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管理方案计划人员培训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课程第一讲认识管理
一、管理的基础知识
1、管理的概念
2、管理的基本特征
3、管理的二重性
4、管理必备的两个条件
5、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
6、管理工作的内容
二、基层管理的特征
第二讲班组长在管理中的作用
一、班组长的地位和使命
1、企业的纵向管理层次
2、组织的核心作用
3、班组长的地位
二、班组长的重要作用
三、班组长的职责
第三讲班组长的工作现状和基本标准
一、班组长的管理水平现状
1、生产技术型
2、盲目执行型
3、大撒把型
4、劳动模范型
5、哥们义气型
二、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组长
1、转变角色
2、对自己角色的规范权利和义务的准确把握
3、了解领导的期望值
4、了解下级的期望值
三、成就的动机
四、技能的要求
第一讲认识管理
1. 管理的概念
管理活动自古有之。长期以来,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本世纪以来的管理运动和管理热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之一是形成了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但对管理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和背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管理活动存在于组织活动中,即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的类型、形式和规模各异,但其内部都含有五个基本要素:
●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
●物(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
●信息(管理的客体、媒介和依据);
●组织(反映了管理的上下左右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
●目标(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组织内部的要素是可控制的。
组织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组织的外部环境对组织的效果与效率有很大影响。一般地,组织的外部环境含有九个要素:行业、原材料供应、财政资源、产品市场、技术、经济形势、政治状况、国家法律和规章及条例、社会文化。组织的外部要素中,部分是可控的,部分是不可控的。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对管理的效果从而对组织的效果将承担重大责任。管理者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一是管理一个组织;二是管理管理者;三是管理工作和工人。
(3)管理有其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管理的任务,也是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定的层次,通常分成三个层次:上层、中层和基层。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者的工作或责任的很大一部分是与人打交道,这在指导与领导的职能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⑸.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科学方法应能通过对事物与事情的观察而对事物的本质作出判定,并通过连续不断的观察来对这些本质的确切性进行检验。而管理知识自本世纪以来,在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尽管与自然科学相比,管理还不够精确,但它已成为一门科学。
管理也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方面。同其它所有技艺一样,管理工作也要利用系统化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采取适宜措施,以获得预期效果。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有效的主管人员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3.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它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掌握管理二重性的重要意义
掌握管理的二重性,对于我们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我国多年来在管理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多年来在管理上表现为重社会属性轻自然属性、重生产关系轻生产力,曾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当引以为鉴,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
(2)注意学习、引进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掌握管理的二重性,就能使我们正确地评价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使其成为管理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3)我们要科学地鉴别管理的社会属性,对于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要分清它们的哪些内容与他们的社会制度,文化,政治,经济等有关,哪些是纯粹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问题,不能笼统地把某一管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
(4)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任何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出现,都有其时代背景,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及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因此,我们在应用某些理论、技术与方法时,必须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管理必须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二是一致认可的目标。
5. 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
管理的五项基本管理职能指管理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职能
计划职能属于决策性职能,组织职能、人员配备职能、指导与领导职能属于执行性职能,而控制职能则属于保证性职能。
●计划职能而从地位上看,计划职能是管理职能中的首要职能,它作为一条主线,贯穿
于管理的全过程。主管人员为了确保计划工作所确定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就要根据计划进行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工作。计划工作是在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确定未来应达到的组织目标,并将组织目标具体化为行动方案。目标管理是进行计划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决策是管理的基础,是计划工作的核心,也是主管人员的首要工作。
●组织职能组织能否有效地运行,以实现组织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结构是否合
理。组织工作就是要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即要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并为人员配备作好准备。组织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包括:划分组织层次(管理层次),以解决组织的纵向领导隶属关系;划分部门,以解决组织的横向分工协作关系;划分职权,以解决职权的分配问题。
●人员配备职能人员配备工作,是为组织结构的职位配备合适的人员。现代管理中,人
员配备不仅是人事部门的工作,它已成为各级主管人员不可推卸的职责。人员配备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主管人员的配备。主管人员的配备工作主要包括选人、评人和育人三个方面。
●指导与领导职能在管理过程中,即使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等工作都做得很好,但
也不能说就足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还需要指导与领导。指导与领导工作的任务是处理好人际关系,通过沟通联络,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并施加影响力,以统一全体意志,为各个职能的进行提供保证,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控制职能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的总目标确定后,通过层
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直至组织的每个成员。主管人员应能随时了解和保证其下属部门和人员的工作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这离不开控制工作。为保证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技术和方法。
6.管理的内容
管理的内容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
7.基层管理的特征:
“麻雀虽小,五脏据全”,作为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同样有其特定的管理对象及职能,与中高层管理相比,基层管理有一下特点:
●基层管理的管理的对象是工作与员工;是真正的“父母官”
●技术所占的权重较高;作为一个兵头将尾,一定要是业务的尖子,只有如此才能说
话有分量、有权威;
●基层管理人员需具备较强的人际协调能力;
●计划所占的权重最低;基层管理人员也需要计划,但是其工作精力主要应用管理的
执行及控制的职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