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报告》私有化中国国企的真面目
国企改革私有化是必然归宿
国企改革:私有化是必然归宿?作者:来源:《廉政瞭望》2012年第04期不久前,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2030:建设一个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把国企改革的讨论引向高潮。
而世行行长佐利克在北京举行的报告发布会遭遇所谓独立学者杜建国“踢馆”,也显示出对于国企改革,当下中国存在着异议乃至对立的状况。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张维迎表示,国有企业已成为未来中国成长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他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在经济领域上要做三件事情,一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二是土地的私有化;三是金融的自由化。
此番言论与世界银行的报告一样激起争论。
“私有化”是否是国企改革的唯一出路?是否会带来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中国国企改革究竟路在何方?国企的存在防止了金融危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从改革开放到现在,95%的国有企业已经民营化。
我们所说的必须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个主体不是指数量,而是起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只占全国企业总数的2%左右,但是它创造的国民收入占GDP总量的36%—38%。
如果没有国有企业,可能会出现西方国家那样的经济危机。
一些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必须是国有,如果掌握在私人手里,会影响生产安全,会不断地出现不安定的因素,比如煤矿生产。
中国为什么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就是因为我们的金融机构掌握在国家手里,发达国家原有的金融结构是私有化的,私有化的金融机构,必然容易产生经济危机。
改革需要开放准入和竞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陶然:国企现在主要存在于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其中有的行业,比如金融、医疗、教育部门,甚至包括电信部门,本身就不是自然垄断部门,比较容易进行私有化,但这个过程一定要把握好,关键要看私有化给了谁,是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对于一些自然垄断部门,比如电网、铁路以及一些城市基础设施,是否一定要私有化,以及如果私有化后如何进行管制,还需要仔细考虑再采取行动。
《国有企业民营化、控制权转移与私人收益》
《国有企业民营化、控制权转移与私人收益》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民营化、控制权转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到国有资产的重组和优化,也关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优化。
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民营化、控制权转移的背景和意义,分析其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和私人收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背景与意义国有企业民营化是指将国有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转让给民营企业或个人,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
这一过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景是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挑战。
民营化的意义在于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控制权转移的过程与影响控制权转移是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控制权从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转移到民营企业或个人手中。
这一过程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改变了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也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
控制权转移后,民营企业或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市场判断和经营理念对企业进行管理和运营,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私人收益的来源与分配在国有企业民营化、控制权转移的过程中,私人收益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价值的重估和增值;二是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三是资本运作的收益。
这些私人收益在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的方式和比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法规、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状况等。
五、利益关系与冲突在国有企业民营化、控制权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利益关系和冲突。
首先,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复杂,需要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进行协调和平衡。
其次,不同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也需在市场环境中进行调节和平衡。
此外,还需要关注企业员工利益的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六、建议与展望针对国有企业民营化、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过程的公平、公正和透明;二是加强监管,防止私人收益的过度集中和滥用;三是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员工利益;四是加强市场环境的建设,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专家访谈:国企不必私有化但要社会化
现象。
以上 ,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才 3 %左右。 国正在被拉美化的人其实对拉美的情况不 很难拿一个数字,如民间投资增加快就没 我并不认为国有 企业 改革 就是一切 ,
但 国有企业显然也需要改革。首先是要开 地现在已经把过去的民营企业收购了,这
大代价。不说别的, 仅从国家的税收来说 , 该有清醒的头脑。
记者 : 有人说 ,过去世行对拉美国家 私有的寡头不反对。我们要反对垄断反对 世行的药方是毒药,对此怎么看? 汤敏 : 这种 话也 是似是 而非 。不 能
很可能也是得不偿失的。对此 ,我觉得应 的药方就是 私有化 ,但是后来都失败了, 寡头 。因为私有企业寡头经济对社会的破
的是 利率 政策给 的很大 的利差。这 样 的 业机会 ,贫困的人群才有就业机会。 话,就是个别的或者是少数几个 国有企业
赚钱 ,但广 大 的企 业 甚 至 会不会像俄罗斯一样 出 现私人寡头。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也应
国有企业应走社会化道路
该反对 。不是说国有的寡头我们就反对,
最 后 ,国有 企 业有 很 多 是非 常好 的企
营企业也行。又如移动通讯行业,为什么 益 更 多地 给 社保 ,让 人 民来分 享 ,国家 减 业 ,私人 也 有很 多 很坏 的 。对 企 业要 一 视 不能有一个民营的移动通讯公司呢?如果 少国有企业的持股 ,让社会更多地来参与。 同仁地看待 , 提供公平的 竞争环境。 圈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态 ,就要利率 放 ,这些领域不能只给 国有企业 ,比如说 个怎么就不是国进 民退呢?国进 民退本身 市场化。实际上我们还不需要马上利率市 金融机构移动互联 网石油公司等等,这些 就是相对的。相对 5年前 3年前 ,现在国 场化 ,让存款利率高于通货膨胀 ,这是最 领域都可以也应该 向民营企业开放,引进 有 企 业 发展 的 更J ,民营企 业 发展 的慢 陕些 起码的要求。 如何打破 国企的垄断 ,国企又如何退 更多的竞争。 国有企 业改革是 不是一 定要私有 化
资源与环境复习思考题
保护资源,是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共识,这些国家在长达几十年中,已经以极低的价格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的资源,中国刚一觉醒,就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恰说明了这些国家还没有从廉价掠夺中国资源的美梦中苏醒,也恰说明了中国现在的做法是正确的面)
请针对以下案例,分析1)环境污染转移到农村的原因;2)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3)类似问题的对策。
环境污染的城乡转移:湖南江永砒霜厂污染中毒事件
2003年9月19日,桃川镇大地坪村第十组村民和自家对面的砒霜厂数十名民工因为饮用的井水中含有砒霜成分纷纷中毒进了医院。砒霜厂就建在一个“U”形的山窝里,砒霜冶炼炉及厂房背面的山上被腐蚀成一片灰白,少见草木,整座山像被“刮”掉了一层。
1.农业严重依赖土地。工业项目每亩地的产值要远远高于农业每亩地的产值。
2.农业严重依赖水资源。每立方米水的产值,工业要高于农业数十倍。
3.农业严重依赖气候资源。气象条件和气象灾害对农业影响严重。
4.农业严重依赖的化肥,是以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农业严重依赖的农业机械,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
一、资源对经济系统的支撑;
二、环境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
三、资源丰富一定经济发达?资源贫乏一定经济落后吗?
四、经济越发展,污染越严重吗?
试分析农业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1)农业是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
2)农业可能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如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
3)农业也可能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如工业污水污染了农业用的灌溉水,会导致农业减产。
国企民营化中出现的问题谁之过
国企民营化中出现的问题谁之过国有企业民营化,从动态的角度看,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将国有企业逐渐改制成为民营的企业;从静态的角度看,是指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后,民营经济在各经济成分中所占的分额居于一个优势的地位。
国有企业民营化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在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如“国企民营化就是私有化”、“国有资产流失”、“下岗失业人员增多”、“收入差距拉大”等等。
为了确保改革顺利进行,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辩证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并不等于私有化认为搞产权改革、搞民营化就等于私有化、等于国有资产流失,实际上是传统的“产权实物观”和“公有制情结”尚未改变所致。
现代的产权概念是指一种价值形态的财产权利体系,从其“载体”角度分析,这种权利可以建立在对有形资产的占有上,也可以建立在对无形资产的占有上。
但不管产权载体(或称产权客体)是什么,产权都是指产权主体独立拥有的一切使自己或他人从价值角度受到损益的权利,这就是“产权价值观”。
市场经济是一种高流动的“效益型”经济,各类法人和自然人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和管理等)在竞争的压力下随着供求关系和价格行情的变化而不断流动,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这种要素的流动性,自然要求打破封闭、僵化和凝滞的产权关系,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将要素产权凝固在某种具体实物形态上和滞留在某一个企业或其他实体中的僵化局面,把各种要素产权当作资本来经营,使之流动起来,并在经营中实现产权运作的高效益。
从“产权实物观”中解放出来,确立“产权价值观”,就不会把资产形态的变化等同于资产流失,也不会僵化地认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就等于私有化了。
二、整个社会为经济体制改革和转轨支付成本体制转轨过程中,新旧体制衔接有一个磨合过程,有时还会出现体制“真空”,这就使那些图谋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人有机可乘。
体制改革之前,整个社会在“公平”的表象下实际上搞的是平均主义,毫无效益可言,改革就是要讲求效率和效益,这就会使在传统体制下养成的部分思想懒惰、技能低下的人在改革后无所适从,甚至成为社会“边缘人”。
世界银行毒药
投毒者和骗子们,滚回美国去!
Policy encouraged by the World Bank which is failed in West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promoting the privatization of banks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tax cuts for private companys will destroy chinese economy and let Wall Street and only a few chinese plunder the others,so that China would be a adverse society between 1% and 99%.
中国国有度上惠及全民,同时提高基层员工的收入,缩小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
报告开出的第三个药方是降低私营企业的准入壁垒,同时要求国有企业上缴更多的税金和利润,以减少私有企业在社会支出方面的负担。
这纯粹是在刻意挑拨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的绝大多数领域,并不存在所谓的“壁垒”,私有企业也并不敌视国有企业。有些领域国有企业占据优势,那纯粹是因为国有企业表现优异,而不是不许私有企业进入。像航空领域和高速列车领域,私人企业表现平平,那主要是他们缺乏技术积累的缘故。中国的私有企业长期以来就享有事实上的税收优惠,这一点对比一下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各自缴纳的税收金额,就可以一清二楚。偏袒私企、减免税收,一方面会破坏市场平等竞争的原则,危害企业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会像美国那样造成两极分化。世界银行这是在让中国重蹈美国的覆辙。
世行报告的出笼背景
世行报告的出笼背景钟晟深海智库研究员 2012年3月5日2012年2月27日,世界银行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撰写的报告《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在世界银行网站上以英文版及中文概要的方式公布。
[1]2012年2月29日21世纪网报道称,在国资委强烈反对下世行报告在发布前被迫大量删改:“国资委提出强烈反对意见,并就此给财政部回文,认为《报告》提出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降低国有经济所占比例的建议违反宪法,有颠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嫌疑,并要求与相关机构展开辩论。
”“财政部就此安排了国研中心专家与国资委官员进行直接交流。
最终,《报告》根据国资委要求做出了大量删改。
”[2]世行报告发布会也遭受国资委的抵制:“21世纪网从消息人士处独家获悉,如果不是因为国资委此前的反对,2月27日世行报告发布会的规格将会更高,本已列入邀请名单的超百家中外媒体最终也被缩减至十几家。
”[3]由此我们可以获知,在国资委的强烈反对下,世行网站公布的报告虽然保留了其基本的观点,但已经删去了那些锋芒毕露的内容。
值得各方关注的是,在报告发布的前几天,这场信息舆论战就开始了,“六位参与报告编制和审核的人士”向美国《华尔街日报》透露消息进行吹风,这六位编制和审核报告的人士,显然是整个报告的核心骨干。
2012年2月23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这篇吹风报道《世行报告:中国急需深层次改革》,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可代表报告撰写者的真实意图,也同时曝光了这场信息舆论战的真实目的:[4]1、世行报告要求中国进一步大规模私有化国企,否则会面临经济危机《华尔街日报》2月23日报道称:“世界银行(World Bank)与一个中国政府智库联合编制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如果不进行深层次改革,可能会面临经济危机。
报告敦促北京方面缩减庞大的国企规模,使之在运营模式上更接近商业公司。
以上是《2030年的中国》(Ch ina 2030)给出的建议。
私有化与国有企业改革
私有化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
而在这个过程中,选择私有化的路径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私有化可以被视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引入私人资本、引入市场机制等方式来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
然而,在实践中,私有化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与问题。
首先,私有化是否能够真正改善国有企业的效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私有化被认为是提升效率的有效途径,因为私人资本的参与可以带来更灵活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而国有企业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官僚主义、利益输送等问题,这造成了企业效益的低下。
然而,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经济效益可能会忽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员工权益以及社会稳定的影响。
因此,在私有化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与员工权益的保护,避免仅追求短期利益。
其次,私有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扰人们的问题。
在一些私有化案例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划界不清、国有资产流失、人事关系调整等问题都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此外,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还面临着一些风险,比如私有化过程中的内幕交易、利益输送、大规模裁员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使私有化面临着挑战和反对声音。
然而,尽管私有化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从整体上看,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不仅仅是将财产划归私人所有,更重要的是整个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和经营方式都会发生变化。
这使得私有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法律和社会问题。
随着私有化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发生变化,企业治理逐渐趋于市场化、法治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这样的改革方向对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的竞争力是有益的。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私有化与国有企业改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面的。
私有化并不是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它需要慎重考虑和实施。
在推行私有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公平正义、员工的权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首份有关中国私企的国际调查报告
首份有关中国私企的国际调查报告
陈铁源
【期刊名称】《《决策与信息》》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最近,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和世界银行集团所属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作出了一个调研报告《中国新兴的私营企业:新世纪前景》,据说这是“首份有关中国私企的国际性调查报告”,该报告对338家私企的总裁进行了调查。
该报告的主要结论有以下3点: 第一,中国私营企业的出现是中国改革进程的最重要的结果;第二,私营企业在产值贡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改善融资环境是私营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
报告认为,中国新兴私营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978年至1983年是中国私企的复出阶段。
当时私营部门仅局限在“制度真空中发展起来的个体户的范围”,具有强烈的试验色彩,政府的本意是让私营部门扮演“边际的、填补空缺的角色。
”
【总页数】1页(P19)
【作者】陈铁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5
【相关文献】
1.家庭金融研究进入社会视野——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发布,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J], 封丹
2.首份《中国基金持有人调查报告》发布学生成为基民主力之一 [J], 牛文静
3.中国首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农民最想购买平板电视机 [J], 无
4.数字化私企—中国私营企业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的调查报告 [J], 无
5.首份中国肺癌患者真实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出炉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行报告《中国:2030》英文和中文对应翻译
世行报告:《中国:2030》一份468页的报告,本人粗略看了一遍,主要是用提高效率之类的理由要求国企改革和金融系统改革,改革的方法包括降低国有持股比率和金融系统开放,利率市场化等,但是这样的一份报告实在没有新意,因为它忽略了最重要的两条,第一是效率:所谓效率,并不是只有私有化才能达到的,第二是公平:这正是西方国家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份报告也语焉不详甚至一笔带过。
我所关注的并不是这份报告本身真的是否有价值,而是担心部分既得利益集团以改革之名行掠夺之实,利用这份漏洞百出的报告来试探人民的底线而已。
改革,该怎么改,我认为官员公布个人财产是前提,提高ZF工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行政成本才是如今改革的重点,说句简单的,一个官员公开财产制度,这么简单的改革,到现在也没有实行到位。
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括,第二部分是支持性报告,其中比较关键的是第二和第三部分,大量涉及私有化的问题,我会慢慢发出来总括Part I OverviewChina 2030: Building a Modern, Harmonious, and CreativeHigh-Income Society.1 China’s Path: 1978–2030 . 4 中国之路1978-20302 A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2030 . . 15 2030之前的发展战略3 Structural Reforms for a Market-Based Economy with Sound Foundations. . . . 25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结构改革4 Increasing the Pace of Innovation. . . . . . . . . . . . . . . . . . 34创新之路5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of Green Development. . . . . . . . . . . . . . 39抓住绿色发展的机遇6 Equal Opportunity and Basic Security for All. . . . . . . . . . . . . . . 46平等机会和社会保障7 Strengthening the Fiscal System and Aligning It with the EvolvingRole of Government. . . . . . . . . 55政府职能改进和财政系统的加强8 Achieving Mutually Beneficial Relations with the Rest of World. . 60与世界保持互动良好关系9 Overcoming Obstacles to Implementing Reforms . . 65改革的主要障碍Part II Supporting Reports 支持报告1 China: Structural Reforms for a Modern, Harmonius,Creative High-Income Society. 77结构改革:现代、和谐、高收入社会2 China’s Growth through T echnological Convergenceand Innovation . 161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3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 229绿色机会4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Basic Security for All. 293平等机会和基础社会保障5 Reaching ―Win-Win‖ Solutions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 391与世界的双赢结果第一部分Background to This Research研究背景The research was organized by China’s Ministry of Finance,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DRC), and the World Bank. The research work and report writing was undertaken by a joint team from the World Bank and the DRC.中国财政部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世界银行然后就BLABLA一大堆,主要是搞了一些讲座之类的,第一部分概览:Chapter 1 China’s Path: 1978 to 2030这段我就不翻译了,都是废话,主要是介绍取得的成就之类Chapter 2 A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2030第二章:新发展战略In a recent landmark study, the Commission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2008) identified five common features in countries that sustained rapi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or extended periods: They exploited opportunities in the world economy by maintaining open trade and investment policies; they maintaine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they enjoyed high savings and investment rates; they allowed markets to allocate resources; and they were led by committed and credible governments.最近的一个研究指出,高速发展的国家具有5个一般性特质:第一是利用开放的世界贸易和投资机会,第二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第三是保持高储蓄率和投资率,第四是允许市场分配资源,第五是可信任和有承诺的政府。
国企私有化教训心得体会
国企私有化教训心得体会国企私有化教训心得体会近年来,中国国企私有化逐渐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
国企私有化旨在提高企业效益,增强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但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教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国企私有化的教训和体会,希望能够对相关的政策和决策能够有所启示。
首先,国企私有化需要慎重考虑。
私有化是一项复杂的改革举措,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些国企私有化并不是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出于政治考虑或利益集团的需求。
这种私有化往往缺乏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考量,导致了许多企业的衰败和资源浪费。
其次,国企私有化应该注重市场机制的引进。
在私有化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竞争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益和创新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然而,在一些私有化案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导致了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因此,在进行国企私有化时,应当充分考虑市场机制的引入,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第三,国企私有化需要确保员工的利益。
在私有化过程中,员工是最直接受影响的群体之一。
许多国企私有化导致了大量的企业裁员和社会安全问题。
私有化不应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稳定和员工利益的重要性。
在国企私有化中,应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利益,比如提供优厚的退休制度和重新就业机会等,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四,国企私有化需要确保资产流转的公平合法。
国企私有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大量的资产配置和划转。
在这个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操作,保证资产流转的公平合法。
一些国企私有化案例中存在贪污腐败、权力寻租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国有资产的财产权和公共利益。
因此,在国企私有化中,应加强监督和审计,保证私有化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第五,国企私有化需要制定长期规划和战略。
私有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规划和战略。
一些国企私有化过程中,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导致了企业经营不善、发展乏力的问题。
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
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改革的重点领域。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低效益、高成本、僵化管理等,而私有化则被视为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的现状、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一系列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得以实施。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经济发展活力。
具体而言,国有企业改革包括企业改制、资产重组、产权分置、员工股权激励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引入了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二、私有化的影响私有化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形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私有化带来了企业效益的提高。
由于私有化的推进,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运营,更加注重效益和利润的追求。
私有化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潜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其次,私有化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私有化将企业交由市场化的经营主体进行管理,引入了竞争机制,打破了原有的垄断格局,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另外,私有化还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私有化使得国有企业的股权分散化,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企业,打破了原来的行业壁垒,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三、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面临的问题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利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私有化可能会引发资源外流。
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财产转移和资源流失的问题,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影响国家的整体经济财富。
其次,私有化可能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
国有企业改制和私有化往往伴随着企业的规模缩减和人员裁减,这可能导致一部分员工失去工作机会。
中国最大的腐败——私有化改革
中国最大的腐败——私有化改革委员长回答了温总理:中国最大的腐败——私有化改革恒旭腐败,所指颇多,官僚贪污为腐败,资本家穷奢极欲为挥霍无度是腐败,黑心学者通过误导欺骗群众聚敛财富也是腐败,这三者的根源是相同的,就是无止境地占有和挥霍社会财富,贪官贪污挥霍了100万公款,与资本家挥霍100万的劳动者剩余价值,形式上有区别,本质上毫无区别,都腐蚀和败坏了社会财富,用谢若林的话说“两根一样的金条放在一起,谁能告诉我那根是高尚的?”。
因为这100万本可养活10个孩子,结果他们一人就败光了,腐蚀和败坏社会财富,就是腐败,这或许是腐败的最基本定义。
人类历史上,能够有条件腐败的和实施腐败的,从来不是劳动人民,因为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财富,几乎都被“贪官奸商黑学者”铁三角联盟掠夺走了,腐败是这个铁三角既得利益集团的专利,有谁听说过劳动人民腐败吗?固化的社会阶级格局一旦形成,由铁三角组成的统治阶级和由劳动人民组成的被统治阶级,在腐败的驱使下,就只能奔向共同的终点,那就是阶级斗争白热化。
阶级斗争的白热化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无数次,王朝更迭了无数次,可是腐败问题并没有得到任何根本意义上的解决。
其原因就是私有观念的存在,和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流派道法墨儒,早已经发现了私有观念对社会发展的严重威胁,纷纷从限制私有观念的角度来阐释社会理论,道家的“清心寡欲”,墨家的“兼爱节用”法家的“定分止争”儒家的“克己复礼”,都是要求和约束人们节制私欲,使社会可持续发展。
西方近代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同样是用以节制市场经济造成的私欲膨胀。
而王朝更迭和经济危机依然频繁出现,说明这些社会学说没有实现克制私欲的目的,因为受理是发展规律限制和阶级限制,他们都不否定私有观念。
而人类起源于原始家庭共产主义,后来发展到原始氏族共产主义,没有原始共产主义,人类会产生吗?私有观念的产生本身就是腐败现象的产生。
当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产生私人占有欲望的人在把他的占有欲变成占有的行为的同时,腐败现象就产生了。
我国国企私有化的必要性
我国国企私有化的必要性作者:熊二妹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08期摘要:国企私有化的问题由来已久,对于国有企业是否需要改革,改革的程度及方式,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本文试图从真正区分私有化的含义、私有化给我们带来的益处等方面阐述了国企私有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国有企业;私有化;必要性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复杂深层次的矛盾凸显出来,使改革举步维艰。
国有企业是否应该私有化,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
独立学者杜建国打断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北京报告发布会的发言同时当场派发他的文章—《世界银行,带上你的毒药滚回美国去》,以此抗议国企私有化。
这个举动由此迅速上升至关于国企是否应当私有化等关于中国改革前途的大论战。
一、“国企私有化”的误区和实质(一)国企私有化的误区目前有一种潜在的错误认知,认为所谓私有化即是将原本国有企业顷刻被瓜分为私有,国有企业立即变成私人囊中之物。
人们担心的根本问题是当国企实施私有化政策,这些巨型企业将落入原高管家族与官僚权贵手中,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
那么我们所谈到的国企私有化的本质究竟是不是这样?答案是否定的。
(二)什么是国企私有化所谓国企私有化是指引入竞争,打破垄断国企垄断,给非国家控股的企业或个人一个竞争的机会,使得市场能够达到充分竞争。
衡量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个标准,是看这家“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如国有股份和其他股份比较起来不在这家改制后的企业占有主导地位,甚至完全没有国有股份,这家“国有企业”就可以被称之为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家企业。
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的一点就是“引入竞争”,国企私有化并不是指一夜之间分掉国企,它是指引入一种竞争机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现在国企垄断领域,使得除国资以外的市场因素能够进入国有垄断,形成市场的良性竞争。
二、国有企业的垄断现状中国垄断行业大体上包括5类:全国性自然垄断产业;区域性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行业;本应属于企业化经营但采取了事业单位体制的行政垄断行业;本应属于竞争行业但在我国采取了行政垄断体制的行业;特种行业,如造币、烟草医药、食盐等。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利弊
国有企业私有化 的利弊
梅 玫 刘 超 越 戴 嘉 成 关 学升 方号 武 汉东 湖 学院 湖北 武 汉 4 3 0 21 2
摘要: 国有 企业是 指 企业 全部 资产 归国家所有 , 并按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企业法人 登记管理 条例》规 定登记 注册的非
二、 “ 国有企 业私有化 ”的争论
于 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 如果政策性经济垄断行为是 由私有企业完成的 , 我们容易深 2 0 1 3 年2 月2 7 日, 世界银行与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 恶痛绝 , 政府机构也不容易庇护私有 垄断企业 , 国 民消灭垄断的欲 的  ̄ 2 0 3 0 年 的中国 : 建设现代 、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 , 望就会增大许多, 有利于迅速结束各种政策性垄断现象。 对 中国 目前改革提 出了六条建议。该报告认为 , 政府、国有 企业 5 、国企私有化能提高国民幸福程度。 和私营部 门的作用缺乏 明确划分 , 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多 我们 的幸福感觉水平 , 既取决于社会的和谐程度 , 也与我们 自 地依 靠市场和私营部 门 。那么 , 将 国有企业私有化有什么 好处 我感觉 的财 富拥有量成正 向关系。一般是, 大家 自我感觉的财富 呢, 笔者罗列 了以下几点和大家一起探讨 。 越多, 大家 的内心就越踏实, 大家的幸福感觉 也会越大。从增加大 1 、国企私有化能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或效益。私有企业相对 家的人 均财 富感觉量上看 , 中国保持着这么庞大的国有企 业财富 国有企业在运行效率或效益方面要高一些 , 这是因为 , 二者受到的 规模 , 确实是一种极大的幸福浪费。为了让大家感觉更好一些 , 可 监督程度不一样 。私有企业拥有主人翁 , 国有企业没有主人翁 , 私 支配财 富多一些 , 私有化这些企业显得很有价值 。我们现在可能 有企业受到的监督较多 , 不仅政府机构可以监督 , 而且企业拥有者 很好, 我们完全可以更好 , 平均分 配国有企业, 也就是私有化 , 可以 还可以监督 , 并且 , 后者 的监督更有效 , 这恰恰是 国有企业的根本 让我们感觉更好。 缺陷。 6 、国企私有化能使社会更加 民主 自由。中央集权的专制程 2 、国企 私有 化能减少腐败现象 . 国有企业主要受到政府机 度与财富产权国有程度具有一致性 , 降低国有财富规模 , 可 以减弱 构的监督 , 这要 比私有企业 的监督者少 , 这为腐败滋生提供 了条 政府的可支配财富规模 , 也就是可以减弱政府的专制程度。支持 件。国有企业全部是经理 人管理模式 , 管理者是聘用的或任命的 , 对 民主 自由的实现大有好处。 企业结构完全官僚化 , 这导致企业 的官僚化气氛很重 , 也带来企业 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7 、国企 私有化 能促进企业 的国际化发展 . 不论哪个国家 , 都 管理者 的寻租行为 , 导致各种腐败现象较多, 加大 了社会的腐败气 相对不喜欢外国政府控制的企业来本国经营。对 外国政府控制的 息。国有企业领域是滋生着较多的腐行为 , 让这些企业私有化 , 可 企业 , 一般要设置较高的进入门槛, 这对 国有企业走 出国门是不利 以减少企业的腐败行为。 这 也往往导致 国有企业的窝里横现象。为了企业 的健康或全 3 、国企私有化能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 如果 中国想搞正常 的 的 , 面发展或国际化发展 , 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也显得较有价值 。 市场经济 , 国有企业 的私有化对于 中国来说 显得格外重要 , 显得 8 、国企私有化 能减轻 国家领导 人的负担 . 中国的大国禀赋 格外必要。这 来源于人们 的需求原理 。人们的需求 , 也就是 消费 这也会耗费领导 人大量 的精 行为受到收入 的巨大影响, 也受到 自我财富感 觉的影响。我们可 导致 中国必然较多的参与国际事务 , 力 。为 了减少领导人管理 国家事务 的负担 , 中国 国有企业的私有
国企全面私有化意味着国体根本之变
国企全面私有化意味着国体根本之变何新:不修宪而推行国企改制,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近期,世界银行呼吁中国立即实施对垄断国企的全面私有化改革。
国家发改委也立即推出“新36条”予以贯彻。
但是查考作为确立中国国体根本大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总纲》第六条法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业上表现为土地的公有制,在工商业上的表现是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
在目前,在宪法所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未予废除的前提下,由行政部门推行国企私有化,不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宪法;而且意味着国体根本之变。
对此,全国人大有必要释宪,国务院法制办也有责任予以解释。
因此,今年内要实施和推行这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务须请有关方面先完成“顶层设计”————修改现行宪法。
否则,这不是推进改革,而是进行一场破坏现行国家体制的政变。
国企私有化才是最大腐败
作者: 昆仑岩
作者机构: 昆仑策研究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盐业
页码: 9-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9期
主题词: 国企改革 私有化 国民经济命脉 腐败 现代市场经济 国有企业 国家发展 经济控制
摘要:两会期间,总书记关于“深化国企改革是大文章,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的讲话,令人增添信心:倒是听到有些官员专家的话让人生疑生忧。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主导和带动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通则,是国家有效调控宏观经济、纠治市场失效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决定性条件。
私有化代表什么
这段时间,“私有化”这个词确实出镜率很高。
一个是最近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名为《2030年的中国》的研究报告,对中国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对此有学者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并把这份报告总结为把国企私有化,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大讨论。
这里的私有化是指将政府控股的企业通过上市、减持、出售等形式变为公众或个人控股。
上市公司的私有化则完全不一样,它是将公众手中的股票买回,即由上市公司大股东作为收购建议者所发动的收购活动,目的是要全数买回小股东手上的股份,变为大股东本身的私人公司,买回后撤销公司的上市资格。
实际生活中,由于进行私有化的知名上市公司并不常见,所以你对于私有化的疑惑,许多人都有。
A股也曾有过上市公司私有化的案例,不过都集中发生在2006年的石油石化类企业,此后便没有出现。
而欧美也曾在股市低迷的时候出现过私有化的小高潮。
所以,上市公司私有化是控股股东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而已。
不过,自去年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遭遇“猎杀”,股价一落千丈后,寻求退市的企业也开始逐渐增多。
刚在今年情人节完成私有化的盛大网络就是一例。
仅仅是股价表现不好就主动要求退市?当然,上市公司选择私有化的原因可以很多,这也是在阿里巴巴宣布私有化之后,众多媒体和网友纷纷猜测的原因。
其实,对于企业来说,上市纵然能够扩大公司声誉、筹集资金、成为公众公司等多重优点,但因此会失去“自由”,而私有化的企业就像是没有老板看着办公的员工,不用定期交工作报告,也不用每天算计着迟到要扣工资,自己给自己打工格外自由。
私有化以后,首先不用担心要披露敏感信息。
上市公司可以不再按照SEC的要求来做定期信息披露,而公众的监管也少了。
当上市公司要进行战略、架构的调整与重构时,可能选择私有化。
当公司股价当期被低估时,许多公司也会选择私有化。
雪球分析师王吉陆就认为,私有化可以让公司行为不再以股价为中心,而是依据现金流等因素来做出决策,可以提高公司在股市外其他市场的融资能力,公司治理会更加灵活。
中国:私有化?民营化?
中国:私有化?民营化?
王方剑
【期刊名称】《技术经济与管理》
【年(卷),期】1999(000)004
【摘要】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不等于私有化,从实质来说它应是社会化的含义,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规律。
1997年,'拍卖'成为中国社会的十大流行语之 '拍卖'一词超出了经济范畴,成为有些人攻击'中国在搞私有化'的口实。
中国。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王方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1
【相关文献】
1.市场化、民营化、私有化的概念辨析 [J], 周义程;李阳
2.经济转型与国企改革——不同转型战略下俄东私有化对我国国企民营化的启示[J], 黄尧
3.“民营化”不等于“私有化”:关于“民营化”这一国际经济现象的思考 [J], 刘文俭
4.私有化模型:绝非国企改革的良方——就《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均衡模型》与刘小玄商榷 [J], 刘凌霄;李文汇
5.国企改革在国外:国有化-私有化-民营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行报告》私有化中国国企的真面目曾飞所谓的“国企改革”,已经被改革者和美国华尔街大亨炒得沸沸扬扬,成了最棘手可热的话题。
西方深陷经济危机泥潭的英美等资本老儿,如今死抓住中国的国企改革的话题不放,有如在破船沉没之际,垂死的船长和依附者死抓住一块烂船板不放的情景。
一些迷糊的国人,在那些国企垄断暴利,国企工资特高的蛊惑之下,也咬牙切齿,随之呐喊,非把国企改革了,缩减了,分食了而后快。
殊不知,自己毕竟不是美国垄断公司,也不是大权在握的高官极其“内人”,能够在分食国企唐僧肉的时候,分得一块。
把原本属于全民所有的国企资产据为己有。
如果真的缩减、分食、私有化了最后后的这些全民资产,到头来损失的是人民大众的利益,强化的是官僚资本与华尔街垄断资本的实力。
他们用中国人民的血汗创造出来的国企资产来加强自己所控制的生产资料,再用这些生产资料去奴役剥削中国的打工仔和科技劳动者,受损的只能是国人自己。
因而,国人应当收回对国企改革的话语权,看清楚目前中国国企问题的真实面目,分清利与弊,重新建构全民资产(被称为“国企”的公企)的经营管理,造福国人。
2012年2月23日华尔街日报《世行报告:中国急需深层次改革》就高调唱说:“世界银行与一个中国政府智库联合编制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如果不进行深层次改革,可能会面临经济危机。
报告敦促北京方面缩减庞大的国企规模,使之在运营模式上更接近商业公司。
”——似乎只是缩减国企和商业化国企,并没有私有化国企的诉求。
2012年3月1日新京报,香港学者吴木銮也急忙抛出《世行关于中国国企改革“猛药”来得及时》一文,极力推销《世行报告》猛药:为市场经济建设着想,我国应该重新展开国企改革的讨论和相关政策修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银行的报告来得及时。
……进入二十一世纪,大量的国有企业获得各种机会,迅速扩张自我。
……恰逢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调整机遇,大量国有企业跃上世界五百强企业。
但国企复兴之后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降低国有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
因此,世界银行才会在此时提出改革的呼声。
之前有位美国学者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开了药方。
他认为,美国的混和型企业(私有和公有结合)是中国国有企业的未来。
这些企业大多基于特定政策目标而成立,比如为低收入阶层解决房屋问题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模式。
而对于房利美和房地美模式,2008年7月19日华夏时报《房利美房地美两房危机给中国银行业敲响警钟》就已经警告说:在所有的美国房地产金融的教科书中,“两房”基本一直被认为是推动美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力量,是帮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获得住房,实现“美国梦”的重要支撑。
它们拥有或担保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一半以上的业务,为美国房地产市场提供充分的流动性。
在美国次贷危机以前,“两房”债券曾被华尔街金融机构称作“准国债”。
也正是这样两家以美国财政部为靠山,在美国住房按揭市场呼风唤雨的金融机构,其股价在经历了一周的腰斩之后,两公司的股价暴跌,并濒临破产边缘。
……“两房危机”已经向中国银行业及政府敲响了警钟,……。
——可见“美国学者”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开药方的居心十分险恶。
美国政客或御用学者自身难保,为何有空来关怀中国国企之“顽症”?他们灾难当头,急于寻找生路,抓住吃定中国巨大的财富以救自己,还情有可原。
香港学者吴某在繁荣的中国香港安然无恙,竟然也狗拿耗子为美国政客推销《世行报告》猛药?莫非自己也想从美国阻止那里捞一点唐僧肉吃吃?如果想吃自己同胞的血肉肥己,未免太缺德了。
其实“大量国有企业跃上世界五百强企业”成为国际竞争中的巨型航母,造成了美国资本极其害怕的所谓“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才是华尔街最揪心的问题,于是最缺德的“猛药”——缩减国企,商业化国企也就应运而生。
更加缺德是,美国政客或“学者”把美国混和型企业房利美和房地美模式之类的毒药通过美国垄断资本的御用工具世界银行推销给中国,与中国国务院的机构合谋,图谋在中国“改革”国企,“商业化”国企就更加缺德。
世行行长佐利克上个月在芝加哥对经济学家发表讲话时说得很明白:“中国需要限制国有企业扮演的角色,打破垄断,让所有制多样化,降低私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
而在此之前,美国国务院,财政部,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其他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们相继拿中国国企说事,指责中国政府参与经济,危害了“公平竞争”。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不久前在纽约说:美国希望政府在全球商务交往能够实现“竞争中立”,她发出警示说,国有企业进入全球市场“不仅仅为了获利”,也是在代表国家建立并运用其国家力量。
美国国务院的最高经济事务官员霍马茨跟着直接点名中国。
他在华盛顿对一批美国企业说:“中国模式(国家拥有企业)造成的贸易扭曲对美国公司不利,对美国就业和竞争力构成了直接威胁”。
上个月在瑞士达沃斯,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称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及其政府的“补贴和扭曲”对中国的贸易伙伴们“非常有害”。
而美国总统奥巴马此前在其国情咨文中也表达了这种观点。
美国贸易代表去年12月在国会说得更直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正日益可追踪溯源到中国的产业政策上,这些政策以可对贸易造成扭曲的政府行为来提振或保护中国国有企业和国内产业”。
与此相呼应,掌握话语权的中国精英也站到了前沿,吴晓波在FT中文网上明确提出“中国国企的去留问题”,说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绝大多数从事经济研究和实务工作的人们都已经切身地感受到,控制重要资源以及居于产业上游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已经成为与民争利的工具,也成为中国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障碍。
(来源:《世行唱垮国企,意欲为何?》)美国政客的这些张狂的活动表明,美国非常忌惮中国国企的迅速成长,把它视为对美国新自由资本主义的严重威胁,因此严令他们在中国的代理势力无比彻底搞垮中国国企,以挽救自己的衰败。
就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的改革者不顾一切地强行改革,遵从美国政客的“敦促”,高唱“救美国就是救自己”的战斗口号,对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国企垄断”开刀,承诺大量缩减国企,进行“商业化”,暗地里私有化。
由此看来,最缺德的是美国政客刻意把自己染上的次贷危机“艾滋病”通过与中国改革者的亲吻传染给中国,以图一逞。
然而,美国政客最终解决中国国企的根本方法依然是“私有化”。
《世行英文报告摘录以及翻译——赤裸裸的私有化》其中就有一段《世行报告》原文的译文,“私有化”就赫然出现在其间——“私有化是最好的商业化方法”,直接注释了他们的所谓国企“商业化”就是“私有化”的真意。
这与用“性工作者”替代“妓女”的用法如出一辙,展现了中国精英的超凡智慧。
这就彻底暴露了两会发言人赵启正“国企股权多元化不等于私有制”的谎言:《世行报告》的原文:A commercially oriented governance system should be introduced. While privatization would be the best way to make SFIs more commercially oriented, privatization of the big SFIs would not be easy.42 Since the government is likely to remain majority owner of the SOBs, state ownership function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To be effective, state ownership agencies need to act in ways similar to private owners. Otherwise, given the multiple objectives of the government,SFIs will not become truly commercialized. China may introduce a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banks by a thorough stock taking of the existing state ownership functions, agencies and practices,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 and failures译文:商业导向型的管理系统应当被引入。
国有金融机构私有化是最好的商业化方法,私有化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可能会比较困难,(加了下标注42,可能很难找到合适的买家云云),因为政府仍然是国企的主要拥有者,国企的管理需要加强,为了更有效,国有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应该更像私人拥有者,否则国有金融机构不会真正商业化。
中国应当引入管理机制-国际先进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已经存在的机构来管理银行国有股此外网友“爱捣蛋”还指出:根据世行网站提供的报告中文概要,基本内容看上去平淡无奇。
杜建国高声反对国企私有化,这是否针对报告本身?中文概要里几乎没有出现“私有”一词,但我粗略统计了完整的英文报告(篇幅有400多页),里面私有化(Privatization)一词在正文出现7次,私有(Private)一词则出现多达229次,并重点提到私有化对航空、电信等战略和支柱产业的好处(第132页)和对国有银行产权改制的期望。
如此,美国政客和中国改革者的所谓国企改革的私有化真面目也就一目了然了。
国人完全可以坚决抵制他们的所谓国企改革建议。
那么,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的巨型航母中国的国企要进一步展现中华民族的龙威,还需要哪些改革、变革和建构呢?这才是从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所面对的问题。
国人必须拒绝美国华尔街御用工具和中国改革者的蛊惑,自主研究自己的问题。
(另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