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作者:黎春燕李伟铭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第21期
摘要:针对目前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能力较弱等基本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的现状,提出了通过促进产业集聚形成降低经营成本,构筑区域品牌优势,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建设产学研创新平台,整合省内外人力资源以及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多种发展策略,为海南省和我国其它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海南省
近年来,随着海南省“科教兴琼”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步转变发展思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生物制药、新材料、现代农业和汽车制造等已经初显规模。但是目前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能力较弱等基本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亟需采取构筑区域品牌优势、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建设产学研创新平台、完善配套服务体系等多项措施克服产业发展劣势,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一、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发展加快,但整体产业规模偏小
从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来看,尽管近年来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的状况依然未能根本转变。截至2010年底,海南省通过2008年、2009年、2010年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61家。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来看, 2004年海南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为157.4亿元,随后逐年递增,到2008年海南省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达到334.2亿元,总体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随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的快速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对海南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从2004年的19.2%,逐步上升到2008年的22.9%。在国家科学技术部2010年公布的科技进步促进经济排名中,海南省排在第11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25%)。然而,从我国地方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情况来看,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仅为0.09,仅高于我国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等4个省份①。同时,在科技投入指数统计中,海南省仅为10.55%,居全国倒数第二位。显然,尽管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相对于我国的多数省份来说,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二)重点产业突出,但产业内在结构不合理
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医药制药、生物技术、软件开发、新材料、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从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分布情况来看,医药制造与生物技术等一批具有海南地
方特色、有规模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逐渐显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截至2010年底,在海南省通过国家认证的61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医药制造企业有29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7.54%;生物技术企业8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3.11%;其它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为网络与软件开发6家,电子仪器和电器设备制造5家,信息与通信技术4家,新材料与新能源4家,石油化工3家,汽车制造(科技改造)1家,食品1家。从整体产业结构来看,医药制造、生物技术在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中占据了大部分的比重(60.65%),而其他产业所占比重都在10%以下,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发展重点。从整体产业的关联性来看,当前海南省多个产业的产业链构建尚未完整,缺乏通过某一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同时,即便是医药制造、生物技术产业,这两个产业所集聚的企业数量也远远小于我国其他多数省份。因此难以靠企业大规模的空间集聚和专业化分工而形成独特的集群竞争优势。
(三)技术产品显著增长,但产业创新能力较弱
技术产品的产出是衡量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随着海南省高新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立和壮大,近年来海南省高新技术在高新技术企业产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04年的36项增加至2009年的84项;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从2004年的1900万元到2009年实现的翻三番的增长,总额达5600万元;国内中文科技论文从2004年的554篇增长至2009年的2726篇,短短的5年间实现了近5倍的增长。与此同时,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也从2004年的7.88亿美元增长至2009年的20.24亿美元。总体上看,尽管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产品产出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但由于海南省科技人才队伍总量较小,技术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缺乏,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成果总体数量非常少,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在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还是在专利、科技论文等创新成果的产出上都相对较弱。
二、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
(一)构筑区域品牌优势,扩大特色产业影响
国务院(2010)在《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海南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技术攻关,努力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②”。当前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以生物制药、网络信息、软件开发、设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截至2010年底,海口生物与新医药企业达22家,电子信息企业达7家。然而,由于主导产业的地方特色不够鲜明,目前这些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并没有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因而,有必要在现有产业和产业集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布局和定位,从而为构筑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品牌夯实基础。充分发挥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政策优势,推进海南省集约化新型工业发展,在现有基础较强的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强化龙头企业的区域品牌宣传和示范带动作用,逐步产生一批依托区域产业的集体商标、地理标志而形成的名牌企业。以此为基础,通过
构筑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品牌,扩大海南省特色产业的对外影响力,促进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二)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增强企业竞争力
产业集聚的经济效益来源于企业空间选址的接近和规模而导致的经济利益和成本节约。海南省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领域,但总体上集群内企业数量少,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企业和机构集聚不足。因此,要实现特定产业效率和收益的提升,有必要在明确地方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依托海南省各地区科技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充分整合海南省北部、西部和南部的当地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以及三亚、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园区的产业集群建设,逐步形成北部以海口为中心,向澄迈、文昌延伸;南部以三亚为中心,向陵水扩展;西部以洋浦为中心,覆盖东方、儋州的三大区域科技发展区域布局(见表1)。以此为基础,一方面借助产业集群内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衍生出更多的新生企业,吸引更多的新企业加入,逐步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另一方面利用产业集群所形成的便利地理位置和空间密集特征,降低集群内企业的信息成本、运输成本、时间成本、空间成本等带来的交易成本,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建设产学研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产学研合作有助于高新技术企业借“资源”和“外脑”搞创新、搞开发,有利于弥补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当前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设企业开展产学研创新平台,构筑多方要素联动的产学研创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有必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机制,整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借外来资源和智力搞创新、搞开发,进而弥补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首先,鼓励企业加强与国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技术项目合作开发、技术难题联合攻关、创新成果合作推广等合作机制,逐步形成由产学研各方组成的技术创新联合体;其次,要健全产学研合作的人才交流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高层次技术人才的交流互动、科技研讨和智力整合;再次,推动海南省现有的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共科研设施实行资源开放机制,促进产学研各方的科研资源整合。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地健全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包括出台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扶持政策,完善产学研合作的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以及法律咨询服务等。
(四)整合省内外人才资源,提高科技智力资本
由于地理区位、经济发展等客观环境,长期以来科技人才短缺问题一直制约着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了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海南省必须在加强人才引进的同时,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整合省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一是注重企业内部高层次人才的整合。通过技术入股、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方式,完善企业自身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体系,激发技术人员研发创新潜力。二是强化省内高层次人才的整合。海南省的高层次人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