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语言的艺术第三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艺术──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本组课文是围绕“语言的艺术”来编写的。
《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总体构想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模块一:预习·理解。
自主,合作学习,达成预习目标。
整体感知。
通过读文,了解文中人物的巧妙的表达。
模块二:领悟·表达。
体会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
第二部分:读整本书教学──《世说新语》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搜集交流幽默语言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1.通过读文理解词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认识会写本单元的生字与新词。
3.读文言文,会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根据注释,了解课文的内容。
4.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的表达方式,
根据注释,了解课文的内容。
模块一预习·理解一、拟定预习单1.了解本组课文的主题,讨论学习方法。
2.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理解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对故事中的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设计说明:使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熟悉课文内容。
】
二、完成预习单
(一)读课文,完成预习单1.本单元围绕___________专题编写的。
2.学习重点是___________,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看到课文的题目,你猜到的内容是什么?4.我关注到的生字与新词:5.同桌互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四篇课文中,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7.质疑:在读文中,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需要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
(二)交流预习单1.全班汇报交流填写的预习单,其他同学用心听,并加以补充。
2.教师总结。
【设计说明:教师的指导虽然主要,但一定要适时而动,绝对不可反客为主。
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才是第一位】
三、概括主要内容1.回想本单元课文各讲了什么内容?指名简述。
2.本组课文中,你认识了哪些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杨氏子:聪明、有礼貌、思维敏捷。
晏子:机智、勇敢,能言善辩。
伯诺德一家:勇敢、机智、热爱祖国。
啰唆:
说话啰唆,不讲公德。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总结出课文主人公的特点,这样既锻炼了自我分析判断能力,也锻炼了小组间的综合学习能力。
】
四、读文,体会语言的精妙在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找出原文中的内容加以说明。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1)杨氏子思维敏捷,回答巧妙。
杨氏子语言妙在何处: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婉转对答,表现出应有的礼貌,又巧妙地回击了孔君平的话。
(2)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
问题1.你读了晏子与楚王的对话,晏子的回答又妙在何处?小组内围绕以上问题交流。
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问题2:三次斗智,楚王又都如何反应,你读出什么?(3)伯纳德一家对比一家三口面对敌人,所做出的不同反应,你认为谁的更合适,又好在何处。
(4)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篇相声?你喜欢听相声么?为什么?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分角色表演相声。
【设计说明:以朗读为媒介体会人物性格能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人物性格。
】
五、分析人物除了我们刚刚细品的人物,你对其他人又有什么看法与评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设计说明:学生感受其他人物形象,通过对比,体验不同人物的不同语言特点。
】六、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说明:适时总结,学生对整节课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印象。
】
模块二领悟·表达
学习目标1.了解剧本语言的特点。
2.初次尝试编写剧本。
教学流程一、自主发现,了解剧本的特点1.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体裁──剧本,你来说说剧本是用来做什么的? 2.出示课文片段,再读,比较剧本与一般的小说有什么不同。
(1)小组合作。
(2)全班交流总结。
3.总结板书(1)开篇前注明故事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
(2)以人物的对话为主。
(3)小括号内注明人物的动作与神态变化。
(4)中括号内是幕外言。
【设计说明:剧本是学生新接触的艺术文本,所以对剧本的特点务必熟悉。
】二、改编剧本1.了解剧本的特点后,请你试着编编剧本。
2.小组合作改编《晏子使楚》第一回合斗智部分。
3.展示。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这样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将学习到的剧本形式也运用于实际的创造活动中。
】
三、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剧本有了那些了解,你还有什么收获?
第二部分读整本书
《世说新语》──五下第三单元读整书教学设计
阅读目标1.阅读浅显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的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3.体会语言的得体、精妙。
活动准备1.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一书。
2.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多读几遍,试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其基本内容。
3.画出
自己觉得语言得体、精妙之处,并说明理由。
活动过程一、观察本书的目录,看看有什么发现【设计说明:学生对整本书有整体认知,对于阅读和理解内容会有所帮助。
】
二、分享故事、说说体会1.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2.说一说自己对哪个故事印象深刻?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设计说明:学生阅读文言文,运用好注释,帮助自己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
三、分享语言、感受魅力1.说一说故事中的哪些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2.你在生活中有遇到这样的情境吗?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设计说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了解古人的美德。
】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搜集交流幽默语言──五下第三单元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搜集更多的幽默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
2.积累幽默的语言,并试着用运用。
3.体会语言的艺术。
活动准备1.学生利用放假时间,在家里搜集有关幽默语言的资料。
2.提示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很多,可以是网上、书本上,也可以是影视上,或者听别人讲述。
3.对于喜欢的搜集的资料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讲笑话1.将课前搜集到的笑话(体现语言艺术的内容),在组内讲一讲。
2.组员提意见,怎样讲才能将他人逗笑。
3.各组派代表讲笑话。
同学们用心倾听,各组打分,评出笑话大王。
4.观
看视频,主持人讲笑话。
你发现他有什么优点?从中体会到什么?5.教师总结,幽默的语言也是一种艺术。
【设计说明:学生在自己讲笑话和听别人讲笑话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语言的艺术魅力。
】活动二相声比赛1.各组表演相声。
2.评选最逗人发笑的相声剧本。
3.师生点评表演的技术,从语态、动作、表情、服装道具几个方面来点评。
4.评出优秀演员3名。
5.观看视频马三立的相声,感受语言的精妙与艺术家的魅力。
6.学生谈感受。
7.教师总结。
【设计说明:学生“全副武装”上自己,很容易入情入境,让自己深受语言的熏陶和感染。
】
【设计理念】
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课文:《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钟氏之子》《周恩来妙语趣答》《信》《一次精彩的科普演讲》。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
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我们每天都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我们真切感受到,有些人的语言精炼得当,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有些人的语言机智巧妙,帮助自己或他人摆脱困境;有些人的语言幽默风趣,活跃气氛充实生活;有些人的语言生动优美,让人听了身心愉悦……反之则不然,可见,语言是有艺术性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语言的艺术。
(完成板书)
二、主题回顾
1、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四篇文章,他们分别是:(课件出示课内四篇文章的题目,学生读文章题目)这四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四个故事,还认识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尤其让我们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你们能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吗?(根据学生的回顾,教师适机板书“风趣幽默”“巧妙反驳”“打动人心”“简明扼要”。
2、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感受语言的艺术。
(老师出示树干,上面书写“语言的艺术”几个字。
3、这棵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我们今天交流的主题“语言的艺术”,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里面的人物的语言所体现出来的艺术,谁来概括一下什么样的语言具有艺术魅力?
《杨氏之子》——风趣幽默《晏子使楚》——巧妙反驳《半截蜡烛》——打动人心《打电话》——简明扼要
三、阅读概览
1、大家概括得很准确,说明大家上课时很认真,而我们的课外同步阅读中,也有四篇这样的文章。
(课件出示课题,学生读题目)前几天,老师已经让大家进行了认真阅读,还在课前给大家发放了《同步阅读浏览表》,我想知道大家读得怎么样,下面就请拿出写好的这张表,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
(课件出示阅读浏览表,生讨论交流,师巡视。
)
2、刚才老师看见同学们填写的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
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这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方面,谁先来?(师随机出示课件)
《钟氏之子》——随机应变《周恩来妙语趣答》——巧妙智慧《信》——委婉含蓄《一次精彩的科普演讲》——紧扣人心
3、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这课知识树,从这棵树上,我们感悟到了什么样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四、片段分析,精彩赏析
1、在同步阅读的四篇文章中,有哪些语言让你觉得特别生动有趣、特别有意思、印象特别深刻呢?请你找出来先给大家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
【学生自由地谈话,无需按顺序,讲到哪里就翻到哪里,只是要求学生在读说之前,邀请大家把书翻到哪篇文章的哪个地方,多少页。
老手机主要是组织倾听,稍加点拨即可。
】
2、《钟氏之子》
预设:文章里怎么评价这两个孩子的?——“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
(1)理解“少、令誉”,指导朗读。
(2)学生质疑并交流:如“为何这么小就有这么好的声誉?”
(3)文章学到这儿,你最佩服他的是什么?
3、《周恩来妙语趣答》
(1)组织学生辩论:“周总理说中国人民银行有十八元八角八分,是否只有这么多呢?”
(2)辩论中引导学生感受外国人的嘲笑、全场人的惊愕、周总理的智慧。
4、《信》
(1)这是一封的信?(莫名其妙……)为什么这样说呢?请接合课文中相关语句说说理由。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拔:称呼?性别?内容……
(3)最后他明白了吗?言为心声,他从这封母亲的看似莫名其妙的信中明白了什么啊?(母爱、牵挂……)
(4)所以在文章最后,作者这样写到——?(感情朗读)
5、《一次精彩的科普演讲》
如果你就是当时在演讲现场的一名记者,感受到了精彩的演讲和现场的热烈,一定有许多的话想采访听众,你想问什么啊?(鼓励学生接合文章从语言表达、科普知识等多角度提问)
五、主题拓展
1、我们刚才又从几件事里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明白了说话要随机应变、巧妙智慧、委婉含蓄、紧扣人心。
想想我们身边的人,也不乏精彩对白的时候,能给大家讲讲吗?
2、推荐读物:《演讲与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