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论文的开题报告书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范文

《2024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范文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在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维护投资者利益、促进企业规范运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审计风险不仅可能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还可能对相关方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防范与控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审计风险概述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审计结果与客观事实存在偏差,从而给相关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这些风险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的错误或舞弊、审计对象的经营风险、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风险等。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1.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

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审计流程、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和危害性,从而在审计过程中保持高度警惕。

4. 实施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为导向,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错误和舞弊。

四、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1. 严格遵循审计准则: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审计准则和规范,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和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点。

3. 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情况,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实施持续监控和跟踪:对已发现的风险点进行持续监控和跟踪,确保其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

五、案例分析以某会计师事务所为例,该所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采取了上述防范与控制措施。

最新-论我国高校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开题报告 精品

最新-论我国高校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开题报告 精品

论我国高校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开题报告论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二、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随着我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的确立与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的格局逐步形成,政府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由于办学、培训、对外咨询服务等,掌管的资金越来越多。

同时,高校的收支总额和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成倍增长,教育资金总显得短缺。

因此,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和高校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财务部门加强财务核算和监督外,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各种与资金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效益进行监督、鉴证、评价和服务。

它是促进学校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廉政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风险,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

目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工作中,审计人员通常只是根据财务部门所提供的账面资料及被审计对象提供的相关文件、述职报告、自查资料进行审查,审计内容及审计范围有很大局限性,审计工作更多侧重于对财务收支的真实、合规、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行评价,对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过程调查、分析不够,对领导干部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决策后果的分析较少,弱化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运行环节的跟踪审计。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领导干部决策失误给学校的声誉、学校的经济收益造成的损失,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很难界定,特别是在经济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隐蔽,违法手段多样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很难从账面资料中发现领导干部在遵纪法、廉政建设中收受财物、接受贿赂等问题,很难全面反映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职责的全貌,也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风险和难度。

综上,高校内部审计活动开展情况困难重重,由此急需加强和改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对策,也就是风险的防范。

审计风险 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 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开题报告审计风险开题报告一、引言审计是一种对组织的财务报表和相关信息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以确定其准确性和合规性的过程。

然而,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存在着审计风险,即可能导致审计结论的不准确性或偏差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审计风险的概念、分类以及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二、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审计结论的不准确性或偏差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存在是由于组织的内部控制不完善、管理层的不诚实或不公正行为、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原因所导致的。

三、审计风险的分类根据审计风险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内部控制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控制的不完善或执行不力,导致可能发生错误或欺诈行为的风险。

例如,缺乏有效的会计制度、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错误等都属于内部控制风险。

2. 欺诈风险:欺诈是指有意地对财务报表进行虚假陈述或隐瞒重要信息的行为。

欺诈风险是指由于管理层的不诚实或不公正行为,导致可能发生欺诈行为的风险。

例如,管理层故意误导审计师、伪造凭证等都属于欺诈风险。

3. 外部环境风险:外部环境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

例如,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行业竞争的激烈等都属于外部环境风险。

四、审计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审计风险对审计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审计程序的设计:审计风险的存在要求审计师在进行审计程序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例如,对于存在较高内部控制风险的组织,审计师可能需要增加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以确保其有效性。

2. 证据的获取:审计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审计师难以获取足够的、可靠的证据来支持其审计结论。

在面对欺诈风险时,审计师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证据获取措施,以减少审计风险。

3. 审计报告的表述:审计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结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024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范文

《2024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范文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在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维护投资者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二、审计风险概述审计风险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因各种原因导致审计结果失真或产生误差,从而给事务所、客户以及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客户风险、事务所自身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

客户风险主要包括客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等方面的问题;事务所自身风险主要来自于审计人员素质、审计程序执行等方面;外部环境风险则包括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变化等。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1.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同时,事务所应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从事审计工作的资格和能力。

2. 完善审计程序:建立健全的审计程序和规范,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3. 加强客户风险管理:在接受客户委托前,事务所应对客户进行充分了解,评估客户的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法性。

对于高风险客户,应采取更加严格的审计程序和措施。

4. 引入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采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财务报表进行自动分析和比对,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审计风险的控制1. 强化内部控制:事务所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审计流程、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

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执行,降低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

2. 实施独立复核:设立独立的复核部门或人员,对已完成的审计工作进行复核和审查。

通过独立复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和遗漏。

3. 定期检查与评估:事务所应定期对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了解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审计风险防范论文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防范论文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防范论文开题报告审计风险防范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管机制,对于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审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论文旨在探讨审计风险的来源和防范措施,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审计风险的概念和分类: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和分类,深入了解审计风险的本质和特点,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审计风险的来源分析:通过对审计风险的来源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探讨各种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程度和机制。

3. 审计风险的防范策略: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审计风险防范策略,包括内部控制建设、审计程序设计、风险评估和监督机制等。

4. 审计风险防范的效果评估:通过对已实施的审计风险防范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其对审计质量和效益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与路径本论文将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

具体路径如下: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审计风险防范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审计案例,分析其中存在的审计风险和其防范措施,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实践提供参考。

3. 实证研究: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分析其内部控制状况、审计风险情况和防范措施的有效性,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及意义本论文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审计风险防范策略,为审计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

2. 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审计风险防范的经验和教训,为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提供借鉴和启示。

3. 推动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评估及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评估及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评估及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专业设置的日渐复杂化,高校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突出。

内部审计在高校中的应用已成为提升高校治理水平、改善高校管理体制、保障高校合规运营的有力手段。

然而,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对于高校的规范运营和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如审计人员素质、审计资源配置、审计程序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对高校内部审计的风险进行评估及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评估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对高校审计工作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以推动高校内部审计的规范化、专业化和高效性。

本研究对于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管理、提升高校审计效能、推动高校合规运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包括内部审计的任务、目标和任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基本要素和特点等。

2. 高校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包括审计人员素质、客观性问题、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风险,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3.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评估,将对高校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以便更好地分析风险的影响和解决方案的优先级。

4.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将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从审计人员素质、资源配置、审计程序等方面,以减少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并提高高校审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的研究报告。

2.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完善。

3.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的明确和落实。

4. 为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五、研究进度安排1. 前期调研和文献调研,确立研究框架和定位。

2. 灌输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的专业知识和方法。

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的开题报告

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的开题报告

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的开题报告题目: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防范选题背景: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大,会计审计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审计也并非完全没有失败的可能性。

审计失败的风险不仅仅对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造成了负面影响,更可能引发法律诉讼、监管处罚等后果。

因此,对审计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审计失败原因的深入分析,揭示审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帮助审计工作中更好地规避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和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方法。

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研究目的与方法1.3 论文结构第二章: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2.1 审计程序不严谨2.2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2.3 企业管理体制问题2.4 企业操作风险高2.5 其他因素引起的审计失败第三章:防范审计失败的措施3.1 完善审计流程管理3.2 充分发挥审计团队的作用3.3 加强企业管理体制建设3.4 提高企业自身操作风险管理水平3.5 其他应对措施第四章:实证分析4.1 案例介绍4.2 案例分析4.3 建议与对策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结论5.2 展望参考文献预期成果: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审计失败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帮助企业和审计人员更好地抵御审计风险,从而保证企业财务安全和经济效益。

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审计人员和企业管理者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危害,以及如何发挥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开题报告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开题报告一、引言审计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有助于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无误。

然而,审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审计风险的概念、分类以及防范措施。

二、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或不准确性的风险。

它包括审计程序的不当使用、内部控制的缺陷、管理层的欺诈行为等。

审计风险可能导致审计师无法发现重大错误或欺诈行为,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三、审计风险的分类1. 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是企业保护资产、确保财务报表准确性的关键。

然而,内部控制的缺陷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

例如,缺乏有效的授权程序可能导致未经批准的交易,进而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为了减少内部控制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进行定期的内部控制评估。

2. 技术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

技术风险是指由于信息系统的故障或不完善,导致审计师无法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

为了减少技术风险,企业应投资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并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3. 欺诈风险欺诈风险是指管理层故意提供虚假信息,以误导审计师或其他利益相关方。

欺诈行为可能导致审计师无法发现真相,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减少欺诈风险,审计师应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了解,并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

四、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明确的授权程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等。

内部控制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2. 加强信息技术管理企业应投资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并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控,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加强对管理层的了解审计师应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了解,包括其背景、行为习惯等。

通过了解管理层的特点,审计师可以更好地评估潜在的欺诈风险。

4. 审计师的独立性审计师应保持独立的观点和态度,不受企业管理层的影响。

论审计风险开题报告

论审计风险开题报告

论审计风险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审计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旨在验证和评估组织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情况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然而,随着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审计风险也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

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欺诈、虚假陈述或其他不当行为的风险。

因此,对审计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审计风险的细致分析,深入了解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和挑战。

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全面认识,可以帮助审计师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更好地应对风险,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内容1.审计风险的定义和分类–审计风险的概念和内涵–审计风险的分类和特点2.审计风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内部和外部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组织内部控制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审计师能力和经验对审计风险的影响3.审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法–审计风险识别的常用方法和工具–审计风险评估的指标和模型4.审计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审计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和技术的应用5.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风险应对与控制策略–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综合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借鉴实际案例,以及与审计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访谈,以获取全面和准确的研究数据和观点。

五、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成果: 1. 审计风险的分类和特点,为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提供基础; 2. 审计风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为组织和审计师提供采取相应措施的依据; 3. 审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法,为审计师提供科学和有效的工具和指导; 4. 审计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为组织内部控制和审计程序的改进提供建议; 5. 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为组织和审计师应对风险提供指引和决策参考。

六、拟定时间计划1.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预计耗时2周;2.专家访谈和数据收集:预计耗时3周;3.数据整理和分析:预计耗时2周;4.结果总结和撰写论文:预计耗时2周。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开题报告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开题报告

撰写论文三稿
2016 年 3 月 21 日-2016 年 4 月 15 日
修改论文三稿、定稿、制作 PPT
2016 年 4 月 20 日-2016 年 5 月 15 日
答辩前准备工作及论文答辩
[1] 吴寿元,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2012 [2] 吴中意,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审计风险及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 2014 [3] 王锡刚、姜延延,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对策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4 [4] 李玲博,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2015 [5] 童莉莉、吴万盛,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研究》, 2015 [6] 盛芳,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职责》[J], 财会研究, 2011 [7] 钟骏华、李英华《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2015 [8] 方兰琴, 《浅谈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审计》[J], 会计师, 2015 [9] 易俊、李敏《内部审计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10] 邓良红,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2011
[11] 房素芳,《试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对策》, 现代商业, 2012 [12] 李坤,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2012 [13] 祝令娥,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2013 [14] 李小燕、钱伟, 《关于对内部审计风险及对策的若干思考》, 商场现代化, 2012 [15] 林群,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思考》, 审计与理财, 2012 [16] Victor Munteanu、Dragos Laurentiu Zaharia, 《Current Trends in Internal Audit》, 2014 [17] Cordos、George-Sliviu, 《Analysis of Internal Audit Practices on FTSE100》, 2014 [17] Cordos、George-Sliviu,《Analysis of Internal Audit Practices on FTSE100》,2014 指导教师意见:

开题报告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开题报告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__指导教师提交日期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一)理论意义通过对于本文的研究,从而成功完成审计的过程,丰富了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企业时,通过识别、评估审计风险,有针对性的设计、实施控制测试或实质性程序进行风险点防范的实务指导方面的研究。

(二)实际意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企业时,可供参考的权威资料并不多,财政部2007年颁布的1633号审计准则的修订版是其中之一。

这一审计准则主要论述了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但其仅提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面对被审计单位时候,应考虑该业务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

而对于具体的审计细则和审计体系并没有做出说明。

因此,财政部颁布的1633号审计准则仅能为注册会计师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但具体到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指导,该准则的作用就极其有限了。

通过对于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的降低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具有一旦的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国内外有关的学者对于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的结果,具体的研究的结果如下所示:(一)国内研究现状韩玲玉(2018)研究了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对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审计过程中,其审计环境、范围及内容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必须不断更新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以应对审计风险。

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特点,发掘新而有效的审计技术,如使用数据处理技术等,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冷晓(2018)对网络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企业审计职业判断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两者之间的模型,并选取中间变量展开调查,研究注册会计师信息技术及系统管理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审计电子商务企业时的职业判断产生的影响程度。

研究认为,注册会计师应全面掌握审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方面的相关知识。

陈婧(2018)在审计风险模型里,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审计人员只能对其水平进行评估。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的开题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的开题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化管理手段,对于企业的经济运作和管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财务、资产、债务、经营状况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审计,以发现企业经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管理提供支持和指导。

然而,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些风险和隐患,如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问题、审计方法和技术不够科学和完善、企业在审计过程中可能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等等。

这些风险和隐患可能会影响审计的效果和质量,对于企业的经济运作和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本文拟就经济责任审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及防范措施的提出,旨在为企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1.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述和意义2. 经济责任审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3. 风险防范措施的提出和实施4. 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方法和理论;其次,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调查和研究,探索防范措施和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进一步深化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和理解。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意义和方法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2. 分析经济责任审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方法。

3. 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探索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和技巧,为企业提供指导和支持。

4.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探讨,提出建议和意见,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1个月):研究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意义和方法。

- 第二阶段(2个月):调查和分析经济责任审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方法。

《审计风险的控制》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的控制》开题报告
(二)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分析
(三)对审计风险进行分类
(四)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
三 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主观原因入手,在审计人员手中控制审计风险
(二)从审计风险发生的客观因素分析
(三)辩证的看待审计风险
四 自我对审计风险控制的理解
(一)审计风险控制:一种均衡措施
(二)自我对审计风险的总结
四、本选题的实施方案及写作进度计划
5王会金.风险导向审计[M ].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0.
6王广明.中国独立审计[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
7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8秦荣生.对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反思〔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5).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葛长银.审计经典案例评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管劲松.审计风险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林柄沧.如何避免审计失败[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3.
4刘华.审计理论与案例.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9顾晓安.基于业务循环的审计风险评估专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06(4).
10叶陈刚,何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识别与控制〔J〕,2007(4).
忽略此处..
三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大纲三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大纲三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大纲三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大纲一一审计失败导致审计风险审计失败导致审计风险审计失败导致审计风险一审计失败是什么一审计失败是什么一审计失败是什么二审计失败的本质与原因分析二审计失败的本质与原因分析二审计失败的本质与原因分析未能正确遵循审计准则未能正确遵循审计准则未能正确遵循审计准则与企事业单位是否发生了经营失败无关与企事业单位是否发生了经营失败无关与企事业单位是否发生了经营失败无关审计人员执业行为的瑕疵未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人员执业行为的瑕疵未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人员执业行为的瑕疵未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熟谙审计流程的舞弊分子对重要性水平的规避熟谙审计流程的舞弊分子对重要性水平的规避熟谙审计流程的舞弊分子对重要性水平的规避审计风险及其发生原因审计风险及其发生原因审计风险及其发生原因一审计风险的两个视角一审计风险的两个视角一审计风险的两个视角二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分析二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分析二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分析三对审计风险进行分类三对审计风险进行分类三对审计风险进行分类四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四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四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一主观原因入手一主观原因入手一主观原因入手在审计人员手中控制审计风险在审计人员手中控制审计风险在审计人员手中控制审计风险二从审计风险发生的客观因素分析二从审计风险发生的客观因素分析二从审计风险发生的客观因素分析三辩证的看待审计风险三辩证的看待审计风险三辩证的看待审计风险自我对审计风险控制的理解自我对审计风险控制的理解自我对审计风险控制的理解一审计风险控制

审计风险避免与控制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避免与控制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避免与控制开题报告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开题报告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开题报告【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欺骗性,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

因此,应当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风险;含义;形成;防范;控制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

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愈演愈烈,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

那么,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审计风险的客观性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熟悉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

(三)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假如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

(四)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的。

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中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

(五)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审计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去抑制、降低或控制审计风险。

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控制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水平增高。

审计风险变化的开题报告doc

审计风险变化的开题报告doc

审计风险变化的开题报告篇一:论审计风险与防范开题报告题目:指导教师:系部名称: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论审计风险与防范商贸管理系会计XX年5月4日教务处印制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三、研究进度四、主要参考文献五、指导教师意见篇二: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填写说明1.指导教师意见填写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论文结果的预测;2.所在教研室审查意见包括对指导教师意见的认定和是否同意开题等;3.本开题报告打印存档,但签名部分必须由指导教师或学生亲笔签名。

篇三:审计开题报告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浅析内部审计之风险管理审计班级学号姓名文玉显联系方式__指导(转载自: 小草范文网:审计风险变化的开题报告)教师提交日期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在今天的环境中,一个有思想、有远见的CEO可能会提出疑问:潜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威胁到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吗?哪些可能损害公司业务流程的因素是否在合理的限度内?公司的资产有可能被盗吗?能否通过内部流程、信息和报告恰当第计量和传递资产、营运过程及战略实现所构成的威胁?公司对外部群体的报告是否遵循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准则?上述五个问题都与现实世界可能发生的事件相关,并且可能对企业构成严重的威胁,也是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监督的主题。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现代企业面临的高风险经营环境引起企业对内部审计需求的变化是风险管理审计产生的内部背景,而审计外部化趋势侵蚀内部审计生存的职业空间是风险管理审计产生的外部背景。

企业有许多风险点,需要对风险点进行专门审计,这便产生了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管理是公司实现持续经营的保证,风险管理审计是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活动以及风险管理报告进行的审计。

风险管理审计能够客观地对组织整体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能够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防止控制过度或不足的缺陷;能够发挥反馈作用,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起预警功。

开题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开题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对外的改革开放,人们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零到模糊,由模糊再到清楚的过程。从我国1981年审计工作恢复到1986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审计界对审计风险缺乏研究的时期。不论我国的政府审计机构,还是民间审计组织,甚至审计理论界对审计风险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审计实务中也就忽视审计风险的存在,出现了一些倾向性的问题。从1987年起至1991年这一时期,我国对审计风险有了初步认识。自1992年以后,我国审计界对于审计风险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阶段可以以深圳“原野事件”发生为标志。在这一时期,我国审计理论界继续加强对审计风险理论的研究,在一些大型的文献中开始出现关于审计风险的论述,这表明我国审计风险理论的研究得到了认可。我国审计实务界对审计风险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增进生(2009)认为审计风险的产生分为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原因,能够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能够影响到审计的法律法规变化;当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现代经济生活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及其影响范围的扩大;被审计单位外部和内部的环境等。能够产生审计风险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执行审计工作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状况;审计人员所采用的现代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着缺陷。相应的他认为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应该为:建立风险责任制度;保证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制意识;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制定审计方案;运用科学的审计手段;保证审计咨询服务到位;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然而,我国目前审计风险研究方面还比较欠缺,仍有很多问题尚未明确或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例如审计风险的概念尚未阐述清楚,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也少有研究等。另外,对于我国目前民间审计风险存在的问题也有待于深入的研究。这些问题不解决,将阻碍我国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审计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的发展。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开题报告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企业的持续运营至关重要。

因此,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估手段,对于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变得日益重要。

然而,随着审计需求的不断增长,企业面临着各种审计风险。

本报告将深入探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的重要性。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误解或不适当的行为,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偏差或不准确。

审计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业务风险: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竞争风险等。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性。

2.管理风险:企业管理层存在的操纵财务报表、隐瞒重要信息或故意违反会计原则的行为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

3.内部控制风险: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或不可靠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提高。

例如,企业可能存在重要信息缺失、数据处理错误或内部控制流程的漏洞。

4.外部环境风险: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

例如,法规政策的变化或独立审计师数量的不足等。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并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企业和审计师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法规要求:企业应确保财务报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要求编制,从而减少因会计处理错误导致的审计风险。

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明确的控制流程、职责分工和审计追踪,以减少内部控制风险。

3.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审计公正性:审计师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实施适当的审核程序,并在合作企业中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

4.持续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企业应定期评估和监控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5.提高审计师的技能和专业水平:审计师应持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包括了解最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标准,以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审计风险是企业在进行审计过程中面临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风险。

审计风险的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的开题报告

审计风险的开题报告一、政府审计内生风险控制体系功能需求分析(一)有针对性的对风险进行预警和监控审计面对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着的,政府审计作为政府权力的组成部分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法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审计机构自身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与道德问题也会相应增加政府审计的风险。

构建的风险控制体系必须能动态地识别这些内外部风险,并进行有效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预警和监控,及时为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二)协调和调度审计机构各方面的风险管理工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不健全、员工存在道德风险,都会相应地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而审计机关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审计人员的学历结构无法适应政府审计工作宽口径和信息化的需求,审计流程运作不合理等也都会增加政府审计的风险。

因而风险防范体系应能够协调审计机构各方面的风险管理工作,同时监督和指导成员企业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合理调度和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补救风险在对风险的诱因及其作用结果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事先拟定短期应急的方法及中长期的整固措施,当风险迫近或爆发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防范、控制和补救。

(四)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好的风险控制体系应该具有全面、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实现从审计准备阶段到审计阶段全过程的控制,同时还应该包括激励和约束的因素,促使政府审计人员自发的、主动地参与到风险控制过程中去,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二、政府审计风险控制体系构建思路(一)设计思想在构建政府审计风险体系的过程中,其设计思想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全过程运作的风险管理思想。

因为风险贯穿于审计活动的每一个阶段,所以要将风险防范工作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始终,贯穿于审计的每个阶段;另外,当某一阶段的风险被消除之后,类似的风险又会出现在其他阶段,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本身在减少损失的同时又可能引发新的风险。

浅谈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开题报告

浅谈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课题类型:设计、论文、其他。
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审计存在较大风险,那么内部控制的目的就会无法实现,也无法保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审计目标的多元化,审计对象越来越复杂,审计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从而给审计实践活动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完善能否适应新形势下审计风险的要求,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3引入风险管理模式
4.4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5加强自我保护,促进有关法规的健全
结论
致谢
(四)时间安排
2011.12选择论文题目
2012.1收集资料,广泛查阅相关文献,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2.2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提交课题开题报告
2012.3-4初步完善论文框架
2012.4-5完成论文
(五)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政部等五部门,2008.6.28.
[2]张永国,叶忠明.审计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2.
[3]姚伟刚,周文平.审计学基础[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2.
[4]潘琰.内部控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
(二)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的含义
2.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的关系
3.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
4.降低审计风险
(三)论文提纲
1.内部控制
1.1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发展历史
1.2内部控制的要素
1.3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4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1.5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2.审计风险
2.1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论文的开题报告书【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欺骗性,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

因此,应当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风险;含义;形成;防范;控制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

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愈演愈烈,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

那么,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审计风险的客观性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熟悉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

(三)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假如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

(四)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的。

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中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

(五)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审计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去抑制、降低或控制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会计工作是否规范是固有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

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对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资料(计划、协议、内部控制制度等)是否真实可靠,不十分清楚,往往是事后以这些资料为媒介进行间接审计。

因此,审计主体在以会计资料作为主要审计对象时,其审计的质量完全依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问题在于,一些所谓的会计资料极有可能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应付外界机构和人员而精心炮制的。

审计中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长期亏损、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为了某种需要或达到经营过程的一定目的,虚报企业财务状况,人为调节某些资产和费用账户,导致企业资产不实。

如:由于企业管理混乱,内控制度难以正常发挥作用,一些潜亏隐藏在账户中:“白条子”顶库,有账无物,账账、账实不符;一些费用该摊不摊,应提不提;多转、少转产品成本等等,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审计人员产生错判,做出偏离事实的审计结论。

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控制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水平增高。

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真实性审计等审计项目,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简直是不可想象。

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执行较严格,就可以真正起到内部监督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控制风险。

影响控制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

企业经营方式越复杂,内部管理层次越复杂,意味着对其审计的难度也越大,其审计工作面临的失误与差错会相应增大,其审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企业经营状况越稳定,管理越健全,内部机构设置越透明,其经济活动就越规范,由此引申出来的控制风险就相对较低;反之控制风险就相对较高。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只能采用在财务收支审计中使用的原始审计方法,即依靠判断抽样法对查出的问题得出审计结论,同时,由于缺乏完整的权威的内控制度标准,使审计评价失去科学依据。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包括三个方面1.审计主体的个人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审计技能及工作经验等业务因素是制约检查风险的重要根据。

在审计实践中,对审计事项的判断、认定、归纳与综合等,依赖于审计人员知识水平、技能及经验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的优劣,构成了审计风险的主观性因素。

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包括审计人员在进行判断的基础上运用恰当审计程序的能力。

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越健全、专业水平越高、审计技能越娴熟、审计经验越丰富,那么对审计客观的把握能力就越强,发现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隐含的虚假信息及挖掘其内部存在问题的本领就越高,反映到审计主体方面的检查风险概率就越低。

如果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人员构成还无法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审计人员素质不高,诸如专业水平欠佳、审计技能生疏、工作经验不足,那么对审计的客观把握能力就越低,揭示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虚假内容及深入提出相关问题的本领就越差,审计检查风险概率就越大。

检查风险会随着个人知识的逐步丰富、技能不断提高、经验日益积累,做出的审计结论更趋符合事实,检查风险也会向低概率方向发展。

2.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令人堪忧。

审计是一种专门技术服务,审计人员有责任做好自己的审查工作,以查出可能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差错。

可见,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对审计的结论相当重要。

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要求审计人员是高层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定能力。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审计人员并不是人人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这样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质量。

目前在我国,不仅注册会计师数量奇缺,即使拥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往往也只是挂靠在一个单位,独立性较差,工作责任心就可想而知了。

3.审计主体所选择的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缺陷。

当前,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工作逐步电算化,而审计工作大量地采用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的运用使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

随着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复杂、庞大,其审计取证的难度越来越大,审计成本越来越高。

由于抽样水平受到审计人员自身能力、水平以及审计经验的限制,很容易判断失误,基于这种方法本身存在遗漏问题,不可避免地潜存和增大了检查风险。

这也为审计主体如何避免因技术进步及审计方法的革新而导致增大检查风险提出了新的课题。

对审计主体来说,如何鉴别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人为进行财务造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审计人员即使具备了传统意义上较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如果计算机运用水平不高,同样面临着较高的检查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要想使审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则需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入手。

即不仅要从外部给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事务所本身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阶段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减少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执业环境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只有有了良好的执业环境,注册会计师才能在执业时坚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使审计质量得以保证。

但是,从最近几年发生的审计案例看,不少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甚至是某些政府部门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地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

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再加上其他相关规定,加大了遏制会计造假的力度,从而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条件。

(二)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应该看到,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是职业界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

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

(三)引入风险管理的模式首先,事前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为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应对客户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使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这主要包括客户和客户管理者两个方面。

客户方面主要有经营环境因素分析,组织结构因素分析;管理者方面主要有管理者品行、能力分析和管理者变更情况分析等。

其次,事中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主要指选择减轻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减轻风险的程序以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

审计风险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为以下几方面,如:接受客户的风险控制,选派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审计计划的风险控制,审计证据的风险控制,编制审计报告的风险控制,审计质量检查等。

最后,事后对审计风险进行总结。

即对上述所做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认真学习相关法规,加强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

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让审计人员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排除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使审计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审计评价符合依据,审计结论客观公正。

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设教育,用制度规范、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防止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和以权谋私。

二是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

当前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过设计、修改应用程序或系统软件进行的舞弊将增加,审计人员如何鉴别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人为财务造假等现象,已是当务之急。

为控制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率,运用科学的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对电子账目进行全面审计,以满足现代审计需求已提到日程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水平。

(五)加强自我保护,促进有关法规的健全其一,签订业务约定书。

业务约定书可以明确委托方的会计责任和受托方的审计责任,明确业务的性质,范围及双方的权力和义务,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

这样一旦发生法律诉讼就有可能将审计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其二,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在西方国家投保充分的责任险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风险。

但保险公司还未开展责任险业务,行业协会应积极与保险公司磋商,努力促成该项业务。

其三,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

(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审计人员的人身侵害审计的职业风险还体现在审计人员的人身安全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