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济南泉水聚落空间环境与景观的层次类型研究_张建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明湖的南门区段通过百花洲水面和 大明湖水面的视觉联系,将城市自由活动 空间和限定活动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大 明湖北岸历史上曾是济南八景之中“佛山 倒影”和“汇波晚照”水景胜地,如今在北 极阁、明湖楼、汇波门楼上也是隔湖体味城 市之中湖光山色的开放空间和名所胜地。
3.2 街巷中观层次的泉水聚居典型空间的 类型特征
是人们休闲娱乐、旅游的去处。
内,虽向群众开放,但是由
于位置比较隐蔽,氛围较
肃静,故景观为主,休闲为
辅。
街道层次与院落层次的泉
水空间与民居结合于一体,
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
上或独立,或连通,形成了点、线、面形态 俱全的泉位、泉池、河道、溪流、湖面水环 境系统。四大自然泉群在济南古城空间环 境中的影响作用以及它们在与城市公共生 活结合方式上的不同。具体在空间环境意 义方面可大致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5 护城河与广场空间融合
7 以护城河为自然边界的五龙潭公园
6 泉城广场区段护城河剖面视线分析
8 西护城河与趵突泉公园
南护城河西段南侧在20世纪90年代修 建了泉城广场,其北沿直接濒临河道,沿河 公共空间得到了进一步地扩大。空间相互 因借,人工喷泉与自然水系有机结合,使大 规模的城市文化活动能够在滨水环境中进 行,进一步突出了“泉城”的环境特色(图 5、6)。西护城河中段则是将封闭式管理的 五龙潭公园和城市道路一分东西,形成公 园透景视廊,扩大了城市公共水系透视空 间,也提高了公园的视觉效益(图 7、8)。
1) 城市层次:黑虎泉泉群、趵突泉泉 群、五龙潭泉群、大明湖、护城河水系。因 其或属于城市公共设施、历史名胜地;或位 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与景 观影响的意义重大。属于泉城聚居环境特 色的宏观层次。
2) 街巷层次:珍珠泉泉群。因其泉位 相对分散,大小诸泉泉水喷溢形成的溪流 穿墙越户,流淌于院落与街巷之间,逐步汇 聚成曲水亭街的沿街河道,经百花洲集中 水面后流入大明湖。是它所形成的水巷空 间环境,最为贴近于城厢市民的栖居生活, 又具有一定的街巷公共空间的价值意义, 属于泉城聚居环境特色的中观层次。
泉水脉系 相关分析
趵突泉泉群
五龙潭泉群
黑虎泉泉群
珍珠泉泉群
泉水脉系的 形态特征
主泉位声形俱佳,为 无明确的主泉位,但 主泉尺度有限,但声 主泉池方整且具有一定规 济南名泉之首,泉群 有 较 大 的 集 中 水 面 , 形俱佳,泉群相对集 模,平静涌出。支脉泉位散 相对集中,形态类型 泉群相对集中,泉位 中于护城河两岸和河 布于较大范围的街巷民宅
在泉城四大泉群体系之中,趵突泉和 五龙潭泉群的主脉系空间覆盖在封闭性管 理的城市公园之中,除护城河上的黑虎泉 群以外,珍珠泉主脉系空间虽然实行了便 于市民和游客观光游憩的开放性管理,但 因位于行政机关大院之中,与城市公共空 间连系不甚紧密。包括珍珠泉群内另一较 大的泉池——王府池子,虽然属于城市开 放的公共资源性质,但也是地处院落街巷 的深处,缺乏城市公共使用的便利性。泉水 作为聚落共有的生活资源,取水、洗濯等生 活活动的公共空间,受到街坊邻里的呵护 与关注。虽然 1936年济南已经开始有自来 水投入使用[5],但是这些泉水地段住民特有 的用水的便利条件,舒适的泉水小气候环
了城厢空间与自然泉水水系接触的界面, 起到了双倍的边缘效应。尤其是20 世纪80 年代修建的环城公园,将环城水系环境进 行了全面整治,有效地保护了古城的泉水 环境,大大方便了群众亲水近水活动的展 开。济南历代先民巧用自然,逐步形成且延 续发展了独特的泉水聚居环境模式。
2 泉城整体空间结构特征与泉水脉系空间 形态的层次性 2.1 古城遗存的空间结构与泉水脉系的形 态特征
与周边城市 公共环境要 素的关系
与城市广场相邻,作为广场的 对景和轴线的延伸。
在城市商业中心的西邻,位于 道路交叉口处,缓解建筑密集 的视觉冲突。
与城市地标建筑相结合,拉开景 观背景的水平与竖向的层次。
从空间布局来看,历史上的济南城厢 基本呈正方形态,原明德王府(清抚台衙门) 坐落在中轴线上,分布在城中的抚院、县衙 等省、府、县三级官署的各种行政机构、仓 廒和坛庙宗教建筑上百所处,另加大量的 民居院落。由于城内泉水脉系复杂,受地 下、地表自然水系的影响,街道和建筑并没 有围绕中轴线作对称布局。在干道层次上, 因有大明湖和五龙潭、珍珠泉水系的制约, 城内没有贯穿南北的道路,也没有穿越东 西的直线街道,形成了“四门不对”的自由 格局(图1、2)。城内一般街巷也结合泉水水 系脉络,依照建筑和泉水的走势,灵活曲 折,构成了较为自由的道路系统和变化丰 富的城市空间。在近代城市功能发展变化 的情况下,恒定的地质结构产生的泉水脉 系和深入住民心底的泉水情结所共同维系 的这种泉城 = 空间结构肌理的有机延续一 直到 20世纪80 年代末仍然清晰可见。时至 今日泉脉水系在城市环境特色之中依然发 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表1)。 2.2 济南泉水脉系在城市空间环境之中的 层次性分类
黑虎泉泉群位于城东南护城河一线, 水系与为纪念济南解放而修建的解放阁和 环城公园环境融为一体。解放阁以古城墙 为基座,与护城河水面标高相差十几米,有 效强化了纪念性建筑庄重挺拔的艺术效果 (图3)。公园绿地环境结合高差处理成台地 的形式,通过高低疏密的配置,将视线和游 线自然地引向下方的岸际泉畔和上方的楼 栏阁台(图4)。形成了泉城风光经典的标志 性地段,在城市宏观层次的意义上理当位 居三大泉群之首(表2)。
3) 院落层次:珍珠泉泉群脉系所属的 诸泉。泉群共有大小泉水 21 处,除珍珠泉 位于现人大机关(原明德王府、清抚台衙门) 院里,个别泉位于街巷的公共空间之中外, 大部分散布于周围的民居院落之内。这些 泉水密切结合于市民家庭生活,但并不直 接显露于城市公共空间之中,属于泉城聚 居环境特色的微观层次。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Y 2 0 0 2 F 0 3 )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济南,2 5 0 1 0 1 ) 收稿日期:2 0 0 7 - 0 4 - 0 3
1 泉城济南泉水聚居环境的历史沿革 济南因泉水众多以及泉水与城市环境
结合之密切而以“泉城”著称。泉城之“城” 当始于汉代县邑城制的“历下城”,宋代济 南升为府城,明代又成为省会,其城池规模 结构有扩大融合,城厢位置没有大的移动 变化。明代的历城既是济南府的倚郭县,又 是省府驻地,实行的是县、府、省会于一体 的辖地建制,于明初对济南进行了规模较 大的城市建设,洪武四年(1371 年)将原来 土质城墙改用砖石包砌,确定了明、清老城 厢的基本范围。[1]清代咸丰年间(1861年)又 在其外部复建外郭圩子墙,城厢范围与格 局基本如旧。[2]济南古城南有山峦相拥,地 势南高北低,其下为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 石灰岩单斜构造,在古城周围有数条断层 发育,形成地下水富集区的承压外溢。[3]古 城区内有五龙潭、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 四大自然泉群,其泉水脉系涌量较大,而且 泉位组团集中,常年喷涌。趵突泉、黑虎泉、 五龙潭三大泉群及护城河环绕城厢;珍珠 泉群居于城中;大明湖作为城中湖充盈于 城市的北部,占据了老城近1/3 面积,与护 城河共同构成了城厢的外廓,并结合南郊 山峦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历史城市 景观。高程上顺应南高北低的地势,城中多 余的溢水出北水门与城外水系相接。
市道路的间隔;绿化密集,内部景观较为封闭, 各处泉水串联于两岸。 相结合;一部分散布于民
拉开城市景观的横向层次。
作为城市的景观和空 居之间。只有进入到街道
间的背景,增加了城 或者庭院内部才能够看到
市竖向景观的层次。 泉水空间。
与城市功能 的结合方式
城市层次的泉水空间属于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生活结合于一体, 主泉位位于现政府机关院
泉城泉水的喷涌特点各不相同,趵突 泉“三窟鼎沸,水涌若轮”、珍珠泉“一泓 清浅漾珠圆”、黑虎泉“泉溢而出,澎湃万 状,像喷珠,似飘练”,可谓诸泉声形各异, 不胜枚举。其水环境尺度也大小不同;位置
85
建筑学报
设计研究 RESEARCHES IN DESIGN
表1 济南四大泉群泉水形态特征与城市空间的相对关系分析表
表2 城市宏观层次中的三大泉群的空间环境与景观特征分析表
泉群 环境关系
趵突泉泉群
与城市道路与 位于城市干道的交叉口处,古
古城墙和护城 城墙西南角外围临护城河转弯
河的关系 处。
五龙潭泉群
位于城市干道的交叉口处,西 城墙中段外护城河的西侧。
黑虎泉泉群
邻城市干道并与之平行,近古城 墙东南角的护城河的两侧。
与民居群落相互交织在 一起
泉水脉系对于 与城市道路处在同一视平线上,两个泉群南北 与城市道路高差较大, 主要分成两部分,主泉位
城市景观的 相邻,由城市道路间隔,两者的东侧边界为护 呈俯视角度,空间自 位于原德王府(现省人大)
作用
城河,既是泉水泄溢的通道,也作为泉群与城 由开放,由护城河将 大院内,园林与办公建筑
1 清代济南府城
3 隔护城河看解放阁 建筑学报
2 1911年济南城区
4 泉水与背景构图
86
3 不同层次的泉水聚居典型群落空间特征 的类型与景观分析 3.1 城市宏观层次的泉水聚居典型空间的 类型与景观特征
那些封闭管理的公园内泉水脉系,对 于城市聚居环境的改善和空间形态的影响 有一定程度的制约。那些可供无偿使用的 泉水空间与景观要素当是对于城市聚居环 境最具积极意义与产生重要作用的部分。
泉城济南泉水聚落空间环境与景观的层次类型研究
张建华 王丽娜
摘要 / 从自然泉水脉系与城市格局的形成及泉水所承担 的城市功能入手,阐述了泉城济南城市形态的历史沿革, 分析了泉水空间形态在聚落环境组织和城市景观形成中 的层次性作用。从类型学的角度,将不同的泉水聚居空 间类型加以分类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济南 泉水 聚落空间 城市景观 层次性 类型学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run of natural springs, the formation of urban pattern and the urban function assumed by springs, this paper makes an account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urban form of the springs city-Jinan,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t hierarchic influences of space form of springs on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 of settlement and form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It induces and sums up different types of springs settlement space in typology. KEYWORDS/ Jinan, springswaters. settlement space, urban landscape, hierarchic character, typology
丰富,呈面状展开。 在水面周围呈面状展 中,沿河呈线状展开。 之中,共同呈线流走街串
开。
巷汇入大明湖。
泉群与古城厢 位于城厢西南角城墙 位于城厢中西部城墙 位于城厢东南角城墙 位于城厢的中心位置
和圩子的位置 外
外沿
外沿
(城厢内)
关系
(城厢外圩子内)
(城厢外圩子内)
(城厢外圩子内)
泉群与民居群 泉群环境相对独立,民居群落位于泉群外围。 落的位置关系
历史上济南由县郡之制,尔后成为府 城和山东省省会,历史上主要是个封建统 治中心,各个时代工商业的发展,并没有导 致济南成为一个发达的经济都邑。[4]泉水在 城市功能宏观层面上,主要体现在军事防 御、城市景观和生活饮用水的保障三个方 面。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济南城市规模与 环境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代以来,工商 业的发达,交通量的增加和防御功能的消 失,城墙的功能被交通功能所取代。建国初 期,城墙拆除变成了马路,封闭的城市界域 开阔了,护城河及其与其水系相通的三大 泉群直接与新的环行道路空间相连,扩大
3.2 街巷中观层次的泉水聚居典型空间的 类型特征
是人们休闲娱乐、旅游的去处。
内,虽向群众开放,但是由
于位置比较隐蔽,氛围较
肃静,故景观为主,休闲为
辅。
街道层次与院落层次的泉
水空间与民居结合于一体,
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
上或独立,或连通,形成了点、线、面形态 俱全的泉位、泉池、河道、溪流、湖面水环 境系统。四大自然泉群在济南古城空间环 境中的影响作用以及它们在与城市公共生 活结合方式上的不同。具体在空间环境意 义方面可大致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5 护城河与广场空间融合
7 以护城河为自然边界的五龙潭公园
6 泉城广场区段护城河剖面视线分析
8 西护城河与趵突泉公园
南护城河西段南侧在20世纪90年代修 建了泉城广场,其北沿直接濒临河道,沿河 公共空间得到了进一步地扩大。空间相互 因借,人工喷泉与自然水系有机结合,使大 规模的城市文化活动能够在滨水环境中进 行,进一步突出了“泉城”的环境特色(图 5、6)。西护城河中段则是将封闭式管理的 五龙潭公园和城市道路一分东西,形成公 园透景视廊,扩大了城市公共水系透视空 间,也提高了公园的视觉效益(图 7、8)。
1) 城市层次:黑虎泉泉群、趵突泉泉 群、五龙潭泉群、大明湖、护城河水系。因 其或属于城市公共设施、历史名胜地;或位 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与景 观影响的意义重大。属于泉城聚居环境特 色的宏观层次。
2) 街巷层次:珍珠泉泉群。因其泉位 相对分散,大小诸泉泉水喷溢形成的溪流 穿墙越户,流淌于院落与街巷之间,逐步汇 聚成曲水亭街的沿街河道,经百花洲集中 水面后流入大明湖。是它所形成的水巷空 间环境,最为贴近于城厢市民的栖居生活, 又具有一定的街巷公共空间的价值意义, 属于泉城聚居环境特色的中观层次。
泉水脉系 相关分析
趵突泉泉群
五龙潭泉群
黑虎泉泉群
珍珠泉泉群
泉水脉系的 形态特征
主泉位声形俱佳,为 无明确的主泉位,但 主泉尺度有限,但声 主泉池方整且具有一定规 济南名泉之首,泉群 有 较 大 的 集 中 水 面 , 形俱佳,泉群相对集 模,平静涌出。支脉泉位散 相对集中,形态类型 泉群相对集中,泉位 中于护城河两岸和河 布于较大范围的街巷民宅
在泉城四大泉群体系之中,趵突泉和 五龙潭泉群的主脉系空间覆盖在封闭性管 理的城市公园之中,除护城河上的黑虎泉 群以外,珍珠泉主脉系空间虽然实行了便 于市民和游客观光游憩的开放性管理,但 因位于行政机关大院之中,与城市公共空 间连系不甚紧密。包括珍珠泉群内另一较 大的泉池——王府池子,虽然属于城市开 放的公共资源性质,但也是地处院落街巷 的深处,缺乏城市公共使用的便利性。泉水 作为聚落共有的生活资源,取水、洗濯等生 活活动的公共空间,受到街坊邻里的呵护 与关注。虽然 1936年济南已经开始有自来 水投入使用[5],但是这些泉水地段住民特有 的用水的便利条件,舒适的泉水小气候环
了城厢空间与自然泉水水系接触的界面, 起到了双倍的边缘效应。尤其是20 世纪80 年代修建的环城公园,将环城水系环境进 行了全面整治,有效地保护了古城的泉水 环境,大大方便了群众亲水近水活动的展 开。济南历代先民巧用自然,逐步形成且延 续发展了独特的泉水聚居环境模式。
2 泉城整体空间结构特征与泉水脉系空间 形态的层次性 2.1 古城遗存的空间结构与泉水脉系的形 态特征
与周边城市 公共环境要 素的关系
与城市广场相邻,作为广场的 对景和轴线的延伸。
在城市商业中心的西邻,位于 道路交叉口处,缓解建筑密集 的视觉冲突。
与城市地标建筑相结合,拉开景 观背景的水平与竖向的层次。
从空间布局来看,历史上的济南城厢 基本呈正方形态,原明德王府(清抚台衙门) 坐落在中轴线上,分布在城中的抚院、县衙 等省、府、县三级官署的各种行政机构、仓 廒和坛庙宗教建筑上百所处,另加大量的 民居院落。由于城内泉水脉系复杂,受地 下、地表自然水系的影响,街道和建筑并没 有围绕中轴线作对称布局。在干道层次上, 因有大明湖和五龙潭、珍珠泉水系的制约, 城内没有贯穿南北的道路,也没有穿越东 西的直线街道,形成了“四门不对”的自由 格局(图1、2)。城内一般街巷也结合泉水水 系脉络,依照建筑和泉水的走势,灵活曲 折,构成了较为自由的道路系统和变化丰 富的城市空间。在近代城市功能发展变化 的情况下,恒定的地质结构产生的泉水脉 系和深入住民心底的泉水情结所共同维系 的这种泉城 = 空间结构肌理的有机延续一 直到 20世纪80 年代末仍然清晰可见。时至 今日泉脉水系在城市环境特色之中依然发 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表1)。 2.2 济南泉水脉系在城市空间环境之中的 层次性分类
黑虎泉泉群位于城东南护城河一线, 水系与为纪念济南解放而修建的解放阁和 环城公园环境融为一体。解放阁以古城墙 为基座,与护城河水面标高相差十几米,有 效强化了纪念性建筑庄重挺拔的艺术效果 (图3)。公园绿地环境结合高差处理成台地 的形式,通过高低疏密的配置,将视线和游 线自然地引向下方的岸际泉畔和上方的楼 栏阁台(图4)。形成了泉城风光经典的标志 性地段,在城市宏观层次的意义上理当位 居三大泉群之首(表2)。
3) 院落层次:珍珠泉泉群脉系所属的 诸泉。泉群共有大小泉水 21 处,除珍珠泉 位于现人大机关(原明德王府、清抚台衙门) 院里,个别泉位于街巷的公共空间之中外, 大部分散布于周围的民居院落之内。这些 泉水密切结合于市民家庭生活,但并不直 接显露于城市公共空间之中,属于泉城聚 居环境特色的微观层次。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Y 2 0 0 2 F 0 3 )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济南,2 5 0 1 0 1 ) 收稿日期:2 0 0 7 - 0 4 - 0 3
1 泉城济南泉水聚居环境的历史沿革 济南因泉水众多以及泉水与城市环境
结合之密切而以“泉城”著称。泉城之“城” 当始于汉代县邑城制的“历下城”,宋代济 南升为府城,明代又成为省会,其城池规模 结构有扩大融合,城厢位置没有大的移动 变化。明代的历城既是济南府的倚郭县,又 是省府驻地,实行的是县、府、省会于一体 的辖地建制,于明初对济南进行了规模较 大的城市建设,洪武四年(1371 年)将原来 土质城墙改用砖石包砌,确定了明、清老城 厢的基本范围。[1]清代咸丰年间(1861年)又 在其外部复建外郭圩子墙,城厢范围与格 局基本如旧。[2]济南古城南有山峦相拥,地 势南高北低,其下为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 石灰岩单斜构造,在古城周围有数条断层 发育,形成地下水富集区的承压外溢。[3]古 城区内有五龙潭、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 四大自然泉群,其泉水脉系涌量较大,而且 泉位组团集中,常年喷涌。趵突泉、黑虎泉、 五龙潭三大泉群及护城河环绕城厢;珍珠 泉群居于城中;大明湖作为城中湖充盈于 城市的北部,占据了老城近1/3 面积,与护 城河共同构成了城厢的外廓,并结合南郊 山峦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历史城市 景观。高程上顺应南高北低的地势,城中多 余的溢水出北水门与城外水系相接。
市道路的间隔;绿化密集,内部景观较为封闭, 各处泉水串联于两岸。 相结合;一部分散布于民
拉开城市景观的横向层次。
作为城市的景观和空 居之间。只有进入到街道
间的背景,增加了城 或者庭院内部才能够看到
市竖向景观的层次。 泉水空间。
与城市功能 的结合方式
城市层次的泉水空间属于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生活结合于一体, 主泉位位于现政府机关院
泉城泉水的喷涌特点各不相同,趵突 泉“三窟鼎沸,水涌若轮”、珍珠泉“一泓 清浅漾珠圆”、黑虎泉“泉溢而出,澎湃万 状,像喷珠,似飘练”,可谓诸泉声形各异, 不胜枚举。其水环境尺度也大小不同;位置
85
建筑学报
设计研究 RESEARCHES IN DESIGN
表1 济南四大泉群泉水形态特征与城市空间的相对关系分析表
表2 城市宏观层次中的三大泉群的空间环境与景观特征分析表
泉群 环境关系
趵突泉泉群
与城市道路与 位于城市干道的交叉口处,古
古城墙和护城 城墙西南角外围临护城河转弯
河的关系 处。
五龙潭泉群
位于城市干道的交叉口处,西 城墙中段外护城河的西侧。
黑虎泉泉群
邻城市干道并与之平行,近古城 墙东南角的护城河的两侧。
与民居群落相互交织在 一起
泉水脉系对于 与城市道路处在同一视平线上,两个泉群南北 与城市道路高差较大, 主要分成两部分,主泉位
城市景观的 相邻,由城市道路间隔,两者的东侧边界为护 呈俯视角度,空间自 位于原德王府(现省人大)
作用
城河,既是泉水泄溢的通道,也作为泉群与城 由开放,由护城河将 大院内,园林与办公建筑
1 清代济南府城
3 隔护城河看解放阁 建筑学报
2 1911年济南城区
4 泉水与背景构图
86
3 不同层次的泉水聚居典型群落空间特征 的类型与景观分析 3.1 城市宏观层次的泉水聚居典型空间的 类型与景观特征
那些封闭管理的公园内泉水脉系,对 于城市聚居环境的改善和空间形态的影响 有一定程度的制约。那些可供无偿使用的 泉水空间与景观要素当是对于城市聚居环 境最具积极意义与产生重要作用的部分。
泉城济南泉水聚落空间环境与景观的层次类型研究
张建华 王丽娜
摘要 / 从自然泉水脉系与城市格局的形成及泉水所承担 的城市功能入手,阐述了泉城济南城市形态的历史沿革, 分析了泉水空间形态在聚落环境组织和城市景观形成中 的层次性作用。从类型学的角度,将不同的泉水聚居空 间类型加以分类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济南 泉水 聚落空间 城市景观 层次性 类型学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run of natural springs, the formation of urban pattern and the urban function assumed by springs, this paper makes an account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urban form of the springs city-Jinan,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t hierarchic influences of space form of springs on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 of settlement and form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It induces and sums up different types of springs settlement space in typology. KEYWORDS/ Jinan, springswaters. settlement space, urban landscape, hierarchic character, typology
丰富,呈面状展开。 在水面周围呈面状展 中,沿河呈线状展开。 之中,共同呈线流走街串
开。
巷汇入大明湖。
泉群与古城厢 位于城厢西南角城墙 位于城厢中西部城墙 位于城厢东南角城墙 位于城厢的中心位置
和圩子的位置 外
外沿
外沿
(城厢内)
关系
(城厢外圩子内)
(城厢外圩子内)
(城厢外圩子内)
泉群与民居群 泉群环境相对独立,民居群落位于泉群外围。 落的位置关系
历史上济南由县郡之制,尔后成为府 城和山东省省会,历史上主要是个封建统 治中心,各个时代工商业的发展,并没有导 致济南成为一个发达的经济都邑。[4]泉水在 城市功能宏观层面上,主要体现在军事防 御、城市景观和生活饮用水的保障三个方 面。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济南城市规模与 环境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代以来,工商 业的发达,交通量的增加和防御功能的消 失,城墙的功能被交通功能所取代。建国初 期,城墙拆除变成了马路,封闭的城市界域 开阔了,护城河及其与其水系相通的三大 泉群直接与新的环行道路空间相连,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