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社会福利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较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社会福利服务工作的岗位职责和专业技能要求来看,现有的服务队伍还远不能适应社会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专业水平较低,专门技术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国有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服务队伍是4.1万人,集体办的福利事业单位服务队伍11.8万人,但其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技术职称)的比例还不到5%。社区服务工作中也存在类似情况,这已严重影响了福利服务内容和项目的扩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191 发布日期:2010-6-3
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集体福利、特殊社会福利和社区福利服务三个组成部分,而又以集体福利所占比重最大,这种状况严重滞后于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目前改革的趋势是逐渐将集体福利货币化,使社会福利事业由社会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出现了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1.社会福利的供给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3.社会福利社会化程度较低,尚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下的管理体制;4.社会福利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较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3.社会福利社会化程度较低,尚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下的管理体制。全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中,由国家和集体兴办的占绝大多数,真正由社会兴办的福利机构比例很小。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到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办养老机构仅26家,占全市社会福利机构总数的8%,收养老人978人,占全市的14%。而且,多数社会办的福利机构在地理位置、规模、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很不尽如人意,有些则商业化色彩较浓,尚无法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占主体的国家和集体办的福利事业单位与政府仍然保持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而政府对其采取了包揽、包办、包管,一包到底的管理体制,形成了一种“端铁饭碗、吃大锅饭”的体制,福利事业单位不在适应市场、改善经营和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使得本来就很有限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集体福利、特殊社会福利和社区福利服务三个组成部分,而又以集体福利所占比重最大,这种状况严重滞后于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目前改革的趋势是逐渐将集体福利货币化,使社会福利事业由社会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出现了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社会福利的供给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民群众急剧增长的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与现有的福利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数量少,且设施、设备普遍比较陈旧落后,服务水平较低。据测算,中国现有的社会福利服务只能满足5%的社会需求。国家对福利保障和福利服务的资源投入增加少、比重轻,福利服务的增长赶不上社会需求的增长。而且国家包养的“三无”对象人头经费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据民政部1998年对21个大中小城市的调查表明,当地群众的生活费平均为311.8元月,而社会福利机构中孤残儿童的生活费平均只有138.17元月,仅相当于居民平均生活费的44.3%,其中还有32.4%的城市低于当地区差异较大。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与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各地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城乡之间、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很不平衡。例如,1998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山东省每万人口拥有社会福利机构床位12.1张,而青海省则只有2.6张。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在社会福利机构的资金投入、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相差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