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包围之中的人性美—《兄弟》人物形象分析
余华《兄弟》书评doc
余华《兄弟》书评 doc 余华的《兄弟》是一部令人震撼的长篇小说,它不仅描绘了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现状,更是通过一个小城镇重组家庭的视角,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脆弱性。
首先,这部小说对历史背景的刻画非常生动。
余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景象。
在这个时代,政治运动频繁,社会秩序混乱,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逐渐改善,但这个时期也充满了各种问题和矛盾。
通过这样的背景描绘,余华成功地勾勒出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时代。
其次,余华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李光头和宋钢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他们虽然是一对重组家庭的兄弟,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却截然不同。
李光头是一个机智、狡猾的人,他在社会变迁中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而宋钢则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逐渐变得软弱和沉默。
通过这两个人物的鲜明对比,余华展现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但是,《兄弟》并没有回避历史的阴暗面。
在这部小说中,余华揭示了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让读者对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余华也通过描写李光头和宋钢的命运转折,对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
最后,这部小说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
余华在《兄弟》中运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这种风格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同时,余华的文字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人性的光辉和黑暗面,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
总的来说,《兄弟》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长篇小说,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
通过这部作品,余华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时代和其中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这部小说中,余华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入的社会洞察力,成功地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对于现在的影响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角色。
人生长恨水流东——论余华《兄弟》中的林红形象
人生长恨水流东——论余华《兄弟》中的林红形象人生长恨水流东——论余华《兄弟》中的林红形象人生长恨水流东。
这是《西游记》中的经典句子,也是对于人生逆境与命运无常的悲叹。
而在余华的小说《兄弟》中,林红这个角色的形象就是这句话的完美诠释。
林红,一个出生在中国贫困山村的女孩。
她的一生辗转于贫穷与困苦之中,但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坚强的态度。
小说的开篇,林红才刚刚出生不久,她的母亲逝世,父亲也因为被人误认为杀人犯而远走他乡。
从此,她就成了孤儿,投靠在父母生前的好友家中。
然而,她的命运并没有因此改变,反而更加的艰辛。
林红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辛酸与磨难。
她曾经当过小学老师,也曾经为了生活不得不下海做伴娘。
无论生活又如何的残酷,她都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不被环境所屈服。
她的一生充满了困境与痛苦,但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追求与幸福的希望。
林红的坚强和乐观的态度源自于她内心的力量与对自由的向往。
小说中描述林红在海上当伴娘时,她看到了远处一个渔船,在夜晚的海面上自由航行,这个景象深深地触动了她的内心。
她渴望着自由,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无论身处何地,她都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林红的形象不仅仅是对于个体的描绘,更是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写照。
小说中描绘了一个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贫穷和无助成了许多人的共同经历。
林红就是这个时代下一个普通人的缩影,她的命运被无情的命运所掌控,她的生活被社会的巨大压力所挤压。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依然保持着坚强的内心和乐观的态度。
林红的形象给人一种勇气和希望,她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积极地面对这些困境。
她的形象也带给读者一个重要的启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与幸福。
人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心中有梦想,只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余华通过林红这个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乐观、坚强的女性形象。
她的形象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让我们明白了在逆境中保持积极的态度的重要性。
《兄弟》读后感
《兄弟》读后感《兄弟》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让人深思的文学巨著。
这部小说以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为背景,通过讲述两个兄弟在动荡的社会中命运的起伏,展现了中国人在社会变革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生、家庭、社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思考。
小说中的两个兄弟,李光头和李菊花,一个是善良憨厚的农民,一个是聪明机智的商人。
他们的命运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起伏不定,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挫折。
李光头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他却在社会的洪流中被碾压得几乎丧失了人性。
相比之下,李菊花则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得到了成功,但却在内心深处感到了孤独和空虚。
两个兄弟在不同的道路上奋斗,却最终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
通过这两个兄弟的故事,余华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社会。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人们的命运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有人因此获得了成功,有人却因此陷入了困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他们的命运也代表了中国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
在这个时代的变革中,人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余华通过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现实。
除了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余华在小说中还表现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小说中,兄弟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温暖、友情的珍贵都得到了深刻的描绘。
李光头和李菊花虽然在社会的洪流中受到了不同的影响,但他们之间的兄弟情、家庭情却始终没有改变。
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始终相互扶持、相互关心。
这种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在社会的冷漠中显得格外珍贵。
余华通过小说向我们传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在读完《兄弟》之后,我对人生、家庭、社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思考。
在这部小说中,余华通过对兄弟的命运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需要更加珍惜亲情和友情,需要更加坚定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兄弟》读后感
《兄弟》读后感《〈兄弟〉读后感》读完余华的《兄弟》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就像一场狂风骤雨,把人性的善恶、生活的荒诞和命运的无常一股脑地砸向了我。
书中的兄弟俩,宋钢和李光头,他们的命运纠葛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又充满希望的时代。
宋钢,温文尔雅,正直善良,就像我们身边那种老老实实的好人。
而李光头呢,精明强干,敢想敢做,有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
他们性格迥异,却又彼此牵挂,这种兄弟情在书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们小时候的那些事儿。
李光头从小就是个调皮捣蛋的主儿,脑子里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有一次,为了吃到梦寐以求的三鲜面,他竟然在厕所门口守着,收集别人上厕所用过的旧报纸去卖钱。
那场景,余华描写得可太生动了,我仿佛都能闻到厕所那股子味儿。
李光头蹲在厕所门口,眼睛紧紧盯着进出的人,一有机会就冲上去要人家手里的旧报纸。
而宋钢呢,老老实实站在旁边,既觉得不好意思,又担心李光头出事。
这画面感简直太强了,一个莽撞冲动,一个谨慎善良,对比鲜明得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还有他们一起经历的那些苦难日子。
家里穷得叮当响,吃不饱穿不暖。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也能在苦中找到乐子。
比如说,两个人分吃一个馒头,都想着让对方多吃一口。
宋钢会小心翼翼地把馒头掰成两半,尽量让两半看起来一样大,然后递给李光头。
李光头呢,嘴里说着“我是哥哥,我得多吃点”,但最后还是会把大的那半让给宋钢。
这种兄弟之间的相互照顾,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就是最朴实的行动,却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长大以后,他们的人生道路截然不同。
宋钢进了工厂,按部就班地过着平凡的生活。
而李光头则下海经商,几经起伏,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和误会。
李光头的生意越做越大,风光无限,可宋钢却过得越来越艰难。
但即便如此,他们心底深处对彼此的那份关心和牵挂始终没有变。
当宋钢遭遇失业,又身患重病的时候,李光头不顾一切地去帮助他。
那一刻,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成功商人的冷漠,而是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深情。
兄弟读后感人性与命运的困境
兄弟读后感人性与命运的困境《兄弟》是中国作家余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揭示人性与命运的困境为主题。
故事以两个养在孤儿院长大的兄弟——李光头和李钢铁为中心,围绕着他们的命运展开。
本书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与在命运面前的无奈。
以下是对《兄弟》这本书的一些个人感悟和思考。
故事中的主人公李光头和李钢铁本是无辜的孩子,却由于家庭的不幸遭遇而被迫进入孤儿院。
他们面对着困顿的现实,却拥有着乐观和善良的人性。
他们在孤儿院里结成了深厚的兄弟情谊,互相守望和支持。
这种人性的闪光点引发着读者的共鸣,使人们意识到即使在困境中,还是有希望和温暖存在。
小说中,兄弟们的命运多次受到挑战和摧残。
他们在痛苦中成长,身心屡遭摧残,却依然坚韧地生活下去。
在面对生活的苦难和虐待时,他们并没有放弃对人性的信仰和对温暖的追寻。
他们对于苦难的承受力以及对生存的执着,让人深感敬佩和震撼。
这种命运的困境让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同时也让人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但仍然有着无穷的可能。
小说中角色的塑造也是非常出彩的。
李光头和李钢铁虽然命运不尽如人意,但仍然保持着正直和善良的品质。
他们身上有着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这让人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同时,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塑造,如师傅、暴力哥等,作者也展现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丑陋面。
这些角色的塑造让读者更真实地感受到了人性与命运的困境,引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小说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深入的思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余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兄弟们的内心世界,让人们对于人性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他通过故事中角色的遭遇和行为,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对人性的独特见解。
《兄弟》这本书通过讲述兄弟们的故事,揭示了人性与命运的困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令人难以忘怀,同时引发读者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性和命运的复杂性,以及在困境中坚守善良和追求自己内心的重要性。
《兄弟》中宋钢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兄弟》中宋钢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兄弟》中宋钢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兄弟》是余华创作的一部非常经典的小说,宋钢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本店铺来给大家分享宋钢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来了解一下吧。
《兄弟》中人物赏析
《兄弟》中人物赏析《兄弟》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曹雪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小说以清朝末年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和贾家庶子贾政的爱情和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封建社会家族的兴衰和人性的弱点。
小说中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心世界,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作者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和抨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兄弟》中的一些重要人物进行赏析,探究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贾宝玉是《兄弟》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小说中最为复杂和深刻的形象之一。
他是贾府的公子,天生聪慧、敏感,但也因为家族的腐朽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导致他内心矛盾重重。
他对美丽事物的追求和对真情的向往,使他在家族的权力斗争和利益纷争中显得格格不入。
他对黛玉的深情爱慕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使他成为了一个矛盾的、痛苦的灵魂。
在小说的结尾,贾宝玉最终因为家族的腐朽和自己的软弱而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这也成为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一种深刻的讽刺和抨击。
贾政是贾府的庶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形象,虽然在外表上显得仁厚宽容,但内心却是极端自私和阴险狡诈的。
他对贾母和贾宝玉的虚情假意,对贾府的权力斗争和家族利益的追逐,使他成为了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人物。
他的形象在小说中被塑造得十分丰满和深刻,也成为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家族腐朽的一种鲜明的揭露和批判。
林黛玉是《兄弟》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她是一个美丽、聪慧、敏感的女子,也是贾宝玉的表妹和情人。
她对贾宝玉的深情爱慕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使她成为了一个充满矛盾和痛苦的灵魂。
她在贾府的权力斗争和家族利益的追逐中,也成为了一个受害者。
她的形象在小说中被塑造得十分丰满和深刻,也成为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的一种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除了上述几个重要人物外,《兄弟》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形象,比如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等,他们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心世界,都成为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一种深刻的反思和抨击。
《兄弟》读后感
《兄弟》读后感在余华的笔下,宋钢和李光头这对兄弟的形象鲜明而独特。
他们一个忠厚老实,一个滑头滑脑;一个善良单纯,一个自私自利。
然而,就是这样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却在命运的捉弄下,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宋钢,一个如大白兔奶糖般纯洁的人。
他从小就懂得照顾弟弟,把李兰留给他的大白兔奶糖留给弟弟,每次从城里回来都给弟弟带来 5 块糖。
他是一个重感情、重责任的人,对弟弟李光头关爱有加,对妻子林红更是忠心耿耿。
为了让妻子过上好日子,他拼命赚钱,甚至不惜去做一些危险的工作。
然而,他的善良和忠厚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的生活。
在李光头追求林红并与他反目后,他选择了压抑自己的情感,为了兄弟的承诺而放弃了自己的爱情。
他的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悲哀,最终在卧轨自杀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李光头,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他的行为有时让人觉得可恶,比如他偷偷把大白兔奶糖吃光然后换上石头子,或者偷看女人屁股。
但他也有可爱的一面,比如他对母亲的细心照顾,对兄弟的义气。
他是一个真实的人,有着自己的欲望和情感。
他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从一个小流氓逐渐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的坚强、乐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体现。
读完这本书,我对这对兄弟的命运感到唏嘘不已。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宋钢的善良和忠诚最终没有得到好的回报,反而在痛苦中挣扎;而李光头的自私和滑头却让他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不禁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是像宋钢一样,做一个善良、诚实的人,还是像李光头一样,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欲望?这本书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宋钢和李光头虽然是兄弟,但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却有很大的差异。
他们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做出了不同的决定,也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这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而不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命运的影响。
余华作品兄弟总结
余华作品《兄弟》总结简介《兄弟》是中国作家余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社会变革和人性的沉浮。
小说以两个兄弟的命运为主线,通过对多个人物的生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内容摘要《兄弟》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农村,主要描写了两个兄弟――杨春和杨秋的命运轨迹。
杨春聪明才智,有文化,但由于家庭的贫困,他没有机会上学,只能在家务农。
杨秋则是个相貌平凡、吃苦耐劳的农民。
两兄弟在艰难的环境中相互扶持,一边拼搏,一边追求梦想。
小说通过对杨春和杨秋的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困农村人民的苦难。
杨春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却具备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能力和思想,他总是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杨秋则默默无闻地活在农村,虽然毫不起眼,但却承载了对家庭的责任和温暖。
书中还描绘了其他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如杨春的妻子柳氏,她经历了无数次的产下男孩但全都夭折,为此心力交瘁。
还有村里的杨焕、杨松、杨树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都受到了社会的限制和命运的打压。
主题与思想《兄弟》以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为主题,通过描写兄弟的命运和生活经历,探讨了个人命运与时代的关系,以及社会制度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小说生动地刻画了社会变革背景下农村人民的苦难和追求,通过兄弟间的互动和角色的塑造,展示了一种出身决定命运的现实。
无论是杨春的智慧和才华,还是杨秋的努力和坚持,都无法改变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命运的限制。
在《兄弟》中,人性的复杂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人们在面对命运的限制和磨练时,会展现出各种不同的面向。
有的人选择反抗,有的人选择适应,有的人选择腐败,有的人选择坚守。
这种复杂的人性在小说中得到了真实地呈现和展现。
余华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深入地刻画了农村人民的生活和人性的多面性。
他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思考,揭示了社会现象的真实面目,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农村人民的忍辱负重和对现实的揣摩。
总结《兄弟》是一部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兄弟》读后感
《兄弟》读后感《兄弟》是余华创作的一部小说,以中国历史上血腥而残酷的复仇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两个兄弟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悲剧与温情。
小说以一个小农家庭为背景,讲述了在动荡的年代中,两个兄弟林海和林妹妹的命运。
林海是个纯真善良的少年,憧憬着改变社会的未来,而林妹妹则是一个漂亮但心思缜密的女孩子。
两人努力读书,希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不幸的是,命运却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磨难。
小说中的一个突出主题是家庭关系。
林海和林妹妹之间有着深厚的亲情,他们相互扶持,经历了家庭的困扰和动荡的社会环境。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能互相支持。
这种兄弟姐妹之间的爱与情感使人深受触动。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未来奋斗,希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者通过小说将读者引入一个封闭的小农村,深入展现了大时代下人们的生活。
小说中有许多残酷和血腥的描写,显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撕裂。
林海和林妹妹的亲人们,包括他们的父母,在这个残酷的时代里,都经历了非人的折磨。
他们受到了具有权力的人的迫害和暴力,这种不公正和残酷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深邃感人。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
作者刻画了林海和林妹妹的坚毅和勇敢,他们不向命运低头,不向现实屈服。
他们积极与家人一起奋斗,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还助力了其他受害者。
另外,小说中还有一些悲惨的人物形象,如打麻雀的李谷,他尽管遭受各种屈辱,但始终保持善良和正直。
通过对林海和林妹妹所经历的一系列打击和挫折的描述,作者展示了人性的悲惨和无助。
在林海不断受伤受苦的过程中,读者不禁对人性的黑暗和罪恶感到深深的痛心。
小说描述了动荡年代人们的无助和悲催境遇,他们被环境所束缚,无法摆脱苦难的命运。
他们在无法接受的悲伤与痛苦中生存,最终只能不洁地死去。
《兄弟》这本小说通过对两个兄弟的命运描写,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通过揭示人性的悲剧与悲伤,让读者深思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这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兄弟》赏析
《兄弟》赏析《兄弟》是中国作家余华创作的一部小说,于1997年发表。
该小说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深入探讨了兄弟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命运的无奈。
本文将对《兄弟》进行赏析,通过对主题、结构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小说所传达的深刻主题。
1.主题分析《兄弟》这部小说主要探讨了兄弟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个人命运的无奈。
小说以两个兄弟――高智商的牛李儿和智力低下的兄弟李光头为主要人物,通过描绘两人的成长故事以及不同的命运选项展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平和个人选择的判断。
2.结构分析小说以线性的时间结构展开,通过回忆和现实之间的交替,呈现了兄弟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两人在课堂、工地等不同环境中的成长经历。
故事的起点是两人小时候的游戏场景,而结尾则是两人在成年后的相遇和分离。
3.人物形象分析(1)牛李儿:牛李儿是《兄弟》中的主人公之一,他具有超凡的智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
他一直以来都在为自己和李光头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是一个充满责任感和理想主义的人物形象。
然而,牛李儿也面临着内心的煎熬和困惑,他在选择自己的发展和照顾兄弟之间陷入了矛盾。
(2)李光头:李光头是牛李儿的兄弟,智力低下但内心善良。
他一直依赖着牛李儿,在牛李儿离开后,他的命运逐渐陷入了低谷。
李光头的形象揭示了社会对弱势人群的冷漠以及生活的残酷。
4.主题的深入探讨《兄弟》通过对牛李儿和李光头的命运选择进行对比,深入探讨了社会的不公平以及个人选择的困境。
牛李儿在社会中获得了成功,而李光头则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小说通过牛李儿和李光头的对比,提出了对社会不公正性的反思,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在小说中,兄弟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牛李儿一直在为兄弟的未来努力,但在成长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可能带来限制,进而引发了内心的挣扎。
小说通过兄弟之间的关系,呈现了家庭的纽带和情感的复杂性。
另外,小说还通过牛李儿和李光头的成长故事,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对弱势群体的忽视。
《兄弟》读书读后感欣赏 兄弟书籍读后感
《兄弟》读书读后感简介《兄弟》是由莫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91年出版。
通过描写贾府和董府两个兄弟家族的兴衰沉浮,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小说以真实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种人物形象,深入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读后感读完《兄弟》,我不禁为莫言的写作才华所折服。
小说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深刻的社会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兄弟》的读书读后感欣赏。
1. 人物形象丰满《兄弟》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生活经历,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贴切。
其中, 我最为喜欢的人物是兄弟中的主角杨六郎。
他是一个既深情又善良的人,他的命运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他从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通过杨六郎的故事,我领悟到了坚持和乐观的重要性。
2. 反映了社会变迁《兄弟》以兄弟家族为背景,通过家族的兴衰,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小说中描写了贾府和董府两个家族的兴衰,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近代社会的浮躁、残酷和不稳定。
在读书过程中,我思考了许多关于社会问题的议题,例如家族衰败的原因、人性的复杂性等等。
3. 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兄弟》巧妙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有善良善恶的,也有丑陋的。
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莫言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思考人性的深渊。
读完后,我也不禁开始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思考,进一步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细节莫言的文笔非常细腻,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说中的各种生活细节。
他将读者带入了充满灰尘和烟火气息的旧时代,让我仿佛置身于小说的世界之中。
通过对衣食住行以及人物情感的细致描写,莫言让小说更加真实贴切,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总结《兄弟》是一部充满着深刻思考和精彩故事的作品。
莫言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深入思考人类的本质和社会的面貌。
苦难包围之中的人性美—《兄弟》人物形象分析
苦难包围之中的人性美—《兄弟》人物形象分析
《兄弟》是巴金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农民起义为主线,描写了一群农民、工人、贫下
中农在资产阶级政府威胁下反抗、斗争的历程。
小说通过不同人物的形象刻画,展现了人
性中既有丑恶的一面,也有美好的一面,让人读后深受触动。
珊子是小说中的一个女性形象。
她是陶渊明的后代,因父亲被官府抓走而和其妹妹四
处辗转,最后和袁妈成了革命的伙伴。
珊子具有思想独立自主的特点,她不愿意被妹妹桂
兰所束缚,而是选择了和革命者在一起,为民族、为人民而奋斗。
她的选择体现了一个人
的自由意志和自我认同的重要性。
在珊子形象的塑造中,巴金表现了人性中崇高、追求自
由的真正价值。
龙二是小说中的一个农民形象。
他是一个性格豁达、诚实善良的人,不仅自己积极参
与革命斗争,而且还不惜为了大家的利益而进行自我牺牲。
在龙二身上,巴金展现了革命
者的高尚情操和人性中感动人心的一面。
袁妈是小说中的一个贫下中农形象。
她虽然嘴上调皮捣蛋,但内心却是热爱革命的。
她和珊子一样,不想因为自己的出身而受到束缚,积极参与革命,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袁妈的形象展示了人性中勇敢、顽强拼搏的美好一面。
通过以上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巴金刻画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为了展现人性
中矛盾的一面,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苦难。
同时,他也强调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让人们看到希望和光明的未来。
巴金用他的巨笔,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了
人性的丰富多彩和可爱之处,让人们在苦难之中也能看到人性之美。
读书笔记:《兄弟》
读书笔记:《兄弟》
余华的《兄弟》是一部令人深思的长篇小说。
通过对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生活经历及其与周围人物的复杂关系的描绘,这部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社会的变迁以及个人命运与家庭、社会的紧密联系。
小说的主人公,李光头和宋钢,是异父异母的兄弟,性格迥异,命运也截然不同。
李光头从小就是一个捣蛋鬼,长大后更是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成为了富翁,但他内心始终缺乏真正的情感寄托;而宋钢则是一个内向、善良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别人着想,但最终却因为命运的捉弄而走上了绝路。
在《兄弟》中,余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无论是李光头的狂妄自大、宋钢的善良懦弱,还是其他人物的复杂心理,都被余华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种对人物内心的深入挖掘,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行为和选择。
此外,小说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沦丧。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传统的家庭观念到现代的家庭解体,这些社会现象的变化不仅影响了人物的命运,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读完《兄弟》,我深受启发。
我认为,这部小说不仅是对人性的探索和反思,更是对社会的批判和呼唤。
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要忽略了人性的本质和情感的需求;在面对社会的变迁和挑战时,要保持一颗坚定和善良的心。
总之,《兄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小说。
它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引导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更加坚信:只有保持一颗善良和正直的心,才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只有珍惜亲情和友情,才能活出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兄弟》读后感:人性的复杂与坚韧的生存之歌
《兄弟》读后感:人性的复杂与坚韧的生存之歌余华的《兄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迁,展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与时代洪流中的挣扎、蜕变与坚守。
《兄弟》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复杂,李光头和宋钢这对非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的人物构成了故事的核心。
李光头,一个充满野性和生命力的角色。
他在童年时期便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对世界的好奇,在艰苦的环境中,他的机灵与狡黠是他对抗生活苦难的武器。
他的情感直接而热烈,无论是对母亲的爱,还是对林红的痴迷,都毫无保留。
然而,这种热烈在没有道德和规则束缚时,也会走向极端,比如他在追求林红过程中的一些鲁莽行为。
但李光头又有着令人敬佩的一面,他在商业领域的崛起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无畏勇气。
他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从收废品做起,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他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夹杂着无数的挫折与磨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坚韧是他性格中最耀眼的部分。
宋钢则与李光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善良、温和、内敛,是传统道德观念下的好男人形象。
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林红,为了家庭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压力。
在工厂面临困境时,他的坚韧体现在对家庭责任的坚守上,哪怕去卖苦力也不愿意让林红受苦。
然而,宋钢的善良有时也成为了他的弱点。
他在面对李光头和林红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时,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几乎将他压垮。
他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在时代的变革中,他的传统观念和善良本性使他在面对新的挑战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最终在生活的重压和情感的折磨下走向了毁灭。
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文革时期的残酷与荒诞。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人性被扭曲,尊严被践踏。
人们在狂热的政治运动中失去了理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脆弱。
余华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饥饿、恐惧和压迫下的生存状态,如李光头的父亲因偷看女人屁股而被淹死,这一情节看似荒诞,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人性本能的压抑和对个体尊严的漠视。
苦难包围之中的人性美—《兄弟》人物形象分析
苦难包围之中的人性美—《兄弟》人物形象分析摘要: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出版以后,经过十年时间的沉寂和磨砺,创作出第四部长篇小说《兄弟》。
论文试图从人性的角度对《兄弟》中四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宋凡平、李兰、李光头和宋钢进行分析,展现了个人命运与权力意志之间不可抗衡的苦难景象,凸现了人性美与活着之间的坚实关系。
关键词:《兄弟》;人性;温情;人物形象余华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相继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从而奠定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颠峰地位。
之后,余华便进入长时间的蛰伏时期,独自享受着时间流逝之后读者对他越来越急迫的等待。
《兄弟》的出版如一声惊雷划破长空,它向人们宣告:“余华回来了”。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历程。
小说成功塑造了四个富于个性特征又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宋凡平、李兰、李光头和宋钢,他们身上展现的善良、高尚、温和、悲悯、宽容、刚强等一系列高贵品质,成了这部小说的精神底色,读者在“承受”苦难的同时会强烈感受到爱的宽广、无私与无畏。
一、宋凡平:了不起!宋凡平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庭典型男人的形象。
他善良、乐观、豁达、细心、体贴,又充满慈爱,自尊自强。
无论是作为丈夫,还是作为父亲,他都做得尽善尽美,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他把爱全部奉献给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甘愿独自承受由于时代的迷乱所带来的沉重苦难,直至生命的终点。
作为丈夫,宋凡平对妻子李兰情真意切,百般呵护。
他可以在被揍得鼻青眼肿的第二天大模大样的在屋外给李兰洗头,用满不在乎和满脸的幸福来对抗围观人群的怪笑;他可以在李兰头疼的时候整夜地照顾她;他还可以不断编织谎言来安慰在上海治病的妻子,并从监狱中逃出来带着孩子把家打扫干净以迎接妻子回家。
他甚至可以在遍体鳞伤、性命攸关的境遇下,依然坚守着对李兰的承诺(亲自到车站接李兰出院),甘愿冒着生命危险逃出看守所到车站,最后惨死在乱棍之下。
“从不屈服的宋凡平这时候太想活下去了,他用尽了力气跪倒了起来,他吐着满嘴的鲜血,右手捧着呼呼流血的腹部,流着眼泪求他们别再打了,他的眼泪里都是鲜血……没有一只手去接他的信,只有那些脚在继续蹬过来踩过来踢过去,还有两根折断后像刺刀一样锋利的木棍捅进了他的身体,捅进去以后又拔了出来,宋凡平身体像是漏了似的到处喷出了鲜血。
兄弟余华读后感
兄弟余华读后感《兄弟》是一部由中国作家余华所著的小说,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生动的描写而备受读者喜爱。
小说讲述了在中国农村的一个贫穷家庭中,两个兄弟之间的故事。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两个兄弟,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
大哥李兄,是一个性格刚烈、勇敢坚毅的人,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拼搏,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而弟弟李弟,则是一个性格温和、善良的人,他在生活中遭遇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命运。
小说通过对两兄弟的命运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村的贫穷与落后,以及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在小说中,余华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和艰辛。
在小说中,读者可以看到农村人民的贫穷、艰辛、以及他们对生活的顽强求存。
这种写实的描写,让人不禁感叹农村人民的不易,也让人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除了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小说还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在小说中,读者可以看到大哥李兄的勇敢和坚毅,以及弟弟李弟的善良和宽容。
而在小说的情节中,也出现了许多人性的丑恶,比如对弱者的欺凌、对贫穷者的歧视等等。
这种对人性的探讨,让人深思人性的本质,也让人更加珍惜自己的善良。
在小说中,余华还通过对兄弟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冷漠。
在小说中,兄弟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他们之间既有亲情的牵绊,也有利益的冲突。
在小说的情节中,读者可以看到兄弟之间的亲情和矛盾,这种复杂的家庭关系,让人深思家庭的温暖与冷漠。
总的来说,《兄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生动描写的小说,它通过对农村生活、人性、家庭关系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与落后,以及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这部小说不仅让人深思人生,也让人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我深深地被这部小说所感动,也深深地被余华的文笔所折服。
希望余华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更多的读者受益。
余华《兄弟》中人物形象的人性剖析
读·闻·观49余华《兄弟》中人物形象的人性剖析曾 雪摘要:《兄弟》是我国当代作家余华的一部代表作,分为上、下两部。
小说主要讲述了在小镇重组家庭当中的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所经历的层层磨难。
作者通过荒诞的写作手法,对当时的强权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对改革开放初期民众精神生活匮乏的担忧及些许的人性关怀进行了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兄弟》中人物形象的人性在作者的笔下展现的淋漓尽致,本文重点分析余华《兄弟》中人物形象的人性,以期对余华作品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余华;《兄弟》;人物形象;人性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在2008年获得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和余华的其他文学作品,比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现实一种》类似,在文中将相关人物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每一个人物的人性均展现在读者面前[1]。
从深入了解余华《兄弟》中人物形象的人性角度分析,本文围绕“余华《兄弟》中人物形象的人性”进行剖析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余华《兄弟》内容简要概述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主要讲述了在江南小镇李光头与宋钢两兄弟重组后的家庭,受到文革的影响而生活逐渐崩溃的过程。
在小说当中,由于李光头的母亲李兰帮助过宋钢的父亲宋凡平,而宋凡平将李兰当作恩人。
在李兰丈夫去世之后,李兰与宋凡平在相互帮助,逐渐熟悉并了解彼此后相爱,步入婚姻殿堂;而李光头与李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但是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兄弟之间发生裂变,李光头变得富有,成为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而宋钢却成为下岗工人。
在经历磨难的生活中,宋钢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而是荒诞地发现自己的妻子和李光头生活在一起,最后宋钢绝望地走上了卧轨自杀的路[2]。
值得注意的是,余华的《兄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其人物形象及人性刻画得惟妙惟肖。
要想对余华《兄弟》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便有必要对其中相关人物的人性进行剖析。
《兄弟》读后感:人性的光辉和复杂
《兄弟》读后感:人性的光辉和复杂
《兄弟》是一部有关人性的深刻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本身的光辉。
作者以对人性的深度刻画,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温暖而又变幻莫测的世界。
小说的主角是两兄弟,老大和老二,他们在一次艰难的旅行中,慢慢发现了彼此的心灵,学会了理解彼此,也学会了关爱彼此。
在这段旅程中,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两面性:一面是温柔的、责任心强的、勇敢的,另一面是脆弱的、懦弱的、不负责任的。
作者以细腻的文字,把两兄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一一描述出来,让我们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老大的勇敢和责任心,老二的懦弱和胆小,他们的变化和成长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孩子们在经历了苦难和挫折之后,可以成长为坚强、勇敢和负责任的人;而在面对困难时,他们也会脆弱而可怜。
而小说中最深刻的部分,却是关于“兄弟情”的内容。
他们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艰难的旅程中一起走下去,甚至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这一切都是由他们的兄弟之情所支撑的。
《兄弟》的故事,看似单纯而美丽,但深刻的是它反映出的人性的复杂性,以及人性本身的光辉。
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属性和渴望,有时是勇敢的、有时是脆弱的,但总有一种友谊和情感,能够让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支撑起来,并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兄弟读后感的命运与人民的苦难
兄弟读后感的命运与人民的苦难《兄弟》是中国近现代作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中国社会大背景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家庭和两个兄弟在动荡时期的命运纷争。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体会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民所经历的苦难。
下面是我的读后感: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塑造两个兄弟的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他们各自的命运。
大兄淡淡文弱,却才情出众,他渴望追求文化的光辉;二兄淡淡武术技艺高强,机警果敢,他坚定追求自由的理想。
然而,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两个兄弟却面临着命运的考验和悲伤的遭遇。
小说以淡淡兄弟走向文化的道路为线索,通过他的成长经历,道出了人民在命运洪流中所经受的种种苦难。
淡淡兄弟的求学之路一波三折,他不断面对种种困难与阻力。
然而,他坚韧地抵抗命运的压迫,坚定地追求心中的理想。
他的奋斗和成长经历,象征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小说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人民的苦难。
在农村,农民们活在贫困和压迫之中,他们默默地耕种土地,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城市,工人们在铁路和煤矿中辛勤工作,却被剥削和苦难所压迫。
小说中描绘的人民苦难的形象,让人深感心痛和无奈。
他们的命运似乎无法改变,他们只能默默忍受着苦难。
通过《兄弟》这部小说,作者深刻揭示了兄弟们艰难的命运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这不仅是一段个人命运的故事,更是对整个时代命运的真实写照。
小说通过深刻的思考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让我们思考和反思社会现实,引发对人民苦难的关注和思考。
在这个以个人命运和人民苦难为主题的小说中,我深深为兄弟们命运的起伏和人民的苦难所触动。
他们的经历不仅仅是个别命运的嬗变,更是整个时代的写照。
这些命运的起伏和人民所经受的苦难,让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通过阅读《兄弟》,我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人民的苦难,也在思想上得到了很大的震撼。
小说以其真实的描写、逼真的情节和深刻的内涵,让我对社会问题和人民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这个作品让我思考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思考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难包围之中的人性美—《兄弟》人物形象分析摘要: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出版以后,经过十年时间的沉寂和磨砺,创作出第四部长篇小说《兄弟》。
论文试图从人性的角度对《兄弟》中四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宋凡平、李兰、李光头和宋钢进行分析,展现了个人命运与权力意志之间不可抗衡的苦难景象,凸现了人性美与活着之间的坚实关系。
关键词:《兄弟》;人性;温情;人物形象余华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相继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从而奠定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颠峰地位。
之后,余华便进入长时间的蛰伏时期,独自享受着时间流逝之后读者对他越来越急迫的等待。
《兄弟》的出版如一声惊雷划破长空,它向人们宣告:“余华回来了”。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历程。
小说成功塑造了四个富于个性特征又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宋凡平、李兰、李光头和宋钢,他们身上展现的善良、高尚、温和、悲悯、宽容、刚强等一系列高贵品质,成了这部小说的精神底色,读者在“承受”苦难的同时会强烈感受到爱的宽广、无私与无畏。
一、宋凡平:了不起!宋凡平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庭典型男人的形象。
他善良、乐观、豁达、细心、体贴,又充满慈爱,自尊自强。
无论是作为丈夫,还是作为父亲,他都做得尽善尽美,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他把爱全部奉献给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甘愿独自承受由于时代的迷乱所带来的沉重苦难,直至生命的终点。
作为丈夫,宋凡平对妻子李兰情真意切,百般呵护。
他可以在被揍得鼻青眼肿的第二天大模大样的在屋外给李兰洗头,用满不在乎和满脸的幸福来对抗围观人群的怪笑;他可以在李兰头疼的时候整夜地照顾她;他还可以不断编织谎言来安慰在上海治病的妻子,并从监狱中逃出来带着孩子把家打扫干净以迎接妻子回家。
他甚至可以在遍体鳞伤、性命攸关的境遇下,依然坚守着对李兰的承诺(亲自到车站接李兰出院),甘愿冒着生命危险逃出看守所到车站,最后惨死在乱棍之下。
“从不屈服的宋凡平这时候太想活下去了,他用尽了力气跪倒了起来,他吐着满嘴的鲜血,右手捧着呼呼流血的腹部,流着眼泪求他们别再打了,他的眼泪里都是鲜血……没有一只手去接他的信,只有那些脚在继续蹬过来踩过来踢过去,还有两根折断后像刺刀一样锋利的木棍捅进了他的身体,捅进去以后又拔了出来,宋凡平身体像是漏了似的到处喷出了鲜血。
”[1]这种悲壮的场面,强过任何甜言蜜语,胜过任何海誓山盟,足以赚尽人们的眼泪。
“人物并不需要记住故事中比较琐碎的细节,就能体会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即使大部分都忘了,当我们回顾时,其中最动人的各种情景还会在心头回荡。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坚持说,因为作品中不大重要的部分销声匿迹,它那真正的核心和实质才会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来。
”[2]作为父亲,宋凡平温和、慈爱、崇高而伟岸,他对孩子们爱得毫无保留,即使是面对并非自己亲生儿子的李光头,他也全心全意付出,始终让孩子们在欢乐和幸福中成长。
他用大白兔奶糖来化解孩子的惊魂甫定,答应孩子带他们去海边就说到做到,告诉孩子“扫荡腿”的秘密化解孩子对父亲被欺负的惶恐不安和不知所措。
当所有的筷子在抄家时被损坏后,宋凡平拿着树枝教孩子吃饭,并以“古人的筷子”来缓解暴力之后的灾难与辛酸,让孩子们看不到他的沮丧而只有乐观。
当孩子们看到父亲每天背着写有“地主宋凡平”的牌子而为他难过时,他给孩子们的却是充满智慧的游戏化的引导,用以转移孩子的视线,他教孩子们,“地主宋凡平”就是地上的毛主席是宋凡平,从而解除了孩子们心理上的负担。
当他的一只胳膊被打得脱臼,在袖管中逛荡着而别孩子们看到时,他表现出的乐观更令人感动。
他告诉孩子,“它累了,我让它休息几天。
”然后依然用游戏的方式教孩子们如何让自己的一只胳膊休息。
后来左手浮肿,他告诉孩子们,“左手休息太久便长胖了,”让两个孩子免受暴力的恐惧。
他教孩子去抓虾的时候要挽起裤腿,水漫到裤腿的时候就不能再往前了,再深就没有虾只有蛇了,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护孩子的安全。
在作品中,善意的隐瞒是如此的真诚,又是那样地让人感动,令人肃然起敬。
《圣经》有云:“爱是恒久忍耐。
”这句话的意思是,恒久的忍耐可以产生爱(当然也可以产生勇气)。
宋凡平就是这样的人,对他来说,苦难已经消失于无形,他的内心有的是那种面对生活时的超然和平静。
他有效缓解了沉重的苦难带来的恐惧和不安,在那个灰暗的年代,如一缕阳光,耀眼的闪过。
二、李兰:因为爱,所以无畏!母亲李兰是一个忍受、承担、无私、勇敢、善良的中国传统女性。
她是书中完全没有喜剧色彩的单独的一个,是余华作品里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女性形象,类似于《活着》中的家珍形象,但她比家珍承担得更多,也更勇敢。
李兰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她经历过两次婚姻,都是以悲剧性的结局收场。
第一任丈夫因为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不光彩的死去,与宋凡平结合后,她才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然而,命运的捉弄却把这刚刚得到的幸福摔得支离破碎。
她先是患了偏头痛,之后不久丈夫宋凡平又被暴打至死,从此生活的苦难一古脑儿落到她的身上。
在这一连串苦难的打击下,李兰却表现出难以置信的坚强和勇敢,作品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一个戴红袖章的人走上来问李兰:‘谁在棺材里’李兰平静和骄傲地说:‘我丈夫。
’‘你丈夫是谁?’‘宋凡平,刘镇中学的老师。
’‘他怎么死的?’‘被人活活打死的。
’‘为什么?’‘他是地主。
’……‘你丈夫是地主,你就是地主婆?’李兰坚定地点点头:‘是。
’戴红袖章的挥手给了李兰两个巴掌,把她的嘴角打出鲜血。
李兰说:‘打够了吗?你要是打够了,我就要走了。
’红袖章破口大骂,又是两个巴掌,就此放行。
李兰嘴角流着鲜血,微笑地拉起李光头和宋钢的手,向前走去.大街上的革命群众惊讶地看着她,她微笑地走着,微笑地告诉他们:‘今天是我丈夫下葬的日子。
’说完这话,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这时候李光头和宋钢也呜呜地哭了起来,前面的老地主也在哭,他的身体抖个不停.李兰训斥李光头和宋钢:‘不要哭。
’她响亮地说:‘不要在别人面前哭。
’然后她自己仍然泪流满面,她微笑地流着眼泪向前走去。
”[3]在这里,李兰的形象丰满到仿佛闪烁着英雄的光辉,面对爱人的死亡,她强忍住悲痛;面对命运如是这般的捉弄,她流着眼泪,却守着尊严;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她从容不迫,挺起胸膛做人。
究竟是什么让李兰如此坚强?那是人性之中蕴涵的爱与责任。
她为了纪念宋凡平八年没有洗一次头发,因病临终前她才洗了头发,却洗掉了满头的黑发,洗出来了满头的白发。
李兰因着爱情而坚强地活着,爱情一死,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三、李光头、宋钢:人性的两极李光头和宋钢不再是余华作品中仅仅写在过去的形象,他们走过了两个时代,开始走进当下生活,他们身上折射的人性内涵更为深刻复杂,甚至展现了人性的两极。
一个暴戾乖张,一个温文尔雅;一个敢做敢为,一个懦弱胆怯。
在精神狂热本能压抑的时代,李光头被制度和权力打压,宋钢却以其特有的善在唯唯诺诺中获得认可;在伦理颠覆浮躁纵欲的时代,李光头可以凭借自己的手腕如鱼得水地生活,宋钢却只能屈服于名利的威逼利诱之下,经受着时代车轮的滚轧,直至死亡。
(一)李光头是余华笔下非常有趣的人物,他的存在有效缓解了这部小说的沉重气息,就像一个氧气瓶,在你读到快要窒息的时候及时释放出救命的气体。
他让你在热泪滚滚之前有捧腹大笑垫底,在眼泪汪汪之后又遭遇哭笑不得的尴尬。
他狡黠、无赖、果敢、无畏、自得其乐、精于世故,懂得利用别人的欲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让人哭笑不得爱恨交加,用余华的话来说,“他是既无耻又有尊严地活着的人”。
前半生,李光头作为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寄生在社会的最底层,几乎被一切大大小小的权力意志欺侮。
虽然他天生就带有一些坏的品行,但他的骨子里仍不乏一些悲悯情怀,不乏一些执著的追求,甚至具有一种“人不可能坏到极致”的温柔。
在文化大革命到来的时刻,八岁的他,开始靠着摩擦长凳、桥栏、电线杆获得性欲上的小小安慰;以林红屁股的秘密作为筹码半年之内吃了五十六碗三鲜面;父亲死后,李光头和宋钢分开了,兄弟之间的互相想念,是孩子式的温柔情愫;为了让病弱的母亲舒舒服服地去扫墓,李光头发挥巧舌如簧的本领,从余拔牙和童铁匠那里借到了他们视若命宝的阳伞、板车和藤椅,天才般地组合了一辆“专板车”,盐水瓶充当的装有多于半两少于一两营养液的军用水壶,亲自推着母亲去乡下;母亲躺在医院里,李光头舍不得离开半步……他既让李兰蒙羞,又让她在临死前为有这样一个儿子骄傲得不行。
而后半生,李光头的人生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凌驾于各种权力意志之上,呼风唤雨,只手遮天。
他以其特有的方式当上了福利厂厂长后,立刻开始了他少年时代的心理补偿行动——获取林红的爱情。
他利用福利厂厂长的身份,组织了两个瘸子三个傻子四个瞎子五个聋子的求爱队伍兵临城下,蔚为壮观地表达了他对林红苦苦追求的爱情。
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障碍之后,李光头却发现,林红爱上了自己的兄弟宋钢,李光头因此出人意外地去医院做了结扎手续。
经过“忍辱负重”的几番挣扎,李光头在山穷水尽之时,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时刻,通过捡破烂挖到生命中的“第一桶金”,后来又进口一批3000多吨的垃圾西装,一跃而成为刘镇的垃圾大王,从此“飞黄腾达”,成为“成功人士”,并迅速扩张为刘镇的首富。
这时候,李光头不光彩的所作所为被全面“平反”,被赋予了合理化的解释:曾经押着李光头游街不可一世的刘作家充分使用“高、大、全”的报道手法,把李光头“偷窥女人屁股而游街”说成是在粪池中找钥匙而被误会;把李光头无数次玩弄女性说成是“追求恋爱失败”。
表面上看,李光头是一个“坏家伙”,一个极端利已性欲超强的“坏家伙”,一个可爱到令所有人同情和喜爱的“坏家伙”。
他的性格极端却又如溪水一般清澈,不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下,他心里始终保存着兄弟的情感。
他总是会用骄傲的语气说,我的兄弟宋钢;他甚至以发誓的口吻说“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尤其在宋钢死后,总幻想着去太空的他,甚至要把宋钢的骨灰盒放在太空的轨道上,放在每天可以看见十六次日出和十六次日落的太空轨道上,让自己的兄弟永远遨游在月亮和星星之间。
这样一种兄弟情愫,真挚而纯洁,挥之不去。
李光头是中国的特殊历史铸就的怪胎,充分彰显了中国社会转型期所暴露出来的各种人性本相。
这种人性内部的分裂聚集在他的身上,使他一直处于某种强劲的张力场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显得矛盾重重,相反却始终从容自在,甚至有一种潇洒自如的状态。
他是一种典型的欲望狂欢的精神镜像。
因此,其精神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其命运的沉浮。
尽管李光头的每一次出场都带有喜剧色彩,但他的悲剧性意义又是如此深刻、清晰,充满了对时代变革的反思以及对人性百态的透视。
亲情、爱情、友情,最终都离他远去,只留下了李光头孤零零的一个人,去面对喧哗不止的刘镇,金钱带给他的一切始终无法弥补他内心的空虚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