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份联考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练习及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份联考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练习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197c8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5.png)
初发夷陵①
【南宋】陆游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
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②舞便风。
【注】①孝宗淳熙五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陕生活后奉诏出蜀东归,往临安廷对。
此诗作于船出三峡到达夷陵(今湖北宜昌)后再出发时。
②黄旗:古代军中用旗,此处借指船上的旗帜。
1.下列对本诗写景笔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听觉写船出三峡,再侧面点染船闯险滩。
B.颔联写景远近结合,江天一色,画面壮阔立体。
C.颈联从天空到水面,鹘飞鱼跃,景象生动传神。
D.中间两联写景动静、点面结合,虚实互为映衬。
2.尾联以问答抒情,请结合全诗和注释对此作赏析。
(6分)
参考答案
1.A。
“侧面点染船闯险滩”错误。
“百滩过尽失途穷”是直接描写。
故选A。
2.前三联写船行出三峡后江面豁然开朗,轻舟即将顺风顺流而下,抬头见船头旗帜飘扬,自问为何喜不自禁,自答为告别多年异乡生活而欣喜,为将要回归故乡而激动,更有对向皇上倾诉报国襟怀的期待、对实现驰骋沙场理想的憧憬,以答问直抒胸臆增强了欣喜之情的感染力。
2023年《秋》阅读答案
![2023年《秋》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01f26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d.png)
2023年《秋》阅读答案2023年《秋》阅读答案1灞上秋居唐·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②郊扉:郊居。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分)2、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第三、四联分析。
(6分)参考答案1、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3分)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2分)(共5分)2、(6分)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寄居他乡的凄凉孤独的心情。
(2分)第三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
(2分)第四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2分)二1.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寒灯独夜人”中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答案】“寒”字,(“独”),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
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
“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更进一层表现出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
诗眼一般为情感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
答题的步骤:先点出字,解释意思,然后代入句中描述,最后分析其表现力(写景、抒情)。
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画卷的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
2018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二模课外文言文及答案汇编
![2018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二模课外文言文及答案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7488d054767f5acfa1c7cdbc.png)
2018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二模课外文言文及答案汇编一、【杨浦区】曹玮用兵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③。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⑤。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⑥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⑦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
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
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
吾以此取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①镇戎:地名,宋时边境重镇。
知镇戎军日:主管镇戎军队的时候。
②虏兵:敌军。
③部伍:兵士的队伍。
④縻:束缚。
⑤候:侦查。
⑥蕃军:吐蕃军队,即上文“虏兵”。
⑦少选,一会儿。
⑧痹:麻痹。
⑨阑:残,尽。
1、解释加点字。
(4分)(1)徐.谓其下徐()(2)比.其复来比()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3、请用原文中的动词填空,表现曹炜“一战大破虏师”的过程。
(3分)□敌→□敌→□敌→破敌4、请简述划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分)1、(1)慢慢地,缓缓地(2分)(2)等到(2分)2、(敌军)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贪图牛羊这些小利)而军容不严整,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3分)3、诱待痹(3分)4、本句交代了部下对曹玮下令携带牛羊而使军队不齐整的现状担忧,并予以劝解。
从侧面表现了曹玮巧于谋略,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2分)二、【徐汇区】艾子讲道于嬴博之间,齐鲁之士从之者数十百人。
一日讲文王羑里之囚,偶赴宣王召,不及竟其说。
一士怏怏返舍,其妻问之曰:“子日闻夫子之教,于归必欣然,今何不乐之甚?”士曰:“朝来闻夫子说周文王,圣人也,今被其主殷纣囚于羑里,吾怜其无辜,是以深生愁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检测试题(有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检测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bc90e7240c844768eaee0b.png)
第四单元检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9分)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题。
(5分)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万”字撇画犹如人的手和足,撇比捺细,撇的斜度和长短随字而定。
B.“门”字钩画呈“鸟嘴状”,力量凝聚在笔尖。
钩不过长。
C.“泊”字挑画由粗变细,像撇的反向,有仰势,逆锋取势,力到挑画的尖端。
D.“白”字折画内方外圆,由散而聚,交接转换处自然浑厚无棱角。
解析:D选项“交接转换处自然浑厚有棱角”用正楷和行楷将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
要求:正确,流利,美观。
(3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C)(2分)A.阴晦(huì)窸窣(cuì)秕谷 (b)斩钉截铁(zhn)B.寒噤(j ng)抽噎(y)给予(j) 从容不迫(cóng)C.栈桥(zhàn)褴褛(l)拮据(j ié)歇斯底里(xi)D .胆怯( qiè) 别墅(y)妒忌(dù)狼狈不堪(bèi)解析:A选项里的“窸窣”的“窣”的正确读音是“s”;B选项里的“寒噤”的“噤”的正确读音是“jn”;D选项里的“别墅”的“墅”的正确读音是“shù”。
故选C。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恣睢祷告煞白与日具增 B.阔绰仓惶祭祀十拿九稳C.赚钱嬉闹糟蹋漠名其妙 D.棱角牡蛎恍惚置之不理解析:A选项里的“与日具增”的“具”的正确写法是“俱”;B选项里的“仓惶”的“惶”的正确写法是“皇”;C选项里的“漠名其妙”的“漠”的正确写法是“莫”。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A.王老师为人诚实,待人接物斩钉截铁,深得同事们的好评。
B.有专家对目前手机用户批量转发问候短信的行为提出中肯建议:问候不一定郑重其事,但一定真诚感人。
浙江省12市2019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有答案)
![浙江省12市2019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879bd3c8d376eeaeaa31e5.png)
文言文阅读专题杭州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
大德间,江南大饥。
道殣①者相望。
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
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
不数年,使还乡土。
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
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
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
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
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
君必无归。
”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
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注】①殣(jìn):饿死。
②钱塘:地名,今杭州。
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
④罹(lí):遭受。
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
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A.自度.无所得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B.即以母属.两弟神情与苏、黄不属.C.即具.酒炙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D.生则毅然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B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前赤壁赋语段练习答案
![前赤壁赋语段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4a2420c8d376eeafaa3158.png)
前赤壁赋语段练习答案前赤壁赋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语段练习(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题。
(21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2分)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侣鱼虾而友麋鹿D、哀吾生之须臾3、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2分)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全国高二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二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c0cdf5de80d4d8d05a4f82.png)
全国高二高中语文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钟鼓馔玉(zuàn)岑夫子(cén)奔流(bēn)B.扪参历井(shēn)噫吁嚱(xī)轻裘(qiú)C.沽名钓誉(gū)恣欢谑(xuè)金樽(zūn)D.烹羊宰牛(pēng)将进酒(qiāng)恣睢(suī)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朝如青丝暮成雪B.陈王昔时宴平乐C.会须一饮三百杯D.与尔同销万古愁4.《将进酒》中运用“陈王昔时宴平乐”的典故的作用是()A.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表现美好的追求。
B.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表现现在生活的自在。
C.借陈王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D.借陈王曹植的典故感叹今非昔比。
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鼓,鸣钟击鼓作乐。
馔玉,美好的饮食。
馔,吃喝。
玉,像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致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6.对《将进酒》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两句,是诗的主旨句。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束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25f6e8bb4cf7ec4afed046.png)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4分)A.桂棹.(zhào)和.诗(hè)徘徊.(huí)船舷.(xuán)B.嫠.妇(lí) 扁.舟(biǎn)水波.(bō) 山川相缪.(móu)C.壬戌..(yǎo tiáo)..(rén xū)窈窕愀.然(qiū)冯.虚御风(pínɡ)D.舳舻..(fū yóu)..(zhóu lú) 蜉蝣酾.酒(lí) 无尽藏.(cánɡ)解析D项舳zhú,蜉fú,酾shī,藏zànɡ;A项徊huái,舷xián;B项扁piān,缪liáo;C项窕tiǎo,愀qiǎo。
答案 D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A.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举匏樽以相属.C.①扣舷而歌.之②倚歌.而和之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解析“属”通“嘱”,劝人饮酒。
A项两个“望”分别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望见”。
C项两个“歌”分别是“歌唱”“歌曲”。
D项两个“虚”分别是“太空”“月缺”。
答案 B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4分)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寄蜉蝣于.天地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①②中的“于”均为介词“在”。
③中的“夫”有指代作用,“那”。
④中的“夫”是语气助词。
答案 A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4分)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④不同,③和②相同解析①下:名词活用为动词,攻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8a603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c.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王敬臣,长洲人。
十九为诸生,受业与校。
性至孝,父疽发背,亲自吮舐。
老得瞀眩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
关保之变,挈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
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之。
抑亟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
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
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
”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原文有删改)【注释】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
②疽jū:毒疮。
③瞀mào眩:眼花头晕,迷糊。
④挈:带领。
⑤斫zhuó:砍。
⑥亟jí:急忙。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亟以身蔽母蔽:遮蔽,遮挡B.不知所之之:去、往C.或语之曰或:有人D.汝慎无往就死也就:完成(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其父被掳去A.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B.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C.其一犬坐于前(《狼》)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3)下列句子,与“夫孝,德之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必以分人(《曹刿论战》)B.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C.贤能为之用(《隆中对》)D.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孙抑的父亲被乱兵劫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D.无论是王敬臣悉心照料病中的父亲,还是孙抑挺身而出保护身处险境的母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根本的孝道。
“开元盛世”与李白诗作
![“开元盛世”与李白诗作](https://img.taocdn.com/s3/m/73a3646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d.png)
“开元盛世”与李白诗作李白,字太白,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出生,“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李阳冰《草堂集序》)。
他一生经历了唐朝武后、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六位帝王,大约在代宗广德元年(763)辞世,享年六十三岁。
其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和诗歌创作,却在玄宗的开元、天宝时期,即历史上的“开天盛世”时期。
李白一生名号甚多:天宝初,因奉诏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亦称翰林供奉),故世称“李翰林”、“李供奉”;在长安时,太子宾客、秘书监贺知章奇其才华风标,呼为“谪仙”,故世称“李谪仙”;中年以后,李白屡屡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晚年,代宗尝以左拾遗召之,虽然李白已世,但后世亦称他为“李拾遗”。
(开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岁以前)蜀中是李白的故乡。
具体说,李白故里在唐时的剑南道绵州昌明县青莲乡,今属四川江油县。
青莲乡名称依旧,李氏故宅宋时犹存,然已为浮屠者居之,后称“陇西院”。
其间李白遗迹甚多,又有李白胞妹李月圆之墓在。
李白尝云:“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遂来观焉。
”(《上安州裴长史书》)司马相如是蜀人,认他为“乡人”,即认自己为蜀人。
晚年居宣州,写有《宣城见杜鹃花》诗:“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子规鸟、杜鹏花,都是蜀地常见之物,故因其而转思故乡(三巴代指蜀地),是人之常情。
李白这类思念故乡蜀地的诗很多,不必——列举。
在蜀中,李白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直到开元十三年(725)他二十五岁时才离开了蜀地。
李白幼年事迹,多不可考知。
据他《上安州裴长史书》所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可知,他大约五岁时开始发蒙读书(“六甲”应是小孩启蒙识字一类读物),至十岁时读书已相当可观(“百家”指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
李白的父亲虽然在西域度过了半生,却具相当的文化修养,李白后来曾回忆说:“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
《子虚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
高三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a6208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7.png)
高三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知以亡秦为诫,仍要重蹈覆辙。
(3)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舫、唯、鉴、嫠、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
(《诗经·卫风·氓》)(2),礼以行之。
(《论语》)(3)君子淡以亲,(《庄子·山木》)(4),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5)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6)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7),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杜牧《阿房宫赋》)(8)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答案】⑴士贰其行⑵君子义以为质⑶小人甘以绝⑷君子生非异也⑸百步九折萦岩峦⑹浑欲不胜簪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⑻衡阳雁去无留意【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
如:“贰”“甘”“生”“萦”“峦”“簪”“衡阳”“雁”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3.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9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推迟婚期的原因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0bf22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d.png)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②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A.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B.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C.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D.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答案】A【解析】(1)“因亲用之为爪牙”的意思是“因此被尹赏亲自收用为爪牙” 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亡命”指亡命之徒“郡国”修饰“亡命” “郡国亡命”意为“郡国内的亡命之徒”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是中国古代执掌司法官员的一种泛称”错误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答案】B【解析】(3)B项“全部投入‘虎穴’处死”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的“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可知尹赏亲自加以审查每审十人放走一人其余的都被依次投入虎穴之中【答案】(4)①(长安)城里接近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②一旦因为软弱不能胜任(职务)被免官就会终身弃置不用没有赦免的时候这种羞辱比犯贪污罪还严重望谨慎不要这样!【解析】(4)①薄暮接近傍晚横道横躺在道路上枹鼓击鼓的声音②一一旦坐因犯……罪或错误甚于比……还严重毋不要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3)这首诗写于百年之前但我们今天读来仍觉新鲜并有所感悟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把抽象的“一念”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读者的?A. 诗人由所居之地的名字忽然想到家乡之景区区的心头“一念”之间便跨越了时间和空间B. 诗人借地球、月亮、星球等宇宙大观意象层层铺垫反衬“一念”这超乎寻常的情感C. “忽在/忽在”两句诗人将思维延伸到美国留学之地形象地表述了思维的自由和奇异D. 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赞美相思的“神速”超过其他客观事物意在表明文学比科学更为迅捷【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3)①选取典型意象用地球、月亮、星球、无线电等人们都知晓的意象的速度来衬托”一念”的快速化抽象为具体②用奇特的想象夸张的笔法引起读者的联想如临其境【解析】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3)材料一、三、四写作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A. 2019年1—4月中国餐饮业收入同比增长9.3% 可以预测中国餐饮业收入2019年全年的增长速度可能与2018年大致持平B. 2015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业收入从3万亿级突破到4万亿级与之前从2万亿级突破到3万亿级相比所用时间缩短C. 2016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增长速度却大幅放缓但不能就此推断中国餐饮外卖市场已趋饱和D. 2016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增速明显高于餐饮业收入增速可见餐饮外卖正逐步成为中国餐饮业的主力【答案】D【解析】(1)D项“餐饮外卖正逐步成为中国餐饮业的主力”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二无法得出此推断【答案】C【解析】(2)A项“不计得失”于文无据B项“在餐饮企业堂食退出人们的生活后以外卖为代表的‘隔离经济’又随之兴起”表述不严谨材料一第三段只是提到“餐饮企业堂食摁下了‘暂停键’” 并不意味着“餐饮企业堂食退出人们的生活” 而且以外卖为代表的“隔离经济”并不是在堂食暂停之后才兴起D项“旨在告诫人们不要幻想回归农耕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只有新的生活方式才能改变原始如厕方式的污染”理解有误列举印度粪便污染的例子旨在说明旧产业和旧的生活方式不一定就天然环保我们应勇于接受新产业和新的生活方式故选C【答案】(3)①材料一疫情期间外卖行业的作用和变化②材料三外卖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③材料四论证外卖污染并不严重【解析】(3)题干要求概括“材料一、三、四写作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需要我们概括每则材料的重点内容根据三则材料后面的出处和材料每段的大意不难概括出来材料一由“如果没有在危险中挺身而出的外卖骑手们很多家庭会挨饿病人也无法得到赖以生存的物资供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疾驰而过的中国‘外卖大军’被誉为保障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英雄’ 让‘宅’在家中的民众有饭吃、有货囤”可推知说的是疫情期间外卖行业的作用由“随着疫情爆发外卖行业产生了新变化”以及出处“《疫情推动外卖行业新发展》”可推知文段的另一侧重点是讲疫情期间外卖行业的变化材料三由“一些网络运营公司借助软件搜集外卖订餐客户的信息打包后倒卖给电话销售公司甚至一些外卖骑手也做起了客户信息倒卖的‘生意’”“因此公民的个人信息仍处于‘危险期’”以及出处“《你在网络这头订外卖送外卖的却订了你的隐私》”可推知文段侧重讲外卖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材料四由“如果把视野扩大到所有的产业外卖导致的塑料产品需求增长未必有想象的那么多”“对于外卖污染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终究可以逐步减少餐盒、塑料袋的污染环保理念和日常习惯同样重要”以及出处“《毁掉下一代的不是外卖而是片面的环保观》”可推知文段侧重论证外卖污染并不严重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功过格是一种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能度量抽象的功过善恶使之基本契合修持者的道德实践需求B. 功过格是中国人创建的用分数来表现行为的善恶程度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意义深远C. 功过格能有效推动儒家伦理世俗化、民间化这正是儒家思想能在历史长河中保持蓬勃生机的原因所在D. 功过格推动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善恶报应思想的传播和功德积累被所有民间社会普遍接受并乐于奉行【答案】A【解析】(1)B项“用分数来表现行为的善恶程度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说法绝对原文是“除中国外大概再也没有其他国家了”C项“这正是儒家思想能在历史长河中保持蓬勃生机的原因所在”无中生有原文只说“在儒家道德主义颇为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无疑会显得过于直接和尖锐”D项强加因果原文是“功过格之所以被中国社会普遍接受并乐于奉行是因为有善恶报应观念为‘积功累行以积厚福’提供坚实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动力”故选A【答案】C【解析】(2)C项第三段的中心句是“功过格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 因此并没有论证“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答案】C【解析】(3)C项“没有实用性不能被广大民众接受无法流传到今天”错误原文说的是“《太上感应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擅长讲授为善去恶的道理提供宏观深刻的伦理原则而功过格则注重伦理道德的实践层面以具体的行动指南直接指导、规范人的行为属于实用性操作性、针对性很强的善书”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3)小说标题为“褒贬两画家” 小说对两位画家是如何褒贬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4)小说以拍卖会结尾这样安排有何妙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A. 小说开篇引出万画家和水画家并借评论家之口对两位画家的名字进行点评看似无心之笔但结合后文来看作者或许别有深意B. 在带学生的事情上万画家和水画家二人的处事风格迥然不同这是他们迥异的性格所致万画家难说话人缘自然比不上水画家C. 水画家明知姚老板送来鉴赏的《喜鹊踏梅图》并非自己所作但仍旧题识盖章并说“别人也要吃饭啊” 由此可见水画家的仁者心胸D. 万画家在家门口贴出告示被很多人误解为贪财不讲情面爱摆架子但万画家“一笑了之我行我素” 由此可见他对原则的坚守【答案】C【解析】(1)C项水画家委婉地告知姚老板画作是伪造但仍旧题识盖章并说“别人也要吃饭啊” 其实是他不想因此得罪他人可见其处事圆滑、精于世故而非仁者心胸【答案】C【解析】(2)C项并非“留下了讲述余地避免绝对化” 对于两位画家的品格高下作者是非常清楚的对两位画家的褒贬作者的态度也是鲜明的之所以让“看官自己判断” 是有意先不道破直接在后文的叙述中通过层层对比简洁鲜明地表现二人截然不同的处世之道最后结局的大逆转既是对万画家画作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其品格的颂扬【答案】(3)①对万画家小说似贬实褒表面上批评万画家清高、古板、不讲情面实则赞扬万画家刚直严正、讲原则、守底线的高贵品质②对水画家小说似褒实贬表面上赞美水画家讲情面、好说话实则道出了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缺乏底线的本质【解析】(3)作答此题需抓住题干关键“如何褒贬” 总体来看小说是在对比中对两位画家进行褒贬的收学生方面万画家要求甚严“必需他先看上了认为有培养前途才会收”“而且拜师仪式往往很隆重” 而水画家“只要你诚心诚意”“最多好话多说几句”“多跑几次”必成此外在鉴定画作、为人作画方面两位画家的行为态度也截然不同两位画家的追悼会一个热闹一个冷清而最后在拍卖会上又来了一次大逆转人缘看似不好的万画家的画作大受追捧而人缘良好的水画家的画作竟然流拍小说对万画家似贬实褒表面批评其清高、古板、不讲情面实则赞扬万画家刚直严正、讲原则守底线的高贵品质而对水画家小说似褒实贬表面上赞美水画家讲情面、好说话实则道出了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缺乏底线的本质【答案】(4)①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拍卖会上万画家的画作价钱飙升而水画家的画作竟然流拍和前文形成强烈反差耐人寻味②拍卖会上两位画家画作的不同境遇印证突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质万画家刚直严正、水画家圆滑世故③结尾戛然而止(留白)给读者以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引发读者对小说主旨的思考人们真正认同的、最具有价值的还是刚正不阿、方正做人的处世原则【解析】(4)结尾段的作用往往有照应前文前后呼应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引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中人们在拍卖会上对两位画家画作的态度与对两位画家生前的态度形成强烈反差结尾情节陡转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而两位画家画作在拍卖会上的不同遭遇其实也印证了他们的不同性格特质万画家刚直严正故其画作品质高更能得到大众认可而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甚至缺乏底线导致其作品艺术性大打折扣小说正是通过这种戏剧性的结尾引发读者思考赞美了刚正不阿、方正做人的处世原则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6.(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炊烟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A. 夸张引用排比B. 比喻夸张对偶C. 比喻拟人排比D. 对偶拟人引用【答案】C【解析】(1)C项“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是拟人“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是比喻“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是排比故选C【答案】(2)①原句将“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的作用②原文使用短句使句式更显活泼音节更加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感觉【解析】(2)“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是短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结构简明、节奏紧凑更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更加形象地描述出炊烟的形状、姿态和颜色更好地展现康桥景物的特点增强了画面感和节奏感修改后的句子把这些修饰语变成了一组因过多而显得累赘的修饰成分也不能起到强调作用故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3)①顺着这大道走去, ②朝阳是难得见的【解析】(3)①根据画线处前文“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可知画线处的句子应与“大道”相关根据画线处后文“走到尽头”可知画线处可填入与“顺着这大道走去”相关的句子②根据画线处前文“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辰”“朝雾渐渐地升起” 以及后文“但它来时是起早人莫大的愉快”可知这里“它”指的是朝阳“但它来时”提示了前文是想说“它”不怎么常来故画线处可填入与“朝阳是难得见的”相关的句子7.(1)填空①在孟子看来有一种“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这种“气”“至大至刚” 被孟子称为“_______________” 那些认为培养这种“气”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这就是_______________的寓言故事②《西厢记》是五本二十折的宏伟巨帙最后一本是“_______________(人名)庆团圆杂剧” “萤窗雪案”“刮垢磨光”的张生一举及第与视名利为“蜗角虚名、_______________”的崔莺莺举案齐眉表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7.(2)蒋勋先生评价《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记》”的故事有“生命的美感” 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中的美感7.(3)巴金的作品《家》第十三章中高家欢聚一堂吃过丰盛的年夜饭后觉慧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讨饭的哭泣着的小孩觉慧摸出两个半元的硬币帮助了这个孩子小说中有这么几句话他好像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一样连忙逃走了……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这里觉慧认为自己是“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对此你是否认同?请阐明理由【答案】(1)①浩然之气, 揠苗助长, ②张君瑞, 蝇头微利【解析】(1)①根据“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至大至刚’”可推知“浩然之气” 根据“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可推知寓言故事为“揠苗助长”②《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剧中老妇人“名利”熏心不惜拆散自己的女儿和张生而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的崔莺莺却视“名利”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西厢记》最后一本是“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据此进行填写即可【答案】(2)①姹紫嫣红的春天朵朵桃花“落红成阵”的自然之美②共同收拾落花体现宝黛二人对生命的尊重、怜惜之美③共读《西厢记》这类闲书表现出宝黛二人性灵相通之美④宝黛二人认同《西厢记》是“好文章”“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的高雅艺术趣味之美⑤宝黛二人借着《西厢记》曲词互相逗趣、开启懵懂爱情的情谊之美【解析】(2)解答本题结合《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相关内容找出能够体现“生命的美感”这一主题的相关情节展开具体分析即可【答案】(3)不认同客观来看觉慧是“人道主义者” 但并不“伪善”①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觉慧对自身优渥的处境感到惭愧因不能使小孩免除冻饿、无法改变社会感到悲哀正是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②觉慧因为小乞丐的遭遇有所感悟体现了进步青年的自省是真诚的并不伪善③这种激烈的内心活动正表现了觉慧激进的个性为后来他的大胆反抗作了铺垫【解析】(3)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觉慧摸出两个半元的硬币帮助了这个孩子”可知觉慧虽帮助了“这个孩子” 却因为“不能使小孩免除冻饿、无法改变社会感到悲哀” 这表明他并不伪善根据“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可知这时觉慧已经因为小乞丐的遭遇有所感悟进行了一些象征进步青年的真诚的反省并不伪善正是觉慧这种激烈的内心活动表现了他激进的个性为后来他的大胆反抗作了铺垫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琛家产既丰买主第为宅为有司所奏坐免官②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一言A.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B.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C.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D.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答案】D【解析】(1)本题画线句中“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 “每见高祖”的主语是“贺琛” 而“与语”的主语则应该是“高祖” 故应在“高祖”与”与语”之间断开据此排除A项和C项“故省中为之语曰” “曰”字后是说话的内容应在其后停顿据此排除B项故选D【答案】A【解析】(2)A项“专门用于接待传送官府公文的人和等待皇帝征召的人”说法有误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也代指入京应试的举人如“公车上书”【答案】C【解析】(3)C项“受到高祖的当面斥责”错误依据“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和“琛奉敕但谢过而已”可知高祖是把主书召到跟前口授敕令贺琛是接到敕令所以不是“当面斥责”【答案】(4)①贺琛家产丰富后买公主的府第做自己的私宅被有关官员上奏因此被免官②臣蒙受到了拔擢的恩典竟然不能效力于一职担任进献忠言的重任又不能进荐一言【解析】(4)①第府第为有司所奏被动句被有关官员上奏坐因为②荷承受曾竟然效效力居担任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2.(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2)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遣之意”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A. 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作铺垫B. 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萧条冷落景象C. 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下的很急以至于无人撑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D. 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天晴水落一写雨急潮涨选取了不同的情境寄托了不同的情思【答案】C【解析】(1)C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错误“舟自横”在诗中是营造一种闲适的意境不是自己要渡过涧口的意思【答案】(2)柳诗写久雨初晴诗人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看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一片萧索景象表达了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包含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无法施展的感慨因而终带排遣之意韦诗写暮春景物幽草深树自横的渡口小舟透出境界的幽深远离世俗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莺啼婉啭急雨舟横以动写静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解析】(2)柳宗元的《雨晴至江渡》一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前两句写自己在雨后放晴的一天傍晚远步江边渡口时的心情结尾两句写江边渡口雨停水退后的景象久雨初晴诗人迫不及待地独自一人到江边来走一走放松放松自己被压抑的心情却看到一派散乱荒凉之景结合这首诗写作背景和诗中意象可以看出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作者同情百姓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感叹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激心情因而柳诗终带“排遣之意”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写于作者任滁州刺史期间开头两句写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独怜”二字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上”字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的开朗最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渡口只见空空的渡船悠然自在地飘浮在水面全诗通过幽草、黄莺、树阴、小舟的意象营造幽静的意境表露了作者恬淡的心境因而韦诗自含“旷达之怀”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6课《赤壁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6课《赤壁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11e55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8.png)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6课《赤壁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②(起,兴起)。
举酒属.③(劝请)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④(放任)一苇之.⑤(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如· ⑥(所去的地方),凌.· ⑦(越过)万顷之茫然 ⑧(白茫茫的水雾弥漫江面,波光与天空相接。
听任苇叶般的小船飘向其所去的地方,越过万顷茫茫的江面)。
浩浩乎如冯虚..⑨(píng 冯:同“凭”,乘;虚:太空。
冯虚,凭空,凌空。
)御.⑩.(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⑪(连词,表修饰)歌之。
歌曰:“桂棹.⑫(划船的工具,似桨)兮兰桨,击空明兮溯.⑬(sù,逆水而上)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⑭(循,依)歌而和.⑮(hè,唱和,即伴奏)之,其声呜呜然.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⑰(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如缕.⑱(细线)。
舞.·⑲(使动用法,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⑳(使动用法,使 ……哭泣)孤舟之嫠妇 ○21(这声音能使得深渊中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得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苏子愀然..○22(容色改变的样子),正.○23(形容词作动词,整理,使……正)襟危坐..○24(端坐),而问客曰:“何为..○25(即“为何”,为什么)其然.○26(代词,这样)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27(名词作状语,向西)望夏口,东.○28(名词作状语,向东)望武昌,山川相缪.○29(liáo ,通“缭”,盘绕、围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30(被)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31(攻占)江陵,顺流而东.○32(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进)也,舳舻..○33(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34(斟酒)临江,横槊赋诗,固.○35(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36(即“在安”,在哪里)哉?况吾与子渔.·樵·○37(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于江.·渚· ○38(江中小洲,亦指江边)之上,侣.·○39(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鱼虾而友.·○40(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麋鹿 ○41(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42(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7d5532866fb84ae45c8d2b.png)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12分)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唐]李白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
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
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
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
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c óng)射万壑。
此宇宙之奇诡也。
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
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
孤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注释】从侄:堂侄。
耑:即李耑[zhun][dun],李白的堂侄。
《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
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
云梦:属“七泽”之一。
香炉:庐山香炉峰。
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
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孤负:辜负。
13.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限断三处)(2分)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耑乃稚子/嬉游在傍/今来有成/郁负秀气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3分)A. 及长,南游云梦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B. 览七泽之壮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C.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font>论语>十章》D. 恨丹液未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王安石《伤仲永》)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
(3分)(1)时余拜见,预饮林下当时我在半道拜见他,在树林里喝酒(2)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让秦朝时的挥鞭,前去桃花源16.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临别赠言。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3分)宋濂:结合自己求学的经历和感受,希望马生刻苦学习.李白:描绘自己游庐山时所见的壮美景象,叙写所不能见到的胜景,希望李耑精神振奋地前往庐山游历(像自己年轻时一样向往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81473ea76e58fafab0039c.png)
高2020届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十月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赍.(jī)发窈.(yáo)窕玷辱.(diàn)胭脂.(zhǐ)B.懿.(yì)德口呐.(nà)髭.(zī)须叨.(dāo)陪鲤对C.拾掇.(duo)多舛.(chuǎi)矩.(jù)形祈.祷(qí)D.妥当.(dang)憎.(zēn g)恶滑稽.(jī)呼天抢.(qiāng)地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酒馔服侍喝采交头接耳B.庇佑撮合恶梦哀声叹气C.严峻虔诚委屈涸辙之鲋D.绊倒分辩抱歉食不裹腹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A.心惮.远役(害怕)违己交病.(困乏)有酒盈.樽(满)吾生行.休(将)B.穷.且益坚(困窘)遥襟甫.畅(刚刚)命途多舛.(不顺)披.绣闼(推开)C.志.人志怪(记)绝.云气(阻断)适.莽苍者(到)千里逢迎..(迎接)D.形影相吊.(安慰)日薄.西山(迫近)伶仃..孤苦(孤独)门衰祚.薄(福分)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归去来兮辞》是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内容上以抒情为主。
B.《滕王阁序》属于诗文之序。
古人宴集时,常一同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
就这个特点来说,《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是相同的。
C.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的写作风格对后代有巨大的影响,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可以说是直承《庄子》。
D.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课后习题(含答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课后习题(含答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ac44c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8.png)
10兰亭集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锦帆集》序.[明]江盈科锦帆泾者,吴王当日所载楼船箫鼓,与其美人西施行乐歌舞之地也。
阅今数千年,霸业烟销,美人黄土,而锦帆之水,宛然如旧。
姑苏吴治,实踞其上,此水抱邑治如环。
乙未..袁君来..之岁,余友中郎宰吴,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
逾明年,君以过劳成疾,上书乞归..,凡七请乃得解政去。
君性超悟,深于名理,才敏妙,娴于词赋。
间或触景起兴,感事摅辞,有所题咏撰著,越二年,亦遂成帙。
其行也,友人方子公稍稍裒次,付诸梓,问题于君,君自标曰《锦帆集》。
盖不佞尝诣吴署谒君,君指此水骄余曰:“是锦帆泾也,吴王霸业之余,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而其实君鞅掌簿书,飡沐几废,劳与余等。
余因叹曰:同一锦帆泾耳,当吴王之时,满船箫鼓,及吴令之身,两部鞭棰;吴王用之,红姝绿娥,左歌右弦;吴令御之,疲民瘵黎,朝拊暮煦。
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
操有穷之具,游无尽之间,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乎?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摭景眼前,运精象外。
取而读之,言言字字,无不欲飞,真令人手舞足蹈而不觉者。
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夫君齿最少,异日名山之业,未可涯涘。
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倘亦吴王有知,乞灵中郎之笔,不靳西施为君捧砚,而令掞藻①见奇有如是耶?余所莅治,百花洲在其前,而余日沾沾刑名簿书,不能有所题咏撰著,俾此洲托以传也,则百花洲之遭,不逮兹泾远矣。
假使西施有灵,问江郎梦中笔安在,不佞无辞置对矣。
(选自《江盈科集》)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B.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C.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D.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一般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作宗旨和经过。
【古诗文阅读】“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阅读答案(附翻译)
![【古诗文阅读】“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阅读答案(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829fa1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c.png)
【古诗文阅读】“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
(17分)余①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
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②。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谒见,预饮林下,?③实乃稚子,宴乐在旁。
今来有方,郁负秀气。
吾衰久矣,见到尔慰心,申悲道旧有,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
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去晚,并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
贫④正数夙愿,惭归属于名山,终期后来,联手五岳。
情以送来离,诗宁阙乎!【注】①作者当时年已五十有余,正在江南一带漫游。
②十年:指作者25岁出蜀,至安陆,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
③?:作者的堂侄。
④孤:同辜。
17.写下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后)(1)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 ) (2)?乃稚子( )(3)恨丹液未就( ) (4)孤负夙愿( )18.下列文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大人b.私心c.丧妻之痛d.后来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见到尔慰心,申悲道旧有,破涕为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情以送远,诗宁阙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由作者对庐山大江的描绘,所述他的文学创作风格就是什么?恳请表明理由。
(3分后)2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深蕴的情感。
(2分)参考答案: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
(17分)17.(4分)(1)贬官,降职(2)是,本来是(3)完成,准备好(4)过去的,早有的18.(2分)c 19.(6分)(1)我见到你感到安慰,诉说着别后之悲慨和当时之旧事,最后停止哭泣,露出笑容。
(3分)(慰1分,破涕1分,意思连贯1分) (2)表达上述感情来送你远行,怎么能缺少诗歌呢!(3分)(远1分,阙1分,意思连贯1分)20.(3分后)洒脱妩媚(1分后)由作者以雄浑的气势、雄浑的想象写下庐山大江,尤其就是瀑布,加之注解的提示信息,可以推断出作者就是李白(2分后) 21.(2分后)在追昔抚今、话旧送行之际,作者存有不败孤负夙愿之忧,向往山水之情参考译文:我小时候,大人让我诵读《子虚赋》,我就很向往其中的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附翻译)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
(17分)
余①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
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②。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③乃稚子,嬉游在旁。
今来有成,郁负秀气。
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潨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
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
孤④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情以送远,诗宁阙乎!
【注】①作者当时年已五十有余,正在江南一带漫游。
②十年:指作者25岁出蜀,至安陆,“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
”③耑:作者的堂侄。
④孤:同“辜”。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 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 ) (2) 耑乃稚子( )
(3) 恨丹液未就( ) (4) 孤负夙愿( )
18.下列文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大人B.私心C.蹉跎D.后来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 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情以送远,诗宁阙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由作者对庐山大江的描写,可知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3分)
2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深蕴的情感。
(2分)
参考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
(17分) 17.(4分)(1)贬官,降职(2)是,本来是(3)完成,准备好(4)过去的,早有的18.(2分)C19.(6分)(1)我见到你感到安慰,诉说着别后之悲慨和当时之旧事,最后停止哭泣,露出笑容。
(3分)(“慰”1分,“破涕”1分,意思连贯1分)(2)表达上述感情来送你远行,怎么能缺少诗歌呢!(3分) (“远”1分,“阙”1分,意思连贯1分)
20.(3分)豪放飘逸(1分) 由作者以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想象写庐山大江,尤其是瀑布,加上注释的提示,可推知作者就是李白(2分)21.(2分)在追昔抚今、话旧送别之际,作者有不胜孤负夙愿之悲,向往山水之情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大人让我诵读《子虚赋》,我就很向往其中的描述。
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观看了七个沼泽的壮观景象。
在安陆(地名)贪
图喝酒,蹉跎地过了十年。
当初,我的叔父从长沙被贬回到嘉兴,当时我在半道拜见他,在树林里喝酒。
你还是个小孩,在旁边游戏。
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
我很久前就衰老了!见到你很欣慰,想起从前的悲伤往事,不仅又破涕为笑。
你又告诉我要去远方,去登西边的香炉峰。
长山纵横,大江回旋。
瀑布从天而落,似乎和银河争流;腾起的彩虹,奔驰的雷电,光照所有的山谷,这是天地间的奇异景观。
那山上有方湖、石井,我们无法看到。
羡慕你此次出行,能和仙鹤一同长啸。
遗憾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也没有腾云驾雾的白龙,让秦朝时的人挥鞭,前去桃花源。
我没有实现夙愿,惭愧的回到名山,以往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
为抒发送你远行的心情,怎么能缺少诗呢?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