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智--齐鲁文化的代表人物08.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鲁文化的代表人物

王修智

2008-01-05

■齐鲁文史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代齐、鲁两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共同创造的文化体系。从齐国方面看,代表人物主要是姜太公、管子、齐桓公、晏子、孙武、孙膑、邹衍。从鲁国方面看,代表人物主要是周公、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墨子、孟子。按照出生的时间顺序,依次介绍如下。

一、姜太公

姜太公,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创始人,也是古代影响久远的韬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在中国,不知道姜太公的人很少,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姜太公是一个神奇而伟大的历史人物。说他神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名字神奇。姜太公名字很多,常见的有姜太公、姜尚、姜子牙、吕尚、吕望、吕牙、师尚父、尚父等。姜太公是炎帝神农的后裔。“神农氏,姜姓也”。神农氏姜姓中有一个叫伯夷的人,为尧“典三礼”,“立五刑”,又佐禹治水立有大功,因而受封于吕。伯夷就是姜太公的祖宗。古代以部族为姓,以祖封为氏。以部族命名,姜太公姓姜;以氏命名,姜太公姓吕。姜太公名尚,字牙,或尊称为子牙。这就是“姜尚”、“姜子牙”、“吕尚”、“吕牙”名字的由来。《史记》记载,当年姜尚在渭水边钓鱼,被外出打猎的周文王遇到后,两人纵论文功武略,甚为投机,文王知遇到了栋梁之才,高兴地说,“从我祖上太公以来盼望你这样的人已经很久了”。所以人们又称姜尚为“太公望”。后来他被封为齐国第一代国君,齐人追称他为太公,姜太公的名字就被叫响了。

二是里籍神奇。姜太公是哪里人,在历史典籍中,至少有六种说法,即日照说、汲县说、冀州说、魏邑说、许州说、不知何处说。持日照说的记载最多,《孟子》、《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的观点是一致的。《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东海即东海郡,领海曲等38县,海曲县即今山东莒县。古代莒、吕一字。姜太公的祖宗伯夷受封于吕。莒县至今还有东吕乡、东吕里。可见,莒县便是姜太公的祖籍及出生地。

三是年龄神奇。姜太公的祖先,都是部落首领。但到了姜太公这一代,适逢殷末颓世,家族已经衰落。纣王无道,贤愚颠倒,姜太公虽有匡世济时之才,终因进身无门而穷困大半生。直到年过七十,方遇周文王访聘为师。孔子称“太公勤身苦志,七十而遇文王”。自此太公在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一发而不可收,活了139岁。

四是本领神奇。史称,姜太公“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德、法、术“三材兼有”。他的术主要是“修道术”和“开塞术”。“人功和天地参合,助成天地所生,才有道术可言”。“知开塞之术者,其取天下如化,是谓政之大端矣”。

五是遗迹神奇。姜太公的遗迹,数量多,分布广。主要有:棘津太公台,位于今山东日照。太公台,又称太公避纣处,位于山东潍县东南50公里。钓鱼台,位于陕西咸阳渭水河畔,相传为太公钓鱼处。太公泉,位于河南汲县城西北,相

传为太公故居。东吕太公庙,位于山东日照冯家沟村。营丘太公庙,位于山东临淄西营丘,宋代碑尚存。磻溪太公庙,位于陕西省宝鸡县磻溪河边。汲县太公庙,位于河南汲城东门北侧。咸阳太公庙,位于陕西咸阳西边。还有临淄太公祠、汲县太公祠、镐京太公墓、丰京太公墓、咸阳太公墓、汲县太公墓、临淄太公衣冠冢等。

姜太公的神奇,是与他的伟大分不开的。姜太公的伟大,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既是周朝开国功臣,又是齐国立国圣君。

在渭水河畔,周文王与姜太公相识,一见如故,拜之为师。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即位,以姜太公为太师,姜太公辅佐周武王,实现了灭商兴周的伟大理想,形成了周王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一统天下。

周武王封赏“功臣谋士”,而姜太公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姜太公来到齐地,在治理国家中,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选贤任能,文化思想上厉行因俗简礼、因地制宜,经济上坚持本末并举、农工商“三宝并重”,使齐国国力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魁,历时39代国君,800多年。

二、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周成王的叔父。早先被封于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西周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的功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辅佐武王,克商灭殷。商末,纣王无道,沦为独夫民贼。周武王发动战争,经牧野一战,推翻了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周朝。第二年,武王病重,欲传位于周公,周公泣涕不受。武王死后,乃拥立武王的长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其时,成王幼弱,“小邦周”刚刚取代“大邦殷”,立足未稳,周公摄政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

周公摄政7年,《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基本上概括了摄政期间周公的历史功绩。

(二)三年东征,平定天下。武王灭商后,封纣王之子武庚于商朝旧地,让他奉守商祀,统率殷遗民,又在周围地区分封了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使其就近监视,号称“三监”。周公摄政后,管叔等人极为不满,武庚串通“三监”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叛乱。周公亲拥成王东征,第二年就平定了叛乱。

第三年,周公继续讨伐参与叛乱的奄、徐、薄姑等。并秉承武王遗志,在“天下之中”的伊洛盆地营建了成周洛邑。周朝成为继夏、商之后而兴起的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王朝。

(三)分封诸侯。实现天下一统后,周公汲取武庚和“三监”叛乱的教训,在全国推行分封制,目的是“选建明德,以蕃屏周”,即选用有明德之人,分封为诸侯,作为周朝的藩屏、侍卫。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同姓亲戚,也有部分异姓功臣和历代圣王的后裔。《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无论同姓诸侯,还是异姓诸侯,与周天子都是君臣关系,共同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

(四)制礼作乐。周公借鉴夏商二代的礼乐传统,有所选择,有所发展,把夏、商、周三代礼乐文化推向了顶峰。“周道四达,礼乐交通”,是西周盛世的写照。所以孔子由衷地赞叹:“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周公制礼作乐的指导思想是“敬德保民”。“敬德”,是因为“皇天无亲,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