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中考复习专练答案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

一、指出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参考答案:比喻、夸张、反语。作用:抓住清国留学生的辫子进行描写,揭示了他们不学无术、庸俗愚昧的思想实质,也浸透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

二、鲁迅先生对清国留学生的塑造可谓经典,从写法的角度赏析这一部分。

1、运用修辞将人物形象化,如“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描绘出清国留学生半土半洋不伦不类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则运用反语,极尽讽刺之能事!

2、抓住特征描绘人物,文章紧紧抓住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赶时髦的丑态来写。

3、通过记叙事件表现人物:清国留学生本应该努力学习来习得本领报效国家,这些人却是赏樱花,学跳舞,可谓醉生梦死,不学无术!

4、通过外貌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如“将脖子扭几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将人物醉生梦死,不学无术的丑态描绘的淋漓尽致!三、你认为前三段的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使鲁迅先生对东京失望,为下文写作者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四、塑造藤野先生的手法值得揣摩,试做分析。

1、通过生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如外貌语言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写出了先生的朴实严谨平易近人。

2、侧面烘托

如:“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写出了先生的简朴朴实不拘小节。

3、通过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

文章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分别是: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从而表现了先生的热忱,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

四、对比手法的运用。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与所谓日本爱国青年对我的怀疑和嘲笑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烘托出先生的真诚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

五、本文段落安排上独具匠心,试作分析。

1、双线索结合来写。

明线是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爱国情怀。在写我与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主要写了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是明线。暗线是我的情感的变化——主要是爱国情怀。

①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厌恶

②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学医的主要动机思念故乡,爱国情怀

③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感激

④日本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受刺激愤怒⑤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2、时间顺序

无论是①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②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③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④日本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⑤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还是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3、详略处理上,详细写了影片事件,略写了仙台医专职员对我的优待待。

六、文章题目为《藤野先生》。可是却写了与藤野先生无关的哪些事情?概括并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①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②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学医的主要动机

③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④日本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⑤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总的来说:从侧面存托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七、鲁迅先生语言亦庄亦谐亦利(充满感情),试分别举例分析。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实在标致极了”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3、“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其实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

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5、“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何尝”与“不”连用,以反问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6、“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表达对先生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八.从甲、乙两段文字看,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

解析:要从文中一些包含作者情感的句子中明确作者离开的原因,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进而揣摩其目的。结合对鲁迅一生的了解谈认识。

参考答案:目的是一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人要有爱国情怀

个人的人生选择要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结合起来

要为实现理想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八、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