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TED(环境建设影响犯罪心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的现实意义
写作内容
社会犯罪的发生因素对昆明的城市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影 响,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特别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提 出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是笔者写作的最终目的。通过对小 区空间环境设计、内外交通疏导、交通流线的设计、人 性化与暗示性强的设计来预防城市空间犯罪的潜在发生 概率,使得昆明城市在规划改造过程中真正做到和谐发 展,并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城市规划改造所带来的精神上 的升华。
更细化的建筑 与规划设计
• 目前在荷兰、美国、英国和加拿大 等地实施的CPTED都与基本的CPTED 要素有关:领域性和出入口控制、
自然监视、环境印象和土地使用。
• 以环境设计防止犯罪的效果是有条
更强调规划中 件的,这些条件几乎都与规划和环 的社会方面 境中的社会方面有关。
研究意义
纽曼(1972)认为犯罪的发生是“人”
与“城市空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
果,而城市空间环境所提供的刺激
与诱导经常处于主导地位,因此, 尽管住宅区犯罪不是由
要改变个人行为,首先要改变城市 失败的设计引起的,但
空间环境。“通过城市空间环境设
一项糟糕的设计无疑会 加剧潜在的安全问题。
计预防犯罪”(CPTED)策略在国外已
----唐纳
经倡导并应用很多年,有着相当丰 德·J·角尔格特【美】
【1】毛媛媛,戴慎志.国外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剖析和借鉴[J].国 际城市规划,2008,23(4):104-109. 【2】徐磊青.以环境设计防止犯罪研究与实践30年[J].新建筑,2003(6):4-7 【3】祝晓光.犯罪地理学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6(3):113-118. 【4】孙峰华,魏 晓.犯罪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J].人文地理,2004,19(5):60-63. 【5】陈汀,李芽.我国城市犯罪与情景预防理论的运用[R].法制与社 会,2009,5:156-157. 【6】孙峰华,毛爱华.犯罪地理学的理论研究[J].人文地理,2003,18,(5):70-74. 【7】毛媛媛,戴慎志.犯罪空间分布与环境特征—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 学 【8】翁里,潘建珍.城市规划与防控犯罪之理论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 报,2003,(2):135-140. 【9】朱德林.住宅与犯罪问题研究[J].警学研究,1994,(2):15-19.
研究方法
以昆明市各街道为研究单元,以昆明市近8年来刑事案 件立案数据以及其它经济社会指标为原始数据,以CA 数据处理方法来进行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发生的模型生 成
调查方式是通过对于社区居民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在以 居民为研究对象的同时,以社区空间为研究中心,偏重 于居民对城市形式与心理安全的研究
参考文献
研究意义
研究的理论意义
研究理论区 域小
• 国内犯罪现象的实证研究集中 于少数大城市(如北京、上海
等)
对城市整体 规划与空间 设计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
•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环 境的合理布局和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从根本上促进城市发展和制约城市问题的发
生。
写作内容
回顾国内外CPTED相关资料,找出对城市空间环境形态与犯罪 发生研究的主要问题点与争议焦点 借鉴国外科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昆明城市空间环境特征与城市 安全的相互关系 对昆明犯罪高发地区城市空间形式与建筑形制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意义
研究的现实意义
日前,昆明市相关政府部门确定从2011年到2013年 底,要完成所有城中村项目的土地整理、收储工作, 80%的动迁户实现安置。而这一项规划工程难免会 造成很多的人口流动,从而在潜在中增大犯罪的概 率。对于如此大的一项城市规划改造工程,如果能 提前进行对城市空间环境与预防犯罪的调查研究, 在城中村规划改造过程中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这 样就可以使城市规划设计达到更高的程度。
犯罪
研究综述
CPTED理论依据 与理论前提
理性罪犯 • 罪犯在一定程度上其行为是理性的 理论
• 犯罪行为一般发生在对犯罪人而言的主要道路 行为地理 附近、邻近道路附近,以及日常活动地点附近
学取向
日常活动 取向
• 居住环境中的脉络、尺度,非居住建筑的配置, 以及交通模式会影响犯罪活动
研究综述
第二代CTPED 的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0】朱玉兰,刘峘,汪磊.基于犯罪预防的城市居住空间规划途径探讨[J].城 市规划.2006,(5):62-64. 【11】于静.城市空间环境与城市犯罪[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36,(3):116-122. 【12】王发曾.城市空间环境对城市犯罪的影响[J].人文地理,2001,(2):1-7
研究背景
基于心理学的“刺激—反应模型 (S—R model)”建立理论雏形。 犯罪者通过“学习”可以感知 空间环境存在的“惩 罚”(Punishments,指空间环境中 不利于实施犯罪的因素)和“强 化”(Reinforcements,指空间环境 中刺激实施犯罪的因素),通过去 除空间环境中对犯罪行为的 “强化”作用,增加犯罪的实施 难度,减少犯罪行为“收益”的 机会,可以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研究背景
尽管建筑物本身不是犯罪的诱因, 美国纽曼坚持认为通过一定的建筑、 环境设计可以预防犯罪的发生.
“‘可防卫空间’是重 构城市居住环境的一种 方式,目的是为了使城 市环境重新变得适合居 住并且由拥有共同领域 的社区居民而非警员来 支配”.
研究综述
20世纪中期,美国愈演愈
烈的城市郊区化带来了 城市的衰败,引发城市犯 罪率的大幅上升,一些学
国内城市空间环境与 犯罪关系的研究评析
----------以昆明市为例
目录
1、论题研究背景
2、研究综述 3、论题意义 4、研究内容和目标 5、研究方法和思路 6、参考文献
研究背景
1971年杰斐利(C.Ray Jeffery)在《通 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中首先使用CPTED一词,引发 对空间环境中犯罪及犯罪恐惧现象 的更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99年,75 名来自相关行业的建筑师、规划师、 警员及安全顾问在加拿大召开第一 届CPTED大会,并成立国际CPTED协 会(ICA)
者开始研究城市环境与 城市犯罪之间的联系.社 会学家雅各布斯(Jane Jacobs)认为,城市街道由
于被“遗弃”而容易发 生犯罪
明确划分公共空间与私人 空间
.街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处于一种连续使用 的状态中,以增加被观望性
.性
建筑面向街道,使街道处于 居民或行人的视线之中
.商店、夜总会、酒店等 推长夜间营业时间以吸引 更多的人参与活动来遏制
富及成功的经验。而在国内,民众
对此议题是比较陌生的。对于住宅
防盗措施的研究,国内的相关文献
中很少有对社区的实质环境与犯罪
的关系作探讨
研究意义
研究的现实意义
昆明市是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会城市之一,具有西南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和主要特征,其犯罪 空间的规律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改革开放30 年后的社会经济剧变,昆明市犯罪空间呈现出的特 点、变化规律以及发展趋势,都是对于西南地区城 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写作内容
社会犯罪的发生因素对昆明的城市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影 响,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特别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提 出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是笔者写作的最终目的。通过对小 区空间环境设计、内外交通疏导、交通流线的设计、人 性化与暗示性强的设计来预防城市空间犯罪的潜在发生 概率,使得昆明城市在规划改造过程中真正做到和谐发 展,并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城市规划改造所带来的精神上 的升华。
更细化的建筑 与规划设计
• 目前在荷兰、美国、英国和加拿大 等地实施的CPTED都与基本的CPTED 要素有关:领域性和出入口控制、
自然监视、环境印象和土地使用。
• 以环境设计防止犯罪的效果是有条
更强调规划中 件的,这些条件几乎都与规划和环 的社会方面 境中的社会方面有关。
研究意义
纽曼(1972)认为犯罪的发生是“人”
与“城市空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
果,而城市空间环境所提供的刺激
与诱导经常处于主导地位,因此, 尽管住宅区犯罪不是由
要改变个人行为,首先要改变城市 失败的设计引起的,但
空间环境。“通过城市空间环境设
一项糟糕的设计无疑会 加剧潜在的安全问题。
计预防犯罪”(CPTED)策略在国外已
----唐纳
经倡导并应用很多年,有着相当丰 德·J·角尔格特【美】
【1】毛媛媛,戴慎志.国外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剖析和借鉴[J].国 际城市规划,2008,23(4):104-109. 【2】徐磊青.以环境设计防止犯罪研究与实践30年[J].新建筑,2003(6):4-7 【3】祝晓光.犯罪地理学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6(3):113-118. 【4】孙峰华,魏 晓.犯罪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J].人文地理,2004,19(5):60-63. 【5】陈汀,李芽.我国城市犯罪与情景预防理论的运用[R].法制与社 会,2009,5:156-157. 【6】孙峰华,毛爱华.犯罪地理学的理论研究[J].人文地理,2003,18,(5):70-74. 【7】毛媛媛,戴慎志.犯罪空间分布与环境特征—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 学 【8】翁里,潘建珍.城市规划与防控犯罪之理论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 报,2003,(2):135-140. 【9】朱德林.住宅与犯罪问题研究[J].警学研究,1994,(2):15-19.
研究方法
以昆明市各街道为研究单元,以昆明市近8年来刑事案 件立案数据以及其它经济社会指标为原始数据,以CA 数据处理方法来进行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发生的模型生 成
调查方式是通过对于社区居民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在以 居民为研究对象的同时,以社区空间为研究中心,偏重 于居民对城市形式与心理安全的研究
参考文献
研究意义
研究的理论意义
研究理论区 域小
• 国内犯罪现象的实证研究集中 于少数大城市(如北京、上海
等)
对城市整体 规划与空间 设计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
•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环 境的合理布局和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从根本上促进城市发展和制约城市问题的发
生。
写作内容
回顾国内外CPTED相关资料,找出对城市空间环境形态与犯罪 发生研究的主要问题点与争议焦点 借鉴国外科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昆明城市空间环境特征与城市 安全的相互关系 对昆明犯罪高发地区城市空间形式与建筑形制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意义
研究的现实意义
日前,昆明市相关政府部门确定从2011年到2013年 底,要完成所有城中村项目的土地整理、收储工作, 80%的动迁户实现安置。而这一项规划工程难免会 造成很多的人口流动,从而在潜在中增大犯罪的概 率。对于如此大的一项城市规划改造工程,如果能 提前进行对城市空间环境与预防犯罪的调查研究, 在城中村规划改造过程中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这 样就可以使城市规划设计达到更高的程度。
犯罪
研究综述
CPTED理论依据 与理论前提
理性罪犯 • 罪犯在一定程度上其行为是理性的 理论
• 犯罪行为一般发生在对犯罪人而言的主要道路 行为地理 附近、邻近道路附近,以及日常活动地点附近
学取向
日常活动 取向
• 居住环境中的脉络、尺度,非居住建筑的配置, 以及交通模式会影响犯罪活动
研究综述
第二代CTPED 的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0】朱玉兰,刘峘,汪磊.基于犯罪预防的城市居住空间规划途径探讨[J].城 市规划.2006,(5):62-64. 【11】于静.城市空间环境与城市犯罪[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36,(3):116-122. 【12】王发曾.城市空间环境对城市犯罪的影响[J].人文地理,2001,(2):1-7
研究背景
基于心理学的“刺激—反应模型 (S—R model)”建立理论雏形。 犯罪者通过“学习”可以感知 空间环境存在的“惩 罚”(Punishments,指空间环境中 不利于实施犯罪的因素)和“强 化”(Reinforcements,指空间环境 中刺激实施犯罪的因素),通过去 除空间环境中对犯罪行为的 “强化”作用,增加犯罪的实施 难度,减少犯罪行为“收益”的 机会,可以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研究背景
尽管建筑物本身不是犯罪的诱因, 美国纽曼坚持认为通过一定的建筑、 环境设计可以预防犯罪的发生.
“‘可防卫空间’是重 构城市居住环境的一种 方式,目的是为了使城 市环境重新变得适合居 住并且由拥有共同领域 的社区居民而非警员来 支配”.
研究综述
20世纪中期,美国愈演愈
烈的城市郊区化带来了 城市的衰败,引发城市犯 罪率的大幅上升,一些学
国内城市空间环境与 犯罪关系的研究评析
----------以昆明市为例
目录
1、论题研究背景
2、研究综述 3、论题意义 4、研究内容和目标 5、研究方法和思路 6、参考文献
研究背景
1971年杰斐利(C.Ray Jeffery)在《通 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中首先使用CPTED一词,引发 对空间环境中犯罪及犯罪恐惧现象 的更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99年,75 名来自相关行业的建筑师、规划师、 警员及安全顾问在加拿大召开第一 届CPTED大会,并成立国际CPTED协 会(ICA)
者开始研究城市环境与 城市犯罪之间的联系.社 会学家雅各布斯(Jane Jacobs)认为,城市街道由
于被“遗弃”而容易发 生犯罪
明确划分公共空间与私人 空间
.街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处于一种连续使用 的状态中,以增加被观望性
.性
建筑面向街道,使街道处于 居民或行人的视线之中
.商店、夜总会、酒店等 推长夜间营业时间以吸引 更多的人参与活动来遏制
富及成功的经验。而在国内,民众
对此议题是比较陌生的。对于住宅
防盗措施的研究,国内的相关文献
中很少有对社区的实质环境与犯罪
的关系作探讨
研究意义
研究的现实意义
昆明市是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会城市之一,具有西南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和主要特征,其犯罪 空间的规律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改革开放30 年后的社会经济剧变,昆明市犯罪空间呈现出的特 点、变化规律以及发展趋势,都是对于西南地区城 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