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三政治学法指导具体操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初三政治学法指导具体操作
一:如何预习
"三遍"预习法:是指阅读的次数,第一遍要求看清课文内容,全貌,进行粗读,大致掌握基本慨念,基本知识点,说明事例。

第二遍要了解整课结构及知识结构体系,基本分析每段意思和大小自然段的意思,深层理解各观点和各论点的含义,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第三遍找出重点内容本课中心。

二:如何听课
“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

眼到就是看清每一课的课题、框题,重要观点以及观点的表述文字和图表等,因为,每一课的课题是教学的中心,其它的论证要点和理论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重要观点只是对它的论证,表述或者展开,在内涵上和外延上加予阐述和拓展,是学习知识点的主要体现,图表是更加形象或者更加数据化的说明与补充,其次重要观点是课题得予成立的基石,它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地对课题加予认证和说明,一般来说,知识结构的血肉部分就是这些重要观点和它的论证过程。

因而,听课时,首先必须是眼到,重点看清每一课的重要观点及观点的表达文字和图表,并用心记忆它们;
其次心到,要一边读听课,一边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带着疑问去读听,抱着怀疑去思考。

再次,手到,在听课时要用笔标注含有自己意图的标记符号或记下难懂的地方,结合自己的各方面实际首先试着掌握、理解,理解了的;课堂上听老师讲再丰富,再拓展,不理解的,上课时认真听课、认真作好笔记,听老师如何分析、如何解答,如果之后还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可再和老师个别交谈。

三:如何做笔记?
课堂笔记是预习笔记的完善与补充,要在预习笔记中留出一些空白处,就是为了记下上课中所得的重要信息。

有时教师上课节奏快,信息量也大,那就要学习记下关键词、记下思路。

等课后再去整理。

做笔记包括:第一,是预习阶段的预习笔记,主要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及时勾画。

第二,听课阶段的听课笔记,把教师在上课中呈现的一些新信息记录下来,第三,就是复习阶段的笔记整理,画一画单元知识框架图,列一列相同类的题目,比一比易混淆的概念与原理。

四:如何复习
定期总结,查漏补缺复习可分三种,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与考前复习,其复习的重点应有所区别。

复习要做到及时,首先要做好课后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就要复习,课后复习的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学习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单元复习,其目标主要是掌握单元的知识结构,考前复习是为了应考,可运用归类法、比较法来进行复习,同时,要重视各种典型题的复习,提高审题与解题能力。

复习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其二,就是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

因此,就看书是不够的。

复习阶段,同样要关注社会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要多反思,有了感悟也要写写随笔,这样对自己的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

五:如何做题(日常练习方法指导)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客观题)
例题:(2010佛山)《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9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保证。

它的施行( B )
A.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和水平B.可引导人们开展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C.解决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D.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解题思路】:(1)审题——通过仔细读题目,找出关键词(显示背景、范围或条件等信息),句号后的设问问什么就答什么,一般包括是什么,原因,怎么做等。

(2)回忆——根据题干关键词要求,回忆书本知识,对照下选项中的信息,取得信心。

(3)选择——排除法:在解题时一般采用“排错、排异、代入法”,即把错的选项排除,把没有关系的选项排除,把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代入。

(平时要扎实基础知识)
题型二材料式简答题\综合探究题、分析论述题(主观题)
一般的解答步骤: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这是解题的基础。

第二步“回归教材,寻找知识”;这是解题的关键。

第三步“理清思路,规范表述”。

这一步是解题的必要保证。

例题:(2009佛山)17、材料一: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首要规划目标是——“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材料二:据统计,我国目前人均耕地1.38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一些省市人均耕地面积已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只有2亿亩左右,60%分布在水源不足和生态脆弱地区。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对我们全面小康建设有何意义?
【解题思路】
第一步需要做到“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一般的审题步骤是:先审设问,再审材料。

审设问就是要明白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明确这道题目考查的方向和要求是什么。

在读懂设问的基础上,我们再审材料。

这时,是根据设问的要求阅读材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筛选材料,提取出相关的有效信息,排除一些干扰信息。

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个小方法,一边读题,一边用笔勾画设问和材料中一些关键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审题的准确性,也有利于我们答卷后的检查。

根据这样的方法,我们找出题目中有效信息有4个方面:
第二步“回归教材,寻找知识”;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我们要根据审题的结果,建立起材料和书本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找全答题所需要的知识点。

第三步“理清思路,规范表述” 根据设问的要求,逐一对材料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同时,书写工整,运用学科语言分点表达。

该题目设问:意义型——包括重要性和必要性、意义
参考答案:(1)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需要一定数量的耕地来保证;守住这条红线,有利于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全面小康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我国是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形势严峻的国家,土地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守住这条红线,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为全面小康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举例1:小明到公园游玩,发现有人逃票翻墙入园,小明就向管理部门举报,希望公园加强管理。

回家的路上小明去超市买牛奶,到家后发现牛奶已经变质,于是小明带着发票去超市要求退换,遭到拒绝,小明就站在超市的入口,向顾客宣传该超市出售食品均为过期变质食品。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小明行为的看法。

1、小明向公园管理部门举报的做法,说明他有正义感,能自觉履行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义务。

能积极行使自己的建议权、监督权。

这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2、小明带着发票去找超市,说明他有维权意识,具有一定的法制观念。

3、小明站在超市的入口,向顾客宣传该超市出售食品均为过期变质食品,是违法行为,没有以合法的方式维权。

侵犯了超市的名誉权,也不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公民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小明应该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例题2:
材料: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小明收集了如下材料:举措一:为鼓励企业增加产品科技含量,2007年新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高新科技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普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举措二:积极扩大进口,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完善、落实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举措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

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企业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举措二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积极扩大进口,支持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举措三体现了我国积极维护公平与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天平和助推器。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利于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初三政治老师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注意学法与教法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教会学生学会构建知识。

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整合知识(信息)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识,从不同角度,运用时政素材来整合教材知识。

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做到:①教会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理解,不仅是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理解,而且还要对教材内容重新加工、提炼,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②教会学生把知识学活、用活。

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做到能随时将知识线索从大脑的记忆库中调出来,又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把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着力点。

并且通过围绕社会热点,开设相关专题,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创设情境来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

其次,教会学生学会积累知识。

从非选择题答题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

对基础知识“不去死记”,“但要记死”。

复习每一课考点,要在理解运用中记住,即要先整理知识结构,理顺历史发展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用讲述的方式,做到思路清晰、准确无误地叙述出来,而不是搞抄作业式的背诵记忆。

死记是无意义的复习。

(二)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切不可到复习最后阶段才要求学生背时事政治,而应将时事政治的学习和掌握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去。

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寻找结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特别是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从材料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把在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获取的新观念、新理论、新科技、新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训练、提升能力
1.教会学生认真审题、避免失误。

在实际审题中,需要对试题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信息的时间、空间、属性、数量、质量等特征。

在认识和接受试题形式的基础上,能迅速的理解试题设置的情境和期望解决的问题,并与已具备的知识背景中相关的内容建立准确的联系。

要注重审题、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技巧,审题时要特别训练对时间、段落、空间的准确判别,培养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原因、特点、性质、影响等方面的“限定词”,进行分析判断,精辟组织答案(如政策与措施:政策是为落实一项活动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措施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具体处理办法。

如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是中共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则属具体措施)。

2.精讲巧练,突出多维视角。

要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度、适量进行强化训练(重点问题阐释、单元过关精练、典型习题精讲),着重训练学生思维和表述的完整性、逻辑性、严谨性。

3.教会学生注重落实,学会吃“回头草”。

要求学生牢固树立“好马敢吃回头草”的观念,大量浏览已做过的例题、习题,总结试题类型、思路和方法,重温思考的历程,回忆研究的情节,知识因此被激活,联系由此而产生。

要注意记下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尽可能从多方面、
多角度做些思考,探索一下各习题间的联系,这样做既能巩固知识点,又不伤神费脑,效率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