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养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国外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关于理念的内涵界 定形成了多种代表性的观点:
柏拉图
亚里斯 多德
阿奎那
康 德
黑 格 尔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1、柏拉图把“理念”这个词引申为“心灵的眼 睛看到的东西”,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客 观存在的普遍,它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 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 “本体”,是一种单纯的“自在实体” 。 2、亚里斯多德认为客观的理念并不与事物分离 ,而与质料相结合,存在与事物之中; 3、圣·托马斯·阿奎那把“理念”称为“共相 ”,认为共相有三种存在,第一种存在于事物之 前,作为神心中创造世界的蓝图;第二种存在于 事物之中,作为事物的本质;第三作为人心中的 概念,即主观方面的思想。
中、西法治理念比较 宗教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不同
道德传播方式 私法文化、海洋文明
法文化基础不同
公法文化、大陆文明
指导思想不同
资产阶级法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四、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对策
一)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困境 1、对中国传统理念的误读(人定胜天的斗争哲学取
向、或左或右变幻莫测的的政策导向、强烈的法律工具 主义倾向、忽视常态、重视非常态的管理理念)
态存在的,并没有具体的物质载体。
3)理念具有基于时代的历史性和高于时代的理 想性。因为,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文化必须立足
于历史的坚实基础之上,同时也必须高扬理想的旗帜。失 去了历史的根基理念不免变得虚幻无力或变成无理性的的 张狂;如果失去了理想追求的理念就会变成僵死的存在或 变成一种不堪忍受的重负。 4)理念具有先导性。理念不是概念,它是既立足于 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特定事物的理想范型,它是事物应然状 态,是无限地接近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识,他总是面向未 来、对人类社会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法治的价值
自 身 价 值
正义价值
平等价值
目 的 价 值
文明价值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 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理想目标
公平正义
依法治国
基本途径
词 作 家 张 枚 价值观念 同
执法为民 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 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党 的 领 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政治体制 的核心内容,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词 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作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家 张 枚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同
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比较
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的特色
中国性
实践性
社会主义性 法治精髓性 观念交融性
人民主权和社会契 约论观念基础; 法律的本质是公共 意志; 其目的是公众利益 和个人自由; 法律 具有至上权威性, 必须依法治理; 平等执法、分权制衡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戴雪
法治等于 法律至尊性 唯法是裁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法律来自于 社会和人民 巴力门主权 法律主治
现代法治理念
富勒
法律必须以 最高道德正义 作为追求的 实体目标 (外在道德)
念如果缺乏主体性就会沦为神、自然或权力的婢女。所以,理念体 现着一定主体的价值追求和预设,体现着主体的认识和实践理性。 二是理念具有超验性。它并不完全是实践的产物,也不可能都被实 践所检验。它虽然也有客观性,但主要是人们理性认识的产物,是 偏重主观的东西。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2)理念具有无形性。即理念是以观念的或精神的形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 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执 法 为 民
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权力是法治的客体, 法治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获得真正自由。 词 作 坚持权利本位:权力来源于权利、服务于权利 家 张 枚 法律应当真正体现和反映人民根本利益和需要, 同 从终极意义上人民群众是法治活动的真正裁判者
山西大学法学院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 思维方式
主讲人: 史凤林
讲 座 提 纲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比较
四、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对策
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的养成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一)理念与法治理念释义 二)法治理念的历史演变
1)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哲学观; 2)顺天理、应民情的良法观念;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精神; 4)选贤任能、民本德政的执法理念; 5)中道有度、中平公正、中刑中罚的司法理念; 6)以信为上、以义取利、童叟无欺的诚信原则; 7)注重调解、协和乡邻的纠纷解决方式; 8)上失其道、苟子不欲的现实批判主义的犯罪原因说。
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比较
中、西法治理念比较
法治理念导向不同
国家社会本位——服务大局 个体自由本位——私权神圣 实质正义理念——均平 程序正义理念——确信
法治理念侧重不同
法治保障手段不同
党的领导、人民民主
分权制衡、多党政治 和谐无讼、天下大同 独立竞争、自由人权
法治价值目标不同
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比较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
民本思想 国家社会本位理念 政府法治理念
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
西方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公平正义理念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
自由价值 理性价值
民主价值
秩序价值
西塞罗
古 代 法 治 理 念
法治是多数人之治 民主共和政体
法治是平等自由之 治,优于一人之治
法律是国家的灵魂,法律 在国家中居于最高的权威 地位;官吏只能依法治国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近代 法治 理念
哈林顿
洛克
法治政府 权威和权力 共和国是 法律的王国 而非 人的王国
康德
法治和法律秩序是人类社会发展 中的历史必然; 文明社会组织是唯一的法治社会 法治社会中人与人关系:自由、 平等、独立;政体共和制。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 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服 务 大 局
法律反映、服务一定的政治,具有政治性;
词 作 法律应当建立和维护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家 张 枚 法律应当营造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 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所以江山先生认为:法理念既是法形态的内 在,同时也是法之本体的存有。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我国学者在借鉴西方学者关于理念含义论述 观点的基础上,对理念内涵的界定形成了三种 代表性的观点: 1、理念是指事物的理想状态。
2、一种事物的本质和价值。
3、主导和引导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高度抽象
的精神原则。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一)理念与法治理念释义 1、理念的含义 理念,在我国《辞海》中的解释与观念相同
,而观念的含义是指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 果。 观念 理念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我们现在的理念一词是外来词,它源于希腊文 idea和eidos。意指“形状”“图形”或“可见的 形式”,即呈现在视觉中的事物的外形、形状;后 来引伸出较为抽象的“本性”“构造”“种”等意 义。 在希腊文中,“idea和eidos就有好几种意思 ,除理念外,人们还曾译为观念、概念、理型、原 型、范型、模式、模型、榜样、式样、意式、提式 等等。”在英语中理念即“Idea”。 今天理念一 词虽广为流传,但仍无确切的含义。
公 平 正 义
词 作 法律程序正当 家 张 枚 同 公民关系自由、平等、和谐
社会体制公正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执法为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依 法 治 国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 权威性、至上性、普遍性。 法律调整社会生活中具有正当性:以民主 词 作 政治为基础,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限制公 家 共权力滥用,人们能够理性生活。 张 枚 有完备、系统的法律体系,有相对平衡和制约的 同 权力运行机制,有独立、权威的司法系统和高素 质的司法队伍,全社会奉行依法办事的理念。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4、康德认为:理念属于“本体界”具有不可知 性,可以通过信仰来把握,它属于自由的王国和 道德领域。 5、黑格尔认为:理念,就是概念及其现实化 理念一词,是西方哲学中经久不衰的重要概念 从狭义上讲,理念是指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 的一种悬空的理想; 从广义上讲理念包括人对宇宙万物存在方式 的一种必然解答、实然的领悟和应然的设计,是 哲学精神性的根本体现,表现为时代和民族文化 中的精神和价值追求。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社 会 主义 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 史进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 想为指导,以新中国民主法治实践为基础,继承 和发扬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和 借鉴世界法治文明的合理因素,符合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国情的法治理念。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法治理念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 的,引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相 关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想认 识的总称。法治理念是理性化了 的法治观念,也是一种有关通过 法律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理性 化的法律意识。
法治理念是一个古老而现代 的概念,他是一种主张依法 合理配置权力和权利的治理 模式。在人类法治文明形成 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关 法治的共同理念:如法律的 权威性理念、权力制约理念 、正当程序理念、保障人权 理念等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2、法治理念含义
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 指人们关于 法治理论、 理想和信念
法治理念是关于 法治的原理、精 神及法治化的操 作技术,它构成 一个国家或一个 时代的法治理论 的基本框架
法治理念是对法 治实践活动起着 指导和引导作用 的抽象的精神原 则——这种精神 原则归根到底源自 于人们自身的需要
四、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对策
2、对共同法治理念的盲目排斥 1)彻底摒弃人治观念 2)真正甄别法制与法治 3)现代社会中发挥道德作用而不等于推崇德治;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真正认同 1)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方向 2)倡导崇尚法律的社会风尚 3)形成自觉遵从法律的社会秩序 4)营造维护法治的社会环境
德里 宣言
法治即法律的 统治 形式主义的 法治观 法治的八条原则 法治的三大价值 根据法治精神立法 维护人的尊严价值 ;法治原则限制权 力滥用、政府维持 法律秩序充分保障 人民经济社会生活 条件;司法独立和 律师自由;
法律
(内在道德) 普遍性、公开性 不溯及既往性 明确性、一致性 可行性、稳定性 政府率先守法
四、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对策
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对策 1、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切实推进依法治 国方略的实施
1)逐步建立完备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 2)实现依法执政、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 3)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4)建立保障社会公正的司法制度; 5)完善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机制; 6)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2、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有助于国家工作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理念,含有理想与信念之义,指的是人们对 某种事物理想的目标模式及其基本实现途径和方法 的信仰、期待和追求。它包括对于理想目标的憧憬 和对通过某种基本途径和方式实现理想目标两层含 义。理念具有三个特征:主观超验性,无形性、基 于时代的历史性和高于时代的理想性、先导性。 1)理念具有主观超验性。一是理念具有主体性。因为,理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的存在 和运行的理想目标模式及其基 本实现途径与方法的信仰、期 待和追求。包括三要素:
法存在和运行 的理想目标模式
实现理想目标模式 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法律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二)法治理念的历史演变
亚里斯多德
法的普遍遵从性 只遵从良法;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中国学者对理念的解释:
江山在《中国法理念》一书的自序中对作了五 方面的解释: 1、理念即是内在精神,直至是最高本体。 2、理念是被理解的东西或定在。 3、理念是知识论。是事物固有的性质、内在精 神、方法、客体、价值的理解和认同。 4、理念是历史的成长。 5、理念即哲学问题的解释和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