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亡途径
细胞凋亡途径实验报告

细胞凋亡途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对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包括内源性线粒体途径和外源性死亡受体途径,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和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内源性线粒体途径细胞在受到内部或外部应激信号刺激时,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细胞色素 C 等凋亡因子释放到细胞质中。
细胞色素 C 与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 1(Apaf-1)结合形成凋亡小体,激活 caspase-9,进而激活下游的 caspase 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二)外源性死亡受体途径死亡受体(如 Fas、TNFR1 等)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通过其死亡结构域招募接头蛋白(如 FADD),进而激活 caspase-8。
激活的caspase-8 可以直接激活下游的 caspase 级联反应,也可以通过切割 Bid 蛋白使其形成 tBid,从而促进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 C,激活内源性凋亡途径。
(三)检测方法1、流式细胞术:通过检测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DNA 片段化等指标来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的比例。
2、荧光显微镜观察:使用荧光染料标记凋亡细胞的特征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等,直观地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
3、 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如 caspase-3、PARP 等)的表达和活化情况。
三、实验材料1、细胞系:_____细胞株2、试剂:Annexin VFITC/PI 凋亡检测试剂盒、细胞色素 C 抗体、caspase-3 抗体、PARP 抗体、Fas 抗体、TNFR1 抗体等。
3、仪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电泳仪、转印仪、酶标仪等。
四、实验步骤(一)细胞培养与处理将_____细胞株接种于培养皿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分别使用不同的处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化疗药物处理等)诱导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途径实验报告

细胞凋亡途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和稳态具有关键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细胞凋亡的不同途径,深入了解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调控过程。
二、实验原理细胞凋亡主要通过内源性途径(线粒体途径)和外源性途径(死亡受体途径)来实现。
内源性途径中,细胞内的应激信号,如 DNA 损伤、氧化应激等,会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释放细胞色素C 等凋亡因子到细胞质中。
细胞色素 C 与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 1(Apaf-1)结合,形成凋亡体,激活 caspase-9,进而激活下游的 caspase 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凋亡。
外源性途径则是通过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Fas 受体等,与相应的配体结合,招募并激活 caspase-8,启动凋亡信号传导。
三、实验材料1、细胞株:选用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作为实验对象。
2、试剂:细胞培养基(DMEM)、胎牛血清(FBS)、胰蛋白酶、Annexin VFITC/PI 凋亡检测试剂盒、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caspase 活性检测试剂盒、抗caspase-8、抗caspase-9 等抗体。
3、仪器:CO2 培养箱、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酶标仪等。
四、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将 HepG2 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在含有 10% FBS 的 DMEM 培养基中,置于 37°C、5% CO2 的培养箱中培养。
待细胞融合度达到 80%左右时,进行传代培养。
2、诱导细胞凋亡(1)内源性途径诱导:使用丝裂霉素 C(MMC)处理细胞,终浓度为1 μmol/L,处理 24 小时。
(2)外源性途径诱导: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细胞,终浓度为 20 ng/mL,处理 24 小时。
3、凋亡检测(1)形态学观察: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如细胞皱缩、染色质凝集等。
(2)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收集处理后的细胞,用 Annexin VFITC 和 PI 进行双染,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的比例。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调控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细胞凋亡是机体中常见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细胞种类的平衡。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部的某些表现会发生变化,包括细胞体积的缩小、色素颗粒的凝聚、细胞核的碎裂等。
这些过程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分子机制的调节和控制。
本文将探讨细胞凋亡分子机制和调控的相关知识。
一、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1.细胞凋亡的两条途径根据通路的不同,细胞凋亡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途径。
内源性途径是通过一种叫作线粒体途径的过程触发的,又称为内部途径。
该途径受到一些生化环境变化,如氧化应激、DNA损伤以及蛋白质累积等因素的影响。
外源性途径是由一些细胞外的因素引起,比如受到外部放射线的照射、化学物质毒性的刺激等。
2.细胞凋亡的相关分子细胞凋亡过程中有许多分子参与了其中的调控和作用,比如凋亡相关蛋白(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细胞因子(Cytokines)、Bcl‐2家族蛋白等。
其中,Bcl‐2家族蛋白是调控细胞死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负责机体细胞凋亡的平衡。
而Bcl‐2相似蛋白Bax则是Bcl‐2家族蛋白的最主要致死分子之一。
3.线粒体线粒体是调控机体细胞凋亡的重要器官。
细胞死亡途径的一部分——内部途径的第一步就是线粒体的程序性释放。
线粒体复合物能够从线粒体的膜中输送Bax蛋白至亚粒子结构中,并刺激激活细胞周期免疫原p53。
激活p53后,它进一步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从而出发内部途径。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1.生存信号的影响生命信号是影响机体细胞存活状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当生存信号充足时,细胞内部便会对凋亡分子进行调控,从而保持生命活力。
当生存信号过少时,会导致细胞内部凋亡途径的开启,从而引发细胞凋亡。
2.凋亡相关蛋白的调节凋亡相关蛋白是调节细胞凋亡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Bcl‐2和Bax是该蛋白家族的重要代表成员。
Bcl‐2能够通过控制线粒体内钙离子的释放来防止细胞凋亡。
而Bax则是促进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经它介导的线粒体复合物的形成,让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开启。
细胞凋亡途径及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凋亡途径及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细胞凋亡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应对癌症等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是一种自我控制和调节的程序性死亡方式。
但在癌症等疾病中,该过程被破坏或退出,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过度生长和扩散。
因此,研究细胞凋亡途径,并利用其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为癌症患者的生命带来希望。
一、细胞凋亡途径目前,已知细胞凋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内质网应激途径内质网应激途径是细胞凋亡途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细胞内,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折叠的重要场所。
当内质网受到不良刺激时,如葡萄糖缺乏、氧化应激等,会引起内质网应激反应。
该反应可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机制,激活内质网膜上的IRE1、PERK、ATF6等蛋白质,最终导致凋亡信号的激活。
2.线粒体途径线粒体途径是细胞凋亡途径中最经典的一条途径。
当细胞受到不良刺激时,线粒体会释放出细胞凋亡蛋白质Cytochrome C等,参与形成凋亡体。
这些蛋白质会与细胞内其他分子结合,引发一系列酶系统的激活,最终导致细胞的凋亡。
3.死受体途径死受体途径是由外部信号引发的一种凋亡途径。
当特定的凋亡信号分子与膜表面的DEATH受体结合时,会引发一系列的信号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例如,TRAIL、FasL等配体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将启动卡式蛋白酶8(Caspase-8)的活化,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二、细胞凋亡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细胞凋亡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疗法中的细胞凋亡化学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的手段。
其原理是通过特定的药物干扰细胞的代谢和生命周期,从而使癌细胞处于凋亡状态。
这些药物会阻断DNA合成、蛋白合成或其他细胞负责的代谢活动,促进肿瘤细胞的死亡。
例如,顺铂等抗肿瘤药物可使DNA发生交联而破坏其结构,从而引发细胞凋亡。
2.放疗中的细胞凋亡放疗是一种利用电离辐射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
细胞凋亡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细胞凋亡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细胞凋亡是一种常见的细胞死亡方式,与细胞增殖和炎症等生理现象密切相关。
细胞凋亡的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细胞凋亡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一、细胞凋亡的途径目前已经发现了多条细胞凋亡途径,主要包括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两种。
(一) 内源性途径:内源性途径主要通过细胞内部信号通路的调节来触发细胞凋亡。
1、线粒体途径: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中心之一,线粒体内的某些因子可以与其他凋亡信号通路融合,促进凋亡的发生。
2、荷尔蒙途径:细胞的荷尔蒙分泌受到一定的调节,荷尔蒙途径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调节细胞凋亡。
3、细胞增殖途径:如果细胞增殖不受控制或者过快,就会引发细胞凋亡。
(二) 外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主要是指通过外界或者环境因素来触发细胞凋亡的途径。
1、光照、辐射等外部因素:大量的高能亮度能够对人体及各种生物产生破坏性作用,其涉及到的生化环节就是外源性途径的一种表现。
2、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环境化学物质中的苯、甲苯等可能导致细胞凋亡,这是一种通过化学物质交互来触发细胞凋亡的外源性途径。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主要涉及到内外因素的作用,研究这些调控机制对于治疗人类疾病或者改善人体生理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内因素调控机制内因素主要包括细胞内部控制因素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等。
1、细胞内部控制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通过蛋白质转录或者信号转导系统来调节细胞凋亡的发生。
例如,p53蛋白可以引发细胞凋亡。
2、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可以调节细胞的生存或者死亡,例如p16蛋白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二) 外因素调控机制外因素主要包括细胞外部因素、药物等。
1、细胞外部因素:环境因素、化学物质等可以影响细胞凋亡的发生。
2、药物:药物在体内也可以起到调节细胞凋亡的作用。
例如,白藜芦醇和多巴胺等都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综上所述,细胞凋亡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是十分复杂和重要的生理现象。
植物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及分子机制

植物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及分子机制植物细胞凋亡是指植物细胞在生长、发育和环境压力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过程。
与动物细胞凋亡相比,植物细胞凋亡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工具的不断改进,我们对植物细胞凋亡信号途径及分子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一、植物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1. 内源性因子信号途径:在植物发育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内源性因子诱导细胞的凋亡。
比如有机过氧化物,超氧离子和H2O2等可以通过ROS信号途径引起植物细胞凋亡。
2. 外源性因子信号途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感知外界环境变化,比如缺水、盐度和病原体的侵染,从而引起细胞凋亡。
其中外源性信号是通过植物细胞表面或细胞内受体来感知的。
3. 其他因素信号途径:植物细胞凋亡还可以通过内源性物质的来源和信号传递途径等其他因素来引起。
二、植物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1. 保护蛋白家族的作用:在细胞的凋亡过程中,一些保护蛋白可以通过调节质膜电位、细胞质Ca2+浓度、ROS的代谢、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等物质,从而对细胞凋亡进行调控和抑制。
2. 转录因子的参与:植物细胞凋亡还可以通过转录因子等蛋白质的参与实现。
比如在植物细胞凋亡过程中,AP2蛋白可以通过增强细胞内一氧化氮的水平,从而促进细胞的凋亡。
3. 磷酸水平的调节:磷酸水平的改变也可以参与植物细胞凋亡的过程。
比如在低磷环境下,磷酸酯酶的表达会上调,从而提高细胞内磷酸水平,促进细胞的凋亡。
4. 各种激素的参与:生长素、脱落酸、角质素等多种植物激素都可以参与植物细胞凋亡的过程。
比如在植物细胞发生凋亡时,ABA的含量会上升,从而促进细胞凋亡。
总的来说,植物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及分子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物质的参与。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物质、不同的条件去具体探究其在植物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细胞凋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的不同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细胞凋亡的不同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细胞凋亡是细胞自我死亡程序,细胞凋亡能够有效地清除有害的、异常的或已损坏的细胞,从而维持组织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
细胞凋亡发生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这些途径通过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来调控细胞凋亡。
一、外源性凋亡途径外源性凋亡途径发生在细胞接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死亡信号时。
这些信号能够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或细胞膜内的信号传导分子进入细胞内,从而导致细胞凋亡。
常见的外源性死亡途径有:1. Fas信号通路Fas信号通路是一种基于细胞膜上的TNF受体家族成员Fas(CD95)接受到配体FasL信号而引发的凋亡途径。
激活Fas信号通路会导致协同蛋白CASPASE-8的活化和敲除凋亡效应器蛋白CAS-PASE-3,从而引发细胞凋亡。
2. TNF-α信号通路TNF-α信号通路源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化其膜上受体TNFR1并引发的信号通路。
该通路包含了多余CASPASE的活化和产生,这些CASPASE会进一步激活货运途径中的合成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二、内源性凋亡途径内源性凋亡途径是由于细胞内环境受到损伤,误差或异常信号而引发的过程。
该途径是常规的,也可对多种细胞产生多种软性、质量异常和最终灭亡细胞,常见的多种内源性凋亡途径有:1.线粒体凋亡途径线粒体凋亡途径是内源性凋亡中最重要的信号通路。
该途径由细胞内环境的改变引发,陈列物质会引起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导致细胞内部电子传递链受到影响以及线粒体透过膜传出线粒体细胞凋亡信号分子。
线粒体内端口激活CASP3和进一步细胞凋亡的过程。
此通路中,BCL-2家族和协同蛋白CAS-PASE的调节沉默是关键的环节。
2.内质网蛋白酪氨酸磷酸化DPERK信号通路内质网蛋白酪氨酸磷酸化DPERK信号通路是一条由PERK一个激酶底物(例如EIF2α)的起始段激活的安排道路,这可实现对内质网(ER)受到应力的调节。
这个通路会激活CHOP信号分子和CASP12,调节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机制及调控途径

细胞凋亡机制及调控途径细胞凋亡是一种自我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维持生物体内稳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凋亡对于体内异常或受损细胞的去除、组织发育和免疫维护等过程至关重要。
细胞凋亡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进行,其中包括线粒体途径、死受体途径和内质网途径。
这些机制可以通过一系列调控途径进行精确调节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及调控途径,以期深入理解细胞凋亡及其潜在应用。
细胞凋亡的机制主要有三条主要途径:线粒体途径、死受体途径和内质网途径。
线粒体途径是最早被发现的一条途径,其通过调控线粒体膜通透性来诱导凋亡。
在正常情况下,线粒体膜通透性维持较低水平,使得细胞内的凋亡抑制蛋白质如凋亡抑制蛋白(Bcl-2)家族在细胞膜上起作用,从而抑制凋亡的发生。
然而,当细胞受到内外环境刺激(如DNA损伤、细胞因子信号)时,Bcl-2家族的调控失衡,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释放出各种促凋亡因子,如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AIF)等,进而启动细胞凋亡程序。
除了线粒体途径外,死受体途径也是细胞凋亡的重要通路。
死受体途径主要通过调控细胞膜上的死亡受体家族来诱导细胞凋亡。
典型的死受体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家族成员,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TRAIL-R)等。
当这些受体与其相应的配体结合后,会激活一系列信号转导分子,例如Fas相关死亡域(FADD)等,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内质网途径是近年来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凋亡机制。
内质网是细胞中重要的质膜系统,其在维持蛋白质修饰、折叠和分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例如蛋白质累积、缺氧等)时,内质网途径被激活。
在这种情况下,内质网应激传感器,如蛋白激酶RNA依赖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内质网膜结合蛋白(IRE1)等会通过磷酸化反应激活编码下游因子如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引起细胞发生凋亡。
细胞凋亡的发生和抑制涉及许多调控途径。
细胞凋亡途径的调控和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途径的调控和信号传导细胞凋亡是一种细胞自我消亡的过程,通常与生长、发育和维护机体稳态的调节相关。
细胞凋亡的途径很复杂,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途径。
1. 内源性凋亡途径内源性凋亡途径是指由于内源性因素引起的细胞内部代谢失衡,导致凋亡发生。
人体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通过调节自身信号传导通路来正常分裂或死亡。
但是,由于某些损伤或刺激,细胞内部环境受到了干扰,导致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的内源性途径主要包括线粒体途径、蛋白酶途径和内质网途径。
其中,线粒体途径又称为凋亡信号放大器途径,发挥了细胞凋亡途径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线粒体途径受到的刺激可以引起过氧化物酶酶体水平的上升,导致细胞氧化应激,并导致线粒体膜电势决定性的下降和线粒体膜通透性过高。
线粒体向细胞质释放出凋亡因子Cyt c和海绵蛋白AIF等,触发一系列的结构性变化和信号传导。
2. 外源性凋亡途径外源性凋亡途径是指细胞对外部刺激、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细胞死亡的过程。
外源性凋亡途径受到的刺激可以触发凋亡原受体FasL/FasR途径和Toll样受体途径等封装体系,导致下游信号传导的激活。
外源性凋亡途径因其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调节,使得其发生的机制更加复杂。
3. 记忆性凋亡路线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被激活并且记忆了一段时间的生存和较为平稳运转的状态,这样,即使当前生命能量需要的供应有所减少,由于有记忆性凋亡路线存在,这类细胞也不会继续生命周期的正常秩序,而是选择进入凋亡状态。
4. 信号传导细胞凋亡途径中的信号传导复杂且多样,许多信号都可以控制凋亡途径。
细胞内信号途径包括Caspase途径、Akt途径、MAPK 途径等等。
Caspase途径是凋亡途径中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参与细胞凋亡的执行者Caspase-3、Caspase-7、Caspase-8以及Caspase-9的激活与调控,也被广泛研究。
此外,MAPK途径和Akt途径分别在凋亡途径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MAPK途径通过增加Bax/Bcl-2比例发挥了作用,而Akt途径则通过FasL/FasR途径发挥作用。
细胞凋亡的基本途径

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死亡方式,它在生物体内起着维持组织平衡和清除异常细胞的作用。
细胞凋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生,以下是细胞凋亡的基本途径:
线粒体途径:线粒体途径是最为经典和重要的细胞凋亡途径。
在这一途径中,细胞内发生多种信号转导事件,导致线粒体的膜电位丧失和释放线粒体内的细胞死亡信号分子(如细胞色素C)。
这些信号分子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caspases),引发一系列细胞凋亡相关的生化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死亡受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主要通过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来介导细胞凋亡。
当配体结合到死亡受体上时,激活一系列信号传递分子,最终激活caspases,并引发细胞凋亡过程。
TNF-α受体家族是最为典型的死亡受体途径。
内质网应激途径:内质网应激途径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凋亡途径,主要与内质网功能紊乱有关。
当细胞内的蛋白质折叠异常或聚集过多时,会引发内质网应激反应。
这一反应导致caspases 的激活和细胞凋亡的进行。
缺氧途径:细胞在长时间的缺氧环境中也会引发细胞凋亡。
缺氧条件下,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被打破,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ROS(活性氧化物种)生成增加和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的激活。
DNA损伤途径:DNA损伤也是细胞凋亡的重要诱导因素。
当细胞的DNA受到严重损伤时,DNA修复机制可能无法修复或超出其修复能力,细胞会选择进入凋亡途径,以防止破损DNA 的进一步复制和传递。
这些途径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交叉和相互作用。
细胞凋亡的具体途径和机制还在不断研究中,我们对细胞凋亡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细胞凋亡途径的分子调控及应用研究

细胞凋亡途径的分子调控及应用研究细胞凋亡是一种自我毁灭的进程,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这种现象在多个生物系统中都存在,包括生长、发育、免疫应答和癌症发生等,因此有着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细胞凋亡途径的分子调控以及相关的实验研究。
1. 细胞凋亡途径的分子机制细胞凋亡途径可以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方式激发。
内源性途径与线粒体的脱离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有关。
其中,Bcl-2家族蛋白是重要的调控因子。
Bcl-2家族蛋白包括两类,一类是抑制凋亡的蛋白(Bcl-2、Bcl-xL等),另一类是促进凋亡的蛋白(Bax、Bak等)。
当细胞受到死亡信号刺激时,Bax和Bak蛋白的高表达会促使线粒体脱离而释放出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C进入细胞质后活化caspase-9,并最终引发caspase-3的活化,出现细胞凋亡。
而外源性途径通过与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binding domain)与其受体的配体连接引发程序性细胞死亡。
最常见的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属于这种类型的死亡受体之一。
当TNF受体与其配体结合后,其细胞间跨膜区域内的死亡结构域会促使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kB (NF-kB)的分解,以及活化caspase-8等与细胞凋亡有直接关联的蛋白。
2. 细胞凋亡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细胞凋亡在生理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介导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同时在免疫应答、造血和创伤修复等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过强或过弱的细胞凋亡可能引发疾病。
在许多疾病中,凋亡的过程和数量异常具有负面影响。
例如,在缺氧性缺血性脑卒中、肝病、心脏瓣膜病变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中,过多活化或过度抑制细胞凋亡可能会引起细胞死亡或增生疾病。
3. 应用研究细胞凋亡途径在多个领域中都有应用研究,最突出的是在癌症治疗中。
细胞凋亡途径对于识别肿瘤细胞具有突出的优势。
科学家目前已经研发出了多种癌症治疗手段,例如罗氏制药的雅施瑞(Yescarta)、Gilead移植医药的卡莫迪(Kymriah)等,均是通过在肿瘤细胞中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治疗效果。
细胞凋亡机制

细胞凋亡机制
细胞凋亡是指生物体内细胞自行死亡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
细胞凋亡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机制诱导,例如凋亡因子、DNA 损伤等。
本文将介绍细胞凋亡的机制。
一、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
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是最为典型的一种凋亡机制。
当细胞受到一定的刺激时,线粒体膜上的通透性转换孔会打开,导致线粒体内部存储的蛋白酶活性释放到细胞质内。
这些蛋白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多个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引发凋亡反应。
二、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
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是由一组细胞膜上的死亡受体依赖性引起的。
当凋亡因子与死亡受体结合时,会引起受体的聚合、活化和自身发生跨膜转导信号。
进而激活细胞凋亡途径。
三、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是由内质网折叠状态的紊乱和过度应激引起的。
当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内质网失去平衡,开始累积未完成的蛋白质。
此时,细胞会发出应激信号,将其带入凋亡途径。
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
总结
以上三种细胞凋亡机制仅是细胞内部几个通路的不完整描述。
在生
命体内,这些凋亡机制还相应地糅合在一起。
每一个细胞凋亡途径的
详细描述和作用机制都很重要,可以作为研究疾病和细胞自毁的基础。
细胞凋亡途径和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凋亡途径和与疾病的关系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的过程,与坏死不同,它是一个正常的细胞死亡过程。
细胞凋亡通常在细胞内出现压力、化学和环境信号的情况下发生,例如损伤、感染、变异、DNA损伤和其他形式的应激。
细胞凋亡有三种方式:外部凋亡途径、内部凋亡途径和凋亡自噬途径。
外部凋亡途径是受凋亡刺激因子诱导的凋亡,而内部凋亡途径是因内源性因素诱导的凋亡。
凋亡自噬途径是生物体自我删除和控制细胞凋亡的方式之一。
细胞凋亡与各种疾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细胞凋亡的不足可以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
另一方面,过度的细胞凋亡也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细胞凋亡途径与癌症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细胞凋亡的不足可能导致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由于肿瘤细胞的凋亡能力降低,这使得他们不断地继续增殖,而不会自我清除。
基于这个原因,人们研究了细胞凋亡的毒性和治疗策略来治疗癌症患者。
现在,多种治疗方法都已经被开发出来,其中包括化学治疗、放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凋亡的过程来让癌细胞自我死亡。
另一个困扰世界的疾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随着大血管的增长,细胞凋亡在某些特定部位就会产生,这会导致大血管及心脏瓣膜的狭窄或关键部位坏死等不良情况。
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量化和监测细胞凋亡及防止其发生的方法,这些技术将有助于发展新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
细胞凋亡还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
例如,阿尔兹海默病(AD)和帕金森氏病(PD)与多项调节细胞凋亡过程的蛋白质有关。
而且,过度的细胞凋亡也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问题。
与缺乏细胞凋亡相反,神经元在过早的发育阶段或过度暴露于毒性冲击下显示异常的凋亡。
因此,在这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减轻或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目前研究的关键领域之一。
简而言之,细胞凋亡是一个复杂而不可或缺的过程,特别是在止痛、癌症等疾病的治疗中。
凋亡内在途径

凋亡内在途径
凋亡内在途径指的是生物体或细胞内部控制凋亡过程的机制。
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过程,它对于生物
体的正常发育、组织形成和维持正常组织功能非常重要。
凋亡内在途径主要涉及一系列基因和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调控。
凋亡内在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信号识别和传导:凋亡诱导信号(如DNA损伤、细胞因子
的诱导等)被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并传导到细胞内。
2.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激活:一些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如p53、Bax等)在信号传导后被激活或表达上调。
这些基因的激活可
以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
3. 信号通路激活和调节:一系列的信号通路被激活和调节,如线粒体途径和穿孔通路等。
线粒体途径中,细胞内部的千万级别的粒状线粒体蛋白质释放到细胞质中,导致细胞凋亡。
穿孔通路中,膜上的蛋白被激活构成穿孔的复合物,导致细胞凋亡。
4. 凋亡的执行:凋亡执行蛋白酶(如半胱天冬酶家族)在上述激活和调节的基础上,开始凋亡执行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细胞的核和细胞质结构的断裂和解体,形成凋亡小体。
凋亡内在途径具有高度的调控性、精确性和可逆性,能够帮助生物体调节细胞数量和组织结构。
凋亡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包括肿瘤、心脏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因此,深入理解凋亡内在途径对于疾病的防治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和调控

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和调控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它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凋亡被调节和执行的过程受到多种信号途径的影响,而这些信号途径的调控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细胞凋亡信号途径细胞凋亡信号途径可分为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
内源性途径主要包括线粒体途径和内质网应激途径;外源性途径主要是死亡受体途径。
(一)线粒体途径线粒体途径也被称为内源性途径,其是一种涉及线粒体活动的信号途径。
线粒体途径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是由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 AIF)和细胞凋亡肽(CYT-C)等调节蛋白的作用。
其中,AIF和CYT-C起着核心作用。
AIF可以从线粒体中释放出来并通过自身的核定向信号引导催化系统参与染色质的解构,最终导致细胞核的DNA断裂、降解和凋亡;CYT-C则通过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CASPASE)的3、6、7亚型来促进凋亡。
(二)内质网应激途径内质网应激途径是细胞凋亡的另一种内源性途径。
它是由失调的蛋白质合成过程所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反应所激活的。
内质网应激途径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内质网应激解除、YY-1核转移、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表达。
在内质网应激的过程中,能够尽快修复内质网并调节细胞内环境的蛋白质酶解酶(UPR)起着关键作用,在解除内质网应激之后,YY-1蛋白质可以进入到细胞核内,促进CHOP的表达,间接地促进了细胞凋亡。
(三)死亡受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也是其它凋亡信号途径的一种外源性途径。
死亡受体途径主要是由特定的受体蛋白质家族介导的,如死亡受体1(TNF-R1)和死亡受体2(DR-2)等。
在死亡受体途径中,该家族的受体蛋白质与相关配体发生结合,进而激活CASPASE,诱导细胞凋亡。
二、调控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调控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包括促进途径和抑制途径。
许多分子物质、信号通路和结构蛋白质都能够调节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发展。
细胞凋亡机制和调控

细胞凋亡机制和调控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过程,其目的是为维持生物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细胞凋亡机制包括内、外凋亡途径,其调控与多种因素相关,本篇文章将就其机制和调控进行阐述。
一、内源性凋亡途径内源性凋亡途径是指细胞内部发起的凋亡过程,它主要通过线粒体或内质网开启细胞死亡之门。
1.线粒体依赖型凋亡途径线粒体依赖型凋亡途径主要涉及线粒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及半胱氨酸家族蛋白酶的作用。
当细胞受到压力、缺氧等刺激时,线粒体内酶系统和氧化酶开始发挥催化作用,同时线粒体膜逐渐增强通透性,通过靶向活性氧、胞内钙等分子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
2.内质网依赖型凋亡途径内质网依赖型凋亡途径主要是通过内质网膜的钙调蛋白(GRP78)开始,在细胞受到各种刺激时,通过在内质网膜的GRP78进一步释放并活化内源性的蛋白酶Caspase-12或Caspase-4引起凋亡。
二、外源性凋亡途径外源性凋亡途径是指细胞外来的死亡信号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过程。
外源性凋亡途径可分为死亡受体信号途径和膜孔形成途径。
死亡受体信号途径是指由FasL(CD95 ligand)、TNF-α或TRAIL (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等不同的配体绑定死亡受体(TNF-R1、Fas或DR4/DR5)而引起的凋亡。
膜孔形成途径主要是指存在于胞膜,贯穿细胞外与细胞内环境的孔道形成,通过这种形成方式释放胞内信号分子而导致凋亡。
三、调控因素细胞凋亡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包括了一系列正向*负向调控因子的互动作用,其中最关键的元素是Caspase家族。
Caspase家族是一个充满活性位点的酶系统,通过介导蛋白质分解,对细胞凋亡过程进行高效调节。
在细胞受到有效的死亡信号之后,可以让前体Caspase升级而活化为Caspases,所赋予的正能力会不断传递,直到触发细胞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还受到多种信号通路和信号传递调控,其中包括了MITF(转录因子)、MAPK(中间通路靶标蛋白激酶)、PI3K(磷酸化酶),以及Wnt/(β)-catenin途径,PP2A等信号系统参与。
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

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细胞凋亡是细胞自我死亡的机制,是维持生物体内细胞动态平衡和清除异常细胞的关键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通过特定的信号传导途径引发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包括外在因子信号途径和内部因子信号途径两大类。
一、外在因子信号途径外在因子信号途径是一种通过细胞表面受体接受外部因子刺激来引发细胞凋亡的途径。
在这种途径中,死亡受体是细胞表面的膜蛋白,它们会识别环境中的信号分子,如TNF、Fas受体连接因子等,触发一系列酶耦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其中,最常见的是死亡受体依赖的信号途径。
死亡受体依赖的信号途径可以细分为两类:胞内死亡受体(DR)和胞外死亡受体(DR)途径。
胞内死亡受体途径的典型例子是Fas/FasL途径,通过Fas受体连接因子引发的酶耦联反应,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从而引发线粒体凋亡途径,进而导致细胞凋亡。
胞外死亡受体途径典型例子是TNFR途径,这种途径特别适合细胞内外的信号分子进行相互作用,诱导多种形式的细胞死亡,如凋亡、坏死和坏死样细胞死亡等。
二、内部因子信号途径除了外在因子信号途径外,还存在一种细胞内部的信号途径,这种途径独立于外部因子刺激,通常通过细胞内外环境变化诱导的细胞死亡过程,被称为线粒体依赖的途径或内源性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线粒体充当了关键的角色。
它们不断地与外界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调节细胞代谢和凋亡过程。
在这个途径中,内质网钙离子释放是机体首先引发线粒体凋亡途径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当内质网释放过多的钙离子,会激活几种直接或间接的凋亡蛋白酶,其中最重要的是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2)。
毒性药物、化学物质等也可以通过出现一定的细胞间隔时间来诱导凋亡,而且它们作用在普遍细胞核的某些区域或整个细胞核中,通过调节线粒体膜通透性、蛋白激酶活性、卡壳蛋白及磷脂酰肌醇的代谢等多种内部机制,引发细胞自我死亡。
三、信号途径的互相作用尽管外在因子信号途径和内部因子信号途径是两个独立的途径,但它们之间有广泛的交叉和相互作用。
细胞凋亡途径和细胞死亡的种类及其影响

细胞凋亡途径和细胞死亡的种类及其影响细胞是生命体的最基础单位,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和死亡直接关系到生命系统的健康与发展。
细胞死亡是细胞生命的旋律,包括凋亡、坏死、自噬等类型,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身体的重要性。
本文将着重介绍细胞凋亡途径和细胞死亡的几种类型及其影响。
一、细胞凋亡途径细胞凋亡又叫做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被细胞主动或被身体内细胞信号机制控制的正常死亡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学现象。
细胞凋亡主要包含两种途径:1.外部途径:应激或死亡因子外信号通路涉及的凋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包括受体引导的凋亡途径(extrinsic pathway)。
2.内部途径:细胞内部的应激信号、结构和代谢崩溃的靶向性,包括线粒体引导的凋亡途径(intrinsic pathway)。
外部途径的主要调节因子是CASP6、8、7等胱天蛋白酶,内部途径调节因子为线粒体的缺氧、DNA损伤、ER压力等。
二、细胞死亡的种类细胞死亡按照不同因素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包括:1. 凋亡:细胞凋亡通常是由机体本身控制和调整的,是一种典型的正常生理死亡。
细胞凋亡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包括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细胞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和损伤,也可能是身体内细胞信号机制的控制和调整。
2. 坏死:细胞坏死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形式,通常是由于外在条件、病理因素或受伤等原因导致细胞完全死亡,使细胞内部成分向外泄露,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
坏死的特点是细胞溶解,容易引发炎症,对周围组织产生明显的危害。
3. 自噬:细胞自噬是细胞内的一种主动调节和保护性机制,可在面临内在或外在应激时激活,将糖、蛋白质等分解成基础元素并排出细胞,起到清理细胞内部垃圾和维持细胞内稳定的作用。
但是,当自噬变得过于活跃时,它有可能成为疾病细胞存活和增殖的保护机制,并可能导致人类某些疾病的发展。
三、细胞死亡的影响1. 正常生理死亡:细胞凋亡是机体中自然的死亡方式,细胞凋亡的过程是由原细胞分解成细胞碎片,细胞内分子向相应的胞吞嗜食细胞的器官中混合,不会对本身的正常生理机能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动植物细胞凋亡信号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动植物细胞凋亡信号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细胞凋亡是一种基因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它是维持机体稳态的关键过程。
在动植物中,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和调控机制不尽相同。
本文将从分子层面上,介绍动植物细胞凋亡途径的异同,以及调控机制。
动植物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细胞凋亡主要分为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
内源性途径也叫线粒体途径,其中Bcl-2家族是中心分子。
Bcl-2家族既有抑制凋亡的蛋白如Bcl-2、Bcl-XL、Mcl-1等,也有促进凋亡的蛋白如Bax、Bak、Bim等。
这些蛋白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线粒体膜插孔形成、线粒体膜破裂和释放Cyt-C等形成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引发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相比较而言,植物细胞凋亡较少涉及线粒体途径。
植物的细胞凋亡主要是由囊泡体和加压的细胞壁维持。
囊泡体途径的核心在于,Ca2+离子通过内质网和线粒体的调控,促进囊泡体的形成,最终导致破裂和程序性死亡。
损伤或病毒感染、低氧、高盐等环境因素,将会抑制锌指伸展蛋白(ZnF)的功能和囊泡体途径的正常运行,加剧植物细胞凋亡。
动植物细胞凋亡调控动植物的细胞凋亡在细胞凋亡初始阶段的调控存在异同。
动物细胞需要特异性的受体结合调节(如TNFR、CD95、TRAIL-R等),加速caspase活性的释放,通过黏合蛋白的加入,最终引发细胞凋亡。
植物细胞在初始阶段,需要激活Calmodulin或多磷酸肽(NAP),直接调控H2O2的强度,保持线粒体氧化状态的平衡。
Calmodulin和NAP的功能相反,前者抑制细胞凋亡,而后者则增强。
促进细胞凋亡的信号分子有信号调控蛋白激酶(MAPK),包括p38和JNK对于促进和调节细胞凋亡具有重要作用。
而抑制细胞凋亡的信号因子则是PI3K-Akt信号途径,这一途径以Akt为中心,抑制线粒体損伤的程度和细胞凋亡。
动植物细胞凋亡信号调控的异同,往往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发展状态、种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水稻在盐碱化环境中蒸发水分会促进胞内Ca2+浓度的升高,从而增加囊泡体的形成和细胞凋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凋亡途径三种凋亡途径:第一种称为外在途径(extrinsic pathway),由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如Fas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tumou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引发;另一种称为内在途径(intrinsic pathway)或线粒体途径(mitochondrial pathway),由许多应激条件、化学治疗试剂和药物所起始(Nicholson,1999;Denault和Salvesen,2003);第三种途径是内质网应激所导致的caspase-12的活化,从而导致凋亡细胞凋亡的调控涉及许多基因,包括一些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其中研究较多的有ICE、Apaf-1、Bcl-2、Fas/APO-1、c-myc、p53、ATM等。
最早发现人类中与线虫ced-3同源的基因是ICE,即:白介素-1 β转换酶(Interleukin-1 β-converting enzyme)基因,因该酶能将白介素前体切割为活性分子,故名。
通过cDNA杂交和查找基因组数据库,在人类细胞中已发现11个ICE同源物[2],分为2个亚族(subgroup):ICE亚族和CED-3家族,前者参与炎症反应,后者参与细胞凋亡,又分为两类:一类为执行者(executioner 或effector),如caspase-3、6、7,它们可直接降解胞内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引起凋亡,但不能通过自催化(autocatalytic)或自剪接的方式激活;另一类为启动者(initiator),如caspase-8、9,受到信号后,能通过自剪接而激活,然后引起caspase级联反应,如caspase-8可依次激活caspase-3、6、7。
细胞中还具有caspase的抑制因子,称为IAPs(inhibitors of apoptosis proteins),属于一个庞大的蛋白家族。
它们能通过BIR结构域(baculovirus IAP repeats domain)与caspase结合,抑制其活性,如XIAP。
Apaf-1被称为凋亡酶激活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在线虫中的同源物为ced-4,在线粒体参与的凋亡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基因敲除后,小鼠神经细胞过多,脑畸形发育。
Apaf-1含有3个不同的结构域:①CARD(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结构域,能召集caspase-9;②ced-4 同源结构域,能结合ATP/dATP;③C端结构域,含有色氨酸/天冬氨酸重复序列,当细胞色素c的结合到这一区域后,能引起Apaf-1多聚化而激活。
Apaf-1具有激活Caspase-3的作用,而这一过程又需要细胞色素c(Apaf-2)和caspase-9(Apaf-3)参与。
Apaf-1/细胞色素c复合体与ATP/dATP结合后,Apaf-1就可以通过其CARD结构域召集caspase-9,形成凋亡体(apoptosome),激活caspase-3,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
Bcl-2[5]为凋亡抑制基因,是膜的整合蛋白,其功能相当于线虫中的ced-9。
现已发现至少19个同源物,它们在线粒体参与的凋亡途径中起调控作用,能控制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等凋亡因子的释放。
Bcl-2家族成员都含有1-4个Bcl-2同源结构域(BH1-4),并且通常有一个羧端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region ,TM)。
其中BH4是抗凋亡蛋白所特有的结构域,BH3是与促进凋亡有关的结构域。
根据功能和结构可将Bcl-2基因家族分为两类(图15-7),一类是抗凋亡的(anti-apoptotic),如:Bcl-2、Bcl-xl、Bcl-w、Mcl-1;一类是促进凋亡的(pro-apoptotic),如:Bax、Bak、Bad、Bid、Bim,在促凋亡蛋白中还有一类仅含BH3结构,如Bid、Bad。
虽然Bcl-2蛋白存在于线粒体膜、内质网膜以及外核膜上,但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外膜,它拮抗促凋亡蛋白的功能。
而大多数促凋亡蛋白则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一旦细胞受到凋亡因子的诱导,它们可以向线粒体转位,通过寡聚化在线粒体外膜形成跨膜通道,或者开启线粒体的PT孔,从而导致线粒体中的凋亡因子释放,激活caspase,导致细胞凋亡。
胞质中的促凋亡蛋白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被激活,包括去磷酸化,如Bad;被caspase加工为活性分子,如Bid;从结合蛋白上释放出来,如Bim是与微管蛋白结合在一起的。
Fas又称作APO-1/CD95,属TNF受体家族。
Fas基因编码产物为分子量45KD的跨膜蛋白,分布于胸腺细胞,激活的T 和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肝、脾、肺、心、脑、肠、睾丸和卵巢细胞等。
Fas蛋白与Fas配体结合后,会激活caspase,导致靶细胞走向凋亡。
p53是一种抑癌基因,其生物学功能是在G期监视DNA的完整性。
如有损伤,则抑制细胞增殖,直到DNA修复完成。
如果DNA不能被修复,则诱导其调亡,研究发现丧失p53功能的小鼠胸腺细胞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调亡反应和正常细胞相同,而对辐射诱导的调亡不敏感。
是高表达,作为转录调控因子,一方面它能激活那些控制细胞增殖的基因,另一方面也激活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给细胞两种选择:增殖或凋亡。
当生长因子存在,Bcl-2基因表达时,促进细胞增殖,反之细胞凋亡。
ATM(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gene)是与DNA损伤检验有关的一个重要基因。
最早发现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会激活修复机制,如DNA不能修复则诱导细胞凋亡。
ATM是DNA损伤检验点的一个重要的蛋白激酶。
线粒体PT孔(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主要位于内膜的腺苷转位因子(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 ANT)和位于外膜的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 oltage dependent anion channel, VDAC)等蛋白组成,PT孔开放会引起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和细胞色素C释放。
Bcl-2家族蛋白对于PT孔的开放和关闭起关键的调节作用,促凋亡蛋白Bax与ANT、VDAC的结合而介导PT孔的开放,而抗凋亡类蛋白如Bcl-2、Bcl-xL等则可通过与Bax竞争性结合ANT,或者直接阻止Bax与ANT、VDAC的结合来发挥其抗凋亡效应。
(下图引自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Pathway Description:Apoptosis is a regulated cellular suicide mechanism characterized by nuclear condensation, cell shrinkage, membrane blebbing, and DNA fragmentation. Caspases, a family of cysteine proteases, are the central regulators of apoptosis. Initiator caspases (including caspase-2, -8, -9, -10, -11, and -12) are closely coupled to pro-apoptotic signals. Once activated, these caspases cleave and activate downstream effector caspases (including caspase-3, -6, and -7), which in turn execute apoptosis by cleaving cellular proteins following specific Asp residues. Activation of Fas and TNFR by FasL and TNF, respectively, leads to the activation of caspase-8 and -10. DNA damage induces the expression of PIDD, which binds to RAIDD and caspase-2 and leads to the activation of caspase-2. Cytochrome c released from damaged mitochondria is coupled to the activation of caspase-9. XIAP inhibits caspase-3, -7, and -9. Mitochondria release multiple pro-apoptotic molecules, such as Smac/Diablo, AIF, HtrA2, and Endo G, in addition to cytochrome c. Smac/Diablo binds to XIAP, preventing it from inhibiting caspases. Caspase-11 is induced and activated by pathological pro-inflammatory and pro-apoptotic stimuli and leads to the activation of caspase-1, thereby promot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apoptosis by directly processingcaspase-3. Caspase-12 and caspase-7 are activated under ER stress conditions. Anti-apoptotic ligands, including growth factors and cytokines, activate Akt and p90RSK. Akt inhibits Bad by direct phosphorylation and prevents the expression of Bim by phosphorylating and inhibiting the Forkhead famil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FoxO). FoxO promotes apoptosis by upregulating pro-apoptotic molecules such as FasL and B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