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节日趣谈结题报告
西方国家节日谈趣课题研究报告

关于《西方国家节日谈趣》的课题研究报告——昌江矿区中学王晓玲一、开题报告1、课题名称:西方国家节日谈趣2、课题类别:研究性课题3、指导老师:王晓玲4、课题组长:杨云志5、课题成员:钟涛宇,唐小梅,张妍,潘海平,钟加兰,符尧雪,韩雪淋,陈泰晓,陈宏艺,冯定秋6、课题研究的背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古老深邃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也很快渗透到了我们国家,西方国家传统节日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英美政治、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的一个重要窗口。
对西方节日的研究,在高中英语学习上有很大帮助,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我们对西方节日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更深厚的了解,进而促进学生能灵活、深入、有效地表达思想,学会正确的交际和交流方式。
7、课题研究的目标:当今社会,文化交融,新奇有趣的西方节日吸引人们的眼球,通过研究西方节日,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关于西方国家节日的知识,增加关于西方国家节日的词汇,学会一些关于搜集、整理和记录总结的方法,并且在小组活动中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意识,学会自主性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8、课题研究方法和设计:1、资料查阅法:网上搜集资料,也可查阅相关书籍。
2、合作学习法:小组将所搜集的资料相互分享,制作出相关课件,并分工合作,完成每一次实践活动。
3、访谈法:遇见困难时,派组员向指导老师请教这一方面问题。
4、动手实践法:学生在通过制作课件,老师口头授课后,小组进行活动,亲身体验节日习俗。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上好开题课,选定所要研究的三个节日,组内讨论,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组长分配组员任务,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制作三个节日主题的授课课件(万圣节、复活节和感恩节)第三阶段:材料的准备;1、万圣节:准备小南瓜、小香瓜、蜡烛、刻刀等;2、复活节:鸡蛋、针、颜料、水彩笔等;3、感恩节:桌布、自制南瓜饼、自制烤鸡、玉米、水果拼盘等。
西方国家节日谈趣结题报告

西方国家节日谈趣指导老师:赖立珠课题组长:张铭小组成员:张铭、林紫璇、张翼飞、陈迹高一、课题研究背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古老而深邃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也很快得渗透到了我们国家,对西方节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西方节日文化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更深厚的了解,各种文化(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并发展。
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英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高中英语学习上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促进学生能灵活、深入、有效的表达思想,学会正确的交际和交流方式。
二、研究目标透过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的民族文化韵味。
在当今社会,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新奇有趣的西方节日吸引人们的眼球。
因此,我们通过对西方节日的研究,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各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三、研究内容研究感恩节、复活节、黑色星期五购物节四、研究方法1、资料查阅法:可以上网搜寻,在教科书及阅览室工具书中查寻。
2、访谈法:派组员向有关老师请教这一方面的问题五、研究成果(小论文)“西方国家节日文化知多少”探究(1)感恩节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
感恩节始于1621年,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1620年9月,一百零二名英国清教徒为了摆脱宗教与政治上的迫害,搭乘“五月花号”木船,经过六十五天的海上漂泊,于当年11月21日抵达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
由于人地生疏,缺衣少食,加上严寒和疾病,第一个冬天就死去了一半人。
当地的印第安人很同情这些移民,教他们狩猎、捕鱼、种植玉米和荞麦等。
移民们经过辛勤劳动,终于获得了丰收。
为感谢上帝赐予的大丰收和增进同印第安人的友谊,这些移民于1621年秋用火鸡、南瓜、玉米、红薯、果品等劳动成果制成佳肴,大摆宴席。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报告)

现代节日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具有重要 的意义。它们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和 关爱的重要时刻,更是促进社会和谐 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庆祝现 代节日,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 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
03
节日习俗
节日食品
01
02
03
04
圣诞节
圣诞布丁、火鸡、姜饼、糖果 和巧克力。
节日现状与未来发展
节日现状
节日庆祝方式多样化
西方国家的节日庆祝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仅限于传统的 家庭聚会和宗教仪式,还出现了许多创新的活动和庆祝方 式,如主题派对、街头游行、社区活动等。
节日商业化趋势明显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节日逐渐商业化,商家通过各种手 段推销产品和营造节日氛围,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社会参与与教育传
承
通过社会参与和教育传承的方式, 让更多人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 涵和历史背景,培养年轻一代对 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节日 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这 种庆祝方式的创新不仅丰富了 节日的文化内涵,还为传统文 化的表达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方国家的节日不仅在西方国 家内部庆祝,还成为全球范围 内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通 过庆祝这些节日,人们可以了 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05
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珠宝、巧克力等。
03
创造就业机会
节日庆祝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从零售人员、厨师到导游和酒店工
作人员,许多人都受益于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因此,这些节日也为创
造就业机会做出了贡献。
对文化的影响
传承传统文化
创新文化表达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报告(一)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报告(一)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简介本报告旨在探讨西方国家的一些有趣节日,介绍它们的由来和庆祝方式,以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节日一:圣帕特里克节(St. Patrick’s Day)•圣帕特里克节是每年3月17日庆祝的节日。
•它是纪念爱尔兰的守护神圣帕特里克(Saint Patrick)。
•主要活动包括游行、穿着绿色服饰、品尝爱尔兰美食和饮酒等。
节日二:万圣节(Halloween)•万圣节是每年10月31日庆祝的节日。
•起源于古代凯尔特人的节日,现已成为西方国家最受孩子和成年人欢迎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在这一天扮成各种各样的角色,参加化妆舞会或在街上散发糖果给孩子们。
节日三:感恩节(Thanksgiving)•感恩节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庆祝的节日。
•它起源于美国历史上最早的移民,他们感谢上天赐予的收成和生活。
•主要活动包括家族聚会、吃传统的感恩节大餐,如火鸡、蔓越莓酱和南瓜派。
节日四:圣诞节(Christmas)•圣诞节是每年12月25日庆祝的节日。
•它是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宗教节日,同时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节日。
•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举办派对、吃传统圣诞大餐等。
结论通过了解西方国家的一些有趣节日,我们可以打破文化隔阂、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庆祝方式,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独特风俗和传统。
了解节日的背后故事,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友谊的建立。
节日五:复活节(Easter)•复活节是每年春季庆祝的节日,日期不固定,根据基督教的复活节计算。
•它是庆祝耶稣基督从死亡中复活的宗教节日。
•这个节日有许多传统活动,如彩蛋猎、吃巧克力复活节兔子等,还有一些国家会举行宗教仪式和游行。
节日六: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独立日是每年7月4日庆祝的节日。
•它是美国庆祝国家独立的日子。
•美国人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游行、烟火表演和野餐、烧烤等户外聚会。
中西方传统节日探究报告大全

中西方传统节日探究报告大全第一篇:中西方传统节日探究报告大全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调查背景ν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与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也迅速传入我国。
面对现今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过西方情人节不过七夕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针对此现象,为了加强青少年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作为中国当代中学生,我们在接受西方的节日、文化方面往往走在社会前沿,有必要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所以我们小组决定从中西方传统节日为课题进行研究。
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ν 1 学会珍惜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ν 2 了解西方传统节日文化。
ν 3 学会分析和总结双方的不同之处。
ν 4 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
ν研究方法ν资料法、调查法、整理法λ小组成员:λ研究时间:6.25-9.1λ搜查途径:(1)网上查询λ(2)图书查询λ报告的表现方式——论文λ时间:6.25-9.1中西方传统节日论文节日是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群体现象,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
目 2前,节日被赋予了很多特殊的意义。
在节日里,人们所传达的不仅是彼此之间的情感,它其实更像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精神的体现者,是一种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的寄托。
中西方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笔者试图在文中探寻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交流的时代,如何以一种正确的姿态面对不同地区、国家、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以便能更好地实现彼此之间的交际。
一、中西主要的传统节日(一)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一个节日。
它是在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俗称为“过年”,与西方的圣诞节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春节的时候,远方的游子们都会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在春节这天,中国民间有着贴春联、倒贴“福”字的习俗。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五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定的节日。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而在南方两河流域的地段,人们在这一天还要举行赛龙舟大赛。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论文】 (1)

西方节日趣谈高一八班赵婕在中国,有着许多传统的节日。
例如,重阳节、清明节…等等。
像清明节那天,大人小孩通常都要吃煮鸡蛋,此外还要爬山、郊游,真是热闹非凡。
但大家是否知道,西方国家也有一个与鸡蛋有关的节日,那就是———Easter(复活节)。
?在信奉基督教(Christianity)的国家,人们把复活节看作是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宗教节日,它被定于每年的3月21日或此日后月圆的第一个星期日。
Easter 是纪念耶酥(Jesus)被钉上十字架后死而复活的日子。
圣经相传耶酥的受难日是从Friday到Monday。
因此,在复活节期间工人也可享受从Friday到Monday 为期四天的假日。
?与复活节有关的是the?Easter?rabbit(复活节兔子)和Easter?egg(复活节彩蛋)。
相传在复活节的前一天,复活节兔子会把煮熟的彩蛋送给乖巧的小孩,这种彩蛋叫复活节蛋,象征着死而复苏的生命。
因此,人们要把Easter?egg赠送给亲朋好友。
如今,在西方国家,许多大人在复活节前,都煮了鸡蛋染好,或买来彩蛋,提前做好准备。
到复活节那天,许多家长一块,领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孩子们一同来到野外,孩子们都提着小巧玲珑的篮子。
这时候,家长们把彩蛋藏到草丛中、岩缝里,让孩子们去寻找。
谁找到的最多,谁就有好运气。
这时候,大地复苏,阳光明媚,春暖花开,清新的空气中飘荡着大人孩子欢快的笑声,仿佛阳光照耀下的一切事物,都沐浴在幸福宁静之中。
情人节是一个属于朋友的日子,属于家人的日子,属于情人的日子。
在西方,情人节不但是表达情意的最佳时刻,也是向自己心爱的人求婚的最佳时刻。
中国人也有自己的情人节,那就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传说是当晚牛郎织女要在银河相会。
2006年是个特别的一年,因为农历闰七月,所以就有2个七夕情人节过,加上2月14国外的情人节,所以2006年就有3个情人节过拉,实在难得一见。
加拿大推崇多元文化,节假日便也因民族的众多,地区的差异而数不胜数,所以在加拿大也有许多他们的节日。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想要了解一些情况或事件时,务必需要展开调查,调查完毕后,通常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篇1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与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也迅速传入我国。
面对现今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过西方情人节不过七夕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针对此现象,为了加强青少年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作为中国当代中学生,我们在接受西方的节日、文化方面往往走在社会前沿,有必要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所以我们小组决定从中西方传统节日为课题进行研究。
一、节日“节日”:古代农历的所谓“节”,是对岁时的分节,把岁时的逐渐变化分成像竹节一样的间距,把两节气交接之日时定为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
农历上的节日本意仅指节日的相交之日,并无民俗意义上的节日含义,在历法所定的年岁,季节交替的节日期间,举行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又注入或文化的,或政治的,或经济的内涵,相传相袭,年复一年,从而形成具有完整意义的民俗节日。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的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他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不是宗教的国家,但也有许多自己的节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春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其文化的内涵。
例如春节。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报告)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课题名称: 西方国家 节日趣谈
课题组长:
课题组员:
所属班级: 高一(10) 班
指导老师: 杜仲莲
课题研究背景
意义
01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 小组都能获益,大家对西
03
的差异。对西方开放、热 情的文化特点有一定的认
05
文明,明白全球文化大融 合的必要性。并能在大家
究性学习方式”是学习个体与学习群体活动相互结合的一种学习方
式。这种学习方式将给学生带来一种蓬勃向上的学习精神和清新愉
悦的学习心态,使之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合作
意识和团队精神。
2 研究体会
五日 鲜琴和陈嘉荣把资料整理出来了,每一个节
3
日下面有详细的文字介绍。
4
八日 先在调查进入到一个访问阶段,小组派出肖静文,邓寓丹向老师请教。
五
陆辉和邓寓丹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了。
5
五月
鲜琴和肖静文负责网上调查。
6
7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在确定研究
1
学习的内容后,用场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研
07
力。在融洽的学习氛围里 完美的完成这次调查探究。
02
方节日有一定的了解。通 过调查,明白东西方节日
04
识,并能宠中学习西方文 明的优点,学会尊重西方
06
一起探究学习中品味合作 的滋味锻炼共同学习的能
过程记录
1
四月一日 丁媛同学去了图书馆,寻找到一些关于
西方节日的相关籍。
2
月七日 陆辉和李亦超查找相关图片资料。
西方节日趣谈(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归纳总结、撰写论文等。
具体措施
查阅相关书籍、期刊、网站等,收集关于西方节日的资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节日进行深入分析;比较 中西方节日的异同点,探讨文化内涵;最后撰写论文,呈现研究成果。
02
西方节日概述
西方节日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农耕祭祀
许多西方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的祭祀仪 式,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家畜兴旺。
西方节日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契机, 更是传承和弘扬西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节日庆祝,人们可以了解和感受到 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历史传统和民族精 神。
3
西方节日的社会功能
研究发现,西方节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是人们交流互动 的平台,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区 凝聚力的有效手段。
研究不足与展望
特色美食与饮品
圣诞节
感恩节
万圣节
复活节
烤火鸡、布丁、姜饼屋、 圣诞糖果等。
烤火鸡、南瓜派、红薯、 玉米等。
糖果、南瓜派、苹果酒 等。
彩蛋、羔羊肉、十字面 包等。
节日游行与表演
01
02
03
04
感恩节
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展示各 种文化和艺术表演。
万圣节
各种鬼怪、幽灵和巫婆的化妆 游行,恐怖氛围浓厚。
圣诞节
圣诞老人、驯鹿雪橇等表演和 游行活动,增添节日气氛。
复活节
举行找彩蛋游戏和兔子游行等 活动,庆祝春天的到来。
05
西方节日的文化影响
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传承历史文化
西方节日是西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庆祝节日,人们 可以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促进社会交流
西方节日是人们社交的重要场合,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 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报告)

三门峡外国语高级中学研究性课题结题报告西方国家节日漫谈小组成员:张 (组长) 水郑万卫吕辅导老师:李关键词:一.圣诞节:圣诞前夜;圣诞颂歌;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餐;圣诞礼物二.万圣节:活动和习俗;节日巡游;特色食物三.情人节:种类;活动四.感恩节:集体庆祝;节日购物;节日食物;节日游戏摘要:这篇论文通过对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对比,学习西方文化并进一步了解西方文明。
其中提到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和。
四个节日文化独具特色,使此次研究更加有趣更具知识性。
在研究这个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在一些方面提高了英语知识,另一方面了解到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
并且我知道了更多的西方节日和有关节日文化。
例如:我了解到圣诞节的文化、情人节的分类等这些西方经典节日的独特习俗,做到了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小组合作,共享成果的乐趣。
西方国家节日漫谈出于对英语和西方文化的好奇,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通过这个课题,可以让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开阔视野,研究西方节日可以让我们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从中发现不同国家的文化底蕴,加强对东西方文化和各国风土人情了解。
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本国文化。
第一节圣诞节(Christmas)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Jesus Christ)诞生的日子,公认的日期是12月25日。
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甚至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很盛行。
圣诞节指圣诞日(Christmas Day)或圣诞节节期(Christmastide),即12月24日至第二年1月6日这段时间。
另外人们把12月24日夜为圣诞前夜(Christmas Eve)。
1.圣诞前夜(Silent Night / Christmas Eve)圣诞夜,又称平安夜,即圣诞前夕(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社会是圣诞节庆祝节日之一。
西方节日 研究报告

西方节日研究报告引言在全球日益紧密相连的今天,西方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方节日不仅仅是欢庆和放松的时刻,也是传承和表达文化的载体。
本报告将会对一些西方节日进行研究,包括其历史渊源、庆祝方式和文化含义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更好地理解并丰富我们的跨文化交流。
1. 圣诞节 (Christmas)1.1 历史渊源圣诞节起源于基督教,是庆祝耶稣基督降临世间的节日。
圣诞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而今天的圣诞节习俗则带有宗教和传统的双重性质。
### 1.2 庆祝方式圣诞节庆祝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家庭聚会、交换礼物、悬挂圣诞树和欢唱圣诞颂歌等。
### 1.3 文化含义圣诞节象征着爱与宽容,并传达了团结、对他人的关心和慈善事业的理念。
2. 感恩节 (Thanksgiving)2.1 历史渊源感恩节起源于美国,是庆祝收获和感谢上天恩赐的节日。
它最早可以追溯到美洲原住民和早期美国的移民。
### 2.2 庆祝方式感恩节的主要活动是家庭团聚,共进丰盛的晚餐,特色食物包括烤火鸡、南瓜饼等。
此外,人们也会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感谢之情。
### 2.3 文化含义感恩节是一种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激之情的传统,也象征着分享、友善和和谐的价值观。
3. 瓜迪奥尔 (La Diada de Sant Jordi)3.1 历史渊源瓜迪奥尔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传统节日,起源于14世纪。
它是纪念圣乔治殉道的节日,并且与文化和浪漫的传统联系在一起。
### 3.2 庆祝方式瓜迪奥尔的庆祝方式包括赠送玫瑰花和书籍。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街头巷尾售卖鲜花和书籍,表达对爱人或亲友的关爱和敬重。
### 3.3 文化含义瓜迪奥尔传递出爱情与知识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文化保护和独立精神。
4. 万圣节 (Halloween)4.1 历史渊源万圣节有着古老的凯尔特人来源,而今天的万圣节活动则融合了古老和现代传统。
它最早来自爱尔兰,并通过移民传播到其他地方。
研究型学习2西方节日趣谈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西方节日在中国的影响和 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 流和理解。
通过研究西方节日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中外 文化交流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还可以为教育领域提供借鉴,帮助学校 和家庭更好地引导青少年认识和了解不同文化, 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02 西方节日概述
节日类型
宗教节日
源于宗教信仰,如圣诞节、复 活节等。
民间传统节日
由民间传统习俗发展而来,如 万圣节、感恩节等。
现代节日
随着社会发展而兴起的节日, 如情人节、父亲节等。
国家庆典日
为纪念国家重要事件而设立的 节日,如美国独立日、法国国
庆日等。
节日起源
宗教教义与神话传说
许多西方节日起源于宗教教义或神话传说,如圣诞节源于纪念耶 稣诞生,情人节源于纪念圣瓦伦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社交活动
节日也是人们社交的重要时刻,人们通过参加各种聚会、活动等结 识新朋友,拓展社交圈。
休闲娱乐
在节日期间,人们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尽情享受休闲娱乐时光, 如旅游、看电影等,让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
04 西方节日的现代意义
促进文化交流
西方节日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人们可以更好 地了解和认识西方文化,从而促进东 西方文化交流。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未能深入实地考察和访谈相 关人员,所得结论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
研究范围的局限性
本研究主要关注了几个代表性的西方节日,未能涵盖所有 的西方节日。未来研究可以扩大研究范围,对更多的西方 节日进行探讨。
西方传统节日课题报告

课题:西方传统节日小组成员:尹梓静张思恩宁惠子刘婷婷付欣宇李振华王澜关键字:传统节日西方万圣节万灵节————————————节日简介————————————万圣节(HALLOWEEN)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塞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是西方传统节日。
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
主要流行于英语世界,如不列颠群岛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现在,一些亚洲国家的年轻一辈,也开始倾向于过“洋节”,到了万圣节前夕,一些大型外资超市都会摆出专柜卖万圣节的玩具,小商贩也会出售一些跟万圣节相关的玩偶基本信息凯尔特人的萨温节在古凯尔特人的信仰里,新的一年于11月1日开始,或称萨温节(Samhain)。
正如比较短的白天象征新一年的开始,日落亦象征新一天的开始;所以每年收割的节日于10月31日晚上开始。
不列颠群岛的德鲁伊教徒会燃点农作物作为祭品,而当他们围着火堆跳舞时,太阳季节便会完结而萨温节随即开始。
凯尔特人相信死亡之神Samhain在10月31日的晚上会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间,寻找替身。
因此他们点燃火炬,焚烧动物以作为死亡之神的献礼。
还会用动物的头或皮毛做成的服饰打扮自己,发出古怪的声音,使死亡之神认不出自己,避过灾难。
这就是今天万圣节化妆舞会的由来。
过了当晚,鬼魂回到阴间,一切回复平静。
11月1日早上,德鲁伊把火堆中仍在燃烧的炭烬分给每一家,用来点燃新的厨房火焰。
这些火焰是用来让家里保持温暖,并且赶走恶灵。
因为此时被认为是一年中连接阴阳世界无形之门开启,而且两个世界可能产生相互沟通的时刻。
篝火是节日里的重要节目。
村民们把宰牲的牛骨扔到火堆上;据传“篝火”一词源自“骨头火堆”。
篝火燃起之后,村民们把其余的灯火全部熄灭。
然后每个家庭用同一个火种庄严地点燃自家壁炉,以此作为全村人紧密团结的标志。
西方国家节日谈趣

西方国家节日谈趣—开题报告指导老师:韩利凯课题组长:王珊小组成员:温笑欢、范佳瑞、高凯歌、李雪、张瑞班级: 2011级24班一、成员分工1、搜集材料:王珊、温笑欢2、整理材料:范佳瑞、高凯歌3、分析材料:李雪、张瑞4、论文:王珊、温笑欢、范佳瑞、高凯歌、李雪、张瑞二、课题研究背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古老而深邃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也很快得渗透到了我们国家,对西方节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西方节日文化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更深厚的了解,各种文化(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并发展。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透过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的民族文化韵味。
在当今社会,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新奇有趣的西方节日吸引人们的眼球。
通过对西方节日文化的研究,对西方文化背景的认识更加深刻,拓宽了知识面,也能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英语使用的习惯以及某些关于节日的俗语的含义。
因此,我们通过对西方节日的研究,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各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本次活动还启发我们,学习英语不应仅限于课本,也应善于利用周围的各种工具和资源,随时随地有学习英语的意识。
四、研究内容研究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五、研究方法1、资料查阅法:可以上网搜寻,在教科书及阅览室工具书中查寻。
2、访谈法:派组员向有关老师请教这一方面的问题六、活动步骤1: 2012.10.25——2012.10.26分配任务、选出课题2: 2012.10.27——2012.10.30 进行研究3: 2012.10.31——2012.11.25评价、分析、做出系统论述七、预期成果:1、了解西方国家节日2、每个组员对关于西方国家节日的单词量提高。
3、探究研究性课题的合理及有效方法4、每人写出论文八、成果表达形式(小论文)西方国家节日谈趣(1)复活节愚人节也叫万愚节,是西方社会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4月1日。
高一下西方国家节日趣谈

(4)课后练习和作业分层 练习的设置和选择要考虑不同水平学 生的实际情况,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 础题,又要有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提高题, 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主选 择相应层次的练习,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 验。
(附课件5 课件6 课堂教学)
(5)课堂内外指导分层
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 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 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及时点拨,充分发 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 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 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 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 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学习英语背景知识。
2.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形成团结协作风貌。
3.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养成科学求知态度。
四.课题研究活动方案与过程
根据活动的内容和难度,整个活动时间为一学期, 大致安排如下: 1.问题提出与选定(提出所需学习的内容,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分工与合作(五人一组,责任到 人)。 3.素材搜集与整合(上网、进图书馆、社区调 查、整合)。 4.成果商讨与定稿(剪辑录音、图片,组织书 面材料,写出学习心得)。 5.成果展览与评价。
一. 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西方节日悄然传入中国,情人节、愚人节、 母亲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中国人青睐。而我国中学生既 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圣诞节是什么样子呢?时值圣诞节 时,各地学生正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节日准备着;各商店 也不失时机,装点着圣诞树,其店员扮成圣诞老人兜售着 精美小商品;一些媒体也在大肆渲染,积极营造节日气氛。 鉴于此,本人认为这是一个利用西方节日开展研究性学习 的好时机,一方面,这迎合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 面,临近的节日又为学生们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了良 好的条件。
西方节日趣谈结题报告

篇一:中西方节日趣谈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课题名称:中西方节日趣谈所在学校:襄城县第三高级中学所在班级:高一(七)班课题组负责人:赵冠瑜、李广露、李艳菊、张梦佳、姚帅兵、王梦鸽、张佳音、周梦洁指导教师:张、杨、赵、宋、姚、顿2014.06一、课题名称:中西方国家节日趣谈二、课题类别:研究性课题三、课题负责人:赵冠瑜、李广露、李艳菊、张梦佳、姚帅兵、王梦鸽、张佳音、周梦洁四、指导教师:张五、课题组成员:高一(七)班全体同学[内容摘要] 本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会了有关搜集、处理和应用行文的方法,提高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性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
使大家西方开放、热情的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品味到了合作的滋味、锻炼共同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平等尊重发展和吸收为了更进一步掌握了解学生对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认识和大家的学习情况,针对本次活动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
见附件九数据与分析:我们向二十人发了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如下:从表格当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二十人当中,60%的人认为通过研究性了解中西方节日的方法学习英语很重要且有趣;65%的人赞同英语课堂上学习英语应多进行研究探讨性的活动;有60%的人表示对西方节日了解很少,这表示大部分人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有待加强;另有25%的人从不在课余时间学习语;超过半数的人对英语的学习感兴趣,15%的人对此没有兴趣;对于英语学习中的困难,50%的人认为是自己初中英语基础差,和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对西方节日知识根本不了解的占5%;大部分人的家长对学生学习英语很支持;(25%)的学生表示看西方电影和书籍,最喜欢了解西方习俗和节日的方式。
由以上可以看出,我们中大多数还是能够认识到英语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本次活动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表示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应注重在这方面能力的加强,但因为课程进度的要求和这方面的研究时间有冲突,所以我们常常忽略对英语研究学习的能力,也就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和英语成绩优差比例不协调。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收获与反思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收获与反思作文一《西方国家节日趣谈》西方国家有好多有趣的节日呢!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圣诞节啦。
每到圣诞节,街上到处都能看到漂亮的圣诞树,一闪一闪的,可好看啦!商店里也会摆上各种各样的圣诞礼物,让人忍不住想都买回家。
我还知道,在圣诞节的时候,小朋友们会在床头挂上袜子,等着圣诞老人在晚上把礼物放进去。
虽然我知道这不是真的,但还是觉得很有趣。
还有万圣节,大家会穿上奇奇怪怪的衣服,扮成各种各样的角色,比如吸血鬼、女巫什么的。
然后去别人家敲门要糖果,要是不给糖果,就会小小的恶作剧一下。
西方国家的节日真的太有意思啦,我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真正去体验一下!作文二《西方国家节日趣谈》我最近了解了一些西方国家的节日,觉得特别新奇。
比如说复活节,大家会画彩蛋,那些彩蛋五颜六色的,漂亮极了!而且还有一个传说,说是耶稣复活了。
感恩节也很棒,这一天大家会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感谢身边的人。
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多感谢爸爸妈妈、老师和朋友们。
还有情人节,人们会互相送花和巧克力,表达爱意。
虽然我还小,不太懂爱情,但是能感觉到这一天一定很甜蜜。
这些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让我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更感兴趣了。
作文三《西方国家节日趣谈》西方国家的节日可真有趣!圣诞节的时候,会有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坐着雪橇来送礼物。
我就想,要是我能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该多好啊!愚人节也很有意思,大家可以互相开玩笑,但是可不能开太过分的玩笑哦,不然会让人不开心的。
还有狂欢节,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街上跳舞、唱歌,感觉特别欢乐。
我觉得了解这些节日,能让我知道世界很大,有很多不一样的精彩。
作文四《西方国家节日趣谈》最近我知道了好多西方国家的节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像万圣节,小朋友们扮成小鬼的样子去要糖,嘴里还喊着“不给糖就捣蛋”,太好玩了。
还有圣诞节,家里会摆上圣诞树,挂满小彩灯和礼物。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快乐。
再说说情人节,这是表达爱的日子,好多人会送玫瑰花给喜欢的人。
开题报告--

• 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 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 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 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 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有 深刻的寓意, 深刻的寓意,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重要历史 人物,或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事件, 人物,或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是庆祝 某一时节的到来等等。 某一时节的到来等等。
复活节彩蛋
丰富多彩的 节日文化
感恩节
预期成果
• 论文
本次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成员的独立思考 和交流 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与人交际的能力都 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对西方节日文化的研 究, 我们对西方文化背景的认识更加深刻, 这不 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 也能让我们在英语学习 过程中更容易理解英文语言使用的习惯以及某 些关于节日的俗语的含义.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报告

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报告西方国家节日趣谈1. 引言西方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传统和庆祝方式。
本报告将介绍一些著名的西方国家节日,包括它们的起源、庆祝方式以及与其他节日的比较。
2. 圣诞节(Christmas)•起源:圣诞节是为了庆祝基督教的耶稣诞生而设立的节日。
起源于公元4世纪,现在已经成为西方世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庆祝方式:人们会在家中设置圣诞树,悬挂彩灯和装饰品。
亲友之间会交换礼物,并享用丰盛的圣诞大餐。
许多地方还会有圣诞老人派发礼物的传统。
•比较:与中国的春节相比,圣诞节更加侧重于家庭聚会和亲友交流。
3. 感恩节(Thanksgiving)•起源:感恩节是为了庆祝丰收和对上苍的感恩而设立的节日。
起源于17世纪的美国,如今已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家庭节日之一。
•庆祝方式: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感恩大餐,包括火鸡、南瓜派等传统食物。
人们还会表达对亲友的感激之情,并进行慈善捐赠活动。
•比较:与中国的中秋节相比,感恩节更加注重家庭团聚和对他人的感激。
4. 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起源:独立日是为了庆祝美国的独立而设立的节日。
起源于18世纪末,现已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国家庆典之一。
•庆祝方式:人们会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如游行、烟火表演和音乐会等。
红、白、蓝是独立日的代表色彩,人们会穿上符合这些颜色的服装来庆祝。
•比较:与中国的国庆节相比,独立日更加注重民众的参与和庆典活动的丰富多彩。
5. 复活节(Easter)•起源:复活节是为了庆祝基督教耶稣复活而设立的节日。
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现已成为西方世界非常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
•庆祝方式:人们会参加宗教仪式,如出席弥撒和进行洗礼等。
此外,复活节也与彩蛋、复活兔等象征物相关联。
•比较:与中国的清明节相比,复活节更加注重宗教仪式和基督教的信仰。
6. 总结西方国家的节日多种多样,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起源和庆祝方式。
圣诞节、感恩节、独立日和复活节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篇一:中西方节日趣谈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课题名称:中西方节日趣谈所在学校:襄城县第三高级中学所在班级:高一(七)班课题组负责人:赵冠瑜、李广露、李艳菊、张梦佳、姚帅兵、王梦鸽、张佳音、周梦洁指导教师:张、杨、赵、宋、姚、顿2014.06一、课题名称:中西方国家节日趣谈二、课题类别:研究性课题三、课题负责人:赵冠瑜、李广露、李艳菊、张梦佳、姚帅兵、王梦鸽、张佳音、周梦洁四、指导教师:张五、课题组成员:高一(七)班全体同学[内容摘要] 本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会了有关搜集、处理和应用行文的方法,提高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性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
使大家西方开放、热情的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品味到了合作的滋味、锻炼共同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平等尊重发展和吸收为了更进一步掌握了解学生对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认识和大家的学习情况,针对本次活动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
见附件九数据与分析:我们向二十人发了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如下:从表格当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二十人当中,60%的人认为通过研究性了解中西方节日的方法学习英语很重要且有趣;65%的人赞同英语课堂上学习英语应多进行研究探讨性的活动;有60%的人表示对西方节日了解很少,这表示大部分人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有待加强;另有25%的人从不在课余时间学习语;超过半数的人对英语的学习感兴趣,15%的人对此没有兴趣;对于英语学习中的困难,50%的人认为是自己初中英语基础差,和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对西方节日知识根本不了解的占5%;大部分人的家长对学生学习英语很支持;(25%)的学生表示看西方电影和书籍,最喜欢了解西方习俗和节日的方式。
由以上可以看出,我们中大多数还是能够认识到英语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本次活动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表示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应注重在这方面能力的加强,但因为课程进度的要求和这方面的研究时间有冲突,所以我们常常忽略对英语研究学习的能力,也就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和英语成绩优差比例不协调。
无论是实际学习生活,还是“前人之见”,都告诉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七、总结反思:在活动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执行,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只有极少数学生态度不够积极且行动迟缓,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及时完成所负责的任务。
改进意见:1.要进一步明确小组的活动要求,强调小组活动必须是组内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密切协作的,不能有一个同学掉队,组内成员要具有精诚团结意识和协作精神。
2.要细化评价量表,对组内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3.关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对他们进行耐心的个别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七、感悟与收获:1.李广露小组:这次研究性课题的过程是艰维的。
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同学们想方设法查资料、询问老师、相互交流探讨。
这一路上,老师的指导带着我们的努力,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呵,是该觉得庆幸啊!还记得起初说课题研究的课题时,我们大家都懵了。
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为好。
其实事实就是这样,只要你去走,路就会在脚下延伸,如果你只是停留在原地的话,那事情将永远办不成功。
不管是输还是赢,就当赌一把好了。
总比原地踏步好。
俗话不是说“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便会有希望”,说的不就是这道理吗?是的,我为我们当初没有因一点的困难而放弃感到无比的庆幸。
另外,通过这次的研究课题还使我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正因我们当初的团结一心,而使这课题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不是吗?团结就是力量!!2.赵冠瑜小组: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小组成员都有所获益,大家对中西方节日及其之间的节日文化差异都有所了解,提高英语水平,也使大家认识到对英语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本次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大家学会了一些有关搜集、处理和应用行文的方法,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意识,学会来了自主性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同学们对西方开放、热情的文化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能从中学习西方文明的优点,学会尊重西方文明,明白全球文化大融合的必要性。
大家在一起探究学习中品味合作的滋味、锻炼共同学习的能力,在融洽的学习氛围里完美的完成了这次调查探究。
3.李艳菊小组:大家一致认为:任何节日的形成都有其发展的内涵和文化,承载着历史渊源和积淀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民族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对待文化的多元性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客观、平等、尊重因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纯粹为娱乐而过节,也就丧失了过节的意义,要通过过节来了解文化,才能利于我们篇二:西方国家节日趣谈(结题报告)三门峡外国语高级中学研究性课题结题报告西方国家节日漫谈小组成员:张 (组长) 水郑万卫吕辅导老师:李关键词:一.圣诞节:圣诞前夜;圣诞颂歌;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餐;圣诞礼物二.万圣节:活动和习俗;节日巡游;特色食物三.情人节:种类;活动四.感恩节:集体庆祝;节日购物;节日食物;节日游戏摘要:这篇论文通过对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对比,学习西方文化并进一步了解西方文明。
其中提到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和。
四个节日文化独具特色,使此次研究更加有趣更具知识性。
在研究这个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在一些方面提高了英语知识,另一方面了解到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
并且我知道了更多的西方节日和有关节日文化。
例如:我了解到圣诞节的文化、情人节的分类等这些西方经典节日的独特习俗,做到了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小组合作,共享成果的乐趣。
西方国家节日漫谈出于对英语和西方文化的好奇,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通过这个课题,可以让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开阔视野,研究西方节日可以让我们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从中发现不同国家的文化底蕴,加强对东西方文化和各国风土人情了解。
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本国文化。
第一节圣诞节(christmas)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jesus christ)诞生的日子,公认的日期是12月25日。
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甚至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很盛行。
圣诞节指圣诞日(christmas day)或圣诞节节期(christmastide),即12月24日至第二年1月6日这段时间。
另外人们把12月24日夜为圣诞前夜(christmas eve)。
1.圣诞前夜(silent night / christmas eve)圣诞夜,又称平安夜,即圣诞前夕(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社会是圣诞节庆祝节日之一。
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
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
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就是聚会。
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
圣诞之夜,父母们也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
2.圣诞树(christmas tree)圣诞树可以说是圣诞节最重要的装饰点缀物。
圣诞树通常使用整棵塔形常绿树,或用松柏树枝扎成一棵塔形圣诞树。
树上挂满了装饰品。
树顶上还装有一颗大星,树上的彩灯或蜡烛象征耶稣是世界的光明,大星则代表耶稣降生后将三位东方贤人引到伯利恒的那颗星。
3.圣诞老人(santa claus/ 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人是西方老幼皆知的典型形象,一般认为圣诞老人是一个留着银白胡须、和蔼可亲的老人。
传说圣诞老人在圣诞夜驾着八只鹿拉的满载着礼品的雪橇,从北方雪国来到各家,由烟囱下来,经过壁炉到房间内,把糖果、玩具等礼品装进孩子们吊在壁炉和床头上的袜子里。
4.圣诞贺卡和礼物(christmas cards and christmas presents)按照习俗,过圣诞节时人们都互赠圣诞贺卡和圣诞礼品。
贺卡可以在商店买到,也可以自制,只要写上一句祝词,写上自己的姓名就行了。
这是一种最普通的庆祝圣诞节的活动。
5.圣诞餐(christmas dinner)圣诞餐是圣诞节当天的主餐,有的家庭把它安排在中餐,有的把它安排在晚餐。
这餐饭主要是家人聚餐,一般不邀请客人。
圣诞餐主要食品为:火鸡(turkey)或烤鹅(roast goose)、布丁(puddings)以及各类小甜饼。
按照习俗,吃圣诞餐时,往往要多设一个座位,多放一份餐具,据说这是为了“主的使者”预备的,也有的说是为一个需要帮助的过路人而准备的。
6.圣诞颂歌(christmas carol)在圣诞夜(12月24日晚至25日晨),基督教徒们组织歌咏队到各教徒家去唱圣诞颂歌,传报佳音。
第二节万圣节(halloween)万圣节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是西方传统节日。
主题是鬼怪、吓人、糖果、变装以及与死亡、魔法、怪物有关的事物。
1.不给糖就捣乱(trick or treat)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乱)”,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
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all saint day”(万灵之日)。
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
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
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今日则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
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客就要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
还有一种习俗,就是每家都要在门口放很多南瓜灯,如果不请客(不给糖),孩子们就踩烂他一个南瓜灯。
2.南瓜灯(pumpkin lamp)“杰克灯”(南瓜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也极为简单。
将南瓜东京迪士尼万圣节(7张)掏空,然后在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再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物了。
3.节日巡游(greenwich village halloween parade)据说其由来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当时居住于爱尔兰的凯尔特人(celtic)将这天定为夏末,亦象征一年的结束,他们相信在新旧岁次交替的前夕,所有时空的规律也会暂时停顿,灵界大门在这晚会打开,令所有鬼魂趁机游走于人间,到处找寻适合的替身,藉此得以重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