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国论》优秀教案

1.导语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2.作者介绍:

自读注释一,补充两副写“三苏”的对联

①“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四川眉山三苏祠对联:

②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③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本文选自《嘉祐集笺注》。2.学生3.阅读课文

3.学生先初读,扫清语音障碍;再齐读。

4.疏通字词

重要字词:

率:副词,全都,一概。

厥:代词,其,他们的。

弥:副词,更加。

与:结交,亲附,亲近。

判:动词,分清。

速:①招致;②加速

洎:及,等到。

殆:副词,将要,差不多。

5.词类活用:

小/大则……:形容词名物化。

义不赂秦:名词状语,坚持正义

却:使动用法:使……退却。

礼:名词动用,礼遇。

西向:名词状语,表方位,向西。

日削月割:名词状语,表频率,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6.古今异义:

其实:古:那实际上。现:副词,承上文含转折

祖父:古:祖辈父辈。现:爷爷

至于:古:到了……地步。现:说完一事,另提一事。

智力:古:智慧力量。现:一种能力。

不行:古:不前往。现:有五个义项。

故事:古:旧事,前例。现:一种事情,或情节

7.通假字:

厌:餍,满足。

当:倘,倘使。

8.特殊句式: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

至丹以荆卿为计:省略句(至丹以荆卿(刺秦王)为(对抗秦之)计)9.解题:

1、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逐渐强大起来,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合纵”对抗秦国,但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被秦国“远交近攻”瓦解,相继灭亡。

3、文体: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

①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②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六国论》属于史论。

10.写作背景: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宋朝初年,北边已经有敌国契丹,宋仁宗时,西边又出现了敌国西夏。宋朝受着这两个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换取和平。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一○○四年),与契丹(后来称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朝答应每年给契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四二年),契丹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割给他们晋阳(现在山西省太原市)和瓦桥(在河北省雄县易水上)以南十县的土地,结果定盟由宋朝每年给契丹增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庆历三年,西夏向宋朝上书请和,宋朝每年赠给西夏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宋朝这样一再向敌人屈服妥协,结果增加了敌人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带来无穷的后患,而实际上并不能换得和平。

1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率(shuài)赂(lù)秦耶

思厥(jué)先祖父,暴(pù)霜露

与(yǔ)嬴

洎(jì)牧以谗诛

为(wéi)国者无使为(wéi)积威之所劫

12.文本研读

板书

第一部分(第一、二节),提出论点,并作理性分析,从“不赂者”和“赂者”两方面论证论点。

第二部分(第三、四节),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第五、六节)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

13.研读第一部分

(1)重要词句:

兵不利(兵器)

赂秦而力亏(连词,承接)破灭之道(途径,引申为原因)

六国互(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丧,

率(全,都)赂秦耶

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盖(承接上文,表原因,“因为”)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文段分析:①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②围绕着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几个分论点?

A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B 不赂者以赂者丧。

③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14.研读第二部分

(1)重要词句:

秦以(用)攻取之外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百倍

固(本来)不在战

思厥(其)先祖父(祖辈父辈)

暴(冒着)霜露,斩荆棘,以(才)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看待)之不甚惜,举(全)以(把)予人

然后(这之后)得一夕安寝

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奉之(代词,代土地)弥繁,侵之(代词,代赂秦的国家)愈急

至于(到了)颠覆(的地步),理(按理)固(本来)宜(应该)然(是这样)以地事(事奉)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