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12(园林1)
《中国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国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建筑的定义与功能1. 建筑的定义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空间和实体的组合,满足人类居住、工作、休闲、文化等多元化需求。
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构成,它还承载着社会、历史、文化、技术等多重价值。
2. 建筑的功能(1)实用性:建筑最基本的功能是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需求,如居住、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
(2)审美性:建筑通过其形式、色彩、材料、比例、尺度等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
(3)象征性:建筑常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权力、财富、信仰、身份等,成为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的标志。
(4)技术性:建筑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它体现了人类对材料、结构、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5)环境适应性:建筑需要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1)建筑实体:包括古代宫殿、民居、寺庙、园林、城市、墓葬等各类建筑。
(2)建筑技术:如木构架、砖石结构、穹顶技术、装饰工艺等。
(3)建筑制度:包括建筑规范、城市规划、工程管理等。
(4)建筑文化:建筑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的关系。
(5)建筑人物: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师、工匠、理论家等。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系统搜集和分析古代文献、典籍、地方志、建筑专著等,提炼建筑历史信息。
(2)实地考察法:对现存建筑进行详细的现场记录、测量和分析,了解建筑的实际状况。
(3)比较研究法: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进行比较,探讨其风格演变和相互影响。
(4)类型学研究法:对建筑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各类建筑的共性和特性。
(5)考古发掘法:通过对建筑遗址的发掘,揭示建筑的历史层次和结构特点。
(6)建筑复原法: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成果,对已不存在的建筑进行科学复原。
三、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意义1. 文化传承:中国建筑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建筑史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中国建筑史课件
(二)水面处理
水面可形成园中的空与虚,水面还有改善小气候、 为消防、浇灌提供保障的功能。
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水面分隔采用桥、廊、岛为宜,尤以桥与廊为妙。
小池则宜用浅岸。一般在建筑物下货平台前用直岸, 而山下路旁,则以曲岸为妙。桥宜架池一侧或一隅, 使水面划分有主从。桥的高度更应与池面相称,曲 桥低栏是最适合办法。
在苑囿中也运用我国传统的叠石手法,但只 能在一些园中之园的小范围中,使用若干石 山;而大范围内,主要还是依靠堆土来形成 山丘涧壑的地形起伏,在适当与真山相结合 的办法。
至于花木配植,也因园林规模大而多作群植 或成林布置,不同于私家园林的单株布置。
第三节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润,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利于各种花木生长;
明清两代,江南地区大小城市以至偏远乡村 都有营造私园和进行近郊风景建设的活动。
明末苏州一带造园风气极盛; 清代最典型的当推扬州盐商的瘦西湖造园热。
园林功能化
两晋南北朝以来,园林一贯追求自然意趣, 早期人工建筑物较少,后园中建筑物比重也 逐渐提高。
到明代,有些园林的内容已十分庞杂,房屋 很多。
永乐帝以元太液池为西 用的射圃。
宣德以后渐有兴作,到嘉靖时候达到极盛。
总的说明代帝苑比之唐宋,其数量与规模可 说是微不足道。
清朝从北京香山行宫畅春园到承德避暑山庄, 工程迭起。
雍正时,兴建圆明园。
乾隆时,在圆明园东侧建长春二园。其中长 春园还有一区欧洲式园林,内有巴洛克式宫 殿、喷泉和规则式植物布置。又结合改造瓮 山前湖成为城市供水蓄水库,建造了清漪园。 从而形成了以玉泉、万泉两水系所经各园为 主体的苑园区。
本时期另一个新发展是出现了成交风景点。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1.我国木构建筑的机构体系:穿斗式、抬梁式。
(北方:地区宫殿,庙宇等较大规模建筑南方: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2.代表性的房屋遗址:①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甘阑式建筑(西周时期)②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募股泥墙房屋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距今六七千年)4.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华先后: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龙山文化(父系氏族6)5.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6.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的出现。
(春秋)7.战国时期创造的大块空心砖,西汉时期创造了楔形的和有榫的砖。
8.汉代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
(北魏时期)10.我国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在秦汉时期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大的发展。
11.我国古代规模最大城市:大兴城。
12.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空腹拱桥):河北赵县安济桥(隋朝,李春)13.我国唯一的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14.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元朝,喇嘛塔)15.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斟鄩(夏末都城),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16.《清明上河图》宋代张择瑞17.唐代建筑特点:①规模宏大,规划严整;②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③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④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⑤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佛塔采用砖石构筑这增多,唐代砖石塔有阁楼式、密檐式、单层塔);⑥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18.宋代建筑特点:①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②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③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反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④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⑤砖石迦你主动水平达到新的高度;⑥园林兴盛。
19.明代建筑特点:①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②玻璃面砖、玻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③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④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⑤官僚地主私园发达;⑥宫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附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附知识点)《中国建筑史》试题库一、选择1. “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DA 穿斗B 内柱升高C 彻上露明造D 草栿2. 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B 大木作C 铺作D 檐下作3.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B 宋以前C 明清D 元4. 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A 隆兴寺摩尼殿B 晋祠圣母殿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D 少林寺初祖庵5. 宋代的“材”为CA 斗口高B 斗口宽C 单拱高B 单栱断面6. 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8. 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A 模数化B 承重C 装饰D 材等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 A 晋B 冀C 苏D 赣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B 西汉C 唐宋D 明清11. 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A 宗法制度B 秦始皇C 胡服骑射D 丝绸之路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B A 南怀仁B W·钱伯斯C J ·朗世宁D 汤若望13. 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A 全面保护B 重点保护C 有限保护D 酌情保护14. 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 A 历史主义B 民族形式C 中国固有形式D 民粹主义15. 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16. 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17. 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18. 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
(中国建筑史)园林部分
园林的成熟前期— 宋、元、明、清初 (960-1736年)
1.宋代园林
宋代园林历史背景(1)
•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都汴京(开封), 改名东京。
• 关中经济衰退,江南经济位居全国之首, 粮食与财富可由江南供应。
• 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次年 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 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半壁江山的南 宋王朝,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改名 临安。
• 东京的园林:北宋前期大抵还沿用后周的 宫城旧苑,直到宋徽宗时才建成两处新的 大内御苑—延福宫与艮岳。
宋 徽 宗 (1)
艮岳
• 建园由宋徽宗亲自参予,宦官梁师成主持修建工 程。
• 园建成之后,宋徽宗撰写《艮岳记》,僧人祖秀 写《华阳宫记》。
1.筑山 2.理水 3.植物配置 4.建筑 5.艮岳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
1.宋代,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庄园经济 几乎绝迹。
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 步。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
3.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任何时 代都高。
4.由于诗文绘画的发展,宋代开始重视园林 意境的创造。
宋代的皇家园林
• 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与临安两地, 其规模与气势,远不如隋唐,但精致程度 超过之。少皇家园林之气派,更多的接近 于私家园林。
东西方园林发展历程比较
• 从精神空间+生活空间→居住空间→城市空间→环境空间
东 社坛、台、瑶池 →园、 园林 → 公园 →地域
方 悬圃、囿
庭院(园) 绿地 环境
城市
西 Eden 方 Paradise
→Yard
Garden
→Park
City
中国建筑史园林建筑PPT课件
第4页/共66页
第三节 唐宋园林
• 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 融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
第5页/共66页
香港志莲净苑&南莲园池
第6页/共66页
第7页/共66页
第8页/共66页
第9页/共66页
•
南 宋 的 园 林
第24页/共66页
1、片石山房(双槐园)
第25页/共66页
2、 寄 啸 山 庄 ( 何 园)
扬州何园(寄啸山庄)入口
第26页/共66页
第27页/共66页
扬州何园俯视
第28页/共66页
3、个园
第29页/共66页
扬州个园抱山楼
第30页/共66页
扬州个园宜雨轩·个园的主厅,是一座四面厅的变体
第42页/共66页
前湖景区
第43页/共66页
后湖景区
第44页/共66页
第45页/共66页
第46页/共66页
• 昆明湖中建有长堤,堤上建有六桥。以仿照西湖 苏堤六桥。长堤将昆明湖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 湖面建有一岛,岛上建有龙王庙。小岛和昆明湖 东岸之间由一座17道券洞、长150米、宽6.6米 的美丽拱桥相连,此即著名的“十七孔桥”。
第13页/共66页
绍兴青藤书屋外院
海棠花形铺地 (苏州拙政园海棠第1春4页坞/庭共6院6页)
第15页/共66页
南京瞻园曲桥、石矶
影片观摩
《苏园六纪》 120min
第16页/共66页
1、网师园
第17页/共66页
苏州网师园池西亭廊及池南水第1阁8页/共66页
பைடு நூலகம்
计成
中国建筑史-皇家园林
2、颐和园建筑较宫殿建筑而言,多较活泼,结合地形, 随宜布置,使人有亲切轻松感。
3.采取园中有园的建筑手法,如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 手法,以水池为中心,周围环布轩榭亭廊。形成深藏一 隅的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区,万寿山前山部分,以佛香阁为中心;
第三区,昆明湖、南湖、西湖部份,一池三岛布局;
第四区,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有江南特色。
2、布局总指导思想: 佛国升天,极乐世界, 故建佛香阁、须弥灵境、一池三岛等佛教建筑
3、布局特点:
(1)主次分明,疏密相间。 (2)选择自然美地区作为风景区,再建造优美的 建筑组群,使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
(3)建造建筑物考虑了视线视域、构图。 (4)按照传统手法,在自然风景区内,一般在山际小畔 景域开阔的枢纽地带上就置阁建楼,楼阁不仅是点景重 要手段、观景重要场所,甚至成为整个风景区构图中心, 佛香阁 即为一例。
三、颐和园的建筑手法:
1.象征寓意手法的运用, 如一池三岛,神仙世界思想在颐和园的反映; 南湖岛上的“月波楼,望蟾阁” ; 铜牛,耕织图,牛郎织女,中间为天河; 南湖岛龙王庙,凤凰墩,龙凤帝后也。 前山西麓的城关“宿云檐”供关帝君像,昆明湖东岸城 关“文昌阁”供文昌星君像,代表左文右武象征。
皇家园林
一、概况:
苑囿规模大,历代帝王在苑内都设置许多 离宫别馆,作为帝王享乐之场所,因而具有多 种用途。苑中活动包括:起居、宴会、骑射、 观剧、祀祖、拜佛以及接见大臣、处理政务、 举行朝会等。
二.布局和造景思想:
1、布局:
清代苑囿布置有两大部分: (1)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占园前位置; (2)供游乐的园林,位于园后或园侧. 其布局多采取大分散、小集中、成群成组,即 园中有园的方式。
中国建筑史论文-圆明园
中国建筑史论文
题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
关键词:中国园林建筑、圆明园、水主题园林
正文: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然而在这个国土上生活着具有创造性、拥有智慧的劳动人民。他们用自己的睿智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建造出一座座唯美的园林。其中圆明园在我们心中有着独特的神秘色彩。它是以水为主题的园林代表之一。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中国建筑史》PPT课件
二、建立认识建筑的思维方法:注重过程
中国建筑史体系特征:类型与文化相结合
城市、宫殿、住宅——吏官文化 陵墓、坛庙、塔、石窟、寺庙——宗教文化 园林——士大夫文化 民居——乡土文化
精选ppt
35
三、培养建筑创作的黑箱思维
“白箱”型思维与“黑箱”型思维之比较
信息输入
信息输出
思维活动
精选ppt
36
数字运算(白箱型思维):
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
精选ppt
8
作者:项秉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年3月出版
精选ppt
9
《赖特》一书中第 40页的两段文字
精选ppt
10
在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语汇中,没
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
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
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
鸡尾酒文化美国摩天楼榻榻米文化日本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十年哈雄文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刘敦桢文集梁思成文集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杂志类
中国建筑史
精选ppt
1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
精选ppt
21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皇帝和贵族曾长期统
治着物质世界,僧侣和教会则统治着精神世界。因此, 在19世纪以前的建筑中,宫殿、府邸、庙宇、教堂甚 至陵墓建筑,垄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和最好的材料, 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成为建筑成就的主要 代表。它们相当灵敏地反映着社会的各种变动和生产 力的进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因而成了建筑历 史的主要内容。而建筑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他们自己 的住宅建筑功能身份简单,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也十 分有限,因而不能代表一个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 最高成就。但这并不能抹杀劳动人民为建筑的发展所 作出的伟大贡献。正是由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宫 殿、庙宇、教堂、陵墓之类的建筑物上的充分表现, 才使得建筑材料、结构、设备、形制、艺术手法得以 完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精选p富pt 的建筑文化遗产。 22
中国建筑史——园林课
建築
.園林建築的類型: 廳 堂 樓 閣 榭 舫 亭 .特點: 建築處理方式依使用性質而異 軒 館 廊
廳堂
書齋 花廳
亭 榭
曲廊
樓閣
園林建築的空間處理:
.空間的滲透 .景深的層次 .借景與對景
特殊的建築類型: .亭榭 .畫舫/不系舟 .鴛鴦廳
“鴛鴦廳” 留園 林泉耆碩之館
網師園 濯纓水閣
花間隱榭,水際安亭
欲知堆築假山的奧妙,還在把握山石型態的規律.
江岸曲折,岩堐逶迤,山巒延綿,老樹槎枒,蒼松傲然…
岡巒 坡法:坡面宜削如平,坡側皴宜勾搭縝密
水際安亭
蒼松蟠郁之麓
借濠濮之上,入想觀頄
山頂層疊下必數重腳
蹊徑蟠曲而綿延
石壁露根 垂石影泉
築亭高敞以助勝爾 石根宜綴幽篁
野築惟因
石之立勢正走勢則斜
蜂腰版橋宜於山河近岫
“重土第一 選石第二 分類第三 堆疊第四 藝術處理第五”
--汪星伯《假山》
重土第一
大山用土,小山用石
“土無全形,石之巨細助其形;石無全角,土之左右藏其角.土載石而宜審輕重,石疊石而應相 表裡.” --清.笪重光《畫筌》
選石第二
“石有族,太湖為甲”
--白居易《太湖石記》
分類第三
大山:大型,中型園林 小山:小型園林--“廳山 樓山 閣
“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
宋.蘇軾«月夜與客飲杏花下»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
“交柯雲蔚” “雲興霞蔚”
“知君宜靜更宜閑,常採梅花湖山上. 領取清香三百斛,小橋流水日斜還”
明.沈周«踏雪尋梅圖»
“詩情緣境發”---植物配置意與匠:栽花與掇石的技巧
中国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
2023-11-02
目 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简史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特点与风格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功能与文化内涵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案例分析 • 中国现代园林与风景建设 • 中国园林与风景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简史
商周时期
园林萌芽
商周时期,古代中国的园林开始出现。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是为了满足王室 贵族的狩猎和祭祀的需要,如商代的囿和周代的台。
技术手段
运用生态修复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等,实现园林 建设的环保和节能。
目标效果
营造一个宜居、健康、美丽的生态环境,同时降 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科技与创新的应用
发展趋势
借助科技手段和创新理念,推动园林与风景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
技术应用
运用3D打印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实现园林建设的数字化和智 能化。
1. 历史背景: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几经修葺,现 存的是清代的园林。
3. 建筑特色:园内建筑多采用江南传统民居风格,白墙 黛瓦,木格花窗,显得淡雅幽静。
详细描述
2. 园林布局:拙政园以水池为中心,分为东、中、西 三个区域,各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4. 文化价值:拙政园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 世界文化遗产。
2. 园林布局:御花园采用传统园林布局,以水 池为中心,四周环绕着亭台楼阁、假山和花木 。
3. 建筑特色:园内建筑多采用重檐歇山式,黄 琉璃瓦顶,配以彩画和石雕,显得富丽堂皇。
4. 文化价值:御花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 宝,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拙政园
总结词:苏州拙政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以其精美 的园林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中国建筑史06_园林(2013s)
东
一、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主要阶段
南 大
学
(一)先秦—汉:
建 筑
学
仿,奇
院
茂陵富人袁广汉所筑私园:“于北邙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 里。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 紫鸳鸯。。奇兽怪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潮。其中 致江鸥海鹤,孕雏产壳,延漫林池。奇树异草,靡不具植。屋皆徘 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咎不能遍也。”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东
南
一、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主要阶段
大
学
建
(二)魏晋南北朝—唐
筑
学
2、雅集与山居—借
院
南朝谢灵运《山居赋》:网罗天地于门户,饮吸山川 于胸怀。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唐 , 王 维 , 辋 川 图 ( 局 部 ) , 唐 人 摹 本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唐,王维,辋川别业,《辋川集》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第五讲 园林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不规则 要素多元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围墙
屋宇平面 居中为池 似石似树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山、水、植物、建筑
一、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主要阶段
东 南
大
关于自然山水景物的-审美态度、观看方式、表现方式
学 建
筑
(一)先秦—汉:从分享自然到铺陈自然
学
院
囿
围墙圈起的草木中蓄养禽兽
圃
田畦中种植草木果菜
中 国
园
有围墙的圃
古
代
建 筑
苑
大曰苑,小曰囿
史
东
南
(完整版)06中国建筑史古代部分-园林与风景建设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乐寿堂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C.后山后湖景区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后山须弥灵境全貌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后溪河买卖街(苏州街)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后湖景观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复建后的后湖买卖街东段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组成 A. 团城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琼华岛 团城
团城承光殿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B. 琼华岛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C. 东岸建筑
先蚕坛 龙王庙 画舫斋(园中园) 濠濮间(园中园)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C.互含关系:景观各要素间相互包含。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3、对景与借景--多层次景观的组织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4、多层次的景观通过游览线组织起来—步移景异 (1)环形路线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串联
中国古代建筑史 ——园林与风景 建设
概说——中国
古代园林发展的主 要阶段
一.先秦—汉:从分享自 然到铺陈自然
二.魏晋南北朝—唐
三.宋代—抽象自然
四.元明清
关于园林的书目
计成,《园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庭记》,日本
童寯,《造园史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983第一版)
园林 中国建筑史
一、园林的演变 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 的转折阶段,也是山水园的奠 基时期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中 的二大特点 ---- 本于自然而高于自 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已初步形成。多向、普遍、小型、精 致、高雅和人工山水写意化(是本时 期园林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园林的演变 背景1:
壁山、半亭 、盆池
《韩愈•盆池 五首》:池 光天影共青 青,拍岸才 添水数瓶
庭院理景实例
之住宅庭院
旷奥相宜: 园内附属于 厅堂斋馆的 各种庭院, 是园中景观 的重要组成 成分。园林 的主景山池 空间总是较 为开朗,属 “旷”的境 界,而庭院 空间较为狭 小、封闭, 属于“奥”
庭院理景实例 之园中庭院
拙政园
1)池水约占三分之一,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临水建有 不同形体,高低错落的建筑。 2)建筑较集中地布置在园南靠近住宅一侧。 3)远香堂是中部主体建筑,居中心位置。它的周围环 绕着几组建筑庭院。 A:花厅玉兰堂;b:小沧浪水院;c:东南隅三庭院: 枇杷园、听雨轩、海棠春坞;d:西北隅yú池中见山楼与 长廊柳荫路组成以山石花木为中心的廊院。 4)北侧池中累土石成东西两山,之间隔以小溪,起着 划分池面,分割南北空间的作用。雪香云蔚亭、待霜亭、 荷风四面亭一起使岛上空间层次和景色更加活跃。 5)园内各景点的布置,以及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水体、 环境间的关系体系了拓扑关系:a:向心关系(模糊的 心)b:互否关系;c:互含关系。
一、园林的演变
计成《园冶》导读
第二篇“立基”。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 取景,妙在朝南”。提出六类建筑物 在选择位置时应注意的事项:厅堂基、 楼阁基、门楼基、书房基、亭榭基、 廊房基、假山基。
一、园林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二、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特点
1.理景的普及化
都城
地方城市;上层阶级
一般庶民
2.园林功能生活化 与日常生活关系日益密切。
3.造园要素密集化 规模变小,元素变多;疏朗
繁密
4.造园手法精致化
朴野
精致
第一节 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二、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特点
1.理景的普及化
都城
地方城市;上层阶级
繁密
4.造园手法精致化
朴野
精致
第一节 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二、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特点
1.理景的普及化
都城
地方城市;上层阶级
一般庶民
2.园林功能生活化 与日常生活关系日益密切。
3.造园要素密集化 规模变小,元素变多;疏朗
繁密
4.造园手法精致化
朴野
精致
第二节 明清皇家苑囿
一、皇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大、占地广、选址好,一般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 成;
—1900八国联军——1905部分修复 总面积290公顷
2.清漪园(颐和园)
二、实例
1.北京明清三海 1)历史沿革
金:太液池、琼华岛、“大 宁宫”;
元:成为内苑,“太液池” 明清:仍沿用,加挖南海, 合中海、北海为三海,称西苑, 是明清主要帝苑。清时在三海 中又多兴建,尤其北海,顺治 八年在琼华岛顶建喇嘛塔,山 前建佛寺,形成竖向构图中心。
二、实例
静心斋
1.北京明清三海
第二节 明清皇家苑囿
一、皇家园林的特点 5、重视视觉收放,山面水开阔,背水幽深,具有丰富的
轮廓线 ;
第二节 明清皇家苑囿
一皇家苑囿
第二节 明清皇家苑囿
一、皇家园林的特点
7、山石:叠石只用在园中园等小范围中;大范围内,主 要依靠堆土成山,真山和假山相结合的手法;
A、平面:轴线平行和主要轴线错位的关系 B、立面:
琼华岛--丰富的轮廓(被看) 白塔--竖向构图中心(观景点) C、空间构成--观景建筑的设置; D、多层次、多境界的追求,通过园中园等一些小型景点来 体现。
2.清漪园(颐和园) (重点)
2.清漪园(颐和园)
1)历史沿革 1750乾隆—1860英法联军—1886光绪——1888慈禧—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第一节 概说
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因素。 “园”之构成
第一节 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阶段
1.汉代及以前:从利用自然山林到人造假山; 生产生活 利用自然
2.魏晋南北朝:园林发展转折期、山水园奠基期
物质享受
3.隋唐:自然式风景园林全面发展
4.两宋:自然式风景园林更为普遍发展 5.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极盛
唐长安曲江池
第一节 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4. 两宋:自然式风景园林更为普遍发展
地方城市;一般庶民 堆山叠石的艺术高潮
重要人物:宋徽宗赵佶--把玩石头,不入自然; “艮岳” 追求奇峰阴洞
米芾--“漏、透、瘦、皱”四字相石法
第一节 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5.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极盛 *两个高潮:
明中晚期南北两京和江南一带官僚地主园林的繁荣; 清中叶帝王苑囿和扬州、苏州等江南各地私家园林的兴 盛(乾隆下江南) *理论著作: 计成《园冶》(明)——第一部系统总结园林艺术和技 术的理论著作。 文震享《长物志》(明)。 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 沈夏《浮生六记》(清) *造园高手代表:朱砼中、计成、张涟、张然、仇好石、石 涛等。
2)、景观意象的模仿——神仙思想 *汉武帝建太液池,池中建象征仙境的三山“蓬莱、瀛州、
方丈”
第一节 我国古代园林发展的主要阶段
例:上林苑(汉)
第一节 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2.魏晋南北朝:园林发展转折期、山水园奠基期
1)、审美观念改变,以自然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2)、园林意境改变:写意自然,表现自然; 3)、风景园林发展; ——帝室苑囿 ——城市私园、郊邑园林 ——寺观园林 ——城市和近郊风景点有所发展
2、 多元功能类型——“前宫后苑”。很大一部分用于拜 佛、居住、办公;宫殿部分自成一区,主体布局较严 整,中心建筑尺度很大、色彩壮丽;苑囿建筑布置较 随意;
3、平面构图上建筑群中轴对称,建筑与建筑之间轴线平 行错位;
第二节 明清皇家苑囿
一、皇家园林的特点
4、立体构成:主体空 间—主体建筑通常位 于岛上,起统帅作用;
2)组成
画舫斋 五龙亭
濠濮间 “以池岛为中心”,
池周环以若干建 筑群。
琼华岛
团城
2)组成
A、团城
团城承光殿
B、琼华岛
北海琼华岛
北海白塔
C、东岸建筑
C、东岸建筑
濠濮间
濠濮间
D、北岸建筑
包括:静心斋、 五龙亭及几 组宗教建筑
静心斋 五龙亭
北望五龙亭
静心斋
静心斋
静心斋
• 3)设计手法
8、花木: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同于私家园林以单株 欣赏为主。
第二节 明清皇家苑囿
一、皇家园林的特点
6、山石:叠石只用在园中园等小范围中;大范围内,主 要依靠堆土成山,真山和假山相结合的手法;
7、花木: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同于私家园林以单株 欣赏为主。
第二节 明清皇家苑囿
第二节 明清皇家苑囿
一般庶民
2.园林功能生活化 与日常生活关系日益密切。
3.造园要素密集化 规模变小,元素变多;疏朗
繁密
4.造园手法精致化
朴野
精致
第一节 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二、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特点
1.理景的普及化
都城
地方城市;上层阶级
一般庶民
2.园林功能生活化 与日常生活关系日益密切。
3.造园要素密集化 规模变小,元素变多;疏朗
娱乐、文化 模仿自然 精神认知
第一节 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1. 汉代及以前:从利用自然山林到人造假山;
1)、 *先秦时期,帝王贵族狩猎苑囿。 “囿”——蓄养野兽供打猎的场所;
“苑”——又称为有围墙的圃,即在围墙中种有树木, 固定一个保护范围,未作特别的艺术加工; 台——高台,摹拟圣山,以观天象、通天神及登高 远眺
第一节 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3.隋唐:自然式风景园林全面发展
1)城市和近郊风景点的发展——芙蓉池、曲江池 2)帝王苑囿和离宫的兴作极盛——华清池 3)私家园林兴盛(园林小型化)。 4)山居别墅——王维“辋川别业” 、 杜甫的浣花溪草 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诗人参与创作,昭示文人园林 的萌芽,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进诗情画意,诗、画、 园林三种艺术相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