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 展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
改革政府机构:精简机构, 裁汰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02
01
03
开办新式学堂、广译西书、 废除八股文:培养新式人才
,推动教育现代化。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 :打破传统束缚,培养创新
人才。
04
05
裁汰旧军队、训练新式海陆 军:提高国防力量,维护国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01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 愚昧与专制。
0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
03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 学。
04
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 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 解放潮流。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革命思想的传播,促使人们更 加积极地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潮流中。
THANKS
感谢观看
洋务运动的兴起
01
19世纪中叶,清朝面临内忧外患 的统治危机,洋务派主张通过学 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强兵富国,摆 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02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西方资本主义 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 关,是清朝政府为应对现实问题 而采取的一种改革措施。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建立近代海军
洋务派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 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引 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专题4 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备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专题4 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备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一、专题知识:二、知识网络: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三、专题联系内容:1、课标要求:(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点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自救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从学习西方物质技术,到学习欧美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从以欧美为师、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到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呈现出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发展特征。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是历年中考的重点和热点。
复习时,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如领导阶层、代表人物、主张(口号、纲领)、结局等,又要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维新派、革命派、先进知识分子,各派主张与实践活动的差异,从而把握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特征与作用。
人物的评价也是中考复习的重点,如评价孙中山。
3、课内联系:⑴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可联系一下历史上的改革,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今天的改革开放,还可以联系一下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比异同。
⑵历史上有许多次思想解放运动,讲述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时,联系一下世界史上的文艺复兴和法国启蒙思想。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案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能力情感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探索道路的曲折历程,学习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精神。
教学设想: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回顾历史;梳理知识、巩固基础;探索问题、形成认识;学以致用、亮剑中招。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能力的训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四次侵略战争?以及其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教师过渡:在这些战争中,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和侮辱,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然而中华民族并没有被这些压倒,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顽强的中华儿女开始了救国救民的近代化的探索。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复习:近代化的探索。
2.幻灯展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图片提问: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吗?说说他们进行了怎样的救国救民的艰难探索?3.(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请看幻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复习的内容。
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二、合作探究、回顾历史“让我们一起探索近代化”1、教师分配小组合作探究做法: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选定其中的一个事件,经过组员讨论后,选出代表来介绍历史事件,形式自定。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三、梳理知识巩固基础(依据手中的学案,同桌之间合作记忆)时间15分钟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时间:目的:代表人物:口号:前期后期内容;前期后期评价(意义):戊戌变法: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间:代表人物:序幕:高潮:师述: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习制度。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说课标说教材
《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本单元是八年级历史上册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内容,它主要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艰辛曲折的探索,尽管这些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们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材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及带来的影响。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精心设计并营造阅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3)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之路上下求索的艰辛历程。
初步了解近代化的探索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强国之梦是无数仁人志士始终不渝的志向,并提高学生从历史角度观察问题。
教材内容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从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内容标准】(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初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
初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1)教材的分析我们现在复习的初二历史(上)讲述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建国前的近代史知识。
教材围绕两条鲜明的主线,即: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和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两条主线,每个单元主题鲜明,在编排上既是以时间为顺序,又在内容上层层递进。
这节课复习的是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列强的侵略带给中国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同时又猛烈的冲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迫使中国向近代化的方向发展。
这是本单元与第一单元的内在联系。
本单元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这条主线的集中体现,是个重点。
它安排了四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这四课呈现出明显的层层推进的特点,即从最初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到追求政治体制的变革,到思想文化领域的自觉性革命。
综合四课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探索不仅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且也荡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但最终未能使国家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以此引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到底谁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呢?(2)学生的情况初三学生掌握了一些复习的方法,大多数能根据导学案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
但是,学生对一些史实还是不熟悉,在分析某些问题时不能深入下去,或是不能有深刻的感悟、体会。
再就是不能建立起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3)达成的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历史事件的基础知识。
2、熟记洋务运动的评价、百日维新内容、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意义、新文化运动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总结面对危机,中国不同阶级探索近代化的措施和结果。
重、难点是知识目标1、2。
我准备采取让学生自主复习为主,通过师生互动,同学合作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的记忆和理解。
(4)教学的设计1、由旧知导入新知。
首先复习第一单元:中国被侵略和中国人抗争的知识点,然后导入本单元,为了救亡图存,各阶级、各阶层进行的近代化探索。
2010年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资料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说课人:陈志奇一、导语: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了苦难和屈辱的深渊。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的起步了。
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指1840—1919年这段近半个世纪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
即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二、解释什么是“近代化”?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即其核心表现为: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
(近代化、先进化)三、由两则材料引出,在近代的中国,各阶层为了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先后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
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举例子。
四、教师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根据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比较四次运动的异同点。
3.拓展延伸(和欧洲近代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进行联系)。
五、具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讲授的内容:按第二单元的知识体系编排进行复习。
(一)、中国近代化探索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1、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从领导阶级、思想主张、学习核心、性质、作用、失败原因和启示等方面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三)、归纳小结:1、归纳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2、比较四次运动在近代化探索方面的异同点。
3、归纳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第二课时讲授的内容:知识重组。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使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教育和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谈谈吗?(其中,近代社会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最好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提前讲,再进行知识重组的复习。
)六、小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之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说课稿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说课稿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本节是一节复习课,课时为一课时,我采用的说法是”五说法”一,说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迈进,这应该说是历史的进步,近代化也是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的。
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探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历程,它推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在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双重挤压下,近代化的历程格外艰难和曲折。
它从洋务派为富国强兵,经康梁的政治改革运动,再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急促而悲壮,一刻也未曾停止。
这些都对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本单元的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的“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只是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个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之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加深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
近代化的探索说课课件
二、教材的知识点和逻辑线索
教材的知识点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奕 洋 务 运 动
李鸿章 曾国藩 左宗棠 张之洞
自强 —军事: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口号
求富—民用: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性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 复 习 课 说 课 稿
人 教 版 历 史 八 年 级 上 册 第 二 单 元
说教材流程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近代化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线索, 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用,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引导学生对近代化探索在经济、政治和思想 上的表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得出近代化探 索的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此外历史与 现实在本单元中有很好的结合点,所以在学 习时我们要关注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及 其伟大成就,体现历史对现实的借鉴功能。
辛亥革命 1911年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 迅
孙中山
口号 主张
自强求富
变法维新
三民主义
民主 科学
3、小组合作,质疑探究
(1)根据自主学习,探究四次运动各自的性质。
(2)根据自主学习,探究四次运动的结果,从中 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4、小组合作,反馈展示
(1)根据自主学习,探究四次运动各自的性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 (2)根据自主学习,探究四次运动的结果,从中 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四次运动结果均为失败。从而得出地主阶 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docx
《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说教材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大方而來进行解读。
说课标部分将从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两个方而来进行说明,说教材部分将从教材编写特点、教材编写体例、知识结构、内容整合来进行说明,说建议将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來进行说明。
一、说课标(一)、本学段的课程口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掌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2、过程与方法: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能够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和国外列强入侵造成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屮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木11标。
(二)、课程内容:木单元共4课,每一课的课程内容如下:第6课洋务运动:了解洋务派为“白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阳物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第7课戊戌变法:知道康冇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U维新”的主要史实。
第8课辛亥革命:了解孙屮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屮山是屮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沉了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史实;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第9课新文化运动: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任务;了解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种的地位和作用二、说教材(一)教材的编写特点: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比如《洋务运动》一课,洋务运动的内容是木课课标要求的重点,教材的编排上突出体现了这一方面,不但有人量的文字(正文和楷体小字)描述,更插入了大量的珍贵图片加以说明。
2、预留空间、启发思考拿《戊戌变法》一课来说,戊戌变法的结果最终以失败告终, 那么这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原因何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而是给师牛:预留了思考空间。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说课)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共包括四课内容: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本次说课的流程,共包括七个环节:说课程目标、说内容标准、说教材的特点和内容结构、说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说教学建议、说评价建议、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说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兴起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搜集关于孙中山的有关材料,体会在体验中感知知识、情感的学习过程。
2、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历史资料、处理历史信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合作、分析、补充史料,将空洞的理论与现实的体验相结合,培养感悟、思考、总结概括的能力。
4、通过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到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认识到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只有共产党才能才能救中国。
二、说内容标准:历史学科的内容标准共包括六个方面: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而本单元属于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标准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标准在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它强调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通过近代史各主题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吴雪锋-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以及结构教 学法,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掌握有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背景、时间、 发起阶级、代表人物、内容、结果、历史 影响等)
2、寻找单元复习工具,利用工具对本单元展开 有效复习;
3、强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
三、单元重点难点
八、教学反思
复习课到底应该怎样上?这个问题一直 困扰着我。是不是就是老师炒一炒冷饭或者干 脆就是做练习讲练习呢?学习了王校长的建 构—结构理论,我茅塞顿开。为什么不能从历 史知识的内部联系出发,依据学生的思维规律, 启发学生寻找工具,学生利用工具自己对知识 进行总结梳理,从而实现知识的概括化、结构 化呢?这样的复习岂不是更轻松更有效?
工业;创建近代 海军;培养人才
—90年代
地主阶级
洋务派
外有列强入侵, 内有人民起义,
清朝统治内忧 时间
发起 阶级
外患
背景
破产
内容 结果 评价
失败的封建 统治者的自 救运动,但 引进了西方 先进技术, 促进了中国
洋 务 运
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 发展……
动
康有为
梁启超
创办《万 国公报》
公车上书
1898年
C.(3)(4)
D.(2)(4)
感 谢 指 导!
宜兴市实验中学 吴雪锋
教无定法,但教法定有优劣之分;教无 止境,但境界定有高下之别。本课教学使我 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
尚待完善之处:分组学习时,各小组过 分专注于本组复习内容的整理和总结,忽视 了其它小组的复习内容,导致展示交流时, 学生点评施展不开。
改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讨论时间,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适当关注其他小组的学习 任务。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案(推荐五篇)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案《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近代化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线索,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近代化探索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的表现从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此外,历史与现实在本单元中有很好的结合点,我们要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伟大成就,体现历史对现实的借鉴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后,已经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几场运动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对于这些运动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产生的影响和特点等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的知识重构。
【复习目标】1、知道近代化的概念,知道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背景。
2、说出近代化探索的四场运动的名称、时间、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要内容,比较其异同点。
3、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四场运动的作用及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探索的艰巨性,归纳出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从而得出向西方学习过程的一些启示。
4、通过绘制知识树或思维导图,重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复习重难点】重点:四场运动的概况、作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难点:四场运动内在的联系与区别,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和启示,重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设计理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复习。
利用时间轴、知识树等方式引导学生宏观的看待专题,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懂得把前后知识建立关联性,突出历史的时序性、变迁性和因果联系。
近代化的探索说课课件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了解中国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 的各个阶级、 的各个阶级、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所 做的努力, 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 不屈不挠地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 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关心时政, 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 心祖国前途命运的意识, 心祖国前途命运的意识,形成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 ②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认识到地 主阶级、农民阶级、 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 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为下一单元“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为下一单元“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做铺垫。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做铺垫。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及口号 主要内容 历史作用
2、图示法
图示法也是单元复习中的一种好方法, 图示法也是单元复习中的一种好方法, 它的好处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和符号将单元 主题下课与课之间的关系串联起来, 主题下课与课之间的关系串联起来,有利于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主题下重大历史事件 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历史思维。例如近代 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历史思维。 化的四次探索之间的递进关系可以用下列图 示来表述: 示来表述:
3、说重点与难点: 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 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以及它们之间由表
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内在联系。 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内在联系。 依据: 依据:因为中国近代化就是中国向西方学习以 及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 及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这四次探索 体现了这一过程。并且由于各阶级、 体现了这一过程。并且由于各阶级、阶层所处的 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不同, 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不同,他们对中国国情的认 识也不同,因此探索救国良方的途径也各有特色, 识也不同,因此探索救国良方的途径也各有特色, 在向西方学习时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在向西方学习时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 层递进的学习进程,即由表象逐渐触及其根本, 层递进的学习进程,即由表象逐渐触及其根本, 从学习其科学技术—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从学习其科学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难点: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 在中国走不通? 在中国走不通? 依据: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认知水平有限, 依据: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认知水平有限, 很难理解内外交困中的中国资产阶级先天不足, 很难理解内外交困中的中国资产阶级先天不足, 比较软弱,他们没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比较软弱,他们没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没有强 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不可能领导中国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走向 成功,所以说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成功,所以说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近代化探索说课稿
四、说学情分析
通过八年级的新课教学,学生对本单元内 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学 生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再加上初二学生的认知 特点,他们对本单元知识的了解是片面、孤立、 肤浅的,知识内容并未牢固掌握,学生需要明 确单元线索,把知识加以结构化、系统化,进 一步消化、吸收和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兴起 近代化的步伐 列强的侵略 与中国人民 的抗争
中华民族的 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ຫໍສະໝຸດ 争的胜利经济和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与 思想文化
史中 (国 八近 上代 )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 准》“课程内容”中是这样表述的: 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 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 用和局限性。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 “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 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 位和作用。
……
……
时间
发起 阶级 内容
背景
……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评价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结果
七、说教学效果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 涨,系统牢固地掌握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学生的 学习方法意识进一步增强。历史辩证思维能 力提高,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 一般方法。
人教初中历史八上《6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word教案 (4)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①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士大夫: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②地主阶级洋务派: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主张“师夷长技”。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实行维新变法运动,建立君主
位,使人们思想得以空前解放;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
变法本身虽失败,但它有利于资产阶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师生互动交流法。
课 1。
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
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近代化的探索”在课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期近代化进程的总结,也是对后期近代化探索的铺垫。
它在我国历史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我国近代化的曲折历程、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围绕我国近代化的三个阶段展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洋务运动:本文首先回顾了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及成果,分析了这一时期我国在科技、工业、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举措,以及洋务运动对我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2)戊戌变法:本文接着讲述了戊戌变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探讨了变法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尝试,以及其失败的原因。
(3)辛亥革命:最后,本文详细阐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分析了这场革命对我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它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2)掌握我国近代化探索的主要历程和特点;(3)分析各个阶段改革举措的优缺点,评价其对我国近代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2)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3)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我国近代化的曲折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2)理解改革创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增强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2)我国近代化探索的主要历程、特点和影响;(3)各个阶段改革举措的优缺点及评价。
2. 教学难点:(1)洋务运动的改革举措及其对我国近代化的影响;(2)戊戌变法的改革尝试及其失败原因;(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孙洪强近代化探索说课稿
《近代化的探索》说课荣成二十九中学孙洪强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山东教育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和建议这三个方面对本单元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首先从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两个方面看一下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论述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总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能够了解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在“过程与方法”层面能够逐步获得基本的历史学习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发展观,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内容标准则是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编制,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它将初中历史教材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
每个板块的学习内容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
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我今天所说的单元属于中国近代史。
先来看一下中国近代史的内容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过程与方法上,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要能够归纳一些基本的史实,比较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了解我国近代经历的侵略战争与改良运动,体会革命者的爱国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不断进取精神。
近代史包括七个单元学习主题,即“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化的探索》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近代化主要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
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本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
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
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4)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5)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
四、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
五、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如近代化,洋务派等;适当补充人物的相关历史事实,通过对人物的了解更好的记忆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采用启发教学、分析比较、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探究式模式;引导学生从中国人民对近代化探索过程去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知识点。
六、课型:复习课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第一单元的复习,我们了解从19世纪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简单回顾三部条约)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西方,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二)知识梳理(多媒体展示,详见“复习学案”)
1、了解什么叫做近代化。
所谓近代化主要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主要内容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为学生讲解近代化的概念,屏幕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洋务运动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学案上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内容。
活动一:小组讨论: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封建统治制度。
3、戊戌变法
根据学案上设计的戊戌变法内容,学生浏览课本自主完成。
4、辛亥革命
教师将本部分知识整理,用幻灯片展示,学生阅读,巩固记忆。
5、新文化运动
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学案设计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问题。
活动二: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三)课堂小结: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九、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