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阅读理解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阅读理解作业
礼记·大同
1.文中所宣倡的“大同”社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大同”是否存在过?
答:“大同”社会是建立在“天下为公”的基础之上的。“大同”社会是指社
会道德达到很高的境界,社会以及政治形态公正无私,和平安定,人们合敬合爱。然而“大同”社会毕竟是理想中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达到,所以“大同”并未存在过。
2. “小康”是指什么时代?“六君子”代表了什么?
答:“小康”是指大道既隐,以人为型、以礼治国的时代,是一个差别有等、礼义有序而又融洽和谐的社会;“六君子”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代表了能够在小康这种大道既隐的时代成为用礼义治国的超群杰出人物。
3.这两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1、运用排比,语气富有气势,语言连贯、偶散相间;2、运用铺陈,尽写大同与小康的各种社会表现形态,铺张扬厉;3、逻辑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对大同和小康的描述一一对应,、对比鲜明,文章思想脉络清晰。
郑伯克段于鄢
1.解释《春秋》、《春秋三传》,这段文字出自哪里?
答:《春秋》据说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主要记载春秋时期的史事;旧说以为《左传》是对《春秋》的解说和阐述,所以就和注解《春秋》的《公羊传》与《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这段文字出自《左传.隐公元年》。
2.分析郑庄公、共叔段、姜氏等人物形象。
答:郑庄公:工于心计、虚伪狠毒、老谋深算、伪善伪孝的人物形象,他在胞弟逼宫问题上的隐忍,说到底不是单纯的隐忍或退让,而属于韬光养晦,后发制人。他不曾马上实施反制,是他不愿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过早地和对手摊牌。所以,郑庄公在隐忍的同时,私底下一直在作充分的准备,以求一招制敌,这将他工于心计和虚伪狠毒的性格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文章结尾,他装作很孝顺,似乎是郑庄公受到颍考叔孝母的感染,其实不过是庄公借此就坡下驴。他之所以欣然接受颍考叔的建议,不过是企图缝补这些破碎的外衣,掩盖已经充分暴露的肮脏的躯体和丑恶的灵魂;
共叔段:愚蠢狂妄,他有着对攫取权力的野心,但因为他的狂妄、施展权术的低能以及他对郑庄公的步步副近,使得他步步落入庄公为他设下的陷井,最终导致失败;
姜氏:偏爱少子、助子为虐,她多次向武王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在郑庄公就位后,又多次替共叔段请封,最后还和共叔段里应外合,密谋偷袭郑国国都。
3.文中的中心人物是谁?其他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答:文中的中心人物是郑庄公。其他人物的作用是为了情节的需要,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衬托出郑庄公工于心计、虚伪狠毒、老谋深算、伪善伪孝的人物形象。
4.作者写“克段”的战争用的是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
答:作者写“克段”的战争用的是略写。原因:前文郑庄公沉稳冷静与共叔段的狂妄愚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局自然产生,所以作者并未过多的描述战争的场面。
5.这段话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政治背景?
答:这段话通过郑庄公母子、兄弟之间争夺权力以至骨肉相残的叙写,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揭示了当时礼制开始崩坏的现实。
6.作者寓于文中对人物的评判,是基于何种思想基础?
答:作者寓于文中对人物的评判,是以儒家思想为思想基础,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讲信义,而不是不顾兄弟情义为了利益自相残杀。
7.你对作者的评判有何观点?
答:从一定程度上讲作者的评判客观合理,分析人物基于事实,带有儒家思想,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对于郑庄公的批判有一些绝对、片面,郑庄公作为从小不受母亲的喜欢,生活在那种激烈的权力斗争中,没有谋略和心机是难以生存的;在他成为君主后,母亲和弟弟对他的皇位虎视眈眈,时刻都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为了保住并巩固皇位,他不得不工于心计、出手狠毒,所以我认为郑庄公不失为一个有谋才远略、有作为的君主。
春江花月夜
1.这首诗以何为线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月”为线索展开描写并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以及相
聚而不得等情状的感伤,但由于整首诗营造的优美而阔大的意境使得上面的哀伤得到一种中和,给人启示而不会造成对人的伤害。表达了诗人哀而不伤的思想感情。
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分别表述什么?
答:“谁家今夜扁舟子”的意思是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表述
了游子的离愁之感;“何处相思明月楼”的意思是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表述了思妇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话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3.说明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以及用韵的特点。
答:《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三者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却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而诗的韵律却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