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意义:多细胞生物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在统一的指 挥下,协调一致的进行着生命活动。这其中细胞间的 信号转导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细胞通讯的方式 信号分子与受体 主要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信号转导网络 细胞信号转导与医学
第一节 细胞通讯的方式
一、神经传导 神经系统信息以动作电位方式传导,分泌神经 递质 离子通道型受体 二、体液传导 信号分子: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分泌方式: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
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受体——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心房肽(ANP)受体——鸟苷酸环化酶 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 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受体 酪氨酸蛋白激酶 胰岛素受体受体
结构特点 • 具有跨膜结构的酶蛋白 • 胞外配体结合区 • 一次跨膜疏水结构区 • 胞内酶活性结构区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JAK-STAT信号通路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transcription; STAT) 家族成员: STAT1、 STAT2、 STAT3、TAT4、 STAT5a、 STAT5b 、 STAT6
JAK-STAT信号通路
MAPK信号家族
MAPK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一种丝/苏蛋白激酶 (PSTK),包括ERK、JNK、p38等。 家族成员: 1. ERKs(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细胞增殖、存活 2. JNKs(c-Jun N-terminal kinases) 细胞凋亡 3. P38 细胞凋亡
Ras蛋白 癌基因产物 小G蛋白:较弱的GTP酶活性 Ras蛋白的作用: 激活MAPK信号级联反应 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发育分化
s
Ras蛋白循环
GRFs
GRFs: guanine-nucleotide releasing factors GAPs: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
Ras-MAPK信号通路
信号识别结构域: Src同源结构域(Src homology domain; SH) • SH2:识别并结合磷酸酪氨酸残基 (phosphotyrosine; pY) • SH3:识别并结合富含脯氨酸结构域 (Proline-riched domain; PRD)
Ras蛋白
酶偶联型受体:受体本身无酶活性,但 与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相偶联。 细胞因子受体: 白细胞介素受体、干扰素受体、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酶偶联型受体
4. 核受体
转录因子型受体 单链蛋白 4个结构区: 转录激活区 DNA结合区 激素结合区 铰链区
第三节 主要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Gs/ Gi的作用机制
( —)
(—)
霍乱毒素
百日咳毒素

cAMP的产生与灭活 产生:腺苷酸环化酶(AC) 催化ATP生成cAMP 灭活: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E) 催化cAMP水解生成5’-AMP
AC PDE ATP cAMP 5’ -AMP
Mg2+ PPi Mg2+ H2O
cAMP-PKA信号通路
2. 酪氨酸蛋白激酶偶联型受体的信号转导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又称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 催化型受体。 受体结构 胞外的配体结合区: EGF、PDGF、insulin 胞内的PTK活性区: 底物/自身酪氨酸磷酸化 跨膜结构区:一次跨膜
转录因子调控的信号转导
胞外信号分子与膜受体结合,通过磷 酸化级联反应使各种转录因子磷酸化 , 引起转录因子核转位(STATs、NFκB) ,影响转录因子的DNA结合活性 (AP-1、p53) ,调节转录因子转录激活 功能(c-Jun、CREB)。
第四节
细胞信号转导网络
一、信号转导网络的分子基础 二、信号转导网络 三、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在信号 转导中的作用
原癌基因表达产物: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受体 蛋白激酶(SrcPTKs) GTP结合蛋白(Ras) 转录因子 抗癌基因表达产物: p53

二、细胞信号转导与动脉粥样硬化
PDGF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TK) Ras-MAPK
三、细胞信号转导与缺血性脑损伤 兴奋毒、Ca2+超载、自由基形成 缺血性脑损伤
(一)激素: 由特殊分化的细胞(内分泌腺)分泌的化 学物质,由血液运送至特定靶细胞,发挥 特殊作用
分类:
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
直接进入细胞发挥作用
蛋白质、肽类、儿茶酚胺类激素: 与膜受体结合
(二)细胞因子
由细胞分泌的一类信息物质,作用于特 定的靶细胞,调节其生长、分化。
种类:白介素、干扰素 (三)生长因子:EGF、PDGF、ECGF、 FGF、NGF、CSF (四)神经递质
PKA的结构与调节 调节亚基(R): cAMP结合部位 催化亚基(C):激酶催化活性 PKA的作用: 调节糖糖代谢---快速的生理反应 转录调节---迟缓而持久的基因表达调控
PKA的调节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无活性形式)
(活性形式)
快速的生理反应 PKA调节糖代谢
迟缓而持久的基因表达调控
Gq 的作用机制
胞外信号分子与质膜受体结合,通过 Gq激活肌醇磷脂信号通路(双信使系统) 发挥生物学效应。 质膜上的磷脂酶Cβ(PLCβ), 催化磷脂酰 肌醇-4,5-二磷酸(PIP2)水解成1,4,5-三磷 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分别启动 胞内IP3 /Ca2+和DG/PKC信号通路。
三、细胞核内信号转导
一、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二、转录因子调控的信号转导
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核受体超家族: 类固醇激素受体: 糖皮质激素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甲状腺激素受体 维甲酸受体 维生素D3受体 孤儿受体
作用机制: 配体直接扩散进入 胞内,与受体结合, 激活受体,直接调 节基因转录。
受体的分类与结构特点
离子通道型受体 G蛋白偶联型受体 催化型受体 酶偶联型受体 核受体
细胞表面受体 (膜受体)
胞内受体
1. 离子通道型受体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特点
多亚基组成的环状寡聚体结构 胞外有配体结合位点 介导快速突触信号传递
Acetylcholine-Gated Na+ Channels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nAChR)

1.

2.
Gs和Gi与AC偶联,控制AC的活性, 调节 cAMP-PKA信号通路,产生快速生理反应或 缓慢而持久的生物学效应。 Gq通过激活肌醇磷脂信号通路,启动IP3 /Ca2+-CaMK II和DG/ Ca2+-PKC双信号通路
二、催化型受体和酶偶联型受体的信号转导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等 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并与肿瘤的发生有 密切联系 1.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的信号转导
一、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
(一)原癌基因与抗癌基因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 proto-onc)
癌基因

病毒癌基因(virus oncogene; v-onc)
细胞癌基因(cellular oncongene; c-onc)
抗癌基因(anti-oncogene)
(二)原癌基因与抗癌基因表达产物
第二节
一、信号分子
信号分子与受体
胞间通讯的信号分子(第一信使): 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 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 胞内通讯的信号分子(第二信使): 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化合物 环腺苷酸( cAMP )、环鸟苷酸( cGMP ) 钙离子( Ca2+)、 肌醇三磷酸( IP3 ) 二酰甘油( DG )、 一氧化氮( NO )
Gq的作用机制
IP3 /Ca2+-CaMK II信号通路 IP3与内质网上的受体结合,使内质网 Ca2+释放到胞浆,胞内Ca2+水平增加, 启动Ca2+信号系统,通过激活Ca2+/钙 调素(calmodulin, CaM)依赖的酶类, 产生效应。
DG/ Ca2+-PKC信号通路 DG激活PKC ,磷酸化蛋白质和酶类, 产生效应。
分子基础:信号域、接头蛋白、锚定蛋白、 信号转导模块 信号网络:一种信号激活多种通路 不同信号通路的整合与聚合 相互协同、相互制约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在信号 转导中的作用
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 参与跨膜信号转导的启动 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 参与信号转导的调节 参与信号网络构筑
第五节
细胞信号转导与医学
一、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 二、细胞信号转导与动脉粥样硬化 三、细胞信号转导与缺血性脑损伤
MAPKs的激活(MAP kinase Cascade ): 蛋白激酶级联反应
酪氨酸蛋白激酶偶联型受体
受体本身无酶 活性,但与非 受体酪氨酸蛋 白激酶相偶联
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 JAK PTKs (just another kinase/janus kinases): JAK1、JAK2、JAK3、PYK2 Src PTKs: Src、Fyn、Lyn、Yes、Frk、Fgr、Hck、Lck、 Blk
一、G蛋白偶联型受体的信号转导
(一)异三聚体G蛋白介导GPCR信号 跨膜转导
G蛋白:是一种鸟苷三磷酸结合蛋白, 具有GTP酶活性。一般是指与 细胞表面受体偶联的异三聚体 G蛋白,介导多种胞外信号的 跨膜信号转导。 小G蛋白:单体的小分子鸟苷三磷酸结 合蛋白。
G蛋白的结构 α亚基:39~46kDa,具有GTP酶活性 不同G蛋白α亚基不同,是G 蛋白分类的依据。 β亚基:36kDa 以非共价键紧密结合 γ亚基:7~8kDa
PKA信号通路 • 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PK):催化蛋白质 磷酸化的酶。 • 蛋白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 PP): 催化蛋白质脱去磷酸的酶。 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cA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PKA): 催化其靶蛋白的 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
受体-G蛋白-效应酶(离子通道)-第二信使
G蛋白自身的活 化和非活化作为一 种分子开关,将膜 外的信号转换为膜 内的信号并进一步 放大信号。
(二)胞内信号转导通路
1. cAMP-PKA信号通路 2. IP3和DG双信使信号通路
cAMP-PKA信号通路 胞外信号分子: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抑制素、胰岛素、 抗血管紧张素II等 G蛋白(s/i) 与受体( Rs /i)、腺苷酸环化酶 (AC)偶联发挥作用,传递信号。 AC被活化, 催化ATP生成cAMP,进一步激 活胞内cAMP-PKA信号通路产生效应。 霍乱毒素可抑制Gs活性,导致疾病发生。 百日咳毒素抑制Gi 而致病。
二、受体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 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些天然分子, 能够识别和结合有生物活性的化学 信号物质(配体,ligand),从而启动 一系列信号转导,最后产生相应的 生物学效应。 特征:特异性、亲和性、可饱和性、可逆性、 产生特定生理效应
受体的功能 识别与结合: 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 生物学效应:
2. G蛋白偶联型受体(GPCR)
结构特点 七跨膜的单一肽链 N端位于胞外,C端位于胞内 胞外:配体结合位点 胞内:G蛋白识别结合位点 介导多种信号分子(生物胺、光和气 味等感觉刺激、脂质衍生物、肽类) 的细胞应答
3. 催化型受体和酶偶联型受体 催化型受体:受体本身具有酶活性。
第十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细胞信号转导
含义:细胞对环境信号的应答、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 通路、最终调节基因表达和代谢生理反应。
主要内容:胞间信使、胞内信使、受体跨膜信号转 导、细胞质和细胞核内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内信号网 络及其对基因表达和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