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本书:《病隙碎笔》---陈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目录
读后感:简单 的生命
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我一无所知,只是偶然在货架的高架上无意翻动,竟被深深 吸引,欲罢不能。所以说,人和书的相遇是有缘的。 这篇文章是史铁生写于生病治疗间隙的片断随笔,篇幅很长,语言十分通俗易 懂,主要涉及到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等方方面面的思考,没 有繁琐的考证、推理或判断,也没有精彩优美的语词、段落或引文,只有作者于 病痛的折磨中记录下的文字和思考,是平易的又是精辟的,是朴实无华的,又是 鲜活无比的。之所以喜欢他的作品,是因为他对生活的坦然豁达。“其实每时每 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面对命运的 玩笑,他是那样理智,直面命运的挑战与不公。他那调侃的言语,让人觉得这仿 佛不是一个身患残疾的人,而是一个在人生旅途中都十分顺利的成功人士。我们 这些四肢健全的人都无法把人生的意义想得透彻,而史铁生却把人生的许多哲理 问题阐析得那样简单明了。每个活着的人都害怕死亡,甚至不敢提及死亡,而史 铁生却把死亡想得那么简单。文章的第二部分谈到了作者想用徐志摩的诗“我轻 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作为自己的墓志铭,这是何其正确啊。 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就谈到了命运,“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 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他把生活比作戏剧, 诠释的那么准确,“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 和冲突的前提。
返回目录
他人来自百度文库论:贾柯
几日之间,把《病隙碎笔》完整地读过,的确,途中有过无数处被文字 的思想击穿或震呆的感觉。从阅读上整体观照,这部作品文字风格从头 至尾碎笔成山的坦然以至幽默,冷竣以至旷达,深谧以至辽远……的确 超乎了我的阅读前见。阅读此书的状态,让我时时生发出精神冲浪的强 烈之感,我常会忘却史铁生这个领航人是一个身体上时时与病魔抗争的 生命个体,这很奇异。 先对这篇文字的诞生一言以概之。《病中碎笔》是史铁生48岁时历经一次 一次透析之间所作,这部长篇的结构非常独特,是一节一节片断的连接, 恰恰呼应了作者肉身承受的巨大苦难。因此,每一节几百字,都凝结了 他关于生命、苦难、信仰、爱情、艺术等的深沉思考,可以说都是从死 神那里夺回的思想灵光,真是何其宝贵。 当读完最后一个字,其实,我的阅读笔记最想记下的是——史铁生这个人。 因为,他实在让我困惑,如果文字呈现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体验与精神境 界,在我看来,他的肉身与精神完全是处在两极的最顶端。我最深的困 惑在于,所谓的康健者,还时时有着种种的嗔怨喜怒积于心胸呈于面色, 史铁生何以做到以残缺之躯抵达健全之境?
内容介绍:
• 对史铁生而言,《病隙碎笔》已不是单纯数量上的 又一本散文随笔集,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体验的人 生笔记。因为他深深明白,生命让自己写作的时间 只会越来越少,故而不论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 要尽力挤出时间一次次地唤醒因病痛而日渐麻木的 心灵,然后对所在的世界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审视, 对生命状态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于是也就有了关 乎人生命运的‚成长‛、‚生病‛、‚爱情‛、 ‚金钱‛、‚生存‛、‚道义‛、‚信仰‛、‚死 亡‛等等诸多感悟文字。可以说,凡是个体生命必 须正视的问题和必须开解的难题,史铁生都没有回 避与躲闪,而是调动了生命的全部激情与智慧给予 一一地解答,从而让读者不时产生心灵的强烈共鸣。 比如‚生病‛,他是这样领悟出一种很现实的人生 观:‚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 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内容介绍:
• 他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 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 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 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 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 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 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 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 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 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 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 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 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 字。‛
‚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 生硬的,反而是极其敏感极其温厚也是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他可能 为草的凋零或者树叶的飘落而伤感,也可能替一位素不相识的弱智小 女孩而担忧,他思考过怎样生也思考过怎样死,说到生的时候,他有 那么多山重水复的烦恼和柳暗花明的喜悦,讲到死的时候他事无巨细 从心态、方式到装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来更谈笑风生… ——人民文艺出版社书评 ‚铁生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 成了真正的哲学。他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颗路边的 石子的感觉。‛ ——《文学世界报》 他思考过怎样生也思考过怎样死,说到生的时候,他有那么多山重水 复的烦恼和柳暗花明的喜悦,讲到死的时候他事无巨细从心态、方式 到装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来更谈笑风生……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 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 解读了宁静。 ——《南方周末》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爱和恨都不是我们的。 对于死亡后是否存在灵魂之说,作者认为信其者有,不信其者无,这不是正确与 错误之分,因为两者皆不能被证实。相信有神论的认为“会有地狱,会有天堂,会 有末日审判,总之善恶终归要有个结论”,然而这只是人内心对自己的行为的一种 约束,对自身的监督,也相当于当今所说的以德治国。相信无神论的当然是“没有 什么因果报应,没有地狱,没有天堂,也没有末日审判”,然而这就促使人的恶念 的产生,使人的所作所为更加肆无忌惮,有恃无恐。作恶者往往会相信无神论,因 为“死即是一切的结束,恶行便告轻松”他们便可以无所畏惧地为所欲为。作者认 为无神论难以证实是一个好消息,对于那些作恶者有一种精神的监督和良心的审判。 作者认为当“人间戏剧”不能被改变时,众生应当求助于爱,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爱不是具体的,只是人的一种心愿,唯有用行动表现。在我看来,爱情就是婚姻, 因为彼此相爱所以想给对方一种安全感,让他(她)感受到自己的心意,知道自己 是属于对方的。但是如果彼此并不是因为爱情而结合的,那不可以算是婚姻,简单 而言仅仅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而已。我十分赞同作者所说的爱情与性欲没有多大的 关联,性欲只是人的生理需求,而刚好也正是爱情的另一种表现而已,正如作者第 一次感受到爱的时候只是内心的一种触动而已,并没有想到性欲方面。然而面对爱 情有一些人会感到自卑,不能勇敢地把内心的心意说出来,总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理 想的情人。作者还写到了“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因为有了 隔膜和距离所以你就会更加想念对方,作者谈到了他们堂兄弟之间经常打架,而分 开了又会想念彼此了,然而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想说的呢?对于从小长大的兄弟姐妹 和伙伴们,在一起的时候想分开,而分开的时候想在一起,人就是这样地矛盾。
摘录 原文欣赏:
爱,即孤立的音符或段落向着那美丽与和谐的皈依,再从那美丽与和谐 中互相发现:原来一切都是相依相随。倘若是音符间的相互隔离与排拒 ,美丽与和谐便要破坏。但上帝的音乐岂容破坏?比如说,地球的美丽 是不容破坏的,生态的和谐是不容破坏的,被破坏的只可能是破坏者自 己,比如说,上帝之手将借助干旱、沙尘暴、艾滋病、环境污染、臭氧 层破洞……删除造成这一切不和谐的赘物。癌症是什么?是和谐整体中 的一个失去控制的部分,这差不多是对无限膨胀着的人类欲望的一个警 告。艾滋病是什么?是自身免疫系统的失灵,而生态的和谐正是地球的 自身免疫系统。上帝是严厉而且温柔的,如果自以为是的人类仍然听不 懂这暗示,地球上被删除的终将是什么应该是明显的。 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 动。倘其预设下丝毫福乐,信心便容易蜕变为谋略,终难免与行贿同流 。甚至光荣,也可能腐蚀信心。在没有光荣的路上,信心可要放弃么? 以苦难去作福乐的投资,或以圣洁赢取尘世的荣耀,都不是上帝的期待 。
• 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 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 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 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 平湾》、1984年全国优秀短 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 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 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 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 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 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 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 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 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 沉的‚散文化‛作品。
史铁生的出语惊人并不表现为壮怀激 烈与慷慨陈词,他总是很平静地甚至 很低调地写一些平实的文字,然后让 你大吃一惊。 返回目录
我一直相信,人需要写作与人需要爱情是一回事 。 人以一个孤独的音符处于一部浩瀚的音乐中,难 免恐惧。这恐惧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心愿,却 不知道别人的心愿;他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与别 人相关,却不知道别人对这复杂的相关取何种态 度;他知道自己期待着别人,却没有把握别人是 否对他也有同样的期待;这,其实不过只一种防 御。他藏好了,看看没有什么危险了,再去偷看 别人。看别人的什么呢?看别人是否也像自己一 样藏了和藏了什么。其实,他是要通过偷看别人 来偷看自己,通过看见别人之藏而承认自己之藏 ,通过揭开别人的藏而一步步解救着自己的藏— —这从恋人们由相互试探到相互敞开的过程,可 得证明。是啊,人,都在一个孤独的位置上期待 着别人,都在以一个孤独的音符而追随那浩瀚的 音乐,以期生命不再孤独,不再恐惧,由爱的途 径重归于灵魂的伊甸园。
内容简介:《病隙碎笔》
• 《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生动 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 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 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 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 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 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 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 和安详。残疾与爱情,这两种消 息,在史铁生的命运里特别地得 到强调。对于此一生性愚顽的人, 这样强调是恰当的。然而,史铁 生在40岁以后也慢慢看懂了这件 事。
返回目录
作者介绍:
史铁生
•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 12月31日),当代著名作家。原 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 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 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 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曾自称说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 激励了无数人。曾任中国作家协 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 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 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 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返回目录
媒体推荐
虽有残疾的身体,但史铁生从未被 命运击垮,他的作品更是感动、鼓 励了无数读者。当去世的消息一经 传出,成千上万的读者自发在网上 留言表达哀思。‚《病隙碎笔》, 我读过无数遍感动过无数遍。那优 美的文笔很难想象是从一位截瘫患 者笔下流出。先生走了,天堂里再 不用与疾病作斗争了。‛‚先生的 影响太深了,从来没想过先生会走。 地坛里玩耍的那个孩子,回去 了!‛‚史先生走了,但他对生命 意义的思考已经成为一笔非常重要 的社会财富永远留了下来。‛ ——《凤凰网文化》
社会评价:
•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
• 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 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 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 心。‛ •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他把写作当 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 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 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 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散文有着浓重的哲理。 • 对于母亲的怀念:秋天的怀念。就像是一次忏悔,发自肺腑的。 • 史铁生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因为他有一具残疾的身体,更因为他 有一个聪慧过人的大脑。这么多年了,他在轮椅上年复一年地沉思默想, 度过绝望而狂躁的青年时光,也成熟了他中年的深厚思想。思想本来不 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切思想必定是忧郁的,何况如史铁生这样,从第 一天得知自己将永远不能再站立起来的时候起,就一刻也不能停顿地冥 思苦想着的人。
病隙碎笔
Sick break pen
相信爱才是人类唯一的救助。 这爱,不单是友善、 慈悲、助人为乐,它根本是你自己的福。 这爱, 非居高的施舍,乃谦恭地仰望,接受苦难,从而走 向精神的超越。
——201241020209 陈峣 双语播音二班
目录
• • • • • •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选段 他人评论 媒体推荐 读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