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 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 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朱仙镇木板年画《贴画鸡》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到本家,初二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 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行礼。可以逗留吃饭、谈 心。 二是初三到亲朋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 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 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 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 借拜年之际,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部分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如今, 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 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王培莹
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自古以来 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久以前, 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 叫“年”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 猛兽,人们就在家门口燃烧竹节 (或者用红色的物品贴在房外), 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 得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 此驱赶年兽。随着火药的发明, 火药爆竹取代了过去的竹节爆竹。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 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 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 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 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 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 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 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 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 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 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 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 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 至今风靡全国。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食品,原因有四个: 一是按照古代的习俗,饺子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过年时,讲究 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 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 “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 运。 二是Hale Waihona Puke Baidu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 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四是饺子本身就好吃,民间有“舒服不如 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的俗话
1、一棵树,多桠杈,雨淋就开花。 (猜一用品) 雨伞 2、小小圆圆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起点终点 都一样。 (猜一物) 钟 3、说长不是长,说短不是短,天生它公道,有分又有寸。 (猜一用 品) 尺子 4、双手摇,双脚跳,钻过城门,跨过小桥。 (猜一游戏) 跳绳 5、姊妹二人一样红,大家语言不相同,庆祝节日门前站,一个西来 一个东 对联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 《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 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 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 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 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 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 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 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 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 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 流传至今。
民间的一种说法: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 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窜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 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 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 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 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 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 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 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 过年的风俗。 放鞭炮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的,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 炮是为了喜庆,因为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 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 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 以求新的一年安宁,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 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传说古代有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爪,每年除夕夜出来, 专门摸熟睡孩子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 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 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这年三十 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睡觉,一直逗着孩 子玩,他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但随着 夜渐渐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着了。这对老夫妻便把包 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枕边。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一 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来那祟该不会来害人了吧!可他们刚 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正当它伸出 白爪时,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 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 “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 为“压岁钱”了。
。 (猜一物) 6、说来真稀奇,天天脱层皮,到了大年夜,有骨没有皮。 (猜一用品) 日历
灶糖(又称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又称麻糖,粘性很大,把它抽 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的就叫做“糖 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寒冷,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 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 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其掂着虽然很重,但质 料十分细腻。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 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 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 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 买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