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整理(自然地理部分)概论
地理高考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重点整理
地理高考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重点整理一、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人类活动的学科,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主要分支。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科目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部分进行重点整理,帮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自然地理的重点整理1.大地构造及其运动自然地理研究地球的大地构造和运动。
重点内容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类型与特征、地震与地震带等。
考生需关注板块构造理论发展的历程,掌握地球内部结构及板块构造的特征。
2.地表形态与水文地理地表形态与水文地理是自然地理的重要内容。
重点包括地形构成要素、地貌类型及其地质背景、河流的形成与发展、湖泊与湿地的特征等。
考生需理解各类地貌形成的原因和特点,熟悉地表水循环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地理科目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生需掌握气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气候类型与区域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与其影响等。
重点关注气候系统的构成、气候带与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4.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是自然地理中的关键问题。
考生需了解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保护方法、资源类型与分布规律、可持续发展等。
重点掌握不同生态区域的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关注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
三、人文地理的重点整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考生需了解人口数量与分布的规律、人口迁移与人口问题、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等。
重点关注不同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趋势、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和问题。
2.农业与农村农业与农村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熟悉农业类型与分布、农业发展方式与问题、农村地区的发展等。
重点关注不同农业区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理解农村地区的问题与对策。
3.工业与城市工业与城市是人文地理中的关键问题。
考生需了解工业类型与布局、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问题、城市体系与城市规划等。
重点关注不同工业区域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了解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4.交通与通信交通与通信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三自然地理知识重点总结
高三自然地理知识重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1 地球形状、结构及运动•地球形状:略呈扁球体,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地球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公转产生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1.2 地图阅读与制作•地图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阅读:掌握比例尺、经纬网、图例、注记等要素。
•地图制作:学会用画图软件或手工制作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等。
二、自然地理要素2.1 气候•气候类型: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海洋、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人类活动。
•气候现象:全球气压带、风带、气候带。
2.2 地形•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山脉阻挡冷空气和暖空气,形成地形雨;高原山地气候高寒。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坡度、流向、水能。
2.3 水文•地表水:河流、湖泊、冰川。
•地下水:地下径流、地下水位、地下水质。
•水文过程:降水、蒸发、径流。
2.4 生物•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湿地、沙漠。
•生物因素:光照、水分、温度、土壤、人类活动。
•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5 土壤•土壤类型:黑土、黄土、红土、紫色土等。
•土壤形成:母质、气候、生物、地形。
•土壤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
三、人文地理要素3.1 人口•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人口分布:纬度、海陆、地形、经济、交通。
•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人口负担。
3.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类型: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交通枢纽。
•城市化进程:起步、发展、成熟。
•城市化问题:城市病、城乡差距。
3.3 农业•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有机农业。
3.4 工业•工业类型:重工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是高考文科里的一科,对考生的综合素质、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解题能力、时间控制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也是考查考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地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解题能力的考试。
下面就是为大家总结的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
一、基本地理概念1.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地球形状与地球空间分布、地球固体物质组成与内部结构、地球水体和大气的构成、地表的动力变化、地球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
2.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有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商业、旅游等。
3.地球: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球是一个系统,由地壳、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
4.地理空间:地理空间是地球表层物质和现象分布的总体,是地表自然现象、人文现象和经济现象空间分布的总和。
5.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地理实体在地理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可以通过地理经纬度来确定。
6.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要素相互关系而成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体和地壳等。
7.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人类在地理空间中创造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指人类在地球表面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所建立的环境。
8.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人类经济活动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9.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各种生物体在地球上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包括陆地生态环境和水生生态环境。
10.地理自然规律:地理自然规律是指地理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普遍性、相对固定性和持续性。
二、地理的基本概念1.经度和纬度:地理经度是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线,以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为参照,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最大为180度。
地理纬度是地球上南北方向的线,以赤道为参照,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最大为90度。
2.地理尺度:地理尺度是指地理现象在地理空间中展现程度的一个指标,分为全球尺度、区域尺度和局部尺度。
高中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考试,还为他们提供了全面了解世界地理和人类活动的机会。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和理解地理学的核心概念。
一、自然地理部分1. 大气与气候大气的组成及特征是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之一。
了解大气的层次结构、气候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于理解气候系统和全球变暖至关重要。
同时,还要熟悉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
2. 地表系统地表系统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包括地壳、地球表面的岩石和土壤,以及水体和冰川。
掌握地壳构造、板块构造理论和地貌特征对于理解地球演化和地震活动有重要意义。
3. 水文地理水文地理涉及水循环、河川系统、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了解不同水文地貌的形成原因和水资源管理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 生物地理生物地理主要研究植物、动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
掌握不同生态区的特征和环境适应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至关重要。
二、人文地理部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人文地理的核心概念之一。
了解人口增长与分布、人口迁移与流动,以及城市化进程对于人口问题和城市规划至关重要。
2.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
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的相关概念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差异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3. 社会文化地理社会文化地理涉及民族、宗教、语言和文化传统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文化交流对于跨文化交往和文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4.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工具,用于空间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对于地理研究和地理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理方法和技能1. 地图阅读与制图地图阅读和制图是地理学中必备的基本技能。
掌握地图的读法和制图技巧对于地理问题的研究和地理信息的使用至关重要。
2. 地理观察与调查地理观察与调查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方法,用于收集地理数据和研究地理现象。
高三自然地理重点概要总结
高三自然地理重点概要总结自然地理是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特征、分布规律和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高三自然地理重点概要总结如下:一、地球与地图1.1 地球形状、结构与运动•地球形状: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1.2 地图投影与坐标系•地图投影:墨卡托、高斯-克吕格、瓦利斯等。
•坐标系:经纬度、平面直角坐标系。
1.3 地理信息系统(GIS)•概念:集成了地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空间分析功能的计算机技术。
•应用:城市规划、环境管理、资源评估等。
二、气候2.1 气候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
2.2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地中海、高原、沙漠、季风等。
2.3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湿度、风。
2.4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拉尼娜、厄尔尼诺等。
三、水文与水资源3.1 水资源分布•地球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3.2 水资源类型•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
3.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库、引水、南水北调、节水、水资源保护。
四、土壤与植被4.1 土壤类型与分布•水稻土、黑土、黄土、红土等。
4.2 土壤肥力与改良•有机质、养分、酸碱度、盐碱化。
4.3 植被类型与分布•草原、森林、荒漠、湿地。
4.4 植被与人类活动•林业、农业、生态保护。
五、地貌5.1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
5.2 内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风化剥蚀、沉积作用。
5.3 地貌与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旅游资源。
六、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6.1 自然资源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6.2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替代能源。
6.3 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生物多样性丧失。
6.4 环境保护与治理•法律法规、防治措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七、人文地理7.1 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人口分布、城市化、城市规划。
自然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自然地理是高考地理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自然地理知识点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自然地理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球运动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直径约为12756.274km。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发生的基础。
自转产生昼夜变化,公转引起季节变化。
3. 地球的倾斜与地区气候地球赤道与黄道面之间的倾角引起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是其表现形式。
第二部分:大气圈与天气1. 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比最大。
2. 大气层大气层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各层之间具有不同的温度和气压特点。
3. 大气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表现为风,垂直运动表现为对流和垂直气旋。
4. 天气与天气变化天气是指地球上一定时期内的气候状态,其变化受到热带气旋、锋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部分:水资源与水循环1.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下渗等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水在不同形态循环流动。
3. 水循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会影响水循环的过程,湿润气候条件下水资源丰富,干旱气候条件下水资源匮乏。
第四部分:地表水与地下水1. 地表水的形成与分布地表水主要来自降水和地下水补给,其分布受地形、降水和地下水位等因素影响。
2. 地表水的利用与污染地表水的利用包括饮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等,然而,过度开发和污染对地表水造成威胁。
3.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主要来自降水的入渗和地表水的补给,地下水的分布具有多样性。
4.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被广泛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高考总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总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主要涵盖地理系统、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三大模块。
其中地理系统包括地球的结构、地质运动和地表形态、大气环流和气候、水文循环和水文资源、生态系统等内容。
1.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地壳由岩石和土壤组成,有大陆地壳和洋壳之分;地幔由固态和流体态组成,地幔伴随着对流;地核由内核和外核组成,内核呈固态,外核呈液态。
地壳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表面构成,地壳由地壳板块构成,地壳板块是地球上最大的表面构造单元,由复杂的地质构造组成。
2. 地质运动和地表形态地球上的地质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和内部的运动变化。
包括构造活动和地表自然地貌。
构造活动指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动,如地震、火山及地理构造的形成。
地表自然地貌是指地表地形的形成过程以及地表地貌的分布特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和丘陵等。
3. 大气环流和气候地球大气层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包层。
大气环流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而形成的环流运动。
气候是地球表面上空气的长期平均状态,气候受地球自转和公转、大气运动、太阳直射、地形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因子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大气压等。
4. 水文循环和水文资源水文循环是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一种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
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可利用的水的总和。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及冰雪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和利用与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5.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
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扰动与恢复等内容。
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模块涉及地貌、水系等自然环境及对应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的相关知识。
6. 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地貌包括平原、高原、山地、火山、盆地、峡谷、河流三角洲、冰川等。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自然地理部分。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地球的普通性(在太阳系中,与其他行星相比,质量、体积等方面的相似性)和特殊性(存在生命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等);太阳活动(黑子、耀斑等)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等)。
2.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各圈层的特点。
例如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等。
-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组成和特点。
大气圈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等)。
3.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例如,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越明显。
- 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 大气运动。
- 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的形成(假设地球表面均匀,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和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分布、成因和季节移动规律。
高考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自然地理是高考地理科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涵盖了许多知识点。
在备考过程中,系统地总结和归纳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复习效率和备考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球的结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气候与气象等方面,对高考自然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地球的结构1.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幔又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2. 地壳构造与板块运动:地壳由众多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壳上具有相对的运动,导致地震、火山等现象的发生。
二、地理环境1. 水资源与管理:包括水循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与利用,以及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措施。
2. 土地利用与规划:涉及城市化进程、乡村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3.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介绍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征、功能及对人类的意义,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三、自然灾害1. 地震与火山:地震的发生机制、地震带与预测方法;火山的分类、喷发类型及其影响。
2. 水灾与干旱:水灾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干旱的发生机制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气候与气象1. 大气组成:介绍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和特性。
2. 气候类型与变化:了解气候带的划分及其特征,学习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问题。
3. 气象要素与气象图解:掌握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测量方法,能够读取并分析气象图。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总结归纳,可以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高考地理中的自然地理知识点。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
此外,做好针对性的练习题和模拟试题,帮助巩固知识点和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自然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是一个相对较大的任务,需要耐心和时间。
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和复习进度,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备考。
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全力以赴备战高考。
总结起来,高考自然地理知识点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气候与气象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涉及环境、地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掌握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考中,地理也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地理知识,本文将对地理高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1.大气与水的循环(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2)风的形成与分类(3)云的分类与形成过程(4)降水的类型与分布规律(5)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2.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1)地球的内部结构(2)板块构造理论与板块运动(3)板块边界与地壳活动3.地貌与地理环境(1)平原地貌、高原地貌、山地地貌、盆地地貌(2)河流地貌、河谷地貌、冲积地貌(3)海岸地貌、海洋生态系统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人口与城市(1)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2)城市化与城市体系(3)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2.农业与工业(1)农业类型与农业区划(2)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3)工业化与工业发展3.交通与通信(1)交通运输方式与通信设施(2)交通路网与物流运输(3)信息化与通信技术发展三、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1.我国自然地理环境(1)地理分区与自然条件(2)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3)气候与自然灾害2.我国经济地理格局(1)经济发展区域与分工(2)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产业转型(3)资源依赖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3.世界地理格局(1)世界地理位置与地缘政治(2)发展中国家与欠发达国家(3)全球化与地方发展四、地理学科方法与技巧1.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1)地图的种类与制图方法(2)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2.地理研究方法与调查技巧(1)地理实地考察与调研(2)科学实验与统计分析方法3.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1)地理与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的关系(2)地理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应用领域的关系综上所述,地理高考知识点的总结归纳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本文提供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不仅要牢记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意义。
地理高考知识点_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地理高考知识点_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1.自然地理知识点:-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方式,自转是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一周,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旋转一周。
-大气和天气:大气包括多层结构,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水蒸气等组成。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中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等变化。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天气统计特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和风向等要素。
气象是研究天气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水的总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流动的过程。
2.人文地理知识点:-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在其中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总数,城市是人口相对集中、社会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
全球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农业与农村:农业是指从事农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的生产活动,农村是指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和经济组织形式。
-工业与城乡发展:工业是一种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城乡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探讨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理技术知识点:-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是以比例尺的形式将地球表面上的地理现象和要素显示出来的图形,GIS是一种集成地理数据、分析和管理的信息系统。
-遥感与卫星技术:遥感是利用卫星等遥测手段获取地球和大气的信息,卫星技术是指利用人造卫星进行地球观测和通信等活动。
以上是地理高考知识点的一个大致汇总,具体内容还需要根据教材和考试要求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整理。
高考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是高考地理科目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很多同学感到困难的地方。
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要熟悉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外,还需要掌握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我对自然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1. 大气环流大气是地球外部和内部交界处的层状气体,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混合组成。
地球的大气层在平衡状态下,是处于动态平衡的。
大气环流是指在地球上空发生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
大气环流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大尺度环流、大尺度垂直循环和小尺度环流。
其中大尺度环流是指在地球上不同经纬度之间形成的环流系统,具体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西风带、极地高压带等。
大尺度垂直循环是指同时在赤道和极地区域上发生的垂直运动,包括升温和降温两个环节。
小尺度环流则是指在大尺度环流中形成的不规则气旋运动。
2. 水循环水循环也是自然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它指的是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输送、沉淀等环节。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1)蒸发和蒸散:从地表、湖泊、河流、海洋等水体表面,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2)降水:当水蒸气遇冷空气时,将形成水滴或冰晶子,沉降到地面成为降水。
(3)输送:水从形成的降水下降到地面上,并流入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库中。
(4)沉淀:地面水及地下水中的水进入土壤,同时被根系吸收和地表蒸发,或渗透进地下,形成地下水储存。
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由各种自然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地物形状、物质组成和分布的总体概念,是地表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地形地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高原:指地势较为平坦、海拔较高的地貌类型,高原与平原不同的是,高原平均高度较高,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上。
(2)山地:指海拔在海平面以上1000米,坡度大于25度的地貌类型,其形成往往是因为地震和地壳运动。
(3)丘陵:相对于山地,海拔比较低,坡度也比较平缓的地貌类型,常见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过渡区域。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具体的知识点。
以下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大气圈1. 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少量的稀有气体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氮氧。
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等。
2. 气压和温度的分布: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Pa)来表示。
气温是指大气中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气压和温度的分布是由大气的垂直和水平运动引起的,其中包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高空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3. 气象要素和气象要素的测量: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等。
测量气象要素的常用仪器有气温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计和雨量计等。
4. 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层内的颗粒运动,主要包括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两种形式。
天气系统是指由气压分布和气压的变化引起的天气现象,包括高压和低压系统、暖锋和冷锋、气旋和反气旋等。
5. 气候和其变化: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条件和气象要素的统计数据。
气候的变化是指气候长期平均值和气候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
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太阳活动、地球自转轨道变化、火山喷发、人类活动等因素。
二、水圈1. 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融化、蒸散、地下水补给等。
2. 水的物理性质和水文要素:水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比热容、凝固点、沸点等。
水文要素包括降水、径流、蒸发、融化等。
3. 湖泊和地下水:湖泊是指地表蓄水的自然或人造水体,包括淡水湖、咸水湖和碱湖等。
地下水是指地下储存的水资源,是重要的地下水资源。
4. 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地域性差异明显。
高考地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作为一门科学,涉及广泛的地球自然与人文现象。
在高考中,地理是一个必考科目,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高考地理,本文将对高考地理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的形状,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最薄的一层,由陆壳和海壳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格局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地球上存在着七大洲和五大洋,大洲和大洋之间形成了各种地质构造和地理现象。
3. 大气环境地球的大气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其中对流层最为重要,与人类的生活和气候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4. 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全球水循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淡水资源利用及污染治理都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5. 气候与气候区划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长期统计平均的天气状况,气候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海洋影响、地形和海拔高度等。
气候区划是根据气候分布特点将地球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的方法。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资源,而城市是人口集聚的产物。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都是人文地理学习的要点。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工业则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
农业资源分布和农业的发展模式对于地理学习来说非常重要,而工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布局则是经济地理的重要内容。
3. 交通与通信交通与通信是现代社会运行的重要支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专业化和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也是重点关注的领域。
4. 区域发展差异世界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人文地理研究的焦点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政策支持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等都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5. 文化和旅游文化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地理条件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自然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是高考地理科目的重要部分,其涵盖了地理学中的现象、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在高考中,常常以填空、选择、解答和论述等形式出现,考查学生对现象和机制的理解以及分析解释能力。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高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立体几何体。
地球的尺度包括地球的直径、周长、表面积、体积等。
地球的形状以及尺度的知识点在高考中经常出现,考生需要理解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并掌握相关尺度的计算方法。
二、大气与气候大气圈是地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大气的成分、气体运动、气压和气温的分布等。
同时,气候是大气长期平均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纬度、海陆分布、海洋环流、地形等。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掌握大气成分及其变化、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等知识点。
三、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水资源包括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等,而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在不同媒介(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在高考中,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以及水循环的原理与影响因素等都是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四、生物圈与生态环境生物圈是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的地区,包括各种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
生态环境则是生物圈中各个生物与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场所,对生物的存活和繁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高考中,生物圈的特点和分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都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五、地球内部与地震地貌地球的内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层次结构。
地震地貌则是地震活动对地壳和地表所造成的地貌特征。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震引起的地表现象,如地震的发生机制、地表断裂、地震波的传播等。
六、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目标,要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大气和海洋等自然界现象的学科,地理知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中国高中地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中的一门必考科目。
下面我们就地理高考知识点进行一个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它的赤道直径为约12756.32千米,极径为约12713.65千米。
地球不是完全的球体,而是一个略扁的椭球体。
2.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圆层结构可分为三层:大气圈、水圈、陆地圈。
其中陆地圈由岩石所构成,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水体,大气圈则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层。
3.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
4.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水蒸气等组成。
大气圈的主要功能包括保护地球表面、调节气候和气候变化等。
5.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雪和地下水等。
水圈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6. 陆地圈陆地圈由岩石组成,包括大陆、岛屿和湖泊。
陆地圈地形的高低、坡度的陡缓等因素对气候、植被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7. 地图的绘制地图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将地球表面的三维空间投影到二维平面上,方便人们观察和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
8. 地球的气候气候是地球表面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受到地球自转和公转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不同的气候类型,比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9. 地球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包括生物圈、生物圈、地球圈和大气圈等。
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的稳定和生物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
10. 地质构造地球的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地壳和地幔的构造和变化。
地球的地质构造和活动会导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11. 地理环境的保护地理环境的保护是保护地球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工作。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学知识点详解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学知识点详解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而自然地理学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高考地理中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首先,我们要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距离太阳约 15 亿千米。
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能量的主要来源。
太阳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产生影响,比如干扰地球的无线电通信、产生磁暴等。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周期约为 24 小时;同时,由于地球自转,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公转周期约为 365 天。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对地球起到保温、保护等作用。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与其他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三、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所占比例最大。
大气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高层大气中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四、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后又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高考地理必考总结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总结知识点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考生在备考期间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地球与地理网格-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球近似为椭球体,分为两极、赤道和中纬度区。
- 经纬度系统:经度是东西方向上的线,纬度是南北方向上的线;经纬度测量地球表面的位置。
1.2 大气环流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等。
- 气候与季风:气候是指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特征,地球上形成的不同气候与季风有关。
1.3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资源与分布: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较少,其分布受到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 水循环与水的变化: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水体之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等。
1.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物多样性与分布:不同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污染和合理利用资源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人文地理知识点2.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数量和分布受到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差异很大。
- 城市化与城市系统: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系统是指各个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
2.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与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其农业类型和区域差异较大。
- 工业类型与布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类型各不相同,工业布局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2.3 交通与通信- 交通网络与发展:交通发展促进了区域的联系和经济的繁荣,不同地域的交通网络发展水平不同。
- 通信技术与信息社会: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2.4 区域合作与全球化- 区域合作组织与合作模式:为应对全球化挑战,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组建区域合作组织实现互利共赢。
地理高考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的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1.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太阳系中位于第三位的行星,是宇宙中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地方。
地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是指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
大气圈是地球表面气体体系,由对流层、平流层、跨声层和电离层组成;水圈是地球上的水分体系,包括地表水、冰川和地下水等;陆地圈是地球上的陆地和岛屿。
3.地球的自然地理分布地球的自然地理分布包括经纬度分布、气候分布、地形分布、地貌分布等。
其中,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地貌、植被和水文等。
4.地球的气候和天气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风向等;天气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区里瞬时的气象条件。
5.地球的地理环境问题地球的地理环境问题是指地球上发生的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
6.地球的资源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资源等;人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科技资源等。
7.地球的环境保护地球的环境保护是指对地球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
我们要正确利用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减少人类对地球的污染,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指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人类通过适应自然环境来生产生活,通过改造自然环境来提高生产力。
2.人类的聚居和迁徙人类的聚居和迁徙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迁移现象。
人类主要集中聚居在地球上的河流、湖泊、海洋、平原和丘陵地带,迁徙则是人口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流动。
3.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生产生活,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和贸易等。
4.人类的文化和文明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是人类在地球上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
5.人类的政治和行政人类的政治和行政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政治组织、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从本质上讲是永恒的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但是人类所能认识到的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
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为150亿光年。
光年:计量天体距离的一种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一、天体系统(一)天体类型天体:宇宙中的各种星体。
1、最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在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有巨大的质量)。
(1)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主要组成物质是氢和氦。
质量很大,凭肉眼能看到的天体,99%以上都是恒星。
从地球上看,恒星的相对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上,恒星不仅在星际间不停地运动,而且还有自转运动。
太阳是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2)星云太阳系以外银河系以内的气体尘埃,呈云雾状。
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质量大、体积大和密度小。
2、其他天体(1)行星围绕恒星运行,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物质。
不发光,以反射恒星光而发亮。
地球便是绕着太阳运动的行星之一。
(2)卫星围绕行星运行。
质量比行星更小。
(3)慧星围绕恒星运行。
质量很小。
呈云雾状。
彗星分为慧头和慧尾两部分。
慧头由慧核、慧发和慧云构成。
慧核是慧头的主要部分,由冰物质组成,接近恒星时,升华为气体。
哈雷彗星,曾回归。
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
(4)流星体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沿着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当它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而燃烧,绝大部分流星体在到达地面以前就已完全烧毁。
流星雨。
少数能落到地面上成为陨星。
陨星有石陨星(陨石)、铁陨星(陨铁)和石铁陨星(二)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的。
运动着的天体形成各级天体系统。
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1、地月系由地球及其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2、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八颗行星、矮行星和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等围绕太阳运动,构成太阳系。
矮行星:绕太阳公转,呈球形,不能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物体,比行星小的天体。
太阳系小天体:绕太阳公转,形状不规则,不能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物体,比矮行星小。
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小行星改称“太阳系小天体”。
“清除”指行星在公转区域中起着支配性德作用,周围物质都在其引力场的控制之下)3、银河系由银核、银盘和银晕等部分组成的扁圆盘状星系。
包括2000亿个恒星。
4、河外星系包括星系以及巨量的星际物质。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数百亿个类似银河系这样规模的天体系统,统称为河外星系。
5、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统。
人类目前所知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一)太阳系成员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
其它天体在太阳巨大引力的作用下,围绕太阳公转。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大质量的吸引小质量的。
)2、太阳系的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矮行星和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
3、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1)八颗行星都运行在地球公转轨道面附近,具有共面性。
(2)所有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具有同向性。
(3)除水星外,其他行星的偏心率都比较小,具有近圆性。
(4)太阳系中除太阳外,其他天体本身不发射可见光,都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从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看,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二)太阳(1)太阳的内部结构(内三层)从中心到边缘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
太阳的中心是核反应区。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能量通过辐射区、对流区向外传递。
(2)太阳的外部结构(外三层)人只能直接观测到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厚度由薄到厚,温度由低到高,亮度由亮到暗。
A、光球最内层。
厚度只有500千米,温度只有6000K。
光球的亮度最大。
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
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暗斑点,叫做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太阳活动中最明显、最基本的标志。
光球表面温度比较低的区域,比光球表面低1500℃左右,显得比光球暗。
黑子数目具有周期性,11年为一个周期。
黑子的大小不一,小的直径有2千米,大的直径3000~7000千米;寿命很短,几小时至几个月;一般成群出现;黑子有强大的磁场。
B、色球中间层。
玫瑰色。
有几千千米厚。
温度从里向外由四、五千度升高到几万度。
发出的可见光却很弱,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仪器才能看到。
色球层中有时会突然出现一些增大、增亮的斑块,称为耀斑(又叫色球爆发)。
耀斑:寿命从300秒到几分钟,其间面积、亮度增到极大,然后减弱、消失;周期与黑子一致,11年,出现的位置也与黑子对应。
还有一种从色球层内猛烈喷发出来、形如红色火焰的舌状气体柱,这种现象称为日珥。
耀斑和日珥都是太阳能量最强烈释放的形式。
太阳黑子和耀斑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日冕最外层。
温度极高,高达100万度。
气体呈完全电离状态。
厚度极厚,向外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那么远,亮度更暗,也只有在日全食或用日冕仪才能看到。
在100万度高温的作用下,热电离气体粒子形成高能带电粒子流,有极大的动能,高速冲向行星际空间,这就是所谓的“太阳风”。
太阳风:热电离的气体粒子高速向外冲出,速度约为350km/s以上,5~6天就可到达地球。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体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的基本能源,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的各种活动和变化总称为太阳活动。
(1)影响地球气候。
太阳活动异常,会使全球的天气与气候异常。
(2)扰乱地球电离层。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黑子具有强大的磁场、耀斑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风是高能带电的粒子流,当这些活动出现的时候,势必会对地球造成很大的影响。
(3)干扰地球磁场。
耀斑和太阳风活动剧烈时,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罗盘失灵,导航系统被破坏,威胁航海和航空的安全。
(4)产生极光。
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激发,产生极光。
(5)自然灾害。
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纪变化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活动有关。
(三)地球1、八颗行星按照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行星的分类按照行星的物理性质和距离太阳的远近分类(1)类地行星物理性质与地球类似,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2)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大,平均密度小。
包括木星和土星;(3)远日行星距离太阳远。
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体积和质量最小的是水星;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木星;卫星最多的土星;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海王星;唯一存在生命的是地球;表面温度最高的是金星;表面温度最低的是海王星;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平均密度最小的是土星。
3、只有一个地球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约为15º,大部分地区分布着液态水,非常适合生物的生长。
(2)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适度的引力吸引了较多的大气和水,形成了适宜的大气层。
大气成分适合生物呼吸。
( 3)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使地球上昼夜更替与季节轮回的节奏适度,地表温差变化幅度不太大,便于生物生长。
专题二地球的伙伴——月球一、月球(一)月球的概况1、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体积是地球的1/49,质量是地球的1/81,引力是地球的1/6。
引力小,无大气和液态水,只有两极有固态水。
月球表面上大气压力较小。
由于月球表面上没有大气,所以气温日较差大,太阳光笔直照射,无法传播声音,易受陨石撞击而留下环形山。
2、月球地貌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
最大的环形山是贝利环形山。
(二)月球的运动特征月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绕地球公,公转的周期为27.32日,称为恒星月。
恒星日指月球在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要的时间,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以恒星为参照点,月球中心由西向东连续两次通过某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叫做恒星月。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即为月球公转的周期。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和方向是一致的,均为自西向东。
所以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
二、月相(一)月相变化的原因1、月相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即为月相。
2、月相成因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月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暗的。
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
在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月球朝向地球并被照亮的部分的形状也随之变化。
这种变化视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而定。
它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②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二)月相变化的规律1、月相变化规律(1)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背着阳光,我们看不到它,这是新月,俗称朔。
新月发生在农历初一。
(2)月球转动,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照到阳光,且被照的部分越来越多。
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成直角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被太阳照到一半,我们就能看到半边月亮,这是上弦月,它发生在农历初七、八。
(3)当月球转到太阳相对的另一边,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且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全部被太阳照亮,我们能看到整个月半球,这叫满月,俗称望。
满月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4)月球继续转动,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照到阳光的部分越来越少,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又成直角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又能被太阳照到一半,我们就又能看到半边月亮,这叫下弦月。
它发生在农历二十二、三。
(5)下弦月以后,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照到阳光的部分越来越少,最后一点都照不到,月相及其变化农历上半月傍晚所见的月亮农历下半月黎明所见的月亮口诀:上上西西、下下东东上上西西:上弦月在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出现在西方天空,西半个月球发亮;下下东东:下弦月在下半夜至次日白天可见,出现在东方天空,东半个月球发亮。
2、朔望月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这样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平均时间为29.53日。
(三)对月相的利用1、利用月相变化的周期计时阴历或农历月,即以月相变化为基础,朔望两弦四相,每相大约相隔7日,星期由此演变而来。
2、利用月相可辩别方向根据月相的空间位置可以判断方向: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