时,各国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在中国,学前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政府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学前教育中的教育史与教育文化研究

学前教育中的教育史与教育文化研究

学前教育中的教育史与教育文化研究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儿童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任务。

在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史和教育文化的研究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对学前教育的历史与文化的探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为提升其质量和效果提供指导。

本文将从教育史与教育文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学前教育中的这两个研究领域。

一、学前教育中的教育史研究教育史研究是对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分析,目的是揭示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通过对教育史的研究,可以了解学前教育的演进过程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动因,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首先,学前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家庭和社区中儿童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长辈担当起儿童教育的责任。

在古代中国,儿童通过家庭教育和私塾教育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品德的修养。

而在西方国家,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也注重对儿童智力和体格的培养。

其次,学前教育在现代得到了更加系统和规范的发展。

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增加,学前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德国的弗雷贝尔、美国的蒙台梭利等教育家通过创办幼儿教育机构,开启了学前教育的新时代。

20世纪,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重视的教育阶段。

最后,学前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模式。

在以家庭教育为主导的国家,学前教育往往侧重于儿童的日常护理和生活技能的培养。

而在强调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国家,学前教育则注重提供优质和全面的教育资源,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学前教育中的教育文化研究教育文化研究是对学前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教育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的文化背景和承载的教育意义,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提高。

首先,学前教育中的教育文化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人们对教育的期待。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学前教育的教育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达。

学学前教育史心得体会(3篇)

学学前教育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承载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等多重使命。

在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艰辛与辉煌。

通过对学前教育史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前教育的历史沿革1. 古代学前教育在我国古代,学前教育并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而是与家庭教育、宗族教育紧密相连。

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儒家提倡“有教无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强调“法治”等。

这些思想为后世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近代学前教育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学前教育开始在我国兴起。

19世纪末,我国出现了第一批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

这些幼儿园多由外国传教士创办,如北京崇文门内大街的圣玛利亚女子学堂附属幼儿园。

此后,我国学前教育逐渐形成了以幼儿园为主体的教育体系。

3. 现代学前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前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95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幼儿园数量、教育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1. 培养儿童全面发展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前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游戏、学习、互动等活动,儿童可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从而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促进社会和谐学前教育不仅关注儿童的成长,还关注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缓解家庭育儿压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庭和谐。

同时,学前教育还可以为社区提供教育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3. 传承文化学前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前教育,儿童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民族文化、民间故事、历史知识等,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价值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价值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价值第一篇: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价值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价值一、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是指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活动;狭义是指正归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2、学前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3、机构教育:指由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4、学前教育学:是学科中的一个年龄分支学科,这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目的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特性与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2、学前教育学具有独立性、应用性和。

3、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这是一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目的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特性与规律的科学。

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集中在他的著作《理想国篇》和《法律篇》中。

5、创建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师的教育家是。

6、我国教育家提出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

7、率先采用日记法和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的教育家是育论体系。

8、理论体系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初步形成。

9、捷克教育家提出10.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集中在和等著作中,他还写了《世界图解》来指导儿童的学习。

11、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见诸于小说体著作12、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两个主要内容是:实施施爱教育和教育,他的著作主要有《林哈德与葛笃德》、《立法与杀婴》、《幼儿教育书信》等。

13、认为儿童通过直接体验和观察学习,14、皮亚杰儿童心理学体系的核心是。

15幼儿园之父是创设了著名的恩物。

16、17、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阶段、和阶段。

18、创建儿童之家的意大利教育家是。

四、判断题1、蒙台梭利创建了儿童之家,并为儿童的游戏创设了恩物。

(是福禄贝尔创设的恩物)2、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从18世纪中叶开始的。

(是19世纪)3、陈鹤琴提出对儿童应实施六大解放。

(是陶行知)4、陶行知建立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初步形成。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奠基阶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对于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儿童在学前阶段的身心发展迅速,通过科学研究,我们能够准确把握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进程,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其次,科学研究能够推动学前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教学策略和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可以筛选出最适合儿童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再者,它为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政府在规划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培养等方面,需要基于科学研究的成果来做出合理决策,以保障学前教育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的内容丰富多样。

其中,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例如,研究者会关注儿童在语言、数学、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探索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干预来促进其认知能力的提升。

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也是研究的重点。

包括儿童的情绪管理、同伴交往、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等方面,旨在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学前教育环境的创设、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等也是常见的研究主题。

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至关重要。

观察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可以在自然情境中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互动方式等,获取真实、生动的数据。

实验法在某些情况下也会被运用,通过控制变量来检验某种教育干预的效果。

问卷调查法能够收集大量的信息,了解家长、教师等对学前教育的看法和需求。

案例分析法则有助于对个别儿童或特定教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然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儿童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这使得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在研究过程中,如何确保研究的伦理道德,保护儿童的权益和隐私,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后现代视角中的学前课程

后现代视角中的学前课程

后现代视角中的学前课程
蒋雅俊
【期刊名称】《教育导刊(下半月)》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后现代主义试图反省和超越现代性。

作为一股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潮,后现代主义往往被视为解构的、破坏的、摧枯拉朽的,其实它也有建设性的一面:为我们反思现代生活提供了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

本文尝试以后现代主义的新视角来认识学前课程及其变革。

【总页数】3页(P7-9)
【作者】蒋雅俊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
【相关文献】
1.协同学视角下安徽省学前教育联盟中、高职学前专业课程的衔接 [J], 张勇军
2.后现代视阈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思考——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为例[J], 吴丽芳;
3.协同学视角下安徽省学前教育联盟中、高职学前专业课程的衔接 [J], 张勇军;
4."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实践探讨
——以"学前教育史"课程为例 [J], 董俊
5.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下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初探 [J], 周起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程评价:课程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课程评价:课程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作者: 蒋雅俊[1]
作者机构: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出版物刊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3-6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课程;课程价值;课程评价
摘要:课程目的是在对儿童和课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判断产生的。

没有评价,就没有目的。

教育的过程是儿童生长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不应追求自身以外的目的,所以课程评价不是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以外去找寻一把度量的尺子,而是不断地发现生长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理性的价值评判。

课程评价是事实与价值判断的合体,是课程价值的发现和创造。

课程评价应起到发现课程价值、创造课程价值,并为课程价值的实现"保驾护航"的作用:通过价值判断确立目的,预测和评判什么样的经验符合儿童的生长需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检验已经实施的课程是否满足了儿童的需要;通过比较、判断,在诸多可能性中作出理性的抉择;为课程的改进提供价值指导。

课程研究应直面价值问题

课程研究应直面价值问题

课程研究应直面价值问题
蒋雅俊
【期刊名称】《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3()9
【摘要】课程是人造的复杂系统。

人的价值观念决定了课程是什么的问题。

课程
并没有一个先验的本质等待人们去找寻、去发现。

恰恰相反,课程的存在先于课程
的本质。

课程研究应转换本体论的思维方式,直面儿童、经验、知识、文化、课程、教师等诸因素间的复杂关系,接受价值判断的不确定性,澄清价值判断的依据,表明自己持有的基本立场,让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才是课程研究最紧
迫的使命。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蒋雅俊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
【相关文献】
1.直面现实,应病与药——关于佛教信仰问题调查研究的几点感想
2.当前课程理解
研究的问题与应然走向——课程理解研究十年透析3.明清艳情小说的价值及研究
中应注意的问题4.《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教学研究--市场调查资料审核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5.高校课程价值、问题及文理课程交叉设置构架——培养创造性的策
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加强对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形成对学前教育史的系统性、科学性认识,对建设学前教育学科,提升学前教育研究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学前教育史研究的三种认识(一)学前教育史是当代史“历史”一词往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二是指人们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和叙述。

[1]学前教育史是一门专业史,它同样包含上述两层含义:学前教育的历史事件和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叙述。

在研究者用叙述的方式记录和再现历史的过程中,必然涉及自己对史实的理解和判断。

因此,学前教育史不仅仅是指历史事实,还包括历史的记载者、书写者、研究者对史实的理解、判断和评价。

由此学前教育的历史是研究者跟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互动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答问。

[2]对于不同的研究者来说,面对的文献资料可能是相同的,但对文献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的把握和理解却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不同的研究者书写着不同的学前教育史。

正是从这一意义而言,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3]而思想史必然是动态的、连续的、发展的。

当下仍然存在的一些落后的幼儿教育观念,如过分强调教师或成人的权威,认为“听话”和习惯于服从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等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有历史上的“根”,是深受自古及今的中国文化传统影响的。

同样,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古到今的众多哲学家、教育家在各自所处时代精神的孕育和激励下,历史地批判、继承和超越前人,才积累发展到今天的思想水平。

由此可见,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并非已经消失,它就存在于当下。

[4]人们当下的精神或生活都包含着过去,没有过去就没有当前。

学前教育的历史同样“是一种活着的过去……它的存活被结合到一种新的、包括它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总第198期)No.6,2011Serial No.198[摘要]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学前教育史不仅包含对学前教育历史事件的记录,更包含对学前教育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叙述,这使学前教育史必然是不断被研究者重新书写的思想史与当代史,开展学前教育史研究必然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过去,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现在、预见未来,更好地认识学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的时机。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研究收稿日期:2011-1-2;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011-3-31*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类课题“儿童观:文化传统的省思与现代化改造”(批准号:BAA080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讯作者:蒋雅俊,E-mail :34223@对学前教育史研究的三种认识及其学术价值*蒋雅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31DOI:10.13861/ki.sece.2011.06.007自己的观念的发展和批评在内的脉络之中。

”[5](二)学前教育史需要不断重新书写变化是历史永恒的主题。

随着新的史料的发现,对历史的记录会发生变化;学者对史料的理解和解释是受其人格和学识影响的,同时还受学者所处时代的思想风气的影响,因而一切历史研究所取得的任何成果都不是最终结果。

以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的热潮为例,当时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杜威实用主义和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思想被扣上了“资产阶级旧教育思想”的帽子而遭到批判。

“文革”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学术研究日趋自由、开放,杜威实用主义和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思想亦逐步被重新认识。

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认识水平、守持不同学术立场的人会对杜威教育思想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解释和评价。

有学者认为“历史的思想是一条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去的河流”,[6]即便是同一个研究者试图重新考察一个老问题的时候,也很有可能对历史产生不同的理解。

在有关历史的研究中,只有变化是永恒的、绝对的,每一代人甚至每一个研究者都用自己的方式重新书写着历史。

(三)学前教育史研究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学前教育史是专业史。

尽管专业史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考察作为历史之主人的人的全部思想网络,也不是从人类整体的发展脉络上解说人的思想历程,但是学前教育史研究不能只局限于对“学前教育”内部的考察,还必须考察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的社会历史背景。

学前教育历史与整部人类的历史、人类思想观念的演变,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

首先,学前教育观念、理论、实践的变迁是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而这些变迁总是蕴涵在整个时代背景之下,融入“历史”整体中的。

其次,历史是人创造的,所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都是人的活动,而人是受时代的大背景、时代的思想水平制约的,因而我们必须在对特定历史时期时代精神和社会政治经济等一系列因素发展的全面把握中,才能理解一个时代的教育面貌和教育思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学前教育史作为专业史的独立性、专门性,又要注意它与人类历史水乳交融的关系。

史实是已经存档、相对不变的,而根据史实所描绘的历史图像却是主观的、变化的,是历史研究者思想劳动的产物,其中凝聚了研究者的思想、信仰、伦理、价值观和学术素养。

因而,“不偏不倚的历史学,远远不能成为一种理想,反而简直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

每个历史学家都是从一定的观点出发在观察过去的……正如他不能跳出他自己的皮囊”。

[7]研究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由此总是涉及到他自身对史实的评价和判断,研究者往往通过批判以往的历史文献来写作历史,这就是所谓“反思的历史”。

学前教育史的研究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对于学前教育史的研究者来说,面对的史料也许是相同的、不变的,而对于史料的解释、理解和评价则要依靠研究者个人的理论修养和思想立场。

历史事件作为事实,本身没有高低之别,但对历史的理解和诠释则不然,它依赖着研究者本人的学养、立场和境界,因而学前教育史的研究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历史的研究并不只是对史料的筛选和概括。

研究历史必须尊重史实,然而“仅仅把自己局限于史实的历史学家,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历史学家”。

[8]史料之于研究者就如建筑材料之于建筑师,研究者需要综合运用各领域的知识来理解、解释、评价历史,用史实这一原材料创造性地构建历史的大厦,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批判,包括反思和批判史实;反思和批判前人对史实的看法;反思和批判研究者本人评说历史的立场。

历史研究不只是归纳和总结,而且还有批判和创造。

二、学前教育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一种观点认为,学前教育的历史就是那32On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History ResearchJiang Yajun(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Abstract:Studing the histor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not only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past,but also understand the present,and foresee the future.The research of the histor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espect of the historical facts,moreover it calls for introspection,criticism and creation.Key words:preschool education,history of preschool education,historiography of preschool education些过时的事情,一再地研究这些已发生过的事情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这种把学前教育的历史研究等同于史料的整理、罗列,从而认为学前教育史不值得一再深入研究的观点是错误的。

如前所述,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史实或史料的认识或认定,二是对史实或史料的理解或诠释。

研究者对史实或史料有着相对一致的认识,但是对史料的理解或诠释则是研究者的思想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加工后的产品,它是随着思想的改变而改变的,随着认识的深入而深入的。

比如,陈鹤琴先生提出“活教育”理论,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对这些史实的理解却在发生变化———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究竟是先进的还是腐朽的?是“资产阶级”的反动学说还是值得研究和发展的思想?是应当弘扬还是应当舍弃?它对于幼儿教育变革可能会发生什么影响?对于这些问题,不同时期的学者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正因为对史实或史料的理解和诠释是思想的产物,不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历史才值得我们一再地研究。

有史学家认为:历史学之成为历史学,完全有待于对史料的理解和诠释给它以生命;没有这个历史理性的重建,则历史不过是史实和史料所留给我们的一堆没有生命的数据、资料而已。

[9]学前教育史是研究学前教育过去发生的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前教育史的研究与当前的学前教育现实毫无关系。

历史研究总是希望揭示出历史“有一种合乎规律的进程”,[10]“试图把从一连串事件中所获得的教训运用到另外一连串事件上去”,[11]“它把当前联系到过去,从而也就把未来联系到当前”。

[12]例如,建国后学习苏联的运动导致了分科课程的流行,这对中国的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这一段学前教育史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过去,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现在,有助于我们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旧辙时弊,有助于我们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把握教育发展的时机。

参考文献:[1][4][8][9]何兆武.历史与历史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1,102,36,4[2][11](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吴柱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8,70[3][5][6](英)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2,49,80[7](英)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13[10](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12](英)罗素.论历史.何兆武,肖巍,张文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7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