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与金属表面donation-back donation相互作用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CO与金属表面donation-back donation相互作用模型已有2人参与
★★★★★
tianlangxingaa(金币+3,VIP+0):欢迎讨论1-10 10:48
zeoliters(金币+2,VIP+0):非常感谢提供这么好的topic 1-10 18:00
CO在催化领域中可谓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影子,尤其在费脱合成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汽车尾气三效催化(three way catalysis) 等反应中尤为常见,此外也有实验将CO作为探针来研究合金表面的结构。CO的催化很复杂,而CO与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Hammer 等人早在一篇PRL(B. Hammer, Y. Morikawa, and J. K. Nørskov, Phys. Rev. Lett. 76, 2141 (1996))的文章中就进行过CO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的讨论,认为CO与金属表面通过电子从CO的5sigma轨道转移到金属,然后再从金属反馈到CO的2pi-star反键轨道而成键,进而改变CO的性质。近期也有人用该理论来解释一些CO在PdAu合金表面的吸附问题(见附件及下图)。
现在有几个问题:
1. CO这些sigma、pi键是如何来得到的?被吸附到金属表面之后如何区分它们?
2. 如果是其他的双原子分子气体,如何得到类似的轨道。
3. 从附图来看5simga并不是电子能量最高的占据态,为什么偏偏是5simga 轨道贡献电子,而又恰好从2pi star反馈回到CO?
欢迎大家发表高见。有些问题可能问得不是很正确,望大家担待。
多谢!^_^
[ Last edited by spur on 2010-1-10 at 10:12 ]
附件1: DOS.jpg (2010-01-10 10:00:18, 87.71 K)
附件 2: Atomic configurations of Pd atoms in PdAu(111) bimetallic surfaces.pdf (2010-01-10 10:05:46, 376.52 K)
附件 3:
CO on PdAu(111).pdf (2010-01-10 10:12:08, 261.34 K)
2010-01-10 10:00:18
1 我的资料 我的帖
子 发
消息 加好友
编辑 引用回复
该帖 举报给版
主
hakuna 金虫 (正式写手)
计算强帖: 0 金币: 670.35 帖子: 310 在线: 1.8小时 虫号: 167622 注册: 2006-01-15 状态: 离线
专业: quantum chemistry
★ ★ ★ ★ ★ ★ ★ ★ ★ ★ 小木虫(金币+0.5):给个红包,谢谢回帖交流
tianlangxingaa(金币
+3,VIP +0):谢谢 1-10 14:28 fegg7502(金币+3,VIP +0):回答的不错 1-10
19:09
zeoliters(金币+3,VIP +0):多谢交流! 1-10
17:59
fegg7502(金币+0,VIP +0):请看下回复 1-12
18:50
很好的话题: 1. CO 这些sigma 、pi 键是如何来得到的? 被吸附到金属表面之后如何区分它们?
可以从轨道的对称性判断。如果不能得到波函数,也可以用电荷密度来看,如VASP ,做
PARCHAR ,画图即可。无论分子还是吸
附态,都可以如是做。
2. 如果是其他的双原子分子气体,如何得到类似的轨道。
同1.可以做诸如NO、N2........
3. 从附图来看5simga并不是电子能量最高的占据态,为什么偏偏是
5simga 轨道贡献电子,而又恰好从2pi star反馈回到CO?
气相CO分子5sigma是其HOMO,图中给出的应该是吸附态的,即5sigma 的衍生态,由于和底物金属原子作用较强,吸附后移到1pi下面了。内嵌图里已经很清楚了,Pd的dz2和CO的
5sigma上电荷密度降低(cyan,给电子),而CO
(气态时是
空的)上电荷密度增加(红色,得电子)。简单的blyholde模型认为CO的
5sigma电子转移到了金
属上,而它的2pi又从金属上获得电子,这就是
back-donatio n。但这个模型有点过于
简化了,没有考虑到1pi的参与。近年来的研究显示,CO的1pi轨道对其吸附
具有非常重
要的影响,甚至比5sigma 的影响还要大。那么,回过头来,再说说5siang和1pi上电子到哪里去了,如图,在C与其下的金属原
子之间,有一块较大的中
国红,这就是吸附后
5sigma和1pi 上电子的落
脚地了,这里的电荷聚集(形成共价键),也正是
附于金属表
面的原因。
2004年,
surface
science
report上有篇
文献给出了
详细的介绍,
有兴趣的可
以找找看。
[ Last edited
by hakuna
on
2010-1-17 at
11:09 ] 2010-01-10 13:08:09 2
我的资
料我
的帖
子发
消
息加
好友
编
辑引
用回复
该
帖举
报给版
主spur
荣誉版主(正式写手)
计算强帖: 0
贵宾: 1.21
金币: 2995.2
帖子: 715
在线: 12分钟
★★
fegg7502(金币
+2,VIP+0):你
引用一下,楼上
才知道你回复
他了1-12
18:51
感谢楼上回
帖!显然楼上
在这方面具
有深厚的功
底和丰富的
经验!希望这
位兄弟能继
续关注本帖,
继续帮助我
们。^_^
1. 用一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