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系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压间歇充电方法,与变电流间歇充电方法的不同之处在 于第一阶段的不是间歇恒流,而是间歇恒压。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Page 11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5、智能充电方法
集充电、在线监测于一体,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和容量检测、 深度放电后对电池补充充电及对电池组日常维护的一项技术。
May,2014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6.1.1 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和充电原理 充电方式主要有恒流充电、恒压充电、阶段充电、脉冲快速 充电、间歇充电等,而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对延长蓄电池的 使用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以铅酸蓄电池为例讨论充电的方法和原理。
如果V选择得当,8h即可完成整个充电过程,并且在整个充电 期间不需要照管和调整充电电流。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y,2014
Page 3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图6.1 恒压充电特性曲线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Page 2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1、恒压充电
充电过程中电源电压保持恒定的充电方法。 在恒压充电开始时,充电电流很大,根据Ic=(V–E)/R,随着 蓄电池电动势E的增加,充电电流Ic逐渐减小,至充电终止时, Ic降到最小值,如果充电电压V调节适当,当充足电时,Ic降 为零。 一般充电4~5h后蓄电池即可达到额定容量的90%~95%;
Page 4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2、恒流充电
蓄电池充电时,充电电流保持恒定的充电方法。
分为涓流充电、最小电流充电、标注充电、高速率(快速) 充电四种充电方法。
充电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较大的充电电流,使 蓄电池的容量得到迅速恢复;当蓄电池电量基本充足、单个 电池的端电压升到2.4V、电解液开始产生气泡时,转入第二 阶段,将充电电流减半后保持恒定,直到电解液密度和蓄电 池端电压达到最大值,且在2~3h内不再上升、蓄电池内部剧 烈冒气泡为止。
Page 7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图6.2 脉冲快速充电的电流波形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Page 8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优点:充电时间短、空气污染小、省电节能以及不需专人看 管,同时由于脉冲快速充电时化学反应充分,使蓄电池的容 量有所增加。故一般在电池集中、充电频率高或应急部门使 用快速充电。
工作原理: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动态跟踪蓄电池可接受的充 电电流,应用dv/dt技术,即充电电源根据蓄电池的状态自动 确定充电工艺参数,使充电电流自始至终保持在蓄电池可以 接受的充电电流曲线附近,保持蓄电池几乎在无气体析出的 状态下充电,从而保护蓄电池。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Page 10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分为变电流间歇充电法和变电压间歇充电法。
变电流间歇充电法:将恒流充电段改为限压变电流间歇充电 段。充电前期的各段采用变电流间歇充电的方法,保证加大 充电电流,获得绝大部分充电量。充电后期采用定电压充电 段,获得过充电量,将电池恢复至完全充电状态。
3、脉冲快速充电 在大电流充电过程中,自动进行短暂停充电并在停充电中自 动加入放电脉冲的充电方式。 脉冲快速充电初期大电流对蓄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达到60%左 右的额定容量;当单体蓄电池端电压达2.4V、电解液开始冒 气泡时,控制电路使充电转入脉冲快速充电。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缺点:析出的气体出气率高,对极板活性物质的冲刷力强, 使活性物质易脱落;输出能量较低,能量转换效率也较低, 对蓄电池的寿命影响很大。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Page 9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4、蓄电池间歇充电方法 在充电过程中增加一段停歇时间,消除极化作用。 间歇充电方法是建立在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的基础上的一种 快速充电方法。
缺点:整个充电过程时间长、析出气体多、对极板的冲击大、 能耗高、效率低(不超过65%),且整个充电过程必须有专人 看管,需经常调节充电电流。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Page 6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Page 12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优点:能较好地解决普通蓄电池或蓄电池组在正常充电模式 下过充或充电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在快速充电模式下发 热、能量回收等问题。
缺点:该技术的应用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如多充电电压、多 充电电流、多充电时间的选择,温度检测、电压和电流检测 功能的完善等。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Page 5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优点:有较大的适应性,可以任意选择和调整充电电流,有 利于保持蓄电池的技术性能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特别 适用于小电流长时间的活化充电模式及有多个电池串联的电 池组充电,并且有利于容量恢复较慢的蓄电池的充电。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Page 11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5、智能充电方法
集充电、在线监测于一体,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和容量检测、 深度放电后对电池补充充电及对电池组日常维护的一项技术。
May,2014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6.1.1 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和充电原理 充电方式主要有恒流充电、恒压充电、阶段充电、脉冲快速 充电、间歇充电等,而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对延长蓄电池的 使用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以铅酸蓄电池为例讨论充电的方法和原理。
如果V选择得当,8h即可完成整个充电过程,并且在整个充电 期间不需要照管和调整充电电流。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y,2014
Page 3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图6.1 恒压充电特性曲线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Page 2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1、恒压充电
充电过程中电源电压保持恒定的充电方法。 在恒压充电开始时,充电电流很大,根据Ic=(V–E)/R,随着 蓄电池电动势E的增加,充电电流Ic逐渐减小,至充电终止时, Ic降到最小值,如果充电电压V调节适当,当充足电时,Ic降 为零。 一般充电4~5h后蓄电池即可达到额定容量的90%~95%;
Page 4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2、恒流充电
蓄电池充电时,充电电流保持恒定的充电方法。
分为涓流充电、最小电流充电、标注充电、高速率(快速) 充电四种充电方法。
充电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较大的充电电流,使 蓄电池的容量得到迅速恢复;当蓄电池电量基本充足、单个 电池的端电压升到2.4V、电解液开始产生气泡时,转入第二 阶段,将充电电流减半后保持恒定,直到电解液密度和蓄电 池端电压达到最大值,且在2~3h内不再上升、蓄电池内部剧 烈冒气泡为止。
Page 7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图6.2 脉冲快速充电的电流波形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Page 8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优点:充电时间短、空气污染小、省电节能以及不需专人看 管,同时由于脉冲快速充电时化学反应充分,使蓄电池的容 量有所增加。故一般在电池集中、充电频率高或应急部门使 用快速充电。
工作原理: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动态跟踪蓄电池可接受的充 电电流,应用dv/dt技术,即充电电源根据蓄电池的状态自动 确定充电工艺参数,使充电电流自始至终保持在蓄电池可以 接受的充电电流曲线附近,保持蓄电池几乎在无气体析出的 状态下充电,从而保护蓄电池。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Page 10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分为变电流间歇充电法和变电压间歇充电法。
变电流间歇充电法:将恒流充电段改为限压变电流间歇充电 段。充电前期的各段采用变电流间歇充电的方法,保证加大 充电电流,获得绝大部分充电量。充电后期采用定电压充电 段,获得过充电量,将电池恢复至完全充电状态。
3、脉冲快速充电 在大电流充电过程中,自动进行短暂停充电并在停充电中自 动加入放电脉冲的充电方式。 脉冲快速充电初期大电流对蓄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达到60%左 右的额定容量;当单体蓄电池端电压达2.4V、电解液开始冒 气泡时,控制电路使充电转入脉冲快速充电。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缺点:析出的气体出气率高,对极板活性物质的冲刷力强, 使活性物质易脱落;输出能量较低,能量转换效率也较低, 对蓄电池的寿命影响很大。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Page 9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4、蓄电池间歇充电方法 在充电过程中增加一段停歇时间,消除极化作用。 间歇充电方法是建立在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的基础上的一种 快速充电方法。
缺点:整个充电过程时间长、析出气体多、对极板的冲击大、 能耗高、效率低(不超过65%),且整个充电过程必须有专人 看管,需经常调节充电电流。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Page 6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Page 12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优点:能较好地解决普通蓄电池或蓄电池组在正常充电模式 下过充或充电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在快速充电模式下发 热、能量回收等问题。
缺点:该技术的应用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如多充电电压、多 充电电流、多充电时间的选择,温度检测、电压和电流检测 功能的完善等。
新能源汽车技术,Faculty of New Energy Vehicles,May,2014
Page 5
第6章 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系统
6.1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优点:有较大的适应性,可以任意选择和调整充电电流,有 利于保持蓄电池的技术性能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特别 适用于小电流长时间的活化充电模式及有多个电池串联的电 池组充电,并且有利于容量恢复较慢的蓄电池的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