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设计师作品赏析模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田繁雄的作品在其设计作品中,他所运用的置换元素不仅仅 是对图形形态的简单更换,而是对置换元素进行反复推敲,始终 保持着整体风格的一致性,达到其设计意图。 其著名的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1985年-2001 年)。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福田以贝多芬头像作为基本形态,对 人物的发部进行元素的置换。从一定距离观察这些作品,可以辨 识出海报中的人物形象。但当我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发部时,它又 是由不同的图形元素组成。在这里,音符、鸟、马等并不相关的 图形元素,都被福田运用到他的这一系列海报中,这些元素丰富 了同一主题海报的内涵,同时充满趣味性,更体现出设计者丰富 的想象力。
书籍设计
• 如图a中的书被手握住,这只手 由平面转向立体,书似乎悬浮 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 种失重的空间感。它传达了把 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的设 计理念。而图b中书上的手有只 笔,这只笔将书的一维空间向 整幅画面的三维空间转化,自 然而有力。笔在背景上写出出 版社的名字,宣传意味油然而 生。这种视觉的空间转换自然 地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开始流动 最终定格在下面的字母上。图c 中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视 觉引导式的宣传方法让人过目 难忘。图d将光线巧妙地运用在 书籍的投影上,似乎书籍由内 向外透着一股亮光。书上的窗 户和灯泡都是将书从平面转换 到空间的一个过渡,这些过渡 让人们更想探寻亮光后面的另 一个空间
这是澳门回归祖国的招贴设计,很好的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元素和 现代设计思想的巧妙结合。 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大家熟悉的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以及多 幅招贴,都能体现这一特点。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此作品提取了中国的传 统元素:毛笔的笔触,结 合日式的构图,巧妙的体 现了沟通交流的主题。让 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智 慧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和谐 对话。
美国观念形象设计大师 西摩•切瓦斯特
《消除口臭》(End Bad Breath)是切瓦斯特在1968年 (37岁)设计的反战海报,反对 美国在越南战争(1959年~ 1975年)中对河内进行轰炸。这 幅海报以浓郁的色彩、简洁的标 语、漫画的形式来表现反战主题,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海报 里男子口中描绘的正是飞机轰炸 的战争场面,而标语“End Bad Breath”中的“Bad Breath”在 英文中是“口臭”的意思,以 “消除口臭”来影射“反对战 争”,传递热爱和平的愿望。海 报以标志美国的“星条旗”为背 景,以此来讽刺美国对越南的无 理干涉,并激发美国民众考虑受 战争侵袭的越南人民的感受,从 中可看得出切瓦斯特作为一名艺 术家其热爱民主、和平的人文主 义情怀。
•这两图能更好的解释这种张力的本质。其中基本元素的环 形聚集,构成了画面中螺旋的空洞,这种圆形构成具有的 运动特征就是以圆心为中心向外呈发射状运动。图4c中锥 形聚集的运动特征则是从顶点向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方向呈 发射状运动。因为具备了这种运动的倾向性,平面中的画 面不再单调,反而凸显出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如此, 人们的视觉锁定在元素的聚集点,疏密得当的安排使得画 面的聚集发散效果更加强烈。
《三分钱的歌剧》(The Three Penny Opera)是切瓦斯 特的一幅画册封面作品,他利用 平面设计中不同的风格,如德国 表现主义的木刻、超现实主义的 空间布局以及大胆的色彩表现与 画册的宣传功能、歌剧的音乐调 性相呼应。这种打破以往传统刻 板的写实面貌,将个人的歌剧观 念通过形象来体现,正是其观念 与形象融合的魅力所在。
在靳埭强先生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元素——红点,一个朱 红而鲜亮的红点。他说“红点是我在八十年代开始衍生的一个视觉元素,也 是精神元素,它可以融汇我的设计意念,有生命地传递着丰富的讯息。
福田繁雄,1932年生于 日本,1951 毕业于岩手县立 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毕业 于东京国立艺术大学,1967 IBM画廊个展(纽约), 1997 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 --紫绶勋章,1998 东京艺术 大学美术馆评委,曾任日本 平面设计协会主席、国际平 面设计联盟(AGI)会员、 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四川大 学、东京艺术大学客座教授、 日本图形创造协会主席、国 际广告研究设计中心名誉主 任,2009年1月11日晚上10: 30时于东京因脑溢血过世。
其他作品赏析
靳埭强
靳埭强1957年定居香港,做学徒,满师后当裁缝师,如此10年之外。其 后在香港中文大学部攻读设计课程。1967年开始从事设计工作,屡获奖项, 享负盛名;1967年创办设计公司,作品受高度评价,成为驰名中外的设计师。 靳埭强曾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数百项;其中包括数十项纽约创作历年展优异 奖;于1991及1994年亚洲广告百度文库之最佳企业形象设计;美国洛杉矶国际艺术 创作展金奖;多项美国纽约CLIO大奖总决赛状;日本字体设计年刊之最佳作 品;纽约水银金奖;多项美国《传递艺术》奖;波兰第1届国际电脑艺术双年 展冠军。在香港,靳氏于1979年成为首位入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设计师; 1984年更是唯一的设计师给颁赠市政局设计大奖;又于1991年获香港艺术家 年奖之设计师年奖,1992年被选为90年代风云男士之一;1998年再获杰出成 就奖。其作品被德国、丹麦、法国、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博 物馆收藏。 靳埭强曾出任香港设计师协会三任主席、汕头大学长江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现任香港艺术馆荣誉顾问、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客座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荣誉教授、 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会副主席、比利时国际商标中心荣誉大使及香港艺术发 展局委员,出版有《平面设计实践》、《商业设计艺术》、《海报设计》、 《广告设计》、《日本设计师对谈录》及《商标与机构形象》。
作品赏析:土豆
• 作品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的 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 可以分裂上色,可以在平面 上展示空间效果。兰堡开创 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 到极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 离当成一种享受和创造,在 摆弄中获得灵感,在享受中 积极思考。他通过平面上的 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获 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
福田繁雄《F》海报系列,主画面为福田名字的首字母"F",对该 字母进行变化。该系列又不同于"贝多芬"系列中以发部轮廓为基本 形态,在其轮廓内部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图形元素的置换,而是以"F" 为基本型,对其以往在众多平面作品中惯用的图形符号或表现方式 进行的重现。如矛盾空间、图底反转等错视原理和手法的运用,坐 着的女孩和奔跑着的动物形象的运用等。使其作品打上福田的符号, 成为其异质同构中的又一代表性作品。
冈特· 兰堡作品探析
• 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到兰堡在自己 的平面世界里追求艺术的自由。兰堡常常对 自己的学生说:"诗、艺术和文学是人们每天 都能感受到的,它无处不在,人们只要去观 察它就能发现它。兰堡的作品发现了很多存 在于生活中的艺术,他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 主题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的处理,使其 具有另外的一些象征含义。同时他的作品容 易让人联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左翼思想--冷 静而执着。兰堡承认自己是左翼激进分子, 他执着地用理性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 结构理论看待当今社会的进步。他的这种执 着直接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设计中张力的凸显
•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 易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兰 堡追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 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力凸 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 方法。图中的社会文化招贴 就是兰堡运用这种方法的典 型代表。我们在感知这些画 面不动的式样时,又感受到 了一种运动的具有倾向性的 张力。图中密密麻麻的人头 让人感觉压抑,人群似乎在 由远而近地蠕动,并有向纸 边涌出的运动趋势。这种" 不动之动"具有强烈的视觉 冲击力。一幅静止的平面作 品的运动感往往和构成平面 作品本身的骨架有关,它的 运动方向基本上和构造骨架 的主轴方向一致
著名设计师及作品
冈特·兰堡
• 人物简介
•
冈特· 兰堡(Gunter Ram bow, 见图1)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 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 茨。1958~1963年(20岁~25 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 习绘画和实用美术。1960年22 岁的冈特· 兰堡在法兰克福成立 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 1963年(25岁)毕业于卡塞尔 美术学院,1964~1973年在斯 图加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 创办个人设计事务所。1974年 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 (AGI)。同年,36岁的兰堡 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 计教授,1987年(49岁)任卡 塞尔视觉传达教授,1993年 (55岁)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 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 1997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 名誉教授,国际广告设计研究 中心名誉主任。冈特· 兰堡被称 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 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 切瓦斯 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 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