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和鹿》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阅读课文。文章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而且,文章所叙述的故事真实,说服力强,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狼鹿共处,自然统一。
第二部分(2、3),写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方面展开描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狼,枪声响了25年,杀掉狼6000多只。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造成严重饥荒,疾病流行,结局悲惨,后果始料不及。
第三部分(4),写狼鹿易位,深刻教训。
从分析可知:作者是按照“平衡-失衡-启发”的思路来谋篇的,深刻的道理予以鲜明的故事之中。
本文的写作特色主要包括:由事及理,对比分明。狼和鹿本来共处于凯巴伯森林之中,互相制约、互相依存,自然统一,但人为地杀狼,鹿群失控,导致灾难降临,这就由事及理,说明了必须保持自然平衡的道理。对比体现在:一是森林状态前后的对比。以前是“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后来是“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前后对比,指示着生态失衡带来的恶果。二是鹿群前后对比。凯巴伯森林原有4000多只“活泼而美丽”的鹿,后来超过十万只。不久饥荒、疾病降临,鹿群骤然死亡,剩下八千只“病鹿”。前后对比,说明了生态失衡的悲剧。三是狼鹿易位的对比。人们心目中对二者认识的易位,昭示着一个道理:必须保持生态的平衡,否则恶果自食
。第一课时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狼和鹿》这是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
课文富自然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着重体现“碰撞”二字。首先,在启发谈话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看到狼和鹿,你们会联想到哪些词语或成语?学生在词语交流中不难发现人们对这两种动物的态度。然后学生通过默读找出作者的观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不由让人情不自禁地发问: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接着,在初读课文后,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这
样说?你有没有新的看法?这是学生看法与作者观点发生的碰撞。学生在一次比一次深刻的“碰撞”中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新课标中强调: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种凭借。如何凭借教材这一媒介来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老师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是学生发展思维,实践语言文字的一个重要阵地。碰撞的过程是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这样的“碰撞”中,也许有错误,也许有争论,但这却是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正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机。
除此之外,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还注意了词语的理解,积累,应用,包括写字的指导,因为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还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我执教《狼和鹿》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时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第二课时
如果说在执教《狼和鹿》这篇课文时我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体现“碰撞”二字,那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了力求体现“发现”二字。怎么发现?
(一)在朗读感悟中发现
森林一片葱绿多么美丽而一片枯黄又多么会令人心痛!这是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的,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发现了森林面貌的巨大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二)在“比较”中发现
鹿的数量迅速发生变化,由4000只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只,而两年后又聚减到8000只。学生在前后对照的读书中,比较这些数字,发现了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链的关系。
(三)在语言实践中发现
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从狼、鹿和人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复述这个故事,复述要以第一人称进行,加上自己的想法。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数量,发现了人们当初犯下的错误:貌似护鹿,实在害鹿。狼看上去在害鹿,其实也保护了鹿和森林。
(四)在拓展阅读中发现
课后的作业是让学生读一个故事《猎狗和狼》,用故事中的道理来深层感悟课文中的道理:为什么说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拓展的文章补充了课文中没说出来的道理:鹿没有了天敌,安逸的状态让它们的生存能力衰退,这也是鹿毁灭自己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感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语文教育有三个离不开:道德、情感、智慧。没有道德的语文教育是危险的,没有情感的语文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智慧的语文教育是缺乏创造力的。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体验情感,培养情操,生成智慧,从小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初步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朋友。映示狼和鹿
小朋友,看到它们,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呢?
你们说的这些词语,其实表明了人们的态度。人们喜欢谁?讨厌谁?
这两种动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作者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是什么看法?打开书,默读课文,把表达作者看法的句子划下来。
•映示句子: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谁来读一读?
•你能读懂吗,在这两句话中,谁是“功臣”?谁是“祸首”?
“功臣”是什么意思?狼是功臣,这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从哪个词看出?(居然)能读出这种语气来吗?
“祸首”又是什么意思?鹿在什么样情况下成为祸首?“一旦”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为什么这样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请轻轻读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流利。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谁来读给大家听,你喜欢读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