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赋译文及赏析2012121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登上这城楼向四面观望,姑且借这闲暇来解忧消愁。看这城楼所处的环境呵,实在明亮宽敞少有匹敌。一边紧挨通向大河的清清的漳水,一边依傍弯弯的沮水中的长洲。背靠着宽广的高地,面临着低湿的沼泽地上的河流。北郊之外是陶朱公的坟地,西面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花木果实盖满郊野,禾黍菽稷长满了田畴。虽然很美却不是我的故土,怎么值得在此稍作羁留!

遭逢动乱时势而迁徙流亡,白白度过了十二个春秋。心中眷恋着我的故土呵,谁能经受这无尽忧愁?依着栏杆向远方嘹望,对着北风敞开我的襟怀。极目遥望远方的平原,高高的荆山遮蔽了我的视野。道路曲折漫长而悠远,水流既长又深实难渡。悲叹故乡被阻隔,我禁不住涕泪横流。从前仲尼受困在陈蔡,不免发出“归去罢”的感叹之声。钟仪被幽禁在晋仍然弹奏楚国的曲调,庄舄在楚居高官临终犹呻吟着越国的乡音。人心相同都会怀念自己的故土,难道能因穷困、显达而有不同之心?

想那时光竟如此迅速地消逝,等待黄河水清不知何日来临。希望国家政局能统—安定呵,让我借助大道的力量来施展才华。只担忧匏瓜白白地挂着不被使用,更担心淘干净的井水却没人来喝。我这样漫步地徘徊,白天的太阳忽然迅捷地隐藏起来。凄凉萧瑟的风声一下子刮起来了,天空凄惨暗淡得无—点神色。野兽狂吼是想招引同类,鸟儿相鸣就会张翼齐飞。原野寂静得无一人行走,外出的行人却不敢停留。心情凄怆就会抒发感触,忧伤的情思更是悲痛凄伤。我沿着楼梯

的台阶慢慢而下,忧郁之气充满胸臆。已过了半夜我仍不能入睡,思绪徘徊实难以入眠。

【赏析1】

1.《登楼赋》是王粲所作,他投奔刘表而不见重视,深抱不遇的愁闷;同时看到战乱日炽,国家混乱,心中悲愤危惧,于是借“登楼”为题,寓情于景,写下了这首抒情名篇。

东汉末年,战乱日炽,汉献帝刚一即位,就被迫迁都长安。随后王粲也迁到长安,他看到关中政局混乱,又从长安奔赴荆州,投靠以招揽名士闻名的荆州剌史刘表。可刘表是个“多文少实”徒有虚名的人,见王粲“貌寝而体弱”,没有重用。王粲心中愁闷,因借“登楼”之机抒发他忧伤战乱、去国怀乡、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

此赋依韵分成三段。首段写此楼所处的地理环境,由此产生了斯地虽美,却非久留之地的感慨。第二段侧重抒写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遭纷浊而迁徙兮”,说明他因时局混乱而辗转流亡到了荆州。第三段着重写对时局的忧伤和怀才不遇的愁闷。时光在流逝,“俟河清其未极”,深深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全文以铺叙手法,由登楼极目四望而生忧时伤事之慨,并把眷恋故乡、怀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各层自有重点;深挚的感情,徐徐道来,感人至深,真不愧名家手笔。

盛行于两汉的赋,发展到六朝成为骈赋,至唐朝则成为律赋,到宋朝又发展成为文赋。两汉的赋接近于骚体,故称古赋。王粲的《登

楼赋》乃古赋之类。班固认为:“赋者,古诗之流。”《汉志》以为“不歌而诵谓之赋”。所以赋实际上是古代散文化的诗,它适合于讽诵,所以读起来圆润流畅,富有节奏感。所以赋要反复诵读,文义就清楚了。

【赏析2】

一.这是一篇愁肠百结的抒情赋文,诗人借登楼览胜,一口气倾泻了郁结了十二年的离乱流亡苦闷,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清平治世殷切的期盼。全文以一个“忧”字贯穿,情感贴切,深沉抑郁,是离乱人共有的悲情代表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赋共分三段。第一段交代了登楼的原因,描写了登楼所见的景色,以及登楼观景引起的思乡之情。“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为了排愁解忧诗人登上麦城城楼眺望,因而触景生情引发了不尽的思乡之情。诗人在孤独苦闷中登上城楼向四面八方瞭望,沿着城楼流淌的清澄的漳水与诗人清高的品德一触即发产生了共鸣,围绕着城楼弯弯曲曲的沮水诱发了诗人对曲折坎坷的人生的浮想。诗人作为天地的尤物,杰出的贤才,白白的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心痛不已。恍惚中诗人放眼远望,那阔野北边的陶乡郊外长眠着天资聪敏、文韬武略,满腹经纶,无所不精的治国齐家的楷模陶朱公范蠡。诗人沉思他当初的经历不也和自己一样,纵有圣人之资,在政治紊乱的楚国,却不为世人所识。诗人在这里缅怀明主贤臣,仰慕他们治乱的功德,同时也蕴含着自己经世济民的远大政治抱负,希望能像他们一样立功建德。望着眼前的自然美景,诗人

浮想联翩,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感叹。这是诗人对于自己流落他乡寄人篱下,没有用武之地,虚度人生无助的呐喊。

第二段写了诗人在城楼上遥望故乡,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怀乡思归之情。诗人尽管呐喊着“一会也不想在此地停留!”但是因为“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他思乡的痛苦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纪,虽然日夜盼归却是年复一年的客居。这昼思夜想,等不及又盼不来的思乡之情,怎么能够使人承受得起呢?这沉重的精神负担压迫的诗人再也站不稳立不住了,诗人不得不托住栏杆,继续敞开衣襟迎着北风向远处凝望,“向北风而开襟。”诗人敞开的不是衣衫,是思乡的情怀,诗人用体肤在北方来的风中寻觅故乡的尘埃,执著的让心灵品尝梦幻中的乡土亲情。诗人极目望尽天边,寻觅故乡的山水,可视线却被高高的荆山挡住无法逾越。“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诗人还是不死心,迷茫的望着弯弯曲曲的长路,望着那欲渡不能的江河,望眼欲穿却看不到山水阻隔的故乡。读到这里,一个立体的孤立在城楼上的凄清忧患的诗人跃然纸上,谁能够不为这立于茫茫天地间的孤影感动呢?诗人的隐痛不光是流落他乡的思乡之情,更多的是对自己生逢乱世怀才不遇的焦虑与担忧。

第三段表达了诗人迫切望治的期盼,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焦虑之情。“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诗人在痛惜时光流逝的感慨中,引用了诗经中“俟河之清,

久寿几何”的典故。想想当年在长安时,诗人是多么的受人器重,年纪轻轻就受到位尊权重才学闻名的左中郎将蔡邕的赏识,并当众夸赞他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诗人十七岁就被司徒征召为僚属,汉献帝曾下诏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只因长安局势动乱,他没有到任。可如今在荆州,依附刘表,刘表却以貌取人看不起他。他是多么盼望一个安定清平的治世到来,能给他们这些才子一个驰骋纵横施展才能的舞台啊。自己多年来修洁其身却被时世抛弃不用,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价值取向人生追求最可怕的结局。“学而优则仕”,“不仕”而碌碌无为的庸夫俗子是受人鄙视的,“不仕”是读书人的耻辱。诗人作为名门之后,一代天骄,屈才是人生最大的失败与否定。想到这里,诗人不寒而栗的心境随着落日一下子暗淡下来。“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这里风的萧瑟与天的灰暗与诗人的生存处境的暗合,天暗对应心灰,风冷对应心寒。诗人不幸的处境是因为天下祸乱的世事所迫造成的。“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在寂静的暮色中,兽有群相依,鸟有伴照应,对比之下,诗人此时孤独中的忧郁,又有谁来相解呢?征夫匆匆赶路还有个家的归宿,而诗人的归宿又在何方呢?“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

诗人此时已经悲愤到极点,真是心如刀绞,痛不欲生。“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於胸臆。”这一句回应开头“登此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本来是登楼来消愁,结果是因气愤不已愁上加愁而填满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