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登楼赋

合集下载

王粲《登楼赋》简析

王粲《登楼赋》简析

登楼赋一、作者介绍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因董卓劫持汉室君臣迁都,王粲随父由洛阳西至长安。

西京扰乱,遂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未被重用,羁留荆州达十五年之久。

后归曹操,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官至侍中。

王粲少有才名,身遭乱离,其诗辞气慷慨,部分诗作反映了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现实性比较强烈。

其小赋抒情真挚,风格清丽。

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与曹植并称“曹王”。

后人辑有《王侍中集》。

二、作品理解《登楼赋》是王粲滞留荆州、依附刘表所作,抒发了作者因战乱而漂泊异乡,对故土的浓重思念之情,倾吐了怀才不遇、宏图难展的苦闷。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自开篇至“曾何足以少留”,写登楼的缘起及眼中所见。

作者寄人篱下,百无聊赖,为“销忧”而登楼散心,结果事与愿违,眼前辽阔美丽的原野,非但没有使他获得清凉的慰藉,反而生出“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感慨,心中之“忧”随即而出,也奠定抒情基调,成为笼罩全文的文眼。

第二部分自“遭纷浊而迁逝兮”至“岂穷达而异心”,极写思乡怀旧之情。

前二句回忆往事,以一个“漫”字尽显作者去国怀乡、度日如年的心境。

结尾几句连用孔子厄陈叹归、钟仪囚晋仍奏楚音、庄舄显于楚而不忘越吟三个典故,说明思乡之情无论穷达,自古皆同。

第三部分自“惟日月之逾迈兮”至最后一句,感叹日月流逝,惧匏瓜之徒悬,冀王道一平,自己能够“假高衢而骋力”,但纷乱的现实击碎了他建功立业的梦想。

萧瑟秋风,惨惨天光之中,作者徘徊踯躅,满怀悲愤,夜半难寐,从中可以窥见建安时代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

本赋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通过写景以抒情,情景交融。

在写法上,有时虚实相间,如第一段中实写秋野景色;有时则由实转虚,如以“陶牧”、“昭丘”的古人故事暗示未遇明君的现实处境;有时明暗相映,如第一段的明朗之景与第三段中昏暗暮景,对感情的启动有感发之效;有时主客相兼,如第一、三段所写之景偏于客观描绘,而第二段中凭栏遥望所见,则属主观虚撰。

王粲的登楼赋的内容_王粲的诗

王粲的登楼赋的内容_王粲的诗

王粲的登楼赋的内容_王粲的诗《登楼赋》是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的作品,表达了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的情感。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王粲的登楼赋的内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王粲的登楼赋的内容《登楼赋》是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的作品,表达了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将其内心深处的因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积郁的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的忧虑倾注于诗赋之中,作者在抒发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述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首诗赋的创作背景为王粲依附于荆州牧刘表时期。

汉献帝兴平元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祸乱关中,王粲被迫离开长安,南下投靠刘表。

到达荆州后,刘表并不赏识王粲的才能,未能重用他,王粲自此流落襄阳十余年,心情愤懑。

建安九年,是王粲来到荆州的第十三个年头,长期客居他乡,登上麦城城楼的王粲,纵目四望,万感交集,于此地写下这篇历代传诵不衰的名作。

《登楼赋》以铺叙的手法,由登楼极目四望而生忧时伤事之感,将眷恋故乡、怀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词句之间各有重点,深挚的感情,娓娓道来,感人至深。

全篇抒情意味很浓郁,“忧”字贯穿全篇,风格沉郁悲凉,语言流畅自然,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

王粲的诗王粲是建安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号称“七子之冠冕”,其诗在建安诗坛独树一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王粲的诗可以分为两期三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五言诗苍凉悲慨,志深笔长,前期的四言诗情至语质,文当而整。

后期的五言诗莽苍雄阔,笔势浩荡。

我们既要重视以《七哀诗》其一、其二为代表的前期诗作,也应该给以《从军诗》为代表的后期诗作以充分评价,因为它们分别体现了建安诗风的两个方面。

《七哀诗》的产生往往是伴随着战争、兵畿,接下来就是朝代的更替,或者是朝廷的衰败,其作用就如同是摄像机、麦克风和新闻特写,既有文学性,又有新闻性,从建安七子的王粲,到晋朝的张载,在到唐朝的杜甫,《七哀诗》的形式、内容、水平在一步步扩大、充实、提高。

《登楼赋》

《登楼赋》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 一平兮, 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 一平兮 , 假高衢而骋力 。 惧匏瓜之徒悬兮 , 畏 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 白日忽其将匿。 井渫之莫食 。 步栖迟以徙倚兮 , 白日忽其将匿 。 风萧瑟而并兴兮, 天惨惨而无色。 风萧瑟而并兴兮 , 天惨惨而无色 。 兽狂顾以求 群兮, 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其无人兮, 群兮 , 鸟相鸣而举翼 。 原野阒其无人兮 , 征夫 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 意忉怛而僭恻。 行而未息 。 心凄怆以感发兮 , 意忉怛而僭恻 。 循阶除而下降兮, 气交愤于胸臆。 循阶除而下降兮 , 气交愤于胸臆 。 夜参半而不 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本文的语言平易晓畅 俊逸清新, 本文的语言 平易晓畅 , 俊逸清新 , 字里行间 平易晓畅, 饱含着深沉的感情,情真语至,使人读之泪下。 饱含着深沉的感情,情真语至,使人读之泪下。 本文还采用每段换韵的形式, 本文还采用每段换韵的形式 , 对于表现诗人 情绪的转换,也起了很好的配合作用。 情绪的转换,也起了很好的配合作用。
王粲《登楼赋》的出现, 王粲《登楼赋》的出现,显示了建安时 期抒情小赋在艺术上的成熟, 期抒情小赋在艺术上的成熟,标志着赋体文 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 登 楼 赋 》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 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 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 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 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 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 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王粲登楼赋赏析

王粲登楼赋赏析

二、王粲〈登樓賦〉賞析(一)原文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

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背墳衍之廣陸兮,臨隰之沃流。

北彌陶牧,西接昭丘。

華實蔽野,黍稷盈疇。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

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

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

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歎音;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惟日月之逾遇兮,俟河清其未極。

冀王道之一平兮。

假高衢而騁力。

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

風蕭瑟而並興兮,天慘慘而無色。

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

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

夜參半而不寐兮,帳盤桓以反側。

(二)王粲生平與文學成就建安時期,曹操三父子以其政治地位和藝術實踐,總領文苑。

繞其周圍的作家,最著名的當屬「建安七子」,而王粲即七子中文學成就最顯著者。

以下即從其生命歷程與文學成就兩方面來分析1.生命歷程(1)居故鄉、徙長安、流寓荊州王粲為山陽高平人,其地約在今山東鄒縣西南。

出生於名門族之家。

曾祖王龔,東漢順帝時官居太尉,祖父王暢,東漢靈帝時任司空,父王謙任大將軍何進長史。

後董卓廢少帝,立獻帝,並於初平元年(一九○)挾獻帝西遷長安,王謙、王粲父子亦隨同西遷,時粲十四歲。

(十四歲前居故鄉)抵長安,粲盡露頭角。

名儒蔡邕不僅「倒屣迎之」,甚至想把「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其間,粲曾為司徒所辟召,又詔授為黃門侍郎,粲均辭而不就,旋與好友孫萌聯袂南下,投奔荊州,依附刺史劉表。

因劉表和王粲屬同鄉,又曾受學於粲之祖父暢,故粲流遷即奔赴荊州。

王粲居長安為十四至十七歲。

粲流寓荊州達十五年之久。

劉表幕府中文學之士,當無人能與王粲相抗衡。

故建安三年(一九八)長沙太守張羨起兵背叛劉表時,劉表即邀粲寫〈三輔論〉,申明「去暴舉順」之大義。

登楼赋王粲赏析

登楼赋王粲赏析

登楼赋王粲赏析
《登楼赋》是中国古代唐代杰出的文人王粲创作的一篇名文,作品中对登楼时的万千景象和感受进行了深入的展示,其中所描绘的情景自然、芬芳,唤起读者的无限沉思。

《登楼赋》分为七节,以九折八拐的叙事方式,分别描写登楼前后对于美景的反应。

文章开始,作者形容如何看到了远方的美景,登高望远,撒落阳光,流连忘返,心旷神怡;接着,从楼上俯瞰,一席茶杯,一拨酒壶,及以四朵白菊花殷切地欢迎他,让他动感又感动;此外,作者还言犹在耳,形容了自然界及人界,有云卷云舒,有船过江;最后,作者发出惊叹,感叹世界的美,令人心生深思。

《登楼赋》的语言格调也是它的特色,文字沉郁而温润,节奏悠扬而舒缓,既有灵动,又有优美,抒发出深情款款的意境和情调,令读者感到一阵惊叹。

当今,人们仍然能够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田园的宁静,领略到作者的情思和趣味,这也成就了《登楼赋》深受百代之后人们的赞誉。

总而言之,《登楼赋》是王粲的代表作,表现出他精致的细腻的文学水平。

作品的情景描写细腻,合理,微妙,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的奥秘,永恒不变。

只有去体会这篇作品,才能够感受到自然美、深沉思索,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思念和终将过去的回忆,才能够形成一个深刻的印象。

同时,它也可以成为人们抒发心情、沉思、散步的好去处,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体会登高赋的美妙,体验作者情
怀滋味。

登楼赋

登楼赋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楚国钟仪被囚禁(在晋国)弹出楚曲啊,越 国的庄舄(仕楚)在楚国显达了,却免不了 发出越地的声音(乡音)。 这三个典故证明人们的思乡之情。不因穷 困或者显达而改善,说明作者有强烈的思 乡心情。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怀念故乡的感情人人相同啊,哪能因为困厄 (逆境)或腾达(顺境)就不同了呢?
栖迟、徙倚,都有徘徊、漫步义。 在楼上徘徊漫步啊,太阳将要下山了。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萧瑟,树木被风吹拂的声音。 并兴,指风从不同的方向同时吹起。 萧瑟的风声从四处吹来啊,天空暗淡无光。
惊恐地回头望。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野兽惊恐地张望寻找伙伴啊,鸟张开翅膀互 相鸣叫。
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此 ,指麦城城楼
同“假”,借
登兹楼以四望兮,
聊暇日以销忧。
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借时光消解忧愁。 宕开一笔,着力描绘眼前“四望”所见之景
指这座楼所处的环境
匹敌
览斯宇之所处兮, 实显敞而寡仇。
(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 亮宽敞少有匹敌。
指清澈的漳水,流经当阳,与 沮水会合,经江陵注入长江。
确实美
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这地方确实美,但不是我的故乡,怎么值得让 我短暂地居留。
• 首句以“忧”字奠定抒情基调,由登楼四 望,引发怀乡之情,一个“忧”字贯穿全 文,这二句是全赋纲领 •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美 • 古迹人文美 • 物产之美 • 最后一句,笔势陡转,发出了喟然长叹, 点出了作者所销之忧,是羁旅他乡、怀念 故土的愁思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直到半夜还难以入睡啊,惆怅难耐,辗转反侧。

登楼赋原文、注释及译文整理

登楼赋原文、注释及译文整理

登楼赋原文、注释及译文整理登楼赋原文、解释及译文登楼赋【说明】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

“铺陈其事”是它的主要表现手法,并具有肯定的音律节奏。

赋发生在战国末期,风行于两汉,到南北朝时日趋散文化和骈俪化。

赋在它的进展过程中,消失过一些变体,王粲的《登楼赋》就属于所谓骚体的一首汉赋。

当时,王粲流寓荆州,得不到刘表的重视,深抱不遇的愁闷。

同时,眼看兵燹(xiǎn)日炽、国家混乱,心中悲愤危惧。

于是,他借“登楼”为题,寓情于景,写下这首抒情名篇。

内容主要是伤乱、思乡与自悲不遇,而这三种心情又是相互依存的:在丧乱的时候,自然易于兴乡土之念,这在文士中又最敏感,因而又最易与自己的流落天际、寄人篱下、匏瓜徒悬,井渫莫食的那种有志难伸的感慨相联系。

原来想假登楼以消忧,结果反而辗转反侧,心情不能安静。

这一切又以舒缓肤浅的笔调,委婉地表达出来,也是本文所以成为抒情名作的缘由之一。

【原文】登兹楼以四望兮[1],聊暇日以消忧[2]。

览斯宇之所处兮[3],实显敞而寡仇[4]。

挟清漳之通浦兮[5],倚曲沮之长洲[6]。

背坟衍之广陆兮[7],临皋隰之沃流[8]。

北弥陶牧[9],西接昭丘[10];华实蔽野[11],黍稷盈畴[12]。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13],曾何足以少留[14]!遭纷浊而迁逝兮[15],漫逾纪以迄今[16]。

情眷眷而怀归兮[17],孰忧思之可任[18]?凭轩槛以遥望兮[19],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20]。

路逶迤而修迥兮[21],川既漾而济深[22]。

悲旧乡之壅隔兮[23],涕横坠而弗禁[24]。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25]。

钟仪幽而楚奏兮[26],庄舄显而越吟[27]。

人情同于怀土兮[28],岂穷达而异心[29]!惟日月之逾迈兮[30],俟河清其未极[31]。

冀王道之一平兮[32],假高衢而骋力[33]。

惧匏瓜之徒悬兮[34],畏井渫之莫食[35]。

步栖迟以徙倚兮[36],白日忽其将匿[37]。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登楼赋原文及翻译《登楼赋》是汉魏之际文学家王粲的作品。

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登楼赋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登楼赋原文: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中心思想: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

登楼赋翻译: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

(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

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

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

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

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

王粲登楼赋赏析

王粲登楼赋赏析

二、王粲〈登樓賦〉賞析(一)原文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

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背墳衍之廣陸兮,臨隰之沃流。

北彌陶牧,西接昭丘。

華實蔽野,黍稷盈疇。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

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

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

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歎音;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惟日月之逾遇兮,俟河清其未極。

冀王道之一平兮。

假高衢而騁力。

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

風蕭瑟而並興兮,天慘慘而無色。

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

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

夜參半而不寐兮,帳盤桓以反側。

(二)王粲生平與文學成就建安時期,曹操三父子以其政治地位和藝術實踐,總領文苑。

繞其周圍的作家,最著名的當屬「建安七子」,而王粲即七子中文學成就最顯著者。

以下即從其生命歷程與文學成就兩方面來分析1.生命歷程(1)居故鄉、徙長安、流寓荊州王粲為山陽高平人,其地約在今山東鄒縣西南。

出生於名門族之家。

曾祖王龔,東漢順帝時官居太尉,祖父王暢,東漢靈帝時任司空,父王謙任大將軍何進長史。

後董卓廢少帝,立獻帝,並於初平元年(一九○)挾獻帝西遷長安,王謙、王粲父子亦隨同西遷,時粲十四歲。

(十四歲前居故鄉)抵長安,粲盡露頭角。

名儒蔡邕不僅「倒屣迎之」,甚至想把「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其間,粲曾為司徒所辟召,又詔授為黃門侍郎,粲均辭而不就,旋與好友孫萌聯袂南下,投奔荊州,依附刺史劉表。

因劉表和王粲屬同鄉,又曾受學於粲之祖父暢,故粲流遷即奔赴荊州。

王粲居長安為十四至十七歲。

粲流寓荊州達十五年之久。

劉表幕府中文學之士,當無人能與王粲相抗衡。

故建安三年(一九八)長沙太守張羨起兵背叛劉表時,劉表即邀粲寫〈三輔論〉,申明「去暴舉順」之大義。

古今诗人王粲登楼诗

古今诗人王粲登楼诗

王粲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登楼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诗以登楼为主题,通过描绘楼台亭阁的壮丽景色和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慨和思考。

王粲的《登楼赋》中有很多经典诗句,例如:“高楼一何绮,迢迢峻曾。

四望无极,俯察万类。

”描绘了高楼的壮丽和俯瞰万物的豪情;“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表达了作者遥望远方、感慨自然的情感;“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归思之苦。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评价,被誉为中国古代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阅读《登楼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王粲的思想和情感,领略中国文学的魅力。

文言文《登楼赋》——王粲

文言文《登楼赋》——王粲
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 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原野寂静无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于是沿台阶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辗转难眠
北边的终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我因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超过十二年。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背靠高而平的广大陆地,俯临水边高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念及时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才能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萧瑟寒风刮起,天色阴沉地暗下来。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登楼赋翻译

登楼赋翻译

登楼赋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登楼赋译文登楼赋译文:登上这座楼向四面瞻望,暂借假日销去我的心忧。

看看这里所处的环境,宽阔敞亮再也很少有同样的楼。

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弯曲的沮水环绕着水中的长洲。

楼的北面是地势高平的广袤原野,面临的洼地有可供灌溉的水流。

北接陶朱公范蠡长眠的江陵,西接楚昭王当阳的坟丘。

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黍稷累累布满了田畴。

这地方确实美,但不是我的故乡,竟不能让我短暂地居留。

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啊,长长地超过了一纪直到如今。

念念不忘想着回家啊,这种忧思,谁能承受它的蚀侵。

靠着栏杆遥望啊,面对北风敞开胸襟。

地势平坦可极目远望啊,挡住视线的是那荆山的高岑。

道路曲折而漫长啊,河水荡漾长而深。

故乡阻隔令人心悲啊,涕泪纵横而难禁。

从前孔丘在陈遭受厄运啊,发出“归欤,归欤”的哀吟。

钟仪被囚弹出楚曲啊,庄骂显贵越免不了露出乡音。

怀念故乡的感情人人相同啊,哪会因为穷困或显达而变心。

日月一天天过去啊,黄河水清不知要到何日。

希望国家能统一平定啊,凭借大道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力。

担心有才能而不被任用啊,井淘干净了,却无人来取食。

在楼上徘徊漫步啊,大阳将在西匿。

萧瑟的风声从四处吹来啊,天暗淡而无色。

兽惊恐四顾寻找伙伴啊,鸟惊叫着张开双翼。

原野上静寂无人啊,远行的人匆匆赶路来停息。

内心凄凉悲怆啊,哀痛伤感而凄恻。

循着阶梯下楼啊,闷气郁结,填塞胸臆。

到半夜难以入睡啊,惆怅难耐,辗转反侧。

指南录后序的翻译: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

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

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

《登楼赋》全文注释、赏析

《登楼赋》全文注释、赏析

登楼赋王粲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

少时即有才名,曾受到蔡邕赏识,以文才而闻名天下。

与曹植合称“曹王”,“建安七子”之一,为“七子之冠冕”。

先依刘表,未被重用,后为曹操幕僚,备受曹操重用,官拜侍中,赐爵关内侯,在兴革制度、谋划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随曹操征吴,病死途中。

由于他亲历战乱,感受较深,部分作品感情深沉,慷慨悲壮,现实性较强。

有《王侍中集》。

登兹楼以四望兮①,聊暇日以销忧②。

览斯宇之所处兮③,实显敞而寡仇④。

挟清漳之通浦兮⑤,倚曲沮之长洲⑥。

背坟衍之广陆兮⑦,临皋隰之沃流⑧。

北弥陶牧⑨,西接昭丘⑩。

华实蔽野⑪,黍稷盈畴⑫。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⑬,曾何足以少留⑭!遭纷浊而迁逝兮⑮,漫逾纪以迄今⑯。

情眷眷而怀归兮⑰,孰忧思之可任⑱?凭轩槛以遥望兮⑲,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⑳。

路逶迤而修迥兮㉑,川既漾而济深㉒。

悲旧乡之壅隔兮㉓,涕横坠而弗禁㉔。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㉕。

钟仪幽而楚奏兮㉖,庄舄显而越吟㉗。

人情同于怀土兮㉘,岂穷达而异心㉙!惟日月之逾迈兮㉚,俟河清其未极㉛。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㉜。

惧匏瓜之徒悬兮㉝,畏井渫之莫食㉞。

步栖迟以徙倚兮㉟,白日忽其将匿㊱。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㊲,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㊳,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㊴。

循阶除而下降兮㊵,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㊶。

【作品注释】①兹:此。

②聊:姑且,暂且。

暇日:假借此日。

暇:通“假”,借。

③斯:这。

④寡:少。

仇:匹敌。

⑤挟:带。

清漳:指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阳,经江陵注入长江。

浦:河流注入江海的地方。

⑥倚:靠。

沮: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阳,与漳水会合后注入长江。

⑦坟:高地。

衍:低平之地。

⑧皋:水旁边。

隰:低湿之地。

⑨弥:终,极尽。

陶牧: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

牧:郊外。

王粲《登楼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王粲《登楼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王粲《登楼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王粲:登楼赋王粲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这是王粲流寓荆州时所写的一篇登楼感怀之作。

据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当写于建安十一年(206)。

王粲出身名门,才高志大,但生逢汉末乱世,司徒征召他不应,任为黄门侍郎他不就,而决意前往荆州依刘表。

写此赋时,他已来荆州十四年,却仍然未得到重用。

登高临远,触景兴悲,千感万慨,齐集心头,于是写下了这篇“声激而悲”(林纾语),传诵千古的名作。

全文329个字,悲慨淋漓地抒发了他登楼远望时所兴发的故园之思、乱离之感,倾吐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文章开首即唱叹有情地写道:“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销忧”二字,既道出了登楼的目的,也为全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同时,作者郁积胸中的忧怨已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

起笔一石三鸟,可谓先声夺人,故刘勰称“仲宣靡密,发端必遒”(《文心雕龙·诠赋》)。

继之,写城楼所处的自然环境,实即登楼所见。

这里地势宽敞显豁,楼筑在清澈的漳水之滨,沮水也在附近蜿蜒流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粲登楼赋
题解关键词
王粲字仲宣;曾依附荆州牧刘表;建安十三年归事曹操,为丞相掾;“建安七子”之首;与曹植并称“曹王”;《七哀诗》。

内容提要
这是作者寄寓荆州时的一篇登临抒怀之作,以情景交融称誉后世。

全文分为三层;“望”是景物变换的枢纽,“忧”是感情发展的基调。

作者写登楼“销忧”,由“近望(白日景色)”而“遥望(北方故乡)”,最后又回到“近望(黄昏景色)”。

在景色的变化中,作者的去国思乡和怀才不遇之愁,便由浅入深,由隐而显,愈来愈厚重,获得了淋漓尽致的成功表现。

因此,“王粲登楼”四字在古代常用来代指思乡与不遇。

本文是汉末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虽用
铺陈而不作连类繁举,在表现方法上对汉大赋的
传统有所突破,有诗化的倾向。

作者采取了直接
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间接抒情多用景
物烘托和典故暗示,而写景则虚实相间,注重借
景抒情和因情设景。

《登楼赋》的创作时间
据曹植《王仲宣诔》所记,王粲卒于建安二十二年(217)正月南征东吴途中;《三国志》本传称其“时年四十一”,所以,一般定其生年为公元177年。

《登楼赋》写作时间的下限为建安十三年(208)九月,即刘琮以荆州向曹操投降之前。

据《三国志》本传“年十七……乃之荆州依刘表”等语,知其上限在献帝初平四年(193)。

上下限之间相距约十五六年。

赋中第二层说到“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而迄今”,一“纪”十二年,由此可见,《登楼赋》应该作于靠近下限的几年,也即建安十至十三年间。

学术界虽有种种推测,如缪钺《王粲行年考》称“建安十一二年间作”等,但均缺乏确凿的材料,还不能成为定论。

关于楼址所在
一、传统三说
《登楼赋》中作者所登之城楼,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当阳城说。

当阳,在今湖北省当阳县东。

(二)江陵城说。

江陵,即今湖北省荆州市。

(三)麦城说。

麦城,在今湖北省当阳县西南。

二、其他说法
王粲作《登楼赋》时在荆州刘表幕中,因为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是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及荆州牧的治所。

所以又有襄阳城说。

讲析提纲
一、赋分三层(唐佚名撰《赋谱》)
“古赋,段或多或少,若《登楼》三段(按:王粲《登楼赋》)、《天台》四段(按:孙绰《游天台山赋》)之类是也。

”(录自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校考》,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二、分析板书
(1)王粲是什么时代的人(单项)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末
期 D.魏晋时期
(2)王粲《登楼赋》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哪一篇作品比较接近(单项)
A.《咏史诗》
B.《从军行》
C.《七哀
诗》 D.《杂诗》
(3)“曹王”连称,是指谁与王粲(单项)
A.曹操
B.曹丕
C.曹
植 D.曹彰
(4)下列作家中哪些在“建安七子”之列(多项)
A.孔融
B.陈琳
C.曹
植 D.弥衡 E.王粲
(5)《登楼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多项)
A.渴求贤才
B.怀才不遇
C.立志隐
退 D.惜别友人 E.去国思乡
(1)从赋体形式看,王粲《登楼赋》属于
(2)王粲《登楼赋》历来被誉为是汉末
(3)在文学史上,有建安“七子之冠冕”之称的文人是
(4)《登楼赋》作于王粲寓居这是作者一生中感到失意的时候。

(5)王粲《登楼赋》中“人情同于怀土兮,
烈的乡思之情。

(1)骚
(2)抒情小
(3)王粲
(4)荆州
(5)岂穷达而异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