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系列谈
青连斌
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
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作出过科学设想,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和谐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特征。
邓小平同志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才能和谐,两极分化不可能和谐;社会和谐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一总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并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82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此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在探索中逐步明朗。党的基本路线中包含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目标的形成,以及198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正式提出,集中反映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认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出发安排战略布局,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纲领,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总体布局之中,从而深化了对总体布局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对总体布局的认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表明我们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这一总体布局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自《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