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主义理视阈下《威尼斯商人》论文
《威尼斯商人》论文
浅谈《威尼斯商人》摘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
大约作于1596-1597年。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关键词:金钱;法律;宗教《威尼斯商人》无疑是一部文学巨著,莎学界的评论也使其内在的文学价值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它主要探求了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的话题。
金钱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么?有什东西比金钱更珍贵?富有动人的亲情故事,对爱与付出的讴歌、机智的对话、峰回路转的剧情,夸张爆笑的情节,充满了传奇及浪漫的色彩。
交织着友情、爱情、亲情的世界,引领我们认识什么才是人生中重要的价值。
它诙谐的语言蕴含了深刻的内涵。
另一方面《威尼斯商人》也不失为一部法律杰作,看似嬉笑怒骂的喜剧折射出莎士比亚时代的西方法律问题和法文化,其法学研究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节取材于古老传说。
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娅选亲,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与鲍西亚结成眷属;一条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安东尼奥的友人罗伦佐的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主线,即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而引起的“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仇恨安东尼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
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
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为两部分,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后半场主要是鲍西娅的戏。
虽然法官大人也知道该契约的内容是荒唐的,不公正的,但是既然双方在契约中已有明文约定,法庭也只能按照契约的内容做出判决。
幸好安东尼奥友人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法律学者来到法庭,宣布“这约上所签订的惩罚,于法律条文的含义并无抵触”,夏洛克有权在安东尼奥的胸前取一磅肉;可是因为合同上只写了一磅肉,所以如果在取肉时流出一滴基督徒的血,或者所割超过一磅或不足一磅,就是谋杀,要按照威尼斯的法律抵命并没收全部的财产。
《悲剧与命运:对《威尼斯商人》中的悲剧观念的探讨》
悲剧与命运:对《威尼斯商人》中的悲剧观念的探讨引言《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戏剧作品,其中涉及了丰富的悲剧元素。
本文将探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悲剧观念与命运之间的联系。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角色塑造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从不同角度解读悲剧在《威尼斯商人》中的体现。
1. 情节与结构1.1 基本情节《威尼斯商人》以威尼斯为背景,讲述了主角安东尼奥向好友巴萨尼奥借贷资金,结果被恶棍夏洛克折磨致死,最终得到了正义和解决办法的揭示。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而紧张。
1.2 内外因素对情节发展的影响Tragic incidents 如债务危机和爱情纠葛密切关联起来,使得故事发展更趋于复杂,并推动了悲剧情节的发展。
1.3 情节结构与悲剧冲突该情节结构中的搏斗是相对温和的,但仍然带有悲剧的冲突。
这些冲突主要体现在角色之间的利益冲突、道德抉择以及命运的不可抗拒性等方面。
整个故事架构呈现出一种紧张而扣人心弦的悲壮氛围。
2. 角色塑造2.1 安东尼奥:受命运摆布的商人安东尼奥身负商业压力,并受到爱情与友谊交织的纠缠。
他作为悲剧主角,具有崇高的品格和高度自我牺牲精神,但最终被命运残酷地摧毁。
2.2 雅各布:命运中游离者雅各布作为一个黑人奴隶和同性恋者,他在社会层面上也受到了强烈歧视和排斥。
他通过不断努力改变自己充当圣约翰去除阻挡反对势力,在角色形象上带有深厚的悲剧元素。
2.3 夏洛克:命运的代理人夏洛克是这部戏中最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角色之一。
他既是安东尼奥的债权人,也是整个故事情节高潮所在之处。
他所具备的自私和狡诈的特点将命运与悲剧联系在一起。
3. 主题思想解读3.1 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冲突《威尼斯商人》通过角色塑造和故事情节展示了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
无论是安东尼奥还是雅各布,他们经历了种种困境和挫折,同时也揭示出在命运面前个体力量的无力。
3.2 利益、道德与正义观念该剧通过角色间利益冲突、道德选择以及正义观念对立等问题探讨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读威尼斯商人的心得范文五篇(最新)
读威尼斯商人的心得范文1这本书主要反映出夏洛克的贪婪和鲍西亚的机智,同时也表达出了当时人们对犹太人的歧视。
我觉得夏洛克其实本性不坏。
他是在遭人辱骂的环境下,成了心狠手辣报复心极强的人,在别人眼中就更加低贱卑微。
当他发泄对的不满时,我对夏洛克感到同情。
夏洛克把自我逼得太坏,太狠毒,竟以法律为由,想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置他于死地,连几倍钱的赔偿都不肯理解,要明白他可是嗜钱如命的老家伙啊!当女儿杰西卡与罗兰佐私奔时,他最舍不得的不是女儿,不是自我的亲骨肉,而是那些与杰西卡同去的财物。
文中的鲍西亚十分勇敢、冷静、睿智,在法庭上,她和侍女尼莉莎装成法官和记录官,装作为夏洛克辩护,她沉着冷静,一面赞同夏洛克的观点,一面给他反悔的机会,又一步步将他逼向绝境,在夏洛克一切准备就绪,刀尖就要刺向安东尼奥的胸口时,鲍西娅趁机提出不能流一滴血、不能与一磅有毫厘之差,否则就以异邦人企图以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公民罪致罪。
夏洛克心虚、害怕底气不足,最终无奈依法改信基督,一半财产充公,另一半给了受害人安东尼奥,确保了性命的安危。
而安东尼奥,不仅仅无罪释放,逃出危机,还得到了财产。
读威尼斯商人的心得范文2某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将会带上属于那个时代的风格。
《威尼斯商人》就带有属于文艺复兴时代的那种传统中又充满了创新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宏扬了人文主义。
该剧中出现了若干个性鲜明的人物,分别代表了当时的不一样阶级的不一样思想。
可是,真正引起了我的思考的,却是一个处于该剧中阴暗面的人物——夏洛克。
初读戏剧,你可能认为他是一个可憎的人——利用高利贷剥削人们的财产;应对别人友善的的劝告丝毫不肯放松;甚至对自我的家人都显得十分无情。
这几乎综合了一切让人厌恶的特点,属于当时社会中最令人憎恨的那一类人。
可是,作者真的只是塑造了他坏的一面吗?答案当然是不。
作者在对他的描述中,无不体现他的可悲与令人同情。
他身为犹太人,在基督主宰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国度里,他或许受尽了冷落与孤独。
西方戏剧赏析论文——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戏剧赏析《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写成的一部五幕喜剧,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喜剧为主,也包括历史剧和诗歌。
作为莎士比亚初入文学殿堂的作品,这部喜剧中充满了青年人的乐观精神。
这部作品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的几个特点:第一,喜剧与讽刺结紧密相关,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即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剧中多次提及金钱的话题,其中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
此外剧中也对对金钱痴迷进行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也针砭入骨。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是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勇气。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想。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贫穷而出身高贵的威尼斯青年巴萨尼奥向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借贷以向美丽并富有的鲍西娅求婚。
但就在他即将成婚时,他收到了好友安东尼奥的一封告别信,得知为自己担保和签订借据的好友安东尼奥投资于海上贸易,而船只却不幸失事,无法偿还欠款,而痛恨安东尼奥的夏洛克落井下石企图根据借约从安东尼奥胸口夺走一磅肉,两人对簿公堂,机智勇敢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利用她的聪明机智,惩罚了夏洛克,故事结尾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一部杰作,但它也是喜剧中的悲剧,剧中多次提到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永不衰退的话题。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一部作品当它从作者的笔下来到读者的手中时,它便已经与作者脱离了关系,每一个读者都会在阅读之后都会有一本完全不同的《威尼斯商人》,沉浸于爱情者看得见那甜蜜的爱情,热衷友情的感动于无私的友情,喜欢幽默的会被一个个双关语逗乐,而有的人会看到那温暖背后的熊熊地火的涌动。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创作的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冲突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创作的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冲突介绍《威尼斯商人》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首次于1596年在英国上演。
该作品围绕着个人欲望、权力和道德困境展开,深入探讨了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冲突。
本文将分析剧中角色的行为、动机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社会背景,以探讨这种冲突如何影响故事发展。
威尼斯共和国的政治体制首先,为了更好地理解《威尼斯商人》中的政治冲突,我们需要了解威尼斯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威尼斯是一个富有且强大的贸易城市国家,由贵族议会来管理。
然而,在这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社会中,道德与利益之间经常产生矛盾。
安东尼奥:权力与道德之争代表安东尼奥是本剧中一个重要并且复杂的角色,他代表着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冲突。
作为一个有钱的商人,安东尼奥在剧中负责担保巴萨尼奥在贸易中的借款。
然而,当安东尼奥无法偿还债务时,他就陷入一场危机之中。
安东尼奥的角色凸显了个人利益与伦理道德的对立。
他冒着风险为朋友提供帮助,但这背后却隐藏着自身可能面临破产和生活受挫折的风险。
安东尼奥最终接受市政法官夏洛克探长判决,将其左胸割下一块肉交给夏洛克以做抵押。
夏洛克探长:政治权谋与伦理道德冲突夏洛克探长是一位聪明、精明而具有权威性的角色。
作为威尼斯共和国最高法官,他的工作是确保社会秩序和公正。
然而,在处理案件时,夏洛克常常需要权衡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
这种权衡使得他在伦理道德和政治权谋之间陷入困境。
例如,在剧中,夏洛克探长被强迫做出决定,支持遵守契约还是履行女主角波尔提娜的诉求。
角色关系与政治背景除了这些核心角色外,《威尼斯商人》中还有其他角色,如波尔提娜、帕特里西欧等。
通过他们的互动和冲突,展示了在商业社会中伦理道德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激烈较量。
整个剧作背景设定在威尼斯共和国,一座贸易繁荣的城市,其政治体制以及商业文化对剧情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通过描绘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背景,莎士比亚将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冲突带入观众视野。
从女权主义视角阐述威尼斯商人
从女权主义视角阐述《威尼斯商人》[内容提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之一。
而其人文主义思想和人物形象则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
本文依据女性和女权主义的相关文献及其精神内涵,结合该作品主要内容和背景,从女性和女权主义角度透视、分析该作品,评议作品中的三个女性人物形象及其表现,并揭示《威尼斯商人》深刻反映的女权和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女性和女权主义;女性人物形象一、引言《威尼斯商人》是大文豪莎士比亚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男性人物安东尼奥转危为安、因祸得福,而夏洛克则窘态毕现、一无所有而结束。
人们在为安东尼奥欢呼雀跃的同时,也对夏洛克的命运深感惋惜。
基于此,许多的读者和学者普遍认为,这一结局反映了基督教义对犹太教义的胜利,也是人文主义的胜利。
因此,《威尼斯商人》这一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人文主义的思想。
然而,从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及作品中较为典型的表现手法来看,《威尼斯商人》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它的女性及女权主义思想。
二、女性与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是近三十年来西方乃至全球最具活力的思潮之一。
女权主义,最早是在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它产生和发展的目的是消除对妇女这一受压迫群体在经济、社会及政治上的歧视,使广大女性从第二性的地位中解放出来。
关于女权主义,学者孙绍先曾作如是表述:“女权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力的主张,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
经日本中介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显示出着眼于男女社会权力平等的时代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用“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提法,含有侧重争取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平等的考虑在内,同时也减弱了“激进女权”的西方色彩。
另外一些学者则继续使用“女权主义”的概念。
女性与女权主义在英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一个词,Feminism。
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译文理解成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语境对词汇语义的语用制约2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3 试论用英语电影进行英语文化教学4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5 分析《基辅怨》中雅柯夫的“受难”主题6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准则7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8 汉译英语足球新闻中修辞手法的策略9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0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看哈姆莱特的性格变化11 国际商务合同的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探析12 广告中的文化因素13 《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14 《荒原》中的死亡与重生15 《欲望号街车》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分析16 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17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新闻词汇翻译18 英汉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19 《宠儿》的非线性叙事模式20 《小妇人》--家庭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影响21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22 《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探析23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24 宋词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25 埃兹拉•庞德意象派诗歌解析:以《在地铁站里》为例26 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27 论口译的原则与技巧28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29 《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30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31 商务英语报道中的情态意义分析32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33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34 中英姓氏差异及其原因探究35 《荷塘月色》英译中的意境重现36 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37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38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39 A New View of Feminism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River40 苔丝的反叛精神41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42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43 从礼貌原则看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和社会功能44 从家庭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45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46 罗伯特•弗罗斯特与陶渊明田园诗歌对比研究47 汉语流行语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探微48 菲尔丁小说《汤姆•琼斯》中的戏剧因素分析49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50 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技巧51 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52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53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54 从《简爱》看电影对名著的改编55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56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57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英译汉语菜名中的应用58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59 论地理位置对中美民族性格的影响60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61 浅谈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62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演讲的影响63 别样的美丽——析《厄舍古屋的倒塌》中无处不在的哥特式风格64 开放式教学理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模式探索65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66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地位问题67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6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 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69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70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71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72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73 挣扎与妥协——浅析达洛维夫人的内心矛盾74 An Analytical Research on the Errors in Junior High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75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爱情观76 On Aestheticism in Oscar Wilde'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77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78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79 On the Principle of Elega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s80 以当当网为例来分析电子网络营销策略81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82 海丝特与卡米拉爱情观的对比分析83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84 大学校训反映出的中美文化差异85 浅析“翻译文学”的本体认知与功用价值86 探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87 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88 丽塔. 海华丝和肖申克监狱的救赎》与《肖申克的救赎》接受比较89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90 浅析中国时政术语的常用英译方法91 A Thematic Study on The Kite Runner92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93 解析《宠儿》的象征意义94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95 Diversification in Translation96 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97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98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99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100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101 影响英语阅读速度提高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法102 英汉颜色词“红”的喻意和文化内涵研究103 浅析中英委婉语差异104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主角赛丝的女性形象研究105 The Causes of Maggie’s Death in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106 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107 从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中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108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09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110 化妆品广告的语用预设分析111 论汉语成语中数字英译的语用等效性112 An Analysis of Harriet Beecher Stowe’s View on Christianity in Uncle Tom’s Cabin 113114 马丁伊登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及其悲剧115 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116 应对写作逻辑乱象的对策117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118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119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120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121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意识122 中西方文化中的节日比较123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124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125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126 浅析《动物庄园》中极权主义形成的必然性127 浅析《珍妮姑娘》的悲剧原因128 报刊英语新词的汉译129 论伊恩•班克斯《捕蜂器》的现代哥特风格130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131 《简•爱》的简和《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的比较研究132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133 被忽视的主人公——析《简爱》中的疯女人134 论内莉丁恩在《呼啸山庄》中的作用135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136 透过《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137 《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138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139 从电影《美丽人生》看完美男人形象140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141 从女性视角看文化冲突—基于亨利•詹姆斯的两部小说142 英汉礼貌用语及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143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144 浅析约翰•多斯•帕索斯“《美国》三部曲”的主题思想—以《赚大钱》为例145 《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146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147 关联理论在《老友记》幽默言语翻译中的运用148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149 Politeness and Its Manifestation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150 《白鲸》原型批判的分析151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15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153 对《红字》中罗杰齐灵沃斯的新认识154 浅析英语俚语的特征及其功能155 高中英语听前活动设计探究156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157 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158 浅析网络字幕组运作下的美剧翻译特点159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160 An Analysis of Youth Subculture through the Movie--Trainspotting161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162 儿童本位主义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种译本的对比分析163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164 命运与社会的牺牲品—苔丝的悲剧根源探析165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166 《贵妇的画像》的过渡性特征的分析研究167 傻瓜并不愚蠢——莎士比亚戏剧《皆大欢喜》与《李尔王》中傻瓜角色的对比研究168 接受美学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169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170171 A Study of Cohesion in English Trade Correspondences172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173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74 论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对主语翻译的影响175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176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177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178 A Reflection on the Amplific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179 《儿子与情人》中女性的爱情心理解读180 对《瑞普凡温克尔》两个汉译本的语言美的比较评论181 汉语习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182 从上海迪士尼的兴建看中西文化异同183 外贸函电中的语用失误分析184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185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186 浅析好莱坞类型电影文化187 英语广告语篇中名物化的研究188 英文电影对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189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听力能力190 《红字》中的象征主义的应用及例证191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192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193 Analysis of the New Female Scarlett in Gone with the Wind194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195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196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197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98 Comparisons of Sino-U.S Family Education199 庞德《诗经》英译研究200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
莎剧《威尼斯商人》中对夏洛克贪婪形象的塑造-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莎剧《威尼斯商人》中对夏洛克贪婪形象的塑造-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经典的戏剧作品,是莎士比亚创作讽刺类喜剧中最为着名的一部,同时颇富争议性.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众多的经典人物形象,其中夏洛克作为戏剧里的一个反面角色,其贪婪和卑鄙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夏洛克是一个在威尼斯经营生意的商人,其自身的犹太人血统和其贪婪的形象让其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都很愤怒,但是他的贪婪形象实际上包含了诸多方面,除了对犹太商人的贪婪进行鞭笞之外,也透过夏洛克的贪婪形象,影射着人类的各种不同的贪婪以及劣根性,这些形象都透射着莎士比亚对于人性的深刻解读与思考.一、夏洛克贪婪的多层次性在《威尼斯商人》中对主人公巴萨尼奥以及鲍西娅的爱情一直都被观众或读者所关注,二人排除了各种困难,最终有终成眷属,可以说是欢喜收场.可是对于《威尼斯商人》中的反面角色,犹太商人夏洛克,实际上其本身形象却不尽然是丑角和反面.犹太商人夏洛克的贪婪、残忍以及狡猾,这些实际上在莎士比亚的笔下不仅是犹太商人的特质,而且是人类所普遍具备的本能.夏洛克的贪婪是因为时代的压迫,以及犹太人在威尼斯等欧洲地区的卑微地位,所以被迫转化出来的一种维持生存的本能.实际上,夏洛克的贪婪包含了多种层次的内涵,这些内涵实际上也是夏洛克形象里面悲剧性以及对人性、时代的深刻思考.首先,夏洛克的贪婪是因为自己的犹太人身份问题.因为犹太人信奉的不是基督教,而是一种古老的犹太教,因此在威尼斯或者其他的欧洲国家地区,都会被视为异教徒,这一点在《威尼斯商人》剧作里面很多,诸如戏剧里面安东尼奥很多次当着他的面骂着异教徒或者杀人狗等,其实就是对夏洛克的鄙夷.这种鄙视的语境,让夏洛克没有办法堂堂正正地去做人,所以他的卑微地位让他变得更加贪婪,希望占有更多的金钱.其次,夏洛克的贪婪背后有一种复仇的心理.夏洛克在《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中,其实包含着人情冷暖,妻子很早就去世了,女儿受不了自己的约束,最终在一个舞会上和一个基督徒私奔了.这样的悲剧,实际上加深了夏洛克对于基督徒的仇恨.夏洛克知道这些基督徒实际上就是在欺侮自己,所以夏洛克抓住机会了,就不断地恣意蹂躏这些高傲基督徒们的尊严.在他眼里,就是要割掉这个基督徒的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内心舒服.这种内心的仇视,让他更为贪婪,这种贪婪表现为非物质性,而是更多在精神上渴望战胜基督徒的复仇心理.而最为本质的,夏洛克的贪婪也是封建主义的压迫所导致的.作为一个犹太人,在威尼斯就是一个少数族裔,并且他卑微的身份让女儿都弃他而去,这样的悲惨经历,归根结底仍然是欧洲封建主义的压迫.欧洲的封建主义表现为宗教精神上的垄断和物质财富上的垄断,夏洛克的贪婪就是他最终渴望自己能够战胜基督徒,并且获得各种财富.实际上,夏洛克的财富也不少了,他内心最大的贪婪,仍然是战胜那个不公平的时代.只是,夏洛克的贪婪也好,努力也好,复仇也罢,最终都是被时代所压迫,一切都化为乌有.二、夏洛克贪婪的特点:唯利是图夏洛克是一个放高利贷的犹太商人,所以他必然贪婪,而且他的贪婪是唯利是图的.这种老练的高利贷商人绝对不会做亏本生意.这种态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商的态度.在《威尼斯商人》第一幕中,巴萨尼奥跟夏洛克借了3000 块钱,并且承诺三个月偿还,并且由安东尼奥签订借据.这样的一种看似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的商谈,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夏洛克这个犹太商人的锱铢必较.巴萨尼奥询问夏洛克的态度,夏洛克只是说了一句:安东尼奥是一个好人.(一)从安东尼奥是一个好人解读夏洛克的利益观念夏洛克放高利贷十分诈,同时也十分贪婪.夏洛克的观点就是觉得有利益可以谋取,那么也就不用想太多;如果没有利益,夏洛克必然是见死不救的.夏洛克非常清楚巴萨尼奥已经没有钱了,家里的经济状况很差,所以当巴萨尼奥跟他借钱的时候,夏洛克得想一想,巴萨尼奥能不能还上钱,也就是是否有偿债的能力,因此,多次反复询问巴萨尼奥的借钱数目,以及相关的偿还期限,包括担保人等,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资金不会出现问题.反正赔本的生意,夏洛克肯定是不会做的.这里面要特别注意到,在夏洛克和巴萨尼奥的对话里面,连续加了嗯?,表明了夏洛克对于巴萨尼奥这个没落的基督教豪门公子的不信任,夏洛克对其偿债能力表示深深的质疑,不过幸好最后听到了安东尼奥会做担保人,反正只要有担保人,那么自己就绝对不会亏本.除了金钱,夏洛克什么都不在乎,因为夏洛克很清楚,帮助一个基督徒对自己根本没任何好处,因为基督徒不能让自己富有,更明确的是,巴萨尼奥已经家道中落了,所以对于借钱的风险,夏洛克也得思考清楚.如果巴萨尼奥不说出让安东尼奥做这3000 块钱的担保人,那不可能跟巴萨尼奥达成借钱的意向,而由安东尼奥来签订借据,这一点表明了自己的本金以及利息,起码有两个人做保障.夏洛克说出安东尼奥是一个好人,而巴萨尼奥还不太明白,反问夏洛克安东尼奥本来就是一个好人,而夏洛克笑着说,安东尼奥是个好人,是因为他是个有身价的人,是一个靠得住的人.对于夏洛克而言,好人就是那种能够有足够的身价去偿还这些债务的人,而坏人就是那些还不起自己债务的人,所以好坏都是用能不能够实现自己利益为目标.这里的解释将夏洛克这个犹太商人的本性揭露了出来,将这种诈和贪婪完全展现在戏剧中.(二)以安东尼奥作为担保人的实质:打击竞争对手为了真正实现这种唯利是图的目标,夏洛克作为一个高利贷业者,他无论如何都希望将安东尼奥这个生意上的对手彻底除掉,这样自己的生意才不会在威尼斯受到各种掣肘和竞争.夏洛克一直都希望能够消灭安东尼奥这个竞争对手,因为安东尼奥缺少现金,所以让自己的朋友出面跟夏洛克借钱,夏洛克竟然没有提出任何利息,然后用接近开玩笑的方式,要安东尼奥的一磅肉.巴萨尼奥希望安东尼奥不要和这么狡猾的犹太商人去签订这样的合同,宁愿自己去忍受各种贫困,但是安东尼奥却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够获得相应的金钱,这样才能够赢得美人归.夏洛克伪装自己的丑恶,将自己打扮得十分善良,用帮助安东尼奥以及巴萨尼奥的名义,定下了一磅肉的偿还方式,其实夏洛克这种做法,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将安东尼奥置于死地,所以夏洛克设下了一个阴谋,准备让自己的竞争对手安东尼奥走向.可见犹太商人夏洛克用心的诡诈.三、夏洛克贪婪形象的另一面:复仇与残忍夏洛克的贪婪还表现了另一面,那就是十分残忍.夏洛克十分清楚这样的一磅肉割下来,必然会造成安东尼奥的,在活人身上取下这样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取了这个人的性命.可是夏洛克却执意这样做,他的残忍实际上源自于以下原因.安东尼奥借钱不跟别人要利息,这种借钱方式,导致了夏洛克陷入到没有利润空间的困境中.安东尼奥是千千基督徒的代表,在犹太商人夏洛克的眼中,这样的基督徒,向来都仇恨自己的民族,所以他希望给自己的民族出一口气.所以,安东尼奥因为自己的商船触礁,不能够按照期限去偿还夏洛克这3000 块钱的借款,但是夏洛克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巴萨尼奥虽然已经娶到了美丽的小姐,而且也允诺要偿还犹太商人夏洛克的这一笔3000 块钱的借款,甚至翻了三倍,要用9000 块钱去帮助安东尼奥偿还,可是夏洛克都不要,坚持要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这样的一磅肉,实际上表现了夏洛克的贪婪背后是复仇的残忍.夏洛克已经不是单纯地贪图钱财了,而是陷入了一种对于钱财以及复仇的贪婪里面.夏洛克宁愿要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也不接受三倍的利息和本金,难道夏洛克不喜欢金钱了吗?不是,夏洛克这样的举动,恰恰反映了他的贪婪.因为从《威尼斯商人》中可以知道,安东尼奥在威尼斯借钱给其他的人,都不索要利息,这样长此以往,对于夏洛克的高利贷经营一定会造成很大的打击,而夏洛克讨要安东尼奥的一磅肉,实际上就是借用契约合同以及法律,企图去合法地杀死安东尼奥,从而消灭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对手,从这一点上看,只有贪婪到极致的人,才可能毫无怜悯地做出这样的残忍与复仇的方式.所以,即使面对着威尼斯大公爵的建议,夏洛克不管不顾,因为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夏洛克对于利益的绝对追求,这种唯利是图背后衍生出来的残忍都表明了夏洛克为了利益,可以牺牲一切,包括安东尼奥这样一个善良人的性命,这种无道的取财方式表现了十足的残忍.四、结语夏洛克在《威尼斯商人》这一部戏剧中,素来被视为对犹太人的丑化,但是人性的贪婪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基督徒,抑或是其他的人群,都是普遍存在的.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对于夏洛克极端的贪婪以及残忍进行刻画,实际上就是对于人性丑陋的一种鞭笞,而人与生俱来的劣根性,不得不让人反思.实际上,一旦人的贪婪没被约束,那么夏洛克这样卑劣和贪婪残忍的灵魂,也会赫然附体.所以,对于夏洛克的贪婪形象,不仅要以丑角的思路去看,而且要以人性的审视去看,从而反观社会,反观自我.[参考文献][1]何小颖.夏洛克的命运犹太人的悲剧:《威尼斯商人》重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李媛《.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悲剧色彩[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3]李雪峰.我本善良:《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再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威尼斯商人读书心得800字(通用8篇).doc
威尼斯商人读书心得800字(通用8篇)威尼斯商人读书心得800字篇2《威尼斯商人》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写的四大喜剧之一。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威尼斯生活着很多不同经历不同品格的商人。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名字叫:安东尼奥。
他聪明、勤奋、慷慨大方博得了大家的信任,所以事业发展很快。
最近又一批买卖即将成功这使他万分高兴。
这时安东尼奥的朋友巴萨尼奥正匆匆走来原来他深深的爱上了鲍西娅公主想去求婚。
但他觉得只有自己穿上最好的衣服才能和公主相配但他现在很贫困因此只好向安东尼奥借钱。
安东尼奥答应了朋友的请求。
但他全部的财产都在货船上但货船还没有到岸。
那么只有向夏洛克借钱了。
夏洛克是一个心胸狭窄、贪图小便宜的人他一直很嫉妒安东尼奥的才华。
当他得知安东尼奥要向自己借钱心中暗暗高兴。
于是在条约里写到:“如不按时还钱就要从你的身上割下一磅肉。
”安东尼奥冒着生命危险答应了。
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结婚了。
但是一个坏消息传入了他们的耳中。
安东尼奥的船队沉没了夏洛克逼他马上还钱。
但安东尼奥现在一贫如洗。
夏洛克把他告上了法庭准备按条约上说的去做。
在法庭上法官说:“你只能从他身上割下一磅肉不允许有一滴血要不然你就是违约。
”可夏洛克根本做不到。
最后法官判夏洛克败诉并把他财产的一半分给安东尼奥另一半归国家。
事后安东尼奥才得知那个聪明的法官就是鲍西娅装扮的.为了救朋友她想出了这个妙计。
不久大家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安东尼奥的船队并没有沉没现在已经抵达港口了。
我被莎士比亚小说里的每一个情节所感动也从中感悟到了很多人世间的道理。
从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娅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都有对朋友真诚、友好的一颗心.为了朋友的幸福安东尼奥冒着生命危险满足了朋友的需要为了让朋友得到幸福宁可牺牲自己。
鲍西娅既聪明又善良她用自己的智慧换回了朋友的生命。
但是一提到夏洛克我的心头就充满了厌恶:他心胸狭窄、贪婪、凶狠世界上难道还有这么狠毒的人吗?我觉得读书可以让我懂得好多人世间的道理分清善恶指引我的未来mdash;mdash;做一个善良聪明有爱心的人。
《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形象论文
《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形象论文摘要:在小说中,作者不断流露出中世纪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犹太人的生存困境。
夏洛克作为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具有复杂的性格特征。
他既是宗教歧视的牺牲品,又是捍卫其种族利益的民族英雄,给后世读者以无尽的心灵震撼。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重要代表作品,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的人物形象。
其中,夏洛克是莎翁塑造最成功的一个形象。
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既有其自身的性格特征,又是当时社会众多资本家的一个缩影,它的贪婪和卑鄙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夏洛克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反面人物,莎士比亚对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刻画,揭示了其对人性的深刻解读和鞭笞。
笔者通过对夏洛克的形象进行分析,揭示莎士比亚作品的深层内涵。
一、高利贷者形象由于特殊的出身和生活背景,夏洛克性格的形成是当时社会的必然。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宗教的冲突,基督教在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犹太人并没有太大的生存空间,因此无论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社会地位,都备受压抑。
因为宗教歧视,他们没有办法用自己的双手获得人们的尊重,也没有担任公职的资格。
商业在当时是被人所不齿的行业,犹太人面对生存的困境,不择手段积累财富,成为了他们追求的方向,也是他们逐渐成为高利贷者的根源。
夏洛克作为一个生活在资本主义经济盛行的中世纪,面对着不公平的种族歧视,他深知不择手段积累财富才能让自己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得以喘息,因此他成为了一个为人所不齿的高利贷者。
夏洛克的高利贷者形象体现在《威尼斯商人》中的各个部分。
特殊的社会背景,无尽的金钱和欲望让夏洛克的性格更加扭曲。
毋庸赘言,他的高利贷者形象既能够从他借钱给人们收取高额的利息体现出来,又能从他法庭上的种种行为表现出来。
这是莎翁笔下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也是中世纪经济社会的缩影。
二、吝啬鬼形象吝啬鬼形象是莎士比亚对夏洛克塑造最为成功之处,他与阿巴公、泼留希金和葛朗台齐名,被称为欧洲四大吝啬鬼。
随着莎士比亚作品的深入人心,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被贴上了狡诈、贪婪、复仇、狭隘、狠毒等众多标签。
一曲清醒者的悲歌论《威尼斯商人》夏洛克的悲剧意象
一曲清醒者的悲歌论《威尼斯商人》夏洛克的悲剧意象一、本文概述《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和错综复杂的情节设计,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戏剧中,夏洛克作为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角色,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悲剧意象,通过分析其性格特征、社会背景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揭示夏洛克悲剧命运的深层次原因。
文章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以期对夏洛克的悲剧意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为理解这部经典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威尼斯商人》的基本情况,包括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关系等。
随后,将重点阐述夏洛克在剧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他在整个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还将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夏洛克这一悲剧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轨迹,从而对《威尼斯商人》这部经典作品产生更加丰富的认识和感受。
二、夏洛克形象的多维解读《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这一角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悲剧人物”,更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文学形象。
他不仅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他既是金钱的奴隶,也是复仇的化身。
夏洛克这一形象的多维解读,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夏洛克是一个受害者。
在威尼斯这个以金钱为尊的社会里,犹太人身份的他受到了来自主流社会的歧视与排斥。
他的悲剧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偏见和歧视的结果。
即便是在法庭上,当他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他的对手们依然可以用“犹太人”这一身份来攻击他,试图证明他的生命不值得被尊重。
因此,夏洛克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犹太民族在那个时代所遭受的不公与压迫的缩影。
然而,夏洛克并不完全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
他的悲剧命运也与他自身的性格和行为有关。
他贪婪、冷酷、报复心强,这些性格特点使得他在与人交往中往往采取极端的手段,进一步加剧了他与社会的对立。
他对于金钱的痴迷和对复仇的渴望,使得他在故事中成为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存在。
试论语言分析视阈下莎翁《威尼斯商人》的价值观赏析与诠释
试论语言分析视阈下莎翁《威尼斯商人》的价值观赏析与诠释概要:语言分析为莎翁《威尼斯商人》分析提供了一定的视角,话语人际功能为主人公关系的转变及价值观的体现提供了线索。
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道德层面均不完美,其只是在戏剧中提供了现实缩影,将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熔于一炉,供观众与读者自行诠释与分析。
在本文中,笔者将立足于应用语言学界的语言分析视角,对莎士比亚代表作《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些话语进行分析,并由此阐述作品所处时代的两种价值观与人文观。
语言分析也可以称作话语分析,是近年应用语言学界的一个热门问题,逐渐受到语言学者的关注。
语言的三个纯理功能包括概念功能、语篇功能以及人际功能,都对语言分析能有重要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在本文中,笔者从语言分析角度入手阐述主人公安东尼奥以及夏洛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并进而分析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信仰冲突问题以及价值道德观取向问题。
1.《威尼斯商人》的创作背景及故事主线分析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坛举足轻重的巨擘之一,终其一生总共创作了三十七部戏剧作品,其作品中的主人公性格迥异,行为路线有强烈个人风格,但同时其作品又会有许多的共通之处,这些共通之处表现为所有的戏剧作品无论悲喜剧都与贵族显达密切相关。
作为一个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所处时代背景正处文艺复兴思潮时期,其对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化予以强烈地批判与抨击,但是尽管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为人们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人们发现了一个人生而为人的伟大,但是“中世纪遗民”对神灵全知全能、对宗教至高无上的信仰仍然不可能轻易动摇,这就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在其作品中,《威尼斯商人》也不例外。
从语言分析视角上,这点在莎士比亚在其著作《威尼斯商人》主人公对话中有所体现,因而也成为语言学者研究的对象,并从语言分析基础上可以间接揭示作品中的宗教观、人文价值观。
整个故事主要是围绕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犹太人高利贷放贷人夏洛克之间展开,安东尼奥出于友情的角度想要帮助好友巴萨尼奥顺利成婚,于是向夏洛克借三千个金币。
威尼斯商人读书心得优质作文五篇
威尼斯商人读书心得优质作文五篇《威尼斯商人》主要是讲安东尼奥、夏洛克、巴萨尼奥、鲍西亚、杰西卡和罗兰佐之间的故事。
他们生活在威尼斯,安东尼奥热心帮助巴萨尼奥去见美貌的富家女鲍西亚而向放高利贷的夏洛克借了三千块钱,并依夏洛克的意思,立下了如果违约就割胸口一磅肉的契约。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威尼斯商人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威尼斯商人读书心得1威廉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戏剧在欧洲戏剧发展史上乃至人类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最优秀的喜剧之一,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全国上下繁荣昌盛、蒸蒸日上。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热情地歌颂和赞扬人文主义的友谊和爱情,极力提倡个性的自由解放。
全剧结构严谨,情节紧凑,内容风趣横生,人物栩栩如生,充满浓厚的喜剧色彩,闪烁着人性光辉。
书中讲述了善良忠厚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替朋友巴萨尼奥向冷酷无情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借高利贷,并以自己的商船作为抵押,夏洛克想乘机割取安东尼奥的肉便答应了。
但安东尼奥的商船却出事了,夏洛克把安东尼奥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聪明的鲍西亚答应夏洛克可以割取安东尼奥身上的任意一块肉,只是若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和财产来抵换。
最后安东尼奥获救,除了夏洛克之外,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在剧中,莎士比亚的语言丰富生动、富于个性、富有诗意;文辞华美流畅,妙语比比皆是,对白诙谐幽默;比喻、排比和对比精辟深刻,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夸张、奉承、回敬、挖苦、奚落嘲讽等技巧在《威尼斯商人》剧中使用得淋漓尽致,不仅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加强了喜剧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充分显示了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的地位。
西方戏剧赏析论文——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戏剧赏析《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写成的一部五幕喜剧,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喜剧为主,也包括历史剧和诗歌。
作为莎士比亚初入文学殿堂的作品,这部喜剧中充满了青年人的乐观精神。
这部作品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的几个特点:第一,喜剧与讽刺结紧密相关,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即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剧中多次提及金钱的话题,其中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
此外剧中也对对金钱痴迷进行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也针砭入骨。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是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勇气。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想。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贫穷而出身高贵的威尼斯青年巴萨尼奥向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借贷以向美丽并富有的鲍西娅求婚。
但就在他即将成婚时,他收到了好友安东尼奥的一封告别信,得知为自己担保和签订借据的好友安东尼奥投资于海上贸易,而船只却不幸失事,无法偿还欠款,而痛恨安东尼奥的夏洛克落井下石企图根据借约从安东尼奥胸口夺走一磅肉,两人对簿公堂,机智勇敢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利用她的聪明机智,惩罚了夏洛克,故事结尾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一部杰作,但它也是喜剧中的悲剧,剧中多次提到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永不衰退的话题。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一部作品当它从作者的笔下来到读者的手中时,它便已经与作者脱离了关系,每一个读者都会在阅读之后都会有一本完全不同的《威尼斯商人》,沉浸于爱情者看得见那甜蜜的爱情,热衷友情的感动于无私的友情,喜欢幽默的会被一个个双关语逗乐,而有的人会看到那温暖背后的熊熊地火的涌动。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莎士比亚的讽刺喜剧,中国内地中学语文教材里的必选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威尼斯商人》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欢迎大家阅读!《威尼斯商人》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莎士比亚的讽刺喜剧,中国内地中学语文教材里的必选课。
记得少时学习此文时,在莎士比亚和语文老师的引导下,恨不得将残忍吝啬的犹太人夏洛克千刀万剐。
今天,在法治的语境下,重读该文,却滋生出不同的感受。
Let us回忆一遍剧情梗概。
剧中主要人物有安东尼奥、巴萨尼奥、夏洛克、鲍西亚。
他们生活在商业气息浓重的威尼斯,船商安东尼奥为帮助好友巴萨尼奥向美丽的富家女鲍西亚求爱,而向放高利贷的夏洛克借了三千块钱,以供巴萨尼奥所用,同时承诺自己的商船一定准时归来还款,并立下了如违约愿割胸口一磅肉的契约。
后来安东尼奥的商船因故未能及时返回,夏洛克便一纸状书把他告上法庭。
法庭协调未果。
因为夏洛克不要安东尼奥的还款,只要那一磅肉。
法庭审判中,鲍西亚女扮男装扮演了假法官,利用诡计和狡辩,使夏洛克不仅打消割肉的念头,同时也拿不回所借出的一分钱。
这里有个细节很重要,夏洛克此前和安东尼奥是仇家。
安东尼奥是个_,和犹太人是对立的族群。
有好多次,借款人落在夏洛克手里,还不出钱来,弄得走投无路,跑来向商人安东尼奥求助,安东尼奥总是不收利息的帮助他们还款。
犹太人对安东尼奥的此等义举恨之入骨。
让我们重温一下那些经典的对白:巴萨尼奥:绝对不能割肉给他,安东尼奥,你会有办法的。
安东尼奥:这是法律的规定。
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发生重大的怀疑。
鲍西亚(法官):夏洛克,现在你虽然坚持照约处罚,一定要从这个不幸的商人身上割下一磅肉来,但我相信到了那时候,你不但愿意放弃这一种处罚,而且因为受到良心上的感动,说不定还会豁免他一部分的欠款。
威尼斯商人论文
摘要威廉莎士比亚的早期浪漫喜剧《威尼斯商人》主题博大广泛,情节曲折感人,语言优美流畅,人物生动典型,几百年来评论家们对其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解读。
本文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追溯历史上犹太民族的经历,分析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等人冲突的终极原因,揭示《威尼斯商人》中所体现出来的种族歧视,特别是发生在主人公夏洛克身上的种族歧视和迫害,并对这种现象予以深入的分析,使人们看到种族歧视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精神创伤。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摘要部分简要概括全文的主题思想。
正文包括三个章节。
第一章论述信仰与生存法则结下的宿怨。
第二章论述合理贬抑下的犹太人的悲剧。
第三章揭示宿愿与贬抑背后的主题——种族歧视和宗教迫害。
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通过前面几章的分析和论述,全文的主题已经不言而喻,犹太人夏洛克所遭受的种种欺辱纯属种族歧视和宗教迫害,《威尼斯商人》蕴含这一主题。
关键词: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种族歧视和宗教迫害William Shakespeare’s early romantic comedy The Merchant of Venice has a broad theme, an intricate plot, beautiful language and typical characters. For hundreds of years, critics have been interpreting it in various ways. This thesis reveals the theme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of this play by analyzing what Shylock suffered and by tracing the history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religious persecution against Jews.The thesis consists of 3 parts.Abstract is an introduction,which briefly summarizes the plot and elaborates the theme of radical and religious discrimination.Part two consists of 3 chapters.Chapter one traces the radic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Jews.Chapter two,the most important chapter ,analyzes the cruel treatment Shylock suffered in the play.Chapter three points out clearly that it is radic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Jews that made Shylock such a greedy,cruel and miserly person.The last par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erchant of Venice comprises the theme of radical discrimination and religious persecution.Key Words:William Shakespeare;The Merchant of Venice;radical discrimination and religious persecution1.Introduction1.1 Introduction to William ShakespeareWilliam Shakespeare was an English poet,playwright and actor, widely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writer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the world's pre-eminentextant works, including some collaborations, consist of about 38 plays,154 sonnets, two long narrative poems, and a few other verses, the authorship of some of which is uncertain. His play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every major living language and are performed more often than those of any other playwright.Shakespeare produced most of his known work between 1589 and 1613.[6][nb 4] His early plays were mainly comedies and histories and these works remain regarded as some of the best work produced in these genres even today. He then wrote mainly tragedies until about 1608, including Hamlet, King Lear, Othello, and Macbeth, considered some of the finest work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his last phase, he wrote tragicomedies, also known as romances, and collaborated with other playwrights.1.2 Introduction to The Merchant of VeniceThe Merchant of Venice is a play by William Shakespe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written between 1596 and 1598. Though classified as a comedy in the First Folio and sharing certain aspects with Shakespeare's other romantic comedies, the play is perhaps most remembered for its dramatic scenes, and is best known for Shylock and the famous "Hath not a Jew eyes?" speech. Also notable is Portia's speech about "the quality of mercy". Bassanio is considered as the central hero of the story, and his dearest friend Antonio, mainly described as the kindest man in this world.2 Analysis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s radicaldiscrimination and religious persecution2.1This part traces the radic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Jews.In this chapter,you can find the answer why Jews practiced usury,a profession hated by everyone.There are profound historical reasons in it.Aside from the other reason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s the existence of anti-semitism refers to the thoughts and movements that express the hate,exclusive,hatred of the Jews.As is said by a scholar .it is not the case that Jews were hated because they practiced usury .it is the other round.Jews practiced usury because they were hated.They had no other means of making a living.Scattering around the world,Jews did not have their own nation.They had to use money to bu their right of living.To live in a place,they had to pay money;to get married,they had to pay money;to bear children,they had to pay money;to buy the deed,they had to pay money.Without money,Jews were doomed to extinct.All these experiences taught them to value money.In Britain,the Jews can do nothing but creditors,so it produced an old saying“the Jews is equal to the creditors”.It also analyzes why Jews were stereotyped as “misers”and “mammon-worshippers”.All these things can be trace back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Judaism.Since Christianity’s dominance over other religious on the 4th century,Christians began to defame Judaism.But Jew stuck to their belief thought they were banished,persecuted and even massacred.This “stubbornness”aroused anger and hatred among Christians.However the lawmakers are mostly Christians,with their dissatisfaction with Jews,the law made by them have many restrictions and limits towards the Jews. In the time of Shakespeare,Antonio’s action of compelling Shylock to convert to Christianity was kind and righteous,which reflects Shakespeare’s religious belief.Shakespeare must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the mainstream Christianity.Practicing usury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Jews to survive ,the old-fashioned way of the exploitation is despised by the whole society at that time,but as a matter of fact is the same as what Antonio said——the sailing trade.Antonio tried every means to sabotage Shylock’s business,just because Shylock was a Jew.It is Shylock’s ethnic identity determines his status and position,rather than his occupation.The Law of Venice prohibits the alien to possess their own houses,forced the to do the cash transactions,the whole society despised them,finally.Shylock was deprived of his property.Shylock believe the justice of The Law of Venice ,but the law did not protect him.This make Shylock with tragic color.On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Portia quotes the Law of Venice :“It is enacted in the laws of Venice ,if it be proved against an alien that by direct or indirect attempts he seek the life of any citizen,the party against the which he doth contrive.Shall seize one half his goods;the other half comes to t he privy coffer of the state;And the offender’s life lies in the mercy of the Duke,against all other voice... ”So the law-observing Shylock was deprived of his property.In this part,Shylock absolutely would win the case,but he lost the case for the double standard for the Christianity and Jews.Shylock forced to give up all his property for his religious belief.Can’t this be an religious persecution.In this way,we can easily find out the main conflict of this play is radical discrimination and religious persecution.Shylock was cursed,spitted,kicked by Antonio .The Christianity treated Jews as a dog of theirs.Antonio is so arrogant,even if borrows the money from Shylock,he is still so arrogant.At the bottom of his heart,there is one thing more important than money,that is his daughter.But the Christianity kidnapped his daughter.His heart is badly hurt by the betrayal of his daughter.Can’t Shylock resistance o the Christianity after he has suffered that kind of thing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he asked to cut a pound of flesh of Antonio,is just a retaliation against radical discrimination and religious persecution,which was the Christianity teaching him.Shylock,the character that created by Shakespeare is not a simple villain,he is not only a creditors,but also a Jew that despised by The Christianity.As a creditor,Shylock is greedy and stingy.However as a human being and a pagan,he also own our compassion.He has his own struggle towards the Court.This part analyzes Shylock’s multi-personalities.We hate him because he was greedy,stingy and cruel;we sympathize with him because he suffered all kinds of humiliations;we admire him because he was undaunted by his bullies.It also illustrates Shylock’s struggle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religious persecution.He denounced Christians’oppression of Jews and called for racial and religious equality.I still remembered when Antonio can’t pay the money back to Shylock,what Shylock said.That is impressive.“To bait fish withal: if it will feed nothing else,it will feed my revenge. He hath disgraced me, andhindered me half a million; laughed at my losses,mocked at my gains, scorned my nation, thwarted mybargains, cooled my friends, heated mineenemies; and what's his reason? I am a Jew. Hathnot a Jew eyes? hath not a Jew hands, organs,dimensions, senses, affections, passions? fed withthe same food, hurt with the same weapons, subjectto the same diseases, healed by the same means,warmed and cooled by the same winter and summer, asa Christian is? If you prick us, do we not bleed?if you tickle us, do we not laugh? if you poisonus, do we not die? and if you wrong us, shall we notrevenge? If we are like you in the rest, we willresemble you in that. If a Jew wrong a Christian,what is his humility? Revenge. If a Christianwrong a Jew, what should his sufferance be byChristian example? Why, revenge. The villany youteach me, I will execute, and it shall go hard but Iwill better the instruction.”At first,Shylock just want to make a revenge,but later ,he is beyond himself,he wants to get equal position with Christianity.He wants to get ethnic and religious equality.What Shylock said yelled out the wishes against oppression,discrimination and wants to get equal justice.As far as I am concern,Shylock take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national rejuvenation.I admire him for he refuse to stay on the humble status.He is more intelligent,more creative and have more personality power than any other character in this play.ConclusionThrough the analysis,remove each part of the show,the theme hidden behind the show is already clear.I am not to say Shylock is the model for human,he may have lots of problems with his moral character,but he is not a heinous devil.He is just a Jew who is hard working and respecting laws,at the same time,he may find all kinds of opportunities to make profits and he is stingy with his money.He tries to against the oppression of Christianity,he is kind of silly during the big events.He is deprived of all his money by Christianity,he is for ced to convert to Christianity,with his daughter’s betrayal,all of these things make him living death.Shylock is the epitome of the Jew,his greatness lies in he shows a nation under a state of oppression.The existence of Shylock is scar of a period.。
威尼斯商人阅读感想1500字作文
威尼斯商人阅读感想1500字作文《威尼斯商人》是沙士比亚初期的喜剧片著作,弗朗西斯科和神探夏洛克是2个对立面的故事情节,她们看待钱财和人情世故的心态截然不同。
弗朗西斯科是大家理想化中的生意人,是说白了“生意人白马王子”、无私忠厚、放债不取贷款利息、多保重友情,甘愿为此不惜牺牲。
下边是的我为大家梳理的文章内容,期待大家可以喜爱《威尼斯商人》阅读感想1500字书里叙述了心地善良忠厚老实的威尼斯商人弗朗西斯科替盆友巴萨罗那尼奥向无情无义的犹太人生意人神探夏洛克借高利贷,并以自身的货船做为质押,神探夏洛克想乘飞机割取弗朗西斯科的肉便同意了。
但弗朗西斯科的货船却出大事了,神探夏洛克把弗朗西斯科告到了法院。
在法庭上,聪慧的鲍阿拉瓦同意神探夏洛克能够割取弗朗西斯科的身上的随意一块肉,仅仅若流下来一滴血得话(合同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沒有同意给神探夏洛克一切一滴血)就用他的生命和资产来抵换。
最终弗朗西斯科得救,除开神探夏洛克以外,每一个人都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果。
《威尼斯商人》是沙士比亚初期的喜剧片著作,弗朗西斯科和神探夏洛克是2个对立面的故事情节,她们看待钱财和人情世故的心态截然不同。
弗朗西斯科是大家理想化中的生意人,是说白了“生意人白马王子”、无私忠厚、放债不取贷款利息、多保重友情,甘愿为此不惜牺牲。
而神探夏洛克却视财如命,惟利是图,遭受危害就需要多方面惨绝人寰的对付。
对他贪欲的钱财欲和残酷的对付心,沙士比亚显而易见持否认的心态。
从后现代主义观点考虑,沙士比亚觉得像弗朗西斯科那般的生意人能够清除资产阶级革命的分歧,创建人和人之间被钱财毁坏的当然关联,完成幸福的生活。
而神探夏洛克那般的放高利贷资产生意人,重利剥削,见利忘义,则是主要矛盾的根本原因,幸福生活的毁灭者。
但在另一方面,沙士比亚对神探夏洛克做为正可谓是遭受的岐视和欺侮又抱有怜悯。
鲍阿拉瓦是书里一个充斥着聪慧的女士,恰好是由于她,弗朗西斯科才可以安然无恙,她的爸爸曾交给她三个小箱子,一个是金做的,一个是银做的,还有一个是铅做的,仅有选定配有鲍阿拉瓦相片的才可以和聪慧容貌的鲍阿拉瓦完婚,而鲍阿拉瓦的相片恰好是放到铅小箱子中。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作文范例5篇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作文范例5篇巴萨尼奥要娶鲍西娅为妻,可他身无长物,只能向安东尼奥求助.安东尼奥是成功的威尼斯商人,拥有一支船队,但缺少流动资金.为了帮老友达成心愿,安东尼奥向死对头夏洛克借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作文,欢迎阅读!《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作文1看了约半的《威尼斯商人》,对人物并不感多大兴趣的我却被三个盒子所吸引,作为鲍西亚丈夫门栅的三个盒子.金,也谓黄金.可是,难道其本质也同外表一般散发金光?此言差矣.自古至今,多少因黄金心生蛆虫,坏死内心.谁选择了它,就将得到所有人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古人说的话还真没骗人,就如莎士比亚所言,发光的不全是黄金.要是一个大胆又聪明的人,手脚壮健,见识却老成,也不会得这样的回音.〝再见,劝你冷却这片心.〞〝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他应得的东西〞——这是银匣子所对应的牌子.这银子在火里烧过七遍,那永远不会错误的判断,也必须经过七次的试炼.有的人终身向幻影追逐,只好在幻影里寻求满足.我知道世上尽有些呆鸟,空有一个镀银的外表.〝随你娶一个怎样的妻房,摆脱不了这傻瓜的皮囊,去吧!莫再耽搁时光!〞而必须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的,是那铅.选择不凭外表,果然给你直中鹄心!胜利已入怀抱,莫再往别处寻找……这三个匣子却使我深深感叹看人事可别光看外表而误了本质这一众人皆知之理.这三个匣子不过是一个比喻,匣内卷纸上的内容才是真正的诠释.貌似和蔼可亲的老人一样可以老谋深算,看似凶残的大汉一样可以是一个〝四好公民〞.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擦亮双眼看事理,分辨表与内,〝发光的不全是黄金〞,但〝是金子总会发光〞,也许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黄金〞,但相信所有人都不会想成为表里不一的那一类〝黄金〞.《威尼斯商人》不仅教给我们道理,更教我们如何做人!是金子总会发光!我们要擦亮眼睛看世界.《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作文2《威尼斯商人》故事的内容讲的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好友巴萨尼奥向鲍西娅求婚,向犹太人夏洛克借了三千金币.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给别人钱不要利息,影响了他的生意,又侮辱过他,所以借机报复,在借约上戏言三个月期满还不上钱,就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抵债.后来巴萨尼奥的求婚成功了,安东尼奥因船失事,所以不能如期还钱,夏洛克就提起公诉,要安东尼奥履行借约,从身上切下一磅肉.开庭审判的那一天,鲍蒂霞假扮安东尼的律师,替安东尼辩护.她用聪明的办法,救了安东尼的性命,也惩罚了夏洛克:法庭判决只许割肉,不准流血,只准割一磅肉,不准多一点也不准少一点,即使是一丝一毫,也要诉讼者抵命.夏洛克惊愕之余要求撤回原诉,但鲍西娅依据法律,剥夺夏洛克全部财产,将其一半充公,将另一半判归受害一方,夏洛克彻底败诉.我觉得安东尼奥非常勇敢,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帮助朋友.透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好多东西,知道碰到困难,也不要轻易被打败,也体会到友情是多么的珍贵,所以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不要常跟同学吵架,免得破坏感情,要好好珍惜跟同学相处的时间.这本书除了告诉我们友情的珍贵,所以我们不要随意破坏彼此感情之外,也让我了解到交朋友不能光看外表,同时也要看他的内在,因为外表好看,不一定内心就很善良,真希望我也可以交到心地善良的良朋好友.《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作文3贯穿《威尼斯商人》整篇文章的是人物的矛盾冲突,我将它们一一指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经济的矛盾冲突——这篇文章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旧贷款者之间的矛盾.分别以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为代表.夏洛克之所以要把安东尼奥置于死地而后快,就是因为新兴资产阶级严重侵害了旧贷款者的经济效益.夏洛克的失败也说明了旧贷款者必定会被新兴资产阶级所取代的历史必然趋势.宗教的矛盾冲突——在整篇文章中,格莱西安诺咒骂夏洛克不止一次地使用了异教徒这个词语.而且法庭一开始就有保护安东尼奥的倾向.就如那条法律:〝你就动手割肉吧,但在割肉过程中,财产就要全部充公.〞这充分体现了宗教矛盾.种族的矛盾冲突——自从罗马大军攻陷耶路撒冷一来,犹太民族就被迫流浪到世界各地.由于是不同的种族.信仰不同的宗教,所以犹太人处处遭到不公.他们只能干当时最贱的活——商人.格莱西安诺按正常情况,应该被宽恕,但他却想把他处死.夏洛克的财产被剥夺后,他仍然无法维持生活,因为这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因为他是犹太人.所以种族矛盾也是很深的,这显示出犹太民族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作文4这天,我要为大家推荐一部世界巨著,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威尼斯商人》.整本书以话剧的形式为大家呈现.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有满腔的友谊与正义感,为了帮好友巴塞尼奥筹集资金,跟狡猾的威尼斯商人结成交易,冒着性命危险答应夏洛克如不在三个月内还钱,将从胸脯上活生生的割下一磅肉.真令人心惊肉跳.咱们的眼球将会被他们拉近.眼看着正义之光被黑云掩盖,观者无人不担忧.却说这巴塞尼奥筹钱是为了去娶美丽贤惠的鲍西亚,他们两厢情愿结成夫妻.就正因剧情之中诞生了这位粉色的鲍西亚,让她聪明才智进展无余.碰巧这律师就是他的舅舅,便自我女扮男装,走进法庭,以条约中只说割肉,不允许割出一滴血来,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白光驱散黑云,夏洛克也因无恶不作得到应有下场.当然,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揣摩.欣赏的〝配角〞,他们充分配合主人公将整个剧情整理得充实丰满.作者的写作境界十分高超,虽然没有过多的描述人物的心理变化,与人物动作.表情,但透过语言,情节的发展,给了人们充分的.发挥想象力的余地.看完后回味无穷.这本书最大核心就应是告诉人们要多做善事,不好计较小节,要宽容大度,正因邪恶终究会灰飞烟灭.其次就是要助人为乐,兄弟姐妹是永久的,像安东尼奥一样多位兄弟姐妹着想.《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作文5看惯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偶而换换口胃,欣赏一下他写的喜剧,也蛮有味道的.上个星期,我读了莎士比亚写的名著《威尼斯商人》,让我感觉到友情的珍贵.主人公安东尼奥和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之间的真挚友谊,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们的友谊更显得无私.《威尼斯商人》和莎士比亚其他的剧本一样,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对青春的向往.我觉得这个剧本的情节曲折有趣,洋溢着十分浓厚的喜剧色彩,也体现了莎士比亚本人在生活中开朗乐观的性格.剧中有个既可恨,又使人同情的人物,他叫夏洛克,是个犹太人,放贷的.他唯利是图,贪得无厌,但是他也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剧中他代表受压迫的犹太人说的一段话一直令我难忘:〝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性?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能受同样的武器伤害,同样需要医药治疗,冬天会觉得冷,夏天会觉得热〞他为一个受苦受难的民族发出了不平的呼声.我比较喜欢那个鲍西亚.她优雅高贵.温柔多情,有高度的智慧,敢于机智果断地投身于行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妇女不比男子差.这本书写出了当时生活在威尼斯的商人那儿的真实故事,人间的亲情和友情比什么都重要,这本书写出了我们对待朋友应有的态度.想不到莎士比亚写的喜剧是那样有趣味.《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作文。
威尼斯商人小说读后感作文范文
威尼斯商人小说读后感作文范文这天,我要为大家推荐一部世界巨著,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威尼斯商人》。
整本书以话剧的形式为大家呈现。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有满腔的友谊与正义感,为了帮好友巴塞尼奥筹集资金,跟狡猾的威尼斯商人结成交易,冒着性命危险答应夏洛克如不在三个月内还钱,将从胸脯上活生生的割下一磅肉。
真令人心惊肉跳。
咱们的眼球将会被他们拉近。
眼看着正义之光被黑云掩盖,观者无人不担忧。
却说这巴塞尼奥筹钱是为了去娶美丽贤惠的鲍西亚,他们两厢情愿结成夫妻。
就正因剧情之中诞生了这位粉色的鲍西亚,让她聪明才智进展无余。
碰巧这律师就是他的舅舅,便自我女扮男装,走进法庭,以条约中只说割肉,不允许割出一滴血来,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白光驱散黑云,夏洛克也因无恶不作得到应有下场。
当然,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揣摩、欣赏的“配角”,他们充分配合主人公将整个剧情整理得充实丰满。
这本书最大核心就应是告诉人们要多做善事,不好计较小节,要宽容大度,正因邪恶终究会灰飞烟灭。
其次就是要助人为乐,兄弟姐妹是永久的,像安东尼奥一样多位兄弟姐妹着想。
巴萨尼奥要娶鲍西娅为妻,可他身无长物,只能向安东尼奥求助。
安东尼奥是成功的威尼斯商人,拥有一支船队,但缺少流动资金。
为了帮老友达成心愿,安东尼奥向死对头夏洛克借贷。
夏洛克是一个犹太人,靠放财主收取高额利息为生,在这座城市很不受欢迎。
安东尼奥看不惯夏洛克,他严厉谴责过财主者的恶行。
夏洛克一直对安东尼奥怀恨在心,他干脆地答应了安东尼奥的借贷,要求签署一份合同,如果安东尼奥不能如期还款,就必须割下身上的一磅肉。
安东尼奥坚信老友会如期归还,便签下了合同。
于是,巴萨尼奥带着巨款,赴贝尔蒙多,向鲍西娅求婚。
可是巴萨尼奥没有想到,鲍西娅身边又出现了情敌纳里萨,他不仅身世显赫还富甲一方,随时可能解决难题。
与此同时,安东尼奥的船队空手而归。
夏洛克的女儿杰茜卡也带着大量钱财,和巴萨尼奥的朋友罗兰佐私奔了。
夏洛克恼羞成怒,对安东尼奥步步紧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主义理论视阈下的《威尼斯商人》摘要: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各地的学者大多从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角度出发,探索莎士比亚巨作的社会、历史和艺术价值。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多种文艺思潮的不断涌现,学者们开始从多种角度对莎翁剧作进行再阐释。
本文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分析了《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等基督教徒的关系,认为本剧现实地展现了当时英国殖民扩张的历史真实,而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等的关系则是典型的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压迫与被压迫、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其实质是东方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东方对西方的单级权力话语的反抗。
关键词:东方主义理论《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安东尼奥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一《威尼斯商人》是威廉·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品,长久以来都被看作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世界各地的学者也大多从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角度出发,探索了莎翁作品的社会、历史和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后殖民理论的出现,特别是萨义德“东方主义”的传播,学者们开始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解读它。
我们知道,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通过殖民扩张迅速崛起的时代,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推知,《威尼斯商人》客观上体现了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
夏洛克和安东尼奥是两个完全对立的人物形象,他们对待金钱和朋友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安东尼奥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体形象,一个刻画得近乎完美的基督教徒形象,他慷慨大方,给别人借钱却从不收取利息,尊重友情而不惜牺牲生命;而夏洛克则是一个被丑化的“他者”,一个与西方审美观完全不同的他者。
他爱钱如命,唯利是图,受到一点经济损害就想对别人加以惨无人道的报复。
在莎翁笔下,似乎对他贪婪的金钱欲和残忍的报复心,人人都可以得而诛之。
其实我们稍加分析便会发现,夏洛克的残忍的报复欲其实和他遭受的屈辱难于分开,他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正是由于一再受到罪不应得的鄙视和凌辱而变成的疯狂状态,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绝地反击,而非任人宰割,以便洗刷那种堆积在他和犹太民族身上的辱骂和迫害所造成的恶名声。
但即使如此,他也从不失去冷静,而是在合法的前提下同对方展开斗争。
细想一下,剧中夏洛克这种人物形象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是“东方”对于“西方”的专横在沉默中的一种爆发。
二按照萨义德的观点,东方主义本质上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权力话语理论。
在这种话语理论中,西方以自己强势的文化建构实现了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歧视,一种历史对另一种历史的控制,使得东方主义成为彻底的殖民话语。
其实,西方文化的优越心理是来源于一种白人的种族主义自信,以及现代文明带来的经济发展优势。
在萨义德的文化观中,帝国主义并不仅仅指统治遥远土地的宗主中心实践,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控制另一个政治社会的有效整治主权,还包括理论态度。
东方主义就是一切对东方贬损或美化(低估或高估)的权力话语。
萨义德说:“它给予‘欧洲商人’”以‘堂堂正正搞阴谋的权力’。
但是最重要的是,它使殖民地人民臣服了,其方式是,把他们排除在文化甚至白种人的基督教欧洲观念之外,使他们失去自己的特征,只是作为低等生物而存在”。
从夏洛克一出场,我们便可以看出他在安东尼奥等人的眼中,只不过是“异教徒,杀人的狗”,他们甚至把“唾沫吐在他的犹太长袍上”。
在剧中,一见到夏洛克,安东尼奥就禁不住想要“骂他、唾他、踢他”。
安东尼奥之所以能说出这种殖民话语,首先因为他是通过西方这个单极的特权视角审视世界,并把世界从空间上划分为欧美(世界的中心和终极意义)以及非欧美地区。
正如萨义德所描述的,这种殖民话语借助地理学科学的名义,设置了西方/东方、文明/野蛮、先进/落后、宗主/土著等等二元对立的系列概念,以文明和野蛮的分界线撰写了世界地理志。
所以,身为犹太人的夏洛克有着东方血缘,他是野蛮的象征,是落后的代表,只能永远被排斥在白人世界之外。
他是安东尼奥等人所永远无法容忍的人,他们用言语打击他,用行为孤立他。
而在孤独与嘲笑中生活的夏洛克除了忍气吞声,就应该别无选择。
其次,这种殖民话语基于西方文化源自天然的种族优势、与生俱来的文明进步、绝对正确的科学理性成为了衰落、愚昧、落后、奢淫的东方文化的拯救者,并将自己命定为世界文化的标度和惟一合乎标准的规范,强加于“非我族类”的东方。
所以,当夏洛克不要一分利息地答应给他们借钱时,他马上就变成了“善良的犹太人”,而且是因为“这犹太人快要变做基督徒了,他的心肠变得好多了”。
当第四幕第一场,文章的高潮部分,安东尼奥为了展示基督教徒的“慈悲精神”,同意“从宽发落”夏洛克,但是有这样两个条件:“他接受了这样的恩典,第一,必须立刻改信基督教;第二,他必须当庭写下一张文契,声明他死以后,他的全部财产传给他的女婿罗兰佐和他的女儿”,罗兰佐是什么人?基督教徒!安东尼奥借助宗教的名义,说服夏洛克以自己马首是瞻共同促进威尼斯的和谐与繁荣。
在这样有着“正义立场”的叙述中,夏洛克所代表的东方只能自卑于自己文化的落后,作为西方文化的忠实奴仆,被迫接受西方施舍和赐予的历史,沉默地配合西方对自己的文化殖民,而西方则在东方主义的话语建构中顺理成章地剥削或启蒙东方,行使自己作为主人的权力。
其结果是,在西方人面前,夏洛克这个可怜的东方人,从物质到精神被剥夺得一无所有。
威尼斯的法律也只是基督教徒的法律,西方人的法律。
对于夏洛克,一个犹太人而言,那只是一纸空文。
三东方是否会是一个永恒的缄默者?东方是否会进行反叙事?对于西方文化垄断的权力话语表述,东方是否会有所反应?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他称《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写作是对《东方主义》的延续和扩充。
在这本书中,萨义德描述:东方将不再沉默,她正在“以遍布第三世界的声势浩大的非殖民化运动为顶峰”的方式对抗西方的控制;以遍及东方的文化抵抗运动完成自己对民族属性的诉求。
迥异于殖民历史时期的沉默,东方世界出现了普遍的反抗帝国主义的历史经历。
东方拒绝成为西方文化的他者,而主动追求民族意识的觉醒。
围绕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对帝国主义文化的抵抗。
夏洛克正是这样一个抗争着。
他不愿选择沉默,哪怕是个人卑微的力量,他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第三幕第一场,萨拉林诺说他相信夏洛克是不会要安东尼奥的那磅肉的,夏洛克予以了有力回击;“……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要是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教徒,那基督教徒怎样表现他的谦逊?报仇。
要是一个基督教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犹太人怎样表现他的宽容?报仇。
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交给我,我一定会照着你们的教训实行,而且还要加倍奉敬。
”接下来,第四幕第一场,在法庭上,夏洛克更是当中揭穿了“仁慈”的基督教徒所干的一些毫无“恻隐之心”的事情:“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叫他们做种种卑贱的工作,因为他们是你们出钱买来的。
”在法庭,这个由西方人操纵的场所,这些文明人却对他们自己的这些野蛮行径哑口无言,无力反驳。
面对苦苦积攒的财产被西方人以法律的名义剥夺,夏洛克并没有摇尾乞怜,而是坚定地说:“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
”根据萨义德的观点,任何文化都是杂交性、拼贴性的,不可能纯粹和单一,东方主义思维的要害就在于漠视这种杂交性、混杂性,而使其中的某个文化要素中心化并本质化,以至于对别的文化素构成了压制。
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单纯的,尤其是流亡的人。
流亡的人是跨越国界、跨越民族、跨越种族和宗教的,这使得他同时也能超越这些或者有形或者无形的限制。
每一个人都拥有对文化表述的权力,而每一种表述都因为各自的语境值得被尊重而非相反。
因而,对于夏洛克这个失去家园,失去祖国,在白人世界的流浪者,他拥有对自己文化表述的权力,他拥有对自己宗教信仰的权力,如果能多得到几分关爱,少几分排斥,他还会这么“顽冥不化”吗?还是我们要求他必须盲失自己的本性,在沉默中走向灭亡。
四综上所述,东方主义的本质是以东西方关系为基础,是西方带有强烈自我意识形态对“东方”进行文化研究的一部分,它无论是在公开的还是在潜在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目的中,都具有难以消除的殖民性。
东方主义表现了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上的话语霸权,是西方帝国在文化殖民方面的话语表征。
因而《威尼斯商人》所反映的就是西方的权力话语,东方和西方之间的矛盾,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歧视,一种宗教对另一种宗教的压迫,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殖民,无论莎翁的本意是否如此。
但在这冲突矛盾中,我们却更加看清了夏洛克与安东尼奥、巴塞尼奥、鲍西亚等基督教徒的关系,是典型的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压迫与被压迫、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其实质是东方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东方对西方的单级权力话语的反抗。
他就是莎士比亚创造的典型的早期他者的形象,他正是一个挣脱帝国主义束缚,寻求独立的他者,他再也不愿意成为“麻木不仁、任人宰割的原住民,而是以某种方式出现的此起彼伏的反抗”。
夏洛克,是一个被迫害的民族的化身,一个被妖魔化了的犹太人;是一个受压迫者,但不是一个永恒的缄默者,他以自己的方式对抗西方的控制,完成了自己对民族属性的诉求。
夏洛克是西方文化中的边缘群体,种族歧视中的弱势群体,但也是一名反抗者。
他敢于要求自己民族的权力话语,敢于对敌人发动反抗,他的执着和绝不屈服的勇气,对于现代的观众有一种不可言说魅力。
从这一点上来说,夏洛克的民族意识是高尚而又庄重的,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夏洛克的出现绝非偶然,东方与西方的矛盾、宗教与种族之间的差异会造就无数个夏洛克!正如法农所言,“就涉及从民族意识向社会觉悟的转变,其最终目的并非是实现文化的平等,而是社会的平等,人的平等。
”就此意义而言,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文化观,本身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功能在于动员全人类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改革,追求不同群体在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繁荣,共享一切文化成果,让夏洛克的悲剧不会重新上演。
注:本文系西安石油大学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号:2011qn028。
参考文献:[1] charlton,h.b.shakespeariantragedy[m].london:cambridge up,1961.[2] [英]莎士比亚,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张泗洋等:《莎士比亚引论》(上),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
[4] [美]爱德华·w·萨义德,彭淮栋译:《格格不入》,三联书店,2004年版。
[5] [美]爱德华·w·萨义德,单德兴译:《知识分子论》,三联书店,2002年版。
[6] [美]爱德华·w·萨义德,王宇根译:《东方学》,三联书店,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