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王粲《登楼赋》和江淹《别赋》

合集下载

王粲《登楼赋》简析

王粲《登楼赋》简析

登楼赋一、作者介绍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因董卓劫持汉室君臣迁都,王粲随父由洛阳西至长安。

西京扰乱,遂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未被重用,羁留荆州达十五年之久。

后归曹操,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官至侍中。

王粲少有才名,身遭乱离,其诗辞气慷慨,部分诗作反映了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现实性比较强烈。

其小赋抒情真挚,风格清丽。

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与曹植并称“曹王”。

后人辑有《王侍中集》。

二、作品理解《登楼赋》是王粲滞留荆州、依附刘表所作,抒发了作者因战乱而漂泊异乡,对故土的浓重思念之情,倾吐了怀才不遇、宏图难展的苦闷。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自开篇至“曾何足以少留”,写登楼的缘起及眼中所见。

作者寄人篱下,百无聊赖,为“销忧”而登楼散心,结果事与愿违,眼前辽阔美丽的原野,非但没有使他获得清凉的慰藉,反而生出“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感慨,心中之“忧”随即而出,也奠定抒情基调,成为笼罩全文的文眼。

第二部分自“遭纷浊而迁逝兮”至“岂穷达而异心”,极写思乡怀旧之情。

前二句回忆往事,以一个“漫”字尽显作者去国怀乡、度日如年的心境。

结尾几句连用孔子厄陈叹归、钟仪囚晋仍奏楚音、庄舄显于楚而不忘越吟三个典故,说明思乡之情无论穷达,自古皆同。

第三部分自“惟日月之逾迈兮”至最后一句,感叹日月流逝,惧匏瓜之徒悬,冀王道一平,自己能够“假高衢而骋力”,但纷乱的现实击碎了他建功立业的梦想。

萧瑟秋风,惨惨天光之中,作者徘徊踯躅,满怀悲愤,夜半难寐,从中可以窥见建安时代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

本赋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通过写景以抒情,情景交融。

在写法上,有时虚实相间,如第一段中实写秋野景色;有时则由实转虚,如以“陶牧”、“昭丘”的古人故事暗示未遇明君的现实处境;有时明暗相映,如第一段的明朗之景与第三段中昏暗暮景,对感情的启动有感发之效;有时主客相兼,如第一、三段所写之景偏于客观描绘,而第二段中凭栏遥望所见,则属主观虚撰。

登楼赋ppt课件

登楼赋ppt课件
12
• 他感叹,如果天下安定了,就能回到朝思 暮想的故乡,不管路途有多遥远;如果天 下安定了,就能够贡献一己之心力,而不 是匏瓜徒悬,虚度一生。但他看不见希望, 只看见时局持续恶化,平野萧条荒凉,兵 士还在为了战争而奔走不息。于是从“登 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到“循阶 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忧愁竟 是不减反增了。
泛指农作物
华 实 蔽 野,黍 稷 盈 畴。
(放眼望去,)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农 作物遍布田野。
24
确实美 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 少留!
这地方确实美,但不是我的故乡, 竟不能让我短暂地居留。
25
• 我登楼向四面望啊,权且在这空闲的日 子消除烦忧。看这楼宇所处的地势啊,实 在是明亮宽敞而少有与它匹敌。它当着清 澈漳水的通畅流程啊,依靠着弯曲沮水中 的长洲。背面是隆起延伸的宽旷陆地,面 临着江岸的肥沃水流。向北远到陶牧之地, 向西连接到昭丘;花木果实遮蔽的田野, 黍稷庄稼充满田畴。虽然确实美好但不是 我的故乡啊,怎能使我片刻停留!
11
生于乱世而作哀诗
• 《七哀诗》(之一) •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
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 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 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 完! •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 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渭然伤心肝。
28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 赋中所思念的“吾土”、“旧乡”,可以指洛阳、 长安,也可指山阳高平,很难坐实。 《七哀》诗 写道:“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这里的 “中国”乃指中原,与“荆蛮”相对而言。可以 说是相对“荆蛮”而言的“中国”,亦即泛指黄 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登楼赋王粲赏析

登楼赋王粲赏析

登楼赋王粲赏析
《登楼赋》是中国古代唐代杰出的文人王粲创作的一篇名文,作品中对登楼时的万千景象和感受进行了深入的展示,其中所描绘的情景自然、芬芳,唤起读者的无限沉思。

《登楼赋》分为七节,以九折八拐的叙事方式,分别描写登楼前后对于美景的反应。

文章开始,作者形容如何看到了远方的美景,登高望远,撒落阳光,流连忘返,心旷神怡;接着,从楼上俯瞰,一席茶杯,一拨酒壶,及以四朵白菊花殷切地欢迎他,让他动感又感动;此外,作者还言犹在耳,形容了自然界及人界,有云卷云舒,有船过江;最后,作者发出惊叹,感叹世界的美,令人心生深思。

《登楼赋》的语言格调也是它的特色,文字沉郁而温润,节奏悠扬而舒缓,既有灵动,又有优美,抒发出深情款款的意境和情调,令读者感到一阵惊叹。

当今,人们仍然能够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田园的宁静,领略到作者的情思和趣味,这也成就了《登楼赋》深受百代之后人们的赞誉。

总而言之,《登楼赋》是王粲的代表作,表现出他精致的细腻的文学水平。

作品的情景描写细腻,合理,微妙,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的奥秘,永恒不变。

只有去体会这篇作品,才能够感受到自然美、深沉思索,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思念和终将过去的回忆,才能够形成一个深刻的印象。

同时,它也可以成为人们抒发心情、沉思、散步的好去处,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体会登高赋的美妙,体验作者情
怀滋味。

赏析王粲《登楼赋》

赏析王粲《登楼赋》

赏析王粲《登楼赋》前言赋体即非文非诗,但兼具诗与散文的特点。

既有散文的铺陈直述,又无严格的量度,并且兼有诗的音韵韵律。

两汉时期,由于政治上史无前例的大一统和经济上的高度繁荣,其统治者的学术思潮和赋考制度的推行,使其深受《诗经》、《楚辞》的影响。

由于先秦纵横家文章风格的熏染和碑志铭文的兴起,终于促成了两汉骚体赋、大赋、小赋的繁盛。

按照刘勰的看法,汉赋可以分为“抒志”与“察物”两大类。

王粲的《登楼赋》是一部著名的小赋,就是以“抒志”为代表的名篇。

一、创作背景王粲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陌生。

王粲出生于东汉末年的山阳高平,且自幼聪颖,十四岁就被当时的大文学家蔡邕所赏识。

这一点在《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中已有记载:王粲“少左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之异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赫,贵重朝廷,宾客盈座,常车骑填卷,阳粱在门,倒履相迎。

”这在那时来看,王粲的才气和履历都能引以为豪。

但就在他才华初显,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董卓乱政”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动乱,民众与百姓立即陷入了颠沛流离,水深火热之中。

初平四年,吕布袭杀董卓后,朝政陷入一片混乱,王粲被迫离开西京长安,前往荆州避难,依附在刘表身边。

但是刘表见他年幼体弱多病,气色不好,未加重用。

那对少年王粲是个极大的打击。

十多年来,他在荆州流寓定居,一直情绪低落,怀才不遇,思乡之情时常充盈在胸中。

而《登楼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二、创作意境这一主题贯穿于整篇《登楼赋》,是作者登楼所见所感的忧愤之情。

其一,作者王粲避难流徙荆州已逾十二年,思乡之情十分深切;二是天下大乱之时,自己空有一身雄韬伟略,却无用武之地,无处施展,正所谓“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谍之莫食”。

整篇登楼赋分为三段,各段意义鲜明,特点突出。

第一段写登楼时所见的平坦宽广的地形和美丽的景色;第二段由景感怀,抒发心中郁结深沉的怀归之情;第三段抒写时光易逝,人情易老,战乱尚未平息,空有雄心壮志而无处施展的愤懑之情。

大学语文之五 王粲《登楼赋》

大学语文之五 王粲《登楼赋》

21.03.2020
20
轶事二则
《博物记》:初,王粲与族兄凯俱避地荆州,刘表 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凯有风貌,乃 以妻凯。凯生业,业即刘表外孙也。蔡邕有书近万 卷,末年载数车与粲,粲亡后,相国掾魏讽谋反, 粲子与焉,既被诛,邕所与书悉入业。
《世说新语·伤逝》: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 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 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21.03.2020
21
王粲在投降曹操之前,一直是在失意中度日,后来, 自从来到曹操幕府工作后,命运有了实质性改变。 在短短的三五年时间里,他连升数级,最后成了 “建安七子”中政治地位最高的人,是唯一的封侯 者。这样的结局,恐怕是他在刘表手下工作时想都 不敢想的。
21.03.2020
22
后来得遇曹操的王粲更是士遇明主,《三国志.王粲 传》说:“王粲博物多识,问无不对。”大意是说, 王粲知识丰富,上面所问,无论民间风俗,战事, 文学无一不可应对。王粲自己也觉得平生学有所用, 有时竟狂悖自以管仲自比:并说:“帝王虽贤,非 良臣无以济天下”。
古赋又叫辞赋,篇幅很长,常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在韵文当 中常常夹着散文的形式,开头和结尾都是不押韵的散文,句 式以四言、六言为主,杂有五言、七言,或散文的句式,喜 用僻字。
六朝时期发展到俳赋,排偶相对,工整,在音律上也很讲究, 四六成文,四六相对,整齐对偶,声韵和谐,辞藻华丽,短 小精悍。
律赋:唐宋科举考试用的试体赋,在对仗工整、平仄和谐、 押韵上限制更严,主考官出八个韵脚,又叫八韵律赋。
文赋:中唐以后产生,韩柳提倡古文运动,在古文运动影响下, 赋也发生了变化。如杜牧《阿房宫赋》、苏轼《前赤壁赋》, 与汉赋接近,与六朝赋远;抒发情感,多用散文句式,押韵放 宽,是一个解放。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注音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注音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注音登楼赋原文及翻译赏析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

汉末三国时期的士人们有不少文采斐然者,他们留下的作品甚至流传后世,有些人就是因为其著作频频被词人提及。

本篇就来看看有哪些诗词提及了王粲的表字。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宋李清照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王粲的表字为“仲宣”,他在《登楼赋》中曾描写过自己凭栏远眺,其中也包含了对于当下际遇的忧虑】《满江红·暮雨初收》宋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王粲在音律方面留下的记载不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他喜好驴鸣之事】《短歌行赠王郎司直》唐杜甫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登楼赋》是王粲创作的名篇,“仲宣楼”这个典故更是频频被词人提及】《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唐杜甫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杜甫有三首诗词都提到了王粲,其中两首用典都是“仲宣楼”,春风回首感受的也是当年王粲的怅然】《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唐杜甫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其实这个“仲宣襟”还是与《登楼赋》有关,源自那句“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敞开衣襟拥抱北风,高处不胜寒呐】《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王粲登楼赋赏析

王粲登楼赋赏析

二、王粲〈登樓賦〉賞析(一)原文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

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背墳衍之廣陸兮,臨隰之沃流。

北彌陶牧,西接昭丘。

華實蔽野,黍稷盈疇。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

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

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

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歎音;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惟日月之逾遇兮,俟河清其未極。

冀王道之一平兮。

假高衢而騁力。

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

風蕭瑟而並興兮,天慘慘而無色。

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

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

夜參半而不寐兮,帳盤桓以反側。

(二)王粲生平與文學成就建安時期,曹操三父子以其政治地位和藝術實踐,總領文苑。

繞其周圍的作家,最著名的當屬「建安七子」,而王粲即七子中文學成就最顯著者。

以下即從其生命歷程與文學成就兩方面來分析1.生命歷程(1)居故鄉、徙長安、流寓荊州王粲為山陽高平人,其地約在今山東鄒縣西南。

出生於名門族之家。

曾祖王龔,東漢順帝時官居太尉,祖父王暢,東漢靈帝時任司空,父王謙任大將軍何進長史。

後董卓廢少帝,立獻帝,並於初平元年(一九○)挾獻帝西遷長安,王謙、王粲父子亦隨同西遷,時粲十四歲。

(十四歲前居故鄉)抵長安,粲盡露頭角。

名儒蔡邕不僅「倒屣迎之」,甚至想把「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其間,粲曾為司徒所辟召,又詔授為黃門侍郎,粲均辭而不就,旋與好友孫萌聯袂南下,投奔荊州,依附刺史劉表。

因劉表和王粲屬同鄉,又曾受學於粲之祖父暢,故粲流遷即奔赴荊州。

王粲居長安為十四至十七歲。

粲流寓荊州達十五年之久。

劉表幕府中文學之士,當無人能與王粲相抗衡。

故建安三年(一九八)長沙太守張羨起兵背叛劉表時,劉表即邀粲寫〈三輔論〉,申明「去暴舉順」之大義。

魏晋南北朝骈文名篇

魏晋南北朝骈文名篇

魏晋南北朝骈文名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学形式。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骈文名篇:
1、《洛神赋》:这是曹植的一篇骈文,描写了他与洛神相遇的故事,以及洛神的美貌和神态。

2、《登楼赋》:这是王粲的一篇骈文,描写了他登上城楼所见到的景色和感想。

3、《归去来兮辞》:这是陶渊明的一篇骈文,表达了他辞官归隐的决心和喜悦。

4、《闲情赋》:这是陶渊明的一篇骈文,描写了他对一位美丽女子的倾慕和相思之情。

5、《芜城赋》:这是鲍照的一篇骈文,描写了芜城的景象和历史。

6、《恨赋》:这是庾信的一篇骈文,描写了人生中的离别和遗憾。

7、《别赋》:这是江淹的一篇骈文,描写了人生中的离别之情。

8、《哀江南赋》:这是庾信的一篇骈文,描写了他对故国的怀念和哀思。

这些骈文名篇各有特色,有的描写细腻,有的情感真挚,有的思想深刻,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文翻译《别赋》原文、译文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文翻译《别赋》原文、译文

《别赋》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

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居人愁卧,怳若有亡。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译文】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事情,莫过于离别啊!况且秦、吴是那样绝远的国家,而燕、宋两地又相距千里。

有时春天的苔痕啊刚刚滋生,蓦然间秋风啊萧瑟初起。

因此游子离肠寸断,各种感触凄凉悱恻。

风萧萧发出与往常不同的声音,云漫漫而呈现出奇异的颜色。

船在水边滞留着不动,车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船桨迟缓怎能向前划动,马儿凄凉地嘶鸣不息。

盖住金杯吧谁有心思喝酒,搁置琴瑟啊泪水沾湿车前轼木。

居留家中的人怀着愁思而卧,恍然若有所失。

映在墙上的阳光渐渐地消失,月亮升起清辉洒满了长廊。

看到红兰缀含着秋露,又见青楸蒙上了飞霜。

巡行旧屋空掩起房门,抚弄锦帐枉生清冷悲凉。

想必游子别离后梦中也徘徊不前,猜想别后的魂魄正飞荡飘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

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

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译文】所以离别虽给人同一种意绪,但具体情况却千差万别。

至于那些骑乘骏马银鞍者,或者乘坐华美车子的富贵者,他们在长安的东都门外设帐饯别,在洛阳金谷园里置宴送别。

琴瑟箫鼓一齐演奏,歌女的随乐歌舞使佳人十分悲伤。

她们佩玉戴珠在暮秋显得非常富艳,身着罗绮在早春显得格外娇丽。

悲伤的歌声使马停止吃草而仰头静听,惊动得深渊的鱼儿也跳出水面聆听,到分手时含泪而别,同样感受到别离寂寞而伤神动情。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

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王粲《登楼赋》(刘)

王粲《登楼赋》(刘)
wwwciscocomicnd930最后赋文更深一层地点明了忧思的内涵是希冀时世早日清平以施展自己平生之才力但此种期望又迟迟不见到来今已感到所依非人而抱负难展因而不由得要气交愤于胸臆写得悲凉慷慨极富感染力历来与曹植的洛神赋并列一起被誉为建安辞赋最高成就的代表
王粲《登楼赋》
(一)作者简介
王粲(177-217), 字仲宣,出身于东汉的 上层官僚之家,父亲王 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东汉文学家,“建安七 子”之一。王粲强记默 识,善算术行文;有诗、 赋、论、议垂六十篇, 有《王侍中集》。
王粲死于壮年, 其死因被记载在东 汉名医张仲景的传 记中。其中言道, 张仲景凭自己多年 的医疗经验,渐渐 发现这位仅有二十 几岁的作家王粲隐 藏着可怕的“疠疾” 的病源。
有一天,他对王粲说:
“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 早治疗。如若不然,到了 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 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 去。现在服五石汤,还可 挽救。”可是王粲听了很 不高兴,自认文雅、高贵, 身体又没什么不舒服,便 不听他的话,更不吃药。
王粲之死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冬,王粲随曹操 征讨孙吴,次年春,在返回邺城途中病逝,时年四 十一岁。曹丕亲率众文士为其送葬。为了寄托对王 粲的眷恋之情,曹丕对王粲的生前好友们说:“仲 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 吧!”顿时,王粲的墓地上响起了一片嘹亮的驴叫 之声。这驴叫声响彻四野,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千 古绝唱。葬礼之后,曹植又作《王仲宣诔》,其中 说:“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分过友生。 庶几遐年,携手同征。如何奄忽,弃我夙零。”可 见其交情确实非同寻常。
王粲在赋中抒发的苦闷和怨愤,表达出 了封建社会中身处困境但心志甚高的文 人的共同感受,故颇能激起历代有志者 的强烈共鸣。“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 春来更远游。”(李商隐《安定城楼》) 王粲登楼,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典故。

2021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真题及答案

2021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真题及答案

2021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真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江南博哥)下列作品中,属于《诗经·王风》的是( )A. 《氓》B. 《君子于役》C. 《蒹葭》D. 《采薇》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项《氓》属于《诗经·卫风》.C项《蒹葭》属于《诗经·秦风》,D项《采薇》属于《诗经·小雅》。

1. 【单项选择题】下列作品中,属于《诗经·王风》的是( )A. 《氓》B. 《君子于役》C. 《蒹葭》D. 《采薇》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项《氓》属于《诗经·卫风》.C项《蒹葭》属于《诗经·秦风》,D项《采薇》属于《诗经·小雅》。

2. 【单项选择题】《郑伯克段于鄢》中,说出“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的是( )A. 郑庄公B. 郑武公C. 祭仲D. 公子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公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3. 【单项选择题】《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写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其妻的表现是( )A. 郊迎三十里B. 侧目而视,倾耳而听C. 清宫除道,张乐设饮D. 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C两项为其父母的表现,D项为其嫂的表现,B项为其妻的表现。

4. 【单项选择题】“揠苗助长”寓言出自( )A.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B. 《非攻(上)》C. 《邵公谏厉王弭谤》D. 《难一(节选)》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 【单项选择题】《逍遥游》中,欲让天下于许由的是( )A. 尧B. 舜C. 禹D. 汤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逍遥游》中有“尧让天下于许由”之句.正确选项为A。

6. 【单项选择题】《韩非子·难一》中,“难”的意思是( )A. 艰难B. 困难C. 难得D. 诘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韩非子》中的“难”篇,“难”意为诘难辩驳。

《登楼赋》全文注释、赏析

《登楼赋》全文注释、赏析

登楼赋王粲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

少时即有才名,曾受到蔡邕赏识,以文才而闻名天下。

与曹植合称“曹王”,“建安七子”之一,为“七子之冠冕”。

先依刘表,未被重用,后为曹操幕僚,备受曹操重用,官拜侍中,赐爵关内侯,在兴革制度、谋划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随曹操征吴,病死途中。

由于他亲历战乱,感受较深,部分作品感情深沉,慷慨悲壮,现实性较强。

有《王侍中集》。

登兹楼以四望兮①,聊暇日以销忧②。

览斯宇之所处兮③,实显敞而寡仇④。

挟清漳之通浦兮⑤,倚曲沮之长洲⑥。

背坟衍之广陆兮⑦,临皋隰之沃流⑧。

北弥陶牧⑨,西接昭丘⑩。

华实蔽野⑪,黍稷盈畴⑫。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⑬,曾何足以少留⑭!遭纷浊而迁逝兮⑮,漫逾纪以迄今⑯。

情眷眷而怀归兮⑰,孰忧思之可任⑱?凭轩槛以遥望兮⑲,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⑳。

路逶迤而修迥兮㉑,川既漾而济深㉒。

悲旧乡之壅隔兮㉓,涕横坠而弗禁㉔。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㉕。

钟仪幽而楚奏兮㉖,庄舄显而越吟㉗。

人情同于怀土兮㉘,岂穷达而异心㉙!惟日月之逾迈兮㉚,俟河清其未极㉛。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㉜。

惧匏瓜之徒悬兮㉝,畏井渫之莫食㉞。

步栖迟以徙倚兮㉟,白日忽其将匿㊱。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㊲,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㊳,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㊴。

循阶除而下降兮㊵,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㊶。

【作品注释】①兹:此。

②聊:姑且,暂且。

暇日:假借此日。

暇:通“假”,借。

③斯:这。

④寡:少。

仇:匹敌。

⑤挟:带。

清漳:指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阳,经江陵注入长江。

浦:河流注入江海的地方。

⑥倚:靠。

沮: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阳,与漳水会合后注入长江。

⑦坟:高地。

衍:低平之地。

⑧皋:水旁边。

隰:低湿之地。

⑨弥:终,极尽。

陶牧: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

牧:郊外。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登楼赋原文及翻译《登楼赋》是汉魏之际文学家王粲的作品。

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登楼赋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登楼赋原文: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中心思想: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

登楼赋翻译: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

(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

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

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

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

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

王粲《登楼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王粲《登楼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王粲《登楼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王粲:登楼赋王粲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这是王粲流寓荆州时所写的一篇登楼感怀之作。

据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当写于建安十一年(206)。

王粲出身名门,才高志大,但生逢汉末乱世,司徒征召他不应,任为黄门侍郎他不就,而决意前往荆州依刘表。

写此赋时,他已来荆州十四年,却仍然未得到重用。

登高临远,触景兴悲,千感万慨,齐集心头,于是写下了这篇“声激而悲”(林纾语),传诵千古的名作。

全文329个字,悲慨淋漓地抒发了他登楼远望时所兴发的故园之思、乱离之感,倾吐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文章开首即唱叹有情地写道:“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销忧”二字,既道出了登楼的目的,也为全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同时,作者郁积胸中的忧怨已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

起笔一石三鸟,可谓先声夺人,故刘勰称“仲宣靡密,发端必遒”(《文心雕龙·诠赋》)。

继之,写城楼所处的自然环境,实即登楼所见。

这里地势宽敞显豁,楼筑在清澈的漳水之滨,沮水也在附近蜿蜒流过。

王粲《登楼赋》

王粲《登楼赋》

王粲《登楼赋》教案一、教学目的1.简要了解中国文学史中“赋”这一文体的发展概况。

2.了解王粲的生平和文学上的成就。

3.体会作者在赋中所抒发的情感和心情。

二、王粲简介王粲(177—217),东汉末年文学家。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邹县)人。

先随献帝西迁长安,后因董卓党人李傕、郭氾举兵作乱,困扰长安,他南迁荆州,依附刘表门下十五年,一直未被重用。

刘表死后,归事曹操,任右丞相椽,赐爵关内侯,又升军谋祭酒。

曹丕立魏国时,官侍中。

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文学创作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

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

王粲为“七子之冠冕”。

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刘勰说他“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早七子之冠冕”。

三、赋简介赋,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

它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

”赋的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

“铺采离文”,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极力渲染夸张。

此为形式上的特点;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及到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此为内容上的特点。

最早以赋名篇的当为战国荀卿的《赋篇》,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当时颇为盛行。

以后或向骈文方向发展,或进一步散文化。

接近散文的为“文赋”,接近与骈文的为“骈赋”、“律赋”。

四、解题《登楼赋》为王粲在荆州依附刘表时登当阳城楼所作。

王粲本汉末三公王畅之孙,幼有才华,为时贤推重。

刘表系皇族支裔,故时局扰乱时,士类争相趋附。

但此人“外貌儒雅,内多疑忌”,身无济世之才,又无知人之明,满怀大志的王粲一直被屈抑下僚,不被重用。

于是写下这篇登楼之作,抒发了作者登楼时所兴起的相关之思和离乱之感,倾吐了怀才不遇郁闷及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大学语文02江淹《别赋》

大学语文02江淹《别赋》

江淹突出的文学成就表现在他的 辞赋方面,与鲍照并称。南朝辞 赋发展到“江、鲍”,达到了一 个高峰。江淹的《恨赋》、《别 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
鹤赋》均是南朝辞赋的佳作。
江淹的作品,据《自序传》说有十卷,这是江淹在齐代时的记 录。据《梁书·江淹传》记载,“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 后集”,可知他后来又有新的作品,自己辑录为前后两集。 《隋书·经籍志》云:“《江淹集》九卷,《江淹后集》十 卷。”《旧唐书》记载“《江淹前集》十卷,《江淹后集》十 卷”。唐朝之后,大多记载为十卷。明胡之骥著有《江文通集 汇注》。据《梁书》本传,他还著有《齐史·十志》,今佚。
相关资料:
○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 何!”取诸目前,不雕琢而自工,可谓天然之句。 ●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三 ● 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观之如明霞散绮,讲之 如独茧抽丝。 ●
三、延伸阅读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 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正文已经经简明扼要字字珠 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
01
韩国:指聂政刺死侠累 02
赵厕:指豫让谋刺赵襄
事。韩国严仲子与韩相
子的故事。战国时豫让
侠累有仇,严遂以百金
事晋智伯,智伯以国士
结交聂政。聂感其意而
之礼待他。后来智伯被
辞其金,为之刺侠累。
赵襄子所灭,豫让遂变
姓名为刑人,入襄子宫
中涂饰厕所,欲伺机刺
襄子。
吴宫:指专诸刺杀吴王僚的典故。战国时吴国公子光想谋夺吴 国王位,乃使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于公子光所设宴席上刺死 了吴王僚。专诸亦为吴王手下所杀。
二、文本讲读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 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正文已经经简明扼要字字珠 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

《登楼赋》原文翻译鉴赏

《登楼赋》原文翻译鉴赏

《登楼赋》原文|翻译|鉴赏《登楼赋》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楼赋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登楼赋》原文两汉:王粲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登楼赋》译文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

(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

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

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

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

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

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

王粲《登楼赋》原文译文赏析

王粲《登楼赋》原文译文赏析

王粲《登楼赋》原文|译文|赏析《登楼赋》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登楼赋》原文两汉:王粲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译文及注释译文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

(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

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

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

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

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

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

(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

登楼赋

登楼赋

登楼赋登楼赋[东汉]王粲【作者小传】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邹县西南)人。

少有才名。

汉献帝初平初,因董卓劫持汉室君臣迁都,随父由洛阳西至长安;西京扰乱,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未被重用,羁留荆州达十五年之久。

后归曹操,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官至侍中。

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其诗辞气慷慨,有部分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之作,现实性比较强烈。

其赋抒情真挚,风格清丽。

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与曹植并称曹王。

明人辑有《王侍中集》。

【题解】王粲怀抱用世之志,南下依附刘表,未得重用,心情郁闷。

建安九年(204),即来到荆州第十三年的秋天,王粲久客思归,登上当阳东南的麦城城楼,纵目四望,万感交集,写下这篇历代传诵不衰的名作。

因作者身当乱世,亲历离乱,又怀才不遇,宏图难展,所以赋中充盈着沉郁悲愤的失意之叹。

但这种情绪并不消沉,它源于作者乘时而起,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是建安时代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的反映。

作为一篇抒情小赋,作者把内心感情的抒发,与有明暗虚实变化的景物描写结合起来,或情随景迁,或因情设景,使全篇惆怅凄怆的愁思更加真切动人,故能激起历代文化人的共鸣。

【原文】登兹楼以四望兮[1],聊暇日以销忧[2]。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3],倚曲沮之长洲[4]。

背坟衍之广陆兮[5],临皋隰之沃流[6]。

北弥陶牧[7],西接昭丘[8]。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9]。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10]。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11]。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12]。

钟仪幽而楚奏兮[13],庄舄显而越吟[14]。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15]。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16],畏井渫之莫食[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赋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三个与汉赋不同的 特点:一是抒情性大大加强;二是体制篇幅上趋于短小, 长篇巨制的大赋的数量逐渐减少;三是由于受到骈文的影 响,句式上逐渐骈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赋体,即骈赋 。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数量众多,影
响最大者有曹植的《洛神赋》、王粲的《登楼 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鲍照的《芜城 赋》、江淹的《别赋》《恨赋》、庾信的《小园 赋》、《哀江南赋》。其中王粲的《登楼赋》更 以严密的章法,鲜明的情景,精粹的文辞,被誉 为“魏晋之赋首”。晋代陆云在同他的兄长陆机 切磋文章技巧时,就以它作为标的,说“《登楼》 名高,恐未可越尔”。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 龙· 诠赋》,以王粲列为第一家。李商隐《安定城 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鹓雏竟未休。
不觉白日西沉。只见晚风萧瑟,天色惨淡;走兽 寻伴,翔鸟归林;农夫荷锄既归,征人奔波未息。 作者由仰观而俯察,既写所见,又写所闻,缘情 体物,以景烘情,展示一幅寂寥凄寒的异乡晚景, 为下面描写内心情感渲染了气氛。“凄怆”、 “忉怛”、“憯恻”皆直言此时情怀,使情与景 融合得紧密无间。最后,怀着一腔悲愤的作者终 于循阶下楼,但文章并未随登楼活动的结束而匆 匆作收。结尾两句,由傍晚下楼过渡到夜半不能 成眠,补叙了愁思的绵邈无尽,全文也在惆怅悲 凉的气氛中结束。 艺术特点:综观全篇,作者是带着忧思登楼,由 怅望、而沉思、而徘徊,最后仍带着排遣不去的 忧思下楼,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
淹《別賦》赏析
离愁别恨,在古代一直是诗文所表现的主要题材 之一,因为生离死别实为人生的一大憾事。在交 通还很落后的时代,出门不易,离别之情就更为 强烈。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连篇累牍地在诗文中 倾诉离别的悲苦;而吟诵离别的诗文,又能引起 人们广泛而强烈的共鸣。江淹的《别赋》就是这 类诗文中的一篇名作。 江淹父亲康之虽也做过县令,但不幸早逝,使他 “少孤贫”,成为“蓬户桑枢之民,布衣韦带之 士”。早年他怀着一颗受欺凌的心,细细品尝着 人生的况味,终于写出了《别赋》《恨赋》这两 篇描绘人生憾事的力作。齐梁时他官运渐亨通, 高官厚禄,志得意满,使他把早年的痛苦经历早 已臵之脑后,
山川确美,非我故土,又何尝值得我有片刻眷恋 啊!作者为“销忧”而登楼远眺,然而异乡美景 未能消去满怀愁绪,反倒勾起浓郁的思乡之情。 这种感情在第二段表现得更为强烈。 第二段写思乡怀归的无限忧愁。遭纷浊而迁逝兮 ,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 任? 首四句用“遭纷浊”交代迁徙流亡的缘由;用 “漫逾纪”说明流亡荆州的长久,进而发出思家 心切,忧思难任的深沉感慨。中八句回到凭栏遥 望,进一步表现思乡怀归的情愫。凭轩槛以遥望 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 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王粲的故乡和当时帝 都皆在荆州之北,迎着北风敞开衣襟,
诗人用王粲和贾谊两个典故,以贾谊、王粲自比, 才高志远而不得施展。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 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 不为汉文帝所采纳,李商隐应博学鸿词科试而名 落孙山;王粲避乱至荆州,依附刘表,李商隐赴 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 到元代,郑光祖以此为题材,编了一出杂剧《王 粲登楼》,开了敷演赋意为舞台艺术的先例。《 登楼赋》于是盛名远播。 王粲在十七岁时遭逢董卓作乱,不得已逃离长安 到荆州避难。亲眼目睹了汉末军阀肆恶、荼毒生 灵情状。他在《七哀诗》中就曾记述了“出门无 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惨象。他在国家蒙难,自 身又多年远适他乡的情况下,
也使他“才思微退”,再也写不出好的篇章, 最后落下了个“江郎才尽”的典故。 这是一篇著名的抒情小赋。齐梁之际,赋摆脱 传统板滞凝重的形式向抒情言志的小赋发展过渡 ,并用以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受。这篇赋便 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 理刻划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 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 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结构上,可以分为 三个层次九小段,这篇作品由九段组成,分别铺 叙、形容富贵者之别、刺客之别、夫妻之别、成 仙者之别、情人之别 首段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定一篇之 基调,总括全文内容,出句不凡,
也使他的报国热情越发强烈。他渴望统一,希冀 在清明的政治环境中施展才力。他借用典故抒发 不能为世所用的焦虑,并领贯以“冀”、“惧”、 “畏”等词,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透露交织 于内心深处的希望与失望的真实感情。至此,忧 思流溢笔端,已向纵深拓展。所忧已不啻有家难 归,而且包容国事之忧,个人处困顿、受压抑的 身世之忧。末十四句写异乡晚景,倾吐郁积伸的 满腔悲悲愤。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 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 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 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 盘桓以反侧。作者心情沉重,徘徊楼上,
又迥异于白帝城楼依山而建,高耸于彩云缭绕之 间。作者抓住这座城楼所处地势显豁开阔,其它 城楼难以匹敌的特点,着力描写城楼所处的地理 形势:城楼临近清澈的漳水支流,背靠曲折的沮 水中的长洲,北面是高而平旷的广阔原野,南面 是河流所经的低湿水涯。四周景物,依次写来, 一句一景,如展画卷。“挟”、“倚”、“背”、 “临”等词,交代了方位,也使河流沃野映带于 城楼四周。千里沃野再点缀上“华实”、“黍 稷”,一幅遍地果实累累、漫野禾黍离离的丰收 图景便宛然如在目前。段末,作者以腾挪跌宕的 笔势,陡引出对人生遭际的喟然长叹,虽信美而 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登楼赋》体制短小,全文仅三段,一段一韵, 以白昼、黄昏、深夜的时间转移和登楼、览观、 下楼的活动先后为序,依次描述,逐层扩展,颇 有章法。 作者打破传统赋体过分铺张的旧格,开篇入题,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假日以销忧。起头两句就勾 画出为销忧而登楼四望的自我形象。句中“忧” 字,统摄全文。接着宕开一笔,不说忧从何来, 而是转捩到对楼上四望所见之景的描绘。览斯宇 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 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当 阳城楼矗立于千里沃野之上,它既不象岳阳楼傍 湖而起,下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水;
原来刘表其人“外貌儒雅,心多疑忌”(《魏 志·刘表传》),对于王粲这样的名门公子,一 时尚能礼遇,却不可能加以重用。而王粲又偏 “貌寝”,仪表上略差些,就更为刘表所轻。时 间一长,王粲就感到自己受了冷落。这种境况, 对于政治上不甘寂寞的人来说,实在是难以长期 忍受的。所以,“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 少留”,这话至少一半是从政治上说的。意思是 荆州的政治环境使他不能久留。他在赋中还说要 “假高衢而骋力”,又说“惧匏瓜之徒悬”、 “畏井渫之莫食”,都表现了求取功名的内心愿 望。总之,在《登楼赋》的思乡怀土内容中,很 大程度上包含著作者因功名不遂而产生的怀才不 遇成分。
二、写景与抒情契合巧妙。如上所说,此赋的三 个段落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三个层次;而其中的 景物描写,也随著作者思路的转进和感情的发展, 表现了不同的色调和风貌。如第一段的景物描写, 是为抒情主体“四望”而展开的,重在衬托“显 敞”和“信美”两点,所以就写“通浦”、“长 洲”、“广陆”、“沃流”、“华实蔽野”、 “黍稷盈畴”等等。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是配合 着“怀归”、“怀土”之思的,所以就写“平原 远”、“路逶迤”、“高岑”、“修迥”等。至 于第三段,作者的情绪已发展到“心凄怆”、 “意忉怛”的程度,所以景物描写也一变而为 “风萧瑟”、“天惨惨”,白日西匿、鸟兽狂顾 等。它们不仅具有陪衬意味,
王粲春来更远游 《 登 楼
赋》浅析
赋是文体的一种,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诗经》是赋的远源 ,《楚辞》是赋的近源.这就是辞赋并称,或者把“赋”称为“辞”的原因,如《归去 来兮辞》.赋与诗从形式体裁上比较好分别,但与辞却界限不清.我们可以表现手法 、语言形式来对赋与辞进行比较.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一大文学成果,是南方 的诗,《诗经》以北方为主.但楚辞在思想内容上没有“诗”那样纯正,而有诡异谲 [jué ]怪等类的内容,长于言幽怨之情.楚辞继承了《诗经》的“赋”也就是铺陈的 手法,铺陈、排比人天神鬼、城廓山川、车门服饰、心情神态.“汉赋”也继承了《 诗经》铺陈的手法,铺陈、排比都城宫室、珍禽异兽、珠宝器物、异域人事、山 水形势.同时也继承了“楚辞”浪漫主义的夸张、想象、瑰异的特征.刘勰《文心 雕龙》“赋”的定义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即指赋的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 从汉赋到唐宋的赋都是如此,可以说这特点贯串了整个赋史.例如扬雄《解嘲》就 是铺陈排比许多故事来为自己的“为官之落拓”辩解,江淹《别赋》就是用许多 典故来铺陈各种离愁别绪 .
伫立怅望,正表示他对故都、家乡的眷恋。他穷 极目力,眺望家乡,无奈关山重迭,遮住望眼, 他遐思冥想,渴望归去,无奈路长水远,欲归不 得。一个“悲”字,点明有家难归的无限哀愁。 “涕横坠而弗禁”,说明作者不断加深的乡关之 思已趋饱和。文章由景物描绘转到对内在情感及 外在形象的直接摹写,过渡自然妥帖。末六句借 用古人身处异域而不忘故国的典故,说明思恋故 土乃人之常情。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 兮,岂穷达而异心! 这里,作者写了客居之人的两 种境遇,一是孔丘、钟仪,他们困窘失意,倍思 故国:一是庄舃,他虽得意,仍思乡不已。
作者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古人,以古人的思乡衬 托自己,进而引发出对人生的思索:穷达虽异, 思乡情同。写到这里,一种由思乡而触起的坎坷 不遇、怀才莫展的愁思油然而生,文章也转入第 三段。 第三段的前六句抒写期望时世清平,使自己得以 施才建功的迫切心情。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 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 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王粲流落荆州十余 年,期间世族官僚、豪强地主割地分疆,逐鹿中 原,统一的帝国长期陷于分裂。王粲忧虑时局, 迫切望治。相传混浊的黄河之水千年一清,而河 清又是国安的预兆。一个“俟”字,和盘托出作 者不衰的忧国之情。国家的动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