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既是一门重要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又是城市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城市生态学
城市问题:人口密集、住房困难、土地资源紧缺、工业资源短缺、水源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犯罪增多、就业困难等
城市迅速发展的实践证明,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等,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复杂尖锐,从而使解决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到了世界各国的议事日程。
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一般说,生态位的宽度依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的生态位,而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
城市生态位:是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环境承载力包括:资源承载力(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条件)。
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同样包括现实和潜在两种)。
污染承载力(是反应本地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大小的指标。
)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依存的统一的整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成份,可以分为生命的和
无生命的两类。
无生命的分为三种
(太阳辐射、无机物质、有机物质)
生命类分为三种(生产者、消费者、
还原者)生态系统有上述六种成分组
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
构
生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
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
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
条件的总和。
生境是一个综合体,是由各种因素组
成的。
组成生态因素的因子称为生态
因子。
(非生物、生物因素)。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
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
作用、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态因子
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拮抗作用,协
同、增强和叠加作用,净化作用。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限制因子规
律,最低量(最小因子)定律,耐受
性定律。
生态系统平衡及其意义:一个生态系
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
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
例持久的没有明显变动,物质和能量
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这种状态叫做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包括:恢复力、抵
抗力、负反馈机制。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系统: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
的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
合体。
城市生态系统:指的是城市空间范围
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
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生命、
非生命),经济生态系统(人类的经
济活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社会生态系统(文化、政治、科学、
法律、政策)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外部
功能和内部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生物生
产、非生物生产(物质生产、非生物
生产)
城市生态系统能源结构与能量流动
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指在满足城
市多种功能过程中在城市生态系统
内外的传递、流通和耗散过程。
能源
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
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从总生产量分析
能源结构,称能源的生产结构,即各
种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水能、核能)。
从消费量分析能源结
构,称能源的消费结构,即能源的使
用途径。
原生能源(即一次能源):是从自然
界直接获取的能量形式主要包括:油
页岩、油沙、生物能、风能、水利。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1、同自然
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相比,城市
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的主体是人类,
而不是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次
级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是人。
所以,城
市生态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人口的
发展代替或限制了其他生物的发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主要部分变
为人工的环境,城市居民为了生产、
生活的需要,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建造了大量的建筑物、交通、通讯、
供排水、医疗、文教和体育等城市设
施。
3、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完整
的生态系统4、城市生态系统在能量
流动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集中2、产业
集中3、能源结构发生改变4、需水
量增加5、交通便捷6、信息传递快
速7、不透水地面增加8、绿地减少9、
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
城市规划学对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
是由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人口向第
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人口转
化,有分散的乡村居住地向城市或集
镇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居民生活方
式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
社会学对城市化的定义:农村社区向
城市社区转化的过程
人口学对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向
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
程
现代城市化的完整定义:1、工业化
导致城市人口的增加2、单个城市地
域的扩大及城市关系圈的形成和变
化3、拥有现代市政服务设施系统4、
城市生活方式、组织结构、文化氛围
等上层建筑的形成5、集聚程度达到
成为“城镇”的居民点的数目日益增
加
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来表示
城市人口:又称城镇人口或称城镇居
民(1、持有城市户口的人口2、居住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人口3、居住在
市辖区范围内的人口)
城市人口结构:城市人口自认结构
(性别、年龄),城市人口社会结构
(民族、文化)
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增长型、稳定
性、衰退型
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人口数量、年
龄结构、人口性比、人口密度、人口
分布
城市人口的分布格局:随机、集群、
均匀、散式
城市人口的分布格局主要是在人口
城市规划等作用下的超集群分布格
局
城市人口的分类:1、城市人口的服
务结构分类,2、城市人口的职业结
构分类——能反映出城市性质和职
能特点3、城市人口的文化结构分类
——反映城市的职能和效益,一般政
治、文化中心的城市人口文化水平较
高4、城市人口民族结构分类——反
映了一个城市形成过程中各民族迁
移与聚居、城市文化传统和建筑风貌
的特征,对城市规划和管理以及城市
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城市人口动态:是关于城市人口在时
空上数量变化规律,主要涉及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
聚集在城市区域内的众多人口,构成了城市的人口规模。
城市合理人口规模是每个城市的经济、社会、人口健康发展的基础。
城市人口承载力:也称城市人口环境容量,只在一定条件下,城市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数。
指数增长模型:生物种群有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认为人口有无限地以指数增长的性质,并断言:如不出产生灾难或瘟疫人口增长的这种高超能力就得不到抑制。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是指种群在有限环境下,受环境制约且与密度相关的增长方式。
曲线开始时形状类似指数曲线,随后个体增加的数目就变慢,相应于环境条件对增长率的限制,最后种群停止增长,这是种群达到最大极限。
城市人口迁居的概念:指的是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移动。
城市人口迁居有时也称城市内的迁移。
中国城市人口迁居基本原因:主动的和被动的。
被动迁居往往表明迁居者受外界控制很大。
主动迁居表明迁居过程中对住宅有相当充分的选择权利。
主动迁居和被动迁居的划分也并不是绝对的,两者也不是绝对分开的。
迁居者本身内部因素:迁居者的需求、迁居者的文化心理。
外界影响:社区环境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经济发展与住宅建设、人口政策、土地制度住房政策。
城市地质
按城市建设对地质过程的稳定程度,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高度稳定地段,任何外力都不能破坏的地面2、不稳定地段。
在自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容易被一定形式的外力或者不适宜的建筑结构破坏3、高度不稳定地段或者十分危险地段,这类地段常发生现代技术手段难以检测的地
质灾害。
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
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
条件
城市环境的特点有:1.城市环境的界
限相对明确2.城市环境受自然规律的
制约3.城市环境的构成独特,结构复
杂,功能多4.城市环境限制众多,矛
盾集中5.城市环境系统相当脆弱6.城
市环境对人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影
响大
城市中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有两种:固
定源和流动源
城市环境效应:城市环境效应是城市
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程度
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和综合效果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
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
害。
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
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对于城市规
模以及人类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城市环境容量的若干类型:城市人口
容量、城市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环境
中的工业容量、城市的交通容量
城市自然环境容量:a、大气环境容量
b、水环境容量
c、土壤环境容量
我国城市环境问题:1、大气so2和酸
雨呈发展态势2、水体环境中有机污
染加剧,饮用水质量下降3、固体废
物量正逐年增加趋势4、噪声污染严
重
城市气候不同于周围地区主要表现:
1、年平均气温和最低温度普遍偏高,
即形成城市“热岛效应“2、风速减
小,静风多3、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冬、
夏季相对湿度都较低4、多尘埃和云
雾,太阳辐射减少5、降雨日数和降
雨量增加。
城市辐射与日照:1、城市的太阳总
辐射比乡村少2、城市下垫面的反射
率比乡村少3、城市中的大气逆辐射
比郊区大4、城市日照时数和日照百
分率比乡村少5、城市内部日照存在
地区差异
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气温的现象
城市湿度与水平衡特点:1、城市年
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比周围郊区低
2、城市比郊区雾多
3、城市降水与水
分平衡与周围农村存在差异(城市水
分收入项比郊区大、城市下垫面蒸散
量和水平贮存量比周围农村小、城市
径流量比郊区峰值出现早)
中国风向类型特点:季风变化区、主
导风向区、无主导风向区、准静止风
型区
城市水环境的特点:淡水资源的有限
性特点、城市水环境的系统性、城市
水环境系统自净能力有限性
城市水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水体
的数量达到破坏城市水资源使其丧
失使用价值或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不
利影响的现象
城市水污染的五种类型:无机污染
物,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生物
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
城市土壤污染类型:水污染型的污
染、大气污染型的污染、固体废物污
染型的污染
城市噪声环境种类:过响声、妨碍声、
不愉快声、无影响声
特点:无污染物不留毒害、不积累不
持久、传播距离有限、遵循声学的一
切规律特征
危害:干扰人类睡眠、损伤听力、生
理影响、影响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影
响建筑物寿命
控制措施:1从生源控制:工厂改进
设备,改进工艺,采用合理操作方法
2、传播途径:
增加声源距接受者的距离、控制噪声
传播方向、建立隔声障碍、增加吸声
材料3、接受点阻止噪声:耳塞、防
护面具
城市植被:是指城市里覆盖着的生活
植物,它包括城市里各种景观设施内
以及空闲地等所拥有的森林、灌丛、
花坛等所有植物的总和。
城市植被分类:喜城市环境种、城市环
境中立种、厌城市环境种
城市生境类型:1、表面蒸发强烈的
生境2、干燥的生境3、封闭狭窄的
生境4、人类活动产生的特殊生境
城市生境特点:1、生存空间狭窄,
条带、斑状存在2、自然光照少,人
工光照多3、城市小气候造成物候期
比郊区提前4、土壤环境,盐离子浓
度增加,土体紧实,质地较粗
城市植物区系:指某一地区所有的植
物种类的总和
特征:1、只有一种或者少数几种植
物种类出现2、具有较大比例的世界
广布的归化植物
城市植被的特点:植被生境的特化、
植被区系成分的特化、植被格局的园
林化、结构单一化、演替偏途化
城市植被的功能:城市植被绿化美化
环境的景观效益、城市植被保护和净
化环境的生态效益城市植被保护生
物多样性作用、城市植被的经济效益
城市动物:栖息和生存在城市化地区
的动物称为城市动物
城市动物区系:城市范围内全部动物
种类的组成
城市野生动物对人类的危害:野生动
物对飞机的危害、野生动物是疾病的
携带者、野生动物对建筑物、观赏植
物以及景观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