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
反思)
简介
本教案包括了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内容,以及每节课的教学反思。
目标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
- 理解并掌握二年级科学上册的全部知识点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
本教案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单元:春天的变化
- 课程一:春天的气候变化
- 课程二:春天的动植物
- 课程三:春天里的工作
第二单元:夏天的一天
- 课程一:太阳公转的原理
- 课程二:夏天的天气和穿着
- 课程三:夏天的游戏
第三单元:秋天的变化
- 课程一:秋天的气候变化
- 课程二:果实的丰收
- 课程三:秋天的风筝
第四单元:冬天的变化
- 课程一:冬天的气候变化
- 课程二:雪花的奇妙旅行
- 课程三:冬天的活动
教学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研究情况。
教学反思包括以下方面:
- 教学准备的充分性
- 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情况
-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以上是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的内容。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
能力。
祝教学顺利!
---教案结束---。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第一课《大自然的礼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丰富资源,认识到大自然的珍贵。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礼物。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自然景观等。
2.教学视频: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礼物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大自然的礼物,讨论其特点、用途等。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大自然礼物是什么?(2)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大自然中的礼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二、第二课《有用的植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观察植物、关爱植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各种植物及其用途。
2.教学视频: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有什么用途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植物,讨论其用途。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2)教育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有用的植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三、第三课《动物的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家。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奇妙的指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案,让学生了解每个人指纹的唯一性,学习一些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自己指纹的观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合适的问题。
能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观察、研究、实验中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形成重视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良好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
难点: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三、教学准备透明胶带、指纹卡、白纸、表格、放大镜、铅笔等四、教学过程(一)看画猜疑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
谈话:在上新课这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看一幅画。
猜猜这都是哪些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说说你的理由。
2、世界上没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许多信息,可用来辨别不同的人。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3.曝题: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指纹。
(板书:奇妙的指纹)(二)搜集指纹1、指纹奇妙吗?奇妙在哪?说说你的理由。
有什么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吗?(记录问题)2、既然我们想对指纹进行研究,怎样把指纹展示出来?你有什么好办法。
3.老师展示拓片手印,一起讨论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课件展示活动建议:不要反复按压,不要移位,不要涂太多铅,手要擦干净。
)4、请同学们在指纹卡上按顺序印下自己两只手的指纹。
(三)小组研究1、看,同学们的指纹卡真像一幅艺术品。
在我们这节课上,利用你们的指纹卡可以解决哪个问题?2、好,现在就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自已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出示研究记录表)3、小组讨论,汇报4.全班复习修改后的方案(复习组要倾听和思考,自己的研究方案可行吗?有没有更好的建议?)5、小组确定方案6、小组活动。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第一章:认识科学探究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b.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答案、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果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调查、分类等。
b.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答案、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 教学活动:a.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c. 教师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b.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质特性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常见的物质:水、空气、土壤、金属、塑料等。
b. 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溶解性等特性。
3. 教学活动:a. 教师展示各种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性。
b.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c. 学生举例说明常见物质的特性和用途。
三、第三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器官。
b. 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现象,探究植物生长的原因。
2. 教学内容:a.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b.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
3. 教学活动:a. 教师演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器官。
b.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现象。
c. 学生讨论植物生长的原因。
四、第四章:动物的世界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b.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行为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常见的动物:鸟类、哺乳动物、昆虫等。
b. 动物的生活习性:捕食、迁徙、繁殖等。
3. 教学活动:a. 教师展示各种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行为。
b. 学生分组调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c. 学生举例说明常见动物的特点。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认识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2. 学会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会使用实验器材和观察数据。
3. 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 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结论。
第二章:探究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学会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类型。
2. 物质变化的现象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物质变化属于哪种类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类型。
2. 学生能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和特点,并能进行正确的分类。
第三章:探究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2. 学会观察生物的特征和现象。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和现象。
2.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的特征和现象。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生物的特征和现象。
第四章:探究自然界的规律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如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
2. 学会观察自然界规律的现象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界规律的概念和类型。
2. 自然界规律的现象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自然界规律的现象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界规律属于哪种类型。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2. 神奇的磁铁3. 水的故事4. 土壤里的秘密5. 动物和植物6. 空气与呼吸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知道如何保护身体。
2. 认识磁铁的性质,学会使用磁铁。
3.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4. 认识土壤的特点,了解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5. 认识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关爱生物的意识。
6. 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铁的性质、水的循环过程、土壤的特点、动植物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重点:保护身体、使用磁铁、节约用水、关爱生物、保护空气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磁铁、实验器材、土壤样品、动植物标本、空气检测仪。
2. 学具:学习卡片、画图工具、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身体,了解身体结构和功能。
2. 新课导入:讲解磁铁的性质,展示磁铁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磁铁的神奇。
3. 课堂讲解:详细介绍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节约用水。
4. 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特点和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动植物特点,培养关爱生物的意识。
6. 课堂小结:讲解空气的作用,引导学生保护空气质量。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身体结构、功能、保护方法2. 神奇的磁铁:磁铁性质、使用方法3. 水的故事:水循环、节约用水4. 土壤里的秘密:土壤特点、作用5. 动物和植物:基本特征、关爱生物6. 空气与呼吸:空气作用、保护空气质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人体结构图,标注身体各部位名称和功能。
(2)用磁铁制作一个磁力小车,观察其运动情况。
(3)记录一周的用水情况,分析如何节约用水。
(4)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5)设计一个保护空气质量的宣传活动。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见教材附录。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第1节:认识身体第2节:身体的信号2. 第2章:身边的物质第1节:固体、液体和气体第2节:物体的溶解第3节:混合与分离3. 第3章:力和运动第1节:力与运动第2节:简单机械4. 第4章:地球和宇宙第1节:地球的形状第2节:太阳和月亮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学会使用简单机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结构与功能、物质性质、力和运动关系。
2. 教学重点:身体保健、物质观察、简单机械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穿插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章节名称,突出重点。
2. 插图:绘制相关插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书写,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1章:画一幅自己的身体结构图,标注主要器官。
第2章:观察生活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描述它们的特点。
第3章:制作一个简单的杠杆,并说明其原理。
第4章:画出地球和太阳、月亮的关系图。
2. 答案:提供详细的解答过程和答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结合教材内容,布置拓展性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材章节,涵盖详细知识点,同时注意与实践相结合。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简单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 第二章:我们的身体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第三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活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科学》2. 教具:实物、图片、实验器材等。
3.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的科学知识,为教学提供参考。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4. 第四章:我们身边的动植物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身边的动植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花的专题研究。
2、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具准备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双性花、放大镜。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问题: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花。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二、探究过程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
(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
(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双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4、交流与小结(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质疑拓展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观察更多的花2.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二《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

01
02
03
04
光照
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养分。
水分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用于 生长和代谢。
土壤
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和支撑。
温度
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和发育。
2024/3/26
8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01
02
03
种子萌发
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吸 水膨胀、萌发长出根和芽 的过程。
2024/3/26
根据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结 果,分析植物的生长趋势 和特点,以及不同条件对 植物生长的影响。
10
03 动物行为与习性
2024/3/26
11
动物行为类型及特点
觅食行为
动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获 取食物,如捕食、觅食
、寄生等。
2024/3/26
防御行为
动物为保护自己而采取 的行为,如逃跑、躲藏
、警戒等。
繁殖行为
鼓励家庭参与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科技制作和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 导,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2024/3/26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7
14
04 物质变化与实验
2024/3/26
15
物质状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
蒸发与凝结
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观察和实验 ,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 态变化。
探究物质从液态到气态(蒸发)和从 气态到液态(凝结)的过程,了解湿 度、风速等因素对蒸发速度的影响。
熔化与凝固
通过实验观察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熔 化)和从液态到固态(凝固)的过程 ,理解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2024年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版

2024年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身边的科学1.1 认识我自己1.2 感知物体2. 第2章:多样的生物2.1 校园里的植物2.2 校园里的动物3. 第3章:地球与空间3.1 天空和大地3.2 天气与季节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特点,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物体、植物和动物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地球与空间的基本知识,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观察、描述和分类物体、植物和动物。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在第1章“认识我自己”中,让学生画自己的手,观察手的结构。
2.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例:在第2章“校园里的植物”中,讲解如何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征。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例:在第3章“天空和大地”中,让学生观察天空和云彩,描述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需简洁明了,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1章:画一幅自己的自画像,标出手、脚等身体部位。
第2章: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描述其特征并分类。
第3章: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
2. 答案:第1章:自画像及身体部位的标注。
第2章:植物特征描述及分类。
第3章:天气变化记录及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观察和探索。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的科学现象。
推荐相关科普书籍和视频,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重点关注细节:教材章节和内容的选取与教学目标的对应。
补充说明:1. 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确保每节课的活动都能有效支撑目标的实现。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 认识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现象。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稍扁的球体。
2. 地球的结构: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3. 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介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等。
教学活动:1. 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触摸地球仪并感受其形状。
2.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球上的自然现象的理解。
第二章:探索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讲解植物的结构,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2. 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植物的生长阶段,如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3. 观察植物的生长: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 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植物生长的观察和探究结果。
第三章:水的奇妙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讲解水的特性,如透明度、无色、无味、不可燃等。
2. 水的变化: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如蒸发、凝固、融化等。
3. 水的实验:进行水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
教学活动:1. 利用实验材料,展示水的性质和变化。
2. 进行水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参与观察水的变化。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水的奇妙世界的理解。
第四章: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内容:1. 人体的结构:讲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如心脏、肺、胃、大脑等。
2. 人体的功能:介绍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如呼吸、消化、循环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提高自我认知。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体特性的能力,增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3. 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4. 使学生了解天气与季节的变化,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爱护地球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特性、植物的生长变化、天气现象。
2. 教学重点:人体结构、物体特性的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天气与季节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情景引入、问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结合教材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直观的教具,讲解新课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体现课程主题。
2. 提纲:列出教学内容的要点,标明重点、难点。
3. 图表:用图示、表格等形式,直观展示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人体结构图,并标注各部位名称。
(2)观察身边的物体,描述其特性,并记录下来。
(3)种一颗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并作画记录。
(4)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规律。
答案:(1)人体结构图及标注见附件。
(2)物体特性描述见附件。
(3)种子生长记录画见附件。
(4)天气变化记录分析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观察、天气调查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讲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团队合作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练习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二章:观察植物的生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主要器官。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茎的生长、叶的生长、花的开放、果实的形成。
讲解植物的主要器官:根、茎、叶、花、果实。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器官。
学生分组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器官特征。
第三章:探究声音的产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产生:声带的振动、乐器的演奏。
讲解声音的传播:空气传播、固体传播。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传播。
第四章:水的性质和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水的物理变化。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液体。
讲解水的物理变化:蒸发、凝固、融化、沸腾。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凝固等物理变化。
第五章:简单机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简单机械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模板三篇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模板三篇导读:本文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模板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2、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教具准备一只手电筒,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一、观察手电筒: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
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
(教科书提供了一张手电筒内部构造的电路图,图中表示的是电路断开的时候。
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手电筒的电路是通的,图上的开关该怎样表示?画一画电流是如何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开关和小灯泡回到电池另一端的。
)二、做个小开关: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
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
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5、交流汇报:(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2)解决了哪些问题?(3)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4)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5)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三、延伸与拓展: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具体章节如下:1. 第一章:身边的科学1.1 水的奥秘1.2 空气在哪里1.3 声音的传播2.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2.1 植物的结构2.2 植物的生长条件2.3 植物的光合作用3. 第三章:动物的奥秘3.1 动物的分类3.2 动物的身体结构3.3 动物的适应性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4.1 地球的形状4.2 地球上的气候4.3 宇宙的奥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关爱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的形状、宇宙的奥秘。
2. 教学重点:水的奥秘、空气的作用、声音的传播、植物的结构与生长、动物的身体结构与适应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情景1:观察水的变化实践情景2:感受空气的存在实践情景3:声音传播游戏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知识点。
例题1:水的三态变化例题2:空气的用途例题3:声音的传播原理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练习1:植物的结构填空题练习2:动物分类选择题练习3:地球与宇宙连线题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话题1:植物的生长条件话题2:动物的身体结构话题3: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按照教学内容,列出重点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题1:水的三态变化课题2:空气的作用课题3:植物的生长条件课题4:动物的身体结构课题5: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认识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身体部位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及功能。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身体的各个部位。
教学难点:1. 理解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
2. 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身体部位。
教学准备:1. 人体模型或图片。
2. 学生用书第1页。
教学过程:三、探索活动1. 教师向学生展示人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身体的各个部位。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身体部位及其功能。
2. 学生举例说明身体各个部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身体部位,并用语言描述。
第二章:我们的感觉器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感觉器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感觉器官的主要部位及功能。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感觉器官。
教学难点:1. 理解感觉器官的功能。
2. 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感觉器官。
教学准备:1. 感觉器官模型或图片。
2. 学生用书第2页。
教学过程:三、探索活动1. 教师向学生展示感觉器官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感觉器官的名称。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感觉器官的功能。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感觉器官及其功能。
2. 学生举例说明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感觉器官,并用语言描述。
第三章:我们的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食物。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食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常见的食物名称。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食物。
教学难点:1. 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食物。
教学准备:1. 各种食物样本或图片。
2. 学生用书第3页。
教学过程:三、探索活动1. 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食物样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食物的名字。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地球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认识地球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有赤道和两极。
地球上的重要地理位置:赤道、北极、南极、五大洲、四大洋等。
1.3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通过地图,认识地球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第二章:我们的身体2.1 学习目标:了解人体的重要器官和功能。
认识人体的各个系统。
2.2 教学内容:人体的重要器官:大脑、心脏、肺、肝脏等。
人体的各个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
2.3 教学活动:观察人体器官的图片,了解其功能。
通过游戏,认识人体的各个系统。
完成相关的人体器官和系统的练习题。
第三章:动植物的世界3.1 学习目标: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认识动植物的生态关系。
3.2 教学内容:动物的特点和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植物的特点和分类: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等。
动植物的生态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等。
3.3 教学活动:观察动植物的图片,了解其特点和分类。
通过实验,了解动植物的生态关系。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第四章:天气和季节4.1 学习目标: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基本概念。
认识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4.2 教学内容:天气的基本概念:晴、雨、雪、风等。
季节的变化: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4.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了解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第五章:我们的日常生活5.1 学习目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
5.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水的循环、食物的消化、能源的利用等。
日常生活技能:穿衣、饮食、卫生、安全等。
5.3 教学活动: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的实践操作。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第六章:声音的世界6.1 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第一单元《植物》第1课《观察一棵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观察植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1.学会观察植物的方法。
2.认识常见的植物。
教学难点:1.学会观察植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
2.准备观察植物的工具,如放大镜、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植物。
2.观察植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棵植物进行观察。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植物,记录观察结果。
3.分享观察结果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4.认识植物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如树木、花草等。
第2课《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认识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教学重点:1.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2.认识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1.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长过程中的植物。
2.准备观察植物生长的记录表。
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
2.观察植物生长学生分组,每组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
3.分析植物生长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如阳光、水分、土壤等。
4.分享观察和分析结果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
第3课《保护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会保护植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2.学会保护植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学会保护植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保护植物的资料。
2.准备保护植物的工具,如手套、剪刀等。
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保护植物。
2.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性教师讲解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就是保护地球。
3.学会保护植物的方法教师示范如何保护植物,如种植树木、不摘花折树等。
2024年最新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 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动物的外 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3. 记录观察结果,包括动物的颜 色、形状、行为等。
动物观察活动
01
4. 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动物的习 性和保护意义。
02
活动注意事项:选择安全无危害 的动物进行观察,避免对动物造 成伤害。
天气预报制作
活动目的
通过制作天气预报,培养学生的气象 意识和实践能力。
植物种植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 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实验材料
种子、土壤、花盆、水、阳光等 。
植物种植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花盆和土壤,将土壤倒入花盆中。
2. 在土壤中挖一个小坑,将种子放入坑中,再覆盖上土壤。
植物种植实验
3.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将花盆放在 阳光充足的地方。
提供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 源,如实验器材、教学课 件、参考资料等。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究式教学法
情境导入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 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观察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 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思考交流
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促进 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合作学习法
垃圾分类游戏
3. 进行游戏,记录每组的分类结果和 用时。
4. 游戏结束后,讨论垃圾分类的重要 性和意义,分享分类技巧和方法。
游戏注意事项:确保游戏材料的安全性 和卫生性,引导学生正确分类垃圾并养
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05 评价方式与标准
课堂表现评价
听讲认真,积极思考,能主动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实验注意事项: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 土壤的种子,注意适量浇水和保持充 足阳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要照顾好它们!观察它的生长变化 并把它记录下来。(完成活动手册)
板书设计
我们知道的植物
树、草、花、向日葵、蒲公英
有叶 长在地上
能结果 需要阳光
第( 2 )课时
总课时数:第( 2 )节
备课时间: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
第2课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教学目标
2.那么,各种植物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什么呢?(课题: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二)探索
选择校园中的一块土壤,记录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和植物。
校园土壤“居民”统计
(班级记录表)
动物
植物
(三)研讨
1.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
2.描述周围的土壤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板书设计
板书 校园土壤“居民”统计
1.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2.要爱护土壤,珍惜环境,珍惜植物。
教学重点
要爱护土壤,珍惜环境,珍惜植物。
教学难点
要爱护土壤,珍惜环境,珍惜植物。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植物、学生手册。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聚焦
1.教师导语:星期天,小熊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里的植物真多啊!(板书:植物)小朋友,我们跟小熊一起去看看,他见到什么植物了?(竹子、荷花、柳树)
阴、晴、雨、雪、风
第( 6 )课时
总课时数:第( 6 )节
备课时间: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
6.不同的季节
6.知道天气变化的种类。
7.了解一年四季家乡的变化。
8.亲近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孩子,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
1. 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2. 亲近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孩子,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难点
1.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班级记录表)
动物
植物
第( 3)课时
总课时数:第(3 )节
备课时间: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
第3课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目标
1.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了光和热。
2.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
3.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4.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
2.早中晚生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四、拓展
举例说明太阳对动植物和我们生活的影响。
板书设计
板书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清晨 东 晚上 西
第( 4 )课时
总课时数:第( 4 )节
备课时间: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
第4课 观察月相
教学目标
1.指导什么是月相。察和记录月相。
教学难点
2.同学们图上还有什么?学生汇报:石头、蝴蝶、水。它们是植物吗?不是。为什么不是植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3.教师出示一盆塑料花。同学们看一看这是植物吗?不是。为什么说塑料花不是植物呢?(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
三、学生活动:种一棵植物
1.老师想种一棵植物谁能告诉我需要什么?(种子、土、水)
会观察和记录月相。
教学方法
实验法、交流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月相图片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聚焦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过去一周,你看到的月相是什么样的?
二、探索
1.观察月相图片,描述月相。
2.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
三、研讨
1.不同的夜晚的月相相同吗?
2.连续观察几天,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课题
第一单元 我们的地球家园
教学目标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知道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变化,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5.知道什么是月相。
教学目标
1.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2.了解各种天空变化。
3.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在观察的基础上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方法
谈话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四、板书 观察月相
图例(教材12页)
第(5)课时
总课时数:第(5 )节
备课时间: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
第5课 各种各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 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
2. 会区分不同的天气
3. 知道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会区分不同的天气
教学难点
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
教学方法
实验法、交流法、观察法
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聚焦
太阳为我们带来了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我们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呢?
二、天梭
1.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
2.到操场上,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三、研讨
1.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2.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植物;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植物的观察。
教学准备
动植物标本、各种挂图
课时安排
7课时
第( 1 )课时
总课时数:第( 1 )节
备课时间: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
第1课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一、引言
1.同学们把书打开第1页图中画的那是什么?(图中有高大的树、低矮的灌木丛和小草)这些都是植物。
2.你知道的植物有哪些呢?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树、花、草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描述他们知道的植物是什么样的。)
二、看书的第2页找找图中的植物。
1.教师讲解:这是一个种植了各种植物的庭院,同学们你们找找有哪些植物?有树、草、花。它们生长在哪里?(重点让学生辨别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教学准备
天气图片。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 聚焦
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天气有那些呢?
二、探索
1.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
2.我们如何区分不同的天气?
3.说说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三、研讨
阴、晴、雨、雪、风等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影响?
四、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和它们产生的后果。
板书设计
板书 各种各样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