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大气压强》初中物理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气压是重要的物理现象,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包括“证明大气压存在”和“测定大气压的值”两部分。有2个较为重要的科学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

二、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积极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实验资源)”、“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等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等理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及产生原因,能说出马德堡半球实验及其它证

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2、了解测大气压的方法及托里拆利实验,记住大气压的值。

过程与方法:

经历学习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索研究的科学精神,体会平衡(等效、转化)的科学思想和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学用具:

马德堡半球,两用抽气筒,玻璃杯,硬纸板,水槽,量筒,皮碗(塑料挂衣钩),烧杯,足够的水,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钩码,细线,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大气压现象及解释;难点:托里拆利实验;

突破方法:通过设计实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件演示等方式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课件)演示覆杯、瓶盖上升、瓶吞蛋、金属盒变形等四个小实验,引起学生兴趣,组织讨论后指出与大气压有关,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证明存在:

引导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完成与大气压有关的小实验。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小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了解。一段时间后,师生共同分析所作实验(以学生分析为主)。

教师指导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师生借助课件共同分析,引出大气压的存在及作用;屏幕展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指出这些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马德堡半球实验还证明了大气压非常大;

(三)问题激思,设计探索:

提出:大气压到底多大?如何测量?能不能利用已有器材并结合已有知识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了解。

一段时间后,请部分学生说明展示所作实验并组织讨论可行性,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间接测量大气压,进一步认识到可以用学过的液体压强的知识测量大气压,从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四)观察思考,分析讨论:

托里拆利实验不能在课堂上演示,怎么办?看录像!

课件展示实验过程。(提出观看要求)

展示思考问题:

1、为什么要将玻璃管内灌满水银?

2、水银柱开始时下降说明什么?

3、后来停止又说明什么?

4、试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课件动画展示分解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上述问题并要求学生计算大气压大小:

(P=ρgh=13.6×103Kg/m3 ×10N/Kg×0.76m=103360pa≈1 0 5pa)并指出大气压的值可以用mmHg来表示。

出示几个与托里拆利实验有关的问题,通过分析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计算大气压支持水柱的高度,了解格里克的气压计。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实验思想。(平衡、转化等)(五)拓展应用,联系实际:

1、解释引入新课的四个小实验中的道理;

2、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大气压?

(屏幕展示并适当解释)

(六)总结评价,交流建议:

师生总结本节主要内容,谈收获,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

出示课下阅读、完成实验的资料及网址,引导学生课下继续学习了解有关知识。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反思:(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