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应用
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探析
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探析苏州,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其中,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造景艺术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
本文将从造景艺术的特点和运用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苏州园林的魅力所在。
规划布局:苏州园林在规划布局上注重空间感和节奏感。
空间感通过利用远近、高低、虚实等手法进行表现,使游客在游览时感受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节奏感则体现在园林中的景色排列和变化上,使整个游览过程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的感觉。
山水造型:在苏州园林中,山和水是造景艺术的核心元素。
山峦起伏,湖水清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园林中的山石、湖沼、溪流等也都有着精细入微的造型设计,充分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植物配置: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注重季节变化和多样性。
春有杨柳依依,夏有荷花翩翩,秋有丹枫如火,冬有翠竹傲雪。
这种四季分明的植物配置,使得苏州园林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给游客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
建筑风格: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以江南园林的特色为主,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园林中的建筑多以灰瓦白墙、飞檐翘角为主,显得古朴典雅。
园林中的门窗设计也独具特色,通过漏窗、门扇等元素,或营造出幽静神秘的环境,或呈现出豁然开朗的视觉效果。
漏窗掩映:苏州园林中常常采用漏窗掩映的手法,既保护了游客的隐私,又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漏窗是一种装饰性的窗户,通过在厚实的墙面上嵌入一个或多个花格窗,使内外景物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一种若隐若现的效果。
这种手法不仅增加了园林的空间感,还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门扇:苏州园林中的门扇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建筑元素,它们不仅具有分割空间的作用,还可以传递时间信息。
门扇上的图案和雕刻精细入微,寓意深远,为游客提供了极高的艺术享受。
通过门扇的开合,可以展现出园林不同空间之间的转换,使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园林的空间层次和深远意境。
躺椅:苏州园林中的躺椅是一种舒适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造景艺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的现代应用价值探究上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的现代应用价值探究摘要:苏州古典园林作为江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它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其在造园中融合写意山水的艺术手法,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典范。
其中,园林中植物的配置也有着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通过对苏州园林中植物配置特点、原则的分析,探讨其对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以达到优化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目的。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应用价值一、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的主要配置形式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配置形式,根据植物的数量、种植位置、树形姿态等特点,我们通常可以分为孤植、对植、丛植和群植等种植形式。
孤植是苏州园林植物造景中常见的种植形式,这种配置形式可以突出所选树木独特的树形、花色、姿态等特征,可以独立成景。
在选材时孤植对植物的姿态、色彩等特征要求较高,例如苏州园林常用的孤植树鸡爪槭、白皮松、银杏等。
对植,通常是两株树参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的种植。
在苏州园林里,对植形式的应用一般在门口照墙前或厅堂前,如网师园大门口照墙前的对植的龙抓槐。
对植这种种植形式可以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向中轴线上的景观集中,对中央景观起到烘托和强调的作用。
丛植是指几株同种或不同种的乔灌木不等距离地组合种植在一起。
这种组合种植形式,既要考虑到群体美,也要考虑组合中每株个体树的姿态、形色。
群植与丛植相比在苗木的数量上会有增大,更多的种类和数量能使植物景色错落有致,景观构图上更为饱满,这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植物配置形式。
在这种形式的配置中,处理好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配合,乔灌木的搭配,小灌木与草花地被植物的点缀,可以使植物群落层次起伏,增加景深,使整体景观的观赏度得到提高。
二、苏州古典园林配置特点1、依照画理配置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往往也遵循绘画的审美原则,在植物景观的姿态和线条方面追求自然天成之美,将画中的景致在立体空间再次呈现出来。
苏州传统园林山石植物组景街头化的应用
2023年第20期现代园艺苏州传统园林山石植物组景街头化的应用王婧麟,李委佳(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山石植物组景是苏州传统园林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苏州、扬州等城市在近年城市建设中,尝试将传统园林“搬出墙内、搬上街头”,在街头景观中设置了许多山石植物组景。
对比传统园林和现代街头山石植物组景的设置环境、设计手法、文化内涵等,分析传统园林与现代街头运用山石植物组景的差异,为优化街头传统园林组景设计提出建议,完善传统园林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发展延续的新路径。
关键词:传统园林;街头;山石;植物;组景山石与植物是园林中的基本构成要素。
最初在园林设计中,山石与池构成“一池三山”以摹拟自然,后山石与植物组合以营造所需的园林氛围,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有鲜明审美特征和意蕴内涵的文化符号。
将山石植物组景搬上街头是一种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彰显传统园林文化的简单尝试,城市街头作为一个极其现代化的、开放的、通俗的场景,与传统园林环境大相径庭。
如何恰当运用蕴含古意的传统园林要素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总结传统园林山石植物组景的内涵与审美特征,分析现代街头的应用效果,提出相应建议。
1传统园林山石植物组景山石植物组景目前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
车生泉等[1]、谭淇尹[2]、朱大伟[3]等学者虽将山石和植物的组合作为研究对象,但并未明确提出“组景”相关概念。
王晓斐[4]提出“石—生组合”的概念,解释为“山石结合植物组成园林小景”。
山石造景主要有假山和置石,前者以土石筑成山形,体量较大,后者零散布置、着重表达山石个体美。
而山石植物组景区别于此,山石与植物相辅相成。
将山石植物组景定义为综合运用山石与各种植物组合而成的尺度较小、精致紧凑、可独立成景的小景。
传统的山石植物组景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和审美特征:(1)对比鲜明,富有张力。
如在陈淳的《园林花卉册》中(见图1),太湖石的刚硬、单一灰色与丁香、山丹等花卉组团的柔软、彩色形成对比,形成较强视觉冲击。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语言学解读及其现实意义
文 化 的标 签 , 古时多成林种植在小 径两旁或 者院落 中, 现 代 种 植 技 术 的发 展 , 竹 可 以 作 为 室 内 绿 化 植 物 种 植 在 建 筑 内庭 院 或 者 室 内供 人 观赏 。 五 、基 于 植 物 造 景 语 言 体 系 的设 计 方 法 在 把 握 景 观 环 境 本 身 意 境 的前 提 下 , 先 立意后立象 , 利 用 恰 当 的植 物 元 素 以及 植 物 所 处 环 境 中 的 其 他 元 素 , 共 同 形 成 兼 具 形式美 、 文化美 、 意境美的植物景观 。 ( 一) 把 握 园林 植 物 造 景 的 意 境 意境 是 作 品 的 灵 魂 。古 典 园 林 造 园 者 利 用 植 物 造 景 与 观 者 发 生 情感 交 流 , 产 生 心 灵 上 的 共 鸣 。 自然 物 象 需 要 经 过 艺 术 加 工、 被 赋 予 情 感 或 人 格 才 能够 形 成 让 观 者 感 悟 出其 蕴 含 的情 感 , 甚 至 体 验 到 某 种 人 生 哲 理 的象 外 之 象 , 即 意 境 。植 物 景 观 首 先 带 给 人 的感 受 是 物 象 层 面 的 , 接 着 受 众 感 受 到 具 有 艺 术 感 染 力 的植 物 景 观 成 为 意 象 , 最 后 上 两层 融 合 激 发 而 达 到 意 境 层 面 。 ( 二) 形 成 园 林 植 物 造 景 的意 象 设 计 者 抓 住 大 自然 某 一 典 型性 的 景 象 , 或 选 中 了诗 词 、 绘 画 中一处美好的景象 , 因地制宜地进行艺 术构思 , 在 意念中完成 一 个 理 想 的 新 的 艺 术 形 象 的塑 造 , 并用 物象要素将 其呈现 , 无 论 是 棵枯 木、 一地落 叶 , 或是一行 笔直 的水杉 , 只要 其 能 够 传 达 思 想, 传递信 息 , 经 历 一 个 物 象 一 心 象 的过 程 , 它们 就成 为意象 了 。 意象不是直接拿来 的实体 或者 某一 空 间虚体 , 而 是 根 据 清香 四溢 , 因而取 宋代 学 者周 敦颐 《 爱 莲
苏州园林造景手法
苏州园林造景手法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精湛的造景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不仅是自然美景的缩影,更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和文化的物质载体。
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将有限的空间塑造成无限的意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详细探讨苏州园林的主要造景手法,包括空间布局、植物配置、水体设计、建筑元素和文化符号等方面,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1.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苏州园林造景的基础,通过巧妙的设计,创造出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空间体验。
1.1 曲径通幽"曲径通幽"是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的重要特征。
园中的小路并非直来直去,而是蜿蜒曲折,时而隐没于花木之间,时而穿过假山石洞。
这种设计有以下几个作用:a) 增加空间层次感:曲折的路径使游客无法一眼看到整个园林,而是需要逐步探索,每转一个弯都可能有新的景致呈现,增加了空间的深度和神秘感。
b) 创造视觉变化:弯曲的路径使游客的视线不断变化,避免了单调感,同时也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c) 营造意境:曲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曲径通幽"思想,暗示人生道路的曲折和探索真理的过程。
例如,拙政园中的"十八曲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桥面蜿蜒曲折,穿行于荷塘之上,游客行走其间,每一步都有不同的景致,体现了"移步换景"的造园理念。
1.2 远近高低苏州园林善于利用地形变化和视觉错觉来创造空间的丰富感。
主要手法包括:a) 高低错落:通过假山、土丘等造景元素创造高低起伏,使平面空间产生立体感。
b) 远近层次:利用植物、建筑等元素的疏密配置,营造出远近层次,增加空间深度。
c) 借景:巧妙利用园外景观,如远山、塔影等,将其纳入园林视野,扩展空间感。
以留园为例,园中的"冠云峰"假山高耸入云,不仅创造了高低变化,还成为整个园林的视觉中心。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市之一,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植物造景在苏州的居住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增添了居住区的美观和舒适度,还带给居民丰富的生态和文化体验。
在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中,汇集了苏州园林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色。
居住区内的植物以花卉、树木和草坪为主要种植对象,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在花卉方面,常见的有牡丹、菊花、荷花等,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形状和颜色,还散发出芬芳的香气,为居住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树木是居住区植物造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有柳树、松树、桂花树等。
这些树木形态各异,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婀娜多姿,它们的覆盖面积广,为居住区提供了丰富的树荫和氧气。
草坪是居住区植物造景的绿色基础,栽培了各种草类植物,如翠竹草、长春花、园午草等。
草坪绿茵茵,整洁美观,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还注重景观的布局和空间的利用。
居住区内常见的景观元素有景墙、廊架、亭台等。
景墙起到屏蔽、隔离和装饰的作用,常用砖、瓦、木等材料进行建造,植物通常长在景墙前面,形成了立体的景观效果。
廊架是一种通道结构,在居住区内常见的是游廊、假山廊等,常用木材或铁艺进行建造,植物常以爬藤植物为主,如常春藤、紫藤等,使廊架上方和周围的空间更加绿意盎然。
亭台是一种小型的建筑物,常常用作休息和观赏的场所。
在建造亭台时,常常以树木为背景,搭配花卉和盆景等装饰,使亭台更具特色和魅力。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以花卉、树木和草坪为主要对象,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植物与景墙、廊架、亭台等景观元素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园林风格。
这些景观不仅增添了居住区的美观和文化底蕴,还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使居住区成为生态宜居的理想之地。
探析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对空间的塑造
探析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对空间的塑造作者:李抒音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4期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江南园林的集大成者。
其中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为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作,其景观营造之奇巧,表达意境之精妙堪称绝伦。
本文从植物景观营造的角度出发,对其造园手法加以分析,并希望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有所启示。
江南古典园林大都为文人园林,文人们“天人合一”、“人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情怀使得植物成为造园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城市山林”的构建更是讲究植物景观的营造,植物已成为丰富文化内涵的载体、空间的开拓者以及艺术境界的提升者。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常见植物苏州园林中的植物常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文人们情感的寄托。
如松竹梅象征着君子高贵的品格,此外,香樟、槐树、楸树、榔榆、柳树、梧桐等也是文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对象。
为了避免园中气氛过于单调、肃穆、缺乏情趣,园主人常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取适于观赏、吟诵的植物配置于适当位置,邀约知友,欣赏吟唱。
这类植物多为观花植物,如梅、李、木兰、桃、山茶、杜鹃、迎春、海棠、芍药、牡丹、紫薇、栀子、木槿、合欢、桂花、木芙蓉、腊梅、月季、睡莲、荷花、木香、萱草、百合、凤仙等。
还有些植物,文化地位虽不高,但也具有良好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如枇杷、石榴、柿树、柑橘、枣、葡萄、枸杞等。
古典园林植物材料的选择之丰富,远不止于此,运用也极具多样性,这里不再赘述。
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对整体空间的营造“大园重在补白,小园重在点景”,对于面积较大的园林,“园中地广,多植果木松篁”,植物种植密度相对较大,若面积较小,则植物相对较疏,注重与其他景观协调搭配,创造富有情趣的空间。
具体来说,植物对园林空间的营造有以下几种形式1. 丰富空间层次,加强景深透过植物构成的枝叶扶疏的网络,可使景物退于该层次之后,显得深远,并且可因网络的疏密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含蓄感。
如拙政园中部园景,从柳荫曲路观香洲,以树木枝干为近景,曲溪为中景,香洲便退居为远景。
苏州古建中的植物之趣
苏州古建中的植物之趣苏州拥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其精美的古建筑尤其引人注目。
古建筑中不乏精美的植物装饰,它们并非仅仅是点缀,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在苏州的古建筑之中,植物装饰被大量运用。
在传统的苏州古建筑中,最常见的装饰方式便是以植物来装饰,以树木、花草、水景等植物,营造出恬静宜人的氛围。
这种绿化装饰,既可以保护环境,改善地形,又可以美化建筑。
比如,苏州著名的古文化遗迹东苑。
其建筑中到处可见精美的花木,其中以园林为主。
东苑中,有诸多怀古、禅意、含蓄的园林,其中包括青石拱桥、古藤架、代表苏州园林艺术的四合院园林、古树大池、点缀着茶花的奇景花坛、雕刻着“石榴歌”的石榴园等。
由于建筑中花草丰富,可以让人在东苑中缅怀故国,怀古和禅意,让人登高心宁。
此外,苏州还有三宝塔,即佛、佛祖和佛教徒。
与东苑一样,三宝塔也有着花木点缀,而且每面塔都有各自的装饰。
在塔的四周,可以看到梅、桂、竹等花木,令人耳目一新;在塔的上面,有着一颗梅花,以此来祈求芬芳、吉祥和安宁。
除此之外,在苏州的古建筑中,也可以看到许多以植物装饰的建筑物,比如开阳楼、平江禅寺、吴中花园等等,这些建筑都极具苏州特色,彰显着苏州古建筑中植物装饰的独特魅力。
苏州的古建筑中,植物装饰不仅能够营造宜人的气氛,而且还能够象征着吉祥、和谐和安宁的愿景。
植物的多样性、颜色的多样性为苏州古建筑注入了无穷的魅力,构筑出一派芬芳景象。
将植物融入古建筑中,既美化环境,又增添了文化气息,诠释出苏州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总之,植物在苏州古建筑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而是一种精神和文化传承,它可以赋予苏州古建筑独特的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园林植物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巧妙运用
2 . 2 观果类
为此还须 以点种 的方法在院 内点种几株乔木 ,才能 与环境协
这类 植物 主要作 为夏 秋观 赏用 ,或作 为冬 季点缀 。常 调 。厅堂前 的庭院若植树 2 株 ,宜一大一 小 , 忌完全对称 , 绿的有枇杷 、橘子 、南 天竹 、构 骨、火棘 ; 落 叶的有石榴 、 如拙政 园玉兰堂庭院 ,共有乔木 2株 ,一大一小 ,大者 为玉 柿、 无花果 、 枸杞 、 枣等 , 其 中枇杷 、橘子 果实金黄 , 味美 , 兰 ,是 院内主要观赏对象 ,小者为桂花 ,起烘 托陪衬作用 。 园中常作 为专 类园布置;南天竹 、 枸骨 、火棘红果经冬不衰 , 点种宜疏密有间并保持均衡 ,忌排成一直线或呈正 三角形 、 是冬季的重要观赏树种 。 正 四边形 ,此外 ,还须配置灌木花草 ,作为点种树 的陪衬 。 随着庭 院空 间 的进 一步扩 大 ,仅 点缀数 株乔木 依然不 2 . 3 观叶类 主要分 为秋色 叶类 、彩色 叶类和 特色 叶类 树种 。观秋 能使浓荫 匝地 ,这时就须点种与丛植相结合 ,乔灌 草本 相搭 色叶 的有枫 香 、乌桕 、银杏 、槭等 ;观彩 色叶的有红 叶李 、 配 ,才能形成枝繁叶茂的气氛 。点种与丛 植本身就包含有疏
CHI NE S E H0RT l CUL T UR E A8 S T RA CT S
其植 物造 景形式 以不 整形 、不 对称 的 自然 式布 局为基 园中较多运用 。 本方式 ,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 自 然 ,或 间接从传统 的山水画 2 . 6 竹 类 中得 到启示 , 植物 的姿态 和线条 以苍劲与柔 和相配合为 多。 四季常绿 、姿态挺秀 、不择 阴阳,池畔宅旁皆可种植 , 具体 配置上讲究入 画 , 讲究细玩近赏; 注重花木造型 、 色彩 、 苏轼 有诗 云 “ 宁可食无 肉 , 不可居无竹” ,又与松 、梅同喻 香 味及季相等特征 ;对个体 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 的植 为 “ 岁寒 三友” ,在古典 园林植物造景 中占有重要地位 。常 株 ,以 “ 古”、 “ 奇”、 “ 雅 ”为追求 的对象 ; 追求植物 的 用的有象 牙竹 、慈孝竹 、紫竹 、方竹 、斑竹 、罗汉竹 、金镶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与原则分析
林 正. } t开 | c 2 0 1 4年第 2 8 卷第 6 期
1 4 3
风 一
圜 棘
又是综合性的创造 ; 既要考虑到生态性 , 又要讲究艺术效果 , 还要符合人们的品赏习惯。苏州古典 园林植物造 景手 法巧妙 、 灵透, 造 园者本 身精 通 书画 、 诗词 、 音律等, 具有 较 高的综 合美 学造 诣 , 经 过几代 人 的沉淀 、 积累, 才 得 以体现现 有景 观 的精 美 。 .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 甲江南。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底蕴深厚, 其造园艺术 、 建筑布局 、 植物 造景 , 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精髓和内涵。 “ 雨惊诗梦留蕉叶” 是对苏州古典 园林植物造景生动的写照 , “ 风裁书声 出藕花” 是对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意 境 最 真 的描述 。苏 州古典 园林 的植 物造 景 , 善 于运 用 植 物特 征 和 多样 性 , 通 过 层 次搭 配 , 形 成 丰 富 的景 观 , 其
境丰富。
2 . 2 主 次搭 配 适 宜 的 手 法
景观无 论 大小均 有 主景 、 次景之分, 主景 是 重 心 、 核
心, 是 空 间构 图 中心 , 是观 赏 最 集 中 的焦 点 , 体 现植 物造
景 的功能 与 主题 J 。苏 州 古 典 园林 植 物 造 景 主 次搭 配 适宜 , 讲 究 主次 间体量 和 位 置等 不 同 、 搭 配有 序 、 突 出重
风 一
皿 柚
d o i : 1 0 . 1 3 3 6 0 / j . i s s n . 1 0 0 0 - 8 1 0 1 . 2 0 1 4 . 0 6 . 0 3 6
苏 州 古 典 园林 植 物 造 景手 法与 原 则 分 析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花木之美——以拙政园为例》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花木之美——以拙政园为例摘要: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通过其“色香形质”达到其造景和审美功能。
关键词:林木、色、香、形、质正文:园林的艺术构成,除了建筑,山水之外,还离不开植物。
传为王维所写的《山水论》就说:“山藉树而为衣,树藉山而为骨。
”韩拙《山水纯全集》也说:“山以林木为衣,以草木为毛发。
”苏州园林,作为文人山水写意园林,同样需要花草林木为“衣衫”,为“毛发”……就“园林”二字来说,也离不开“林”字的组合。
否则,山岭峰石就会变成童山秃岭,池面岸际就会空无一物,建筑物就无以掩映,园内就会缺少最重要的绿色调子……何况,植物不但有益于人的生理健康,而且能满足人包括审美欣赏在内的心理需要。
苏州园林里,植物不但是必要的勾景题材,而且可以用来建构主题,其过程可以表现为对植物及其色、香、形、姿、质的栽培、培育、修剪、集中、概括、提炼乃至咏诗、拟对、题构……也就是从物质上到精神上进行一系列的加工、美化。
下面主要就以拙政园为例浅谈苏州古典园林植物之“色香形质”。
(一)色园林里有了花,色彩就丰富了,姹紫嫣红,粉白鹅黄,真是五光十色,美不胜收,何况它们还点缀在苍翠欲滴的绿叶丛间,晶莹的露珠正在闪光……拙政园的春天,玉兰堂庭院里的玉兰,繁花点缀在疏枝上,如羊脂白玉雕刻而成,它们亭亭玉立,素容生辉;海棠春坞庭院里的海棠,在姣瘦的树梢上,红艳点点枝头,婀娜娇媚,色韵俱佳,给这里带来了融融春光;在绣绮亭附近,硕大的牡丹花有红的,有白的,有粉红的,真是“浅深红白宜相间”,它们在绿叶的扶持下,容光焕发,分外鲜艳。
夏天,拙政园几处荷池里,红裳翠盖,娇艳欲滴,色夺歌人睑,香乱舞衣风。
在秋天,北面山上有待霜亭。
旁有橘、枫若干本,须待霜重而色欲浓,美欲甚。
寒冬来临,这里雪香云蔚亭又可踏雪赏梅……(二)香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而人们对于香的感觉,则远不如色彩的感觉。
其实,闻香也是一种享受。
浅谈“观赏竹”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应用与养护
浅谈“观赏竹”在园林中的应用与养护【摘要】竹类资源是我国的一大宝贵资源,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美感和文化底蕴,很早就被应用于中国的园林中。
本文根据竹子的造园原则、竹子的病虫害,主要探讨观赏竹在园林中的应用与养护等。
【关键词】观赏竹应用养护【正文】全世界观赏竹类植物有1200多种,目前可设计观赏竹种有300多种,大千世界,富有传奇事故的观赏竹比比皆是,如贵妃千滴泪的斑竹、竹秆呈四方型的方竹,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等。
观赏竹类植物的丰富多彩给园林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同时,园林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运用多种设计手法,使得竹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为园林带来了无限的诗情画意,尤其观赏竹在园林中的运用值得一提。
1、观赏竹的特性1.1竹子的认识观赏竹指观赏竹类植物,禾本科竹亚科的竹类植物,具有可供人们观赏和较高经济价值的观赏植物。
一般都是以一年生或多年生,主要表征的为木本,也有的为草本、藤本。
一般地下茎称为竹鞭;地上部分为竹秆,有显著的竹节,节与节之间相空。
竹亚科是一类再生性很强的植物,是重要的造园材料,观赏竹是构成中国园林的重要元素。
我国地处世界竹子分布中心,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
竹子在以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成”为宗旨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上林苑、辋川别业到寿山艮都有竹景观的记载,现存江南古典园林中也有不少竹子造景范例,如网师园“竹外一支轩”、沧浪亭“翠玲珑”、留园“碧梧栖凤”、个园“春山”等。
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竹景更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为现代园林带来了无限的诗情画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2竹子的发展1.3竹文化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
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苏州古建中的植物之趣
苏州古建中的植物之趣记者肖寒在苏州各个园林古建里游览,很快就会发现,苏州的古建筑不仅处所多,造园艺术高超,其内各种植物的布局,也都深藏着诗情画意。
不仅各宅院在植物取材和运用上各有特点,就是在同一个宅子里,各处所植的花草树木也都不尽一致。
情景交融,以树寓情苏州古建筑的建造中,会用到的主要植物不下百余种,甚至于不少园林中的园景是直接以所栽植物来取名的。
例如留园西部的假山高处,种植有许多桂花树,一到秋天,丹桂飘香。
这些桂花树临近便有个亭子,取名叫“闻木樨香轩”。
桂花属木樨科植物,亭名中“木樨”二字便是意指桂花树了。
而留园假山左侧的云墙上嵌有“缘溪行”三字,则是因为这里遍植桃树,提名借以附会《桃花源记》里“缘溪行”的情景。
在拙政园也有“十八曼陀罗花馆”,原来馆前种植有18株端庄雅洁的山茶花,而山茶花的别称就是“曼陀罗花”。
怡园“拜石轩”厅前天井里,种植有松柏、冬青、山茶、方竹,这几种植物四季常青,冬天也翠绿怡人,因此,“拜石轩”又名“岁寒草庐”。
这种因植物取名的好处,在于使宅院与建筑情景交融,使游人有探幽赏花之趣。
在苏州传统建筑的设计构建中,不少树种因为有美好的寓情意义,而被广为使用。
如种植榉树,包含着宅院主人希望家中读书人能高中举人的美好希望,而萱草有名忘忧草,培植它则包含着忘忧解愁的美好意愿。
其它不少植物均有着这样美好的寓意,如紫荆喻夫妻和睦;石榴喻子孙满堂;松柏谓长青、永贞;玉兰、海棠、牡丹、桂花配置在一起,则象征着玉堂富贵。
老树新枝,各有画意苏州各处的古建宅院,一般面积较小,四周绕以高墙,院内设游廊,置假山,辟池沼,力求有真山真水的天然效果。
植物选择,务求姿态古雅,虬枝旁水,盘根错节,生长迟缓而造型庄重。
如怡园的桂花、松树;拙政园的榆树,留园的枫叶与银杏等。
由于园中建筑、山石比重较大,墙垣高置,造成较多的饮食环境,园艺家选耐寒、喜湿的植物,如竹子、槐柏、女贞、紫藤等植于墙下,松、杉等高山植物多植于岩石、小山之上。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配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风景园林0902 张仁达2009305200204摘要: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巧妙地空间处理手法,以及富有神韵的山水情怀而独步世界。
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植物材料在园林中适宜的种植位置。
就是指植物与周围,或局部小环境的合宜配合,植物能长大形成景观。
受文化影响的苏州古典园林,适宜的植物配置,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内容,另一是适地适树。
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不一定适用于古典园林的配置,但是研究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却可以给我们现代公园的建设以启迪。
本文将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分析其植物配置‘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文化适地适树中国古典园林园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以及独到的意趣在世界园林中拥有重要的地位,而苏州园林作为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拥有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苏州园林甲天下”, 不仅表现在其精湛的建筑工艺而且与其植物景观的营造也密不可分。
一、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适地适树原则中国很早就认识到适地适树在植物造景中的重要作用。
如西汉刘安《淮南子》中说:“欲知地道,物其树”指出了树木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对此进一步的阐述:“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精辟的说明了适地适树的意义和重要性。
明代王象晋著《群芳谱》中,对此认识更有所发展:“在北者耐寒,在南者喜暖。
高山者宜燥,下地者宜湿。
……此物性之固然,非人力可强致也。
诚能顺其天,以致其性,斯得种植之法矣。
”现代人将适地适树解释为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
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
1、苏州古典园林的立地条件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端,太湖平原的东侧,地势平坦开阔。
苏州平原属流水地貌,由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而塑造成堆积平原。
其中散落着一些孤立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园林植物资源条件。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首先,苏州居住区的植物造景以园林为主。
园林的特点是根据不同的主题和使用场景,有选择性地配置不同的植物,以达到景观美学和实用性的结合。
苏州居住区的园林以仿古园林为主,植物品种以传统的竹、梅、兰、菊等为主,同时加入一些现代的观赏植物,如吊兰、龟背竹、螺纹竹等。
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可以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生长。
其次,园林景观注重布局设计。
苏州的园林布局设计是一种以规则为主的平面构园法,以山、水、林和道路等自然和人工构件为主要元素进行组合,构建优美的园林景观。
其次,苏州居住区的植物造景以花坛为主。
花坛在空间上占用较小的面积,但是在视觉上却有很大的感染力。
花坛的花卉植物要选择按季节分明,花期长、色彩鲜明的品种,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高度、形态和结构等因素,以满足观赏效果的多样化要求。
花坛需要定期更新花卉植物,以保持视觉上的新鲜感。
另外,花坛的设计和布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和建筑的风格,以与周边的环境和建筑和谐相处。
最后,苏州居住区的植物造景强调绿化带和绿篱。
绿化带和绿篱能够有效地调节城市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在苏州的居住区中,草坪、灌木丛和各种乔木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
苏州的居住区在绿化带的设计上,注重植物的结构和统一性,以构建一个风景如画、令人舒适的生态环境。
总而言之,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园林景观,以园林为主,同时加入了花坛、绿化带和绿篱等,构建了一个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
这种植物造景形式不仅丰富了苏州传统文化的内涵,还能够有效地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自然的居住空间,展现出苏州居住区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市,以其精巧的造园技艺和秀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于世。
在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不仅能够增加居住环境的美观度,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温度和湿度,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等多种功能。
下面就针对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进行分析。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非常注重传统园林的特点和形式。
传统的苏州园林以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弯桥流水等景观为主要构成部分,而这些景观多数都与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居住区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如樱花、丁香、满天星等,它们花开时节,使整个居住区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也给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还注重景观与生态的结合。
在苏州,很多居住区都会设计有湖泊、水系和绿地,而这些景观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植物的栽种和布局,不仅使景区更加美丽,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植物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他们可以在这里散步、跑步、钓鱼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还注重四季景致的变化。
在苏州,四季交替,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开放,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体验。
春天的樱花、夏天的丁香、秋天的红叶、冬天的梅花等等,都成为了居住区的亮点和特色。
居民在不同的季节里,可以欣赏到不同种类的植物,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美好。
在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和娱乐场所,带给人们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未来,在居住区植物造景的规划和设计中,可以进一步注重植物的选择和布局,使之更加符合苏州的特色和气候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造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项重要艺术,通过对植物的运用,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意境美,使人们能够在园林中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美。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注重的是自然美的表现。
古人崇尚自然,追求以自然为师,因此在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布置上,强调的是植物的天然本色。
无论是花卉、树木还是草坪,都力求真实,展现自然的美。
在苏州园林中,就能看到大量的水杉、柳树等植物,它们的枝叶茂密,展现出一种繁荣昌盛的气象,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强调的是意境美的传达。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是意境的塑造,通过植物的运用,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在园林内常常选择一些花香浓郁、姿态婀娜的花卉,使人们感到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或者选择一些形态奇特、独具特色的树木,给人以一种神秘、幽静的感觉。
这种意境美的传达,使人们在园林中放松身心,超脱尘世。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追求的是情感美的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置,将人的情感与园林融为一体。
在园林内常常选择一些寓意深远、富有哲理的植物,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愿望。
红豆杉常常被用来象征父母的恩情,榆树则被用来表达友情,紫薇花则被用来象征爱情。
通过这些植物的使用,园林内弥漫着一种温馨、感人的情感氛围。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追求的是审美美的观赏。
古人讲究审美,追求视觉的享受,在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布置上,力求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景象。
在园林中常常选择一些具有艳丽色彩的花卉,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或者选择一些形态奇特的树木,给人们一种美的感受。
通过这些植物的运用,园林中的每一处都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致,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是多方面的。
它注重自然美的表现,追求意境美的传达,强调情感美的表达,追求审美美的观赏,使人们在园林中能够领略到一种独特的美。
【优品课件】初中语文课件-浅谈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
观 赏 对 中 象 。 要 主 园
是 艳 而 也 最 多 化
变 是 植 物 中
花
观 花 类
,
缀 。 冬 季 点
为 用 , 或 作
夏 秋 要 观 赏 为 作 主
这 类 植 物
观 果 类
色 叶 类 分 和 特 色 色 叶 类 类 树 种 彩 、 叶 秋 为 要 主
丛 和 草 花 。 整 个 矮 山 林 从 木 灌 的 低 以 配 再 下
其 较 矮 的 常
多 对 半 于 以 较 绿 树 错 落 的 叶 配 植 , 和 树 山 , 假 综 的 少 高 石 多 土
与 山 石 配 合 成 景
石 假 山 , 为 了
富 水 池 面 构 的 图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对 , 配 植 物 植 旁
琼 枝 树 日 出 来 晒 红 纱 焰 绛 翻 风
火
枇 杷 园
将 以 遗 兮 兮 下 女 若 杜 洲 芳
采
香 洲
佳 花 香 动 万 山 秋 秀 古 千 尽 含 石
奇
闻 木 樨 香 轩
占 春 颜 色 铺 最 风 流 头 水 锦 霞 绽
雪
海 棠 春 坞
两 家 叶 秋 雨 一 家 声 碧 叶 荷 黄 半
四、具体植物配植
面 效 果 丰 富 , 构 式 图 美 使 观 , 形 、 风 格 的
筑 用 , 选 择 树 种 应 其 配 合 立 建
作 筑 周 边 的 绿 化 多 起 陪 衬
建
与 建 筑 配 合 成 景
。
枫 为 多 、 。 芭 蕉 、 竹 子 、 红 迎 春
然 、 峰 入 画 , 的 以 南 植 天 竹 、 自 求 力 配 笋 石 石
观 叶 类
意优而境深——苏州古典园林造景手法浅析
意优而境深——苏州古典园林造景手法浅析
苏州古典园林,这座在中国江南的园林里古典的精髓与文化的迷人结合,创造出无可比拟的视觉感受。
它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州园林,这座古老的园林古朴典雅,仿佛可以从中看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子。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运用自然元素,将其组合起来,使其参较上下很是协调,此外,古典园林的院落格局,以多曲线的线条形成,使其变得更有动感。
园林里纳翁堂,清漪苑,泛舟湖,彩凤堤,这些具有苏州特色的景点都让这座古典的园林更加精致。
此外,苏州古典园林采取了多种方式来改善它的环境,比如通过山石水制作来营造出天然气息,然后在园林里种植不同的植物,以营造出一片不同的自然色调,最后再将灯光调节到合适的氛围,使其变得温馨宁静而有节制。
总之,苏州古典园林造景手法有着其独特性,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也为访客带来极大的视觉感官体验,值得一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该景点植物群落优势种为桂花。 2.4 拙政园中“玉兰堂” 玉兰堂位于香洲尾部南边 的一个独立式院落,堂前环境封闭幽静,院内数株广玉 兰,墙上滕操作画,墙下筑有花坛,湖石与青竹和天竹 相配。玉兰堂景点内植物分 3 科 3 属,乔木有玉兰和桂 花 2 种,灌木只有南天竹 1 种。 2.5 留园中“闻木樨香轩” 闻木樨香轩这个景点内 共有植物 14 种,乔木有 7 种,常绿乔木有香樟、园柏、 桂花和棕榈 4 种,落叶乔木有银杏、榔榆和紫薇 3 种; 常绿灌木有南天竹和山茶 2 种,落叶灌木有腊梅、琼 花、石榴、棣棠和紫荆 5 种。苏州留园的“闻木樨香轩”, 用桂花造景,发挥桂香的特性,木犀即是岩桂,轩的地 理位置发挥桂花的甜郁花香。 3 结语
:苏州;园林植物;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1 苏州古典园林与桂花相关的景点应用 留园的“闻木樨香轩”、“金玉满堂”,网师园“小山
丛桂轩”、“看松读画轩”,沧浪亭“清香馆”,耦园“木樨 廊”和“储香馆”,拙政园“浮翠阁”、 “玉兰堂”、 “远香堂” 等;历史上,元代玉山草堂中有“金栗影”,万玉清秋轩 有“金栗坞”;明代朱氏园(虎丘)中绿荫斋旁古桂至今 仍然还在。废园“桂香精舍”。昆山展桂堂、集贤圃“飞香 径”、藤溪草堂“丛桂轩”等;清代依绿园的“桂花坪”,逸 园中有因古桂得名的“山之幽”,渔隐小圃中有“小山丛 桂馆”,西溪别墅中“桂子轩”,端本园中“双桂楼”,钱氏 三园中“桂隐园”,采柏园中“寸寸秋色廊”,隐梅庵中” 桂塾”,辟疆小筑中“金栗草堂”,退思园中“天香秋满” 等。 2 以个例景点特征分析 2.1 沧浪亭中的“清香馆” 取意唐代诗人李商隐 “殷勤莫使清香远,牢合金鱼锁桂丛”,在“清香馆”周 围,南有建筑五百名贤祠,北边有主体假山和回廊,馆 前漏窗粉墙,院内桂花数株,每逢金秋之季,丹桂吐蕊, 清香四溢。清香馆植物种类共 3 种植物,分属 3 科 3 属。乔木有桂花和玉兰 2 种,桂花为常绿树种,共 8 株; 玉兰有 1 株,为落叶树种;腊梅为落叶灌木,只有 2 株。 由于受空间的限制,桂花在其中数量最多,起点明主 题的作用。景点周边乔木种类较丰富,东边有香樟、榔 榆、朴树等,西边有香樟、梧桐等,北边有香樟、朴树、香 椿等。 2.2 网师园中的“小山丛桂轩” 小山丛桂轩共有 6 种植物,分属 6 科 6 属。乔木共 4 种,分别是桂花、玉 兰、鸡爪槭和小叶黄杨。其中桂花和小叶黄杨为常绿小 乔木,有 9 株桂花,1 株小叶黄杨,玉兰和鸡爪槭各 1 株。灌木有南天竹(1 株)和腊梅(2 株)2 种。这个景点 植物搭配上下层都有常绿和落叶植物,做到四季景观 变化、四季皆有景可观。 2.3 拙政园中“浮翠阁” 浮翠阁共有植物 19 种,分 15 科 18 属,常绿乔木有桂花、香樟、小叶黄杨、园柏和 罗汉松 5 种,落叶乔木有朴树、毛白杨、榉树、国槐和柿 树 5 种。常绿灌木有山茶、栀子花和南天竹 3 种,落叶 灌木有腊梅、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石榴、月季和紫薇 6
生态绿化
现代园艺
2018 年第 3 期
浅析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应用
张丽嫱 (江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苏州园林甲江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 本文对沧浪亭中的“清香馆”、网师园中的“小山丛桂轩”、拙政园中“浮翠阁”和 “玉兰堂”、留园中“闻木樨香轩”景点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古典园林植物应用提供依据。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 的杰出代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第 21 次全体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使人“不出 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 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作为园林植物—— —桂 花,以其独特的芳香艳压群花,已然成了秋天的象征。 桂花与山石、建筑和植物相结合,发挥其观赏价值和特 有经济效益。 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桂花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民族特色,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花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收稿:2017-10-30) : [1]魏嘉瓒.苏州历代园林录[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2]周铮.走向世界的苏州园林[J].中国园林,1994,4:4-5. [3] 吴 小 巧 . 苏 州 园 林 植 物 配 置 的 研 究 [D].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硕 士 论 文 , 1990,5. [5]杨承清.桂花在园林中的配置[J]. 安徽农业科学, 2005,33(8): 14351436. [5]王敉敉.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分析[D].合肥:安徽农业 大学,2007. [6]周苏宁.沧浪亭[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8. [7]王宗拭.拙政园[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8. [8]张橙华.狮子林[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8. [9]戴庆钰.网师园[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8. [10]周铮.留园[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8. :张丽嫱(1992-),女,汉族,山东枣庄人,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