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噪声来源及控制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研究生课程论文
(研究思路)
课程名称:非线性科学与复杂性科学
专业名称:
姓名:
学号:
任课老师:
成绩:
期中日期:2014年4月17日
汽车发动机燃烧噪声及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噪声是现代城市的主要污染之一,也是评价汽车环保性能的重要指标。至2011年2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1亿辆,去年全国新增机动车2048万辆、驾驶人1317万人,有20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1]。这些车辆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因此车辆噪声已对城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构成危害,控制车辆噪声水平是势在必行。所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每年增长率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性和振动噪声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关注。据有关资料表明,城市70%的噪声来源于交通噪声,而交通噪声主要来源于汽车噪声。汽车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严重时甚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汽车噪声可使学习工作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在特定条件下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所以汽车噪声的控制,不仅关系到乘坐舒适性,而且还关系到环境保护。然而一切噪声又源于振动。振动能够引起某些部件的早期疲劳损坏,从而降低汽车的使用寿命;过高的噪声既能损害驾驶员的听力,还会使驾驶员迅速疲劳。从而对汽车行驶安全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汽车噪声的控制,也关系到汽车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发动机燃烧噪声控制方法
研究意义:交通噪声主要是来自汽车噪声,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环境。同时,汽车噪声的大小也是衡量汽车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汽车噪声的防治与降低是世界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关系到汽车驾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同样也是减少城市噪声污染的一个根本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研究现状:过去30年来,国外和国内针对各自内部不同阶段的噪声法规限值,各汽车厂家采用了不同的汽车降噪技术,国外汽车噪音标准,其要求要严于国内,可以看出国外在减噪方面的研究要优先与国内[6]。国内外在最近20年中,有相当多的努力也投入到了发动机低噪声结构的优化设计中,同时不断改进燃烧系统,以提高功率和燃油经济性,并满足日益严格的气体排放法规的要求。随着噪声法规的不断加强,在过去30年中,汽车噪声级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同时也使得汽车噪声源的分布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阶段国外对比国内减噪技术,
先进技术体现在新的能源运用,主动多级消声器研究以及汽车新材料的运用等方面。
研究内容:发动机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发动机的噪声又可分为三种类型:燃烧噪声、机械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我国汽车发动机噪声约占汽车总噪声的55%以上。因此,降低汽车的总噪声必须以控制发动机噪声为目标。
研究目的:通过对汽车噪声声源的识别与控制,从根本上为汽车燃烧噪声减噪指出方向。燃烧噪声是指气缸燃烧压力通过活塞、连杆、曲轴、缸体等途径向外辐射产生的噪声,机械噪声是指活塞、齿轮、配气机构等运动件之间机械撞击产生的振动噪声。一般情况下,低转速时燃烧噪声占主导地位,高转速时机械噪声占主导地位。两者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的。实践表明,减少振动是降低噪声的根本措施。增加发动机结构的刚度和阻尼,是减少表面振动的方法,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使汽车的性能,节能减排各方面都获得提高。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发动机噪声中,可以分为燃烧噪声、机械噪声和气体动力噪声。其中燃烧噪声占据主要成分。燃烧噪声是由于气缸内周期变化的气体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它主要取决于燃烧的方式和燃烧的速度[10]。因此在这里主要研究如何降低燃烧噪声。
研究方法:从机械原理和物理学原理两方面出发进行噪声控制。在机械原理方面可以可以通过合理设计,使其在保证足够的涡流下具有高紊动能,强化燃料与空气之间的扩散,以此来改善燃烧过程,实现发动机的低油耗、低噪声和低排放。在物理学原理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气压,使得空气密度、温度及压力增加,改善燃料的着火条件,降低噪声[15]。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此次研究从发动机的燃油燃烧方面入手,研究燃料的燃烧过程即滞燃期、速燃期、缓燃期和补燃期四个阶段的情况对于发动机噪声大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盛美萍,王敏庆,孙进才.噪声振动控制技术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张树强.汽车理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中国环境保护网《汽车噪声控制技术及其进展》
[4] 邱亚宇《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的研究》.2005年6月
[5] 刘海萍、姚为民、王柏齢《夏利新型轿车NVH特性试验研究》.2007年10
月
[6] 李洪亮、丁渭平、王务林《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2007
年4月
[7] 周涌麟.汽车噪声原理.检测与控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8] 柳作民.汽车整车试验方法大全[S].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1993
[9] 杨晓芳.汽车发动机噪声的来源及其控制[J].广西轻工业.2010.
[10] 尚荜平,朱威.浅议车辆噪声与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
[11] 杨安杰.汽车噪声标准与测试探讨[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0
[12] 刘欣、饶建源、陈剑.乘用车车内结构噪声治理探讨[J].汽车技术.2008
[13] 谢娟.工程机械的噪声污染与控制[J].
[14] 张家栋.军用工程机械试验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
[15] 周晓琴.浅谈汽车噪声测试分析技术[A].湖北省声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
文集[C].2006
[16] 庞剑、谌刚、何华.汽车噪声与振动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社. 2006
[17] 张向成、肖卫国.汽车整车噪声控制技术研究[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5
[18] 黄其柏.工程噪声控制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19] 宋艳、冗葛、蕴珊、张宏波.发动机工作过程和排气消声器耦合研究[J].汽车
工程.2005年06期.
[20] 邢世凯、闻德生.轿车车内减振降噪控制方法的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3
[21] 傅毅生.汽车车外噪声控制[J].汽车技术. 2006 年05期
[22] 於以宏.汽车噪声.:产生检测治理[J].商用汽车. 2006 年03期
[23] 葛蕴珊、谭建伟、姜磊、宋艳冗.汽油车进排气系统降低噪声研究[J].汽车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