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教育之十大怪状

合集下载

教育技术学十年之十大怪状

教育技术学十年之十大怪状

目睹教育技术学十年之十大怪状自1993年“电化教育”正式更名为“教育技术”以来,教育技术在中国已经历了十多个春秋。

这十年以来,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教育技术学也正一步一步地误入歧途。

2002年,曾在北大BBS出现过并由多家教育技术站点转载的檄文《炮轰教育技术:我的一张大字报》,文中言辞激烈,猛烈抨击了我国教育技术学存在的某些问题,其中某些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个人感***彩浓厚且不甚系统。

教育技术学步入怪圈已经很长时间了,本文意在以旁观者的角度,将教育技术学十年以来出现的各种“怪状”罗列出来,在争论中促进教育技术的反思和发展。

估计本文公诸于众之后,会有许多人视之为“异端邪说”,不论有何种评论,也尽在笔者意料之中。

特别声明:本文中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但作者无意全盘否定教育技术学的成果,也无意否定专家的研究成果,只是抱着“理性批判”的态度就事论事。

如果被认为是胡说八道,业界人士尽可一笑置之或无情批判。

一、学科定义:全盘西化在我国教育科学里,完全照搬它国定义而且如此字斟句酌而且争论不休的,恐怕只有教育技术学一家。

在我国教育技术学界,AECT的定义被视为“至尊”,尤其是AECT‟94定义在我国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被视为“红宝书”,以至于AECT‟94定义成为研究的起点,论文中引用的不计其数。

然而,据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赵勇称,AECT的定义在美国教育界也鲜为人知,并对国内教育技术界如此热衷于AECT定义而且争论不休表示不理解。

当业界对AECT…94定义仍津津乐道的时候,传来AECT‟2004(或称2005)定义出现的消息。

这又引发了对AECT 2004定义研究的热潮,这里引用华南师大焦建利博士翻译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有人为“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教学技术)改为“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育技术)叫好,有人为加入“符合伦理道德的”鼓掌,也有人迷惑,也有人批评。

教育现象“十大怪”

教育现象“十大怪”

教育现象“十大怪”教育话题03-01 17:46一:大手反需小手拽为了促进公民遵守交通意识的提高,某校曾开展过“大手牵小手”的活动,过马路的时候,让孩子走在前面牵着大人的手,防止家长闯红灯。

按常理,应该是大人教育孩子,而不是孩子教育大人。

一个民族,理应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但是,这样的一个强法总是让人心里酸酸的。

而且,在家长的绝对强势目前,孩子的这种“教育”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但愿,现在的小手们变成大手的时候,能走在前面牵着小手。

二:自误儿孙却因爱爱孩子的感情是相似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各的不同。

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家长能像我们中国的家长一样把孩子爱得一塌糊涂:因为爱孩子,家长们可以把他们牢牢锁进各种各样的补课班里,从而剥夺孩子生活的快乐;因为爱孩子,家长们让孩子坐自己的小车上小学,或自己用自行车驮着他们上下学,从而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因为爱孩子,家长们一点家务都不让孩子去做,从而剥夺他们生活和生存的能力……满怀爱心地坑害孩子,这就是我们当今很多家长正在不遗余力去做的事情。

三:急功近利“短、平、快”教育跟种田相似,是需要过程和耐心的,揠苗助长或是利用现代科技人工催熟,那结果不是戕害生命就是收获低劣。

看看我们的教育吧,一些人好大喜功,大搞大跃进式的“教育”,生生造出了“短、平、快”的热闹景象:“短”者,目力短视也,只顾眼前政绩,只顾当前小名小利,违背教育规律,不管教育的真正需求和长远发展;“平”者,质量平庸也,只管完成任务、完成进度,至于质量如何,靠文字或气球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快者,速战速决也,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呜呼!急功近利的教育,必然是短命的教育。

四:校园兴起“做买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开始具有一种经营和交易的味道。

钱可以买文凭,钱可以买论文,钱可以买尊严……于是,一些文人变成了商人,为了学校,也为了自己。

有的老师也沾上商气,打起了学生和家长的主意。

学校的上空本应飘荡着清雅的书香,可是,当我们路过某些校园的时候,依稀可以闻到,升腾而起的是透着腐味的铜臭。

中国教育十大怪1:义务教育不义务,收费到处有名目

中国教育十大怪1:义务教育不义务,收费到处有名目

中国教育十大怪1:义务教育不义务,收费到处有名目一个国家对教育到底重视不重视,首先体现在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上。

很难想象一个只拿出很少的钱来办教育的国家能真正地重视教育,发展好教育。

当然,我们这儿说的“多”或“少”是跟整个财政收入相比的。

我们可以算一笔帐:按财政部的说法,“经过积极的努力,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6年的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亿元。

”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是,据有关专家估计,每年公务员的职务消费保守估计也要超过7000亿元。

也就是说,政府每年拿出来办教育的钱还没有为了养活公务人员的钱还少。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父母的钱都用来买车买化妆品了,只给孩子留很少一部分钱用来学习,那么,他还会在意孩子学习的好坏吗?义务教育本来应该是全免费的,“义务”应该是国家的义务,而不是家庭的义务。

但据了解,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只有中国例外。

中国的义务教育也免费,但免的是“学费”,另外还要交的书本费、杂费、补课费、考试费……不一而足,应有尽有。

更另人叹为观止的,是动辄上万甚至上十万的择校费。

说是“人民教育人民办”,但人民办的教育有好有差,要想上好点的就要多掏银子。

在优秀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几乎每一个择校名额都被家长挤破脑袋去争取。

多收的择校费不可计数。

不管是多如牛毛的额外收费,还是重如泰山的择校费,无不都是在当地教育部门的默许下进行,甚至有红头文件参与到收费后的分配制度上来。

这些无不表明了:财政收入不仅不能反哺教育,反而相当程度上需要从教育上填补亏空,甚至在教育上创收创利。

与义务教育相比,高等教育的收费更是处于几乎空白的监管之下。

高校学生从报考到录取到毕业,都受到高校的约束,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

正因为如此,高校一旦形成行业联盟,搞垄断定价,学生们几乎无法申诉,只能被动的接受。

自从扩招以来,高校学费的涨幅可谓与日俱增,如果不是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几近崩溃、各种因大学费用衍生的悲剧层出不穷,真不知道大学学费的数额还要涨到几时。

教育现象“十大怪”

教育现象“十大怪”

教育现象“十大怪”一:大手反需小手拽为了促进公民遵守交通意识的提高,某校曾开展过“大手牵小手”的活动,过马路的时候,让孩子走在前面牵着大人的手,防止家长闯红灯。

按常理,应该是大人教育孩子,而不是孩子教育大人。

一个民族,理应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但是,这样的一个强法总是让人心里酸酸的。

而且,在家长的绝对强势目前,孩子的这种“教育”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但愿,现在的小手们变成大手的时候,能走在前面牵着小手。

二:自误儿孙却因爱爱孩子的感情是相似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各的不同。

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家长能像我们中国的家长一样把孩子爱得一塌糊涂:因为爱孩子,家长们可以把他们牢牢锁进各种各样的补课班里,从而剥夺孩子生活的快乐;因为爱孩子,家长们让孩子坐自己的小车上小学,或自己用自行车驮着他们上下学,从而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因为爱孩子,家长们一点家务都不让孩子去做,从而剥夺他们生活和生存的能力……满怀爱心地坑害孩子,这就是我们当今很多家长正在不遗余力去做的事情。

三:急功近利“短、平、快”教育跟种田相似,是需要过程和耐心的,揠苗助长或是利用现代科技人工催熟,那结果不是戕害生命就是收获低劣。

看看我们的教育吧,一些人好大喜功,大搞大跃进式的“教育”,生生造出了“短、平、快”的热闹景象:“短”者,目力短视也,只顾眼前政绩,只顾当前小名小利,违背教育规律,不管教育的真正需求和长远发展;“平”者,质量平庸也,只管完成任务、完成进度,至于质量如何,靠文字或气球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快者,速战速决也,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呜呼!急功近利的教育,必然是短命的教育。

四:校园兴起“做买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开始具有一种经营和交易的味道。

钱可以买文凭,钱可以买论文,钱可以买尊严……于是,一些文人变成了商人,为了学校,也为了自己。

有的老师也沾上商气,打起了学生和家长的主意。

学校的上空本应飘荡着清雅的书香,可是,当我们路过某些校园的时候,依稀可以闻到,升腾而起的是透着腐味的铜臭。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教育,是一个社会中极其重要的领域,它直接涉及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也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教育中不乏一些“怪”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教育的本质,也牵动着社会的神经。

那么,究竟有哪些“怪”现象存在于教育中呢?我们来看“应试教育”这个教育中的“怪”现象。

在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应试教育展开的,这主要体现在以考试为中心、追求分数和成绩的教育导向。

在这种教育体系下,学校和老师不得不按照教育部门给出的标准教学大纲,将知识点快速传达给学生,而学生也因此只关注课本知识的灌输和获取,缺乏灵活的思维和批判性的思考能力。

更严重的是,由于学生和学校都被迫过度应试,造成了教育资源的过度投入,而导致一些学生、学校、甚至地区之间的不公平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本的不合理分配,导致了教育资源过度集中,而丧失了公平的基本教育权利。

我们来看“功利化教育”这个教育中的“怪”现象。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愈发强烈,他们希望通过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思维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巨大的压力,应试教育、各种培训班、课外扩展等,在家长的心中权衡重要性时,略过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的自主性,从而让教育的本质发生偏差,使得孩子的成长产生了走向功利疲态的趋势。

这也使得教育成为了一种交易,家长通过投钱、投入来换取孩子的学习成绩,使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自我探索和认知,而变得被动,甚至是麻木。

我们来看“择校热”这个教育中的“怪”现象。

在大多数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家长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资源,常常孜孜不倦地在各个学校之间奔波,甚至为此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这种择校热使得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一些好学校的招生就变得尤为困难,同时也使得一些中小学校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当前教育七大怪相

当前教育七大怪相

当前教育七大怪相教育是中国社会的痛点,尤其是在大城市,无论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还是社会精英,都在为如何替下一代铺好路操心。

虽然家世背景、人脉关系等社会资源极为重要,人们还是普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把教育视为通向更好生活的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路。

但是教育圈也是个挺奇怪的圈子,教师、学生、行政主管、家长构成的教育群体,为了学生这个核心,可谓煞费苦心,各有各的理,各有各的屈,汇成了教育圈的众生百态图,存在诸多不符合常理的怪相。

怪相1:老师们“不务正业”谁都知道,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

可是,如今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之外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地位逐渐被取代,很多学校已不知道什么才是工作中心,什么才是工作重点了。

除了备课、上课、自习辅导、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外,教师还有写不完的各种应付材料,填不完的各种表册,迎不完的各种检查验收,应接不暇的各种各样培训,频频召开的各种会议,一波接一波的点赞投票……这一切都是工作重点,因为它们关系着学校和教师的督导考核评估!很多老师说:“上课、辅导、教学活动都不怕,就怕迎验搞检查。

”老师无休无止的被折腾,学校被迫“扎扎实实走过场,认认真真干虚活”,层层施压下,学校、教师便丧失了教育的主体性和话语权,而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似乎都可以不管不顾,将大量时间荒废在非教学工作上,老师和学校开始“不务正业”。

怪相2:干得越多,拿得越少相对于其他编制行业,或多或少都有年终奖、车补等额外补贴,而教师的工资自2019年起,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教龄补贴四部分组成。

其中能拉开差距的主要是岗位工资,主要由教师的职称所确定,故而在一定意义上,职称高低直接关乎教师的收入。

打个比方说,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能力,同样的成绩,只是职称不同,往往相差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严重影响部分老师的积极性。

同时职称终生制,会一辈子享受相应职称的待遇。

所以很多人把评上高级教师作为职业的终极目标,一旦评上就没有追求,就会千方百计要求少教课或者不教课,去往相应处室或实验室等清闲岗位坐等退休。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教育一直被视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和国家未来的希望,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中出现了一些“怪”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这些现象涉及到教育系统、学生学习情况、家长教育观念等多个层面,对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怪”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教育焦虑现象“怪”现象之一是教育焦虑现象的普遍存在。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家长和老师都面临巨大的教育压力。

学生需要考取优秀的成绩,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老师则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这种压力下,学生常常感到焦虑不安,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而家长和老师也会因为焦虑而无法面对问题。

造成教育焦虑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竞争激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

社会竞争激烈导致了人们对于教育的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处于下风;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则会导致家长和学生在学校选择、资源分配等方面感到焦虑,认为自己的处境不公平。

解决教育焦虑现象的途径包括:一是社会应该营造积极、健康的竞争氛围,避免过度焦虑的激烈竞争;二是教育部门应当加大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力度,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是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消除焦虑,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二、教育质量下降现象另一个“怪”现象是教育质量下降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快速发展,教育质量却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下降,教育水平整体不断走低。

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教育过度商业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等。

教育过度商业化,让教育变成了一个赚钱的产业。

一些学校追求盈利最大化,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在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上做了许多的妥协,导致了教育质量的降低。

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则导致了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其他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就会下降。

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注重分数和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这也是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中国教育之怪象

中国教育之怪象

中国教育之怪象原创:天下虎一、有'教'无'育'。

教人知识技能,育人品行情操,两者相合谓之为'教育'。

我们今天开设考试科目十多科,学生教师成天围着积累课本知识转,不分白昼。

因为名师名校是考分确定的,谁考得好谁进名校,谁的学生考得好谁就成名师,那个学校升学率高自然成了名校。

一切以考分说话,谁啥得拿时间'教'技能呢?更何况是比'教'人知识技能还难的'育'人品行情操了。

所以教育变味了,'教'尚且不全,'育'又严重缺失,这样的'教育'究竟算什么东西?还美其名曰'素质'教育,是脱离了教育方针的应试教育还差不多!二、教师是输入手、学生是储存器教育的核心是树人,是要达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掌握知识的全面发展。

现实中,一切围绕考的指挥棒出发,学校、教师硬把百科知识往学生脑袋里塞。

无论你采用的是'启发'式、'愉快'式、'主动'式,还是'填鸭'式都是把知识塞进学生脑中,本质是一样的,只是效果有所区别罢了。

整个教育过程,教师扮演'输入手',学生扮演'储存器'!你一边输入,他一边清理,你强行输入,他紧急清理,结果呢?不言而喻。

更何况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三、童年放在大学过。

中小学学业负担太重,所学知识庞大而杂乱,繁多而深涩,且大半知识是社会生活中基本无用的!所开科目均要考试,考试试题难度越出越有水平,只学课本,不去做几本资料,你最多能达到考分的百分之七十!所以,谁敢怠慢,苦啊,熬啊,奋斗啊,拿到大学通知书,这才可以喘口气!大学高门槛进得去就算毕了业了。

金色的童年可以在大学过啦!放心上网弄手机,开心玩,任性耍,时间一到,毕业乱考,六十分万岁,添一分多余!更何况大多考题是所教教授说了算,你还怕毕不了业!哈哈,四五年的大学生涯,能找回童年吗?四、学生是主子,老师是奴才原本来是学生敬老师,学生怕老师,千百年来如此!不知何时起,老师把学生奉为上帝了,学生成了老师捧在手里的'烫手山芋'!学生打个喷嚏,老师都会吓得发抖。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本文就来探讨一下教育中的一些“怪”现象,并试图找出解决之道。

我们来看一下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们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而学校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这种“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长时间的背诵和应试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种现象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多的应试训练还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怪”现象。

在一些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名校,而普通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则普遍不足。

这种不平等分配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量的不均衡,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而良好的教育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势在必行。

教育中的腐败现象也成为一个“怪”现象。

在一些地区,学校领导和教师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滥用职权,甚至利用学生和家长的弱势地位进行敛财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败坏了学校的风气,也削弱了学生对教育的信心。

更严重的是,这种腐败现象也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量的下降。

还有一些不良的教学行为也是教育中的“怪”现象。

比如一些老师因为教课不到位或者态度消极,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减弱;还有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学生,甚至采取体罚等严厉手段。

这种不良的教学行为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

面对这些“怪”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摒弃“应试教育”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

政府应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倾斜支持,保障每个学生平等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完善教师的薪酬和福利制度,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它的作用不仅在于为个体提供知识和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品格和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怪”现象,即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和反常的现象。

这些“怪”现象既可能是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教育中的一些“怪”现象。

现代教育制度中存在的一些“怪”现象。

一方面,教育制度过于追求成绩与升学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断加大学生的学科负担,强调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富裕地区,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差距的扩大和贫富差距的增加,加剧了社会不公平现象。

教育内容中存在的一些“怪”现象。

一方面,教育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教育内容过于片面,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学校往往将所有学生都视为一种类型,采用同样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教育方式中存在的一些“怪”现象。

一方面,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育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维和创造力培养。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虚拟网络学习逐渐普及,但在线教育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学生缺乏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育方式过于功利化,过分追求高分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和快乐,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下降。

教育中的一些“怪”现象主要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学校和家长等各方的积极参与。

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教育公平和质量;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

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才能解决教育中的“怪”现象,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空间。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变革,一些“怪”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怪”现象不仅影响了教育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教育中的“怪”现象。

一、“功利化”教育现象在当前社会,一种功利化的教育观念逐渐盛行。

家长和学生都将教育视为升学、就业的工具,而非将其视为提升个人素质的途径。

这种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导致了课外辅导机构的猖獗,学生的生活被排满了各种补习班和培训班。

有的孩子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了“应试”教育,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打折扣。

这种功利化的教育观念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富裕家庭,而农村和城市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也影响了学生的公平受教育权利。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往往被忽视,他们的压力也会愈发增大。

二、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焦虑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中的一大“怪”现象,而学生应试焦虑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

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下,学生们不得不为了应试而奋斗,纷纷加入到应试大军之中。

教育机构和家长们也在不断加码补习以迎合这种教育风气。

学生们常年累月地处于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下,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导致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

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开始困扰他们,一些学生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而这些问题在当下教育系统的大环境下,很难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呵护。

这种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学生焦虑,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焦虑过度的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也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教育资源浪费现象另一个“怪”现象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如今,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些学校拥有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资源却被浪费了。

当代教育的怪现象

当代教育的怪现象

当代教育的怪现象当代教育的怪现象当代教育的怪现象1.教学研究对教育教学研究得最多的往往是不进行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多在为研究而研究;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却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很少却研究,大多只是一个劲地“教”。

教的不研究,研究的不教。

2.师资的配备小学生的培养是最应该关注的,所需要配备的师资应该是最优化的,而小学里的师生比例是沿用几十年前的,比值相当低;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轻松的,所需要的师资力量应该是少些,然而有些大学里的师生比例近于1:2 。

中国最需要教师和资金的是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在农村,而投向广大农村的教师和经费跟城市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要教师的地方渴求,不要教师的地方过剩。

很少人用了很多经费,很多人用了很少经费。

3.教材与教学小学生教材在近20年来,一次又一次地改。

这是一种时代的需要,还是一种不成熟的举措?小学教材应该是相对稳定的,是什么因素促使一些人在玩这样严肃的游戏?每次的修改都不厌其烦说“本次教材的编排是最实用最新颖最……最……最……”而用不了多长时间又要改。

改变是应该的,但是不是周期太短了些?并且参加修订的人是那些从来没有在小学一线从事教学的专家,如果有的话也是几个早就离开一线的“理论人员”。

就是几个“饱学之士”也会闹出《悲壮的一幕》之类的笑话。

最得益是印刷厂和书店。

4.制度的失衡最要张扬个性的应该是小学生,而现实最循规蹈矩的是小学生,个性在半军事化的管理下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大多被抑制了。

最懂事的应该是大学生吧,而大学生的个性已经“张扬”得让人瞠目结舌了。

小学生成了绵羊,大学生成了小狼。

5.教师的教很多老师都知道不应该为分数而教学,但是没有分数就会导致学生无法进入高一级的学校上学,没有分数就会导致家长认为你这个教师无能,没有分数就会导致学校的信誉受到影响……如果没有分数,没有考试也是行不通的——拿什么来衡量一个学生?拿什么来评价一个老师?那什么来评价一所学校?并且,会导致新的腐败,许多平民子弟无法进入高等学府,大学成了权力和金钱的表演场。

教育界存在十大怪

教育界存在十大怪

教育界存在十大怪
在网上发现大家吐槽教育领域的一些怪事,总结出来表现如下:
第一怪、不能打,不能骂,不能体罚,不能批评。

学生上课不听讲、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不敢批评,否则家长会找校长或主管部门告状;
第二怪、小学教师也能评正高职称,不知小教技术含金量有多高,看不懂;
第三怪、正高成校长专属。

中小学正高职称基本都是校长承包到户,一线教师很难评上,哪怕水平再高;
第四怪、教授成老板。

大学教授不是把精力放在教学科研上,而是热衷于拉项目,赚外快;
第五怪、心思在课外。

重要内容课堂不讲,课下自己办辅导班讲,而且校外辅导班收费天价;
第六怪、学校行政化。

学校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太多,行政管理职数占比高;
第七怪、面子工程粉刷快。

大学热衷于改校名、办分校,校名改的越大越响亮越好,跨区分校办的越多越好,就是不在教学、科研上下功夫;
第八怪、教授变情兽。

教授热衷于和女学生暧昧,师生关系混乱;
第九怪、导师家里佣人多。

导师家的日常家务让学生免费代劳,学生成为导师家的勤杂工;
第十怪、教育产业化,学校工厂化、商业化,铜臭味太重。

总结的合适不合适,欢迎补充更正,各位怎么看?。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而教育中出现的一些怪现象也时常引起社会关注。

这些怪现象有的是教育制度问题所致,有的是社会环境问题导致的,有的是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一、功利化倾向在当前社会,许多家长对教育产生了功利化的倾向,他们更多地看中孩子的成绩和学历等外在成就,而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这就导致了教育的功利化趋势,不少家庭追求名校、高分,而忽视了人格品质和情感体验的培养。

有的学生被灌输了“成绩至上”的价值观,为了考高分和上名校不惜一切代价,这是十分可怕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教育部门须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学校和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应试教育细分现在的教育制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细分问题,学生被过多的知识和外在成绩所困扰,对学习失去了乐趣。

老师在教学中缺乏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而只是一味地注重考试分数。

要改变这种现象,教育教育部门应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开展创新创造性的学习。

三、教师流失及素质不高现在很多地区的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流失现象,而且部分地方教师素质也不高,这为教育制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而造成教师流失和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待遇问题和教育约束,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并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提高教师的素质。

四、学生素质和价值取向偏低现在一些学校的学生素质和价值取向偏低,学生的学习动力不高,对待学习态度消极。

这是教育制度问题,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消极态度,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价值取向,需要教育部门在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公德和国际意识等能力。

五、师生关系紧张在一些地区的学校中,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也是一个怪现象。

这根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学生对老师缺乏尊重,老师对学生过于严格,这是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的原因。

给孩子学兴趣课时,发现的十大怪现象...

给孩子学兴趣课时,发现的十大怪现象...

给孩子学兴趣课时,发现的十大怪现象...自从小秧开始学习不少兴趣课程之后,我发现了很多怪现象。

在我看来,这些做法简直都是在向着教育的反方向进行。

但不知为何,家长们还是乐此不疲,直到彻底将孩子宝贵的学习热情破坏殆尽。

怪现象一:老师越凶越好有次一个舞蹈老师打骂学生的视频曝光后,小秧的芭蕾班主任在微信上写了一篇长长的文章,痛说她学艺的苦难史。

她说:学艺真是太苦了。

直到长大以后,她才知道感谢老师的严格,否则,她可能不会有这么好的成绩。

无独有偶,我发现钢琴老师也多半很严格。

但是小秧的老师就还好,会常常给小秧讲一些曲子的意境之美。

有次和老师聊天,老师说:“很多时候,老师严格也是因为家长喜欢严格。

”有趣的是,反观小秧上的所有外国人开的课程,老师全都是非常和蔼活泼的。

甚至在幼儿园里,所有的孩子最喜欢的老师,无一例外都是外教。

小秧的芭蕾老师成年后感谢她的启蒙老师对她的严格要求。

可是,我想如果她的老师在启蒙阶段,更多地传授给她舞蹈之美。

她现在大约也不会每天上课都觉得是负担,并且一提起学习就不堪回首吧。

怪现象二:学习就要比来比去小秧在一家韩国人开的围棋小学院学围棋,老师每次下课都会对我说几句孩子表现如何。

通常,都是一些表扬的话:“秧秧很聪明,也很专心,我讲的她都听明白了,也能够记住。

”但更多地家长听到这样的评价并不满意,他们还会非常紧张地问:“那XX呢?我的孩子跟他比谁学得好?”这XX通常会是一个进度差不多的孩子。

可是,学习围棋,难道不是为了体会一种思维乐趣的游戏吗?只要孩子体会到了,不就是很棒的事情吗?比来比去,让进度快的孩子洋洋得意,进度差的孩子自惭形秽,只能削弱学习的乐趣,产生糟糕的心理。

怪现象三:怎么枯燥就怎么学小秧有位小朋友,据音乐老师说弹琴很主动。

可是有一天,这位小朋友(就叫小丽吧)家老人对我说,他们的孩子不喜欢弹琴,特别不上进,每天练琴都要哭。

她说:“要是我家小丽能像你家秧秧一样就好了,我看秧秧学什么都挺高兴,挺积极。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是社会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中,教育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现在遇到了一些“怪”现象,这些现象有时候让人觉得很无奈。

首先就是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很多家长会通过给孩子报补习班、参加各种竞赛等方式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但这种行为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其实,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其次,是教育形式单一。

很多学校只重视考试和填鸭式教育,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这种教育会使学生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应对各种情况。

学生需要更全面的发展,这样才能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再者,大学生就业难。

现在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岗位的数量却有限,因此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这也使得很多人感到被教育体制所束缚,怀疑自己的学历是否真正意义上的“优势”。

最后,教育与社会脱节。

很多学生在校园里学到的知识很难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他们往往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也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总之,这些“怪”现象都反映出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去解决。

让教育真正成为一份有益于学生成长的“礼物”。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

教育之“怪”现象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之一,也是培养人才和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

在教育领域,往往会出现一些让人感到“怪异”的现象,这些现象背离了教育的初衷,甚至给学生和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教育中的“怪”现象,并提出一些建议。

教育竞争的“怪”现象。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高考成绩成为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导致了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

为了追求高分,一些学生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刷题和应试训练,他们的生活常常围绕着考试和功课。

长期以来,这种竞争导向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从追求分数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应试教育的“怪”现象。

应试教育强调记忆和机械式的运算,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能力。

学生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读书,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应试教育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创造力。

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资源分配的“怪”现象。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名校,而农村地区和一些普通学校则面临教师短缺、设施陈旧等困境。

这种不公平现象容易导致地区之间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扩大。

我们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观念的“怪”现象。

在一些家庭和社会中,父母和学生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将教育作为获取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手段。

这样的观念忽视了教育的本质,也容易导致教育的功利化。

应该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机会。

针对以上“怪”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教育现状。

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让他们具备更好的教育理念和创新能力。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教育十大怪5:学生天职是考试,分数排定优中差

中国教育十大怪5:学生天职是考试,分数排定优中差

中国教育十大怪5:学生天职是考试,分数排定优中差小时候看《水浒传》,非常热衷于排座次的那个场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井井有条的。

不仅是如此,此后每看武打小说,隋唐也好,三国也好,总喜欢问一句:谁的武功最高?谁最厉害?后来上了学,识了字,开始学会在若干个选项中揣摩哪个是正确答案。

每次都不能保证全对,名次表上大多是十名开外的可怜位置。

那时候很仰慕前三名的女生,她们总是轮流占据着第一名的宝座。

不知道她们用了什么计谋,能猜答案猜得这么准。

到了大学里面彻底抛弃了名次,对第一名,大家更多的是不屑。

而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听说一般班级第八名更加受用人单位欢迎,心下窃喜:我就是有福,大学四年光考这第“8”名了。

等真正工作了才知道,那些在学校里学习好的人往往在工作中并不称心,他们习惯了单打独斗,习惯了当第一,却不知道真正的工作需要的是团队合作,不需要英雄。

很多在学校表现平平的人却会因为勤奋负责而受到老板的赏识,公司里中高层的领导大多数上学时成绩都平平。

相信不仅是我自己,每一个成年人都会经历这么一段从对分数、名次顶礼膜拜到逐渐看透的阶段,问题是,当我们意识到它的局限性时,我们该怎样去要求我们的下一代?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普及,众多父母已经从放任式的家教方式转变成有意识的自觉家教,在孩子幼年时期,能从智商、情商、品格等多方面教育培养孩子。

他们也大都懂得了棍棒之下无孝子的道理,开始用赏识教育代替惩罚教育。

可以说,生活在今天的儿童真是很幸福。

但是,且慢,这是在他们没上学之前。

一旦上了学,成了一名学生,开始一轮又一轮的学习、复习、测试,老师开始不断向父母打小报告,孩子因为成绩不好沦落到差学校差班,跟着差生去学坏……这时,父母们的关注焦点自然就发生了偏移,全都聚集在考试成绩上。

考得好,赏;考得不好,罚。

甚至重拾起棍棒,向孩子的头上砸去。

那些因为孩子成绩不好失手打残、甚至打死孩子的报道屡见不鲜,让人触目惊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中国教育之十大怪状
———————————————
怪状之一:“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天堂与地狱。

当你走进一些装饰富丽堂皇、设施极为先进、环境十分优雅的学校,你会感叹:“这简直是人间天堂!恐怕就是现今顶尖发达的美国也只不过如此吧!”我们完全应该感到由衷的自豪。

然而当你踏进偏僻农村的危房的教室,看见破烂的桌椅,你仿佛走进了非洲的部落。

冒着生命危险读书的孩子们不就像生活在“地狱”里吗?在追求共同富裕的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同在一片蓝天下,居然如此大的反差,怪哉?!
怪状之二:东躲西藏的打工子弟学校。

凡“打工者”,均属弱势群体,他们丢下土地,背井离乡,一方面是为了谋生,另一方面则更是为了赚点钱,让自己的孩子能读得起日益提价的学。

因为他们懂得,要改变贫穷的命运,只有读书。

可现实残酷得很,他们的孩子在大城市或读不起正规的学校,或因户籍等的限制不能上公立学校,于是就顺理成章地产生了“打工子弟学校”,但管理部门既不能很好地解决打工子弟就学的问题,又会以种种理由取缔“打工子弟学校”,而打工子弟学校以东躲西藏的游击战术来对付管理者,受损害的当然就是打工者了。

其实怪矣,义务教育真正要保护的是老百姓,是弱势群体,可现实中又怎么存在这种现象呢?
怪状之三:屡禁不止的高考移民。

说来也真怪,不知从何时起,居然有了高考移民,成千上万的考生转移到教育相对落后的海南、贵州、新疆、甘肃等地,尽管当地政府采取诸多举措制止移民现象,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移民者依然比比皆是。

对此种现象,是应该谴责还是应该同情?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怪现象?教育的公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
怪状之四:扩大城乡差别的课程改革。

新的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但结果并非如此。

民族复兴依赖全民素质的提高,而真正迫切需要提高的是农村的孩子们,但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农村学生的素质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

事实表明,课改接受了欧美的教育理念,确立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都建立在教育经费的高投入、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教师水平的高要求、教育资源的高标准的基础之上,城市依此改革,教育如虎添翼,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为全球性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农村学校即便没有这种改革的新要求,也举步维艰,面对这种“欧美化、城市化、理想化”的课程改革,不仅难以跟上改革步伐,就是传统的秩序与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

结果便是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如此一来,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十分奇怪的事实:课改的目标与结果完全相反。

怪状之五:愈演愈烈的补课之风。

教师家教,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贬损了教育的公正形象,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严令禁止,可事实上,这种风气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更加严重。

一个上上下下都一致反对的事情,却禁不下来,问题究竟在哪里?难道是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既然如此,何必板着面孔去大声命令呢。

怪状之六:空浮虚假的教育科研。

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面对当今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必须要进行十分认真深入地研究,否则难以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难以科学地决策。

可奇怪的是研究者不少,但却习惯坐在办公室,就一些宏观的问题进行低效或无效研究,对于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极力回避。

有的把撰写学术论文作为最大的价值追求,甚至有极个别人弄虚作假、谎报研究成果,有些所谓的著作尽是一些相互抄袭的东西,白白浪费了资源。

有的专家借研究为名,出书卖书,谋取私利。

怪状之七:委靡不振的职业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的最大的决策错误就是简单迎合了老百姓对普通教育的需求,将万马奔腾挤独木桥的现状给予了充分的缓解,但只是将独木桥变成了宽阔的水泥大桥,而中国需要的是立交桥,尤其需要大力发展培养技术劳动者的职业教育。

遗憾的是曾经一度红红火火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纷纷改成了普通中学。

现在一方面需要技术的企业找不来工人,而另一方面失业者却难以就业。

国家虽然引起了高度重视,但仍然缺少鼓励职业教育发展、有效吸引学生就读职业教育的举措。

怪状之八:泛滥成灾的有偿培训。

现在的教师培训通知满天飞,各种培训活动泛滥成灾,可每一个活动的收费都高得惊人。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人们都说“成也教师,败也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十分重要,可真正
急需培训的教师又偏偏是在广大农村,农村学校的经费又非常紧缺,哪能“领受”这似乎“一切从课改出发”
的“好意”。

怪状之九:相互诋毁的广告宣传。

考试结果一出来,宣传之战浓烟四起,状元、均分第一、单科第一、低分进校高分考入重点大学等等,报纸、电视台、网络上的宣传铺天盖地,有的还拉起巨大的横幅进行标榜,一时间,社会上不知谁高谁低。

更有甚者,学校之间相互诋毁,你说我不行,我说你不行。

教育本来是诚实的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谦虚的事业,如此这般,是不是变了味?
怪状之十:打着幌子的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式,那就是在教学中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的教学,力求促进每一个学生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展。

可现在的分层教学变成了一种幌子,许多学校根据成绩将学生变成快班、慢班、竞赛班等,好的教师都安排在快班、竞赛班,管理上也只重视好班,对于慢班则歧视,甚至放羊。

恰恰需要重点教育转化的却如此对待,这也真是教育的怪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