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医大各家学说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尤在泾认为中风中寒,有汗无汗全在体质或在风在寒

2.喻昌言葛根汤所针对的是太阳阳明合并(太阳阳明病或阳明表証)

3.孙思邈创制的治疗肺痈的方剂是千金苇茎汤

4.钱乙治疗心气热,常用哪里导赤散

5.钱乙“五脏所主”的内容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

6.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暗痱

7.刘河间对中风的病机的人是强调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8.李杲提出内伤头痛的临床特征是,内伤外感的鉴别要点有哪些?

痛势绵绵、时痛时止、长久不愈。

外感者,头痛不止,必待表解或传入里头痛方罢,内伤者,头痛时作时止。

9.王好古阴证鉴别要点是什么?

(1)发热辩(2)口渴辩(3)烦躁辩(4)咳逆辩(5)便秘辩(6)下血辩

(7)小便不利辩(8)小便色赤辩(9)手足自汗辩

(10)全身有汗辩(11)谵言妄语辩(12)厥阴辩

“若病在少阴,则有面赤,默默不欲语,但欲寐,或四肢厥逆,或身表如冰石,脉沉细。若病在厥阴,则四肢厥逆,爪甲青,面黎目黑色,或自汗不止,脉沉弦无力。若病阴毒证,身表如冰石,四肢厥逆,体如被杖,脉沉细而微,或六至以至八至、九至、十至而不可数”。“惟太阴一证,手足自温,自利不渴,尺寸脉俱沉而弱”

10.钱乙治疗五脏虚实证所用方剂

(1)心气热:导赤散;心实热:泻心汤;心虚热:生犀散;心虚肝热:安神丸;

(2)肝实热:泻青丸;肝肾俱虚:地黄丸;

(3)脾实热:泻黄散;邪热伤脾:玉露散;脾气虚:益黄散;

(4)肺实证:泻白散或甘桔汤;肺有痰热:葶苈丸;肺气虚:阿胶散

(5)肾虚:地黄丸

(1)心虚:生犀散.安神圆;心实:泻心汤.导赤散

(2)肝虚:地黄圆;肝实:泻青圆,泻白散

(3)脾虚:益黄散;脾实:泻黄散,玉露散

(4)肝虚:补肺阿胶散,泻白散,益黄散;肺实:泻白散,甘桔汤,葶苈圆

(5)肾虚:补肾地黄圆

11.许叔微认为,仲景《伤寒论》辨证的关键在于辨清表里虚实

12.许叔微治疗“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不效”时,他认为应该『宜先取去,然后调治易差,不可以畏虚以养病』(温脾汤)

13.擅长表里双解,并创制防风通圣散的医家是刘完素

14.李杲升阳散火汤区别于一般辛温解表法的关键所在是酸甘化阴敛阴,寓收于散,方中用柴胡、升麻、葛根、羌活、防风、独活、炙甘草、生甘草、人参、白芍(治疗胃衰过食生冷,遏郁阳气所致的发热证)

15.李杲认为阴火与元气的关系是制约关系『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16.李杲治疗内伤热中证之法,约有两大端: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

17.李杲论脾胃升降的特点是重视脾胃阳气的升发

18.李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

19.张元素认为附子乃阳中之阳,为什么以其气之厚者,乃阳中之阳

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什么为要气血流通为贵

21.提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论药攻”的医家张从正(张子和)

22.张子和汗吐下三法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发散归于汗,涌归于吐,泄归于下。

(1)汗法-所谓发表者,出汗是也,凡解表者,汗法也.能疏散外邪-灸.针刺.洗.蒸.导引.熨.烙

(2)吐法-不限内服,水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3)下法-有下行作用,如催生,下乳.磨积,逐水

23.把邪气分为天邪、地邪、人邪的医家是张从正

24.柯琴对“六经”的辨证意义认识是

(1)六经为百病立法说-扩大六经辩证的范围,“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节制”

(2)六经地面说(定位)-

他认为六经并非经络,而是人体六大病位。他视经络为“道路”,伤寒六经为“地面”

25.赵献可所谓无火之痰是肾虚水泛(由于火衰不能制水,水不归原,泛溢为痰)

26.缪希雍治疗太阳病用羌活汤

27.吴有性认为温疫之邪的传入途径是口鼻

28.张景岳论真阴之脏是指命门

29.张景岳论阴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阴以阳为主

1)形气之辩-阳化气阴成形,凡人之体温.活力.五脏功能为阳之作用,死后形存而气去

2)寒热之辩-春夏阳热生万物,秋冬阴冷缺生意,说明热无伤而寒可畏,以论证阳气重要性

3)水火之辩-水数阴,火数阳,水生万物化气赖于阳气的作用

“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

30.张景岳常用的补益精血的药物中,用得最多的莫如熟地

31.吴有性称为“治疫之全剂”的方剂是三消饮

32.喻嘉言的大气之论,着眼于胸中阳气

33.喻昌“逆流挽舟”治痢用下列哪首方剂人参败毒散

34.成无己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是以经注论,以论证经

35.庞安时提出导致伤寒的病因是寒毒,如何理解这里的“毒”,(一切外感热病的共性),怎么理解解毒?

36.叶桂提出脾胃分治,是因为脾病在用药上宜刚燥

37.吴有性治疗温疫病初起“忽觉凛凛恶寒,后但热不寒,日晡益甚。头身痛、有

汗或无汗、烦渴谵语。苔薄白或如积粉,脉不浮不沉而数”,常选达原饮

38.王清任认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

39.朱丹溪强调“阳有余,阴不足”,旨在告诫世人阴经难成(抑制相火,保护阴精)

40.刘完素在认为“玄府”是气血津液神的出入通道

41.李杲认为内伤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有饮食不洁、_劳役过度__、七情所伤_几个方面

42.朱震亨论“相火为元气之贼”时指出“气有余便是火”。

其治痰强调“补脾以治本,”“不治痰而治气”。

43.薛雪明确提出湿热病最易损害的脏腑是脾胃

44.喻嘉言提出温病三纲指

1)冬伤于寒,春必病温2)冬不藏精,春必病温3)冬伤于寒又不藏精,春月同时发病45.薛立斋所指的“滋化源”一是指以脾胃为生化之源,二是指以相生为生化之源(肾与命门)

46.张景岳论阴阳水火,认为“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

47.赵献可认为命门是十二经之主,真君真主,十二官之主,一身之主

48.唐宗海强调治疗血症不可用汗、吐法

49.钱已认为,小儿病疳,皆愚医之所坏病

50.李中梓治泄九法是淡渗,提升,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51.李中梓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简论其临床意义。

(1)先后天根本论经血之源在肾-滋肾之中佐以砂仁沉香理脾不均于辛燥升提

阳气之源在脾-扶脾之中参以五味滋肾不泥于滋腻呆滞(2)化源论虚则补其母-补火生土,滋肾养肝,培土生金

实证(Ex.木欲实,金当平之)运用五行生克及亢害承制理论治本求源 (清心保肺,抑肝扶脾,利水通阳)

先后天根本论。高度概括了脾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对中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52.谁提出的“温病若作伤寒,行汗下者必死”的见解,如何理解? 庞安时

53.试比较张景岳“阳常不足,阴本无余”论与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之间的异同。

张景岳在阴阳互根上论阳气乏与真阴不足的因果问题,朱氏在阴阳相对关系上论相火妄动,阴精耗损的问题,张氏补充丹溪之不足,虽两者似有矛盾,前者言生理,后者言病理,因此两者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张景岳认为阴气的生成和衰败都以阳气功能作用为主导,阴与阳是质与气的关系.真阴“正阳气之根”。既然阳非有余则当慎用寒凉攻伐.阴常不足则须重视滋补精血.

朱丹溪阴是精血,阳是指气火,即由于精血亏损所产生的虚火,认为精血是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