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基因链”视角下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及旅游展示的原理

合集下载

基于景观基因信息链的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以街脚村为例

基于景观基因信息链的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以街脚村为例

基于景观基因信息链的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以街脚村
为例
王婕;张云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24(44)4
【摘要】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在近些年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从景观基因视角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八寨镇街脚村(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为例,采用历史文献,实地考察调研,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访谈等方法,构建了传统村落风貌景观基因信息链,并对其4要素的风貌特征进行研究解析,结果显示:街脚村总体街巷格局保存较好,但风貌景观基因破坏度较高;街脚村风貌景观信息元内涵丰富,但部分应加强有效传承;街脚村风貌景观信息点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密集但有部分被破坏;街脚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廊道保存相对完整,但建筑与路面的部分修缮破坏了其完整性;街脚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网络保存度相对较好,但部分建筑及局部装饰有不同程度的受损,需尽快修复。

未来应加强对传统村落的针对性保护,并对其进行多层次研究,从而更精准地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效修复方案。

【总页数】7页(P125-131)
【作者】王婕;张云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
【相关文献】
1.基于景观基因信息链的信阳山区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
——以新县毛铺村为例2.潇贺古道永州段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链特征研究——以江永兰溪村为例3.基于景观基因链酉阳县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以酉阳县酉水河镇河湾村为例4.基于景观基因信息链的滨水传统村落风貌特征分析5.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信息链的提取与空间特征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聚落景观遗产。

传统聚落景观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承载着他们的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传统聚落景观面临着消失和破坏的威胁。

因此,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并进行应用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传统聚落景观的特点中国传统聚落景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的合理性:传统聚落景观往往在选址时会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提高农田和居民用地的效率。

2. 文化传承的丰富性:传统聚落景观中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建筑风格、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这些元素广泛传承于民间,并且成为社会共识和认同的标志。

3. 社会互动的紧密性:传统聚落景观往往以人为核心,它们的布局和设计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空间形式的多样性: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具有多样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空间形式,包括方形、弯曲形、圆形等。

5. 生态环境的保护性:中国传统聚落景观通常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又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方法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来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 确定研究范围: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地理范围和时间范围,以便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

2. 收集相关资料:通过研究历史文献、考古遗址等资料,收集传统聚落景观的有关信息,包括布局形式、建筑风格、与社会活动相关的元素等。

3. 建立数据库: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建立起数据库,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

国内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国内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30基金课题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20SJA054;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SJCX20_027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8008国内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晓颖,王世超(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景观基因理论的相关概念与形成背景,论述国内景观基因理论的研究内容,总结目前景观基因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展望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景观基因;回顾;展望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30-020 引言文化景观是指“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索尔率先提出的[1]。

聚落是具有特定社会功能,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等活动的物质空间[2],有固定的活动人群和活动场所,并且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会形成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信仰[3],是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方向。

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文化遗失、空间孤立、环境恶化和景观趋同的现象,加重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负担。

景观基因理论以生物学基因理论为参考研究传统聚落文化特征,探索人类聚落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为当今城市建设、传统村落及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提供理论借鉴。

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景观基因理论的相关概念、产生背景、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并对今后研究中可能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1 景观基因理论的形成景观基因理论以生物学基因理论为参考研究传统聚落文化特征,从全新的视角探索人类聚落形成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为当今城市建设、传统村落及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借鉴。

1.1 文化景观基因的相关概念景观基因理论的基础概念包括景观基因、景观基因组和景观基因组图谱。

基于基因信息图谱的传统聚落景观研究——以新疆吐鲁番麻扎村维吾尔族聚落为例

基于基因信息图谱的传统聚落景观研究——以新疆吐鲁番麻扎村维吾尔族聚落为例

基于基因信息图谱的传统聚落景观研究——以新疆吐鲁番麻扎村维吾尔族聚落为例侯爱萍;陈新勇【摘要】针对传统聚落景观文化遗失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保护问题,文章以新疆吐鲁番麻扎村维吾尔族传统聚落景观为例,提出了以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理论为基础,采用数学表达方式对地理环境因素、地方文化因素、建筑材质因素等各景观基因因子进行离散化描述的方法;以聚落景观基因识别理论,构建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关系表达函数,从数学序列运算集的角度对基因景观进行相似性识别,编制聚落景观信息图谱系统.系统采用客户/服务模式(Client/Server)平台和用户界面及JS/VB语言编程,将聚落景观图像用数字方式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用户通过客户端浏览器输入目标条件就可对各聚落景观进行查询.同时还可以通过Web在动态网页上发布聚落景观新信息,从而有效的对传统完整的聚落景观文化进行传承性保护.【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3)002【总页数】7页(P235-240,252)【关键词】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麻扎村维吾尔族聚落【作者】侯爱萍;陈新勇【作者单位】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乌鲁木齐83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70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逐渐对传统文明传承性及重要性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因而保护、继承传统文明成为当代人的责任与使命.传统聚落景观是传统文明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因此对传统聚落景观的研究成为很多学者的研究课题.如国内学者胡最等根据聚落景观基因理论,深入分析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所具有的生态环境价值及所体现的环境特征意识,从而明确了聚落景观基因所具有的环境教育内涵,同时还分析了景观基因对传统环境生态观的认知、体验与传承等功能[1];辛福森等根据“景观基因”概念,通过标志性建筑、布局形态、民居特征、聚落装饰、主体性公共建筑等五个因子识别性要素对传统聚落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对徽州民居景观进行识别,进而建立了徽州民居景观基因要素的识别系统[2];胡最等分析了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原则,同时对图谱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建立了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提取方法[3];邓运员等采用GIS技术对传统聚落景观进行管理,以南方经典古镇为研究样本,建立了南方传统聚落景观管理信息系统[4];申秀英等以生物学中的“基因图谱”理念为基础,对聚落景观区“文化基因”进行分析,最终构建了聚落景观区的“景观基因图谱”[5];刘沛林等根据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具有的稳定性、地域性、系统性、一致性、发展性、协调性和典型性等特点,以聚落景观‘Image’的内部相似性为前提,并从各个特点进行分析,以相对一致性作为聚落景观区划分的主导性理论,对传统的聚落景观进行研究[6].国外学者Gauthiez以城、镇平面图来阐述和解释城、镇建筑的发展历史过程,因为平面图在分析城镇的结构和特征上有着自身的优势,能够从平面图中分布的特征清楚的表达并得到有效地识别[7].鉴于此,本文以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理论为基础,用数学表达方式对地理环境因素、地方文化因素、建筑材质因素等各景观基因因子进行离散化描述,同时以聚落景观基因识别理论为根据,构建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关系表达函数,从数学序列运算集的角度对基因景观进行相似性识别.最后,以新疆吐鲁番麻扎村维吾尔族传统聚落景观为例进行了研究分析.1 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理论1.1 景观基因概念基因是一个具有遗传信息的载体生物学的概念,通过复制、转录、翻译把基因中包含的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从而使子代具有父代的特性,产生相似性的表达.基因作用的表达主要受外在和内在环境的影响:1)基因中所包含的信息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且通过复制自己的这些特性并进行表达,以保持子代与父代生物的基本特征一致(遗传特性);2)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十分稳定,在细胞分裂时能够精准地复制自己,但在特殊的条件下,基因可能会出现突变的情况,即基因中的某些特性受到条件的影响产生变异,具体表现为子代具有父代所不具有的特征.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然条件影响所产生的基因突变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8].而对于分析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也同样会产生以上类似的情况:1)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秉性使得传承的过程将这些特性和秉性进行保留和自我保护,以保持其文化中的特色;2)文化的传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和其他文化的交流,以及其他因素,在其传播或传承的过程中自身会形成新的特点和差异,即产生了变异[9].聚落文化景观也有着文化在传播和传承中的基因特点.特定区域内的聚落景观之所以相同,是因为聚落景观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有着之前分析的文化“基因”性质,即聚落景观在其传承和传播的过程中能够保留住此区域内的聚落文化景观的特点;同样类似文化“基因”传播和传承的特点,景观文化也会受到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断变化,聚落景观文化也会出现基因的变化[8].这是一种生物基因遗传的规律,同时也能用来形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更进一步能够表示出聚落景观文化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对于生物基因遗传和聚落景观传承,虽然所属的范畴不同,研究的内容不同,却有着相似的传承远离.所以,对于聚落景观来说,引出了景观基因的概念.图1 聚落景观影响因素分布图1.2 景观基因数学化描述聚落景观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地理环境因素和地方文化因素的影响,并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聚落景观文化,如图1所示.在使用数学方法的描述过程中,通常根据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这些关系使用一定的规则建立数学模型,并使用一定的数学符号函数进行表示.因此,通常可以采用数学化来描述传统聚落景观的特征.式(1)中Slg(x,y,z)是由Ef(x)、Cf(y)及Bf(z)复合而成的函数结构,表示任意需要建模的聚落景观.函数Ef(x)表示影响聚落景观形成的地理环境因素;函数Cf(y)表示影响聚落景观形成的地方文化因素;函数Bf(z)表示影响聚落的建筑材质因素.式(2)中{ge(x1),ge(x2),ge(x3),···,ge(xn)}分别表示地理环境因素中的特征因子,这些地理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河流水系因素、地貌形态因素、地理位置因素等,并将这些因素归纳为非线性和离散化的特征因子;{cu(y1),cu(y2),cu(y3),···,cu(yn)}是将当地文化中的民俗文化、道德文明、审美因素等归一化为特征因子;{co(z1),co(z2),co(z3),···,co(zn)}特征因子主要包括聚落景观文化中的建筑物外在因素、建筑形态因素以及建筑器材因素等.式(3)中{x11,x12,x13,···x1n}分别表示气候变化因素中的温度变化、降水变化、湖波面积变化、沙尘暴、大风日数变化等的物质化特征;{x21,x22,x23,···x2n}分别表示河流水系因素中的河流水量、河流流向、河流汛期、河流含沙量、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形态和河网密度等特征;{xn1,xn2,xn3,···xnn}分别表示地貌形态因素中的山地形态、平原形态、河谷形态及沙丘形态等特征.式(4)中{y11,y12,···y1n}分别表示民俗文化因素中的经济民俗(生产、消费、服饰等)、社会民俗(家族、称谓、婚姻等)等民俗文化特征;{yn1,yn2,···ynn}分别表示道德伦理中的人与人间的社会伦理、人与自然间的生态伦理等.式(5){z11,z12,···z1n}分别表示建筑物外观因素中的空间形态布置、装饰纹路设计、美观雅致布局等客观因素;{z21,z22,···z2n}表示建筑形态因素中的建筑布局、院落结构形态、独特结构形态等特征;{zn1,zn2,···znn}分别表示建筑材料因素中的土建筑材料、砖混材料、木质材料等材料特征.通过以上函数关系可以将聚落景观抽象成为信息图谱,其实质上是要实现传统聚落这种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并且能简单形象的表达出来.2 聚落景观基因识别理论2.1 景观基因识别原则采用景观基因信息图谱方法来探究传统聚落景观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能对不同的聚落景观进行基因识别.要界定一个聚落景观的基因,刘沛林[3]提出了四项识别原则,可以归纳为:内在唯一性原则、外在唯一性原则、局部唯一性原则和整体唯一性原则.这四项识别原则能够充分的界定聚落景观的基因,且这四项识别原则之间既相互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其中:内在唯一性原则从内部描述说明聚落景观的本质文化特征,此唯一性原则在内在的本质上表现为其他聚落所没有的文化特质;外在唯一性原则则是从聚落景观的外在特征和外在造型来描述,表现为外形外在特质为其他聚落所没有;局部唯一性原则是对聚落景观进行细分并对局部的特征进行描述,表现为局部外形特质为其他聚落所不具备;整体唯一性原则相较于局部唯一性原则,从整体最显著的特征来凸显一个聚落或一定区域的聚落有别与其他聚落,表现为聚落的文化和外形特质表现的最显著的特征为其他聚落所不具有.2.2 景观基因识别2.2.1 景观基因识别关系表达总体优势原则是聚落景观识别的主要基因要素,既要体现文化特质因素又要呈现外观特征因素.为了能更清楚的体现各个聚落景观的差异,进而引进集合关系表达的思想,对基因识别进行数学化描述.式(6)说明了景观基因是离散化的景观特征点,构成了聚落景观要素;式(7)说明了聚落内部景观基因的唯一性原则;式(8)则说明了每个聚落景观自身基因的独特性.2.2.2 景观基因识别分类特征根据上述的景观基因识别原则及识别关系表达式,结合聚落景观的结构特征,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归结出聚落景观基因识别的主要方面.对这些方面的描述为:居房特征、地理环境因子、主体性公共建筑、布局形态.3 吐鲁番麻扎村维吾尔族聚落景观特征3.1 麻扎村聚落景观分析新疆吐鲁番市麻扎村地处火焰山中段的吐峪沟峡谷南口,其自然地理条件比较特殊,气候为典型的火洲气候,表现特点为:极度干旱、夏热冬冷、昼夜温差大、辐射量大、风沙猛烈.这种类型气候条件影响了当地民众的居住文化及其聚落形态,加之其它因素的影响,使麻扎村具有独特的聚落景观.麻扎村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9],其地理区位偏僻、人口单一、传统聚落景观保存较完好.整体布局:麻扎村建于峡谷谷口两侧的坡地上,其被北向南穿村而过的苏贝西河将村落分为东坡民居区域和西坡民居区域.麻扎村民居建筑的组合随地形依水流进退而展开,民居建筑极少占用平地,皆灵活取势,不择朝向,建筑高低错落,不拘一格,如图2、图3所示.麻扎村河流东侧有一块较为宽阔的平地,清真寺就坐落在平地的中心.围绕清真寺分布的民居自然组成向心型布局的多个居住组团,即村落巷道以清真寺为中心的小广场向四处扩展自然形成,南北贯通的弯曲道路联系着众多的民居宅地;西坡的土石坡即为麻扎用地.图2 麻扎村聚落民居及水系分布图(左),村落布局(右)图3 全景图居民特征:为防止夏热冬寒,麻扎村民居其建筑材料主要以生土为主,以厚生土墙和厚草泥屋面保温隔热,墙体厚度50∼100 cm,甚至有些达到120 cm的厚度,窗子面积少,防止了阳光大面积照射,同时阻挡风沙侵入.经过实地调研分类统计,吐鲁番麻扎村民居建筑形式主要表现为土拱平房式、土拱楼房式、半地下室土木平房式、爬坡屋、过街楼等.民居建筑及其院落、巷道等其间相对自由的组合形成极富变化的密集性建筑群.聚落中“小窗、厚墙、平屋顶”的民居建筑形态是麻扎传统聚落的符号景观,如图4所示.图4 高低错落、密集的民居建筑(左),过街楼(中),厚墙、小窗、平屋顶(右)文化标志:传统聚落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麻扎村部分民居院落主门上仍保留有汉式的门簪,这是区别于其它地区维吾尔族聚落的地域文化特色,其样式包括果实图形的、几何图形的、花卉形状等,这也是民族历史文化交融的溯源显现.(2)麻扎村民居建筑中的木窗工艺文化特色,即窗子工艺形式淳朴简洁,例如形式质朴的直棂窗较为普遍,另有一些考究的花格窗,其形式典雅,色泽大方纯朴,均无彩饰.如图5、图6所示.图5 地域交融文化的特色门簪图6 地域交融文化的传统样式花格窗基本形态:麻扎村主要分布为有机形空间、下沉空间等基本形态.环境因子:麻扎村所处的鄯善县属于温带大陆气候,这是因为其地处亚洲腹地,远离海洋,几乎不受海洋气流的影响,北方寒湿气流又因高山的屏蔽而减弱.主要的气候表现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等;麻扎村坐落于峡谷谷口,其依托山谷地形而建,村民以农业生产为生活基础,是典型的农耕型聚落.由于受周围土地资源的约束以及在极端气候的主导下,其形成集约密集的民居建筑群体.民居集中处于各类林地、农田的中央部分,便于居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这反映了农耕聚落对土地使用各方面因素的考虑等[10].由此可见,麻扎村显现出独特的绿洲聚落景观,其中景观尺度的物质环境由居民集居住地、葡萄林田、棉花地、川字水网、临河地(即受自然水系影响使得村落公共空间形态形成的凹凸空间)等构成.3.2 麻扎村景观基因识别特征表达麻扎村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特征如表1所示.表1 麻扎村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特征表达特征分类指标特征布局形态圈层分布形(即聚集形)、有机形环境因子山谷地、沙漠边缘绿洲、川字水网、葡萄林地、棉花地等民居特征土拱式平房、半地下室平房、土拱式楼房、爬坡屋、过街楼安居设施高架棚、晾房、囊坑、花墙、短垣等主体性公共建筑文化标志清真寺、麻扎交融文化(汉式门簪等)、民族文化(建筑、装饰等)4 技术方案实现分析4.1 景观基因系统结构设计景观基因系统结构见图7,其主要包括管理员系统、用户交互界面、用户信息库三大部分,其中用户交互界面结构是景观基因系统核心部分.管理模块又分为图像处理模块和数据Web发布模块,基因景观数学表达函数及景观基因识别关系表达函数主要设置在图像处理模块中(景观图像的存储序列是基因景观数学表达体现;景观图像查询等功能是景观基因识别关系表达),数据Web发布模块能结合景观基因数据库及时的在动态网页发布聚落景观研究进展及最新消息,为聚落景观的研究提供及时信息的高效服务.4.2 景观基因系统实现聚落景观信息图谱系统主要采用客户/服务模式(CLient/serve)平台和用户界面,可以将聚落景观图像用数字方式与互联网相连接.聚落景观数据库主要运用JS和VB语言结合编写,既能通过用户交互界面操作数据库,又可以在Web页面发布聚落景观最新信息.Active Server Page技术具有对Web和数据库的高效简洁集成,这种集成性表现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页中添加交互式的内容(如在线景观表单),同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创建使用HTML网页,并将自己设计的网页作为用户界面的Web应用程序.用户通过客户端浏览器输入目标条件就可对数据库进行查询、修改、插入、删除等各种操作,如图8所示.图7 系统基本结构图8显示的画面是新疆吐鲁番市麻扎村村落的整体布局图,左边为近景图,右边为卫星图像(经过绘制整理).通过新疆维吾尔族聚落景观基因图谱保护管理系统,可以对新疆地区典型的维吾尔族传统聚落景观进行实时性跟踪与记录,有效地对传统完整的聚落景观文化进行传承性地管理与保护.图8 新疆维吾尔族聚落景观基因图谱保护管理系统界面5 结束语(1)本文以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理论为基础,用数学表达式对地理环境因素、地方文化因素、建筑材质因素等各景观基因因子进行离散化描述,同时以聚落景观基因识别理论为根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构建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关系表达函数,从数学序列运算集的角度对基因景观进行相似性识别,最后编制聚落景观信息图谱系统.(2)通过基因信息图谱系统得到的“麻扎村维吾尔族的传统聚落景观”特征,概括为居房特征、地理环境因子、主体性公共建筑、布局形态等特征,再以这些特征为资源基础对麻扎村维吾尔族的传统聚落景观进行有效地分析,为以后完整的聚落景观提供保护平台.参考文献:[1]胡最,刘沛林,邓运员,等.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环境教育特征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5(6):137-141.[2]辛福森,黄成林,尹寿兵.徽州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2,14(1):35-39.[3]胡最,刘沛林.基于GIS的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探索[J].人文地理,2008,(6):13-16.[4]邓运员,代侦勇,刘沛林.基于GIS的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初步研究[J].测绘科学,2006,31(4):74-77.[5]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景观“基因图谱”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6,(4):109-112.[6]刘沛林,刘春腊,邓运员,等.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10,65(42):1496-1506.[7]Gauthiez B.The history of urban morphology[J].UrbanMorphology,2004,8(2):72-74.[8]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1.[9]杨富学,陈爱峰.吐鲁番宗教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104-145.[10]岳邦瑞.绿洲建筑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172.。

基于景观基因图谱的古城镇“画卷式”旅游规划模式——以靖港古镇为例

基于景观基因图谱的古城镇“画卷式”旅游规划模式——以靖港古镇为例

基于景观基因图谱的古城镇“画卷式”旅游规划模式——以靖港古镇为例曹帅强;邓运员【期刊名称】《热带地理》【年(卷),期】2018(38)1【摘要】根据景观基因及其图谱理论,探讨景观基因及其图谱和画卷式旅游规划概念,建立了基于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古城镇"画卷式"旅游规划技术;遵循"一目标、二意义、三功能、四特性、五要素"的理论结构,探讨以基因信息的遗传路线和文化故事表达为图谱形态的"画卷式"旅游规划模式。

在此基础上,以靖港古镇为例,结合实地走访与历史文化特色分析等方法,探寻了该古镇景观主体基因图谱,构建并运用了"画卷式"旅游规划模式。

结果表明:靖港古镇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是主体基因图谱表达的画卷模式;军事科教的活动体验是内在唯一基因图谱表达的画卷模式,地方性很强的民俗活动是外在唯一基因图谱表达的画卷模式;宗教文化活动是局部唯一基因图谱表达的画卷模式。

【总页数】12页(P131-142)【关键词】古城镇;景观基因图谱;文化传承;画卷式;规划模式;靖港古镇【作者】曹帅强;邓运员【作者单位】湖南省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82【相关文献】1.基于游客体验的传统聚落旅游开发问题研究--以靖港古镇为例 [J], 曹帅强;邓运员;王强2.满族特色小城镇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青山沟镇旅游景观规划为例[J], 李钢3.城镇历史地段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探索——以义乌市佛堂古镇江北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J], 徐文辉;董蓉;4.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者行为研究\r——以湖南长沙靖港古镇为例 [J], 田雪梅5.中国港口型古镇景观基因体图谱的特征——以靖港古镇为例 [J], 曹帅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旨在通过对传统聚落的研究和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基因图谱,以及为其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这项研究对于传统聚落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中国传统聚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聚落的建筑、布局和景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聚落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因此,构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并进行应用研究,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构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需要对传统聚落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采集聚落的历史文献、地理环境、建筑布局等方面的信息,可以逐渐揭示聚落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还需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对聚落的空间分布和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和综合,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聚落的基因图谱。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应用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可以将图谱应用于传统聚落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中。

通过对图谱的分析和解读,可以为聚落的修复提供指导和依据,确保修复工作符合聚落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点。

其次,可以将图谱应用于传统聚落的规划和设计中。

通过对图谱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新建聚落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使其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和环境。

最后,还可以将图谱应用于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播中。

通过对图谱的展示和解读,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传统聚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不仅有助于传统聚落的保护与传承,还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通过对传统聚落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满足。

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提取与图谱构建——以丽江白沙古镇为例

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提取与图谱构建——以丽江白沙古镇为例

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提取与图谱构建——以丽江白
沙古镇为例
雷小燕;沈豫湘
【期刊名称】《品牌研究》
【年(卷),期】2024()12
【摘要】古镇是介于古城和古村之间的一种传统聚落形态,有突出的历史文底蕴和遗产价值,是历史长河中“沉稳的见证者”。

在社会经济和旅游业朝气蓬勃发展时代背景下 ,古镇需要挖掘自身文化内核,以此实现古镇的发展。

本文通过提取白沙古镇的景观基因与图谱构建,以探讨景观基因在白沙古镇文化的保护传承应用。

【总页数】3页(P0256-0258)
【作者】雷小燕;沈豫湘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29
【相关文献】
1.低碳博物馆理念及其在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湘西王村古镇为例
2.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特征识别与传承
——以大研古镇为例3.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居民感知与认同特征——以通道芋头侗寨为例4.广西少数民族乡村聚落基因提取与图谱构建保护规划研究——以融水苗族自治县国里屯为例5.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及其基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文化名镇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及特征评价——以碛口古镇为例

历史文化名镇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及特征评价——以碛口古镇为例

历史文化名镇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及特征评价——以碛口古镇
为例
王晓瑜;史承勇;唐英;李晓斌
【期刊名称】《工业工程设计》
【年(卷),期】2024(6)2
【摘要】旨在解决当前历史文化名镇风貌遭受破坏、保护与开发不当等现实问题,同时使其实现景观风貌保护和活态化传承。

以历史文化名镇——碛口古镇为例,综合运用景观基因理论方法、AHP(层析分析法)、FCE(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形成“景观基因识别—景观基因提取—景观基因图谱建立—景观基因排序—景观基因现状评价”五层级景观基因提取及评价体系。

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碛口古镇核心景观基因是码头文化,现存问题是码头文化缺失、功能布局混乱、街巷损坏严重、民俗文化衰落,并从文化景观视角提出保护措施。

以期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路径。

【总页数】12页(P31-41)
【作者】王晓瑜;史承勇;唐英;李晓斌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4
【相关文献】
1.碛口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2.西南山地历史文化名镇景观要素及构建方法研究r——以重庆市偏岩古镇为例
3.论江南六大古镇景观的审美特征及现实意义--试论历史名城名镇景观
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历史文化古镇景观空间活力评价研究——以重庆龙兴古镇景观提升项目为例
5.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建设、旅游规划“三位—体”编制模式的探讨——以碛口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景观基因信息链的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以街脚村为例

基于景观基因信息链的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以街脚村为例
保存度相对较好ꎬ 但部分建筑及局部装饰有不同程度的受损ꎬ 需尽快修复ꎮ 未来应加强对传统村落的针对性保
护ꎬ 并对其进行多层次研究ꎬ 从而更精准地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效修复方案ꎮ
关键词: 景观基因ꎻ 传统村落ꎻ 风貌特征ꎻ 街脚村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志码: A
和传承的人数、 种类及熟悉度等ꎮ
表 1 街脚村风貌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
风貌景观基因
类别
识别因子
空间形态
物质风貌景观
传统建筑
街脚村
参照环境
宗教信仰
非物质风貌景观
习俗活动
传统工艺
识别指标
指标释义
村落形态
叶脉状村落形态
传统格局
地形地貌等影响ꎬ 形成 “ 一字型”
街巷格局
路网结构
传统选址
受风水观念及商业的影响
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与村民深入访谈来获取街脚村的
村来研究传统村落风貌特征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
基础信息及文化习俗ꎮ 研究方法上ꎬ 本文主要通过实
性ꎮ 对街脚村进行景观基因风貌特征的识别提取ꎬ 构
建出景观基因信息链ꎬ 对其核心要素进行特征分析ꎬ
地考察、 访谈记录、 航拍影像等形式分别对街脚村 6
大要素进行主要信息的收集、 整理与分类ꎮ 调研完成
等ꎮ 街脚村地处于我国边疆地区又是茶马古道上的一
收稿日期: 2023-11-06
基金项目: 云南省学位委员会、 云南省教育厅 “2021 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项目 ‘ 民族园林 (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教学案例
库’ ” ( 项目编号: 云学位 [2021] 18 号)
作者简介: 王婕 (1996-) ꎬ 女ꎬ 硕士在读ꎮ 研究方向: 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ꎻ 通讯作者张云 ( 1973-) ꎬ 男ꎬ 硕士ꎬ 副教授ꎮ 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摘要:中国传统聚落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本研究旨在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为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本研究收集了大量中国传统聚落的数据资料,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通过对比不同聚落的特征和演化过程,我们得到了一份较为完整的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基因图谱的应用研究,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旅游开发等方面。

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创造出更具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城市规划与设计、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一、引言中国传统聚落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瑰宝,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许多传统聚落正在面临拆迁和改造的命运,这导致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忧虑。

因此,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2.1 数据收集与整理本研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聚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和云南的丽江古城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搜集,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并进行了整理和分类。

2.2 数据挖掘与分析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我们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

通过对比不同聚落的特征和演化过程,我们提炼出了一系列共性的景观基因,并进行了归类和排序。

最终,我们得到了一份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

三、基因图谱的应用研究3.1 城市规划与设计基于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融入传统聚落的布局方式、建筑风格和景观元素,创造出具有浓郁中国传统特色的城市形象。

景观“基因图谱”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

景观“基因图谱”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

景观“基因图谱”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
【期刊名称】《人文地理》
【年(卷),期】2006(21)4
【摘要】聚落景观历来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传统聚落景观因受区域文化差异的影响,表现出异常丰富的区域景观特点。

如果引入生物学的“基因图谱”概念,对各聚落景观区系开展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分析,最终建立反映各个聚落景观区系演化过程和相互关联性的“景观基因图谱,”对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总页数】4页(P109-112)
【关键词】文化景观;文化基因;传统聚落;区系;景观图谱
【作者】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01.6
【相关文献】
1.在"基因图谱"视角下的甘南藏族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研究 [J], 安玉源;周烨伟;苏晓文
2.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J],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郑文武
3.文化景观视角下的乡土聚落研究——以云南垭口村为例 [J], 高凯; 何沁遥; 张宝文
4.基于地域文化景观视角的藏族乡村聚落解析与保护研究
——以云南梅里雪山雨崩村为例 [J], 蒋凯峰;耿博壕;翟辉;康佳意
5.文化景观视角下浙东运河沿线水乡聚落街巷空间特色挖掘与游客认知研究 [J], 王涛;赵秀丽;奚慧建;陈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万方数据 助成果 $
! ’ ’ 落! #! 刘易斯 % & 提出了景 观 解 释 和 " ( 0 (年$ ^ @ M ? D . 研究的七项原则 ! #! 联合国世 " % ( ( * 年$ $ , ! ’ *&! . (& 界遗产委员会在世 界 自 然 遗 产 和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之 外$ 单列了一项 ’ 文 化 景 观( 遗 产$ 菲律宾的一处水 #! 稻梯 田 就 属 于 这 一 遗 产 类 型 ! % ( ( . 0" , * ! 0&* * !& 年$ 詹姆斯 % & 总结出 文 化 景 观 的 四 种 模 型 ! X B R @ D -" # 到 目 前 为 止$ 国际上已将生物多样性 % , ’ ! ’&’ ! .& 的三个层次 ) ) ) 基因 * 物种和生态系统拓展为包含 #景观生态 ’ 景观 ( 在内的四个层次! % (" , ’ . ’&’ $ *& 学* 景观建 筑 学 * 景观规划学等学科均引入了’ 景 观( 的概念 $ 虽然内涵接近 $ 但又各有不同的角度与 外延 ! # " % & ! "&! ! , # 0 *&# 0 ( 国内关于景观的研究 $ 除了景观生态学角度的 关注之外 $ 主要是地理学角度的关注 # 地理学对景 观的研究主要是 关 于 ’ 文 化 景 观( 的 研 究# 王 恩 涌 先生较早在 + 文化地 理 学 , 中引入’ 文 化 景 观( 研究 的理论与方法 $ 相继出版了多部著作和教材! ! *& # 金其铭 * 董新 * 汤茂林等人对文化景观特别是 " ! ’ 乡村文化景观开展了较多的研究 $ 取得了明显的成 # 与此同 时 $ 赵 荣* 司徒尚纪等人开展了 果! " ! .&! 具体区域的文化景观研究 ! # " ! (&* " 关于聚落文化景观的研究 $ 总体成果不多 #* " 世纪 开始有一些学者关注聚落文化 " 年代后期 $ 景观 问 题#金 其 铭* 谢 凝 高* 武弘麟等人的工作较 早! #( 除了地理学者 " "年 代 起 研 究 者 渐 多$ * !&* * 吴必 虎 * 肖 笃 宁* 陆 林* 黄 成 林 等 人 之 外$ 还有建筑 $ 因 篇 幅 所 限$ 不逐一列 和历史方面的学者 ! * #&* (" 出# 关于聚落文化景观区系划分的研究 $ 涉足者就 更少 # 一是因为开 展 聚 落 文 化 景 观 研 究 的 成 果 不 够丰富 二是因为文化景观区的划分比自然地理区 的划 分 要 复 杂 得 多$ 划 分 标 准 不 易 确 定#但 是$ 此 前关于文化区研究的成果已有较多的积累 $ 为聚落 文化景观区的划分奠定了基础 # 司徒尚纪在 + 广东 文化地理 , 第一版% 中$ 设有专门的’ 文化区 ! ( ( !& 划( 章节 $ 讨论了文化区划的基本原则 * 区划体系并 #周 划分出四个具体 的 文 化 区 $ 具 有 开 创 意 义! * "" 振鹤在 + 中国历史文化区域 , 一书中 $ 对历史时期的 ’ 语言文化区 ( * ’ 宗教文化区( * ’ 风 俗 文 化 区( 等做 了具体地划分 $ 其间总结了一套很有参考价值的文 万 方数据 # 此 外$ 他还论述过中国历史上 化区划分方法 ! # ""

景观基因图示视角下的江西省瓘山村景观结构解析

景观基因图示视角下的江西省瓘山村景观结构解析

景观基因图示视角下的江西省瓘山村景观结构解析作者:蔡彩红吴建楠江俊杰来源:《广东园林》2021年第06期摘要:“景观基因”作为传统村落景观信息遗传的载体,蕴含了传统村落独特的景观环境特征与景观演变发展的内在逻辑。

因此,景观基因图示可为探索传统村落景观结构提供新视角。

以江西省丰城市瓘山村为例,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胞—链—形”图示体系出发,揭示瓘山村在景观整体形态、景观连接通道和景观基本单元等方面的景观结构特色:景观基因“形”体现在二维空间形态和三维空间环境;景观基因“链”以外环龙溪和内部街巷结合为代表;景观基因“胞”体现在建筑和非建筑景观单元。

从而总结出:风水理论、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和景观集称文化三大景观基因共同孕育出了瓘山村的景观结构特色。

关键词:景观基因图示;传统村落;景观识别;景观结构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21)06-0022-05收稿日期:2021-04-27修回日期:2021-07-15Abstract: As the carrier of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information inheritance,“landscape gene” contains the unique landscape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he internal logic of landscap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landscape gene mapping can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exploring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aking Guanshan Village in Fengche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based on a “cell-chain-shape” pictori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 landscape gene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Guanshan Village in terms of overall landscape form, landscape connecting channel and landscape basic unit. The “form” of landscape gene is embodied in two-dimensional space form and three-dimensional space environment. The “chain” of landscape gene is represen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uter ring Longxi River and inner streets and lanes. And the “cells” Landscape gene is embodied in architectural and non-architectural landscape units.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geomantic omen theory, ecological concept of respecting nature and landscape naming culture jointly breed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Guanshan Village.Key words: Landscape gene mapping; Traditional villages; Landscape identification; Landscape structure隨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域特色鲜明、文化景观丰富的传统聚落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逐渐湮灭。

基于景观基因投射的传统村落旅游意象及其游客感知——以张谷英村为例

基于景观基因投射的传统村落旅游意象及其游客感知——以张谷英村为例

第42卷第2期2024年3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Vol.42.No.2Mar.2024引用格式:刘瑞瑞,刘沛林.基于景观基因投射的传统村落旅游意象及其游客感知———以张谷英村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2(2):12 20.[LIURR,LIUPL.Thetourismimageoftraditionalvillagesbasedontheprojectionoflandscapegenesandtheperceptionoftourists———TakingZhangguyingVillageasanexample[J].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 versity(NaturalSciences),2024,42(2):12 20.]基于景观基因投射的传统村落旅游意象及其游客感知———以张谷英村为例刘瑞瑞1,2,刘沛林1,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长沙工作站,湖南长沙 410022;2.长沙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22)摘要:旅游意象是旅游目的地研究和地方实践的重要内容,对旅游发展和景观符号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文章以张谷英村为例,结合景观基因理论、旅游意象理论与UGC文本数据来探讨张谷英村景区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的差异。

研究发现:1)景观基因与旅游意象在内涵结构中存在密切关联,景观基因是传统村落投射意象的主要表征内容,感知意象是主体对地域景观的主观表达。

准确识别景观基因、使景观基因显性化是建构传统村落投射意象的基础。

2)在建筑意象和空间意象维度中,游客认知意象高于景区投射意象;在文化意象和环境意象维度中,景区投射意象高于游客认知意象。

游客对张谷英村显性、外在的景观特征感知较为强烈,对于隐形、内在的文化景观特征感知较低。

景观基因视角下满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特征演变分析——以赫图阿拉村为例

景观基因视角下满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特征演变分析——以赫图阿拉村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09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3-0121-05 收稿日期 2023-07-17摘 要 传统村落是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相关研究,有利于维护民族文化多元性,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将景观基因理论引入村落研究,建立景观基因的识别指标与路径,构建系统性、可视化的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图谱,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特征。

该文以“满族发源地”赫图阿拉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形态分析以及文献资料收集,对景观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构建选址基因、布局基因、建筑基因与文化基因图谱,并分析建筑空间的演进与影响因素,为深化学科研究和保护满族传统村落提供了研究范式。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演变 满族 景观基因图谱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living fossil of rural cultural heritage.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ethnic villages is conducive to maintaining the diversity of ethnic cultures and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genes into village research, establishing identification indicators and pathways for landscape genes, and constructing a systematic and visual map of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genes can help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explore the cultura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aking Hetuala Village, the birthplace of Manchu, as an example, through field research,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collection, we identify and extract landscape genes, then we build maps of site selection genes, layout genes, architectural genes and cultural genes, and analyze the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rchitectural space, so as to provide a research paradigm for deepening discipline research and protecting traditional Manchu villages.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 Evolution, Manchu, Landscape gene map景观基因视角下满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特征演变分析——以赫图阿拉村为例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Manchu Vill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Genes: Taking Hetuala Village as an Example范熙晅 | Fan Xixuan 王女兆 | Wang Nyuzhao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各民族文化既有其地域性,又存在着交融性。

若尔盖县文化景观基因图谱构建

若尔盖县文化景观基因图谱构建

若尔盖县文化景观基因图谱构建
姜文文;唐莉英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24()5
【摘要】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在文化传承、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文章基于“文化景观基因”学说所建立的“景观基因图谱”的概念,对若尔盖县的文化景观基因进行梳理,将若尔盖县的文化景观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以及变异基因四大类,提取若尔盖县整体环境以及其他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特征,构建更为全面的文化景观基因图谱。

通过景观基因识别和图谱构建,实现了若尔盖县文化景观基因可视化,有利于推动若尔盖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建设研究。

【总页数】3页(P249-251)
【作者】姜文文;唐莉英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城市文化景观与老字号文化再生的构建研究——以沈阳餐饮行业老字号店铺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为例
2.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3.景观
“基因图谱”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4.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景观基因图谱研究——以铜陵枞阳红色村落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基因视域下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文化基因视域下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文化基因视域下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王立新;张成章
【期刊名称】《重庆建筑》
【年(卷),期】2024(23)4
【摘要】随着文化的不断演进,一些跨学科理论应运而生,“文化基因”便是其中的典型。

该文分析1980年以来我国文化基因理论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研究背景,通过梳理国内有关文化基因的研究,从概念与理论演变、研究对象、分类与研究方法、应用实践4个方面进行分析。

同时,找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提高文化基因研究的质量,推动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开展。

【总页数】5页(P5-9)
【作者】王立新;张成章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民族多样性下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城乡规划学科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趋势分析——基于2014~2018年CNKI数据库文献提取
3.文化基因图谱视域下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困境与策略
4.国际文化遗产法视域下的非遗保护国际标准--兼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5.凝聚公益保护合力守护城乡
历史文化遗产——最高人民检察院、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意见》解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景观基因链”视角下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及旅游展
示的原理
中国社会经济和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模式,加剧了中国传统地域遗址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一系列矛盾。

这些问题都预示着应该有新的价值观念来指导和解决上述的困境。

针对传统地域遗址文化景观“基因”概念的引入,对学科构建和旅游展示都起到了开拓性作用。

论文以人文地理学中“基因信息链”理念,首次揭示地域传统文化(风水)基因及其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图谱与单位构成排列组合结构,对传统文化景观的演变加以总结归纳和分析,并找出其内在的哲学思想和规律,深入剖析传统文化中心理期盼认知的传统行为在空间上继承与形制叠加的人文地理性。

对此研究的理念集合形成的基础上,借鉴“后现代人本主义”空间观理念,提出并论述了适应现代人文发展的“遗址文化景观(形制)转基因”原理及其控制的理念。

完善文化景观展示内涵下的遗址景观基因复原再现,构建满足遗址景观所在地(或社区)各阶层居民社会生活行为需求,体现同步现代化的社会公正性,为传统遗址文化景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理念方法。

它是探讨遗址文化景观旅游展示问题的基本理论,也是解决旅游景观地域的社会生活空间问题的基本理念及其路径构建方向。

论文以韩城古城为例,融合性解构县级地域的传统地域遗址文化景观的基因结构,推理出系统的县域古城遗产文化景观形制基因构成和基因图谱,并据“遗址文化景观(形制)转基因”原理及其控制的理念,在满足遗产性景观所在地(或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需求下,复原展示地域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图谱),构建符合现代空间生活质量的遗址文化景观,
为旅游产业提供人地和谐的新理论、方法和工具。

本文引用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向创立的“现象学结构主义”方法,实现从物质空间研究进入“社会—文化”空间的导向转型研究,以及运用文化生态研究进入“社会—文化”的认知研究,重新审视和剖析遗址传统文化景观价值,阐发了对地域遗址文化景观的关联意象、人文传统及象征意义的深刻认知,深入挖掘历史城市空间的特征以及蕴含于其中的传统文化景观营建与规划的智慧,为旅游展示提供了一个宽阔和清晰的视野。

论文首次提出现代人本主义的“遗址文化景观(形制)转基因”原理及其控制的理念,复原展示地域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图谱),对进一步发展保护古城遗产文化景观与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本文研究内容共包括七部分。

第一章包括绪论,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以及特色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和第三章为相关概念、研究综述及理念演化发展;第四、五、六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第四章构建遗址文化景观基因系统的理念和图谱,在第五章以韩城为例进行遗址性文化景观基因及图谱的分析,第六章
从学科科学最新发展的角度,提出人本观下遗址文化景观再现展示的“转基因”原理;最后第七章对论文作了总结性陈述,并提出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本文研究是基于“景观基因链”理念下的遗址文化景观基因结构及转基因的旅游展示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研究,属于文化景观的研究前沿内容。

论文采用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挖掘传统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及其图谱,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探
索性,创新之处主要有:1、研究借用“景观基因链”理念,全方位地解构地域传统遗址性(风水)文化景观所蕴含的规律特点,深入剖析传统文化景观及其基因排列、组合或结构,为地域遗址(风水)文化景观基因理念的构建和科学表达探索新的途径。

2、在地域遗址(风水)文化景观基因理念指导下,以韩城古城为例全面揭示县级地域(尤其是心理期盼认知行为)在其区域特征、地理环境、城址变迁和空间形态特点等方面的形制基因传承、变化与叠加的人文地理性,总结典型的县域传统地理风水文化景观和聚落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形制的特征。

3、从后现代人本主义角度提出遗址文化景观“转基因”图谱再现展示的原理,进行转基因的(单位构成)人工复原再现控制,实现旅游遗址景观展示与当地人们生活空间需求质量相互融合的景观形制,建构符合现代人本主义的遗址文化景观转基因旅游再现理念,为地域遗址文化景观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根据现代社会旅游发展变化需求,以新文化地理研究中研究从人本主义角度,提出“遗址文化景观转基因”图谱再现展示的原理,确立了全新的遗址文化景观价值秩序,继承传统遗址文化景观基因特征,建构符合现代人本主义的旅游文化产业及其遗址文化景观转基因再现的理念,继承发展人文地理学科学术研究的遗址景观方向分支学科,为中国遗址文化景观具有价值的体系理念贡献新的原理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