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余额宝的大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余额宝的大观点
————————————————————————————————作者:————————————————————————————————日期:
ﻩ
评价余额宝的9大观点
要不是6月中下旬银行“钱荒”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阿里余额宝的推出本应掀起更大的波澜。
自6月17日上线迄今,余额宝引发的口水之争几乎形成了一次全民的网络金融大普及,好多原本连货币型基金是啥意思都不懂的网民,在媒体、专业人士、知名网友的轮番讨论中,成为了余额宝的第一批客户。
截至7月13日,余额宝的资金规模就已突破百亿元,客户数或超400万户。这种态势还在以每天上亿元的速度持续。
有人警惕,有人认为不足为惧
在对余额宝的争论中,银行业内部的声音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以笔者所接触到的银行业人士来看,有的已经把分析余额宝特性、筹划对应措施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则在了解之后认为余额宝并不足惧,而且也和银行现在的主要业务交集不大。
在警惕余额宝的银行业人士中,观点大致可集中为以下几点:
1、以前支付宝里面的闲散资金不能获得收益,所以大部分都回流到原来的银行账户里了,现在不仅资金回流无望,还会吸收大量的银行活期存款转入余额宝,
这个不能不防;
2、现在余额宝只有一款货币基金产品,但由于天弘基金此次的一炮走红,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三方公司加入,这势必会对银行的代销业务造成冲击,直接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3、余额宝的方式极为灵活,业务开通方便,可以随时赎回用于消费支付或提现,在具备活期存款流动性强,使用方便的特性的同时,却又可以让客户获得较高的收益,这点完全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银行目前很难有类似的产品相对应;
4、余额宝虽然在产品创新上并无特色,但支付宝强大的渠道优势、客户黏性和数据优势让银行不得不防。监管层面、政府层面对于支付宝这样的摸索与挑战,也表现出明显的支持、鼓励态度。
在认为余额宝不足为惧的银行业人士中,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余额宝这个产品并不是一个具有首创性质的产品,类似的产品早就有了,要是银行需要担心,早就有所行动了;
2、余额宝在宣传的时候夸大其词、混淆概念、没能正确提示风险,这种行为未免也太不负责了,不能保证不会出任何问题——而一旦出了问题,客户肯定就
会产生恐慌情绪,这个并不创新的“新兴事物”,恐怕也就寿终正寝了;
3、余额宝的资金来源大多来自支付宝体系内的沉淀资金,怎么可能与银行抢存款?即便有客户将自己银行卡上的现金转入余额宝,大都也是小额的。这些“屌丝客户”银行以前都头疼得要死:存款不多、交易频繁,银行很难在他们身上赚到什么钱,现在这些人把钱转去余额宝,就让他们转呗;
4、利用余额宝理财的说法并不符合专业理财角度的要求。从专业的角度看,如果你有5万、10万,无论是定存还是购买理财产品,银行那边的服务和收益只会更好,何必选择余额宝呢?笔者就听到一位银行业人士笑称:“我要把10万块存到余额宝而不是放银行买理财,我老婆不抽我一顿才怪!”
5、支付宝、余额宝的资金,最终也要托管在银行,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机制下,怎么可能对银行购成实质性的威胁呢?
基本上,无论是警惕性的意见还是“无忧论”的观点,每一点都有各自的道理,谈不上谁对谁错。
但问题在于,这些观点大都还站在银行业自身的角度来看待余额宝这个事儿,在思考问题及对策的时候,难免带有那么些银行业自身的思维定势。一个比
较鲜明的态度是,每当笔者看到微博上对于余额宝这个话题的争论时,来自银行业人士的态度很大一部分可以概括为:所有夸大余额宝作用的人,都是不懂金融的。
而在笔者看来,支付宝打的是一场非对称战争,如果只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用沿用多年的思维惯性来看待余额宝这个新冒出来的挑战者的话,银行未必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和应对策略。
马云在外滩会议和《人民日报》上说:“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金融行业也需要搅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进来进行变革。”
这里的意思很明显:既然知道银行是难以撼动的,那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在你们擅长、稳固的领域进行挑战。
阿里巴巴永远都成不了阿里银行,因为它没必要这么做;支付宝永远都实现不了由三方支付平台、类金融工具向“准银行账户”的转型,但它也无需这么做。借助余额宝,支付宝跨出“类存款”的第一步,未来走向“类银行”速度只会比银行想象的更快。
也就是说,面对这样一个来自互联网的“门外汉”、
“搅局者”、“野蛮人”,固有的那一套思维定势,已经不那么好使了。而一旦跳出这样一种思维定势,你就会发现:银行的优势其实已经非常模糊。
余额宝最应令银行感到着急的地方是什么?
余额宝的人均投资大概是多少钱?这个数字说出来一定会让银行业人士们嗤之以鼻:1900元。这点金额到了银行能干嘛?啥都干不了!在有的银行(如招行),这点钱存在户头里不仅没啥收益,银行还得收你小额账户管理费。就是这样一群银行从来都选择性遗忘乃至非常头疼的无利客户,成为余额宝的主力客户群。那为啥银行会如此紧张余额宝的推出呢?真的是因为上述银行人士争论的这些问题么?
笔者认为,银行的担心与争论是有必要的,但似乎大部分人都没有讨论在点子上。笔者认为,余额宝最应令银行感到着急的,应该是以下几个特点:
——新增客户的重要性
目前并没有系统而具体的对于余额宝客户资金来源的统计分析。支付宝对于余额宝的定位是“让你的支付宝余额赚钱”,但由于余额宝的轰动性效应,有多少客户是真的如支付宝所描述的那样,把自己的支付宝余额转入了余额宝?又有多少客户是本来支付宝里面就不太习惯预留余额,在知道余额宝这件事情之后,
将自己银行账户上的钱转入了余额宝?相信后者的人数要远远多于前者。
这还不算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使用余额宝的这四百余万客户中,有多少在此之前就有过投资基金的经历的?又有多少在银行、基金公司自营渠道开设过基金业务?以笔者的小范围调查和感受来看,这个数字相当少。
在分析一个新兴事物所带来的影响力时,大家往往都很喜欢用笼统的数字表明这一事物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比如,有人评论说,余额宝发展到百亿元的规模又怎样?在推出余额宝之前,支付宝自身沉淀的资金就远超过这个数目了,连支付宝内部的沉淀资金都没有消化完,就想来颠覆银行?
这样的评论看起来非常有道理。但实际上,保守估计,在这百余亿的资金规模中,新增客户的贡献率应该在五成以上。这些客户,以前基本接触不到银行的理财业务,也没有任何基金的投资经验,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各种基金之间的差别,但在阿里巴巴的宣传下,在媒体的鼓噪与各类专业人士的热切讨论之后,他们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买了人生中第一份基金。在未来,只要余额宝能够提供更多类型的理财服务,只要支付宝能继续采取审慎推荐、合理销售的态度,相信他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