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制作通用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制作通用工艺
1、适用围
本钢结构制作通用工艺适用于钢结构工程制作难度一般,钢材类别不大于Ⅱ类的钢结构制作加工。

2、目的:
使车间生产工人和公司相关管理人员了解、掌握钢结构制作过程中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

3、编制依据:
GB50755-2012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
GB50661-2011 钢结构焊接规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4、产品制作:
4.1 产品在制作之前应由技术部门组织相关的生产工人和相关管理人员就项目的制作进行技术交底。

交底容包括设计总说明、合同特殊要求、产品制作所执行的规、验收标准和典型施工图的解读及制作方案的确定等,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进度。

4.2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
5。

材料
5.1 钢材:
1)本制作工艺主要结构用钢为Q235和Q345等级,钢板化学成分(见表1)、力学性能(见表2)、钢材表面质量及厚度公差(见表3)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的要求,。

GB/T700《碳素结构钢》;GB/T《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709《热钆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并按规定取样进行力学试验
钢材化学成分表表1
钢材力学性能表2
热轧钢板的厚度允许偏差(N类)表3
注:在合同未注明偏差类别,采用N类。

如订货合同另有规定则应对应相应A、
B、C类偏差。

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1/2;
2)所有的钢材必须有供应商提供的有效质量证明书;
3)钢材验收入库按照《材料标识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对钢材进行标识管理、分类储存、防护。

5.2 焊接材料:
1)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焊接保护气体等必须有相应的有效质量证明;
2)焊接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的相关标准,根据项目需要应进行焊接材料复试;
3)焊接材料按《焊接材料控制程序》验收入库、储存、防护、发放。

5.3 涂装材料:
1)钢结构防腐涂料、稀释剂和固化剂应按设计文件或客户要求选用。

其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

2)涂装材料必须存储在专用仓库并符合防火要求,应由专人保管、发放。

5、下料:
本公司的下料方法有锯切、剪切、等离子切割和火焰切割。

火焰切割只有在使用半自动切割不切实际时才可采用手工火焰切割。

6.1 锯切
凡是热轧型钢端头无端板的构件应采用锯切。

断面的粗糙度为Ra25,长度锯切允许偏差为±2mm。

6.2 剪切
凡是采用剪切的钢板厚度应小于或等于12mm,当厚板大于12mm时应采用火焰切割。

剪切允许偏差为±2mm。

6.3 火焰切割:
1) 切割准备:
①用于产品制作的钢板在下料前必须经表面质量检查和材料复试合格;
②下料前必须核对钢板牌号或材料标识及规格应与下料单一致;
③清除钢板表面的污垢、油脂等杂物;
④检查切割设备及气管的可靠性、安全性,确保切割过程的连续性。

2)切割:
①根据钢板厚度调整火焰切割工艺参数,见表4。

火焰切割工艺参数表4
②多条直线同时切割:应统一割嘴规格,预热火焰功率应调整为一致,保
持切割风线的清晰、挺拔。

割嘴离钢板距离保持一致,约10mm;
3)切割检查:
①清除切割熔渣,自己检查切割面,凡是缺陷超标应及时修整。

②气割允许偏差,见表5。

气割允许偏差表5
③应及时对切割的零件标注零件编号、规格和材料可追溯性标识,
④必须对切割余料进行标识移植;
⑤填写下料记录
6、拼接:
7.1斜坡设置:
对接接头拼接的错边量应小于0.1t,且≤2.0mm。

当拼接的钢板宽度、厚度不相同时,其宽度、厚度差值超过4mm,应将较厚板的一面或两面采用火焰切割或机械加工方法使之斜坡过渡。

1
7.2 H 型钢拼接:
1) 焊接H 型钢拼接、翼板接缝和腹板接缝的间距大于200mm 。

翼板拼接长度不应小600mm ,腹板拼接长度不应小于600mm

2) 热轧H 型钢拼接接头形式可采用错位接头或无错位接头,但每个项目应根据设计的具体要求,不得擅自选用拼接接头形式。

对接接头应为全熔透焊缝。

腹板上应开设过焊孔(半径一般为20mm )。

过焊孔应切割光滑,焊接后应保留过焊孔(除客户有要求外)。

① 错位接头为
Ζ 、匚 、 等拼接形式,上、下翼板拼接缝与腹板拼接缝间距大于200mm 。

拼接的翼板长度为翼板宽度的2倍,腹板拼接长度
不小于600mm 。

t 1
t
2.5
1 ≥200
≥200
≥200
≥200
≥200
②无错位接头为“Ⅰ”字形拼接,上、下翼板拼缝与腹板拼缝在同一条直线上,按全熔透焊接,其拼接长度不应小于600mm ;
7.3 箱形构件拼接:
1)箱形构件的侧板拼接长度不应小于600mm。

相邻侧板拼接缝的间距不宜小于200mm;
2)侧板宽度方向不宜拼接。

7.4角钢、C型钢拼接:
角钢、C型钢可采用“Ⅰ”字形拼接或45°斜接接(根据设计或客户的要求采用)。

钢板厚度超过6mm,按规开坡口,按全熔透焊接。

7.5 钢管拼接:
钢管拼接,每个节间宜为一个接头。

最短拼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管径:d<500mm时,拼接长度不应小于500mm;
2)当管径:500mm<d≤1000mm时,拼接长度不应小于管径;
3)当管径:d>1000mm时,拼接长度不应小于1000mm;
4)小管径拼接时,管必须设有衬套,并按规定留有间隙或开坡口,按全
熔透焊接(包括矩形钢管拼接)。

7.6吊车梁拼接
1)吊车梁的上、下翼板与腹板的拼接缝不得设在吊车梁跨中的1/3围;
2)焊接H型钢拼接应采用“Ζ”形拼接。

翼板拼缝与腹板拼缝应大于200mm;
3)一般规定吊车梁上翼缘与腹板连接为全熔透焊接,上翼板正面拼接焊缝应磨平。

7.7坡口制备:
1)常用坡口形式和尺寸见表6及表7。

气体保护焊常用坡口尺寸表6
埋弧焊常用坡口尺寸表7
1)坡口尺寸制作及装配允许偏差,见表8。

坡口尺寸制作及装配允差表8
2)坡口制备要求:
①凡是工厂焊接坡口或现场焊接坡口均应采用半自动切割;
②坡口制备必须按规定的坡口尺寸,确保其角度、深度、切割面的粗
糙度,切割纹深度超过0.3mm时,应用砂轮打磨平整。

③箱形构件其纵向焊缝在全熔透和部分熔透交接处,其坡口深度必须逐
步过渡至零,过渡段长度不小于坡口深度的4倍,角焊缝作纵向连接的
部件也是按上过规定加工坡口;
④坡口加工完毕,在组装之前应清除切割、熔渣,并对焊接区域30mm
围进行除锈打磨。

8.组装
8.1 一般规定:
1)在组装之前,组装人员应看懂施工详图,必要时应配备施工区域的平面图、立面图。

发现图纸有异疑不得擅自修改,应及时与有关技术部门联
系解决;
2)在组装之前,组装人员应对组装所用的零件、部件的编号及实物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实物几何尺寸与图纸相符;当构件组装后也必须按图纸认
真检查各档零件尺寸或零件是否遗漏;
3)零件、部件在组装之前应考虑到组装成形后的构件能否进入抛丸设备除锈或者部分零件经抛丸后会出现抛丸“死角”,对此情况应采取零件、部
件预抛丸处理;
4)在组装之前应清除待焊接区域30mm围的切割熔渣、氧化皮、铁锈、油脂、水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质;
5)焊接部位的装配间隙和坡口尺寸应控制在允许偏差之,严禁在坡口间隙塞焊条头或铁块等杂物;
6)对于搭接接头、塞焊、槽焊,钢板之间的装配间隙和衬垫与母材之间的装配间隙不应超过1.5mm。

7)超差间隙的修整:
①坡口组装间隙超过规定的允许偏差,但不大于较薄板厚的2倍且不大于20mm时,可以在坡口单侧或两侧堆焊并打磨平整;
②采用角焊缝或部分熔透焊缝连接的T字接头,两部件应贴紧,根部间隙不应超过5mm。

当间隙超过5mm时,应在待焊板端面堆焊并打磨平整,使间隙符合要求。

8)定位焊:
①定位焊应由有相应书的焊工施焊;
②定位焊使用的焊接材料与正式施焊相同;
③定位焊缝厚度不应小于3mm;T字接的定位角焊缝焊厚不应超过设计焊厚的2/3。

焊缝长度25-50mm,间距宜为300-500mm;
④当板厚超过规定的厚度时,定位焊的预热温度宜高于正式预热温度
20-50℃;
⑤定位焊应避开焊接起始、结束拐角部位,坡口尽量避免定位焊;
⑥定位焊缝与正式焊缝应具有相同的焊缝质量。

当定位焊存在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时,应及时完全清除。

9)过焊孔设置:
①在构件焊缝交叉的位置,为保证主要焊缝的连续性,应在相应位置
开设焊缝穿越孔,过焊孔应按图纸标注的位置开设;
②过焊孔制作应按规定的半径R,并用样板划线切割;
③过焊孔切割边应光滑,切割纹深度超过0.3mm,在组装前进行打磨
修整;
④吊车梁上的过焊孔(切角)必须按规定开设。

10)构件标注:
①构件组装完毕后,应将图纸上的焊接符号正确地移植标注到相应的焊
接部位,以便焊工能准确地按焊缝要求进行施焊和检验员对焊接进行检验;
②构件上的孔位应用洋冲眼清晰标注,再用记号笔画圈提示,并在孔位
处标明钻孔的直径;
③构件组装完毕后,在构件长度方向距离端头300mm的翼板中心位置
用钢印标注构件编号和流水号,如遇螺栓孔应避开该孔100mm处,再用记号笔将钢印号围框提示。

钢印字体宜为10-12mm,字迹清楚。

如钢号打错,应将其磨平后重新标注,不允许在错误的钢印上重复标注。

11)填写构件拼装记录
8.2 划线::
1)划线之前必须对型钢等材料进行矫正合格;
2)按施工详图确定构件三个方向的划线基准面和中心线;
3)端板、底板等带有安装螺栓孔的连接板均以螺栓孔的中心为基准线,
不得以自由边为基准面划线;
4)除了确定构件高度、长度、宽度三个方向的尺寸,还必须采用对角线进行验证构件的垂直度或对称度偏差值;构件的直角度除了用直角尺
检验以外,还可用二边之间的斜线来校验;
5)零件安装尺寸的划线和孔距之间的中心线划线允许偏差±0.5mm;
6)构件划线应从确定的基准面为“0”位,分别划出各档尺寸。

不宜以每档尺寸为基准分别划出各档尺寸,尤其是孔位尺寸线;
7)在划线之前应考虑到构件焊接节点的收缩量应放余量。

8.3 端板组装:
1)端板(包括底板)是连接梁与梁、梁与柱的连接板。

端板的组装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现场安装质量。

在组装前,必须以图纸核对其外形尺寸、
孔径、孔距以及组装时的上、下方向;
2)为了保证端板的组装质量和焊接质量,H型钢的端头应采用机械锯切或半自动切割。

若端板连接采用坡口焊接,坡口制备应符合本工艺7.6
的要求,其坡口宜开设在翼板的侧。

在开坡口的同时按要求开设过焊
孔;
3)按划8.2划线要求划出端板的十字中心线,再与H型钢的轴线相吻合后定位。

定位焊尽量焊在坡口的背面;
4)端板安装的角度是组装关键。

在组装时要有效地控制端板与翼板、腹板的角度。

8.4 悬臂梁组装
1)悬臂梁与H型钢立柱连接,悬臂梁的长度尺寸应以H型钢的腹板中心
线至悬臂梁的安装螺栓孔中心线计量;
2)悬臂梁与箱形柱连接,悬臂梁的长度尺寸应以箱形柱的翼板或腹板中心线至悬臂梁的安装螺栓孔中心线计量;
3)悬臂梁高度尺寸应以柱子的高度基准面至第一个安装螺栓孔的中心线计量;
4)悬臂梁的连接接头形式按照图纸规定制作。

8.5 牛腿组装
1)牛腿与H型钢立柱和箱形柱连接,一般上、下翼板开坡口,为全熔透焊缝。

腹板一般不开坡口,除另有要求外;
2)牛腿高度尺寸以立柱的高度基准面至牛腿支承面计量;
3)牛腿组装支承面不允许下挠。

8.6 构件制作允许偏差(见附录)
1)焊接H型钢允许偏差;
2)多节钢柱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3)单层钢柱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4)焊接实腹钢梁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9.焊接规程
9.1 一般规定
1)母材上待焊接表面和坡口两侧均匀、光洁,距离坡口边缘30mm围不得有氧化皮、锈蚀、油脂、水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物。

2) 焊接材料依照《焊接材料控制程序》进行管理。

3)焊接材料匹配,见表9。

焊接材料匹配表9
4)焊接材料烘干要求:
5)焊接参数,见表10。

焊接参数表10
按WPS操作。

6)预热和环境温度:
①当钢板厚度或施焊环境温度低于规定的围要求时必须进行预热。

焊接环境温度高于0℃时,钢板最低预热温度要求(℃);见表11
预热温度要求表11。

②焊接环境温度低于0℃,但不低于-10℃时,应采取预热以确保焊接处不
低于20℃或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
③预热的加热区域应为焊道两侧,宽度应不小于焊件施焊板厚度的2 倍且
应不小于100mm ;
④当二块厚度不相同的钢板组合时,其预热温度应按厚的为依据;
⑤当二块类别不相同的钢板组合时,其预热温度应按高的为依据;
⑥填写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记录。

6)引弧板、引出板和衬垫:
①引弧板、引出板和钢衬垫的钢材应具有与焊接母材相近的可焊性,
虽不要求其与母材材质相同,但其强度等级不应高于母材(除桥梁制作外)。

②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焊缝引弧,引出长度应大于25mm。

埋弧焊焊缝引弧,引出长度应大于80mm;
③引弧板、引出板应用火焰切割或碳弧气刨去除并打磨平整,严禁使用锤击方法去除方法。

7)单道焊缝尺寸:
①焊条电弧焊焊接时,焊道最大宽度应不超过焊条直径的4倍;
②实芯焊丝、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焊接时,焊道最大宽度不超过20mm;
③单道角焊缝最大焊脚尺寸(mm);见表12
单道角焊缝最大焊脚尺寸表12
④当设计要求焊缝宽度或焊脚超过规定的最大尺寸,应采取多层多道焊。

8)过焊孔和包角:(绕焊)
①不应用堆焊方法封堵过焊孔,除客户另有要求外;
②过焊孔两端应采用包角焊;
③T字型两端应采用包角焊。

9)T型接头、角接接头等要求全熔透或部分熔透焊接,其焊脚尺寸不应
t t
小于t/4。

动载结构件焊脚尺寸不应小于t/2,且不应大于10mm ,允许偏差为0~4mm 。

10)角焊缝焊脚尺寸应按图纸所规定的施焊,但必须保证焊厚达到规定的数值 ;
h f =焊脚尺寸 h e =焊厚 h e =0.7h f
11)角焊缝间隙超差修整:
角焊缝的根部间隙大于1.5mm ,且小于5mm 时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应按
根部间隙值给予相应的增加,但必须经过公司技术部门或项目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12)焊缝返修:
①焊缝表面缺陷限值超过允许公差,对表面气孔、焊瘤、焊缝超高、凸
度过大可采用砂轮打磨,必要时可以进行补焊。

h e
hf
②对焊缝尺寸不足、咬边、凹陷、弧坑未填满等缺陷应进行补焊打磨。

③经“NDT”检测出的缺陷:深度不大的,可采用打磨去除缺陷;存在部较深缺陷的,采用碳弧气刨清除方法并打磨,再进行补焊。

④焊缝返修补焊。

依照焊接工艺规程,焊接修补的预热温度比同样条件下要略高30-50℃。

⑤同一部位返修次数超过二次不合格时,应重新制定返修方案并经总工程师或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能实施。

13)焊接顺序:
①结构件焊接应先焊接收缩量较大的接头,后焊接收缩量较小的接头;
②在同一个焊接部位上有对接焊和角焊缝时,应先焊对接焊后焊角焊缝;
③拼板焊接时应先焊横向焊缝,后焊纵向焊缝。

焊接方向由里向外,由中间向两边;
④多组构件组成的组合构件应采取分部组装焊接,矫正后再总装焊接。

14)防止焊接变形:
①合理的焊接顺序;
②合理的焊接热输入;
③合理的坡口尺寸和焊缝外形尺寸;
④选择合理的焊接方法;
⑤对称焊;
⑥反变形;
⑦焊缝锤击法(除焊缝根部和焊缝盖面层外)
⑧刚性固定法(不重要焊缝)
15)构件镀锌:
凡是构件焊接后有要镀锌要求的,所有的焊缝必须满焊包括包角;
16)填写焊前、焊接过程、焊后检查记录,提交焊缝NDT检测申请单;
17)焊接设备的电流、电压表应每年进行校正,并有记录。


18)全熔透焊缝在规定的位置打上焊工钢印。

9.2 焊接
1)焊前准备:
①焊工和焊接操作工持证上岗;
②坡口尺寸的角度、深度及装配间隙必须符合规定;
③坡口制作必须采用半自动切割,当割纹深度大于0.3mm时,应用打磨
方法修整;
④待焊接的表面及距离焊道边缘位置30mm围不得有影响焊接质量的氧
化皮、锈蚀、油脂和水等杂质;
⑤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调整好焊接参数: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和
气体流量等;
⑥检查焊接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确保焊接过程连续性。

2)焊接过程:
①引弧必须在引弧板上。

在焊接过程中的接头引弧应在坡口或焊道中引弧。

严禁在母材上引弧。

埋弧焊中间熄弧后要重新引弧时,应在焊缝长度50mm 处用砂轮成斜坡,然后在该处引弧;
②多层多道焊在填充时必须清除每层每道的熔渣并打磨。

如发现缺陷应及
时修整。

各层、各道之间接头应错开30-50mm。

③全熔透焊缝背面根部碳刨清根,应有一定的深度形成不小于10°的U型凹槽并清除熔渣及打磨;
④需预热的焊缝,应保持道间温度不低于预热温度且不大于230℃;
⑤严禁在坡口或间隙是填塞焊条头、铁块等杂物;
⑥焊接完毕后应及时检查焊缝外观,如有缺陷应及时修补;
⑦钢结构焊接不允许由上向下焊接;
⑧在焊接过程中,质检部门应对人员持证上岗、坡口尺寸、表面清理、焊接参数、预热温度及道间温度等进行持续检查。

如发现违规现象,应及时要求车间纠正。

9.3焊接检验:
焊接检验的一般程序包括焊前检验、焊中检验和焊后检验三个过程。

1)焊前检验:
①按设计文件和焊接工艺规程检查钢材、焊接材料的型号、规格等是否符合要求;
②焊工及认可围;
③检查坡口尺寸及坡口表面质量;
④检查组装后构件的错边量、间隙及定位焊焊缝质量;
⑤检查焊条或焊剂的烘干、保存及领用情况;
⑥引弧板、引出板和衬垫板的装配质量。

2)焊中检验:
①检查实际焊接过程中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预热温度、道
间温度等焊接参数;
②多层多道焊的缺陷处理及清根、打磨情况;
③合理的焊接顺序。

3)焊后检验:
①检查焊工钢印号
②焊接检验员应对所有焊缝进行目视检查。

对不合格焊缝及时通知返修,焊缝外观质量要求和焊缝尺寸允许偏差见表13及表14.
焊缝外观质量要求表13
焊缝余高和错边允许偏差(mm)
表14
③全熔透焊缝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提交无损探伤,应在24小时以后按焊缝质量等级要求进行无损探伤,并保留原始记录。

a. 需要疲劳验算结构焊缝,超声波检测的围和检验等级,见表15。

表15
b. 钢结构一、二、三级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等级表16,
表16
10.矫正
当构件在制作、焊接过程中会出现变形,可采用机械或火焰矫正方法。

10.1 机械矫正:
1)翼缘机械矫正前必须清除翼缘边缘的切割熔渣并打磨,避免出现因此而产生的压轮凹坑;
2)机械矫正时,不允许在构件表面出现严重的机械压痕和机械拉伤痕迹。

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操作,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3)对于损伤痕迹深度超过钢板表面质量规定的允许公差,应进行补焊、打磨平整。

10.2 火焰矫正
1)一般规定:
①应尽量避免在同一位置反复多次加热;温度冷却至200-400℃时严禁
锤击;
②应尽量避开构件关键尺寸和螺栓孔部位矫正;
③加热位置选择应使构件产生变形的方向与焊接引起的变形方向相反;
④加热温度应为700-800℃,最高温度严禁超过900℃,最低温度不应
低于600℃;
⑤加热后的构件严禁用水冷却,应在室温下自然冷却。

2)加热:
①火焰加热一般采用中性火焰。

对于加热围小或加热速度快的,可采用
略为氧化焰。

喷嘴与工件表面角度宜80-90°,喷嘴焰芯距工件表面距离约10mm。

避免金属表面加热时熔化。

②点状加热主要适用于构件薄板、波浪形或局部鼓起。

加热圆点布置
通常采用梅花状或螺旋状。

加热直径与钢板厚度成正比,一般为
30-60mm。

点与点之间距离一般为80-120mm。

③线状加热,主要用于构件的角变形、倾斜、扭曲等。

a. 直线加热
加热宽度较窄,速度较快,适用于板厚小于10mm薄板构矫正,一般加热宽度为15mm。

b. 环线直线加热
加热速度较直线加热慢,适用于板厚大于10mm的中厚板,加热宽度不超过40mm。

c. 曲线直线加热
加热宽度较大,加热速度慢,适用于厚板矫正。

d. 采用以上三种直线加热矫正方法。

在对钢板加热进,其加热深度一
般为板厚的1/2—1/3。

④三角形加热
主要用于构件的弯曲、旁弯,对构件的边缘进行加热。

不超过构件的中性轴,使构件一侧横向塑变形以达到矫正目的的。

采用三角形加热,必须要选择三角形高和底宽的比例,如加热底宽过大,会出现局部翘曲或鼓包变形。

a.加热由三角形底边向项点平行直线移动;
b.加热由三角形顶点向底边平行直线移动;
c.以上两种加热方向,由三角形顶点向底边加热矫正比由底边向顶
点加热矫正的效果好。

11.制孔
11.1 一般规定:
1)钢构件的制孔可在零件加工时制孔,也可在组装、焊接后制孔;
2)制孔可采用平面数控钻、磁力空芯钻、横臂钻等设备、工具。

当制孔直径大于80mm时,可采用气割制孔,并将气割部分打磨平整;
3)长圆孔和异形孔一般可采用先钻孔,然后再采用气割制方法制孔,圆弧与直线应相切连接;
4)在同一项目中构件相同,数量较多的群孔应采用模板钻孔。

钻孔模板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模板磨损超差时应及时更换;
5)釆用平面数控孔钻床时,正确输入钻孔数据,钻完一叠组孔时应立即检查孔径、孔距的允许偏差,并即时修正偏差。

5)对于制孔超差或钻孔错误的孔可以采用补焊,但必须经探伤合格打磨平整方能重新划线制孔;
6)在制孔之前应清楚知道所钻孔的直径,不得随意选配钻头直径。

钻头磨损后应由有经验的工人研磨,确保制孔质量。

7)填写钻孔记录
11.2 制作允许偏差(C级螺栓孔)
1)孔径允许偏差;见表17
孔径允许偏差表17
2)螺栓孔孔距允许偏差,见表18。

螺栓孔孔距允许偏差表18
12.构件整修
构件在涂装之前应提交检查,对构件的尺寸、外观、焊缝缺陷进行认真、全面的检查,发现外观缺陷应及时打磨或补焊。

12.1 焊缝外部缺陷等:
1)对焊缝外部缺陷,如气孔、咬边、焊瘤、焊疤、包角、切割边、吊钩痕、锤击痕等均应进行补焊打磨修整。

在打磨时,应避免损伤母材或影响焊缝成型;
2)用电动钢丝球对焊缝表面和焊缝附近进行光亮研磨并清除焊接飞溅。

12.2 打磨:
1)凡是构件的自由边必须进行打磨,R为2mm;
2)打磨钻孔毛刺或对孔径边缘进行1X1X45°倒角处理(按客户要求);
3)清除构件上的无损探伤粘合剂以及构件上的油污等杂质。

13.抛丸与涂装
13.1 抛丸:
1)在抛丸除锈前,钢构件外形尺寸应检验合格,构件应已去除油脂、毛刺、焊渣、飞溅,无残留切割缺陷和焊缝缺陷超标现象,并由检验员同意进入抛丸和涂装工序;
2)抛丸除锈可分为四个等级:Sa1、Sa2、Sa2.5、Sa3。

手工和手工动力工具除锈等级可分为二个等级:St2、St3。

本公司钢结构除锈等级为Sa2.5(除设计另有要求外)。

只有二次除锈可采用手工除锈。

抛丸后构件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40~80um。

3)抛丸后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处的摩擦面系数应达到设计规定要求;
4)除锈等级描述;见表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