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因素摘要: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是教材文章,而这些文章作为作者反应社会现象的依据,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抒发着作者的情感。
对文章主题和思想的深刻把握需要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意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情感因素渗入课堂教学。
以语文教学为基础,提出将情感因素渗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因素;渗透
语文是一门富有感情的学科,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作品除了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外还凝聚着其深厚的感情,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掌握和理解,需要学生融入角色,从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上渗入情感因素,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语文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一、丰富自身情感因素
语文教学素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学首先要善于从生活的土壤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发现情感,分析情感,进而挖掘出情感的真实意蕴。
以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渗透情感因素的前提是自身要具备发现生活中情感的能力。
在教学之余,要多接触真实的社会,用自己饱含深情的双眼观察社会,用
充满激情的内心去感受生活,这样才能在亲身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情感层次,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得以丰富。
只有这种实际经历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流露出真实的情感,才能做到不煽情、不造作地引领学生以情感感受生活。
二、将情感渗入课堂
人类大多对美的事物才会饱含感情,“在现实世界中,不是缺少美,而是我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对于文学巨匠来说,他们超越旁人的能力就是能把别人眼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描述出意蕴,表现出美态。
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正在于容纳了各个文学巨匠独特的美。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触觉和灵敏的感知力,使学生的情感积淀逐渐丰富起来,发现美的本质。
1.创设“赏美”的课堂氛围
环境对人的情绪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端正心态,以欣赏美的眼光投入作品研究,融入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低姿态,保持热情、亲切的心态,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使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交流观点,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关系。
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作品的欣赏者。
在教师贴切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中能够卸下防备,放松地将自己置身于情感氛围中,使学生从情感上激起波澜,从而与教师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文章的深层涵义也能够更好地把握。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
的《春》时,教师首先将一首轻快旋律的歌曲《春天在哪里》作为导入歌曲向学生播放;其次,让学生猜测歌曲歌唱的季节并阐述该季节的特点;再次,提问学生如何以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季节。
最后,导入新课学习。
在进行新课学习时,配以音乐进行文章范读,诵读时注意语音语调及重音和语速、语气的把握,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诵读从脑海中绘出一幅幅图画。
在比较朱老先生与导入歌曲不同的表现手法中体会其情感。
2.加强“述美”的情感体验
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将美丽的事物描述出来。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多让学生诵读文章,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感情的诵读文章,做到语音、语调及语速尽量与文章情感相贴近,使作者的真实情感得以准确再现。
通过教师的有感情诵读,使无声文字转变成蕴含深切感情的思想,学生在听闻中就会自觉调动自身的感知思维,通过耳、口、脑等各个器官的密切配合更加深刻地融入作者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融入欣赏美的事物的情感中。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述美”的情感体验,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作者感情的把握,另一方面,还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情感误区并予以及时纠正。
比如:在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首先,要求学生融入情感进行多遍的诵读,在诵读中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其次,要求学生节选文章段落进行有感情朗读,并说明这样读的原因;再
次,教师进行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教师这样读的原因;最后,配乐播放录音,指导学生小声跟随诵读,然后在挑选学生配乐诵读全篇后师生共同进行点评,在反复的诵读中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加强。
3.提高“析美”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实现与实际生活相贴近,一些课文遵循客观描述生活中事物的原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淀,对文章展开合理、科学的想象,使作者描述的情景尽可能地被还原,使文章中静止的人或事变成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
只有提高自身“析美”的想象能力,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题。
通过想象,学生才能够体会到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民族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感受其坚信革命必将成功的信心。
4.强化“品美”的心灵震撼
形象直观的画面更容易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从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将声情并茂的解说配以优美的音乐,结合形象直观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其在身临其境中与作者实现情感交融。
在心灵的碰撞中,学生深刻地领会了作者的感情,加深了自身对文章的理解,也使得学生对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得到深刻地领悟。
三、从拓展延伸中渗入情感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为中心。
因此,语文教学要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知识得以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得以开阔,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也得以提高,实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目标。
比如:在学习完胡适的《我的母亲》后,我首先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绎生活中母亲溺爱孩子和严格要求孩子的场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以“母亲应该怎样关心孩子”为主题的辩论赛,在学生对母爱充分理解后,再引导学生分享记忆中母亲对自己的爱,在回忆中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切体会作者的情感。
将情感因素渗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唤醒学生僵化的思维,修正其对语文知识的错误认知,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和纯净的心境,使其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因此,众多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的才能与智慧,致力于将情感因素渗入课堂技巧的研究,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语文素养得以提高,也使语文课堂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雷芳.点点滴滴总关“情”: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0(13).
[2]王秀芝.语文教学要多在“情”字上下功夫[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潘秀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9(10).
[4]王芙蓉.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5]仇加林.以生为本,潜移默化:浅议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3).
[6]顾桂荣.用情感滋养孩子的心田:《三斤珍贵的水》情感教育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07(12).
[7]秦慧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与引导[j].中学语文,2011(24).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黄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