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登楼赋》浅析(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粲《登楼赋》浅析(二)
二、《登楼赋》的创作主旨
通读《登楼赋》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失意文人的真实形象,作者的怀乡思归之情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抒发的淋漓尽致。当然要想真正体味王粲《登楼赋》的思想内容,笔者认为首先应了解王粲作此赋的社会时代背景。
《三国志·王粲传》载:“(粲)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6]王粲因避董卓之乱而离开长安前往荆州, 王粲认为投奔刘表可以辅佐他成就大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刘表却以貌取人,认为王粲“貌寝而体弱通”不予以重用,使得本想有一番作为的王粲大失所望,以致流寓荆州十余年。东汉建安十三年,荆州刘琮投降于曹操,王粲以降俘之身随军南下,途经麦城,登楼四望,感慨于自身的遭遇而写下这篇名作。
结合王粲的坎坷遭遇,关于《登楼赋》的创作主旨,笔者倾向于早期的研究观点即文本所体现的主题:思乡怀土的感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申的苦闷。文章第二段着重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凭轩槛以遥望兮”至“涕横坠而弗禁”[7]句描写了诗人因山水阻隔难归故乡而涕泗横流的情状,接着又以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归去不得的痛苦心情。然而麦城黄昏之时由“风萧瑟”、“天惨惨”、“兽狂顾”、“鸟相鸣”构成的灰暗图景又与作者黯淡的心理相吻合,使得作者的情感得到深层次的升华,这就是文章第三段所要抒发的怀才不遇之情。作者同样引用典故“惧匏瓜”、“畏井渫”来表达自己徒具才能不被重用的苦闷。而且尾句“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8]更是清晰而完整地体现出诗人穷愁潦倒、孤寂哀怨的形象。
思乡怀土和怀才不遇的情感是笔者在读《登楼赋》的过程中体味到的。随着对于王粲研究的不断成熟,还有学者从政治角度来探讨该赋的主旨内容。例如陈洪《故国情思,归用心曲——王粲<登楼赋>主旨辨》根据文章引用的典故提出该赋的核心是怀汉归曹,曹大中《<登楼赋>——王粲弃刘归曹的信号》更是直接指出此赋是王粲写给曹魏集团看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多是结合王粲的生平和仕宦经历来论述的,这是研究《登楼赋》的新角度,但是笔者认为一味地从政治角度揣度王粲的创作意图难免有穿凿附会之弊。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登楼赋》
是王粲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彷徨无依的矛盾心理的反映。总之,关于《登楼赋》的创作主旨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笔者更认同传统的观点。
以上是笔者关于《登楼赋》的浅论,《登楼赋》在抒情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既为我们创造了诗意的境界,又让我们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怀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忧愤,不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之作。宋代朱熹认为:“《登楼赋》,犹过曹植、潘岳、陆机愁咏、闲居、怀旧之作,盖魏之赋极此矣。”这一评价是相当高的,足以可见《登楼赋》辞赋史上的地位。而且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篇中称王粲是“七子之冠冕”,从《登楼赋》的成就来看,刘勰对王粲的高度评价是实至名归的。
注释
[1]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下)[M].长沙:岳麓书社,2002.1565
[2]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上)[M].长沙:岳麓书社,2002.331
[3]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上)[M].长沙:岳麓书社,2002.331
[4] 刘勰著,杨明照校注.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98
[5]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上)[M].长沙:岳麓书社,2002.331
[6] 陈寿撰,裴松之著.中国史学要籍丛刊三国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546
[7]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上)[M].长沙:岳麓书社,2002.331
[8]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上)[M].长沙:岳麓书社,2002.331
参考文献
【1】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下)[M].长沙:岳麓书社,2002.
【2】刘勰著,杨明照校注.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3】黄艳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粲研究述评[J].广西社会科学,2011(11).【4】张丛林.王粲登楼赋的描写艺术兼及主题与其它[J].名作欣赏,19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