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 设数法解题综合练习

小学奥数  设数法解题综合练习
小学奥数  设数法解题综合练习

设数法解题综合练习

1、已知甲校学生数是乙校学生数的52,甲校女生数是甲校学生数的10

3,乙校的 男生数是乙校学生数的50

21,那么两校女生总数占两校学生总数的几分之几?

2、在一城市中,中学生数是居民的51,大学生数是中学生数的4

1,那么占大学 生总数的5

2的理工科大学生是居民数的几分之几?

3、某人在一次选举中,需43的选票才能当选,计算3

2的选票后,他得到的选票 已达到当选票数的6

5,他还要得到剩下选票的几分之几才能当选?

4、某校有53的学生是男生,男生的201想当医生,全校想当医生的学生的4

3是男 生,那么全校女生的几分之几想当医生?

5、在阅览室看书的学生中,男生占25%,又来了一些学生后,学生总人数增加 20%,男生占总人数的30%,男生增加百分之几?

6、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6

5,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的高10%,全班平均 身高116厘米,求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各是多少厘米?

7、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的

男生人数是全部男生人数的8

3,全年级女生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 几?

8、甲、乙两班人数相同,甲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4,乙班男生人数 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5,求甲、乙两班总人数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9、某公司彩电按原价格销售,每台可获利润600元,现在降价销售,结果彩电 的销量增加一倍,获得的总利润增加0.5倍,则每台彩电降价多少元?

10、有一批饼干平均分给幼儿园大、小两个班,每人分得12块;如果只分给大

班的同学,每人可分得21块。如果只分给小班的同学,每人可分得多少块?

11、体育馆入场券18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3

1,那么每张入 场券降价多少元?

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设数法解题小学

设数法解题 一、知识要点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如果△△=□□□,△☆=□□□□,那么☆☆□=()个△。 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已知△=○○□□,△○=□□,☆=□□□,问△□☆=()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1+1/5)=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 15-15×(1+1/5)÷2=6(元)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1+1/5)÷2a=6(元) 练习2: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学生学习方法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1.想数码 例如,1989年“从小爱数学”邀请赛试题6:两个四位数相加,第一个四位数的每一个数码都不小于5,第二个四位数仅仅是第一个四位数的数码调换了位置。某同学的答数是16246。试问该同学的答数正确吗?(如果正确,请你写出这个四位数;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思路一:易知两个四位数的四个数码之和相等,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这两个四位数相加的和必为偶数。 相应位数两数码之和,个、十、百、千位分别是17、13、11、15。所以该同学的加法做错了。正确答案是 思路二:每个数码都不小于5,百位上两数码之和的11只有一种拆法5+6,另一个5只可能与8组成13,6只可能与9组成15。这样个位上的两个数码,8+9=16是不可能的。 不要把“数码调换了位置”误解为“数码顺序颠倒了位置。” 2.尾数法 例1比较 1222×1222和 1221×1223的大小。 由两式的尾数2×2=4,1×3=3,且4>3。 知 1222×1222>1221×1223 例2二数和是382,甲数的末位数是8,若将8去掉,两数相同。求这两个数。 由题意知两数的尾数和是12,乙数的末位和甲数的十位数字都是4。 由两数十位数字之和是8-1=7,知乙数的十位和甲数的百位数字都是3。 甲数是348,乙数是34。 例3请将下式中的字母换成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由3和a5乘积的尾数是1,知a5只能是7; 由3和a4乘积的尾数是7-2=5,知a4是5;……不难推出原式为 142857×3=428571。 3.从较大数想起 例如,从1~10的十个数中,每次取两个数,要使其和大于10,有多少种取法? 思路一:较大数不可能取5或比5小的数。 取6有6+5; 取7有7+4,7+5,7+6;

小学奥数设数法解题

设数法解题 专题简析: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 (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 ,然后求出解答。 例题1。 如果□□口□,那么☆☆□=()个厶。 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 3,口= 2,代入第二式得☆= 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 , 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 已知4=00□口,△?=□□,☆=□□口,问△□☆=()个0。 2. 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 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 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 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 少的多多少吨、 例题2。 1 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5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 1 一 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X( 1+- ) = 18兀,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十2 =9元,每张票降价15 —9= 6元。即: 1 一 15 —15 X( 1+ )- 2 = 6 (兀) 5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 一 15 —15a X( 1+5 )- 2a= 6 (元) 练习2 3 1. 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4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 均分是多少分 2. 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 小学生 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小学奥数 设数法解题(2)

设数法解题(2) 例1: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与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 的男生人数是全部男生人数的5 2,全部的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 几? 练习: 1、某班期末考试中,男生平均分为82分,女生平均分为85分,其中男生占全 班人数的5 2,求全班平均分。 2、阳光小学合唱团中有3 1是男生,今年六年级毕业一部分学生后,总人数减少 了72,此时男生占学生总数的5 1,求男生减少了几分之几? 3、已知甲校学生人数是乙校学生人数的53,甲校女生是甲校学生人数的12 5,乙 校男生是乙校学生人数的20 9,那么两校女生总数占两校学生总数的几分之 几?

例2:小林要买一些圣诞卡,由于圣诞卡减价20%,用同样多的钱他可以多买6 张。问:小林原来可以买多少张圣诞卡? 练习: 1、由于物价上涨,练习本单价上涨10%,老师用同样多的钱比原来要少买5本。 老师原来可以买多少本练习本? 2、圆环外圆周长比内圆周长多25.12厘米,求环宽。 能力检测: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 43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 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多少分? 2、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3 2,男生平均身高138厘米,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 米。问:女生平均身高多少厘米?

3、有一堆苹果,平均分给甲、乙两班的每个人,第人分得6个;若只分给甲班, 则每人分得10个;若只分给乙班,那么每人分得几个? 4、 一、二两班人数相等,一班男生是女生的 32,二班男生是女生的5 4。这两个 班的男生总数是女生总数的几分之几? 5、育红小学科技兴趣小组去年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4,今年男生增加了203, 女生减少了5 1。今年科技兴趣小组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6、妈妈准备买一些面包,面包店每到晚上8:00后,面包会减价30%,那么用 同样多的钱晚上可以多买3个面包,请问妈妈原来准备买几个面包? 7、有两个同心圆,内圆周长比外圆周长小31.4厘米,求两圆之间的距离。

六年级奥数第06讲-设数法解题(学)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六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奥数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第06讲-设数法解题 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 S 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① 读懂题目表达的意思; ② 能够快速找出所给题目中缺少的条件; ③ 能够设出所缺条件,列出式子求解。 授课日期及时段 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1、如果△△=□□□,△☆=□□□□,那么☆☆□=( )个△。 例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例3、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知识梳理 典例分析

例8、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15%,全班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求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各是多少? 例9、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到它? 例10、猎狗前面26步远的地方有一野兔,猎狗追之。兔跑8步的时间狗只跑5步,但兔跑9步的距离仅等于狗跑4步的距离。问兔跑几步后,被狗抓获? P(Practice-Oriented)——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第一讲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从横中行10+6+□=18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适于二年级程度) 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 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 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80、73、66、59、52、45、38。 例3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适于三年级程度)

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9周设数法解题

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9周设数法解题 专题简析;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题1。 如果△△=□□□,△☆=□□□□,那么☆☆□=( )个△。 解; 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 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已知△=○○□□,△○=□□,☆=□□□,问△□☆=( )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例题2。 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 ,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 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 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1+15 )=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 15-15×(1+15 )÷2=6(元)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 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 ×(1+15 )÷2a =6(元) 练习2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 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小学奥数解题技巧——线段图解题(含有练习题)

线段图解题 主要容:1、线段图解题的方法和技巧;2、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3、用线段图解题。 重难点:1、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2、较复杂的线段图问题。 意义:利用线段图解决应用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文字分析方法,线段图可以直观清晰地将题中的复杂数量关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对于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线段图解题方法和技巧: 什么是线段?那就是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就叫做线段,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常用来表示有限的量,帮助我们分析题目中隐藏的数量关系,达到轻松解题的目的。 1、用线段的长短来表示量的大小,并对应的标上数据; 2、根据题意,有的可能只需要一条线段,有的可能需要多条线段; 3、画多条线段时,要一端对齐,方便比较大小; 4、画多条线段时,一般先画最小的量。 5、虚实结合。“比……多”时,多的部分画实线;“比……少”时,少的部分画虚线,且立即标上数据; 二、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 1、和的关系:用一条较长线段来表示“和”,将组成“和”的各分量依次标在该线段上。当出现多种数量关系时,和关系还可以用大括号来表示。 例如:甲的文具数量为5个,乙的文具数量为2个,那么甲乙的和是多少? 2、差的关系:从小到大依次画出各个量,并保持一端对齐后,另一端多出的部分线段即可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差。 例如:数学考试后小明的得分为100分,小强的得分为95分,那么小强比甲的5个 乙的2个 7个文具

小明少几分? 小强的得分: 小明的得分: 3、倍的关系:先画出最小的量,再画跟它成倍数关系的量,是它的几倍就画几段线段。可将最小的量看作1份,则其它的量是它的几倍,就是几份。 例如:甲的年龄为5岁,乙的年龄为甲的3倍,那么乙的年龄为几岁? 甲的年龄: 乙的年龄: 注意:在同一个问题中,一条线段只能代表一个数量(若两个数量相等,则可用等长的线段来表示),与这个数量有大小或倍数关系的其它数量应该在这条线段的长度上分别延长(或缩短或等长延长)来表示。 练习:用线段图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 2、王强的得分比军的得分少3分。 3、甲乙的弹珠总数为17颗。 三、用线段图解一般题 例题1:甲乙两人今年共有27岁,其中甲比乙大了3岁,求甲乙今年各多少岁? 示意图: 乙的年龄: 甲的年龄: 分析:题目中既出现了“和”关系,又出现了“差”关系,那么我们画图时,就要先表示出“差”关系,再用大括号来表示“和”关系。 计算过程:甲:(27+3)÷2=15岁乙:27-15=12岁 拓展:已知两个数的和、差,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可进行推导)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练习: 27岁 小明比小强多的5分 甲的3倍,即甲的线段长度的3倍

六年级奥数设数法解题精编版.doc

???????????????????????最新料推荐??????????????????? 设数法解题 九、设数法解题 专题简析: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题 1 如果△△=□□□,△☆=□□□□,那么☆☆□=()个△。 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 3,□= 2,代入第二式得☆= 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 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挑战自我 1.已知△=○○□□,△○=□□,☆=□□□,问△□☆=()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 3 厘米,乙比丙矮 7 厘米,丙比丁高 10 厘米,丁比戊矮 5 厘米,甲与 戊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 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 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 55 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 的多多少吨? 例题 2 足球门票 15 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 ,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5 【思维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 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

1 众,收入为 15×( 1+5 )= 18 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 18÷ 2= 9 元,每张票降价 15- 9 =6 元。即: 1 15- 15×( 1+5 )÷ 2= 6(元) 答:每张票降价 6 元 。 说明 :如果设原来有 a 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 15a ×( 1+ 1 5 )÷ 2a = 6(元) 挑战自我 3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 70 分,其中 4 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 80 分,那么不及格的 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 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 20%, 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 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3.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的男生是全部男 2 生的 5 ,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例题 3 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 200 米,再从原路下山, 每分钟跑 240 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 150 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 200 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思维导航】 题中四个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是 1200 ,设一个单程是 1200 米。则 ( 1)四个单程的和: 1200 ×4= 4800 (米) ( 2)四个单程的时间分别是; 1200÷ 200= 6(分) 1200÷ 240= 5(分) 1200÷ 150= 8(分) 1200÷ 200= 6(分) (3)小王的平均速度为:

【小学奥数】小学奥数最全解题思路,超详细解析!(下)

【小学奥数】小学奥数最全解题思路,超详细解析!(下) 还有上篇哦,需要的在历史消息找下。六、消去思路 对于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数学题,我们可以想办法将其中一个未知数进行转化,进而消去一个未知数,使数量关系化繁为简,这种思路叫消去思路,运用消去思路解题的方法叫消去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就是沿着这条思路考虑的。例1 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6小时,师傅做了8小时,一共做了312个零件,徒弟5小时的工作量等于师傅2小时的工作量,师徒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分析(用消去思路考虑): 这里有师、徒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两个未知量。如果以徒弟每小时工作量为1份,把师傅的工作量用徒弟的工作量来代替,那么师傅8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这样的几份呢?很明显,师傅2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徒弟5小时的工作量,那么8小时里有几个2小时就是几个5小时工作量,这样就把师傅的工作量换成了徒弟的工作量,题目里就消去了师傅工作量这个未知数。 然后再看312个零件里包含了多少个徒弟单位时间里的工作量,就是徒弟应做多少个。求出了徒弟的工作量,根据题中师博工作量与徒弟工作量的倍数关系,也就能求出师傅的工作量了。

例2 小明买2本练习本、2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0.36元,小军买4本练习本、3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去0.60元,小庆买5本练习本、4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去0.75元,问练习本、铅笔、橡皮的单价各是多少钱? 分析(用消去法思考): 这里有三个未知数,即练习本、铅笔、橡皮的单价各是多少钱?我们要同时求出三个未知数是有困难的。应该考虑从三个未知数中先去掉两个未知数,只留下一个未知数就好了。 如何消去一个未知数或两个未知数?一般能直接消去的就直接消去,不能直接消去,就通过扩大或缩小若干倍,使它们之间有两个相同的数量,再用加减法即可消去,本题把小明小军、小庆所购买的物品排列如下: 小明2本2枝2块0.36元小军4本3枝2块0.60元小庆5本4枝2块0.75元 现在把小明的各数分别除以2,可得到1本练习本、1枝铅笔、1块橡皮共0.18元。接着用小庆的各数减去小军的各数,得1本练习本、1枝铅笔为0.15元。再把小明各数除以2所得的各数减去上数,就消去了练习本、铅笔两个未知数,得到1块橡皮0.03元,采用类似的方法可求出练习本和铅笔的单价。七、转化思路解题时,如果用一般方法暂时解答不出来,就可以变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或改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 =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 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 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答:

小学奥数设数法解题

小学奥数设数法解题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设数法解题 专题简析: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题1。 如果△△=□□□,△☆=□□□□,那么☆☆□=()个△。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已知△=○○□□,△○=□□,☆=□□□,问△□☆=()个 ○。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 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 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例题2。

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 5 ,问一张门 票降价多少元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 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众,收 入为15×(1+1 5 )=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 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 15-15×(1+1 5 )÷2=6(元)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1+1 5 )÷2a=6(元) 练习2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 4 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 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 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3.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 三班的男生是全部男生的2 5 ,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小学六年级奥数-第9讲 设数法解题后附答案

第9讲 设数法解题 一、知识要点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如果△△=□□□,△☆=□□□□,那么☆☆□=( )个△。 练习1: 1、已知△=○○□□,△○=□□,☆=□□□,问△□☆=( )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5 1 ,问一张门票 降价多少元?

练习2: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4 3 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例题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练习3: 1、小华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求上山后又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

2、张师傅骑自行车往返A 、B 两地。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返回时因逆风,每小时只行10千米,张师傅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例题4】某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平均身高115厘米,其中男孩比女孩多5 1 ,女孩 平均身高比男孩高10%,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是多少? 练习4: 1、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3 2 ,男生平均身高为138厘米,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米。问:女生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2、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5 4 ,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15%,全班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求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各是多少?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100讲

第一讲观察法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 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适于二年级程度) 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 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 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80、73、66、59、52、45、38。 例3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仔细观察图中不等号及方框的排列规律可发现:只有中心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小于周围的四个数,看来在中心的方框中应填入最小的数1。再看它周围的方框和不等号,只有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大于相邻的两个方框中的数,其它方框中的数都是一个比一个大,而且方框中的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越来越小。

六年级数学奥数讲义练习设数法解题(全国通用版含答案)

六年级数学奥数讲义练习设数法解题(全国通用版含答案) 一、知识要点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如果△△=□□□,△☆=□□□□,那么☆☆□=()个△。 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已知△=○○□□,△○=□□,☆=□□□,问△□☆=()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答案】1.8 2.101厘米 3.乙仓库最多,丙仓库最少。115-90=25(吨)【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

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1+1/5)=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 15-15×(1+1/5)÷2=6(元)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1+1/5)÷2a=6(元) 练习2: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3、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的男生是全部男生的2/5,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4 【答案】1.40 2.60% 3. 9 【例题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思路导航】题中四个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是1200,设一个单程是1200米。则 (1)四个单程的和:1200×4=4800(米) (2)四个单程的时间分别是;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41、简单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求方程的解(或根)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或解法)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同除以未知数x的系数。 解去分母,两边同乘以6,得 3(x-9)-2(11-x)=12 去括号,得3x-27-22+2x=12 移项,得3x+2x=12+27+22 合并同类项,得5x=61 【分式方程解法】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是“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或方法)是: (1)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x-2),约去分母,得 5(x-2)=7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5, 检验:当x=-5时, x(x-2)=(-5)(-5-2)=35≠0, 所以,-5是原方程的根。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2)(x-2),即都乘以(x2-4),约去分母,得 (x-2)2-16=(x+2)2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2。 检验:当x=-2时,(x+2)(x-2)=0,所以,-2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42、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定律”,简称“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达,可以是 a+b=b+a。 例如:864+1,236=1,236+864=2,100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结合定律”,简称“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达,可以是 (a+b)+c=a+(b+c)。 例如:(48928+2735)+7265 =48928+(2735+7265) =48928+10000 = 58928

六年级奥数设数法解题答案

第九周设数法解题 例题1。 如果△△=□□□,△☆=□□□□,那么☆☆□=()个△。 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已知△=○○□□,△○=☆□□,☆=□□□,问△□☆=()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 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 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 ,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 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 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1+15 )=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 15-15×(1+15 )÷2=6(元)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 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 ×(1+15 )÷2a =6(元) 练习2 1. 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 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 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 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3. 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的男生是全部 男生的25 ,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六年级奥数训练第九周——设数法解题

第九周设数法解题 专题简析: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如果△△=□□□,△☆=□□□□,那么☆☆□=()个△。 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已知△=○○□□,△○=□□,☆=□□□,问△□☆=()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 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 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练1 1、=8 2 、设戊是100厘米高,可推出甲是101厘米高。 3、乙仓最多,丙仓最少,设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来各有100吨,可推出这时乙有115吨, 丙有90吨。

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 ,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 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 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1+15 )=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 15-15×(1+15 )÷2=6(元)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 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 ×(1+15 )÷2a =6(元) 练习2 1. 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 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 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 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3. 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的男生是全部 男生的25 ,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练2 1、设考试总人数为4人,70×4-80×3=40(分) 2、设游泳池里原有学生总数是100人。【(100+20)×40%-30】÷30=60% 3、设全年级男生总人数为50人。 三班的男生为:50×25 =20(人) 1、 二两班的男生,也是一个班的总人数为: 50-20=30(人) 三班女生为:30-20=10(人) (10+30)÷(30×3)=49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 第一讲观察法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 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适于二年级程度) 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