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探讨
引子
工业的发展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而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要靠制造业,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19.8%,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中国凭借巨大的制造业总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我国制造业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制造正面对这样的尴尬:产业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产品,这对于创造价值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障碍。据“国际统计年鉴(2012年)”显示,2011年我国制造业雇员数为万人,美国制造业雇员数为万人,前者是后者的倍,而所创造的增加值却接近(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亿美元;2009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为亿美元)中国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生产技术含量较低,自动化程度低,其人力资源表现出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平均年龄轻,技工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弱等特点。部分核心管理和技术研发职位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占企业员工主体的生产线员工和普通技术人员受教育不多,而他们是产品的直
接创造者,是利润的直接来源。
当前,全球正处于第六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夜,并由此带来先进制造业的大发展。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国传统制造业来说,要想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
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培育高素质技术工
人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教育的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所
起到的作用,以期帮助制造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
1制造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
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不到10%,70%以上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只占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中、高等级技术工人只占工人总数的10%,而发达国家的高级技工比例则达到40%,相较之下,我国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就显得十分严峻了。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劳动力规模的增长、低工资成本和资金的投入实现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新形势下这样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2制造业技术人才的缺口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人,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在未来几年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最为需要的就是技术工人,很多地方的技术工人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一份由世界经理人集团和中国机械企业管理协会等机构共同编制的《全球制造业白皮书》,里面提到中国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达400万,而3D制造业的技术人才缺口达到800万。
二、技术人才缺失的影响
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最终还是要靠奋斗在一线的技术工人来实现和操作。然而,很多企业在引进新的生产线后发现,工人操作技能跟不上,产品质量受到影响,导致技术升级的努力
功亏一篑。
由于一线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太低,目前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
于发达国家60%至80%的水平。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2013-2014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快速增加,去年超过一万亿,占GDP的%,但缺乏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导致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应用技术。
三、技术人才缺失的原因分析
1、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普遍与“白领”阶层相差悬殊。
当下人为隔断的职业晋升制度,更是加剧了高素质技术工人的短缺。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举例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后,从初级工到高级工,最高只能升到高级技师。可高级技师享受什么待遇与地位没有下文或执行不到位。晋升渠道不畅、前途渺茫,使得做技术工人成了万般无奈后的选择。
2、大部分企业不重视工人技能培训
当前,中国的制造类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企业少之又少。因此,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普通工人从事机械性劳动来实现,而非依靠技术创新来驱动。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没有把技术工人当做资源要素来看待,根本不注重培训自己的技术工人,而是完全依赖社会招聘。有的甚至一年中有10个月在招人,一边招聘一边流失,陷入恶性循环。
3、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这是造成高素质技术工人缺乏的重要原因。尽管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经常沦为“口头上重视、事实上轻视”的局面,与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制造业发达的德国,只有20%的大学培养泛知识性人才,其余80%是高等职业教育。而在中国,90%以上的大学在培养泛知识性人才,只有不到10%的职业教育。
四、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建议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为,目前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高级技工人才的短缺,制约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针对此问题,本文建议如下1、从经济待遇,社会地位方面改善工人目前状况
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技术工人的队伍中来,营造重视工人的社会文化氛围十分重要。应当说,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提供体制机制方面的保障。然而,当下大部分年轻人还是不愿意做技术工人,这与长期以来“工人低人一等”的社会价值导向密不可分。为此,应通过国家政策、社会舆论等方式,加大对优秀技术工人的奖励和宣传力度,借此在全社会培育尊重劳动、尊重工人的社会风尚,使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得到切实提升。
除了社会地位的提高,经济待遇的提升对于技术工人来说更加重要。这就需要国家完善职工评价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完善技工晋升渠道,同时提升技工的经济地位,使其劳动报酬同劳动、知识和创造,同实际能力和贡献大小联系起来。正如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滨生所言,在积极推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的同时,还应开展职工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和工人技术等级资格考核评定工作,在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社会保障方面,切实做到向一线技术岗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倾斜。
2、完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就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同时,针对我国从事制造业的技术工人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的现状,加大对一线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